血脂异常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调查分析及对策
老老年患者血脂情况调查分析

患 者 生 活质 量 的 目的 。
参
版 .2 0 .3 7 0 5 1—1.
考
文
献
[ ] 王陇德 , 1 主编 . 国居 民营养与健康 状况 . 中 北京 : 民卫 生 出 人
[ ] 国家 “ 2 九五 ” 技攻关课题 协作组 . 科 我国 中年人 群心血 管病
主要危 险 因素 流行现状 及从 8 O年 代初 至 9 0年 代末 的 变化 趋势.中华心血管 杂志 ,2 0 ,9 7 — 9 0 1 2 :4 7 .
( r el ra i t n WHO) 新 通 用 标 准 规 Wol H a h ognz i , d t ao 定 :5 7 6 — 9岁 称 为 老 年 人 , 0岁 称 为 老 老 年 人 。 ≥8
2 结 果 21 调查 6 — 9岁人群 2 0 ,其 中高脂血症 患 . 07 1例 者 9 例, 1 患病率 4 . 8 3 %;0岁 以上人群 24例 , 3 0 其 中高脂血症 18 , 1 例 患病率 5 . 两组 比较有显 7 %, 8 著性 差异 ( < .1 。 P 00 )
12 方 法 .
调查 内容包括询问调查 、 医学体检 、 实验室检
测 。使 用 全 自动生 化 仪 , 测 调查 对 象空 腹 静 脉血 检 中 的 血 浆 总 胆 固 醇 (C, 法 )甘 油 三 酯 ( G, T 酶 、 T 酶
3 讨
论
法 ) 高密度脂 蛋 白胆 固醇 ( D — , 及 H L C 直接一步法
以 血 脂 异 常 防 治 对 策 专 题 组 19 97年 推 荐 的
标 准 为 依 据 …, 胆 固醇 52 ~ .1m o/ 总 .0 57 m lL为 边 缘 升 高 , .2m lL为高 胆 固醇 血 症 :高 密 度 ≥57 mo/
社区血脂异常调查与分析

者由于经济 原因导致停 药 ; 部分 患者 由于长 期不监 测血压水
平 , 能 及 时 、 确 、 理 调 整 治 疗 方 案 。③ 9 % 患 者 对 高 钠 、 不 正 合 2 高 脂饮 食 不作 控 制 , 至还 吸烟 , 酒 , 负 荷工 作 。④9 % 患 甚 酗 超 5
起, 而不是单纯 的药物治疗。适时调整心态 , 减慢工作步伐 , 减 轻工作压力 , 必要时寻求心理 医生干预治 疗 , 是控制高 血压 也
压控制不达标 状 况及 原 因探讨 [ ] J .中国康 复理 论 与 实践 ,
20 ,4 2 :9 . 0 8 1 ( ) 13
者人数 已达 6亿之 多 , 高血 压是发生冠心病 、 脑血管意外的重
要 因 素 … ; 疗 高 血 压 的 目的 不 仅 仅 是 降 低 血 压 , 在 于 全 面 治 还
3 讨 论
4 参 考 文 献
[ ] 孙艳红 .7 1 16例高血压患者膳食调查及饮食指导 [ ] J .护
理 学 杂 志 , 0 ,6 8 :5 . 2 1 1( )4 1 0
[ ] 毛伯根 , 2 杨曼瑾 , 薛
敏 , . 5 4例社 区门诊高血 压血 等 17
高 血 压 病 是 常 见 多 发 心血 管 系统 析 , 旨在 了解该人群血脂异常率、 肥胖异常率 、 压异常率的发生情况 , 血 为指定健 康促进计划提供
科学依据 。方法 : 通过年龄 , 性别 , 体重 , 血压 和 B超检查 , 通过测定血脂 : 总胆 固醇 ( C) 三酰甘油 ( G) 高 密度脂蛋 白( D ) T 、 T 、 H L、 低密度脂蛋 白( D ) L L 的异常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 本社区除男性肥胖和女性肥胖好发年龄 和患病率不一样外 , 男性在 3 4 1~ O岁 好发 , 1. % ; 为 88 女性好发在 6 — 0岁 , 1. % ;G、C L L异常男女好发年龄段基 本无性别差异 ,O岁前 男性高 于女性 ,D 1 7 为 26 T T 、 D 4 4 J 岁女性高于男性 , 经多 因素 L g t oi c回归分析显示 , s i 高血压 、 肥胖 、D L L为冠心病 的危险因素。结论 : 在本社 区体检调查人 群中 , 血 脂异常的患病率高 , 而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中老年 占的比重最大 , 与最近几年调查结果基本 一致 。本 社区 4 0岁 以上肥胖患病率 高; 年轻人群 高血压现象严重 , 应引起足够重视 。
血脂健康调研报告

血脂健康调研报告血脂健康调研报告引言: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物质的总称,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饮食结构、运动习惯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导致血脂异常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解血脂健康状况,本次调研对一千名居民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来自不同年龄段和职业的人群,其中25-45岁人群占比最高,占调查总人数的40%。
此外,男性和女性比例接近,男性占53%,女性占47%。
职业分布中,以白领职业为主,占比达到60%。
2. 调查对象血脂水平的状况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54%)的血脂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但是仍有46%的人存在血脂异常。
其中,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分别占血脂异常人群的35%和20%。
3. 影响血脂健康的因素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饮食是影响血脂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超过70%的人表示在平日的饮食中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食物。
此外,缺乏运动也是血脂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超过60%的调查对象表示平均每周运动时间不足2小时。
而与年龄和性别相关的因素相对较少,只有少部分受访者认为年龄和性别会对血脂健康产生影响。
4. 对调查对象血脂健康的认知和行为状况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血脂的认知较为模糊,只有40%的受访者能够正确定义血脂。
此外,仅有少部分的人定期关注血脂状况并进行相关检测,大部分人只在身体出现不适时才会关注血脂的情况。
调查还表明,只有10%的受访者进行过血脂调节的相关干预,如体育锻炼、饮食调整等。
结论:根据本次调研结果分析,血脂异常的发病率较高且认知程度不够,饮食结构和运动习惯等生活方式与血脂健康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对血脂健康的认知,推广健康的饮食结构和适度的运动,以保持血脂的正常水平,进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此外,医疗机构也应该加强相关疾病的筛查和干预,提供合理的血脂调节方案,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健康管理服务。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pdf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一、血脂异常概述血脂异常是指血脂水平异常,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的升高或降低。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二、血脂异常的分类和诊断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血脂异常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5.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
2.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1.7mmol/L。
3.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
诊断血脂异常时,应综合考虑个体的血脂水平、心血管疾病风险、家族史等因素。
对于高危人群,应每3个月进行一次血脂检查;对于一般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
三、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血脂异常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9.3%,预计未来还将继续上升。
四、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因素:家族史是血脂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2.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均可导致血脂异常。
3.其他疾病的影响: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肥胖等疾病均可影响血脂水平。
4.年龄和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性别的差异,血脂水平也会发生变化。
五、血脂异常的预防和治疗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应采取综合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生活方式:饮食清淡、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措施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2.药物治疗:对于血脂异常较严重或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
3.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在调节血脂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可根据个体情况辨证施治。
4.控制其他危险因素: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也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
健康体检人群4004例血脂异常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重、 精神高度紧张 、 吸烟 、 酒 、 饮 社会 应酬 多 、 生活不 规律 、 长
期夜生活使睡 眠不 足等 因素有 关。另外 , 加体 育运 动少 , 参
机体耗能下降 , 储存 增加 使血 脂水 平增 高。女性从 5 0岁开 始, 血脂异常发生 率 明显增加 , 可能是 因为 绝大 部分 女性 这 在这个年龄段里完 全进入 绝经期 , 与激素水 平 改变有 关H 。 ]
刘爱 荣
【 摘要 】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对血脂水平 的影响及干预效果。方法
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 干预效果 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欠佳。结论
是必 须 而 非 常 有 效 的 方 法 。
选择健康体检者 4 0 0 4例 , 对血脂异
患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 ,
常人群进行统计分析 , 并进行 为期 1年的护理干预 , 干预前后患病率进行 比较。结果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 对高脂血症早期发现 、 早期干预
【 关键词 】 血脂 ; 患病率 ; 健康体检 ; 护理干预
血脂异 常是指 由于脂质代谢或 运转异 常 , 使血 中脂蛋 白 超 出理想值 , 惯称 高脂血症 , 是危害 中老年健康 的主要疾 病 , 是一种症状不明 , 进行性 发展 的疾病 , 导致 动脉 粥样 硬化 是 并 引发心脑 血管 疾病 的主要 病 理基 础 , 年 龄外 , 别 、 除 性 体 重、 饮食 习惯 、 炼与 否等 多种 因素都 可 能影 响其结果 。本 锻 次调查对不 同年龄及 性别 血脂异 常的情 况及 护理 干预 后 的
中国医学创新
21 0 0年 1 2月 第 7卷第 3 4期
M d M Inv ino hn ,ee br2 1 V 17N .4 e i no ̄ o f ia D cm e.00, o ov c C . 3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引言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
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
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
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一、总胆固醇(TC)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血清TC在4.5mmol/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5.0-6。
5mmol/L(192-250mg /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0。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再分析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再分析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再分析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引言: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食品结构的改变,血脂异常成为中国居民健康领域中的一大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的情况,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得以进行。
本文旨在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对该调查数据进行再分析,以期深入了解我国血脂异常的现状,并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一、背景介绍: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的脂质含量超出正常范围,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等。
它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二、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简介: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是一项全国性的多中心临床观察研究,涉及了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3个医疗中心。
该研究旨在评估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管理水平,并探讨影响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
三、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结果分析:1. 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血脂异常的总体患病率为36.4%,其中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13.7%,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23.2%。
2. 性别差异:男性血脂异常的患病率(38.4%)高于女性(33.6%)。
在具体指标上,男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14.2%,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24.2%;女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13.1%,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22.6%。
3. 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年龄在35-44岁组的患病率最低,为18.1%,而在65岁及以上的组别中达到最高峰,为53.9%。
4. 地域差异:横断面调查发现,在各个省区之间,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存在差异。
西北、西南地区的患病率相对较高,而华东地区的患病率相对较低。
上海某社区50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上海某社区50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摘要:目的:了解上海近郊某社区50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分布特征,为社区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基本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13272例50岁以上人群,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血脂异常率进行比较。
结果血脂异常率48.33%,50~、60~、70~和≥80岁分别为53.26%、49.73%、43.17%和44.43%,以50~岁最高。
女性血脂异常率(55.56%)高于男性(38.70%),男性异常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女性各年龄组异常率无差异。
TC、TG、HDL-C 和LDL-C异常率分别为28.87%、20.40%、13.01%和3.65%;TC、TG和HDL-C异常率均随年龄逐渐降低,而LDL-C异常率以60~岁最高;女性TC、LDL-C异常率高于男性,女性HDL-C异常率低于男性。
结论上海近郊某社区50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普遍,以女性、50~59岁男性人群,以及高TG、TC 为主。
应积极开展社区综合防治,加强对重点对象血脂水平的控制。
关键词:血脂水平;血脂异常;中老年人;社区【Abstract】OBJECTIVE To learn lipid dyslipidemia status of the elderly over 50 yearsof community in Shanghai suburbs.METHODS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10 neighborhood committees in the suburb community of Shanghai.Demographic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Fasting plasma 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1(TC),triglyceride(TG)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were determined.Lipid dyslipidemia rate between different ages and gender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re were totally 13,272 elderly over 50 years for the study.Dyslipidemia rate was 48.33% totally.The rate of each age group 50~、60~、70~、and≥80 year were 53.26%,49.73%,43.17% and 44.43% respectively,among which age group of 50~ took the highest part.The dyslipidemia rate of women’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en’s with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55.56% vs 38.70%).The rate of each age group for men were 46.90%,42.08%,30.76% and 28.90%,and it decreased with age increasing.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ce among age group for women.Dyslipidemia rates of TC,TG,LDL-C and HDL-C level were 28.87%,20.40%,13.01% and 3.65% respectively.The dyslipidemia rates of TC,TG and HDL-C decreased with age significantly,and therate of age group between 50~59 was the highest among age groups.However,the abnormality rate of LDL-C of 60 ~69 years took the highest part.The level of each index for women was higher than men significantly.The abnormality rates of TC,LDL-C for women were all higher than men,whereas the rate of HDL-C was to the opposite between gender.CONCLUSIONS It was concluded that dyslipidemia rate was very high,of which hypertriglyceridemia and hypercholesterolemia were the two majortypes.Also female,and male population aged 50~59 year were of high dyslipidemia in Shanghai suburbs community.【Key Words】Dyslipidemia;Middle-aged and elderly;Community血脂异常是指血中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0MMUNITY D0CT0RS高脂血症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近些年患病率呈增高态势,特别是在北京等大城市尤为明显[2],而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中存在“三低”的特征(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3],因此摸清单位、社区人员高脂血症的流行病学分布规律,根据不同的性别、年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医疗干预策略,是防控的关键。
为此我们调查了本单位职工的血脂水平及高脂血症的患病情况,研究了体重指数(BMI)与高脂血症的关系,为做好职工的医疗保健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对象:单位职工481人,平均年龄(39.5±9.9)岁,其中男252例,平均年龄(39.9±10.1)岁,女229例,平均年龄(39.1±9.5)岁。
方法:被调查人清晨空腹采血,分离得到血清,采用生化分析测定。
参照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对血脂异常的定义及2007年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4],以达到下列标准者为高脂血症:①胆固醇(TC)>5.72mmol/L;②甘油三酯>1.70mmol/L;③高密度脂蛋白(HDL-C)<1.04mmol/L;④低密度脂蛋白(LDL-C)>3.64mmol/L。
高胆固醇血症为血清TC水平升高(无论TG是否正常);高甘油三酯血症为血清TG水平增高(无论TC是否正常);低HDL-C血症为血清HDL-C水平减低;高LDL-C血症为血清LDL-C水平升高。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BMI≥24kg/m2视为超重。
人群以10岁为1组,分为4个组,20岁组、20岁组、40岁组、50岁组(分别对应20~29、30~39、40~49、50~59岁)。
统计学方法: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同一年龄段,不同性别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同一性别相邻年龄段间比较采用LSD检验(least significance difference)方法;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表示,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血脂水平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的绝职工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调查分析及对策徐宁1田利源2冯桂海3高镇北1100045北京市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医务室1100050北京市崇文光明医院2100101北京市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21.72摘要目的:调查北京某单位人群的血脂水平、分布特征及血脂异常患病率,并探讨血脂水平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将单位职工按性别、年龄分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个组的体重指数(BMI)、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
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脂水平与体重指数的关系。
结果:男性30岁组较20岁组BMI、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增长最为显著,而女性40岁组较30岁组的BMI、TC、TG、LDL-C增长显著。
血脂异常在男性以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而女性则以高胆固醇血症为主。
BMI与女性血脂水平特别是甘油三酯水平更为相关。
结论:对青年男性及更年期女性需要及早采取措施控制血脂水平,控制体重对于降低血脂水平是必要的。
关键词血脂水平高脂血症超重健康教育Investig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revalence of dyslipidemia and the worker lipid levelsXu Ning1,Tian Liyuan2,Feng Guihai3,Gao Zhenbei1The Business Management Department Dispensary,People's Bank of China of Beijing City,1000451Chongwen Guangming Hospital of Beijing City,1000502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of Beijing City,1001013Abstract Objective:To survey the lipid levels,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evalence of dyslipidemia of a unit in Beijing,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pid level and body mass index(BMI),and to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vide basis for intervention.Methods:The unit worker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gender and age.BMI,lipid levels and the prevalences of dyslipidemia of each groups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metho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pid levels and BMI were explored by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Results:The BMI,cholesterol(TC),triacylglycerol(TG),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of30years old male group were most significant growth than those of20years old group.The BMI、TC、TG、LDL-C of40years old female group were significant growth than those of30years old group.Blood lipid abnormality in male was mainly hypertriglyceridemia,while female was mainly hypercholesteremia.The lipid level especially the three acyl glycerin level was more relevant with body mass index.Conclusion:We need to tak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lipid level of the young men and menopausal women as soon as possible.It is necessary to control body weight for lowering blood lipid level.Key words Lipid level;Hyperlipemia;Overweight;Health education116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30卷第21期对值达0.6~1.0为强相关,0.4~0.6为中等程度相关,0.2~0.4为弱相关,0.0~0.2极弱相关或无相关,以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血脂水平与BMI的比较:①性别差异:各年龄组BMI、TG均值男性均大于女性,HDL-C男性均低于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年龄差异:职工的BMI、TG均值都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男职工的TC和女职工的LDL-C均值也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男性30岁组较20岁组BMI、TC、TG、LDL-C 的增长最为显著,40岁组较30岁组的BMI增长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40岁组较30岁组的BMI、TC、TG、LDL-C增长显著,50岁组较40岁组TC与LDL-C增长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高脂血症及超重的患病率:血脂异常总患病率225/481(46.8%),男性总患病率149/252(59.1%),女性总患病率76/229(33.2%),男性血脂异常以高甘油三酯血症及HDL-C降低为主,而女性则以高胆固醇血症为主要特点。
胆固醇血症的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而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则主要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且在40岁年龄段达高峰,50岁以后又有所下降。
①性别差异: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比较,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除高龄50岁组和低龄20岁组外)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0岁以下人群高低密度胆固醇血症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年龄差异:同性别相邻年龄段比较,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40岁组较30岁组,30岁组较20岁组均增加显著。
女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低高密度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40岁组较30岁组均显著增加,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50岁组较40岁组显著增加。
见表2。
血脂水平与BMI的关系:结果显示女性的甘油三酯水平与BMI呈中等程度正相关,而男性甘油三酯与BMI仅呈弱相关,女性TC、LDL-C水平与BMI弱相关,HDL-C水平在男性和女性均呈弱负相关。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讨论当前是我国人群慢病防控的关键期,但血脂异常起病隐匿,多无明显症状,导致患者及高危人群常常忽视对血脂异常的防控,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干预。
笔者对本单位职员的血脂水平、高脂血症患病率及其与BMI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掌握了本单位高脂血症分布特点,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脂血症的防控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其他社区医师的慢病防控提供借鉴。
通过对血脂水平与年龄、性别的分析,可以看到本单位人员的血脂情况的一些特点:①男性30岁组较20岁年龄组TG、TC、LDL-C水平及BMI均明显增加,但只有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显(下转第119页)此,梅毒血清学试验有非Tp抗原试验和Tp抗原试验两大类。
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医疗结构非Tp抗原试验常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卡试验(RPR)。
目前RPR主要用于梅毒的筛查及疗效观察。
由于RPR试验以心磷脂为抗原,检测可出现生物学假阳性,主要见于急性病毒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