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视听语言3色彩光线影调
影视视听语言 ——构图、光线

构图、光线
第五节 构图
一、画格 二、构图的意义 三、画面构图的基本形式 四、构图方法
一、画格
画格:电影胶片的基本单位,指每一格的电影胶片。画格每格时间长度为1/24秒。
标准银幕 1.3:1 标准美国宽银幕 1.85:1 潘那维申宽银幕 2.2:1 西格玛斯科普宽银幕 2.55:1
标准银幕 1.3:1 其中标准银幕 1.3:1在长镜头中运用较多,推拉摇移表现人物更有层次感、压迫
(3).镜头运动中保持主体地位
2、解决形式感问题
三、画面构图的基本形式
1.几何中心
2、视觉中心 位于黄金分割点
四、构图方法三
1.对比的优势引导 色彩对比、线条对比、运动方向 对比、动静对比、框中框的优势对比、集中等。
构图是塑造人物和叙事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图工作, 画面建立起优势对比,暗示主次和事件发展方向。
感
准银幕 1.3:1
二、构图的意义
1、解决主次问题——突出主体形象 (1).在画面中放置主体的位置
被摄主体位于画面的几何中心——画面中央和黄金分割点、或者情节所引导的画面兴趣 中心的位置,通过场面调度和前后镜头调度加以突出。
(2)和陪体的对比关系 画幅面积对比、布光影调对比、人物动静对比~~
一、光的类型与画面造型的特点
1.按光效的反差性质分类 硬光和软光
硬光:画面明暗反差大,为硬调,能造成视觉心理紧张,适合表现恐怖残酷 的场面,或者塑造有力量感的人物形象。
软光:画面调子柔和,反差小,常用来表现温暖平和、没有尖锐矛盾的生活 场景,或者用于塑造较为温柔善良的人物形象。
2.按光源的位置分类 (1).水平方向光位 ① 正面光 ② 侧面光 ③ 逆光 ④ 侧逆光 ⑤ 侧顺光
视听语言 光线 色彩

2、光的类型及画面造型特点
(1)、按光源划分: ①、自然光
主要来自太阳和天光,亮度强、范围广而均匀,色温也比较一致。随着时间、 天气的变化,自然光效会不同。早晨和傍晚太阳的位置比较低,光线柔和,中 午的太阳位置比较高,强度大,画面比较凌厉,明暗的对比度较大。晴天主要 以直射光为主,阴天、雨、雪天气则主要以散射光为主。
常被用于表现被殴打后的角色、饱饮而归的醉汉、正被强暴的妇女、刚刚遭到 重大事业打击的工作者等等
三、焦距与景深
1、焦距
(1)、概念:
即焦点距离,指光学透镜的中央点至焦点之间的距离。 衍伸概念:
变焦:焦点和焦距的相应调整 对焦:调整焦点,使被摄物位于焦距内,成像清晰
失焦:被摄物偏离出焦距以外,成像模糊
(2)、侧面角度 分为正侧面角度和斜侧面角度 ①、正侧面角度: 摄影机在被摄物体的正右面或者正左面,在与主体呈90°的位置拍摄。 正侧面角度能够充分呈现主体的正侧轮廓线和动作形态。
②、斜侧面角度 分为前侧面角度和后侧面角度。 前侧面角度是指摄影机在主体正面与侧面之间的任何位置上,拍人像,既能表 现面部特征,又能矫正人物面部缺陷。3/4人面像为经典人像。 后侧面角度是指摄影机出在主体正侧面与背面之间的任何位置。更为疏远,通 常表现人物的不友善。 无论是镜头的前侧面还是后侧面角度,主体的透视感都很强烈,可以增加画面 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东邪西毒》慕容 燕在没有等到黄药 师后的无助。
求助未成主人公坐 在地上,无助的垂 着头。
俯视镜头的极端——鸟瞰
摄影机完全处于被摄主体角色或物体的上方。鸟瞰镜头一般用于拍摄宏大的 场景,表现场面的广阔无垠。
视听语言-光线和色彩分析PPT课件

视听语言
光是影像造型元素中的核心元素。
电影的叙事构成中,对于人物塑造中的形体、动作、服装、化妆、光 线等都可以形成独特的镜头语言,但光线更具有视觉的外在性。
.
17
光线与造型
一、光位:决定物体造型形状的主要因素 1、正面光又称为质感光、色彩光 不能完展示出影像的外形和纹理,其结果是使物体看起来像平面效果。 能帮助隐藏皱纹与瑕疵,因此经常用在人物肖像与产品的摄影
主光决定形 副光决定神 主光决定效果 副光决定感觉
.
37
色彩的理解
色彩是看得见的能量
——鲁塞尔
.
38
人眼的色彩感知机理
一、人眼的感色系统 视网膜中的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 “感色纤维间联结的设想”。
.
39
色彩感觉的三种基本特征
二、色彩感觉的三种基本特征 人眼的彩色视觉有三种基本特征,每一种特征既能从色光的客观刺激
反差取决于两个因素:光的性质、光的比值
光的性质也叫光源性质,它分为直射光、漫反射光两种
.
30
光线与影调
人工光线与自然光线。
.
31
光线与影调
A、直射光:硬光、男人光
可以是自然光,也可以是人工光(聚光灯)
光效:有明显的投射方向——形成明显的亮暗反差、强烈的视觉起伏 感,物体显得坚硬沉重粗糙,人物显得坚强、有力量,性格豪爽、粗 犷
光
.
1
光是什么
光,是能够作用与人们的视网膜,刺激视神经引起视觉感受的电磁辐 射。
.
2
.
3
物体色
物体色是由投射光和它自身的表面两个因素决定的。
.
4
.
5
光线的基本作用
1、完成曝光,实现影像的确立; 2、控制画面亮度和反差,形成明暗影调位置; 3、确定场景气氛; 4、突出强调人、景、物的造型特点; 5、为影片确立视觉基调; 6、协调画面的构图。
影视视听语言3(色彩、光线、影调)

《站台》中正是通过自然光效,让两个人的爱在阳光下暴露无疑,以此来说明两个人爱的纯粹、本真,可惜的是两个人在那样的年代下无法自由恋爱,要受到政策和政府的管制。
《钢的琴》中运用戏剧光效的拍摄方式来展现陈桂林偷琴时被发现的无奈,通过此种拍摄方式,将主人公对于梦想的追求和责任的担当得以戏剧化地表现,展现了那个时代小人物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哲学。
暖色调
冷色调
颜色的象征寓意
添加标题
红色——热烈、喜悦、勇敢、斗争
添加标题
黄色——醒目、庄重、高贵、光辉
添加标题
蓝色——安静、深远、幽清、阴郁
添加标题
绿色——生意、健康、活泼、平和
添加标题
白色——清洁、坦率、朴素、单调
添加标题
紫色——柔和、幽婉、华贵、娴静
添加标题
品红——秀丽、鲜艳、飘逸、悦目
添加标题
《站台》采用中间调的影调方式,贾樟柯擅长于将电影以纪录片的形式拍摄,故事中的画面常常以自然的光效为主,影调方式偏向于中间,更加客观、理性。
《盗梦空间》采用低调的影调方式,给人一种暗虚、模糊不清、阴暗的感觉。制造出来恐怖的感觉。
以光的反差:
软调: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画面质感强,表现细腻、温柔,色彩和谐,常用于抒情、压抑、恐怖的气氛。 硬调:明暗对比强,反差大,色彩对比强烈。常用来表示梦境、梦幻、幻觉。 中间调:明暗分布比较均匀,反差适中。
影调的整体风格和局部对比:
整体风格:大多影片都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影调风格。 局部对比: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突出一定的情结。
《大红灯笼高高挂》:颂莲衣服色彩的变化,素白-碎花-紫红-大红-蓝色-白色,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变化,塑造了人物形象。
色彩的功能
《大红灯笼高高挂》开始,颂莲白衫黑裙的学生装束设计,以此来说明颂莲的“纯真”:还未收到封建思想的侵蚀和“同化”。
视听语言之光线分析

光线
光是什么
光,是能够作用与人们的视网膜,刺激 视神经引起视觉感受的电磁辐射。
光线
1Hale Waihona Puke LOREM光线是摄影创作中的灵魂。
2 LOREM
电影光线是电影视觉风格的重要表现形式。电影光线的使用 体现了导演和摄影师对未来影片画面视觉形式的追求。
3 LOREM
光线的形式决定了影片的人物形象 风格。
侧光有正侧光和 斜侧光之分
EIUSMOD
画面层次丰富, 立体感强。
EIUSMOD
注意光比,光比 不能太大,
EIUSMOD
EIUSMOD
表现有个性的人 物常用侧光
EIUSMOD
对粗糙表面质地 能很好地表现出
来。
侧逆光
侧逆光又称后侧光、反侧光,是指光源方向和摄像机光轴成 130度左右的照明形式。
Lorem
的视觉起伏感,物体显得坚硬沉重粗糙,人物显得坚强、 有力量,性格豪爽、粗犷
效果光
效果光的光源方向可以 是任意的,是由于某种 特定光源所产生的效果。
光线在电影中的作用 1、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2、渲染环境气氛 3、表现人物情绪 4、作为重要的情节因素 5、构图作用 6、创造节奏
什么是影调
影调是景物的明暗关系表现在影象上的明暗层次,是构成 影象的基本因素。是造型处理、画面构图、烘托气氛、表 达情感的重要表现手段。
4 LOREM
电影的光线处理有的追求“自然、真实的效果”, 有的追求“唯美、戏剧的效果”,都是为了完成人
物的塑造和环境的表现。
5 LOREM
电影中的光线首先是一个技术的问题,其次, 才是一个艺术的问题。
分类
顺光
影视视听语言分类与解析

b俯视镜头
指低于水平角度,朝下俯拍的镜头,这种镜 头能使人和物的体积压缩以至于形状奇异, 造成观众心理上的渺小、可怜、压迫以及宿 命的感觉,同时它可获得开阔的视野,可表 现大的场景。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有一种 蔑视的态度
c仰视镜头
地》
三、变化原则
景别、角度、运动(摄影机运 动)、照明、色彩
着眼于整部影片
第二节、电影影像的景别
一、景别的划分原则和标准
①、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应该是是被摄主体
②、通常的作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 准。
一 景别:
电影画面中的主体形象, 如人物、景物等一般称之 为“景”,摄影机与被摄 主体的空间距离叫做景别。
指高于水平角度、朝上仰拍的镜头。这种镜 头能夸大物象的体积,常用来表现人物或景 物的高大、威严、壮观等。适合近距离表现 高大物体,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带有崇敬感 情色彩;
水平角度的基本风格
1、正面角度:被摄体正面对准镜头,显得庄重、正规,如拍领袖作报告。 正面角度易于较准确、较客观、较全面地表现人或物的本来面貌;适合表现安静、 严肃、庄重的主题;利于画内画外直接的交流 。
第四节 电影影像的运动
一、电影运动的构成 电影的运动主要由两方面组成:被摄对象运动;摄 电影的运动又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被摄对象运动: ②、摄影机运动: ③、综合运动:
二、摄影机运动的主要方式
1、推镜头(推): 两种情况: A、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 B、采取变焦距镜头,从短焦距调至长焦距。
按照摄影机和被拍摄物体 从远到近的距离,可以粗 略的分为远景、全景、中 景、近景和特写。
2.2影视画面的色彩与影调

2.2 影视画面的色彩与影调众所周知,光影和色彩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要素。
每一部影片都有一个统一的基调,引导着观众的视觉效应,同时色彩也起着表现主题、增添感染力的作用。
它们不仅能引导观众了解影片所要着重表达的情感,并能烘托剧情气氛,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2.2.1 5D Mark II 的画面色彩和光影评价相对来说,佳能EOS 5D Mark II在色彩和光影方面的体现是很细腻的。
在可拍摄高清视频的相机中,5D Mark II 是很不错的选择,高清视频720p 1280×720,视频分辨率有640×480和1920×1080,视频拍摄帧数30帧/秒。
不仅色温偏差小、感光元件大(36×24mm眼平五棱镜、放大倍率:约0.71、倍视野率:98%),更是有着出色的降噪功能,让画面达到更加细腻的效果。
当使用自动白平衡模式时,EOS 5D Mark II可以获得很准确的色温感知,能够自然还原对象色彩。
即使在标准影片风格成像色彩饱和度不高的情况下,也没有明显的偏色,仍然能保持着佳能的一贯风格。
以上两幅画面均为5D Mark II 所拍摄短片中的画面,画面中的色彩明显很细腻、柔和,上图中人物的肤色、婚纱的白与下图中帽子的米白、五颜六色的墙壁都保持着事物的真实色彩。
与摄像机在色彩和光影的表现相比,5D Mark II 的色彩更细腻、柔和,光影对比更鲜明。
而且在设置不同的色调时,并不会出现明显偏色。
5D Mark II白平衡模式包括自动、晴天(日光) 、阴天、白炽灯、荧光灯、自定义和色温设置(2500-10000K),具备白平衡矫正和白平衡包围曝光功能,支持色温信息传输。
而大多数的摄像机在这方面的表现没有5D Mark II到位,如近年来使用较为普遍的摄像机:索尼的250p,或Z7C。
虽然同样可以调节白平衡,但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偏色,且价格也比单反相机更为昂贵,如一台Z7C 就需要4万多。
视听语言 光线

安吉尔
2、环境造型 《边城》清新、明净的环境 ——柔和的平光
《边城》作者沈从文,抒发乡土情怀的小说。 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 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 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 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 纯净。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形式特征: 纪录性,在电影作品中忠实于真实事件与人物的再现; 实景拍摄,将摄影机搬到大街小巷上去,在实际空间中 进行拍摄。避免了隶属于舞台观念的戏剧性用光。
长镜头的运用,使每一个镜头都成为完整的一段,既体 现了创作者忠实于自然的客观性,也起到了突出影片形 式与风格的独特作用。 非职业演员的运用,将职业演员与非职业演员混用,使 演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能够获得意大利电 影的绝妙的真实性”。 结构形式,影片结构简单和动人,朴实无华。不使用倒 叙、闪回等,而是选择了一种最为简单、最为鲜明、最 为直观的结构形式,这也是影片的纪录风格所决定的。
4、表现性光效阶段(1970S)
创作的主体意识崛起、主观性强化,影调风格渐 渐背离“真实再现”传统,呈现出表现主义色彩。 《一个和八个》(张军钊 ):大反差的光线和 黑白对比的版画式色彩,以表现人物雕塑般的力 度与沉重感。 顶光——压抑、沉闷、严峻、苍凉
《黄土地》漫散光——柔和醇厚 凸显人的浑厚、温和,环境的压抑、黯淡。
伦勃朗式用光:
拍摄时,被摄者脸部一侧对着相机,灯光照亮脸 部的四分之三。以这种用光方法拍摄的人像酷似 伦勃朗的人物肖像绘画,因而得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陵十三钗》中运用全逆光塑造人物的轮 廓,同时也展现出人物内心恶的一面。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运用侧逆光,除了 塑造形象,另一方面是表现Pi的孤独。
按光的投射方向分: 4、顶光:光线从被拍摄者的侧面打过来,凸的地方更
亮,暗的地方更暗。
按光的投射方向分: 5、底光:指光线从被拍摄者的“脚部”往上打光,常
冷色调:蓝、白色为冷色调,多表现安静、平衡、清 凉、幽远、月夜、大海等场面及气氛。电视画面要根据主 题确定色彩基调
暖色调
冷色调
颜色的象征寓意
红色——热烈、喜悦、勇敢、斗争 黄色——醒目、庄重、高贵、光辉 蓝色——安静、深远、幽清、阴郁 绿色——生意、健康、活泼、平和 白色——清洁、坦率、朴素、单调 紫色——柔和、幽婉、华贵、娴静 品红——秀丽、鲜艳、飘逸、悦目 黑色——沉着、恐惧、严肃、神秘
色彩的功能
1.奠定整部影片色调: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 调贯穿整部影片。
《黄土地》,写对土地的爱,桔黄色的暖色。 《金色池塘》,写黄昏之恋,黄色的暖色调。 《蓝》,写自由,蓝色调。
《红高粱》中红色基调贯穿了整个影片,是主人公的勇敢和斗争精神,也是 一种对国家的爱。
色彩的功能
2.一个段落: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 一个段落。与时空联系,表示一种回忆、比照, 以此讲述故事。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此时颂莲已经被封建思想完全“同化”了,得不到 宠爱,便让自己的丫鬟来给自己锤脚,以此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
影片正是通过颂莲衣着的巧妙设计,从而将颂莲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出来:由 原有的纯真到一步步成为封建思想的“帮凶”和“牺牲品”。
《大红灯笼高高挂》后期的颂莲重新梳起了马尾辫、穿起了学生装,但她已 经“疯了”,或许只有“疯了”,她才能回到最初的“本真”。
一、摄影
(六)光线
光源:自然光与人工光
光线三元素;质量 方向 强度
按性质分: ①直射光:有明显投射方向(在单个画面内),光 线很硬。 ②散射光:没有明确的投射方向,光线比较软
自然光:《同桌的你》中的阳光。
人工光:《同桌的你》重投在周小栀脸上的电影院的灯光。
直射光
散射光
按光的投射方向分:
1、顺光:光线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一致或 者是基本一致,阴影被遮挡在主体自身的后面,在画面的
(五)色彩
一、摄影
色彩语言与以下有关:1、视觉效果 2、文化
色彩即色光:由一束白光(有不同波长的色光组成), 经过三棱镜,由于介质的改变,不同的速度前进产生出七 色光(光谱)。
色调:指的是画面上给人总的色彩感觉,也就是画面 的整体色彩效果。
暖色调:红、黄色为暖色调,多表现热烈、喜庆、欢 乐、胜利、坚强、勇敢等场面及情感;
构成上没有明显的明暗光线关系,有利于情感的表达,景 物及被授体的立体感,完全依赖于自身轮廓形式。
按光的投射方向分: 2、侧光:光线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是成30、
60、90度的夹角关系,景物与被摄体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 光面之分,有十分明确的光线方向和明暗的关系,立体感 十分明显。
侧光有正侧光和斜侧光之分。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成为四姨太厚渐渐地被封建思想所侵蚀,开始享 受封建社会体制下的专属“待遇”:锤脚、获得老爷的宠爱。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渐渐“融入”那个封建社会中,于是需要“照府 上的规矩”办事。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此时的颂莲已经被封建思想彻底地“同化”了,因 为她也开始为了得到“地位”而在门口站立等到着“老爷”的“宠爱”。
色彩的功能
4.一个镜头: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 一个镜头。
《鬼子来了》:马大三的头被砍下时溅满银幕 的鲜血。
《让子弹飞》中张麻子将黄四郎替身头颅砍下来,血溅了他一身,这里的红 色在黄四郎的望远镜里被夸张出来,也提前预示了张麻子和黄四郎这场斗争的胜 利。
色彩的功能
5.被凸显出来的色彩,往往用来营造较强的象 征意义。
《战舰波将金号》:运用“加色法”,将战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的旗涂成红色,由此来表示革命的胜利。
《辛德勒的名单》:用穿红衣服的小女孩来便 是犹太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战舰波将金号》中运用“加色法”,将战舰上的旗涂成红色,由此来表示 革命的胜利。
色彩的功能
6.被凸显出来的色彩,大都带有表现主义的味 道。
《红色沙漠》:为了制造现在工业社会的形象, 将工业废料、河水污染、沼泽和大块地区都染成 了灰色,也表现女主角单调乏味的生活。
《红色沙漠》:红色房间中的段落。 《我的父亲母亲》《英雄》:开始用色彩的变 化来讲述故事。
色彩的功能
3.一个场景: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 一个场景。
《大红灯笼高高挂》:梅珊死后,她的房间被 颂莲点上了红灯笼,整个房间透出血一般的红色 色调。
《云图》中女记者和科学家的第一次相见时即遇上了电梯事故,此时他们一 个是对预谋核事故的知情者,一个是调查者,这里通过红色来展现他们对黑暗势 力的一种斗争。
《红色沙漠》中为了制造现在工业社会的形象,将工业废料、河水污染、沼 泽和大块地区都染成了灰色,也表现女主角单调乏味的生活。
色彩的功能
7.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
《大红灯笼高高挂》:颂莲衣服色彩的变化, 素白-碎花-紫红-大红-蓝色-白色,表现出人物性格 的变化,塑造了人物形象。
《大红灯笼高高挂》开始,颂莲白衫黑裙的学生装束设计,以此来说明颂莲 的“纯真”:还未收到封建思想的侵蚀和“同化”。
《美丽心灵》中运用正侧光,将汉森在纳什 进入惠勒实验室后自己的尴尬表现出来。
《金陵十三钗》中运用斜侧光,将士兵的脸 衬托得有棱有角,表现出一种男子汉形象。
按光的投射方向分: 3、逆光:光线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是相反
的(对应的),景物及被摄体的边缘有明显的光线轮廓, 在画面的构成上形成了明显的明暗反差,光线的效果十分 生动,画面的效果十分明确而富有造型特点。
用于制造一些恐怖效果。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金陵十三钗》中都用到了底光,一个是在独自 一人的海上夜里,另一个是在日本兵逼近,前者是孤独中的恐怖,后者是危险 中的畏惧。
按作用分:
1、主光:人物的主要塑型光源,是镜头曝光的主要依 据。物的主光可以是任意的光线形式。当然,人物的主光在 具体的表现形式上,有一个明暗比例分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