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仪器

心电图仪器
心电图仪器

简易心电图仪

指导教师: 操长茂、吴幼芬

队员及年级:易淑华、 胡苗苗、 曹鹏 (专科组,2006级)

学校与院系:江汉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本系统以TI公司的高精度仪表放大器INA2331和低功耗MSP430单片机为核心,实现了两路心电信号的采集、存储和显示。设计采用右腿驱动电路和高通负反馈滤波器等抑制干扰措施,提高了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选用内部资源丰富的MSP430单片机和液晶显示器LCD实现了心电信号的存储和回放。结果表明系统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具有低功耗低成本的特点。

Abstract:The system which takes the high-precision 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 INA2331 and low-power MSP430 MCU as the core has realized two_channel ECG’s detection, storage and display。It adopts a right-leg -driven circuit、a high-pass filter with reverse feedback and so on,which makes the CMRR of the preamplifier higher。By adopted the inner resourceful MSP430F449 single chip and LCD the ECG can be recorded and playbacking demonstrat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jo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the system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e system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 such as low-power、and low-cost。

1、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

及芯片选用依据

理论分析及芯片选用依据

1.1理论分析

人体心脏工作产生的生物电流在身体表面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电势,并且随心跳的节律呈现规律性的升降变化,通过电极将变化着的电位差检测并记录下来就是心电图(ECG)。心电信号是一种带宽为 0.05Hz 至 100Hz(有时高达 1kHz),幅度在10μV~5mv的微弱交流信号,并且混杂有人体生物电干扰以及各种外部电磁干扰。如何从环境噪声中提取微弱的心电信号是设计的难点和要点。

低成本低功耗便携式简易心电图仪是本设计的最大考量。它顺应了保健电子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系统采用常见电池供电,能采集标准导联方式I或II心电信号,通过放大、滤波得到模拟心电信号(ECG),并能利用液晶实时显示或存储回放ECG波形。

本系统主要需要以下几种功能的芯片:仪用放大器、通用运算放大器,微型单片机,以及A/D,D/A转换器。为此,在选择用于本系统的集成芯片(IC)时,低功耗、小尺寸、高精度、性能稳定的芯片就是选用的目标。TI公司的相关芯片可满足对系统的要求。

其中INA331仪用放大器系列是轨对轨输入与输出的高性能、低成本、高精度仪表放大器。它们是真正的单电源仪表放大器,具有极低 DC 误差和超出正轨与负轨之外的输入共模范围。这些特性使其适用于从通用到高精度的各种应用范围。其出色的长期稳定性与极低的 1/f 噪声可确保产品在整个使用寿命期内都具有

较低的失调电压与漂移。主要参数如下:低失调电压:100 μV(最大值)、 低失调漂移:0.4 μV/°C(最大值)真正的轨至轨 I/O ,电源范围:单个 +2.7V 至 +5.5V 的电源。

OP A335 系列 C MOS 运算放大器采用自动归零技术,同时可提供极低的失调电压(最大值为 5μV),而且随着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漂移接近于零。这些微型的高精度、低静态电流放大器具有较高的输入阻抗及轨至轨输出摆幅。可使用单电源或双电源,电压可低至 +2.7V (±1.35V),高至 +5.5V (±2.75V)。该系列运算放大器针对低电压、单电源操作进行了专门优化。

MSP430F149是TI公司推出的一款低电源电压范围(1.8V~3.6V)的低功耗16位单片机。该芯片内含60Kbyte的Flash E PROM以及2KByte的R A M。有一个性能齐全的基础时钟模块,包括一个数据控振荡器(DC O)和两个晶体振荡器。另外还包括硬件看门狗、三个捕获/比较寄存器的16位定时器T imer_A3、七个捕获/比较寄存器的16位定时器T imer_B7、8通道12位A/D转换器ADC12和两个串行通信接口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低功耗应用。采用外接低速晶振32768Hz产生

准确的定时信号和设置异步握手通信波特率,而A/D 转换及运行使用内部数控振荡器产生的速度较快的400kHz 时钟信号,其功耗小于3m A ×3.3V。

本系统设计使用常见的五号两节镍氢、碱性或普通干电池供电,选用上述几款芯片设计。

1.2 1.2 设计方案论证设计方案论证设计方案论证

分析可知,简易心电图仪系统主要包括输入回路、前置放大模块、后级放大模块、滤波网络模块以及存储回放等模块。设计重点在于前置放大模块,和滤波网络模块和数字化存储回放部分。方案论证主要围绕这三部分展开。

1.2.11.2.1 输入回路噪声抑制设计输入回路噪声抑制设计

来自导联电极的心电信号混有主要包括人体肌电呼吸等生物噪声、电极接触噪声、工频50Hz 信号及其谐波等干扰;以及其它电子设备机器噪声及外界高频电磁干扰等噪声,其中工频50Hz 干扰信号较强,主要是共模噪声。

按照设计要求,皮肤接触电极到分别通过1.5m 长的屏蔽导联线与前置放大器相连接。由于信号线对屏蔽线的输入电容不完全对称,造成共模电压的不等量衰减,使得包括导联在内的放大器共模抑制比降低,从而使系统抑制干扰的能力下降。其中工频干扰引起的共模信号可能远大于心电信号,其影响尤为严重。而由于工频干扰频谱与正常心电信号混杂,又不宜采用工频陷波器滤除。

为有效地消除输入电路不对称而引起的电压分配效应所产生的共模干扰,采用屏蔽驱动和右腿驱动电路。从输入导联取出的共模电压送入屏蔽层(屏蔽层不接地);同时送到右腿放大器反向放大,经一个限流电阻接到右腿电极,即等效为以人体为相加点的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抑制了共模干扰进入后续电路。为更好的抑制工频干扰,可以在右腿驱动电路加入低通滤波电路。满足将心电放大器(含屏蔽导联线)的共模抑制比提高到80dB 的指标要求。该电路采用OP A335实现。

1.2.21.2.2 前置放大模块前置放大模块

前置放大模块在整机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性能决定了整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前置放大模块应满足高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低噪声、低漂移的要求。

采用单电源工作的仪表放大芯片INA 2331。其内部集成有两个共模抑制比可达94dB 的仪用放大电路,可以同时满足两路微弱信号的采集要求,而且只需外接两个电阻可调节增益,增益从5~1000倍可调。同时该芯片对电源的要求低,2.7V 的电源电压就可表现出良好的功能特性,静态电流只有400u A ,功耗极低。输入阻抗达到1013Ω,特别是芯片的各项指标在低频段表现优异,适用于10K Hz 以内信号的放大。

考虑到电极接触噪声产生的直流极化电压(尤其使用普通铜皮作为接触电极时),电极的极化电压是个差模信号,可能会造成运放的饱和。可以利用INA 2331的R E F 端进行输出偏移调零。虽然提高放大器的第一级增益有利于降低输出噪声,但考虑到极化电势的影响,仪表放大电路增益不应太大。

1.2.1.2.3 3 3 滤波网络模块滤波网络模块滤波网络模块

由于心电信号易受噪声干扰,且主要能量成分集中在0.05Hz~100Hz 频带内,所以本系统采用滤波的方法对心电信号作进一步的降噪处理,抑制外界干扰,从而得到较为平滑的心电图波形。滤波电路的设计主要是满足心电信号特定的频率响应特性。

(1) 高通滤波

心电信号的最低可能频率成分只达到0.5Hz (相应于心脏搏动30次/分),但为降低信号因相移产生线性失真,心电信号放大电路的低频截止频率必须达到心电信号的低频截止频率的1/10,即0.05Hz 。

实际上,在前置放大模块采用了高通负反馈滤波器进行隔直和低通滤波,0.05 Hz 信号包括直流极化信号已基本被滤掉。为进一步满足高通滤波特性,可以采用效果不错且易于实现RC 一阶无源滤波。

(2) 低通滤波电路

滤除混入的各种高频干扰噪声。按照心电图信号的频谱范围,高频截止频率选择100Hz 和500Hz 两种。对滤波特性的要求主要是信号的时域失真要小,心电信号具有脉冲波形的特征,为保证不失真放大,滤波器应具有较好的线性相位特性。

方案一:采用已有算法进行离散数字滤波。其优点是参数调节性好,滤波特性比较精确。但为达到较好的滤波效果要求滤波器取较高的阶数,对处理器的要求比较高,利用单片机现有资源难以实现。

方案二:通常采用模拟有源滤波器实现。模拟滤波器主要有巴特沃斯滤波器、切比雪夫滤波器和贝赛尔滤波器三种,其中贝赛尔滤波器具有线性相移特性,最适用于心电信号的滤波处理。本设计主要考虑到满足并尽量完善设计指标,采用二阶贝塞尔滤波电路的方案。

1.2.1.2.44 数字化存储与回数字化存储与回放电路放电路放电路

MSP430 F 149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具有丰富的片内资源,是一款性价比极高的单片机。利用它作心电信号的采集与处理,不仅极大地简化了系统硬件电路,还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性价比。

液晶显示模块采用LCD 12864H 点阵式LCD 实现,作为菜单和心电波形的显示。它以MSP430作为液晶的微处理器,通过单片机采集和处理心电数据,输出

给液晶显示。它与单片机采用串行方式连接。

2、系统系统实现实现

根据以上要求,系统总体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简易心电图仪简易心电图仪系统系统系统框图框图

2.2.11、主要单元电路设计主要单元电路设计

2.2.11.1、 前置放大模块前置放大模块及右腿驱动电路及右腿驱动电路及右腿驱动电路

该模块以TI 公司的INA2331仪用放大电路为核心,外围由OPA335构成的反馈积分调零电路和右腿驱动电路三个部分组成。详细电路连接图如附录图1 所示。

INA2331内部原理图如图2所示。INA2331的主要特点是低漂移电压,高共模抑制比。由于采用激光调阻,使其具有低失调电压、高共模抑制比和低温漂。 图2 INA 2331内部原理图 图3 INA331引脚图 INA 2331放大倍数1255R R A V +=。本其电压增益设计为5倍,电路连接如图3所示。

仪器放大器的R E F 端的作用是设定输出偏移。在图3连接方式下,

)(5?+?+=IN IN REF OUT V V V V 。 因此可以利用R E F 参考点来调节输出偏移,由此实现直流零偏移输出。

关于前置级隔直电路设计(又称0.05Hz 高通负反馈滤波电路),采用低噪声单电源运算放大器OPA335构成的反相积分电路来实现低通滤波,输出送给前置放大器INA 2331的参考输入端R E F 构成低通负反馈电路。

假设直流极化电压通过前置放大器INA 2331放大输出,经OP A335反相积分滤波后送给INA 2331的参考输入端R E F 构成负反馈,利用INA 2331的线性求和抵消掉直流偏移,最终使静态误差达到0,由此实现输出偏移调零。从而能实现隔直和高通滤波。在不饱和的情况下能最大程度地扩展信号的动态输入范围。

原理电路图如图4所示:参数经仿真调试得到。仿真得到的频率相应如图5所示。由仿真图说明0.05Hz 以下频率信号能够得到较大幅度的负向输出,反馈送入输入参考点,而产生负反馈被滤除。而心电交流信号则不能通过这一反馈回路。从而实现了0.05Hz 高通滤波。

图4 前置级隔直电路原理图 图5 前置级隔直电路仿真图

2.1.2 主放大放大器器电路电路 该部分电路主要起调节增益的作用,使输出信号可达到V的量级,主放大器电路实际上由固定增益放大和可调增益放大电路两级级联组成。固定增益A 2=40倍的次级放大器,以及 增益可调(等于1、2.5、5)的第三级放大器级联而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将开关切换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如图6所示。

在前置放大级增益A 1=5,这样整机增益321A A A A V ??=分别为: 200、500、1000。来满足不同强度的心电信号的放大需求。 采用单电源通用运算放大器LM324实现。

图6 主放大器电路框图

固定增益放大电路设计成积分电路形式,组成一阶低通滤波放大电路,增益为40倍,采用OPA335实现。见附录图2。

可调增益放大电路采用LM324实现。见附录图3所示。

2.1.32.1.3 滤波电路滤波电路

(1)高通滤波电路

要求心电放大器的低频截止频率为0.05Hz ,没有要求进行测试,可用无源的RC 网络来实现。由公式f=1/2πRC (取C 为4.7μF ),得R=677.60Ω。 实际选用选用680Ω的电阻。

(2) 低通滤波电路

采用具有线性相移特性,二阶贝塞尔滤波器。为有效地设计滤波器,采用专用滤波器设计仿真软件Filter Wiz ProV3.0进行设计和仿真,由软件生成的-3dB 截止频率分别为100Hz 和500Hz 、放大倍数为1倍的二阶贝塞尔滤波器电路如下图7和图8所示。

图7 二阶贝塞尔滤波器电路 (100Hz) 图8 二阶贝塞尔滤波器电路(500Hz )

电路参数经过精心设计,选择最接近的标称值,经PSPISE 软件仿真的频率特性曲线符合设计需求。

2.1.2.1.4 4 4 硬件设计注意事项及窍门硬件设计注意事项及窍门硬件设计注意事项及窍门

系统心电测量单元PROTEL 电路总图如附录图4所示。这部分是整个系统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包括输入电极导联,心电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很多,主要集中在:输入电极的制作工艺质量,电路元件特别是电阻和电容的实际值与标称值的误差,且随温度变化,电源电压和内阻的变化,电路制作工

艺上带来的分布参数误差等等。

元器件的选择是高性能的保证,电阻电容尽量选择精度高,质量好的元件,参数尽量与设计值一致。采用高品质电源。另外电路设计上运放电源端应该加滤波去除电源纹波的影响。

在P C B 设计中,在电源、地线之间加上去耦电容,去耦电容尽量与VCC 直接连接,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边线应避免相邻平行, 以免产生反射干扰。必要时应加地线隔离,电源线和地线尽量加粗。

数字化存储和回放部分直接采用MSP430开发板调试。

作品全貌如附录图6所示。

2.22.2 系统软件设计系统软件设计

模拟电路与单片机接口问题:心电信号的最高幅值为5m V,经过200倍的放大为1V,而A/DC 的输入范围为0~2.5V,设计时取中间值1.25V 为参考,所以放大后的心电信号叠加参考电压1.25V 后大小为(1.25±0.8)V,正好落在A/DC 的模拟输入信号范围。同时,心电信号的频率在0.05~100Hz 之间,为了保证采样定理的要求和保证转换速率可以选取采样率f s =200Hz。

心电波形是一系列的曲线,在液晶上要显示这些曲线需要将相应的点阵显示,对于一条心电曲线,起始显示数据点在起始列只显示一点,从第二个数据点开始,要在下一列显示上一数据点到此次数据点之间的线段。具体方法可通过16进制的数据除以总页数8得到商和余,得到的商为此数据点所在的页,得到的余为此数据点所在页的行数。注意的是每一数据点应在相应的列,因为列地址每送一个数据自动加1,因而在每次从DD R A M 中读取数据时一定要保证列位置的正确,否则会出现曲线的混乱。

利用单片机内置的12位A/D 变换器对两路心电信号进行采样,通过单片机编程实现两路心电波形的回放显示。主程序框图如附录图5所示。

3、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3.1 3.1 性能性能性能测试测试测试

3.1.3.1.11、测试测试仪器仪器仪器

JWY-30F 型直流稳压电源,TD S 1002型双道示波器,A 83L 型和VC 890C 型数字万用表。

3.1.3.1.22 测试数据和结果测试数据和结果测试数据和结果

(1) 通带内增益及频率响应(理论截止频率为100Hz )

通过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5m V 输入电压,在不同的频率下测得增益如表1所示。

表1:通带内增益测试数据表 f i (Hz)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A V =200档

250 215 210 205 204 205 210 210 210 205 180 150 150 130 120 100A V =500档 350 550 530 520 515 520 520 515 500 500 460 410 380 350 320 280A V =1000档 750 1090 1050 1020 1010 1100 1110 1100 1000 990 850 740 700 650 610 550

由表1可知,-3dB 高频截止频率约为110Hz,达到了题目要求的10 Hz 标准。总体看,系统信号频带在1Hz 到110Hz 范围内,频带内响应波动满足在+3dB 之内的要求。由于低频截止频率存在较大读数误差,因此不予说明。

(2) 共模抑制比测试(含1.5m 屏蔽线)

测试差模增益:右腿驱动和一端输入接地,另一端接Vid=1mV ,f=20Hz 的交流信号,(在200倍增益档)测得A Vd =210。

共模增益:右腿驱动接地,正负输入端共同接2V/20Hz 正弦信号,输出50mV ,

025.0==Vic Voc Ac 。 共模抑制比:dB Ac Ad KCMRR 5.78lg

20== 满足基本部分共模抑制比≥60dB 要求,基本上接近发挥部分80dB 以上的要求。

3.1.3 系统功能测试

① 人体心电图测试。按照标准I 导联实测队友的心电图,测得波形如图9所示。

图9 人体心电测试图

②两路测量。扩展为两路相同的心电放大器,同时实时测量和显示标准Ⅰ和标准

Ⅱ导联两路心电图。可以清晰地在示波器上同时观察到两路心电信号,满足设计的要求。

③波形的存储和回放。先按键进行存储,系统提示“存储完毕”后将输入端断开,

按键回放波形,与存储的波形匹配,从而验证了波形存储、回放的功能。

3.2测试分析

1、零点漂移:问题出在前置中的无源滤波器,如果使用按照截止频率0.05Hz 选择的电容,存在零点漂移很严重,最后去掉了这一部分设计电路。

2、高频干扰:从我们采集的心电波形来看,存在较明显的高频干扰,问题出在500Hz低通滤波的部分,因为软件设计的电容参数太小,电阻值不常见,所以一开始测得的高频截止频率达到了700Hz,通过串连精密电位器,选择高精度电容,经多次试验调节,通过加上主放大器中的低通滤波,整体效果有改善。

由于时间匆促,系统来不及整体优化设计,一部分电路采用多功能电路板制作,部分电路连线过长,电路布局上没能仔细优化,这些都容易引入电磁干扰。

从以上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简易心电图仪在提高共模抑制比,抑制外界噪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功能上也达到了赛题的要求,实现了双路信号测量和波形存储和回放,设计具有低功耗低成本的优点。

附 录:

1、前置放大模块及右腿驱动电路

2、一阶低通滤波放大电路

3、可调增益放大电路

4、系统心电测量单元PROTEL电路总图

5、主程序框图

说明:AA 键功能:实时采样;BB 键功能:存储后回放。

6、简易心电图仪实物图

心电图报告单怎么看

心电图报告单怎么看 心脏在收缩之前,可有预先激动,并向全身扩散,使体表产生电位差,用心电图机把这些电位差记录下来,其图型就叫心电图 一个心动周期,在心电图上可有5个或6个波,从左至右为P,QRST及U等波群(见图5);又分为7个部分,即P波PR段PR间期QRS波群ST段,T波QT间期 正常心电图中,有的波型因导联不同可有倒置,所以必须看清楚是什么导联,再看波型,这样就可把异常心电图查出来各波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如下: P波:P波向上,惟aVR导联中P波倒置;aVLLI]I~V1,2导联中P波向上或倒置或双向正常向上的P波顶部圆滑P波时限平均为0.06~0.11秒,振幅平均为O.0150.25毫伏 PR间期:0.120.2秒;婴儿心跳较速者,PR间期可较短如果延长可提示风湿活动期房间隔缺损心肌炎三尖瓣闭锁等 QnS波群:Q波是QRS波群中第一个向下的波,其前面无向上的波;R波是Qe,S波群中第一个向上的波,其前面可以无向下的Q波;S波是随着R波之后的向下波,若在s 波之后尚有第二个向上的波,则称为R波;R波之后的向下波称为s波QRS波正常值为0.06~0.1秒,如有Q波出现,其时间<0.04秒,波的深度为1/4R(aVR导联除外)QRS 波群时间延长则提示有心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心室性心搏及预激综合征 sT段:sT段起自Qe,s波群之终点至T波之起点sT段向下不超过o.05毫伏,向上不超过0.1毫伏,但在V1v2导联中向上偏移可达o.3毫伏如果超过0.2秒,则提示冠状动脉功能不全ST段异常抬高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若异常压低,多见于慢性冠心病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心室肥大心房肥大等 T波:T波是向上的波,而在Qe,S波呈rS或QR型的各导联中T波均可倒置在a,R 导联中,正常T波是倒置的在Vl(或V2)及L导联中,T波可能倒置肌的T波可以倒置,VF 的T波也可倒置直立T波应大于同导联R波的1/10,rI'vl应<0.4mY,若TVl>0.4mY,可考虑心室后壁心肌梗塞l QT间期:QT间期是自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的终点所占的时间正常人QT间期为o.360.4秒,心率快时QT间期缩短若QT I;7期延长,见于心肌梗塞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动态心电图软件简介

软件介绍 1. QRS波群逐波标记法准确标记每一次心博,不漏掉、无误判心博,确保24h总心博数、最长间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平均心 率的准确性。确保心率变异分析的客观性。 2. 不应期在分析心律失常中的应用设定不应期,拒绝R波后不应期内发生的干扰伪差;高尖T波 不再判为一次心博。 3. Demix分析技术将不同模版中的QRS波群进行快速叠加分析,从中找出形态不同的QRS波群进行定义,宽QRS波群漏 诊率降至零。经过demix分析N,V清晰可辨 4. 记忆分析心律失常如遇到误判的各种心动过速,只需修改第一个心搏,以后相同期间、相 同波形的QRS-T波群自动修正。 5. 检索心律失常的功能有3种以上在12导动态心电图中划分心律失常;在微缩图中划分心律失常;在心律趋 势图中划分心律失常。在12导动态心电图中划分心律失常 1 在微缩图中划分心律失常在心律趋势图中划分心律失常 2 房速:2阵,共7次(0.0%)最快:150bmp,发生时间:22:32:36 总时长:0h 0m 2s,占总长的: 0.0% 房颤:17阵,共4453次(4.5%)最快:123bmp,发生时间:22:07:00 总时长:1h 37m 39s,占总长的:6.6% 3 房扑:2阵,共10117次(10.2%)最快:128bmp,发生时间:13:11:49 总时长:1h 28m 51s,占总长的:6.0% 6. 30余种直方图的应用,可判 别46种心律失常?在R-R间期直方图上搜索心脏停搏? 在S-N间期 直方图上搜索窦房结恢复时间? 在N-N比直方图右侧搜索游走节律? 在N-N比直方图左侧检查是否有漏掉的房早? 在N-V间期直方图上研

频谱心电图临床应用

频谱心电图临床应用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频谱心电图 频谱心电图简介 FCG是有中科院工程院士封根泉八十年代创立的,其依据成熟的生物工程自动控制原理,把心脏搏动类比为工程自动控制系统,对心电信号振幅(功率)在时域和频域上的变化进行分析。经过三十多年临床应用证明,FCG对隐匿性心肌缺血、心肌损伤有较高敏感性,其为心肌病变、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简单无创的监测方法。 频谱心电图工作原理 频谱心电图是将人体V5导联和Ⅱ导联心电信号,通过计算机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将心电信号转化成各个频率成分功率大小分布图,而且还将这种相对关系引申到2个导联心电信号的相互比较,并由计算机计算,绘制成9幅函数图及32项分析参数,形成频谱心电图。 采用V5导联和标准Ⅱ导联的心电信号,进行功率、频域、时域三维分析,其中包括: 1, 心电功率谱、 2,传递函数相移、 3,脉冲响应、 4,相干函数、 5,相关函数 如下图:

功率图: 正常功率图特征: 心电功率谱是由一组间距相等的波峰(称为谱线)组成的,P1称为基波,P2、P3、P4等称为谐波,心电功率谱的正常图形有以下特征: 1、前4条谱线较为明显清晰,谱线为尖锐的单峰,奇数谱线一般高于其后的偶数谱线; 2、谱线等间距; 3、功率谱第一峰称为基波,它与受检者的心率相对应,因此可按第一峰出现的位置而确定心率。心率=基波频率×60 4、功率谱由第一峰(基波)和第二、三、四等高次谐波所组成。直流分量加上基波,二、三、四次谐波,占心电总功率的90%以上。 正常功率图

心电图怎么看详解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

心电图怎么看详解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 心电图怎么看大多数人只知道心电图是一张有着密密麻麻格子的纸,纸上面有着一些不规则的曲线。除了少数医生专家,很少有人能看懂心电图的,这怎么办呢下面就教教大家怎么看心电图。要想知道心电图怎么看,首先要了解心电图的组成部分和每部分的意义。 心电图怎么看: 1、心电图记录纸。心电图是被记录在布满大小方格的纸上,所以想要知道心电图怎么看,首要的是知道这些格子代表的意义。这些方格中每一条细竖线相隔1mm,每一条细横线也是相隔1mm,它们围成了1mm见方的小格。粗线是每五个小格一条,每条粗线之间相隔就是5mm,横竖粗线又构成了大方格。 心电图记录纸是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速度移动的,移动速度为25mm/s,也就是说横向的每个小细格代表;每两条粗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代表。 国际上对记录心电图时的外加电压也是有规定的,即外加1mV电压时,基线就应该准确地抬高10个小格,也就是说,每个小横格表示,而每个大格就表示,每两个大格就代表了这1mV。 2、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一次心动周期就会在新电图上记录出一系列地高低宽窄不同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无)u波。了解这些波形及其所代表的意义,是教你怎么看心电图的第二步。 P波,最先出现的一个振幅不高的圆钝波形,它记录的是窦房结激动的右、左心房的激动。因为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心房的激动先由它开始,所以P波的前半部分记录的是右心房的激动,中间部分记录的是左、右心房的共同激动而后部则代表左心房的激动。除了aVR导联外,P波基本都是直立的,肢体导联中P波的高度多不超过,胸前导联中直立的P 波高度不应超过。正常的P波的宽度也不应超过。

教你如何看懂心电图

一、如何写常见心电图报告一份正常的心电图报告样式如下: 时限等照填。间期、QRS (一)人名、病历号、心率、PR (二) 导联倒置,时限、振幅正常。导联直立,aVRIP波:、II、aVF 1、 波群:时限、振幅在正常范围内。、QRS 2 间期正常。 PR 段:未见偏移。、ST 3 波:时限、振幅在正常,未见病理性偏移。、T 4 、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 2(三)诊断:1 二、如何做心电图 看别人做一次基本就学会背一下红黄蓝褐黑紫,只要智商正常,又不色盲,我感觉以下例如要清楚第四肋间的定位。了。但是要做得好还是有一些讲究的,吸头根本无法吸稳;(心脏病人挺多这样的),病人非常难做:瘦得皮包骨的老人心、肺病致不能平卧的;心尖抬举样搏动的,一吸就被跳出来。 三、如何看心电图 (一)看数值 机器会自动打出一些数据, 。 1、心率:正常为60-100 ”。窦性心动过缓”,的报“>100的报“窦性心动过速 <60bpm 。 2、P波:正常时间<120ms ”(有时可见,不多) >120ms且呈双峰,报“二尖瓣型P波 。120-200msPR 3、间歇:正常时间 ”。短的报“PR间期 >200ms的报“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20ms ;振幅(正、负向波<120ms,大于此值有诊断意义(后面讲)QRS 4、间期应,”(较少见)左室低电压<0.5mv和(或)胸导<0.8mv报“的绝对值相加):肢导嫩娃可不记。 左室(女)的,报“(男)和(或)Rv5+Sv1>4.0mv//>3.5mv 5、Rv5>2.5mv”,非常非常常见!系左室肥厚表现,追问病史,多有高血压,目测心电高电压波群明显增高。QRS图, ”(非心电轴左偏-90XX/XX/XX 6、P/QRS/T轴:,中间那个数-30。—。报“”(不多见,但是本人就是)具体还要分心电轴右偏常常见)90,。—180。报“度,轻中重度,一般都是中度,而中度及以上的才报! 图上就显示这些数值,因此以上数据正常范围要先背住才能谈看图。 (二)看有没早搏 word 编辑版. QRS这个不能讲理论,要看过图才知道。下面这个样子的就是早搏了,其中 房性早搏要与窦性心”,形态有宽大畸形的报“室性早搏”,否则报“房性早搏是等于一个正常的律不齐鉴别,早搏波跟其前后二个正常波的间期相加除以2RR 窦性心律不齐无此规律。请克服),要用圆规量一下,(说得较难理解,RR间期的”,频发早搏二联律写报告时还要分频发还是偶发早搏,频发都多为“/三联律个为偶发?一分钟小于3

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规范

动态心电图是将患者昼夜日常活动状态下的心脏电活动,用3通道或多导联记录器连续24h,有的可48h或更长时间记录,在专业技术人员干预下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并打印出图文分析报告和各类明细数据。动态心电图则可对日常活动中心脏增加负荷时的心肌供血状况、心肌细胞缺氧后的状况以及夜间深睡时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状态的心律状况进行检测。它不仅是心律失常、无症状心肌缺血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而且也可用于药物疗效的评价和起搏器功能的评定。尤其是它可捕捉复杂疑难心电图,是临床心血管疾病诊断无可替代的重要手段。2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范围 ①对间歇性或阵发性的症状进行检测,并对患者有症状时相关的心律失常进行诊断以及对运动时胸痛患者加以评估。②对不明原因的晕厥、先兆晕厥头晕、黑蒙现象以及发作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危险性评估。③协助鉴别冠心病心绞痛的类型,如:变异型心绞痛、劳力型心绞痛、卧位性心绞痛,尤其是无症状性心绞痛。④对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及相对定位分析。⑤对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病患者的评估以及生活能力的评定。⑥评定窦房结功能,并可对心脏的变时性功能作初步评估。⑦评定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⑧评定ICD和起搏器的起搏与感知功能以及起搏器的参数和特殊功能对该患者适宜与否。⑨检测长QT综合征、心肌病等患者出现的恶性心律失常。瑏瑠可进行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TpTe间期、T波电交替、窦性心率震荡、DC(心率减 速力)、DR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检测分析,并可根据这些无创的高危预测指标为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风险评估,以便给予有效的干预性治疗。 3基本技术指标 动态心电图系统是由记录系统、回放分析系统和打印机3部分组成。专业人员应该对记录器影响心电图波形质量的关键指标大概了解,即频率响 应、采样率和分辨率。 3.1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电子学领域中用来衡量线形电子学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目前多数记录器的频响范围是0.5~60Hz,低频下限频率过高时,

教你如何快速读懂心电图

如何快速读懂心电图 简化记忆----强化记忆 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 2,左心室肥大:只要看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 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 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 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 7,房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8,室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 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后壁看Ⅱ,Ⅲ,aVF 快速目测判断心电图的经验 白话心电图只为帮助考生克服对心电图学习的畏难情绪,迅速通过考试,所以难免有所简化。本篇容与学术无关。容正在更新中 1、正常心电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窦性心动过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3、窦性心动过缓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4、房性期前收缩---特点:各个波形正常,但是节律不一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室性期前收缩---特点:出现宽大畸形的QRS 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更多资料请登录医博园论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点:与窦性心动过速有点相似,但是频律更快一些,在150 -250次/分之间。在电视节目中反映抢救危重病人时常常用此图来衬托紧的气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7、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特点:没有正常波形,可见宽大畸形的QRS波及深的T波,有点象拉开的弹簧一样一圈一圈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小时动态心电图参数解读

小时动态心电图参数解 读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参数解读 1、窦性节律:正常人几乎总是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速发生于运动、情绪激动时,窦性心动过缓出现于午休及夜间睡眠时,窦性心律不齐可出现于各个时间。 2、心律:成年人24h全部心搏数多在80000--140000个。夜间睡眠时,最低心率可慢至40bpm,偶有小于40bpm多因迷走神经增高所致。青年人剧烈运动心率可达180bpm以上。老年人运动时心率一般不超过160bpm。为此,以安静时心率在60--100bpm之间作为动态心电图的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 3、早搏:24小时房性早搏小于100次。室性早搏数目小于800次。多为单形室性早搏,少数有偶发多源室性早搏,室性QRS波群时间≤0.14S,无RonT现象。 4、房性心动过速:正常人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约为了10 --20 左右,多由3--7个房性QRS波群构成,心率100--250bmp,24h不超过3阵。 5、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约为0.25 --2 。为短暂偶发,能自行终止。见于特发性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6、房室传导阻滞:正常人偶有一度及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于睡眠时,多为一过性。

7、逸搏与逸搏心律:逸搏出现于窦性心动过缓,早搏的代偿间歇后,常见的逸搏有房性及交界性。逸搏连续出现3次,形成短暂逸搏心律,可与窦性心律形成不完全干扰房室脱节。 8、ST--T变化;剧烈运动ST段轻度上斜型下降≥0.75mv。不同状态下记录到的T波可直立低平,一般不出现深而倒置的T波。 9、Q--T间期;Q--T间期变动在0.40±0.04S之间。心率快时Q--T间期缩短,心率慢时Q--T间期相应延长,一般不超过480ms。

教你快速看懂心电图

不管任何原因引起的心室率(即QRS波的频率)明显减慢或RR间期延长,且有泵血不足的症状(晕厥、心绞痛等),均属危重,有条件要紧急安装临时起搏器。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教材写得不详又不好,但临床上较常见。 文献示:病窦实际就是窦房结缺血、损伤、坏死致起搏细胞(P细胞)减少,心率减慢,严重的因供血不足出现晕厥等症状。 个人意见:只要窦缓<50次特别是有症状的均须考虑病窦的可能。阿托品试验阳性(后面讲)有助诊断。 病因大多因冠心病-右冠供血不足,或心肌炎心肌病损伤窦房结。因此病窦常发于冠心病病人。 (二)窦性停搏 “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作为国内内科学最权威著作(《内科学第7版》),如此含糊的“显著”令莘莘学子很愤怒!显著?就是几秒!?其他文献均未查及。已咨询我院心电图科。答:“P-P>2S,心率快时P-P>1.7s时算窦停。”(科内标准,不代表全国) 上图极佳,因为R-R间期最长也就2S左右,此患者未必有晕厥;但假若这个人窦停后交界区亦无逸搏心律(窦房结、房室结双结病变可致无交界逸搏),只能由心室代偿,出现室性心率,但若心室都无冲动,那便是一条9S的直线,必死无疑。 (三)三度及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1、二度II型: PP一直恒定,但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就这么简单。 2、三度(下图): 要用双规量,P波一直规律出现,QRS波也一直规律出现,二者无任何关系,即心房不能下传到心室。注:有时P波刚好落在QRS上而不能看清楚。

三度和二II治疗方面无争辩,安装永久起搏器才能救命。当已有阿-斯综合征时也可先装临时起搏器,临时起搏器保护下装永久。 (四)长R-R间期 不管任何心律失常,只要ECG、心电监护、Holter之一看到有长R-R间期(R-R>2S)均有临床意义,窦停而无逸搏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是房颤伴长RR间期。这里只讲它。 RR间期的计算为:一小格0.04S,则一大格(5小格)0.2S,那么RR间期=0.2SX大格数。 长RR者若无安装心脏起搏器保护切记不要用可达龙、洋地黄等减慢心率的药物! 有文献认为长RR是指白天>1.5S,晚上>2S。 明显长RR,一般我们的处理是:(1)查Holter明确最长RR到底有多长,发生在晚上还是白天。(2)明显的长RR(一般指3S)若发生在白天易发生晕厥。(3)积极治疗原发病(常见为瓣膜病、冠心病,或其他几乎所有心脏病);(4)发生时间不长的房颤转窦尚有一定机会,同步电复律可能不够安全,少用;一般予安装临时起搏器后用可达龙静滴试图转窦(注:要治疗原发病,若致房颤的原发病不解除,就算转窦了也易复发)。(5)转窦成功并维持自然好,若转窦失败则要说服患者安装永久起搏器。明显长RR(>3S)或不够3S 但有泵血不足、晕厥等症状时,均要考虑安抚永久起搏器,否则后患无穷,严重的可能心脏停搏死亡。 [电解质紊乱] 主要是低钾和高钾。 基本上严重高钾血症都是出现在肾衰患者。若想单靠ECG来发现高钾血症,恐怕不现实。但有朝一日看到一个肾衰的出现T波高尖对称,基底变窄,甚至QRS增宽;则要高度谨慎高血钾(下图)。

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进展

动态心电图(Holter)临床应用进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虎) 动态心电图仪(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DCG)又称Holter;是随身佩带的小型心电记录器,可连续24小时以上记录受检者在日常活动过程中的心电信息,然后通过主机回放、分析、诊断,并打印出心电图波形和诊断报告。 动态心电图从1957年发明、60年代初开始临床应用。动态心电图仪由心电记录器和计算机回放系统组成。常规心电图一般仅记录数分钟的心电信号,而动态心电图具有可以在日常活动中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信号的特点,因而对一过性心电异常有很高的检出率,现已成为临床上重要的心电监测技术。 随着现代医学和电子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心电图(HoLTER)仪器设备,检查项目新月异,临床应用等也迅速发展了。 一、动态心电图仪器进展

心电记录器:又称为长时间动态心电监测系统。早期主要采用磁带记录技术大多数磁带记录器采用模拟记录方式,,磁带信息存储量大,多数磁带记录器采用模拟记录方式,磁带资料可长期保存,价格较低。缺点是使用时间较久后易出现机械故障。数字式记录器:数字式记录器以能存储数码的数字式存储器作为存储介质,包括超大规模集成存储芯片、微型磁盘、也可以使用数字式盒式磁带。超大规模集成存储芯片主要使用快闪式存储器(Flash memory)。快闪存储芯片可以直接组装在记录器中。也可以组装成一个部件称为快闪存储卡(Flash memory card)。目前内存芯片已由4MB已发展到64 MB,128 MB,256 MB以上。大容量的固态存储器,体积小、无机械性磨损问题,不存在数据压缩间题,可不失真全信息数字化记录,全信息的记录24 小时,48 小时多导联的Holter心电图。记录质量较高。体积微型化,。工作电池由9V积层电池发展到一节5号电池1。5V就可工作。数字化电路广泛应用。使频响、采样率均明显提高,有些仪器采样率达到1000 HZ,可清晰记录出患者的起搏器发放的脉冲信号。以利于对起搏心电图,和起搏器工作状态的分析。 Holter心电图记录导联进展 目前有三通道3导联;三通道正交投影12导联,三通道正交投影18导联;八通道12导联;十二通道同步12导联心电HOLTER。实现十二通道12导联Holter心电图记录。

快速判断心电图技巧( 实用版 )

快速判断心电图技巧 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正常心电图应与窦缓窦速区别:当看见QRS波还有P波,T波都正常的时候不要立即确定是正常心电图,要注意看相邻P波之间的距离,如果>诊断窦缓;如果<诊断窦速。 2,左心室肥大:先看整个心电图有没有1/2字样,要光有这个就能确诊左室肥厚,要是没有就看V5的R波>或伴有ST-T改变,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左偏 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右偏 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看V1,R波是不是不匀称,绝对不等,无P波,QRS波正常。 心室颤动:室颤就不用说了很典型,谁也能认识,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有些考官比较缺德给你出一个里面即有室速也有室扑还有室颤,遇到这样的,你一定要答室颤。(要答严重的) 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与阵发性室上速相比有P波 7,房性期前收缩: 看P波是否都一样,PP间距逐渐缩短,然后又突然较长,再次逐渐缩短。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但是伴室内差异性传导v1呈M型波,QRS也可以增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有 P'(大多代偿不完全)

8,室性期前收缩: 总体看起来比较凌乱,层次不齐,无P波。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T与主波相反 (大多代偿完全) 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上抬:v12> v3> v45>,记住ST-T下移或T波倒置(人低着头或者倒着走路) 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前壁看V456;下壁看Ⅱ,Ⅲ,aVF 侧壁,Ⅰ,v56,aVL红旗飘飘(人抬起头走路) 11.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看整个心电图均有QRS增宽,ST-T改变。V1、V2S 波加深。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就看V1多了一个大的R波(畸形),伴有ST-T 改变。 12.室速:有P波,QRS畸形增宽。阵发性室上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2个格,节律规则,QRS正常,无P,T(需要与窦速鉴别) 13. 房室传导阻滞: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RR间期>,其余正常;需与窦缓鉴别 Ⅱ度Ⅰ型传导阻滞(莫氏型):PR间期逐渐延长,有QRS波脱落; Ⅱ度Ⅱ型传导阻滞(固定性):PR间期固定不变,有QRS脱落,PP间期固定;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房走房,室走室,P波与QRS波没有任何关系,P波次数>QRS 波,P-P

怎么看心电图

怎么看心电图,看心电图的技巧 10种心电图一句话牢记 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 2,左心室肥大:只要看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 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 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就可以 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 7,房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吧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8,室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 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下壁看Ⅱ,Ⅲ,aVF

心电图技巧: 心电一共有仨波,PQRST。 ST段一架桥,平平一线可略坡。 1、2高3,3高5。其余上下差1个。① 电轴左偏老大好,老三无能走下坡。② 左大V5二十五,右大V1整十个。③ 心房扑动波浪起,房颤无P锯齿波。④ 若问心梗看Q宽,保证超过1小格。⑤ ST迎风红旗展,透壁心梗是楚歌。⑥ ST下移还能救,救不及时变大Q。⑦ 房早形态似正常,提早出现一组波。⑧ 室早高大又宽阔,也可倒置形态恶。⑨ 一度阻滞P-R长,别的波型没的说。 2.1阻滞波距缩,直至脱落一组波。⑩ 2.2阻滞波距好,突然脱落一组波。? 三度阻滞叫脱节,房室分家难搓和。? 本来主波上下分,左前阻滞倒个个。? 右房肥大P波尖,左房肥大P波宽。? 室上速本不见P,主波规整且匀齐。? 左束阻滞宽V5,右束阻滞宽V1。? 再过复杂不常考,话说多了不好记。? 心电图的分析法及应用价值 心电图的分析法 一般分析心电图的方法如下:①将各导联按工、Ⅱ、Ⅲ、aVR、aVL、aVF、V1-V6的顺序排列,首先检查各导联心电图标记有无错误,有无伪差,导联有无接错,定准电压是否正确,有无个别导联电压减半或加倍,纸速如何,有无基线不稳和交流电干扰等。②根据P波的有无、形态、顺序及与Q1褐波群的关系,确定基本心律是窦性心律抑或异位心律。③测定P-P或R-R间距、P-It间期、Q-T间期、P波及QBS波群的时间,必要时测定V1、V5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④测定QBS波群平均电轴,各导联P、QaS、T、U波的电压、形态、方向,ST段有无移位。⑤综合心电图所见,结合被检查者的年龄、性别、病史、体征、临床诊断、用药情况、其他器械检查结果以及过去心电图检查等资料,判断心电图是否正常,作 出心电图诊断。 阅读心电图的口诀 左房肥大: 左房肥大P增宽, V1改变最明显. 双峰距超过0.04',P波切迹双峰显. 右房肥大: 右房肥大P高尖,ⅡⅢavF最明显. 肺A高压是根源,肺心先心均可见.

动态心电图简介

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 动态心电图仪 动态心电图技术于1947年由Holter首先应用于监测心脏电活动的研究,所以又称Holter监测心电图仪,目前已成为临床心血管领域中非创伤性检查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与普通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这样可以提高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因此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 动态心电图仪器 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CG)于1949年由美国Holter首创,故又称Holter心电图. 国外80年代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国内近几年迅猛发展,其仪器由磁带式记录发展为固态式记录、闪光卡记录,由单导、双导发展为12导联全记录。DCG可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休息、活动、进餐、工作、学习和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资料,能够发现常规 ECG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重要的客观依据。近半世纪以来,随着动态监护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如动态血压、动态脑电、动态睡眠呼吸监测等技术在医学临床及科研中的广泛应用,现今,Holter的全新诠释应包括:动态心电/动态血压/动态睡眠呼吸等多种参数。

以往诊治的局限或失误提醒人们,无论是预防、治疗疾病,还是判断疾病预后者需要充分证据。但人类疾病往往是继发或同时并存的,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可引发高血压、肺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高血压可引发冠心病、心衰等,而多数降压药物又会对呼吸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由此可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高血压(Hypertension)与心脏病(Heart Disease)之间DCG有着广泛的因果联系。同步多参数Holter可有助于我们准确甄别出原发病灶与继发改变。 由于Holter是个英文名字,不好理解,但是记录仪是背在身上的,很多人就把它形象的称其为“背包”。 动态心电图可确定病人的心悸、头晕、昏厥等症状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如极度心动过缓、心脏停搏、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这是目前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情况之一。24小时动态心电图也是监测心肌缺血的标准化方法之一。 动态心电图临床使用 1. 检出隐匿性心律失常:短暂的,特定情况下始出现的心律失常,常规ECG易漏诊,而DCG可以捕捉到短暂的异常心电变化, 了解心律失的起源.持续时间、频率、发生与终止规律,可与临床症状,日常活动同步分析其相互关系。 2.监测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进一步了解其发生与终止规律.是否伴有SSS综合征或预激综合征(尤其间歇性)以及其分型。 3. 观察缓慢性心律失常:了解其主要表现形式及有无窦房结功能不

频谱心电图临床应用

频谱心电图 频谱心电图简介 FCG是有中科院工程院士封根泉八十年代创立的,其依据成熟的生物工程自动控制原理,把心脏搏动类比为工程自动控制系统,对心电信号振幅(功率)在时域和频域上的变化进行分析。经过三十多年临床应用证明,FCG对隐匿性心肌缺血、心肌损伤有较高敏感性,其为心肌病变、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简单无创的监测方法。 频谱心电图工作原理 频谱心电图是将人体V5导联和Ⅱ导联心电信号,通过计算机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将心电信号转化成各个频率成分功率大小分布图,而且还将这种相对关系引申到2个导联心电信号的相互比较,并由计算机计算,绘制成9幅函数图及32项分析参数,形成频谱心电图。 采用V5导联和标准Ⅱ导联的心电信号,进行功率、频域、时域三维分析,其中包括: 1, 心电功率谱、 2,传递函数相移、 3,脉冲响应、 4,相干函数、 5,相关函数 如下图: 功率图:

正常功率图特征: 心电功率谱是由一组间距相等的波峰(称为谱线)组成的,P1称为基波,P2、P3、P4等称为谐波,心电功率谱的正常图形有以下特征: 1、前4条谱线较为明显清晰,谱线为尖锐的单峰,奇数谱线一般高于其后的偶数谱线; 2、谱线等间距; 3、功率谱第一峰称为基波,它与受检者的心率相对应,因此可按第一峰出现的位置而确定心率。心率=基波频率×60 4、功率谱由第一峰(基波)和第二、三、四?等高次谐波所组成。直流分量加上基波,二、三、四次谐波,占心电总功率的90%以上。 正常功率图 功率谱的具体指标

1、R21 (P2波与P1波之比) (Ratio of 2 by 1) 正常值定义:P2/P1 < R 2/1指标阳性功率谱图形 (P5波或以后的波与P1波之比)( Ratio of 5 by 1) 正常值定义:MAX(P5,P6,P7,…)/P1 < LO1指标阳性功率谱图形 4. LO3 (P3波过低, Low 3)正常值定义:P3 > mm LO3指标阳性功率谱图形 . HIA (P1至P4波过高, High All) 正常值定义:P1+P2+P3+P4 < 60 mm HIA指标阳性功率谱图形 LOA (P1至P4波过低, Low All) 正常值定义:P1+P2+P3+P4 > 10 mm LOA指标阳性功率谱图形 临床意义

如何看懂心电图完整版

如何看懂心电图完整版 一、如何写常见心电图报告 一份正常的心电图报告样式如下: (一)人名、病历号、心率、PR间期、QRS时限等照填。 (二) 1、P波:I、II、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时限、振幅正常。 2、QRS波群:时限、振幅在正常范围内。 PR间期正常。 3、ST段:未见偏移。 4、T波:时限、振幅在正常,未见病理性偏移。 (三)诊断:1、窦性心律 2、正常心电图 二、如何做心电图 只要智商正常,又不色盲,背一下红黄蓝褐黑紫,看别人做一次基本就学会了。但是要做得好还是有一些讲究的,例如要清楚第四肋间的定位。我感觉以下病人非常难做:瘦得皮包骨的老人(心脏病人挺多这样的),吸头根本无法吸稳;心、肺病致不能平卧的;心尖抬举样搏动的,一吸就被跳出来。 三、如何看心电图 (一)看数值 机器会自动打出一些数据, 1、心率:正常为60-100。

<60bpm的报“窦性心动过缓”,>100的报“窦性心动过速”。 2、P波:正常时间<120ms。 >120ms且呈双峰,报“二尖瓣型P波”(有时可见,不多) 3、PR间歇:正常时间120-200ms。 >200ms的报“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20ms的报“短PR间期”。 4、QRS间期应<120ms,大于此值有诊断意义(后面讲);振幅(正、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肢导<0.5mv和(或)胸导<0.8mv报“左室低电压”(较少见),嫩娃可不记。 5、Rv5>2.5mv和(或)Rv5+Sv1>4.0mv(男)//>3.5mv(女)的,报“左室高电压”,非常非常常见!系左室肥厚表现,追问病史,多有高血压,目测心电图,QRS波群明显增高。 6、P/QRS/T轴:XX/XX/XX,中间那个数-30。—-90。报“心电轴左偏”(非常常见),90。—180。报“心电轴右偏”(不多见,但是本人就是)具体还要分度,轻中重度,一般都是中度,而中度及以上的才报,具体我不懂,书上也没有,请懂的人指点,谢! 图上就显示这些数值,因此以上数据正常范围要先背住才能谈看图。 (二)看有没早搏 这个不能讲理论,要看过图才知道。下面这个样子的就是早搏了,其中QRS 形态有宽大畸形的报“室性早搏”,否则报“房性早搏”,房性早搏要与窦性心律不齐鉴别,早搏波跟其前后二个正常波的RR间期相加除以2是等于一个正常的RR间期的(说得较难理解,请克服),要用圆规量一下,窦性心律不齐无此规律。写报告时还要分频发还是偶发早搏,频发都多为“频发早搏二联律/三联律”,一分钟小于3个为偶发? 另外,有早搏的要加做一分种,看看一分种有多少个,如果是偶发早搏加一分钟却看不到一个的,可考虑做动态心电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第4节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 AECG)是指长时间连续记录的体表心电图,1961年由美国Norman J. Holter发明问世,迄今临床中仍广泛将其称为“Holter”。它能长时程连续、动态记录心电图,更易获得一过性心电变化(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有助于明确症状与心电图改变和生活状态的关系,能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做出定量分析,明确发生规律,指导治疗、估测预后。 一、动态心电图系统的基本构成 动态心电图系统包括记录器、电极、导联线和回放分析系统。记录器是核心部分,是通过导联线与受检者相连的、随身携带的心电信息采集和存储设备。随着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记录器的记录介质从盒式磁带发展为电子硬盘、闪存卡和电子优盘。由于闪光卡存储器的体积小,耗电低,具有记忆功能,克服了断电后数据丢失的缺点,成为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记录器。业内人士认为电子优盘存储器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回放分析系统采用性能良好的计算机或心电工作站通过专用的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浏览分析所记录的心电图形。 二、动态心电图的导联系统 监测导联由单道、3导联发展到了12导联同步实时监测。 1. 双极导联目前在国内普遍应用的是模拟常规导联的双极导联,常用模拟导联的解剖定位见表7-4-1,最常用的是同步记录CM1、CM5和MaVF三个导联。 表7-4-1 动态心电图双极导联位置 导联正极负极 模拟V1(CM1)右第四肋间胸骨旁2.5cm处右锁骨下窝中1/3处 模拟V2(CM2)左第四肋间胸骨旁2.5cm处右锁骨下窝中1/3处 模拟V5(CM5)左第五肋间腋前线左锁骨下窝中1/3处 模拟aVF(MaVF)左腋前线肋缘左锁骨下窝内1/3处 注:无干电极在右锁骨下窝外1/3处,或右胸第五肋间腋前线或胸骨下段中部。 2. Mason-Linkar导联随着记录器存储能力提高,同步记录12导联的动态心电图临床中应用逐渐增加。为连续记录患者日常活动时的心电图,10个记录电极集中在前胸,将常规体表心电图记录电极中的3个肢体电极和接地电极移至躯干部与肢

教你看懂心电图

心电图怎么看? 2009-09-08 09:43 大多数人只知道心电图是一张有着密密麻麻格子的纸,纸上面有着一些不规则的曲线。除了少数医生专家,很少有人能看懂心电图的,下面就教教大家怎么看心电图。 要想知道心电图怎么看,首先要了解心电图的组成部分和每部分的意义。 1、电图记录纸。心电图是被记录在布满大小方格的纸上,所以想要知道心电图怎么看,首要的是知道这些格子代表的意义。这些方格中每一条细竖线相隔1mm,每一条细横线也是相隔1mm,它们围成了1mm见方的小格。粗线是每五个小格一条,每条粗线之间相隔就是5mm,横竖粗线又构成了大方格。心电图记录纸是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速度移动的,移动速度为25mm/s,也就是说横向的每个小细格代表0.04s;每两条粗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代表0.2s。国际上对记录心电图时的外加电压也是有规定的,即外加1mV电压时,基线就应该准确地抬高10个小格,也就是说,每个小横格表示0.1mV,而每个大格就表示0.5mV,每两个大格就代表了这1mV。 2、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一次心动周期就会在新电图上记录出一系列地高低宽窄不同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无)u波。了解这些波形及其所代表的意义,是教你怎么看心电图的第二步。 P波,最先出现的一个振幅不高的圆钝波形,它记录的是窦房结激动的右、左心房的激动。因为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心房的激动先由它开始,所以P 波的前半部分记录的是右心房的激动,中间部分记录的是左、右心房的共同激动而后部则代表左心房的激动。除了aVR导联外,P波基本都是直立的,肢体导联中P波的高度多不超过0.25mV,胸前导联中直立的P波高度不应超过0.15mV。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指征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指征 1. 检出隐匿性心律失常:短暂的,特定情况下始出现的心律失常,常规ECG易漏诊,而DCG可以捕捉到短暂的异常心电变化, 了解心律失的起源.持续时间、频率、发生与终止规律,可与临床症状,日常活动同步分析其相互关系。 2.监测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进一步了解其发生与终止规律.是否伴有SSS综合征或预激综合征(尤其间歇性)以及其分型。 3. 观察缓慢性心律失常:了解其主要表现形式及有无窦房结功能不全。对快一慢综合征,通过DCG观测,协助选择抗心律失常药,调整剂量或考虑其它治疗方法,为安装起搏器及类型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4. 协助判断不同类型异位节律或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通过DCG监测其发生频度与严重程度,和生活或活动的相应关系,确定治疗方针。 5.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DCG是研究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靠的临床指标。 6发现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心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室速或室颤,发生前常有心电活动不稳的室性心律失常,它仅能依靠DCG才易发现其发生规律。对有可能发生猝死的二尖瓣脱垂、肥厚性或扩张性心肌病、Q-T延长综合征患者,DCG可及时并比较全面地发现猝死危险因素,有助于及时采取有力治疗措施。 7.协助判断间歇出现的症状如胸闷、心悸、眩晕、黑朦或晕厥是否心源性。 8.DCG连续监测12导联的ECG,对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高,还可进行定位诊断,尤其症状不典型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无可代替的临床价值。ST-T改变与时间同步的活动相关分析,有助于判断其心肌缺血的类型和选择药物。此外,还能检出心肌缺血时伴随的心律失常类型及频率,以及预测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便于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教你如何看懂心电图

一、如何写常见心电图报告 一份正常的心电图报告样式如下: (一)人名、病历号、心率、PR间期、QRS时限等照填。 (二) 1、P波:I、II、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时限、振幅正常。 2、QRS波群:时限、振幅在正常范围内。 PR间期正常。 3、ST段:未见偏移。 4、T波:时限、振幅在正常,未见病理性偏移。 (三)诊断:1、窦性心律 2、正常心电图 二、如何做心电图 只要智商正常,又不色盲,背一下红黄蓝褐黑紫,看别人做一次基本就学会了。但是要做得好还是有一些讲究的,例如要清楚第四肋间的定位。我感觉以下病人非常难做:瘦得皮包骨的老人(心脏病人挺多这样的),吸头根本无法吸稳;心、肺病致不能平卧的;心尖抬举样搏动的,一吸就被跳出来。 三、如何看心电图 (一)看数值 机器会自动打出一些数据, 1、心率:正常为60-100。 <60bpm的报“窦性心动过缓”,>100的报“窦性心动过速”。 2、P波:正常时间<120ms。 >120ms且呈双峰,报“二尖瓣型P波”(有时可见,不多) 3、PR间歇:正常时间120-200ms。 >200ms的报“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20ms的报“短PR间期”。 4、QRS间期应<120ms,大于此值有诊断意义(后面讲);振幅(正、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肢导<0.5mv和(或)胸导<0.8mv报“左室低电压”(较少见),嫩娃可不记。 5、Rv5>2.5mv和(或)Rv5+Sv1>4.0mv(男)//>3.5mv(女)的,报“左室高电压”,非常非常常见!系左室肥厚表现,追问病史,多有高血压,目测心电图,QRS波群明显增高。 6、P/QRS/T轴:XX/XX/XX,中间那个数-30。—-90。报“心电轴左偏”(非常常见),90。—180。报“心电轴右偏”(不多见,但是本人就是)具体还要分度,轻中重度,一般都是中度,而中度及以上的才报! 图上就显示这些数值,因此以上数据正常范围要先背住才能谈看图。 (二)看有没早搏

如何阅读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如何阅读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Holter)可连续记录24小时内每一次心跳的心电图形,含有大量有关心脏电活动的信息。如何从中获得对诊断疾病、评价病情有价值的信息吗?一般来说,面对一份正规的24小时动态心电报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阅读分析: (1)心率正常人24小时心率为59~87次/分。白天偏高,剧烈活动可达180次/分。通常最高心率年龄增加而减低,老年人最高心率一般不超过130次/分,女性高于男性。夜间睡眠时偏低,约50次/分,甚至40次/分。可见的正常人窦性心率的变化范围很大,睡眠时仍>90次/分,应视为异常,要考虑到是否患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相反如持续减慢,平均心率<60次/分,活动后心掌上升不到90次/分,就要注意窦房结等传导系统是否发生了病变。 (2)早搏首先应明确这样的观念:有早搏不一定有心脏病;各种类型的早搏都可发生于正常人。一组183例正常人的动态心电由监测数据显示: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分别为46.0%、28.4%。因此,24小时内有少量的早搏(<100次=。一般来说,室上性早搏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小,也不会发展成致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如没有临床症状可不予治疗;如为室性早搏数量较多(>720次);或形态各异;或成对出现;或连发3次以上;或有R波落在T波上的现象,则应引起注意。 (3)心律失常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动态心电图可捕获瞬时心电变化,对于判断是否有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持续的时间,具有常规心电图无法比拟的优势。正常成人中,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50%~70%,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短阵室上速占20%,而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则往巴提示有严重的心脏疾患。观察病人出现心悸、气短、晕胶等不适时所描记的心电图是否正常,可以明确上述症状是否心脏疾患引起。 (4)心肌缺血及其规律对冠心病病人进行监测可了解心肌缺血发作的次数、持续的时间、昼夜发作规律,对更好地认识病情有很大帮助。如果心肌缺血多发生在白天活动时,说明缺血是由于心脏需求增加造成的,采用降低心脏做功的药物,如氨酰心安等可以收到好的效果;如心肌缺血多发生在夜间休息时,说明缺血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变窄,心脏血供减少所致,采用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如合心爽则会更有效。 冠心病的检查与诊断应用Holter检测心肌缺血,尤其是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尽管以Holter作为检测心肌缺血的可靠性已得到确认,但在分析ST段改变时尤应排除各种因素引起的干扰和伪差。另外,ST段尚可受多种因素影响,诸如药物(洋地黄、奎尼丁、β受体阻滞剂等)、生理状况(血电解质紊乱、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病理状况(高血压、心肌肥厚、预激综合征)等假阳性。 通过应用Holter检测发现,无痛性心肌缺血(SMI)明显高于有痛性心肌缺血,而无痛性心肌缺血发生次数多,患者容易发生心肌梗死。无痛性心肌缺血型ST段下移,可在心率加快时发生,也可在心动过缓时发生。 大部分发作时在病人清醒时或轻微活动后,发作次数明显增加。原因是由于心率加快与冠脉舒缩的改变,以及活动后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引起。而心动过缓时发生,则系由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心跳减慢,心输出量下降,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周围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低,血流缓慢,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当冠状动脉供氧不能满足心肌需氧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 影响心肌耗氧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肌收缩力是三个重要因素。临床上采用这三个数据乘积的概念表示“心绞痛阈”。通常情况下,平均动脉压和心肌收缩力两个参数的变化很小,故临床上可单用心率表示心肌缺血阈。 心肌缺血多呈生物钟节律。无症状心肌缺血第一高峰时间是在早晨6:00~12:00,第二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