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基新型电接触材料电性能分析
钨铜合金电触头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钨铜合金电触头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宫鑫;任帅;李黎【摘要】钨铜合金因其导电导热性好、密度大、强度硬度高、耐电弧烧蚀性能优异,被广泛用作高压电器的触头材料.鉴于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触头材料性能提出的更高要求,综述了提高钨铜电触头性能多种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电弧对钨铜触头的烧蚀过程与机理;总结了现阶段混合式和包覆式钨铜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概述钨铜合金触头传统和新型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提出功能梯度材料和细晶/纳米材料是钨铜合金的发展趋势.介绍添加稀土元素、硬质颗粒、活化剂元素对钨铜触头进行掺杂改性的方法,并列举影响钨铜合金性能的其他因素;最后分析钨铜合金电触头材料的研究热点和存在问题.【期刊名称】《广东电力》【年(卷),期】2019(032)005【总页数】12页(P87-98)【关键词】钨铜电触头;电弧烧蚀;制备工艺;掺杂改性;综述【作者】宫鑫;任帅;李黎【作者单位】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 430074;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 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241钨铜合金出现之后即用于高压开关电器的电触头材料,如今在真空、压缩空气、SF6、N2等不同气氛的交直流开关和断路器中,钨铜触头材料占有很大份额[1-2]。
钨铜合金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被用作电阻焊和电加工电极、电子封装和靶材、破甲弹的药性罩、飞机喉衬和燃气舵、飞行器喷嘴等[3]。
在电接触领域,触头材料的性能基本上决定了高压开关的发展趋势。
对材料性能的基本要求有:导电导热性好、耐压值高、分断电流能力强、截流值低[4]、耐电弧烧蚀、抗材料转移能力强、抗熔焊性能优良[5],以及接触电阻低而稳定、温升低、耐环境性[6]等。
钨铜合金是由钨与铜组成的既不互溶又不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的假合金(pseudo-alloy)[7],正是这种组合使得钨铜合金同时具有钨和铜的多种优良性能[8]。
电接触与电接触材料(一)

电接触与电接触材料(一)
堵永国;张为军;胡君遂
【期刊名称】《电工材料》
【年(卷),期】2005()2
【摘要】随着各类弱电、强电相关电子、电气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应的电接触技术及电接触材料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电接触涉及电气工程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两大学科,电、热、力及环境气氛与电接触材料的交互作用极为复杂。
为了对电接触理论及电接触材料有进一步的了解,对电接触理论和电接触材料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本文是电接触与电接触材料系列论文的第一篇,重点介绍了电接触和电接触材料的分类、电接触材料的基本要求、电接触与电接触材料的研究内容。
【总页数】3页(P44-46)
【关键词】电接触;材料;性能
【作者】堵永国;张为军;胡君遂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20
【相关文献】
1.Ag-GNPs新型电接触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接触行为 [J], 王松;谢明;陈家林;张吉明;李爱坤;胡洁琼;王塞北
2.新型铜基电接触材料的电接触性能研究 [J], 闫超杰;张晓燕;李远会;王文平;李广
宇;朱礼兵
3.从“第26届国际电接触会议暨第4届电工产品可靠性与电接触国际会议”看环保型电接触材料的研究动态 [J], 陈乐生;申乾宏;贺庆;乔秀清;吴兴合;穆成法;张玲洁;樊先平;杨辉
4.反应合成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电接触性能研究 [J], 刘方方;陈敬超;郭迎春;耿永红;管伟明
5.电接触复合材料,制造电接触复合材料的方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接触材料工艺突破

电接触材料工艺突破日前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24年度浙江省首批次新材料认定结果》浙江泰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高导电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和温州宏丰研发的“高性能Ag/WC复合触点材料”被认定为“国内首批次新材料”。
温州泰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石墨烯银新材料”被认定为“省内首批次新材料”据了解,首批次新材料是指企业通过自主研制、引进吸收等方式拥有专利或者其他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技术领先优势或者打破市场垄断,新材料产品在技术参数和性能等方面有重大突破,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且进入市场初期尚未形成规模化应用和竞争优势的新材料产品。
正泰抢先布局石墨烯产业,研发的"超导铜"材料以108%IACS的导电率(对标银的导电率)超越传统导体材料,根据国家电网测算标准:导电率提高1%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每公里输电线路,每年可节能1000~2500度电。
若采用108%IACS“超导铜”,按全国10KV、220KV及以上线路总长630万公里计算,每年可节约500亿~1260亿度电,相当于一个三峡大坝的年发电量。
为推动电力系统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目前,正泰的石墨烯铜复合材料获得工信部高质量发展专项支持,项目总投资1.06亿元,将持续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更高效、绿色的发展动力。
正泰研发团队深入研究石墨烯材料高质量制备技术、复合技术及复合材料宏量制备与加工工艺,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石墨烯触点、线材、带材、膜材以及石墨烯表面处理工艺,相关材料和工艺已批量应用于低压、中高压产品中。
在与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的“基于石墨烯银的高压隔离开关电触头项目”荣获中国腐蚀防护学会大奖,相关应用产品的机械寿命提升至2.8万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国网、中石化项目中,石墨烯重防腐涂料已挂网试用,同时在正泰内部推广使用。
这些创新成果将为电力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触头材料简介

所有这此触头特性都与材料有关。
根据分析的结论,可以提出对触头材料的综合要求,现将常用的触头材料分三类简要介绍。
一、纯金属材料(1)银(Ag)——纯金属中银的导电和导热都是最好的。
银在空气中不易氧化,在潮湿的介硫气体中易硫化。
银的氧化膜和硫化膜易分解,故接触电阻小且稳定,允许温度高。
银的熔点低,在强电弧作用下易喷溅,只适用于小功率电器触头,或在固定触中作镀银材料。
(2)铜(Cu)----铜的导电和导热性能仅次于银,与银相比有较大的硬度和强度,熔点较高,价格低,易加工。
缺点是易氧化,使接触电阻随温度和时间迅速增长。
现在,用纯铜作触头材料已较少见。
(3)金(Au)----金的导电和导热性次于银和铜,突出的优点是不氧化,接触电阻稳定。
金的缺点是价格贵,易于产生冷焊、变形和磨损,一般用于弱电触头或用作镀层。
(4)钨(W)------钨的许多性质和铂相近,但它有很高的硬度、耐热性和耐腐蚀性,因而它的抗电弧烧损、抗熔焊性能都很好。
缺点是在高温下形成不导电的氧化膜,需要很大的接触力才能破坏,故适用于大功率电器的触头。
二、金属合金材料(1)银合金----银常与金或钯组合成合金。
银-金合金能耐大气腐蚀,当金含量低于50%时能生成硫化膜,这种合金的可塑性好,易加工。
银-钯合金的性质类似于银-金合金,但它具有电阻率大而电阻率大而电阻温度系数小的特点,钯对银有保护作用,当钯的含量超过5 0%时不会硫化,加工性能也很好。
(2)金合金----金-镍合金的硬度比较大,但在电弧作用下易氧化,使接触电阻增大。
金-铂合金在常温下光泽不变暗色,加温时不氧化。
金-锆合金能显著提高硬度,也不氧化,但抗熔焊较差。
金-银-钯合金硬度高,不氧化,但易于形成桥转移。
(3)铂合金----铂-铱合金随铱含量的增加,其硬度和电阻率都增大,它的生弧参数较铂高,触头使用寿命长。
铂-钌合金具有更高的硬度。
(4)钨合金--钨-钼合金含钼为45%时,硬度和电阻率最大,而电阻温度系数最小。
铜基电接触材料

铜基电接触材料铜基电接触材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中的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磨性,能够在高温、高压和高频率的环境下稳定工作。
本文将从铜基电接触材料的特点、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特点铜基电接触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铜,同时添加了少量的其他元素,如银、镍、锡、锌等。
这些元素的添加可以改善铜的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磨性。
此外,铜基电接触材料还具有以下特点:1. 良好的导电性:铜是一种优良的导电材料,铜基电接触材料的导电性能非常好,能够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
2. 良好的导热性:铜基电接触材料的导热性能也非常好,能够快速散热,避免因过热而损坏电气设备。
3. 耐磨性强:铜基电接触材料的表面硬度高,能够承受较大的摩擦力,不易磨损。
4. 耐腐蚀性好:铜基电接触材料的表面经过特殊处理,能够抵抗腐蚀,延长使用寿命。
二、应用领域铜基电接触材料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中,如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开关等。
这些设备需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磨性,铜基电接触材料正好满足这些要求。
此外,铜基电接触材料还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光伏发电等领域,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发展趋势随着电气设备的不断发展,对铜基电接触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铜基电接触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高性能化:铜基电接触材料需要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磨性,以满足电气设备的高性能化要求。
2. 环保化:铜基电接触材料需要具有更好的环保性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多功能化:铜基电接触材料需要具有更多的功能,如自清洁、自修复等,以提高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铜基电接触材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气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磨性,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中。
未来,铜基电接触材料将会不断发展,以满足电气设备的高性能化、环保化和多功能化要求。
铜鼻子接触电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铜鼻子接触电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主题-铜鼻子接触电阻的概念和相关特点。
铜鼻子接触电阻是一个重要的电子元件,在电子工程和通信领域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讨论铜鼻子接触电阻的定义、影响因素、测量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将介绍铜鼻子的定义和特点。
铜鼻子是一种金属零件,通常用于电子电路板(PCB)上,用于连接并传输电流。
它通常由高纯度的铜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和导热性能。
铜鼻子通常具有圆柱形状或其他几何形状,其直径和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和定制。
由于其导电性能优良,铜鼻子能够提供稳定和可靠的电流传输。
接下来,我们将研究铜鼻子接触电阻的影响因素。
铜鼻子接触电阻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材料的纯度、铜鼻子的尺寸和形状以及接触压力等。
此外,铜鼻子表面的氧化程度和表面粗糙度也会对其接触电阻产生影响。
我们将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它们对铜鼻子接触电阻的影响程度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最后,我们将介绍铜鼻子接触电阻的测量方法。
由于铜鼻子接触电阻的重要性,准确测量其数值对于电子产品的性能评估和质量控制非常关键。
文章将介绍常用的测量方法,例如四探针法和接触阻抗法,并说明其原理和适用范围。
通过对铜鼻子接触电阻的概述,读者将能够了解该主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接下来的章节将展开讨论铜鼻子接触电阻的相关内容,包括影响因素、测量方法、重要性、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
这将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铜鼻子接触电阻在电子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铜鼻子接触电阻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本文的目的。
其次,在正文部分,我们将依次介绍铜鼻子的定义和特点、铜鼻子接触电阻的影响因素,以及测量铜鼻子接触电阻的方法。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强调铜鼻子接触电阻的重要性,探讨其应用领域,并展望未来铜鼻子接触电阻的发展方向。
电触点银-氧化镧复合滾镀工艺

电触点银-氧化镧复合滾镀工艺王宗雄;周黎明【摘要】在铜基体电接触点上复合镀上一层银-氧化镧(150μm),使开关电器的可靠性、稳定性、精度及使用寿命都大幅度提高。
【期刊名称】《表面工程与再制造》【年(卷),期】2017(017)006【总页数】2页(P39-40)【关键词】电接触点;银-氧化镧;复合电镀;滚镀【作者】王宗雄;周黎明【作者单位】[1]宁波市电镀行业协会,鄞州区315914;;[2]北仑柴桥电镀冲件厂,北仑红联3158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53.20 前言电触点是开关电器的执行机构,担负电能、讯号的转換、控制、输配、调节与传递,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开关电器的可靠性、稳定性、精度及使用寿命。
它是电器与电子装置中的关键性部件,又是其致命点,只要存在电器与电子装置,便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电触点。
虽然其外形尺寸简单,但是它工作中发生的一切现象却涉及到电化学、物理学和金属学等领域。
图1 银-氧化镧电触点实物图在各种电器和仪表中大量使用银触点,它们往往需要满足几万次乃至几百万次以上的通断寿命。
有的用于滑动接触元件中,除了要求具有耐电蚀能力外,还对其耐磨性和减摩性能提出了要求。
若整体都使用纯银制造,会造成材料浪费,而使用某些银合金,在性能和成本上又常常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在铜基体上电沉积银基复合镀层则能制备出既具有较好的电接触性能,又能降低成本的新型电触点。
复合镀银层的电阻比纯银层大,但耐磨性好,一般对焊接性没有影响。
运用电化学、金属学等原理,采用电触点银-氧化镧复合滚镀工艺具有许多优点:电镀具有低温操作、成本低、镀层质量好、成品率高等优点。
该电触点银-氧化镧复合滚镀工艺经试验和批量生产,其效果非常理想(见图1)。
1 工艺规范电镀工作者经多年研究试验,它是利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开发出铜基银—氧化镧复合镀电触点工艺。
将悬浮于镀银溶液中的具有特殊功能的不溶性微粒在添加剂参与下,均匀地嵌入到银镀层中,在铜基体上沉积出一定厚度的银-氧化镧镀层。
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制造行业分析报告2011

2011年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制造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行业监管架构 (4)1、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 (4)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4)(2)行业相关政策 (5)二、行业概况 (6)1、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行业简介 (6)(1)产品用途 (6)(2)产品分类 (8)(3)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 (13)2、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14)3、行业内的主要企业和主要企业的市场份额 (16)4、行业进入障碍 (17)(1)技术壁垒 (17)(2)客户考核认证壁垒 (18)(3)专业人才壁垒 (19)(4)资金和规模壁垒 (20)5、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20)(1)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的供应状况 (20)(2)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的市场需求 (22)6、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31)(1)影响产品定价的因素 (32)(2)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 (33)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3)1、有利因素 (33)(1)产业政策支持 (33)(2)国际间的产业转移 (35)(3)相关下游行业的发展为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5)(4)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35)2、不利因素 (36)(1)原材料价格的波动 (36)(2)装备水平落后 (36)(3)国际竞争压力 (37)(4)环保要求的提高 (37)四、行业特点 (37)1、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37)2、行业技术创新类型 (38)(1)响应需求型技术创新 (38)(2)引导需求型技术创新 (39)2、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39)3、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征 (40)(1)周期性特征 (40)(2)区域性特征 (40)(3)季节性特征 (40)五、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41)一、行业监管架构1、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复合材料领域的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制造行业,其管理体制为国家宏观指导和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下的市场竞争体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基新型电接触材料电性能分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崔浩, 谢明, 杨有才, 陈永泰, 刘满门, 张勇甲, 刘捷, CUI Hao, XIE Ming, YANG You-cai, CHEN Yong-tai, LIU Man-men, ZHANG Yong-jia, LIU Jie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昆明,650106
3结果及讨论 3.1材料转移及接触电阻变化
图1、2分别为熔铸法和粉末冶金法制备的铆钉 的宏观电侵蚀形貌。由图可见,阳极铆钉出现凹坑, 阴极铆钉有凸起,因此确定材料转移方向均为阳极 转向阴极。表l为CuNilZro.3Y02及CuNilZro 3Yo.2 (PM)合金材料的质量变化数据,由表1可见,粉末 冶金方法制备的样品经电接触实验后,总质节损耗 较大,而熔铸方法制备的样品总质最损耗相对较 小。这可能是因为粉末冶金成型工艺过程压力不 够,导致材料中存在孔隙,使材料的裂纹增多,增加 了脱落几率。通过与AgSn02In2()3、AgMgNi触头材 料进行对比,可以看到新型铜基合金材料转移相对
基金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蘸金项日(201)SE0038Q) 作者简介:崔浩(1981一).男.硕士.辽宁阜新人.研究方向:粉体材 料。 收稿日期:2009一06一02
万方数据
2实验 2.1合金粉末制备
将99.95%的纯铜和99.9%的纯镍放入巾频感 应炉中熔炼,待完全熔化后加入已制备好的('uZr 和CuY中间合金进行精炼,精炼后的合金液保持一 定时间后,采用“惰性气体雾化+转懿旋转离心雾化 +水冷”的方式制备CuNi。Zr¨Y¨合金粉末。
【2】 邵文柱,崔玉胜.杨德庄.电接触材料的发展与现状【J】.电工 合金.1999(1):11—35.
【3】钱宝光.耿浩然.郭忠全等.B4C对铜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与抗氧化性的影响【J】.材料工程.2005(5):48—50.
【4】 郑新建。王其平.AgNi触头材料电弧侵蚀形貌的类璋!及其形 成机理【J1.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3.27(2):7—9.
法制备的样品成分分布均匀,但灭弧能力较弱,氧化 严重,接触电阻较高。
(4)熔铸法制备的CuNi。Zr。.,Yo.2合金触头元 件经过DCl8 V,20 A。循环10 000次考核,电学性 能指标良好。可以代替AgSnO:In20,材料应用于低 压电器中。
4结论 (1)CuNi,Zr。3Y02铜基新型触头元件的材料转
总的质艟
窒!量:塑璺
—0.05 .o.23 +f).05 -0.03
10
崔浩等:铜基新型电接触材料电性能分析
电工材料2009 No.3
a 盛 脚
曩 鲻
操作次数
图3不同方法制造的CuNi Izr..Ⅳ¨的 接触电阻随操作次数的变化
为电接触过程中氧化物多转移至阴极,使熔池内液 体粘度增加所致;粉末冶金方法得到的材料孔隙较 多,有明显的裂纹(见图2(b)),熔化的金属液层铺 面积相对较小,边缘可以见到浆糊状尖峰,这说明熔 液有一定的粘度,且阴极阳极形貌差别相对较小,阳 极主要呈层铺状,阴极则有一定的高低起伏。裂纹 的形成主要与材料本身的组织结构和电弧侵蚀的作 用过程有关。裂纹产生和扩展的潜在轨道主要是材 料存在的孔洞、疏松微区、晶界或相界面等处的薄弱 环节.同时也与由于电弧热作用引起的应力大小、方 向有关14lo
3.2电弧侵蚀形貌及能谱分析 图4、5分别为熔铸样品和粉末冶金样品的电
侵蚀形貌,表2是该两种方法制备的CuNi,Zr03Y。.2 材料的能谱数据。从图4、5可以发现多种侵蚀形貌 特征并存,例如金属熔化流动、铺开的层状形貌、熔 液在电磁力作用下因喷溅而出现的涡流和液滴、熔 融的Cu在凝固时释放出气体而形成的孔洞、材料 之间应力原因造成的裂纹、氧化物堆积产生的山谷 状形貌等。比较图4和图5可以发现,熔铸方法得 到的材料阳极表面为层铺状,孔隙较少.未发现裂 纹,有明显的涡流现象,说明溶液粘度较小;阴极则 为山丘状形貌,结合表2的能谱数据。说明这是因
表2不同方法制备的CuNi lz ro.3Y o.2材料能谱数据
通过对样品进行扫描电镜检测,没有发觋第二 相颗粒存在。对材料的熔池部分进行区域元素分 析,也没有发现Zr和Y的存在,这可能是凶为样品 中只添加了O.3%的Zr和0.2%的Y,而仪器的精
(a)阳极
图4熔铸法CuNi|zr.J..2的微观侵蚀形貌
(上接第7页)
图6 800℃下常压氧化6h的不同体系Ag.sn系合金粉压坯组织
氧化时能降低Sn02的团聚现象,添加La的Ag—Sn 合金粉末的氧化物弥散均匀分布在银基体上。添加 Sb的Ag.Sn合金粉末的氧化物主要聚集在粉末的 颗粒边界上。因此La作为一种AgSnO:电触头材 料的添加元素有很大的应用前途,La能使氧化物的 分布更均匀,从而使材料性能提高。
(a)阳极
.
图1熔铸法CuNi。Zr.疆.。的宏观侵蚀形貌
(b)阴极
(a)阳极
(b)阴极
图2粉末冶金法制备CuNi lzr.爿¨的宏观侵蚀形貌
不大,尤其是熔铸态CuNi。Zr。.,Y。.:合金的总质量 损耗与AgSn02Inp3、AgMgNi材料相当。
网3为熔铸法和粉末冶金法制备的Cu. Ni。Zr03Y。.2电接触材料的接触电阻随操作次数的 变化曲线。由图3可见,粉末冶金方法得到的Cu— Ni。Zr03Y。.2材料的接触电阻较高,且不稳定。这是 由于粉末冶金方法得到的CuNi。Zr。3Y们材料的析 出相更为细小,灭弧能力较弱,使得基体被氧化程
1引言 低压电器用电触头大都是由含80%~90%白
银的复合材料制成uj银资源的25%~30%被用于 制造电上和电子仪器所需要的触头元器件1210有限 的贵金属资源经过多年的开采和应用,目前正日趋 贫乏.价格逐年七升,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银资源大 骷消耗的问题,降低使用成本。开发廉价金属电接 触材料势在必行。本实验通过向铜基体中加入微馈 元素许采用粉末冶金及熔铸两种方法制备r新型 铜基电接触材料,并对材料的电接触性能进行了较 为深入的研究,目的是实现铜基电接触材料在低压 电器领域对贵金属银合金的替代。
2.2工艺流程 粉末冶金方法上艺流程:
中间合金制备一熔炼一急冷雾化制粉 一粉末退火一冷等睁压一烧结一复甩 一复烧一再压一再烧一挤压一车削 ■一轧制一拉拔一铆钉制备一电接触实验。
熔铸方法工艺流程:
中间合金制备一熔炼一浇铸一车削
电工材料2009 No.3
崔浩等:铜基新型电接触材料电性能分析
9
一轧制一拉拔一铆钉墩制一电接触实验。
(4)不同添加物及不同成分含量对Ag.Sn系合 金电触头材料的组织、性能等的影响。将通过后续 的压制、烧结、热锻、片材制备等实验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万方数据
【l】郑冀.高品.李松林.等.新型银氧化锡电接触材料【J J.稀有 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34(3):483.
【2l江珍雅.陈敬超.Agsn合金粉非抛物线性内氧化研究【J1. 贵金属.2006.27(2):22—25.
Analysis of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Copper—based
New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
CUI Hao。XIE Ming,YANG You·cai,CHEN Yong—tai, LIU Man·men,ZHANG Yong-jia。LIU Jie
(b)阴极
万方数据
(a)阳极
(b)阴极 图5粉末冶金法制备CuNi lzr.J¨的微观侵蚀形貌
电工材料2009 No.3
崔浩等:铜基新型电接触材料电性能分析
ll
度仅为0.5%所致。通过对表2中0含量分析可知, 粉末冶金样品发生了严重氧化,另外粉末冶金样品 阴极和阳极成分均匀。没有偏聚现象发生,而熔铸 样品中Ni向阳极偏聚,0则集中在阴极,说明材料 产生了金属相电弧,含Ni的析出相优先被腐蚀,保 证了基体相的稳定性。
【3】谭光讯.覃向忠.高压氧化技术在制造AgSnO:电触头材料 上的应用【J】.电工材料,2004(2):11一13.
【41马静,何业东,陈维视,等.合金选择氧化理论研究进展【J1. 河北工业科技.2005.22(3):168—168.
【5】程礼椿.李震彪.邹积岩.添加物对Ag/SnOz触头材料运行性 能的影响和作用【J】.电工合金.1995(2):9一12.
铆钉的墩制在YEC一16复合触头自动机上进 行。将乒1.36 mm的半软态丝材镦制成外形尺寸为 声3.0 x 0.8R(0.4) +1.5×1.4和{53.0×0.8+ 1.5×1.4的触头,分别用作动触头和静触头。电接 触试验在昆明贵研金峰公司研制的触点试验机上 进行,试验参数为DCl8 V,20 A,阻性负载,间距 1.5 mm,闭合压力60 cN,接触频率60次/分,操作 方式为分断十闭合,操作次数10 000次。电弧侵蚀 形貌和能谱分析在昆明理工大学新材料制备与加 工重点实验室的飞利浦XI.30 ESEM—TMP扫描 电镜和美国EDAX公司的“phoenix+OIM”一体化 能谱仪下观察测定。
移为阴极向阳极的转移,材料转移较小。 (2)CuNi。Zr。.3Y02铜基新型触头元件电弧侵蚀
过程复杂。多种侵蚀形貌特征并存。 (3)熔铸法制备的样品材料损耗相对较小。接
触电阻低而稳定,抗电弧侵蚀性能良好;粉末冶金
参考文献:
【1】王岩.崔玉胜.邵文柱.等.国内铜基电接触材料专利综述【J】 低压电器.2003(4):3—6.
万方数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度加重,从而导致接触电阻上升pJo
表1触头材料的质量变化
。,、
!竺!:!
CuNi JZh JY¨2
CuNiIZnL√·d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