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快速成形技术

合集下载

材料加工工艺习题【考研】【复习】

材料加工工艺习题【考研】【复习】

《材料加工工艺》考研习题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液态金属成形1.金属及合金的结晶包括哪两个基本过程?什么是均质形核和非均质形核?在实际铸造生产中铸造合金结晶的形核是以哪种形核为主,为什么?2.什么是液态金属的充型性能,它与哪些因素有关?铸造合金流动性的好与差对铸件质量有何影响?影响铸造合金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生产中如何采取措施提高铸造合金的流动性?3.铸造合金由液态冷却到室温时要经过哪三个收缩阶段?收缩对铸件质量有什么影响?其收缩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4.缩孔、缩松是铸件中的常见缺陷之一,哪些因素影响其形成?生产中如何采取措施进行防止?5.什么是铸造应力?铸造应力大小对铸件质量有什么影响?热应力是如何形成的?哪些因素影响其大小?生产中常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和减小应力对铸件的危害?6.铸造合金中的气体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又以哪些形式存在于铸造合金中?对铸件质量有什么影响?7.铸造合金中的夹杂物是如何分类的?对铸件质有什么影响?如何防止和减小其对铸件的危害?8.湿型粘土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有哪些优缺点?适合生产哪些铸件?9.湿型粘土砂的造型方法有哪些?试比较应用震击、压实、射压、高压、气冲和静压等各种造型方法的紧实的砂型紧实度分布(沿砂箱高度方向)。

为什么需要用高密度湿粘土砂型生产铸件?10.树脂自硬砂、水玻璃砂与粘土砂比较有哪些优点?各适用于哪些铸件的生产?11.砂芯的作用是什么?经常使用哪些粘结剂来制芯?常用的制芯工艺有哪些?12.砂型和砂芯涂料的作用是什么?其主要组成有哪些?13.什么是顺序凝固原则?什么是同时凝固原则?各需采用什么措施来实现?上述两种凝固原则各适用于哪些场合?14.铸件的壁厚为什么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而且应尽可能厚薄均匀?为什么要规定铸件的最小壁厚?不同铸造合金要求一样吗?为什么?。

15.为便于生产和保证铸件质量,通常对铸件结构有哪些要求?16.何谓铸件的浇注位置?它是否指铸件上的内绕道位置?铸件的浇注位置对铸件的质量有什么影响?应按何原则来选择?17.试述分型面与分模面的概念?分模造型时,其分型面是否就是其分模面?从保证质量与简化操作两方面考虑,确定分型面的主要原则有哪些?18.试确定图2-116所示铸件的浇注位置及分型面。

特种加工

特种加工

第一章概论1特种加工又称非传统加工(NTM)或非常规机械加工(NCM)2特种加工与切削加工的不同点:不是主要依靠机械能,而是主要用其他能量(电、光、声、热、化学)去处金属材料;工具硬度可以低于被加工材料硬度;加工过程中工具与工件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机械切削力。

3特种加工的分类缩写:电火花加工:电火花成形加工EDM;电火花线切割加工WEDM;电化学加工:电解加工ECM;电解磨削EGM;电解研磨ECH;电铸EFM;涂镀EPM。

激光加工:激光切割、打孔LBM;激光打标记LBM;激光处理、表面改性LBT。

电子束加工:切割焊接打孔EBM离子束加工:蚀刻、镀覆、注入IBM。

等离子弧加工:切割(喷镀)PAM超声加工:切割打孔雕刻USM化学加工:化学铣削CHM;化学抛光CHP;光刻PCM快速成形:液相固化法SL;粉末烧结法SLS;纸片叠层法LOM;熔丝堆积法FDM4特种加工对材料可加工性和结构工艺性的影响:1提高了材料的可加工性;2改变了零件的典型工艺路线;3改变了试制新产品的模式;4对产品零件的结构设计带来很大影响;5对传统结构工艺性好坏需要重新衡量;6已经成为微细加工和纳米加工的主要手段。

第二章电火花加工一:定义:EDM,又称放电加工。

它是在加工过程中,使工具和工件之间不断产生脉冲性的火花放电,靠放电时局部、瞬时产生的高温把金属蚀除下来。

二:原理:在一定介质(煤油或水)基于工具和工件之间脉冲性火花放电时的电腐蚀现象来蚀除多余的金属,以达到对零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预定的加工要求。

三:电火花加工的条件:必须使工具电极和工件被加工表面之间经常保持一定的放电间隙,通常约为0.02~0.1mm;火花放电必须是瞬时的脉冲性放电;火花放电必须在有一定绝缘性能的液体介质中进行,如煤油、皂化液或去离子水。

四:优点1适合于任何难切削导电材料的加工2可以加工特殊及复杂形状的表面和零件局限性1主要用于加工金属等导电材料,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加工半导体和非导体材料2一般加工速度较慢3存在电极损耗五:电火花加工的机理:1极间介质的电离、击穿,形成放电通道2介质热分解、电极材料熔化、气化热膨胀(5000度以上)3电极材料的抛出(通道中心的压力最高)4极间介质的消电离六:影响材料放电腐蚀的主要因素1极性效应: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无论是正极还是负极,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电蚀。

快速成型制造技术

快速成型制造技术
第八章 快速成型制造技术
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一、快速原型技术简介
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 是由三维 CAD模型直接驱动的快速制造任意复杂形状 三维实体的总称。 它集成了CAD技术、数控技术、激光技 术和材料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是先进制造 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体光固化成型法原理图
二、RP 工艺方法简介
1.光固化法
Stereo Lithography Apparatus——SLA
SLA工艺的优点是精度较高,一 般尺寸精度可控制在0.01mm;表面质 量好;原材料利用率接近100%;能制造 形状特别复杂、精细的零件;设备市场 占有率很高。缺点是需要设计支撑;可 以选择的材料种类有限;制件容易发生 翘曲变形;材料价格较昂贵。 该工艺适合比较复杂的中小型零 件的制作。
(1)成型材料种类多, (1)成型速度快; 成型件强度高; (2)成型设备便宜。 (2)精度高,表面质 量好,易于装 配; (3)无公害,可在办 公室环境下进 行。
缺点
(1)需要支撑结构; (2)成型过程发生物 理和化学变化 ,容易翘曲变 形; (3)原材料有污染; (4)需要固化处理, 且不便进行。
紫外光快速成型机的工作原理
三、SCPS350紫外光快速成型机及制作过程 (1)基本原理
光敏树脂快速成型中激光束按照 数控指令扫描,工作平台容器内液态 光敏树脂逐层固化并粘结在一起。从 最底层开始,逐层固化,生成三维原 形实体。工作台每次下降高度即为分 层厚度,分层越薄,加工出的零件的 精度越高。
激光头 热压辊 涂覆纸
工件
4.分层实体制造
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LOM

快速成形技术在产品快速开发中的应用

快速成形技术在产品快速开发中的应用
的限制 。
用三维软件设 计出零件的计算机 三维造 型 , 然后根据工艺要求 , 按照一
定的规则将该模 型离散为一系列有序的单元 , 通常在 Z向将其按一定厚 度进行离散( 习惯称分层 )把原来的三维 C D模型变成一 系列层片 ; , A 再
根据每个层 片的轮廓信息 , 加入加工参数 , 自动生成数控代码 ; 最后 由成
术 发 展 的速 度 。
、r
成 形 机 中 堆 积 成 型
快速成形技术是由 C D模型直接驱动的快速制造复杂形状三维物 A
理实体的技 术的总称 , 其基本原理和成形过程见 图 1 。基本过程是 : 首先
图 1 快速成形基本原理 自由成 形 , 大大缩短新产品 的试制时 间 ; 二是指不受零件形状 复杂程 度
形状复杂程度上无限制 , 柔性好 , 是真正意 义上 的数字化制造。 快速成形 取消 了专用 成形工具 ,在计算机控 制下可以制造 出任 意复杂 形状 的零 件, 把可编程、 重组 、 连续改变 的生产装备用信息方式集成到一个制造系 统 中, 能够很好地将 C D与 C M 结合起来 。 A A
1 . 技 术 的 高度 集 成 .2 2
发成本大 幅度降低。
集成 制造系统结构 :该集成制造系统 结构把 R M技术作为整个产 P
品开发周期 的一个核心 环节 , 快速成形制造技术与前期的数字化设计 ,
后续 的模具开发制造组成一个集成的快 速响应制造 系统 ,这样 R M技 P 术的优越性及形成 的经济 效益就会 得到更为充分 的体 现。图 2 是基于 R M 的集成制造系统 结构 , P 对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 , 可直接由 R M系统 P 制造。对于较大批量生产试制 , 由 R M 系统加工出原 型 , 则 P 利用快速制 模 ( T 技术生产大批零件 。 R)

第8章快速原型技术

第8章快速原型技术
(1)设计者受益(设计者在设计的最初阶段,就能拿到实在的产品样
品,在单个零件和装配部件的级别上,对产品设计进行校验和优化,并可 在不同阶段快速地修改、重做样品,甚至做出试制用工模具及少量的产品。 这将给设计者创造一个优良的设计环境,提供一个快捷、有力的物理模拟 手段,无需多次反复思考、修改,即可尽快得到优化结果,从而能显著地 缩短设计周期和降低成本。 )
从CT数据到骨骼3D数值模型
头颅骨SLA模型
8.3 统
基于快速原型的快速设计与制造集成系
产品快速设计与制造系统应视为集工业设计、 计算机三维CAD技术、反求工程、结构分析与优化 设计、工艺仿真、快速原型制造、快速模具制造 和快速产品制造等为一体的一个集成制造系统。 从当前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产品设计角度来看, 一般有两种产品快速设计方法,即从概念到产品 和从样品到产品。
1—激光器 2— 压滚 3—纸材 4—材料送进 滚筒 5—升降 台6—叠层 7— 当前叠层轮廓 线
快速原型技术的工艺方法
3)熔融沉积快速成型工艺 ,它是将丝状的热熔性材 料加热熔化,通过带有一个微细喷嘴的喷头挤喷出来。
(1993年 )
快速原型技术的工艺方法
4)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利用粉末材料(金属粉末或 非金属粉末)在激光照射下烧结的原理,在计算机控 制下层层堆积成形。1989年
Hale Waihona Puke 快速成形(RP-Rapid Prototyping)技术:
快速成形技术是一种基于离散堆积成形思想的新型成形技 术,是集成计算机、数控、激光和新材料等最新技术而发展 起来的先进的产品研究与开发技术。 RP技术的基本过程 由CAD软件设计出所需零件的计算机三维曲面或实体模型; 将三维模型沿一定方向离散成一系列有序的二维层片(习惯 称为分层); 根据每层轮廓信息,进行工艺规划,选择加工参数,自动生 成数控代码; 成形机制造一系列层片并自动将它们联接起来,得到三维物 理实体。

快速成型技术及应用讲解

快速成型技术及应用讲解

第一章 快速成型原理及方法概要
1.2快速成形的主要工艺方法 1.2.6固基光敏液相法(Solid ground curling--SGC)
固基光敏液相法的工艺原理如图1-8所示。一层的成型过程由五步来 完成:添料;掩膜紫外光曝光;清除未固化的多余液体料;向空隙处填 充蜡料和磨平。掩膜的制造采用了离于成像技术,因此同一底片可以重 复使用。由于过程复杂,SGC成形机是所有成形机中最庞大的一种。
第一章 快速成型原理及方法概要
1.1成型方式分类
(3)受迫成形(Stacking Forming)受迫成型是利 用材料的可成形性(如塑性等)在特定外围约束(边 界约束或外力约束)下成形的方法.传统的锻压,铸 造和粉末冶金等均属于受迫成形.
(4)生长成形(Growth Forming)生长成形是利用材 料的活性进行成形的方法,自然界中生物个体发育均 属于生长成形,“克隆”技术是产生在人为系统中的 生长成形方式.随着活性材料,仿生学,生物化学, 生命科学的发展,这种成形方式将会得到很大发展.
第一章 快速成型原理及方法概要
1.3 RPT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2.国内RPT的现状 国内RPT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起步较早
,发展很快,具有代表性的有: 清华大学,主要从事基于LOM和FDM工艺的设备、工
艺和材料的研究,已经产业化。 华中理工大学,主要从事基于LOM工艺的设备、工
艺和材料的研究,进来也开展了对SLS的研究,已经产 业化。
和材料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上述介绍的各种 RP工艺方法各具优缺点,加工对象和应用方向也各有侧 重,使用的材料也不同。因此如何扬长避短,进一步完 善和改进各种RP工艺,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降低设备 制造成本和运行成本,研究开发更多适用材料,降低材 料成本,这是RPT到了产业化阶段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快速成型技术及应用

快速成型技术及应用

第一章 快速成型原理及方法概要

1.3 RPT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取得重大成果。如美国DTM公司利用SLS工艺成形金属 件。一般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使用高功率二氧化碳激 光直接烧结金属粉,逐层堆积成致密度高的结构件;二 是使用中低功率二氧化碳激光烧结覆膜金属粉成形,然 后通过高温烧结和渗金属处理获得致密度高的结构件。 国内如中北大学已利用SLS工艺间接成形小型结构件并 获得阶段成果。西工大在高功率激光直接烧结金属粉的 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 加强RPT的应用研究,最大程度地拓宽其应用领域 。我国更应重视将RPT与反求工程相结合设计开发新产 品,符合中国国情。
第一章 快速成型原理及方法概要
1.1成型方式分类
根据现代成形学的观点,从物质的组织方式分为以 下四类: (1)去除成形(Dislodge Forming).去除成型是利 用分离的方法,把一部分材料有序地从基体上分离出去 而成型的方法. (2)堆积成形(Stacking Forming).堆积成型是运 用合并与连接的方法,把材料(气.液.固相)有序 地合并堆积起来的成型方法.RP即属于堆积成型.堆 积成型是在计算机控制下完成的,其最大特点是不受 成型零件复杂程度的限制.从广义上讲,焊接也属堆 积成型范畴.
第一章 快速成型原理及方法概要
1.2快速成形的主要工艺方法
1.2.2分层实体制造(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LOM)
也称薄形材料选择性切割.它根据三维模型每一个截面的轮廓线.在计算 机的控制下,用CO2激光束对薄形材料(如底面涂胶的纸)进行切割,逐步 得到各层截面,并黏结在一起,形成三维产品,如图所示.这种方法适合 成形大.中型零件,翘曲变形小,成形时间较短,但尺寸精度不高,材料 浪费大,且清除废料困难.

第八章-凝固新技术—定向凝固

第八章-凝固新技术—定向凝固
• 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GL • 固-液界面向前推进速度,即晶体生长速度R • GL/R值是控制晶体长大形态的重要判据
在提高GL的条件下,增加R,才能获得所要求的晶体形态,细化组 织,改善质量,并且,提高定向凝固铸件生产率。
定向凝固技术和装置不断改进,其关键技术之一是提高 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GL。目前, GL已经达到 100-300℃/cm,工业生产中已达到30-80℃/cm。
西北工业大学李建国等人通过改变加热方式,在液态 金属冷却法(LMC法)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型定向凝固 技术—区域熔化液态金属冷却法,即ZMLMC法。
33
这种方法将区域熔炼与液态金属冷却相结合,利用 感应加热机中队了凝固洁面前沿液相进行加热,从而有 效地提高了固液前沿的温度梯度。西北工业大些研制的 ZMLMC定向凝固装置,其最高温度梯度可达1300K/cm,最
怎么看都是个美女,可是她与众不同 ,十分 特殊。
7、鬓珠作衬,乃具双目如
星复作月,脂窗粉塌能鉴人。略有妖 意,未 见媚态 ,妩然 一段风 姿,谈 笑间, 唯

• 定向凝固涡轮叶片,寿命是普通铸造的2.5倍 • 单晶叶片,寿命是普通铸造的5倍
等轴晶、定向柱状晶、单晶叶片
自1965年美国普拉特·惠特尼航空公司采用高 温合金定向凝固技术以来,这项技术已经在许多 国家得到应用。
此外,由于凝固速率慢,铸件偏析严 重,热处理困难。因此HRS法生产重型燃机 用大尺寸叶片时,成品率低,效率低,成 本高。
• 4.液态金属冷却法(L.M.C法)
• 1974年出现的一种新的单向凝固方法; • 工艺过程与H.R.S 法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冷却介质为低
熔点的液态金属。当合金液浇入型壳后,按选择的速度将壳 型拉出炉体,模壳直接浸入金属浴中冷却。金属浴的水平面 保持在凝固的固一液界面近处,并使其保持在一定温度范围 内。散热大大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快速成形技术
2) 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快速产品开发RPD: RPM在产品开发中的关键作用和重要意义是很明显的,它不受复杂形 状的任何限制,可迅速地将显示于计算机屏幕上的设计变为可进一步 评估的实物。根据原形可对设计的正确性,造型合理性,可装配和干 涉进行具体的检验。对形状较复杂而贵重的零件(如模具),如直接 依据CAD模型不经原型阶段就进行加工制造,这种简化的做法风险极 大,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成功,不仅延误了开发的进度,而且往往 需花费更多的资金。通过原型的检验可将此种风险减到最低的限度。
第八章快速成形技术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1.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原理 产生背景:
快速原型制造(Rapid Prototype Manufacturing, RPM)是80年代后期起 源于美国,并很快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制造技术,是近20年来制造技术领 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由于具有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 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优化设计等优点,因而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受 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极大重视, 并迅速在航天航空、汽车、机械、电子、 电器、医学、玩具、建筑和艺术品等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 极大进展。
第八章快速成形技术
4)挤压成型---将热熔性材料(ABS、尼龙或蜡)通过加热器熔化,挤压 喷出并堆积一个层面,然后将第二个层面用同样的方法建造出来,并 与前一个层面熔结在一起,如些层层堆积而获得一个三维实体。采用 熔融挤压成形的典型工艺为熔融沉积成型(FDM,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如图4所示。
第八章快速成形技术
5) 喷墨印刷---喷墨印刷Ink-Jet Printing是指将固体材料熔融,采用喷墨 打印原理(汽泡法和晶体振荡法)将其有序地喷出,一个层面又一 个层面地堆积建造而形成一个三维实体,如图5所示。
第八章快速成形技术
3.RPM技术的应用 1) RPM的应用领域 :
RPM在国民经济极为广阔的领域得到了应用,并且还 在向新的领域发展,如图1所示。从广义上讲,这些应用均可属 “产品开发范畴”。
定义: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是由CAD模型直接驱动的快速制造任意复杂形状 三维实体的技术总称
特征: 1) 可以制造任意复杂的三维几何实 2) CAD模型直接驱动 3) 成形设备无需专用夹具或工具 4) 成形过程中无人干预或较少干预
第八章快速成形技术
原理 : 先由三维CAD软件设计出所需要零件的计算机三维曲面或实体模型
(亦称电子模型),然后根据工艺要求,将其按一定厚度进行分层, 把原来的三维电子模型变成二维平面信息(截面信息),即离散的过 程;再将分层后的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加入加工参数,产生数控代 码,在微机控制下,数控系统以平面加工方式有序地连续加工出每个 薄层并使它们自动粘接而成形,这就是材料堆积的过程。
随着RPM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该项技术认识的深入,它的内涵也在 逐步扩大。目前快速原型技术包括一切由CAD直接驱动的成形过程, 而主要的技术特征即是成形的快捷性。对于材料的转移形式可以是自 由添加、选第择八性粉章末快熔速结成/粘形接技---术对于由粉末铺成的有好密实度和平整度的层
面,有选择地直接或间接将粉末熔化或粘接,形成一个层面,铺粉压 实,再熔结或粘接成另一个层面并与原层面熔结或粘接,如此层层叠 加为一个三维实体。所谓直接熔结是将粉末直接熔化而连接;间接熔 结是指仅熔化粉末表面的粘结涂层,以达到互相粘结的目的。粘接则 是指将粉末采用粘接剂粘接。其典型工艺有选择性激光烧结(SLS,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如图3所示。
第八章快速成形技术
第八章快速成形技术
4.RPM技术的发展趋势
1) 不同制造目标相对独立发展---从制造目标来说,RPM主要用于①快 速概念设计原型制造,②快速模具原型制造,③快速功能测试原型 制造,④快速功能零件制造
2) 向大型制造与微型制造进军
3) 追求RPM的更快的制造速度、更高的制造精度、更高的可靠性
第八章快速成形技术
3) Rapid Tooling(快速工具): 原型的快速设计和自动制造也保证了工具的快速制造。无需数控铣 削,无需电火花加工,无需任何专用 工装和工具,直接根据原形而 将复杂的工具和型腔制造出来是当今Rapid Tooling的最大优势。一 般来说,采用RP技术模具制造时间和成本均为传统技术的1/3。
4) RPM设备的使用外设化,操作智能化---使RPM设备的安装和使用 变得非常简单,不需专门的操作人员
第八章快速成形技术
3) 选择性层片粘接---选择性层片粘接采用激光或刀具对箔材进行切割。 首先切割出工艺边框和原型的边缘轮廓线,而后将不属于原型的材料 切割成网格状。通过升降平台的移动和箔材的送给可以切割出新的层 片并将其与先前的层片粘接在一起,这样层层迭加后得到下一个块状 物,最后将不属于原型的材料小块剥除,就获得所需的三维实体。层 片添加的典型工艺是分层实体制造(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LOM),如图2所示。这里所说的箔材可以是涂覆 纸(涂有粘接剂覆层的纸),涂覆陶瓷箔、金属箔或其他材质基的箔 材。
2: 快第速原八型章制快造速技成术形的主技要术方法:
1) 选择性液体固化---将激光聚集到液态光固化材料(如光固化树脂) 表面,令其有规律地固化,由点到线到面,完成一个层面的建造, 而后升降移动一个层片厚度的距离,重新覆盖一层液态材料,再建 造一个层面,由此层层迭加成为一个三维实体。该方法的典型实现 工艺有立体光刻(SL,Stereolithography)如图1所示,实体磨固化 (DGC,Solid Ground Curing),激光光刻(LS,Light Sculpt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