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津讲坛郭齐勇讲义仁义(2012.10.10)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第10章 《易传》[视频讲解]【圣才出品】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第10章 《易传》[视频讲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a7c579ddec3a87c24128c425.png)
第10章《易传》[视频讲解]10.1 复习笔记《易传》是关于《易经》的解释性著作,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七种十篇文章,被称为“十翼”。
一、生生之德变易之道1.宇宙生成论(1)宇宙化生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②“太极”即是“道”,是宇宙的本原、开始。
由混沌状态的“太极”生出天地阴阳之气(两仪),由天地阴阳之气的交感、阖辟,于是化生四象(少阳、老阳、少阴、老阴),由四象生成八卦。
八卦在这里模拟万物;八卦重而为六十四卦,象征万物错综复杂的关系。
③人们协调、把握其中的主要关系,可以在变化的世界中趋利避害,创建人类文化与制度文明。
(2)人类文化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才有父子等一系列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规范。
这就表明,不仅自然界,而且人类社会,都是一种生命微粒之气生成、发育的关系。
②《易传》显然继承、弘大了“气”的宇宙论,即存在的连续性的模式,把自然、社会、人生放在同一个“场”中。
2.“天地之大德曰生”(1)阴阳乾坤①《易传》认为,乾阳与坤阴二气是生成宇宙万事万物的本源与动因。
②“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絪缊是天地阴阳二气交相感应义浑然一体的状貌;男女泛指万物的阴阳两性;构精指异性交合。
③《易传》的作者把宇宙视为生机无限的宇宙,一切都是生命的流衍,天地精神即“生生之德”。
也就是说,“乾元”具有刚健创生的功能,“坤元”具有柔顺含容的功能。
两者相感相应、相互配合,就是万物生长的根据。
④乾阳为主动性的精神与物质的微粒及能量,坤阴为承接性的精神与物质的微粒及能量;阴阳合和,化生万物。
⑤地德与天德结合,作用广大无穷;地包容宏大的阳气,发扬光大,使万品物类无不亨通。
(2)一阴一阳之谓道①乾坤共同创生万物,但只是以简单平易显示其智慧与才能。
乾坤的大生广生之德与天地相匹配,其变通的道理与四时相匹配,其阴阳的道理与日月相匹配,其平易简单的道理与人的最高的智慧相匹配。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成立国学教育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教育学报
页码: 10-10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5期
主题词: 行政学院;教育政策;揭牌仪式;教育培训;管理干部;教育系统;武汉大学;现代汉语
摘要:2012年9月27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清源国学讲堂”首场演讲同期举行。
该中心将深入开展国学研究,面向教育系统行政管理干部组织开展国学教育培训研修和国学教育政策咨询。
黄济、董光璧、何光荣先生分别向中心赠送“学古而不泥古尊儒兼顾百家”、“尊重传统创造未来”、“大道至善真儒无敌”的题词。
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以“国学及其核心价值”为主题作了“清源国学讲堂”首场演讲,并就学员提出的国学的内涵、核心价值的提炼、小悦悦事件、孔子学院、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中西文词汇的收入等问题作了精彩回答。
王船山论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王船山论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郭齐勇
【期刊名称】《船山学刊》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王船山以他独特的体用观来解读仁与礼的关系,仁义礼智四本德与智仁勇三达德的关系,提出“立人极”的观念,肯定五常、四德乃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价值,而“仁义”乃核心的核心.船山的人文价值观有“诚”作为超越的背景.在人禽、君子小人之辨中,船山反对蹈虚空谈,重视修身守礼,又重视社会政治实践,把核心价值与日用伦常、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了.这对建构当下的核心价值观具有借鉴意义.【总页数】6页(P1-6)
【作者】郭齐勇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武汉,2211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49.2
【相关文献】
1.“王船山思想与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王船山的知行观与知行转化——以培育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
3.传承与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
4.以王船山研究为契机,促进海外及台港澳地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5.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联性——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郭齐勇:新时代“六伦”的新建构

郭齐勇:新时代“六伦”的新建构文/郭齐勇一、“五伦”与“五常”“伦理”一词最初见于《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
”郑玄注:“伦,犹类也;理,分也。
”这里的“伦理”指类别条理。
那么,人类的社会生活条理,即人伦之理是什么呢?郭齐勇(资料图图源网络)最早明确指出人伦之理的是孟子。
孟子说:“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五谷熟而民人育。
人之有(为)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圣人有(又)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滕文公上》)这就是俗称“五伦”的由来。
上句话中,“契”音薛,相传为殷代的祖先。
孟子的意思是,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从教民稼穑开始,重视物质财富的生产,进而教化百姓,使人民懂得遵守基本的社会生活的规范。
孟子的意思很明确,人与禽兽的区别在哪里?与动物不同,人类社群有人与人的基本关系、秩序及背后的道德价值。
在道德价值背后还有人对终极性的天、天道、天命的信仰。
清·小墨妙亭本《中庸》(资料图图源网络)《中庸》里讲的“五达道”,即修养自己的五条最通达的道路:“天下之达道五……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也就是说,人们正是在最基本的五伦关系中修身成德的。
修身成德离不开家国天下,尤其是基本的亲属关系与社会关系。
《礼记·礼运》讲“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这里讲礼治的功能与内核,礼对于治理人心与天下的重要性。
此外,儒家还提倡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君惠、臣忠。
这就指出了“父子、兄弟、夫妇、长幼、君臣相互之间的道德准则”。
汉代以后,“五伦”关系主要沿习《孟子》《中庸》的说法(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些伦常关系背后的道德价值,父子之间的是慈、孝、仁,君臣之间的是仁、惠、忠、义,兄弟之间的是良、悌、友、恭,夫妇之间的是义、顺,朋友之间的是信、义等。
郭齐勇:论道德心性的普遍性

无论是先秦儒家还是宋明儒家都是以人之自身所本具之“仁”或道德“心”“性”作为人之一切道德行为的本根基础的。
——郭齐勇众所周知,《孟子》七篇,大旨道性善而已,而此性善论的基础无疑为四端之心,即仁义之心,良心本心。
孟子思想的内核是仁义内在、性由心显。
——郭齐勇郭先生所引《孟子》中之证明: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孟子?公孙丑上》)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孟子?告子上》)孟子对人之“良心”或“仁义之心”的先验性、直觉性、普遍性、终极根源性曾作过明确的肯定。
例如,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孟子?尽心上》)孟子在此所谓的“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知敬知爱的良知良能显然即“良心”或“仁义之心”的流行发用。
“不学而能”表示此“良心”或“仁义之心”具先验性;“不虑而知”表示此“良心”或“仁义之心”具直觉性。
又如:孟子称:“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告子上》)“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
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
郭齐勇先生访谈录

郭齐勇先生访谈录
郭齐勇;崔发展
【期刊名称】《当代儒学》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崔发展:郭老师您好!很荣幸能当面请教您.您是-个有着浓厚现实关怀的著名学者,近年来关注亲亲互隐、教育体制改革、国学导读等问题,并亲身积极参与,您的学术研究重心主要是儒学哲学,出版有《中国儒学之精神》(2009)、《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以中国哲学为中心的思考》(2011)等专著,那么,在您看来,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国哲学的主导精神究竟何在。
【总页数】21页(P233-253)
【作者】郭齐勇;崔发展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国学院;[2]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3]西南石油大学政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1
【相关文献】
1.守先待后创造转化——郭齐勇教授学术访谈录 [J], 郭齐勇;张锦枝
2.再论孔孟儒学与腐败问题--兼与郭齐勇先生商榷 [J], 刘清平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儒家化吗——兼与金观涛、郭齐勇、汤一介三位先生商榷[J], 刘东超
4.也评孙中山的文化观——与郭齐勇先生商榷 [J], 张巨成
5.再谈新保守主义的思想误区——与郭齐勇先生商榷 [J], 邓晓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郭齐勇教授的中国古代儒学研究

试论郭齐勇教授的中国古代儒学研究【摘要】郭齐勇教授是中国古代儒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他在该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
本文将从郭齐勇教授的学术成就、对中国古代儒学的贡献、研究方法、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郭齐勇教授的研究对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学术界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有望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古代儒学的理解和解读。
通过对郭齐勇教授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探讨中国古代儒学的精髓和价值。
【关键词】中国古代儒学,郭齐勇教授,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学术成就,贡献,研究方法,学术观点,研究成果,发展意义,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中,儒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儒学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郭齐勇教授作为中国古代儒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其学术成就和研究成果备受瞩目。
在当今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儒学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郭齐勇教授作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其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古代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涵和理论体系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对中国古代儒学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能够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启示。
郭齐勇教授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学术资源和借鉴经验,对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郭齐勇教授的中国古代儒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中国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中国古代儒学的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我们珍视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郭齐勇教授通过对中国古代儒学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等方面。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第7章 汉魏南北朝时期的道教[视频讲解]【圣才出品】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第7章 汉魏南北朝时期的道教[视频讲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c987de480975f46527d3e1b2.png)
第7章汉魏南北朝时期的道教[视频讲解]7.1 复习笔记道教信仰的核心是“道”,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万神的帝君、太上老君的化身。
它崇拜的最高尊神是由“道”人格化的“三清(太清、上清、玉清)”尊神,修炼的具体方法有服饵、导引、胎息、内丹、外丹、符策、房中、辟谷等。
一、早期道教汉代的道教理论著作主要有《太平经》《道德经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集中反映了汉代道教哲学的发展水平。
1.《太平经》的哲学思想(1)万物始于元气《太平经》认为天地万物是由元气组成的,元气是原初的极细微的物质。
“夫物始于元气”,即由元气而后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
对于神和气的关系,《太平经》提出了精神和气共存不可分的观点。
(2)阴阳相合相生《太平经》认为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变化是由于阴阳两种精气、势力、能量的对立与统一。
阴阳对立双方的互相联结或互相依存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又是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阴变为阳,或阳变为阴,这就是转化。
所以能够转到自己相反的一面去,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
经中所说的“极”,就是指达到了转化的条件。
(3)社会平等①社会思想方面:人生于天地间,皆有平等的权利。
社会中的强者理当帮助弱小,若恃强凌弱,那就天理不容。
②男女性别思想方面:《太平经》表现出一定的男女平等思想。
认为男人继承天统,女人继承地统,现今杀伤女子,就是“断绝地统”“灭人类”,因而提出严重的儆诫。
对于古代社会残杀女婴的现象提出了批判,反对用各种残忍手段杀伤压迫女子。
(4)生而知之与学而知之并存《太平经》承认有生而知之的状况,但是书中更为强调学而知之。
其认识论明显受到孔子和儒家的影响。
2.《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及《老子想尔注》的主要思想(1)《道德经河上公章句》①《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又名《老子河上公注》,是东汉黄老学者所作的一部注解《老子》的著作,托名“河上公”所作,是汉代崇黄老和修仙道思潮融会与演变的历史产物,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老子》由道家学说向道教教义演变的过渡性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津国学大讲堂演讲者简介郭齐勇,男,汉族,武汉市人,1947年10月生。
曾任武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哲学学院院长、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会长,现为武大哲学学院与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学院院长。
社会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际中国哲学会副执行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等。
2006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中国儒学之精神》、《中国哲学史》、《熊十力哲学研究》、《天地间一个读书人----熊十力传》、《郭齐勇自选集》、《文化学概论》、《守先待后》等。
讲稿仁义---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郭齐勇(武汉大学国学院)一、“仁”“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观念,也是中国哲学的中心范畴之一。
仁、义、礼、智、信是五常之道和常行之道。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等五德,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基本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的总结,源于春秋,确立于汉代,是中华民族最普遍、最重要的道德价值。
“五常”最重要的是“仁”“义”,尤其是“仁”。
“仁”是中心的中心。
1、仁者爱人孔子界定“仁”为“爱人”。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孔子继承周公以来的人道主义传统,不仅反对人殉人牲,甚至对用像人形的土俑木俑去陪葬都表示厌恶。
有一次退朝,孔子闻知马厩被烧了,他首先问“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关心的是人,而不是马(及马所代表的财产)。
他关心的人,包括饲养马的普通劳动者。
这种爱人、同情人、关切人,包括爱、同情、关怀下层百姓,是“仁”的主旨。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这句是说,似尧舜这样的圣人恐怕还担心做不到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说一个有仁德之人善于推己及人,自己在社会上站得住,同时启发、帮助别人,让人家自己也在社会上站得住;自己上达了,同时启发、帮助别人,让人家自己去通达起来。
能近取譬,指能够从自己身边选择(人和事作为)榜样。
仁之方,践履仁道的方法。
什么是“仁”呢?仁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启悟别人,让别人自己站得住;自己通达了,也要帮助别人,让别人自己去通达。
人们都可以从自身、从当下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去做,这是实践仁道的方法。
孔子的意思不是外在强加地使别人立或达起来,而是创造一种气氛或环境,让人家自己去挺立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上站得住并通达人间。
这才是仁人的品格。
这是讲“仁”的内涵的“忠”的一面。
“仁”的内涵的另一面是“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君子终身奉行的“恕道”是:自己所不想要的东西,决不强加给别人。
例如我不希望别人羞辱自己,那我决不要羞辱别人。
尊重别人,是别人尊重自己的前提。
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宽容精神与沟通理性,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什么是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忠”就是“中”,讲的是人的内心。
孔子讲内在的“直”德,就是内不自欺,外不欺人,反对巧言令色,虚伪佞媚。
“忠”又是尽己之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是内心真诚的直德的不容已的发挥。
“恕”是推己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综合起来就叫忠恕之道或絜矩之道。
实际上,“忠”中有“恕”,“恕”中有“忠”,“尽己”与“推己”很难分割开来。
这不仅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仁道原则,推而广之,也是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宗教与宗教的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是人类与自然之普遍和谐之道。
“仁”的内涵包括物我之间、人人之间的情感相通、痛痒相关。
2、仁德的生命意境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里仁即处在仁的境界之中。
我们居住在哪里呢?居住在仁里面。
我们老汉口就有居仁门、居仁里。
择,古人讲择业、择友、择邻。
自我选择、追求生命的境界,不选择仁,哪能叫智慧的选择吗?认识到“仁”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据,不管生活是穷困抑或安乐,都以“仁”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儒家将“仁”作为人生的目的。
没有仁德的人,经不起困顿、贫贱的考验,也经不起安逸、富贵的考验。
不仅逆境是考验,顺境也是考验。
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坎坷,也会遇到安乐,这是锻炼自己的心志、人格的机会。
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这个意思。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不用正当的手段摆脱贫贱,君子也不接受。
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所盼望的;然而不用正当的手段去得到它,君子也不接受。
君子即使在吃完一顿饭的短暂时间,也未离开过仁德,就是在仓卒匆忙、颠沛流离的时候,都与仁德同在。
人生存的价值就在于他能超越自然生命的欲求。
“仁”有草根性。
我做小孩的时候,常听家中老人讲:“人要忠心,火要空心”,“将心比心”,“秤平斗满不亏人”等。
我的双亲时时省吃俭用,顾念一大家人,唯独克扣自己,真诚地待人。
家中并不富裕,但邻居有难或逃荒讨饭的来了,祖父母、父母亲都是解囊相助。
孔子有自己的终身之忧和终身之乐:“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他的快乐,是精神的愉悦。
他赞扬颜渊穷居陋巷,箪食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同时,孔子提倡追求人生修养的意境,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据《论语·先进》,有一次孔子与几位弟子交谈,孔子说,如果有人愿意用你们,那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刚强果敢的子路抢着说,自己愿去治理一个有一千辆兵车那样规模不大的诸侯国,如果它处在几个大国的夹缝中,外有强敌,内有灾荒,大约三年,我可以使该国生存下来,能让国民个个有勇气且懂方略。
孔子听后,微微一笑;又问多才多艺的冉求,你有什么打算呢?冉求说,若有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请我去治理,三年时间,我可以使人人富裕,至于礼乐制度文化方面的建设,则要另请高明。
孔子接着问喜爱礼仪的公西华,你打算怎么样呢?公西华说,我不一定能拿得下来,但愿学习而已。
宗庙祭祀活动,国与国间的外交盟会之事,我愿穿礼服戴礼帽,做个司仪。
孔子问曾参的父亲曾点,你怎么样呢?曾点弹瑟正近尾声,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说,我与他们三位不同。
孔子说,没有关系,不过是各人说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点说:暮春三月,穿着春装,与五六个青年同学,六七个孩子,一道在沂水河边洗澡,又到祈雨的舞雩台上吹风,然后一路歌声,走回家来。
孔子感叹说,“吾与点也”。
我同意曾点的主张呀!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孔子的意境。
孔子平日鼓励学生们积极到家国天下去从事管理工作,可在这特殊的场合,却认同曾点的情怀。
这表明孔子儒家在入世的追求中,也有潇洒自在的意趣。
儒家宗师孔子自强不息,努力奋斗,乃至知其不可而为之。
另一方面,孔子也自得其乐,随遇而安,他有从容气象,悠然胸次,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
曾点深知夫子之志,是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人人各遂其志。
孔子的人生境界有其超越层面。
3、现代仁者的风采(1)蹬三轮的白礼芳老人白芳礼生于1913年,祖辈贫寒,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
他从小没念过书,1944年,因日子过不下去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
靠起早贪黑蹬三轮车糊口度日,经常挨打受骂,让人欺负,再加上苛捐杂税,终日食不饱腹。
解放后的白芳礼,靠自己的两条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两条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
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
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将近90岁。
1994年,时值81岁高龄的白芳礼在一次给某校的贫困生们捐资会上,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钱交给了学校,校领导说代表全校300余名贫困生向他致敬。
后来,白芳礼老人后来成立了全国惟一的一家“支教公司”———天津白芳礼支教公司,由市长亲自给白芳礼老人在紧靠火车站边划定的一块小地盘上。
开业伊始,他对受雇的20来名员工非常简明地说了办公司的宗旨:“我们办公司要规规矩矩挣钱,挣来的钱不姓白,姓教育。
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给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不知道的人以为白芳礼老人当了董事长,这下可以坐享清福了。
可是他不但照常蹬三轮车,而且加大了对自己的压力。
他为自己规定了每月收入1000元的指标,每天要挣30到40元。
2001年,白芳礼捐出了最后一笔钱。
年近90岁的他已无力再蹬三轮车,也无力再经营他的支教公司了,就在车站给人看车,还把一角两角的零钱装在一个饭盒里,存够500元后又捐了出去。
捐出这笔钱以后,老人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女儿白金凤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父亲说打退堂鼓的话。
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
(2)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张丽莉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
今年5月8日晚,正当该校一群学生准备过马路时,一辆客车突然失控撞上停在路边的另一辆客车,被撞客车猛力冲向路边的学生,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张丽莉老师,奋不顾身去救学生,自己被卷入车轮下,双腿粉碎性骨折,造成高位截肢。
她的事迹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被广大网友誉为“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常说:“无论是亲情、友情、师生情,每一份爱,都需要我们以无私的付出去维系,以真诚的沟通去经营,只要我们用心去关爱每个人,我们的世界就永远是充满阳光。
”她的学生张旭很小就失去父亲,和重病缠身的妈妈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活。
2009年,张丽莉接手张旭所在班工作,听说张旭的遭遇后,从自己每月不足1000元的微薄工资中,拿出100元资助他。
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细心的张丽莉每次都在没有其他人的时候把钱交给张旭。
在与学生日常相处的过程中,张丽莉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懂得爱。
只要班级的孩子生病住院,张丽莉都要到医院去探望,并在下班后抽出时间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