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办公楼安全检测课程设计

办公楼安全检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办公楼安全检测的基本原理,掌握检测流程和关键指标。
2. 学生能够掌握办公楼安全检测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3. 学生了解办公楼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其成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办公楼进行初步的安全检测,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办公楼安全检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办公楼安全检测报告的撰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办公环境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办公楼安全检测的技能水平。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高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了解办公楼安全检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重要性。
- 学习办公楼安全检测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
- 掌握办公楼常见安全隐患的类型、成因及预防措施。
2. 实践操作:- 学习使用办公楼安全检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设施、电气设备、安全通道等。
- 掌握检测流程和操作方法,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 学习数据分析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章:办公楼安全检测概述,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及重要性。
- 第二章:办公楼安全检测法律法规、标准要求。
- 第三章:办公楼常见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课程整体设计

职业教育农产品与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教学资源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课程整体设计适用专业:农产品质量与加工检测参考学时:80一、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农产品安全检测能力,包括检测标准的查找和使用、样品前处理、大型分析仪器使用、检测结果分析等能力。
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以检测影响农产品中质量安全的典型指标为项目,以典型的农产品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理实一体化开展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模拟了企事业单位实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流程,为学生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选取: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检测任务查找相关检测标准,根据标准应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主要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液相色谱法)对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农残、兽残、添加剂四类典型质量安全指标进行分析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出具检测报告。
课程教学组织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组织形式,即知识讲授、技能传授、自主测试、仿真练习等内容采用线上教学(微课、慕课),而重点讲解、课堂讨论、检测练习等采用线下教学等。
每个项目按照“检测流程”执行设计学习过程,即每个项目都包含①接受任务,确定检测方案、②准备仪器,配制试剂、③样品预处理、④上机(仪器)检测、⑤数据处理、出具报告等五个完整的检测流程。
按照此过程开展每个项目。
课程教学环境创设:本课程积极开发相关的教辅材料、多媒体课件、应用案例、教学辅助动画、视频、实训规范、网络资源等课程教学资源。
实践性教学利用校内、校外、技能大赛等实训平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课程评价:本课程考核由线上学习考核30%+线下学习考核60%+综合素质10%组成,线下学习包括课堂检查、项目考核、实训考核及期末综合鉴定按一定比例组成。
强调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态度和检测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计1、教学项目与学时安排*学时仅包含课堂的学时,线上学时未包含。
线上学时可安排在课前或课后,可由教师根据学习要求灵活掌握。
河南城建学院安全工程安全监测课程设计【范本模板】

河南城建学院《安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报警系统姓名学号023211125专业安全工程课程名称安全检测技术指导教师黄战峰、马斌环境与市政工程系2012年6月目录摘要 (3)一、设计内容要求及总体方案 (4)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原理特性 (4)三、根据红外线原理制成的各种类型的探测器 (6)1、被动式红外线入侵报警探测器(PIR)基本工作原理 (6)2、对射式主动红外入侵报警探测器 (6)3、被动红外/微波入侵报警探测器 (7)4、被动红外/微波三技术入侵报警探测器 (7)四、红外感应式传感器原理 (8)五、被动式红外报警器的结构原理 (9)1、结构 (9)2、工作原理 (10)3、被动红外深测器优缺点: (11)六、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报警电路 (11)七、系统方案总结 (13)八、心得体会 (13)参考文献 (14)摘要摘要:主要介绍了热释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另外还介绍一些热释红外线的各个组成部分及他们的功能。
介绍了根据红外线原理制成的各种类型的探测器,主要给出了一种被动型热释电红外报警器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电路。
这种电路把红外线的隐蔽性很好地应用于报警系统中,从而实现了防盗报警功能,达到了安全防护的目的.关键词:被动式红外报警器;红外感应式探测器,对射式主动红外入侵报警探测器,被动红外/微波入侵报警探测器,被动红外/微波三技术入侵报警探测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一、设计内容要求及总体方案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家居安全方面,不得不时刻留意那些不速之客。
现在很多小区都安装了智能报警系统,因而大大提高了小区的安全程度,有效保证了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由于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保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在电子防盗、人体探测等领域中,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测器也以其价格低廉、技术性能稳定等特点而受到广大用户和专业人士的欢迎.目前国内使用的各类防盗、保安报警器基本都是以超声波、主动式红外发射器接收以及微波等技术为基础。
安全检测与监测课程设计

安全检测与监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安全检测与监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安全检测与监测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安全检测与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掌握常见的安全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安全检测与监测的实际操作,能够正确使用安全检测设备,掌握基本的安全检测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安全规定,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安全检测与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安全检测的定义、目的、方法和技术,安全监测的原理、方法和设备等。
2.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包括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以及安全检测与监测的规范和操作规程等。
3.常见的安全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包括气体检测仪、粉尘检测仪、噪音检测仪等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4.安全检测与监测的实际操作,包括现场检测、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安全检测与监测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安全检测与监测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安全检测与监测的实际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室实践,使学生掌握常见的安全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安全检测与监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安全检测技术教案》课件

《安全检测技术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安全检测技术概述1.1 安全检测技术的定义1.2 安全检测技术的作用1.3 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1.4 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第二章:安全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2.1 物理检测技术2.2 化学检测技术2.3 生物检测技术2.4 信息技术在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第三章:常见的安全检测技术3.1 火灾报警系统3.2 气体检测报警器3.3 温度检测器3.4 振动检测器3.5 辐射检测器第四章: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案例4.1 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4.2 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4.3 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4.4 家庭安全领域的应用第五章:安全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5.1 智能化5.2 网络化5.3 集成化5.4 绿色环保第六章:安全检测设备的选择与评估6.1 选择安全检测设备的原则6.2 常见安全检测设备性能指标6.3 安全检测设备的评估与认证6.4 国内外安全检测设备的标准和法规第七章:安全检测设备的安装与维护7.1 安全检测设备的安装流程7.2 安全检测设备的接线与调试7.3 安全检测设备的日常维护7.4 安全检测设备的故障排除与维修第八章:安全检测技术在特定环境中的应用8.1 煤矿安全检测8.2 石油化工安全检测8.3 核设施安全检测8.4 航空航天安全检测第九章:安全检测技术在特定行业中的应用9.1 建筑行业安全检测9.2 电力行业安全检测9.3 交通运输行业安全检测9.4 公共场所安全检测第十章:安全检测技术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10.1 应急救援概述10.2 安全检测技术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10.3 应急救援设备及技术10.4 应急救援演练及培训第十一章:安全检测技术的数据处理与分析11.1 数据采集与处理的重要性11.2 安全检测数据的处理方法11.3 数据分析技术在安全检测中的应用11.4 数据可视化与报告第十二章:安全检测技术的标准化与法规12.1 国际安全检测标准概述12.2 我国安全检测标准体系12.3 安全检测相关的法律法规12.4 标准制定与实施的重要性第十三章:安全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13.1 新技术在安全检测中的应用13.2 物联网技术在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13.3 与大数据在安全检测中的应用13.4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第十四章:安全检测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14.1 国际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14.2 我国参与国际安全检测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情况14.3 国际安全检测技术组织与会议14.4 国际合作对我国安全检测技术的影响第十五章:综合案例分析与实践15.1 大型事故案例中的安全检测技术应用分析15.2 安全检测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15.3 案例分析与实践的意义15.4 提高安全检测技术应用水平的途径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安全检测技术教案》PPT课件共包含十五个章节,全面介绍了安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设备选择与评估、安装与维护、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发展等内容。
关于安全监测的课程设计

关于安全监测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安全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安全监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安全监测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目标明确,便于学生和教师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1.安全监测的基本概念:介绍安全监测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安全监测的原理:讲解安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安全监测的技术:介绍常见的安全监测技术和设备。
4.安全监测的应用:分析安全监测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内容科学系统,与课本紧密关联,符合教学实际。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安全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讨论法:学生讨论安全监测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安全监测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4.实验法:进行实地安全监测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四、教学资源我们选择和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安全监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安全监测实验设备,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学资源丰富多样,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我们设计了一套合理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评估方式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一、引言食品安全一直是民生工程中的关键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对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程设计将介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帮助学生掌握食品的检测方法、技术、前沿及应用。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1.掌握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理解常见的食品污染物的检测方法3.学会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4.熟悉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前沿动态三、课程大纲1.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概述–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背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2.食品污染物的检测方法–食品安全常见污染物的检测方法–检测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常用食品检测仪器和设备–常用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介绍–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4.现代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微型化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5.食品安全检测实践操作–食品检测实验室的装备及操作–可食物性试验–抗生素残留检测实验–食品中毒菌检测实验6.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国际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发展趋势–国内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前沿动态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教师通过讲课的方式教授相关理论知识。
2.实验操作:为学生提供实验条件,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实验操作。
3.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交流,加深理解。
4.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完成一个论文,锻炼综合能力。
五、课程评价1.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于该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2.实验成绩: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实际能力。
3.论文评估:通过论文评估学生在该课程中的学习总结和探究。
六、结语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每一个人的饮食生活,掌握食品检测技能不仅有助于保障自身健康,更能为社会和家庭安全贡献力量。
安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学院《安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安全检测技术班级专业安全工程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环境与市政工程系2012年6月《安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时间及地点1.时间:第19周2.地点:9# A4043.人数:81人二、目的与任务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安全检测技术》之后综合利用所学传感器知识完成一个传感器应用系统设计并在实验室实现。
该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1.是通过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巩固和加深对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特性的认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择,安装调试等环节,初步掌握简单传感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4.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传感器控制电路的实验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题任务。
5.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电子线路以及元器件工程规范,能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能正确反映设计和实验成果,能正确绘制电路图等。
6.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逐步建立正确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获得初步的应用经验,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内容概要传感器课程实践目的是让学生及时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掌握常用传感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有计划的操作和思维完成各种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通过实践课程,学生亲自动手和参与各种传感器的测量和实验,便于其了解和掌握各种传感器的特性、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为其今后的工作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按照课程实践和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课内各项实验任务及理论设计,进行各种传感测量方法设计和实践,并完成综合实践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安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安全检测技术班级专业安全工程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环境与市政工程系2012年6月《安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时间及地点1.时间:第19周2.地点:9# A4043.人数:81人二、目的与任务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安全检测技术》之后综合利用所学传感器知识完成一个传感器应用系统设计并在实验室实现。
该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1.是通过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巩固和加深对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特性的认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择,安装调试等环节,初步掌握简单传感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4.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传感器控制电路的实验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题任务。
5.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电子线路以及元器件工程规范,能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能正确反映设计和实验成果,能正确绘制电路图等。
6.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逐步建立正确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获得初步的应用经验,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内容概要传感器课程实践目的是让学生及时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掌握常用传感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有计划的操作和思维完成各种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通过实践课程,学生亲自动手和参与各种传感器的测量和实验,便于其了解和掌握各种传感器的特性、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为其今后的工作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按照课程实践和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课内各项实验任务及理论设计,进行各种传感测量方法设计和实践,并完成综合实践报告。
四、产品计数器利用光敏器件制成的产品计数器,具有非接触、安全可靠的特点,可广泛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产品计数,如机械零件加工、输送线产品、汽水、瓶装酒类,还可用米来统计出入口人员的流动情况五、参考资料1.安全检测技术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3.自动检测技术4.传感器及应用5.脉冲与数字电路目录一、设计目的与任务 (5)二、基本原理 (5)三、方案设计与选择 (6)四、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7)1、信号转换电路 (7)2、脉冲整形电路 (7)3、器连接电路 (8)4、显示系统电路 (9)五.系统调试 (9)六.设计总结 (10)七.参考文献 (10)《安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与任务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安全检测技术》之后综合利用所学传感器知识完成一个传感器应用系统设计并在实验室实现。
该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1.是通过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巩固和加深对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特性的认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择,安装调试等环节,初步掌握简单传感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4.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传感器控制电路的实验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题任务。
5.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电子线路以及元器件工程规范,能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能正确反映设计和实验成果,能正确绘制电路图等。
6.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逐步建立正确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获得初步的应用经验,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基本原理产品在传送带上运行时,不断地遮挡光源到光敏器件间的光路,使光电脉冲电路随着产品的有无产生一个个电脉冲信号。
产品每遮光一次,光电脉冲电路便产生一个脉冲信号,因此,输出的脉冲数即代表产品的数目。
该脉冲经计数电路计数并由显示电路显示出来。
当成品从流过,通过光源和光电二极管组成的特殊计数轨道时,造成瞬时遮光,使用发光电阻其电阻值能随着外界光照强弱(明暗)变化而变化,进而把光信号能够用电压来表示,使用555定时器改装成的施密特触发器对电压信号整形获得比较理想的矩形脉冲波形,送入4个74160并联计数器的计数输入口,计数器能够从0000-9999计数,每个计数器连接一个7448译7448驱动BS201半导体数码管,显示计数,即流过产品的个数。
设计方案方框图三、方案设计与选择使用光电二极管作为信号转换元件,其信号转换电路和整形电路如下当光敏二极管受光源照射时,使BG1导通,BG2跟着导通,BG3截止,BG4截止,BG5导通。
当成品从流过,通过光源和光电二极管组成的特殊计数轨道时,造成瞬时遮光,使BG1截止,BG2跟着截止,BG3导通,BG4导通,BG5截止,输出一个正脉冲矩形波,再送给10位计数器计数。
本设计为了防止误动作,采用了射极单稳延时电路,保证一个产品只遮光一次,计数正确。
但是该方案电路设计复杂,零器件多而散,参数估计困难故采用集成芯片555定时器改装施密特出发电路,直接与光电电阻连接,电路简单,易于实现。
四、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1. 信号转换电路光敏电阻器是一种对光敏感的元件,它的电阻值能随着外界光照强弱(明暗)变化而变化。
光敏电阻器在电路中用字母“R”或“RL”、“RG”表示。
从GL3537-1光敏电阻的参数表我们可以看出,光敏电阻在暗光下,电阻很大,在光强是10Lux时候,阻值只有20-30KΩ,而这个环境条件我们能够在计数器轨道上配置,使光敏电阻值的变化符合我们的需求。
从而使光信号有效的变为电信号。
2. 脉冲整形电路把555定时器改接成施密特触发器,它具有一下特点:输入信号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电路状态转换的输入电平不同;电路状态转换时有正反馈过程,使输出波形边沿变陡。
利用这两个特点,不仅能将边沿变化缓慢信号波形整形为边沿陡峭的矩形波,而且可以将叠加在矩形脉冲高、低电平上的噪音有效的清楚。
其接法如下图所示:如上图所示,电路以555为核心,与光敏电阻RG和RP1等组成。
RG随光照的强弱呈现不同的阻值,利用555内部的两个比较器的复位和置位特性,便可组成施密特触发器。
当光强时,RG呈低阻,2脚呈高电平(>2/3Vdd触发电平),555第三脚置低位;当光弱时,RG呈高阻,6脚电瓶低于1/3Vdd阀值电平,第三脚置高位。
送出高电平脉冲。
使用时,把滑动变阻器RP的阻值调到最大100KΩ,其参数选择100KΩ理由如下光线强时RG的电阻为R1VI=VDD/(RI+Rp1)*Rp1 RI≈25KΩ RP1=100KΩ→Rp1/(RI+Rp1) >2/3VDD 即输入高电平,Vo输出低电平。
光线弱时RG的电阻为R2VI=VDD/(RI+Rp1)*Rp1 RI≈2MΩ RP1=100KΩ→Rp1/(RI+Rp1)<1/3VDD 即输入低电平,Vo输出高电平。
3.计数器连接电路选用十位计数器74LS160 ,其Rd端为0 时所有触发器将同时被置零,而且置零操作不受其他输入端状态的影响。
当Rd端为1、Ld端为0时,电路工作在预置数状态。
当Rd和Ld端同时为1而EP为0、ET为1时,这时计数器工作在保持状态。
如果ET为0,则EP不论为何状态,计数器的状态也将保持不变,但这时进位输出C等于0。
当Rd、Ld、EP、ET端皆为1时,电路工作在计数状态,可以利用C其中计数器为四片74160.构成。
74160的功能表及外部引脚图如图下4示。
端输出的高电平或下降沿作为进位输出信号。
上图所示是四个74106并行进位方式连接接法。
以第一篇的进位输出C作为第二片的EP和ET输入,当第一片计成(1001)时C变为1,下个CP信号到达第二片时为计数工作状态,计入1,而第一片计成(0000),他的C端回到低电平。
第一片的EP和ET恒为1,始终处于计数工作状态。
四个74106工作范围为0000-9999.4. 显示系统电路用7448可以直接驱动共阴极的半导体数码管BS201。
由7448的输出电路可以看到,当输出管截止,输出为高电平时,流过数码管的电流是有Vcc经1KΩ上拉电阻提供的。
当Vcc=5V时候,这个电阻只有2mA左右。
用7448驱动BS201的连接方法图7448七段显示译码器输出高电平有效,用以驱动共阴极显示器。
五.系统调试在整个电路连接好之后,便可以进行以下方式的调试。
对于整个电路,首先用生产线上的一个成品不断遮挡光线,得到一组数据,看所得数据与遮挡次数是否一致,如一致,再对电路进行复位操作(按开关见),看结果是否为0,如是,则符合要求。
相同情形试验几次,如都是这样结果,说明一切正常,符合预期结果。
说明:现场情况多变,由TTL电路输出电压信号可能不能满足要求,此时可对此输出端电压进行适当放大或缩小,以满足要求。
六.设计总结通过这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让我了解了设计电路的程序.通过本次实验设计电路原理图,对protel99se有了深入的了解,能独立完成电路图的绘制,在设计电路图过程中充分了解各芯片和元器件的功能作用。
通过这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使我对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该课程设计,把死板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各种电路都有了大概的了解,所以说,坐而言不如立而行,对于这些电路还是应该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才会有深刻理解。
七.参考文献1.安全检测技术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3.自动检测技术4.传感器及应用5.脉冲与数字电路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