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仿生学的好处

仿生学的好处随着科技的发展,仿生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仿生学是指通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功能、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在生物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技术和产品。
仿生学不仅可以为人类带来无限创新,还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然界。
以下是仿生学的好处:第一步骤:解决现实问题仿生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现实问题。
比如,在飞机的设计中,仿生学研究鸟类翅膀的结构和形态,使得飞机能够更加高效地飞行。
在建筑设计中,仿生学则可以研究植物和动物的形态和结构,为建筑带来更好的隔热、防水、抗震等性能。
此外,仿生学在医学、环保、能源等许多领域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二步骤:推动科技发展仿生学不仅可以解决现实问题,还可以带来科技发展的新动力。
仿生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从而开发出更加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例如,仿生机器人可以模拟动物和人类的运动和行为,为自动化生产和人机交互带来更多可能性;仿生材料可以模拟自然界中的材料和结构,为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第三步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仿生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然界。
仿生学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依赖关系,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通过仿生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的来说,仿生学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
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推动科技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仿生学,并将其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什么是仿生学,它对我们的科学和技术有什么影响?

什么是仿生学,它对我们的科学和技术有什么影响?一、仿生学是什么?仿生学指的是生物学和工程学之间的一种跨学科领域,它研究如何从生物系统中汲取灵感,应用于技术创新中。
其主要研究范围涵盖了从生物机制、器官和行为到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
仿生学是基于自然界生物的优异性能和独特的适应能力,借鉴其内在的形态、运动、智能和环境适应能力,将其应用于制造工艺和技术创新中。
二、仿生学的应用1. 仿生材料仿生材料是仿生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仿生材料可以模拟天然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将其用于制造人造材料。
例如,仿生材料可以模仿蜘蛛丝的小直径、高韧性和耐腐蚀性,在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应用。
2. 仿生机器人仿生机器人是将仿生学理论和机器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仿生机器人可以模仿生物的运动姿态和动作,实现更加灵活、高效的机器人运动控制。
例如,仿生机器人可以像章鱼一样灵活地伸缩触手,用于深海探测或医疗手术。
3. 生物传感技术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体的传感器和反应器制造出人造传感器的技术。
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制造出更加精准、灵敏的传感器,用于环境监测、医疗器械等领域。
三、仿生学对我们的影响1. 创新源泉仿生学的不断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新源泉。
仿生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医疗、交通、环保和军事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2. 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仿生学研究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例如,仿生技术可以制造出更加轻盈、高效的机器人,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仿生医学技术可以制造出更加准确、针对性更强的医疗器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3. 推动科学进步仿生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创造出实用性的技术,同时也能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
仿生学研究的深入,可以揭示出生物的内在机制及其优异性能,为人类研究和解决众多科学难题提供启示和参考。
总结:仿生学是一门富有前景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科学进步。
不仅如此,仿生学的应用还可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改善环境状况,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科学价值。
仿生学对人类会发展的贡献

仿生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一、仿生学的概念所谓“仿生”,顾名思义就是向生物学习、模仿或取得启示,仿造各种生物的优点以用在人类科学技术的创造或改进上。
仿生学一词是1960年由美国.斯蒂尔提出的。
他认为“仿生学是研究以模仿生物系统的方式、或是以具有生物系统特征的方式、或是以类似于生物系统方式工作的系统的科学”。
尽管人类在文明进化中不断从生物界受到新的启示,但仿生学的诞生,一般以1960年全美第一届仿生学讨论会的召开为标志。
仿生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①力学仿生:研究并模仿生物体大体结构与精细结构的静力学性质,以及生物体各组成部分在体内相对运动和生物体在环境中运动的动力学性质。
②分子仿生:研究与模拟生物体中酶的催化作用、生物膜的选择性、通透性、生物大分子或其类似物的分析和合成等。
③能量仿生:研究与模仿生物电器官、生物发光、肌肉直接把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等生物体中的能量转换过程。
④信息与控制仿生:研究与模拟感觉器官、神经元与神经网络、以及高级中枢的智能活动等方面生物体中的信息处理过程。
此外,它还研究与模拟体内稳态,运动控制、动物的定向与导航等生物系统中的控制机制,以及人---机系统的仿生学方面。
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研究的仿生学方面---生物模式识别的研究、大脑学习、记忆和思维过程的研究与模拟,生物体中控制的可靠性和协调问题等---是仿生学研究的主攻方面。
因此仿生学就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善自然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探索和研究,模仿自然界中一些生物的特殊本能的原理,来解决某些人类传统认识无法解决的一些疑难现象的一门高科技边缘科学。
二、仿生学的历史贡献仿生学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可谓源远流长。
尤其是近几个世纪,仿生学在军事、医学、生物、电子等高端技术领域的应用更是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创新革命。
在军事上,模仿野猪嘴发明的防毒面具,模仿海豚皮肤的沟槽结构,应用于船舰外壳上,可减少航行湍流,提高航速。
模仿鸟类滑翔原理发明飞机;模仿“莲花效应”将其应用于飞机表层、汽车外壳达到自清洁的目的;模仿苍蝇等昆虫的视觉原理研制智能武器和仿生眼等;在医学上,根据苍蝇在细菌环境中生存的原理研制出的免疫抗菌剂,模拟人体器官设计出各种仿生器官用于医学手术中等等;在生物上,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船桨模仿鱼的鳍、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根据跑行中的猫的前爪垫的功能和蜘蛛网的柔顺结构及其稳定性设计出的汽车轮胎等等。
仿生学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

仿生学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而在科技创新中,仿生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科学领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仿生学的研究和应用将自然界中的生物系统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仿生学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意义。
首先,仿生学在材料科学方面的应用正逐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由于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和优秀的性能,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生物结构和性能,发现了许多新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原则。
以莲花叶子为例,科学家们发现其中微观结构的特殊性可以减少液滴的粘附,从而设计出一种具有自洁功能的涂层材料。
这种材料的应用将大大降低清洁成本,提高环境卫生水平。
另外,仿生学研究还为制备高强度和轻质的材料提供了思路,例如仿生结构的设计启发了制造高强度蜂窝结构材料。
其次,仿生学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应用也是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通过研究动物的运动和感知机制,科学家们设计出了一系列仿生机器人,如仿生鱼、仿生昆虫和仿生人。
这些仿生机器人具有优秀的适应性和生物特性,能够在复杂环境中进行高效的工作。
例如,仿生鱼可以在水中自由游动,用于海洋探测和海底资源勘测;仿生昆虫机器人可以在狭小空间中穿行,用于灾害救援和建筑检查。
这些仿生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将为人类带来更多便利和安全。
此外,仿生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也具有巨大的潜力。
生物界面和生物酶的研究不仅可以启发新型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还可以为生物能源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例如,仿生光合作用的研究为太阳能光伏材料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新的方向。
借鉴光合作用的机制,科学家们可以制备出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此外,仿生发电技术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仿生鲸鱼的研究启发出鲸鱼尾巴运动产生的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的想法,从而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涡轮发电装置。
这种装置利用水流的流动产生机械能并转化为电能,可实现对海洋能源的有效利用。
此外,仿生学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仿生学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仿生学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仿生学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仿生学是指通过模仿自然界的生物设计、结构和功能,来创造出具有类似特性的人造物体的学科。
它借鉴了自然界的智慧,不断探索自然世界的奥秘,使得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深刻。
同时,仿生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地拓展领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创新和突破。
一、仿生学的起源和发展仿生学的研究最初源自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早在古代,人们就通过仿照自然界的动植物来设计和制造出各种实用工具。
例如,古代人类通过观察鸟类的造型和工作原理,设计出带有螺旋桨的飞行器。
而在现代,仿生学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主要是由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
二、随处可见的仿生学应用仿生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它涵盖了力学、材料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
目前,仿生学在工艺、医学、航空航天和军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工艺领域在工艺领域,仿生学主要应用于设计和制造产品。
如仿生结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此外,人们还用仿生学思想设计了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如「莲叶效应」材料、「光学蝴蝶翅膀」材料等。
2. 医学领域仿生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格外的广泛。
仿生学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开发出更加符合人体需求的医疗器械。
如仿生学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出更加优秀的人工心脏和假肢。
而在临床诊断方面,也可以通过仿生学技术研究出类似自然界生物的医学成像技术,如仿生口腔扫描仪、仿生眼底摄影等。
3. 航空航天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中,仿生学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模拟自然界中的飞行动物,开发出更加适合高空飞行的飞行器和装备,如仿生飞机、仿生飞行器、仿生运载火箭等。
三、未来的展望当前,仿生学还有很多发展空间和挑战。
未来,仿生学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同时也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例如,人们可以研究仿生智能机器人,让机器人能够像自然界生物一样通过感知、交互、学习等方式进行自主行动。
仿生学在人类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仿生学在人类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仿生学是一门研究借鉴生物学原理和生物体结构的科学,它提供了许多在人类生活中应用的创新解决方案。
以下是10个以仿生学为基础的应用例子:1. 超级高楼的设计:仿生学可以帮助建筑师设计更高的建筑物。
例如,借鉴蜘蛛丝的强度和柔韧性,可以开发出更轻、更稳定的建筑材料,使高楼更加安全可靠。
2. 高速列车的设计:仿生学可以用于设计更快的高速列车。
借鉴鸟类的气动特性,可以优化列车的外形,减少空气阻力,提高速度和能效。
3. 海洋探测器:仿生学可以帮助设计更高效的海洋探测器。
借鉴鲸鱼的声纳系统,可以开发出更精确的海洋探测器,用于海洋生物学研究或海底资源勘探。
4. 仿生机器人:仿生学可以用于设计更智能、灵活的机器人。
借鉴昆虫的运动机制,可以开发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自主移动的机器人,用于救援、勘察或农业领域。
5. 智能织物:仿生学可以应用于设计智能织物。
借鉴鱼类的鳞片结构,可以开发出具有防水、防污、防尘等功能的织物,提供更舒适和耐用的服装和家居用品。
6. 自洁表面涂层:仿生学可以用于开发自洁表面涂层。
借鉴植物叶片的微观结构,可以制造出具有自洁能力的表面涂层,减少清洁工作,提高表面的耐久性。
7. 高效太阳能电池:仿生学可以帮助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借鉴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原理,可以设计出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增加能源转化率。
8. 智能风扇:仿生学可以用于设计智能风扇。
借鉴鸟类的羽翼结构,可以开发出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和湿度自动调节风速的风扇,提供更舒适的风力。
9. 受损器官修复:仿生学可以应用于受损器官的修复和再生。
借鉴动物的再生能力,可以研究并开发出更有效的组织工程技术,用于治疗心脏病、关节炎等疾病。
10. 智能摄像头:仿生学可以帮助设计智能摄像头。
借鉴昆虫的复眼结构和视觉处理方式,可以开发出更广角、更高分辨率的摄像头,用于安防监控和机器视觉领域。
以上是10个以仿生学为基础的应用例子,仿生学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建筑、交通、医疗、材料等多个领域。
运用仿生学造福人类的事例

运用仿生学造福人类的事例
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
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3、电鱼与伏特电池;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
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
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
6、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
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
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7、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8、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9、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仿生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仿生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仿生学技术越来越感兴趣。
仿生学技术是一种从动物和植物的自然界中,寻找对人类和社会有益的启发和原型,进行理解和借鉴,并利用科技手段实现的技术。
仿生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很多方面,以下是本文的主要讨论内容。
一、仿生学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仿生学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特别是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面。
仿生学技术让机器人能够模拟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方式,从而更加自然的完成一些任务,比如爬行、游泳、跳跃等等。
同时,仿生机器人还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比如在水下或者在不平坦的地表上运动时,仿生机器人的表现要更加出色。
另外,仿生学技术还被用于制作仿生手臂和仿生腿。
这些仿生肢体可以帮助人类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比如救援、工程等等。
同时,仿生肢体还能够帮助失去双肢的人们恢复更多的日常功能。
二、仿生学技术在自然资源利用方面的应用仿生学技术在自然资源利用方面的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
比如,仿生学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风能、太阳能等多个领域。
仿生学技术可以让能源设备更加高效、稳定地产生能源,并将其储存,并且在使用完成后可进行可持续的回收利用,这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
另外,仿生学技术还被用于保护自然资源。
比如,仿生生物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生态系统中,帮助研究生态系统的演替、繁殖与生存。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生态系统,同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三、仿生学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仿生学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例如,仿生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人工关节、义眼、心脏起搏器等设备。
仿生材料可以让医疗设备更加轻盈、耐用,并且更加适应人体需求。
同时,仿生学技术还可以解决医学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比如,仿生学技术可以帮助解决器官匮乏问题,产生更多的人工器官来替代人体缺失的部分。
四、仿生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仿生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不少进展。
比如,仿生学技术被用于设计更加有效的喷雾器、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仿生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一、仿生学的概念所谓“仿生”,顾名思义就是向生物学习、模仿或取得启示,仿造各种生物的优点以用在人类科学技术的创造或改进上。
仿生学一词是1960年由美国J.E.斯蒂尔提出的。
他认为“仿生学是研究以模仿生物系统的方式、或是以具有生物系统特征的方式、或是以类似于生物系统方式工作的系统的科学”。
尽管人类在文明进化中不断从生物界受到新的启示,但仿生学的诞生,一般以1960年全美第一届仿生学讨论会的召开为标志。
仿生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①力学仿生:研究并模仿生物体大体结构与精细结构的静力学性质,以及生物体各组成部分在体内相对运动和生物体在环境中运动的动力学性质。
②分子仿生:研究与模拟生物体中酶的催化作用、生物膜的选择性、通透性、生物大分子或其类似物的分析和合成等。
③能量仿生:研究与模仿生物电器官、生物发光、肌肉直接把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等生物体中的能量转换过程。
④信息与控制仿生:研究与模拟感觉器官、神经元与神经网络、以及高级中枢的智能活动等方面生物体中的信息处理过程。
此外,它还研究与模拟体内稳态,运动控制、动物的定向与导航等生物系统中的控制机制,以及人---机系统的仿生学方面。
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研究的仿生学方面---生物模式识别的研究、大脑学习、记忆和思维过程的研究与模拟,生物体中控制的可靠性和协调问题等---是仿生学研究的主攻方面。
因此仿生学就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善自然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探索和研究,模仿自然界中一些生物的特殊本能的原理,来解决某些人类传统认识无法解决的一些疑难现象的一门高科技边缘科学。
二、仿生学的历史贡献仿生学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可谓源远流长。
尤其是近几个世纪,仿生学在军事、医学、生物、电子等高端技术领域的应用更是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创新革命。
在军事上,模仿野猪嘴发明的防毒面具,模仿海豚皮肤的沟槽结构,应用于船舰外壳上,可减少航行湍流,提高航速。
模仿鸟类滑翔原理发明飞机;模仿“莲花效应”将其应用于飞机表层、汽车外壳达到自清洁的目的;模仿苍蝇等昆虫的视觉原理研制智能武器和仿生眼等;在医学上,根据苍蝇在细菌环境中生存的原理研制出的免疫抗菌剂,模拟人体器官设计出各种仿生器官用于医学手术中等等;在生物上,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船桨模仿鱼的鳍、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根据跑行中的猫的前爪垫的功能和蜘蛛网的柔顺结构及其稳定性设计出的汽车轮胎等等。
因此,有专家指出:人类进化只有500万年的历史,而生命进化已经经历了约35亿年的历史,模仿人的创造固然重要,模仿自然更有无限的潜力和机会,更有可能提高原始创新的能力。
而且从仿生学在各行业领域的运用结果也表明,仿生学为人类解决各种疑难现象提供了一种可能,它对人类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无可替代的。
三、仿生学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仿生学的研究与推广在中外科技领域都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它被认为是各国在21世纪的世界市场上占有主动地位的先期条件:1、国内:仿生学的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早但直到本世纪初才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在2003年下半年,国内科学领域层次最高的研讨会香山科学会议三个月内曾两度聚焦仿生学,对于这个只有基础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和我国重大工程技术领域中的科学问题才可以作为会议主题的研讨会,能两度关注仿生学,足以证明这个学科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国内科学领域对仿生学的重视性。
经过讨论与会的专家建议:将“仿生科学与技术”列入重大基础研究国家计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有重点地建议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仿生科学和仿生技术实验室,将更有利于国内高端技术领域的开发与创造。
2、国外:在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为发展仿生学这门交叉学科的基础研究做了精心准备和长期计划。
在美国,他们认为仿生学是一切创的源头,所有高科技成果的85%均源于仿生学,因此设定了一项优先发展先进制造、先进材料以及先进军事装备研究等领域的长期计划。
德国的研究与技术部已就“21世纪的技术”为题在自适应电子技术、纳米技术、仿生材料、生物传感器等领域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和物力。
日本、俄罗斯以及韩国等国都有相应的计划。
不仅如此,在许多英美著名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史丹佛大学、哈佛大学等,均设有:“仿生”教育课程,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对仿生技术在未来发展与应用的重视。
因此,仿生学可以说在人类社会科学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每一个奇迹的创造都将带来人类历史上的革命。
它的兴起,标志着人们对生物科学的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也意味着人类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在不断呼吁科技跨领域整合的今天,仿生科技甚至被认为是主导未来的科技革命,同时,被誉为与克隆技术、基因治疗、DNA检测技术等高科技合称为未来人类开创更美好新世界的八大科技。
四、自然仿生疗法的起源及其同现代医学的关系1、自然仿生疗法的概念自然仿生疗法是通过对自然界中具有生命活动特异能力的动物、植物适应生存环境功能的原理和研究,探索和开发出与人类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内在联系的规律,并不断加以系统化、规范化,通过对生物特异能力的模仿,运用自然生命力来补充人体本身的生命力,从而达到以强补弱,促使人体获得健康状态的学问。
它是效法大自然中的生物规律,以调理恢复人的自然之性,激发人体抗御疾病的潜能为主要手段。
调畅机体的失衡状态,达到祛病养生的目的。
2、自然仿生疗法的起源自然仿生疗法起源于远古时代,浩如烟海的中医药学是自然疗法的支撑体系。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先人总结出“法于自然”的养生原则,远在数千年就有认识“自然力量”、利用“自然力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文献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天人相应”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重整体、重内因的观念。
早在我国汉代,名医华佗就模仿“虎、熊、鹿、鹤、猿”的姿势发明了调和五脏,防病延寿的五禽戏养生操。
直到现代,太极拳、五禽戏等保健养生之术仍被广泛采用,这些传统的方法和手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成为现今自然仿生疗法的主要内涵。
3、自然仿生疗法与现代医学的关系由于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已相当完备,对人体功能活动生理病理是认识非常精确,更为重要的是现代医学总能借助先进的仪器科研成果来从事基础研究和医疗实践,使现代医学在人们医疗的实践活动中占有绝对优势,而成为医疗的主体。
然而现代医学的突飞猛进虽然从根本上改变了医学发展的过程,使许多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随之而来的是化学药品的副反应的日趋严重。
现代文明使得人们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许多文明病、富贵病(如肥胖)亦随之产生。
化学药物在治疗一些疾病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自然仿生疗法相对安全无害,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较小,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效果显著,且无痛苦,因此受到病患者及家属的普遍欢迎和重视。
人们一方面通过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来研究疾病的死亡的奥秘,试图在此基础上达到早期防治的目的,另一方面则会对自然仿生疗法寄予厚望,希望能回归自然。
而现代医学的发展尤其是各种精确仪器的使用也为自然仿生疗法的研究、发展与运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两者之间互为推动,相互发展,其和谐、统一的关系将为未来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五、自然仿生减肥法的核心理论基础---破译冬眠动物的自然瘦身密码1、冬眠动物习性给减肥带来的科学启示每当北方寒冷的冬季来临之际,植物枯萎落叶,昆虫蛰伏,大雪封山,百食难觅。
许多动物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被迫停止摄食进入长达几个月的冬眠期,在此期间不吃不喝却生命无忧,有些动物通过冬眠静养生息,还能使生理的各个机能得以调整和改善。
其共同的规律就是靠入冬前积累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脂肪)来维持基础代谢,延续和修养生命,其冬眠前的脂肪积累最高,三个月内体重最高可超出原来的40%,越冬后体重一般都要减轻10%--20%,甚至31%以上。
冬眠动物共有的这种特异生物现象,尤其是冬眠前在短时间集中进食的习惯很类似于许多肥胖者无节制的暴饮暴食的增胖过程,那能否模仿冬眠动物进行冬眠来达到减肥的目的?这个设想为自然仿生减肥法提供了科学启示。
2、对冬眠动物的典型代表中国林蛙和北方乌龟生理习性的研究在所有冬眠动物中最有代表意义的则属北方的林蛙和乌龟,前者冬眠后通过消耗体内积蓄的脂肪体重下降的比例最大,而后者通过冬眠使各种生理机能得到最为明显的调理和改善,是其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
林蛙冬眠期的生理特点:林蛙在冬眠期内,四肢屈曲,双眼紧闭,不食不动,以静养生息,基础代谢放慢,基础代谢率降低。
经过研究,发现林蛙在冬眠期生理上只有两个明显的兴奋点,一是心脏,二是呼吸,并且二者之间按照某种规律进行着协调而统一的运动,这种运动类似一种波状运动。
也正是这种呼吸运动的存在,才能使它们将体内多余的脂肪不断地消耗转化为能量随着缓缓流动的血液作为营养,输送到周身细胞,保持正常基础代谢的进行使其越冬后体重自然减轻。
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北方乌龟在冬眠期运用本能特有的呼吸方法,使其生长期中呈现出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能够得到迅速的下降趋致平衡,同时使心率放慢变得平稳,防止了多种疾病的发生,进而使其成为动物中的长寿之星。
通过破译冬眠动物是通过什么来消耗自身存积的脂肪,借以延续生命实现自然瘦身并调理和改善生理的各种机能,是创建自然仿生减肥法的关键。
中国林蛙生长期与冬眠摄食曲线图3、冬眠动物自然瘦身的关键因素---冬眠动物体中生物酶的催化作用通过对中国冬眠动物林蛙和乌龟特殊习性的研究,从而揭开了仿生减肥法的作用机理:①从林蛙冬眠期里参与体内脂肪分解的营养要素入手分析,模仿改善肥胖者体内营养的构成,通过补充“人体体重调节中枢”所需营养,维护中枢正常功能,实现以补瘦身。
科学研究证明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胡萝卜素对脂肪有明显的分解和吸收作用。
通过林蛙冬眠的研究发现,在通常情况下林蛙的脂肪是被某种特殊的消化酶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储存于体内,来为林蛙越冬期提供能量的,这一发现为仿生减肥能够达到迅速分解肥胖者体内脂肪寻求到了有效途径。
同时这一研究正好与美国科学家J.E.斯蒂尔于1960年提出的仿生学的研究范畴不谋而合,即研究与模拟生物体中酶的催化作用。
②从模仿林蛙和乌龟的呼吸入手来改变肥胖者的呼吸。
通过模仿林蛙和乌龟深而有规律的呼吸,促进脂肪分解,实现在特定条件下的能量转化,这种仿生呼吸可以使肥胖者的肺部充满大量氧气,改善肥胖者体内的气血运行条件,不仅使增加吸收氧气的数量成为可能,而且通过呼吸可以有意识地把它送到身体各部位,把较正常呼吸更多的氧气带进血液,能够更好地激活人体的各功能细胞,增强吞噬细胞活力和免疫细胞活力,从而调整肥胖者的内分泌系统,从根本上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③从人体减肥同冬眠动物自然瘦身的差异性入手,模仿特定的仿生形体运动,调和人体五脏的气血平衡,增加热耗促进脂肪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