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浅议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计总是尽可能减薄沥青层 的厚度 , 由基层承受交 而 通荷载 , 因此 “ 强基 薄 面 ” 半 刚性 基 层 沥青 路 面 成 的 为了沥青路面结构 的主要形式。但这种结构存在 以
( 稿 日期 、 号 :06—0 —1/0 2 收 编 20 5 9 25 )
・
1 ・ 2
一
江苏交通信息
采 用大 试件 马 歇 尔试 验 时 , 实 锤 重 为 1 . g 直 击 02k ,
径为 194m , 4 . m 击实高度为 47i , 5 t 击实次数增加 n o 为普通试件的 15 , . 倍 即普通试件击实 5 次 、5 0 7 次 时 , 型马歇尔试件击 实 7 大 5次 、1 。规 范 _ 规 12次 4 j 定对于 A B5 T 2 混合料小马歇尔试验 , 以 A B 5 现 T 2 为 例, 对大 、 马歇 尔 试 验 数 据进 行 比较 , 验 结 果 如 小 试
《 江苏交通科技》 06年 第 5 20 期
浅 议 密 级 配 沥青 稳定 碎 石
王凤 喜
( 徐州 市交通 规划设计 院 徐州 2 10 ) 206
摘 要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T ) A B 用于路面基层 , 具有许 多优 点, 目前缺 少相关的设计 但
和 施 工规 范 , 文论 述 了其在 空隙 率和 油 石 比 等技 术 指 标 方 面与 沥青碎 石 ( M)排 水式 沥 本 A 、
~
下 缺 点 :1半 刚性材 料 收缩量 较 大 ;2 半 刚性 基 层 () () 的抗 冲刷性 能较 弱 ;3 结 构 排 水 性 能 较 差 , 易 造 () 容 成 路 面开裂 、 唧浆 、 松散 等破 坏 。 解决 上 述 问 题 的途 径 有 两个 : 一是 加 大面 层 的
浅谈沥青稳定碎石目标配合比设计

() 2 沥青 : 沥青 为 7 O号 A级 道 路 A 1 级配范 围进 行合成 ,确定各材 M一 0
3 马歇 尔试 验 过 程 、
定碎石 A 一 0目标配合 比设计 实例 , 石 油沥青 , M1 沥青试验过 程按照 《 公路 工 料用量 比例 。 主要 阐述半 开级配沥青 稳定碎石 目标 程 沥 青 及沥 青混 合 料 试验规 程》 JJ (T
表 1 矿料筛分试验 结果表
矿 料 规 格
1 2 3. 95 .
() 1 马歇 尔试 件 制作 时
0 1 0.75 .5 0
筛
4.5 7
孔
2l 36
尺
寸
(n t 1T) ' l
0. 6 0. 3
11 .8
39 . 2.81 1 9. 4 46. 9 1 7 7. 248 . 1 .2 21
21 .
12 .
20 .
03 . %间 隔的油石 比成型 6组 马歇尔试
1 0 9 . 7 . 0 98 62
件, 进行 了马歇尔试验 , 本次 配合 比试
验 中沥青加 热温度为 10 矿料加热 6 %,
中粗砂
10 0
10 9 . 7 . 6 . 3 . 1 . 0 1 83 3 21 57 1 1
}
118 . 3
择: 对于 吸水 率大于 2 %的半 开级 配沥
青稳定 碎石一般采用 蜡封法测定 压实
表 3 马歇 尔 试 验 结果 表 油石r( e %) 毛体 积 密 空 隙率 沥 青饱 和 矿料 间 隙 流 值 稳 定度 度 ( /m gc ) ( 度( %) %) 率( %) (. 01 mm) (N ) k
浅议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浅议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2006年优秀论文作者:王凤喜徐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上传日期 2007-8-24 支持:1人得分:4分摘要: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用于路面基层,具有许多优点,但目前缺少相关设计和施工规范。
本文论述了其在空隙率和油石比等技术指标方面与沥青碎石以AM排水式沥青稳定碎石以ATPB密实式沥青混凝土(AC)的差别,并结合施工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密级配沥青碎石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是按密实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各种粒径的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设计空隙率较小的密实式沥青混合料,以ATB表示。
按矿料最大粒径分类属于粗粒式或特粗式沥青混合料;按混合料密实度分类属于密实式沥青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类型分类属于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
ATB设计空隙率一般为3%~6%,常见的类型有ATB25,ATB30,ATB40。
一、与其它沥青混合料的区别首先与原规范所说的沥青碎石差别较大:沥青碎石以AM表示,是由适当比例粗集料、细集料及少量填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压实后剩余空隙率为6%~12%,是连续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与排水式沥青稳定碎石差别也很大:排水式沥青稳定碎石以ATPB表示,矿料主要由粗集料组成,细集料和填料较少,采用高粘度沥青结合料粘结形成,压实后空隙率在18%以上。
与密实式沥青混凝土(AC)比较接近,但还是有区别,以ATB25和AC25为例比较其技术指标,如表一和表二:马歇尔技术指标比较表(表一)AC25 ATB25稳定度kN ≮8 ≮7.5流值mm 20~40 15~40空隙率% 3~6 3~6沥青饱和度% 65~75 55~70矿料级配范围比较表(表二)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AC25 100 90~100 75~90 65~83 57~76 45~65 24~52 16~42 12~33 8~24 5~17 4~13 3~7ATB25 100 90~100 60~80 48~68 42~62 32~52 20~40 15~32 10~25 8~18 5~14 3~10 2~6除了ATB25级配上比AC25偏粗以外,油石比的差异也较为明显,ATB25的油石比一般为3.7%~4.0%,而AC25的油石比一般为4.1%~4.3%。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介绍

五、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马歇尔指 五、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马歇尔指 标
试验指标 单位 密级配基层(ATB) 半开级配面层 (AM) 排水式开级配 基层 (ATPB) 所有尺寸
公称最大粒径
mm
26.5mm
等于或大于 31.5mm ф152.4mmx 95.3mm 112
等于或小于 26.5mm ф101.6mmx 63.5mm 50
四、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四、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沥青试验 1.沥青试验 2.集料试验 2.集料试验 3.级配选择 3.级配选择 4.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 4.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 a.传统的马歇尔法 a.传统的马歇尔法 b.力学指标法 b.力学指标法
a.传统的马歇尔法 a.传统的马歇尔法。
马歇尔试验尺 寸 击实次数(双 面) 空袭率VV 稳定度,不小 于 流值 沥青饱和度 VFA
mm
ф101.6mmx 63.5mm 75
ф152.4mmx 95.3mm 75
次
% KN 7.5
3-6 15
6-10 3.5
不小于18 -
mm测
40-70
-
谢
谢
三、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分类 三、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分类
•
根据最新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沥 根据最新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沥 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可以分为三类, 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简称ATB,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简称ATB, 空隙率3 %,一般用在基层 一般用在基层; 空隙率3-6%,一般用在基层;半开级配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简称AM,空隙率6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简称AM,空隙率6 10%,一般用在面层; %,一般用在面层 -10%,一般用在面层;开级配沥青稳定 碎石混合料,简称ATPB,空隙率大于18 碎石混合料,简称ATPB,空隙率大于18 %,一般用在基层 一般用在基层。 %,一般用在基层。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项目特征描述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是一种常用的路面基层材料,其项目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组成:由集料、矿粉和沥青组成,集料占混合料中的质量分数约95%,集料的形状、规格、级配等特征决定了混合料的体积组成,进而影响其路用性能。
2. 类型:根据设计空隙率和用途,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可以分为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B)、半开式沥青稳定碎石(AM)和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PB)等类型。
其中,ATB用作基层,设计空隙率3-6%;AM用作低等级公路面层,设计空隙率6-12%;ATPB用于路面排水的基层,设计空隙率20%。
3. 力学特性: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抗弯拉强度和耐疲劳特性。
与沥青混凝土面层相比,其粒径偏大,级配偏粗,沥青用量偏少,对原材料的要求相对较低。
4. 施工特点:施工速度快,维修养护费用低,设计使用年限长。
施工时需要控制好沥青的摊铺温度和压实度,以确保路面质量。
5. 经济性: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在经济性方面表现良好,尤其是在与沥青混凝土面层结合使用时,能够有效降低整体路面的维护成本。
6. 环境适应性:具有良好的应力扩散能力,能够与沥青混凝土面层形成良好的层间连续性,降低沥青层内部的剪应力和弯拉应力,提高路面的整体性能。
7. 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防止竖向离析现象,确保混合料的均匀性。
施工时可能需要采用单层压实厚层技术,以提高施工质量。
8. 应用范围:在国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得到广泛应用,而在国内,由于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目前使用相对较少。
但其在提高路面性能、降低维护成本方面的优势,预示着在国内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和施工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特性、施工条件和路面使用需求,以确保路面的长期稳定性和耐久性。
试论沥青稳定碎石水稳定性

试论沥青稳定碎石水稳定性引言我们平常所说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就是指对于沥青与矿料进行拌合等处理后形成的沥青混合料,这些沥青混合料的表面会形成一层黏附层,而当这些黏附层中侵入水分后,沥青在水的作用下就会出现脱落的现象,所以说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可以用沥青的脱落程度来表示,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与沥青的脱落程度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
从总体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沥青之所以会发生脱落,主要是由一下两个因素造成的,第一当沥青混合料中侵入水分后,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在水分的作用下就会大幅度下降,最终导致了沥青的脱落。
第二就是沥青混合料的集料和薄膜之间浸入水后,集料与沥青在粘结的过程中就会存在严重的阻碍,再加上沥青混合料的表面对水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对沥青的吸附力,所以当沥青集料中浸入水后,沥青由于与集料之间粘附性的降低就会逐渐的从混合料中脱落。
一、沥青对沥青稳定碎石水稳定性的浸水马歇尔试验研究利用浸水马歇尔试验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研究中我们使用韩国SK AH—70沥青、中海AH—70沥青以及大港AH—50沥青三种沥青作为研究对象,并且要保证沥青在试验的过程中要在最佳油石比的条件下进行,试验过程中采用的级配方式为ATB25以及ATB30。
在对本次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时,我们主要采用残留稳定度作为本次试验的观察指标,其详细的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根据图1的显示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型号的沥青在不同级配的情况下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时,其残留稳定度之间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距。
从级配的角度进行分析,级配为ATB30条件下沥青各种沥青的残留稳定度比同等条件下级配为ATB25的沥青残留稳定度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型号为韩国SK AH—70的沥青。
从整体上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三种型号的沥青混合料在浸水马歇尔试验的过程中其残留稳定度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明显的高于规定的标准。
另外,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粘性达标的石料来代替沥青与矿料,那么其残留稳定度同样也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也就是说在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时,虽然残留稳定度可以用来表征沥青稳定碎石的水稳定性,但是却不能全面的进行反映,同样也不能以此为根据分析沥青对沥青稳定碎石水稳定性的影响,要向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我们采取其他的试验来进一步进行分析和研究。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在洗朔线改建工程中的应用

引言洗朔线二级公路改建工程起点为晋冀交界的殷家庄,经浑源县与大同至五台山黄金旅游通道相交叉,终点西坊城为大同浑源县与朔州应县交界,全长102.976km.全线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改建。
面层设计为4cmAM +2.5AC-13。
大同市县际公路改造办公室邀请省内专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专家一致认为沥青碎石(AM )结构在洗朔线重交通、原面层结构易渗水等诸多方面考虑不宜采用,而ATB 结构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密水性及耐久性,以及工程造价较低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采用。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与沥青砼的区别主要是公称最大粒径的不同,其公称最大粒径通常大于26.5mm ,对于洗朔线本身具有重载交通,又处于寒冷地区等方面的原因,综合考虑采用ATB-25作为下面层的结构型式。
1ATB-25配合比设计1.1原材料的选用1.1.1沥青采用辽宁盘锦AH-90重交石油沥青,其各项指标经多次试验的结果见表1.表1主要技术指标1.1.2粗集料粗集料采用10~30mm (S7*)、5~10mm(S12*)等反击破生产的石灰岩质碎石,表面干燥、洁净、粗糙,有足够的强度,见表2.表2粗集料各项指标%1.1.3细集料采用天然级配水洗石英砂。
细度模数一般为2.4~3.1,其视密度大于2.45g/cm 3.1.1.4填料填料为石灰岩强基性岩石经磨细而得到的矿粉,其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不小于70%.1.2目标配合比设计1.2.1技术指标AT B —25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指标见表3.表3配合比设计技术指标AT B —25型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要求见表4.表4矿料级配设计要求%主要试验项目实测结果规范要求备注针入度(25℃,100g,5s)/0.1mm 84~8780~100延度(15℃,5cm/min)/cm 大于等于100大于等于100软化点(环球法)/℃4442-52含腊量(蒸溜法)/%1.22小于等于3委托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试验31.526.5191613.29.54.75 2.36 1.180.60.30.150.07510099~10060~8048~6842~6232~5220~4015~3210~258~185~143~102~6试验项目击实次数(双面)次空隙率(VV)%沥青饱和度(VFA )/%稳定度k N 流值mmATB-25753~660~80大于53~6备注指标实测结果规范要求备注压碎值21.2小于等于30小于0.075mm 颗粒0.4小于等于1水洗法软石含量1.3小于等于5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在洗朔线改建工程中的应用王强1,荆冰寅2(1.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6;2.山西运城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山西运城044000)摘要: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闸述了ATB 结构的使用特点,并侧重讲述了该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过程,提出了该混合料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沥青混合料—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ATB

内容回顾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是由矿料和沥青组成具有一定级配要求的混合料。
按空隙率、集料最大粒径、添加矿粉数量的多少,分为密集配沥 青稳定碎石(ATB)、开级配沥青碎石(OGFC表面层及ATPB基 层)、半开级配沥青碎石(AM)。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分类:
内容引入
• 受温度、水分等环境影响减小 • 有效防止反射裂缝产生
总结
采用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结构,可以解决我国沥青路面之前“强基薄面”的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固有的缺陷。
• 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
分类
设计空隙率一般为3%~6%,常见类型: ATB25
ATB30
ATB40
2 与其他沥青混合料的区别
与沥青碎石的区别
• 以AM表示,是由适当比例粗集料、细集料及少量填料与沥青 结合料拌和而成,压实后剩余空隙率6%~12%。属于连续半开 级配沥青混合料。
与排水式沥青稳定碎石 的区别
2 与其他沥青混合料的区别
3 使用ATB的意义
1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ATB)概念及分类
概念
矿料n
矿料 1
沥青
按密实级配原理设计 设计空隙率较小 密实式沥青混合料—
ATB
分类
按矿料最大粒径 • 粗粒式或特粗式沥青混合料 分类
按混合料密实度 • 密实式沥青混合料
分类
按矿料级配类型
分类
• 以ATPB表示,矿料主要由粗集料组成,细集料和填料较少,采 用高粘度沥青结合料粘结而成,压实后空隙率在18%以上。
与密实式沥青混凝土的 区别
• 以AC表示。与ATB二者比较接近,ATB级配比AC偏粗,ATB油 石比AC略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2006年优秀论文
作者:王凤喜
徐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传日期 2007-8-24 支持:1人得分:4分
摘要: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用于路面基层,具有许多优点,但目前缺少相关设计和施工规范。
本文论述了其在空隙率和油石比等技术指标方面与沥青碎石以AM排水式沥青稳定碎石以ATPB密实式沥青混凝土(AC)的差别,并结合施工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密级配沥青碎石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是按密实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各种粒径的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设计空隙率较小的密实式沥青混合料,以ATB表示。
按矿料最大粒径分类属于粗粒式或特粗式沥青混合料;按混合料密实度分类属于密实式沥青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类型分类属于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
ATB设计空隙率一般为3%~6%,常见的类型有ATB25,ATB30,ATB40。
一、与其它沥青混合料的区别
首先与原规范所说的沥青碎石差别较大:沥青碎石以AM表示,是由适当比例粗集料、细集料及少量填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压实后剩余空隙率为6%~12%,是连续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与排水式沥青稳定碎石差别也很大:排水式沥青稳定碎石以ATPB表示,矿料主要由粗集料组成,细集料和填料较少,采用高粘度沥青结合料粘结形成,压实后空隙率在18%以上。
与密实式沥青混凝土(AC)比较接近,但还是有区别,以ATB25和AC25为例比较其技术指标,如表一和表二:
马歇尔技术指标比较表(表一)
AC25 ATB25
稳定度kN ≮8 ≮7.5
流值mm 20~40 15~40
空隙率% 3~6 3~6
沥青饱和度% 65~75 55~70
矿料级配范围比较表(表二)
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AC25 100 90~100 75~90 65~83 57~76 45~65 24~52 16~42 12~33 8~24 5~17 4~13 3~7
ATB25 100 90~100 60~80 48~68 42~62 32~52 20~40 15~32 10~25 8~18 5~14 3~10 2~6
除了ATB25级配上比AC25偏粗以外,油石比的差异也较为明显,ATB25的油石比一般为3.7%~4.0%,而AC25的油石比一般为4.1%~4.3%。
再者ATB通常作为柔性基层使用,不使用在面层上。
二、使用ATB的目的和意义
由于我国缺乏沥青资源,以往的设计沥青路面结构总是尽可能减薄沥青层的厚度,把承受交通荷载的责任放到基层上,因此“强基薄面”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成为了沥青路面结构的主要形式。
但这种结构存在:1、半刚性材料收缩量较大;2、半刚性基层的抗冲刷性能较弱;3、结构排水性能差的固有缺陷,造成路面开裂、唧浆、松散等破坏。
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加大面层的厚度,但投资较大,而且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缺陷;另一种方案采用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和半刚性底基层的组合式结构就可以较好解决以上问题,虽然从表面看似乎与半刚性基层路面并无区别,不同的是加厚了沥青层的总厚度,把半刚性基层材料往下放,只是起到底基层的作用,这样可以使半刚性材料的应变减小,受温度、水分等环境影响减小,有效防止反射裂缝的产生。
三、马歇尔试件尺寸的选择
按照马歇尔试验的标准方法,公称粒径大于26.5mm的混合料就不适合了,对于粒径大于26.5mm的粗粒式沥青混合料一种方法是将大于26.5mm的集料应用等量的13.2mm~26.5mm集料代替,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直径152.4mm的大型马歇尔试件。
大试件马歇尔试验将击实锤重改为10.2kg,直径149.4mm,击实高度457mm,击实次数增加1.5倍,即相应于普通试件50次、75次时分别为75次和112次。
所以规范规定ATB25采用小马歇尔试验。
现以ATB25为例对大小马歇尔试验数据比较,结果如表三所示:
ATB25大小马歇尔试验数据比较(表三)
油石比毛体积密度理论密度稳定度流值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
小试件 3.6 2.422 2.571 9.16 30.8 5.8 13.1 55.9
小试件 3.9 2.430 2.563 9.36 37.4 5.1 13.1 60.7
大试件 3.6 2.442 2.571 17.95 48.2 5.1 12.3 58.8
大试件 3.9 2.454 2.563 20.08 52.9 4.2 12.3 65.4
从上表可以看出由于大试件提供较大的空间便于混合料挤密压实,所以毛体积密度比小试件大,另外稳定度和流值也比小试件大,分别是小试件的2.25倍和1.5倍,与美国NCAT观点较为接近。
四、施工工艺的特殊要求
由于ATB较粗,所需要的拌和时间、热料仓的配料时间比普通料子时间长,以确保沥青完全裹附,外观均匀一致。
对于这种粒径较大的沥青混合料,应控制摊铺宽度来降低离析现象。
由于这种基层设计厚度较厚,为使得熨平板能够均匀喂送混合料,并由熨平板提供更多的振动压实宜控制摊铺速度在1.5m/min以下。
在碾压工艺选择上,由于初压温度高,沥青稳定碎石尚未成型,需要对其稳压,而胶轮稳压作用不如钢轮,而且施工后不容易消除轮迹,应该用钢轮进行稳压,振动方式采用前静后振。
复压建议采用一遍振动压实再采用胶轮压实4~5遍,或者全部采用胶轮碾压。
虽然振动压实的效果好,但过多的振动压实会压碎密实骨架结构的ATB,使得沥青膜发生破损而表面发白。
终压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以消除轮迹。
五、质量控制的标准
由于ATB基层是近几年才开始使用的新型结构层次,现有的规范对其施工方法、技术要求和控制标准的论述较少,尤其是压实度、平整度和渗水指标意见不一,
给质量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
结合ATB施工管理经验,笔者对上述三项指标的选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江苏省高速公路指挥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下面层AC-25S施工指导意见》要求施工阶段检查标准马歇尔压实度不小于98%,平整度不大于1.4mm, 由于ATB基层毕竟不是面层,而且与AC还是有不少差别,所以不少同志提议的压实度降一个百分点是可以接受的,应能满足设计的要求;
平整度控制既不能按照AC-25S下面层标准, 也不能简单套用水稳等基层的标准,否则就失去设计本来的目的和意义。
建议平整度标准控制在2~3mm之间,我们施工中取用2.4mm,起到了质量控制和指导生产的目的;
由于ATB表面较粗糙,渗水试验的水大部分从仪器周围渗出,使得测值偏大。
部分沥青混合料面层达不到规范要求的300mm/min的渗水指标。
有一种意见就认为ATB渗水指标不用检测,笔者认为不妥:沥青路面一般都是先做试铺段来进行碾压组合的比选,单纯的压实度不好评价碾压方式的差异,而渗水系数对碾压工艺比较敏感,可以用来评价不同组合的碾压效果。
另外渗水系数是检验施工离析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
那么渗水指标定多少才合适才能起到作用呢?笔者建议根据具体工程在400~500mm/min之间选择一个合适指标就可以发挥其在评价碾压效果和检验施工离析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当使用马歇尔试件时稳定度要求≥15kN,流值实测。
结束语:
为解决我国沥青路面“强基薄面”的固有缺陷,现在的沥青路面设计越来越多的采用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结构形式。
但目前关于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的参考书和规范介绍十分少,本文结合施工管理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年出版
2、李福普沈金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实施手册》(JTGF4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年
3、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年
4、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年
5、江苏省高速公路指挥部苏高技(2005)61号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下面层AC-25S施工指导意见》 2005年
6、沈金安李福普《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分析与防治对策》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