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
中国人口2022年

中国(zhōnɡ ɡuó)人口2022年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我国以2022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2]。
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地级市(地区、盟、州)为子总体,采取分层、二阶段、概率比例、整群抽样方法(fāngfǎ),最终样本量为213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5%。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精心组织和调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广阔(guǎngkuò)调查(diào chá)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根本(gēnběn)完成各项调查任务。
现将根据这次调查推算的人口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为万人。
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22年11月1日零时的万人相比,五年共增加3377万人,增长2.52%,年平均增长率为0.50%。
二、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3]4094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与2022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持平。
三、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0356万人,占51.22%;女性人口为66993万人,占48.78%。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22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20下降为105.02。
四、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4]为22696万人,占16.52%;15-59岁人口为92471万人,占67.33%;60岁及以上人口为22182万人,占16.1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74万人,占10.47%。
同2022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0.08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2.8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8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60个百分点。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doc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我国政府于20xx年11月1 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范文,供大家参考!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范文一(陕西)我国以20xx年11月1日0时为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
在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近30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复查、事后质量抽查和手工汇总任务。
目前,人口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省常住人口全省20xx年11月1日0时的常住人口为3605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328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317万人,增长9.6%,平均每年增加31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9%。
二、全省常住人口分布情况如下:西安市 741万人铜川市 81万人宝鸡市 367万人咸阳市 483万人渭南市 539万人汉中市 348万人安康市 267万人商洛地区 239万人延安市 206万人榆林市 320万人杨凌示范区 14万人三、家庭户人口全省共有家庭户95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42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人,比第四次人口普查的4.1人减少0.5人。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90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5.0%;15—64岁的人口为248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9.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1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9%。
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
五、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8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2.02%,女性为173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7.98%,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8.42。
重庆市简介

● 高速公路
● 2021年,重庆市新建成高速公路437公里,通车里程达到3839公里,省际出口通道达27个。新开工290 公里高速公路。 [194] 规划到2035年,重庆全市高速公路形成“三环十八射多联线”的高速公路网布局。 重庆高速公路“三环十八射多联线”
● 重庆有210国道、319国道、212国道、318国道、326国道和348国道等数条国道通向全国。2016年, 重庆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1.5万千米,覆盖重庆90%的乡镇、AAA级以上景区。农村公路重庆总里程 12.4万千米,行政村通畅率100%,撤并村通达率100%。
交通运输
● 重庆市境内以山地为主,多以丘陵地貌为主要地形,而中心城区又同时毗邻中梁山脉,铜锣山脉和长江,嘉 陵江,形成山水相依的独特地形,同时也为重庆独特的交通体系奠定了基础。
● 重庆市地处中西部地区结合部。也是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超大型城市,西部地区综 合交通枢纽;到2030年,建成“三环十八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和“米”字型高铁通道为骨架,“两环十干 线多联线”普速铁路为支撑的铁路网,形成以“一干两支六线”航道、“三枢纽五重点八支点”港口为骨架 的水运基础网,加快建设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全面建成国家综合性铁路枢纽。 [198] 江北国际 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八大”机场之一,以长江黄金水道、渝新欧国际铁路等为支撑,构建起航空、 铁路、内河港三个交通枢纽。
● 重庆风光
● 重庆市地质构造类型多样,地层发育完整,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良好,蕴藏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 金属、稀有金属、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能源、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等多种矿产。至2015年末,重庆 市共发现矿产(含亚矿种)68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含亚矿种)171种的39.7%;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49 种(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34种),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矿产(含亚矿种)159种的 29.5%。重庆市探明资源储量矿产排全国前10位的有17种,分别是毒重石、粉石英、陶瓷用砂岩、铁矾土、 水泥配料用泥岩、盐矿、汞、铸型用砂岩、锶、铝、锰、炼镁白云岩、天然气、玻璃用砂岩、滑石、重晶石、 砖瓦用砂岩。
2011年全国及重庆人口普查一部分数据

2011年全国及重庆人口普查一部分数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发布初次数据2011-04-28 10:22:15| 分类:【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普查显示,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2.64个百分点。
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

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干担任.每一个乡镇计生协要有一名专职干部,确保队伍稳定.县(市)计生委要把计生协工作作为委员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五个同步",即:工作同步计划,同步部署,同步督查,同步考核,后勤上同步考虑.二,狠抓整建,完善制度耙时(居)协会中发挥作用不够好的和差的作为整顿重点,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明确提出整建舶具体要求:方法,步骤及验收标准,整建要坚持标准,不走过场,要切实做到组织,任务,活动,服务,工作五个落实到位.同时要配一位好会长.理事会成员必须是"五老,村干部,育龄群众代表,致富能人知名人士大体各占25%",真正实现"七有".即:有一个好会长和秘书长,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理事会,有一支热心计生工作的骨干队伍,有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活动阵地,有一套切合实际的工作制度,有一块属于协会的基地,有一笔开展工作必需的活动经费.三,总结典型.树立榜样抓计生协会建设,必须及时发现,培养总结典型经验,发挥典型的辐射功能,提高计生协会工作整体水平.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典型,县(市)级领导干部乡镇班子成员都要花力气去发现,培养总结典型.树立榜样,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面上工作.四,抓好项目工作,拓宽服务领域计生协会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凝聚力在于服务,把村级协会建成有凝聚力的活动载体,是保持协会长期稳定发挥作用的前提.村(居)级计生协要订出项目工作规划,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基层的优势,进行资源开发,发展生产,科技种养殖业,引导群众勤劳致富,从而增强协会的活力和凝聚力.五,培养协会工作骨干.发挥"五老"作用挑选,培养一批骨干是搞好计生协会工作的基础.协会应当十分注重从"五老"中物色工作骨干."五老"大都是些经验丰富,有空余时间和奉献精神,有较好素质和较高威性的人,只要我们工作做好了,他们就是基层一支不走的计生工作队,宣传队,服务队,是支撑村(居)协会的脊梁.计生协会工作的现实告诉我们:哪里培养出了一批协会工作的骨干,"五老"作用发挥得好,哪里的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就有生气,有活力.(作者工作单位:兰溪市计划生育协会)镇的人口为∞0r7万人,占63._.同_99o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86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此次普查汉族人口为__94o万人.占总人口的_.5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_o64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由_990年的∞.o4上升为∞_4_.少数民族增长的速度高于汉族.人口大省座次排列我国三个人口大省依次为河南,山东,广东,三地总人口已分别达到92万人,907万人,∞64万人.广东省是一9o.208年人口总量增长最快的地区,与_9o年比增长了u,7..由于重庆市设立直辖市,人口不计算在四川省总人口之内,四川省由过去的亿余人口大省降至目前的第位,总人口为∞29万.人口总数位于前lo位的其它地区依次是江苏,河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另外,西藏,青海,宁夏,依然是我国人口规模最小的三个地区,总人口依次为62万人,l8万人和62万人.人口增长最快的省_辛营年问人口增长最快的个省一区,市一依次为广东省一u,7.一,北京市一27.,7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27.0一和上海市一25.一.虽然四地人口增长均较快,但是明显呈两种不同的模式.据_99o年人口调查,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为._._北京市这一指标也已降至较低水平,为0..由于一五普.I对象的登记原则采用按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由此京,沪现两地人口的增长主要基于外来人口的流人,可称为一外增长模式』o而广东,新疆两地的人口增长有相当一部分因素是当地人口自然增长所至,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新疆外来人口正在或即将增多,因而,粤,新两地的人口增长大致可归为一内外混合增长模式』-其中新疆是以内为主.当代人口2001年第2期协会工作发挥协会四大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张启明吴水标近年来,衢县计划生育协会在抓好村级协会整顿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计生协会的组织,人才,资金和技术四大优势,依靠,发动,引导群众积极投身农村经济建设,为协会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走出了一条新路子.1.发挥组织优势,抓好一个项目,富一方百姓.庙前乡是衢:ltttl区小乡,毛竹生产为该乡的传统农业和支柱产业.由于当地毛竹生产培育方式陈旧,缺乏科学生产技术,因而产量低,效益差,竹农的收入很低.1996年末,该乡农民人均收入不到千元.1997年1月,在衢州市计生协会名誉会长谢高华等领导的指导和带领下,乡计生协会通过调查研究,外出参观取经,以引导竹农进行"毛竹低改"为突破12,积极发挥协会的作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在市,县计生协会的帮助支持下,1997年该乡计生协会"毛竹低改"项目正式立项.选择了官家村和姜孟村为试点村,摸索经验,逐步推广.为了扩大宣传,乡计生协会请来了林学院的专家教授,一个村一个村地举办科学种竹知识技能培训,把专家请上竹山现场指导.官家村协会会长不仅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发动做工作,还带头在自家竹山上实行低产改造.市,县计生协会帮助解决资金18万元,还把3万元项目资金买成49300斤化肥,送到农户家中.第二年,村民们看到实施改造后的竹林产量比原来的成倍增长,纷纷扛起锄头上山进行"低改".到1999年底,全乡2400亩竹山已完成"低改"1800亩.通过毛竹"低改"项目实施,给庙前乡的竹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毛竹每度(两年为一度)亩产收入从1997年"低改"前的251.80元增加到1999年的629.50元,乡人均收入从1996年的982元上升到2000年的180o元.:≯:i,!ii~i!.--i.,ii!i.:,兰;::叠-0据人口数■全国总人口数为一29uu万人.其中祖国大陆u_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一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一,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_65∞u万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人;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8万人.普查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祖国大陆u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与一90年人口普查相比,一0年零个月增加了一u一万人,增长一一.66.平均每年增加一2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一.0r7,比20世纪∞0年代末下降了个千分点.人口素质我国人口的粗文盲率为.7,比一990年普查的一.∞∞下降了._个百分点.这表明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快速提高.老龄化水平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o_-一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比一990年下降了.∞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6,比_99o年上升__3个百分点.家庭户规模u_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34∞u万户,家庭户人口为_.98u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u.44人,比_99o年人口普查的u.96人减少了0.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城镇化水平0世纪9o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提高.普查吲.不,居住在城。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2001年3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1号《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该公报依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对中国人口总量、人口增长率、家庭户均人口数、总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各种受教育人口数和城乡人口构成等,进行了简要公告。
随后,2001年4月2日,国家统计局又发布了第2号《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将快速汇总的人口地区分布数据进行了公布。
2001年6月,中国统计出版社又结集出版了这些数据。
随后出版的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也公布了某些2000年“五普”快速汇总的数据。
本文利用这些已知的数据资料,再结合学术界对中国人口状况的认识,对中国当前的人口状况进行综合的分析。
一、中国的人口总量在“五普”公布中国人口总量的可靠数据之前,国外某些学术界人士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曾经对中国的人口总量持有疑虑,认为由于存在漏报等问题,中国大陆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
中国的一些学者,也有类似的看法。
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中国大陆的人口总数为126583万人(包括250万现役军人在内)。
这就解除了国外学术界及国内某些学者的疑虑,也证明了计划生育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口出生率的抑制。
可以说,除国家的人口控制政策外,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人力资本和教育费用的提高等也不同程度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的迅速下降。
在大陆进行人口普查的前后,香港、澳门和台湾也相继公布了当地的人口数据。
其分别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0年6月30日公布的香港现有人口数为678万;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0年9月30日公布的澳门现有人口数为44万;台湾当局于2000年12月公布的中国台湾省和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数为2228万;所以,2000年年底中国的人口总量应是大陆人口、香港人口、澳门人口、台湾人口之和,即126583+678+44+2228=129533万人。
重庆市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相关资料

重庆市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相关资料重庆市概况重庆是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是综合性的老工业城市,是西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长江上游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大的邮政电信枢纽,是联系西南地区的邮电通信业务指挥调度中心。
2003年重庆市辖13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18个县、5个自治县,年末总人口为3130.10万人,全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总面积的2.39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2002年重庆实现全市生产总值1971.30亿元,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1年的16.7:41.5:41.8调整为2002年的16.0:41.9:42.1。
2003年重庆经济增长势头不减,实现全市生产总值2250.56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5.0:43.4:41.6。
一、重庆市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一)、优势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其区位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处中国内陆腹地(战略后方),历来是国家“三线”建设和战略性储备建设重点;二是重庆是国家中西部地区最大工业城市,处于国家东西部联系的中间环节和中国经济梯度发展的重要阶梯;三是重庆是国家开发中西部的前沿,开发中西部,必然首先开发重庆。
正是这一具有不可置换性的区位特点,决定了重庆在国家中西部开发战略中,可以发挥出以下区位优势:1、得“江”独厚重庆地处四川东南部,是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
在古代当陆路交通还未发展起来的时候,水路便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
俗语有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而重庆则刚好有四川的“出川口”的称号,被视为出入四川的咽喉要道。
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的水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山峡大坝的修建,大大的改变了重庆的航运状况。
“三峡成库以来,重庆境内679公里长江干线航道由原来的三级提高到现在的一级,水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等水运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水运货运周转量从2004年起稳居各种运输方式之首。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2000年第五次全国⼈⼝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号)
颁布⽇期:2001-04-02
执⾏⽇期:2001-04-02
时效性:现⾏有效
效⼒级别:部门规章
现将2000年第五次全国⼈⼝普查快速汇总的⼈⼝地区分布数据公布如下:
地区别⼈⼝数(万⼈)北京市 1382 天津市 1001 河北省 6744 ⼭西省 3297 内蒙古⾃治区 2376 辽宁省 4238 吉林省 2728 ⿊龙江省 3689 上海市 16注:
1.祖国⼤陆31个省、⾃治区、直辖市的⼈⼝,是普查登记的2000年11⽉1⽇零时的数据(包括外来⼈⼝,不包括外出⼈⼝)。
2.各省、⾃治区、直辖市和中国⼈民解放军现役军⼈的⼈⼝合计与祖国⼤陆总⼈⼝之差,为常住地待定的⼈⼝。
3.⾹港特别⾏政区的⼈⼝数为⾹港特别⾏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6⽉30⽇的数据。
4.澳门特别⾏政区的⼈⼝数为澳门特别⾏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9⽉30⽇的数据。
5.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门、马祖等岛屿的⼈⼝数是由台湾当局公布的2000年12⽉的数据。
中华⼈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1年4⽉2⽇
备注:
本条例⽣效时间为:2001.04.02,截⾄2022年仍然有效
最近更新:2021.02.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重庆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1-05-15 10:38
(重庆市统计局 2001年4月2日发布)
根据国务院决定,在2000年11月1日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重庆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在市委、市府的直接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广泛动员全社会积极参加,在全市人民的积极支持配合下,经过20多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工作,圆满完成普查登记任务。
经过事后质量抽查,证明普查登记的质量符合要求。
重庆市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市的总人口为3090.45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同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人口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203.83万人,增长7.06%,平均每年增加19.73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66%。
二、人口出生和死亡
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期间,全市出生人口为29.98万人,死亡人口为21.01万人,出生率为9.70‰,死亡率为6.80‰,自然增长率为2.90‰。
三、人口分布
全市的人口分布如下:
万州区 164.73万人
涪陵区 113.40万人
渝中区 66.52万人
大渡口区 24.68万人
江北区 61.02万人
沙坪坝区 78.82万人
九龙坡区 87.83万人
南岸区 59.29万人
北碚区 64.54万人
万盛区 26.57万人
双桥区 4.23万人
渝北区 84.39万人
巴南区 88.67万人
黔江区 44.25万人
长寿县 87.42万人
綦江县 96.34万人
潼南县 85.94万人
铜梁县 79.39万人
大足县 90.52万人
荣昌县 65.95万人
壁山县 60.73万人
梁平县 85.03万人
城口县 22.58万人
丰都县 77.38万人
垫江县 86.22万人
武隆县 39.78万人
忠县 95.35万人
开县 140.81万人
云阳县 121.98万人
奉节县 87.17万人
巫山县 57.23万人
巫溪县 48.38万人
石柱县 48.47万人
秀山县 50.77万人
酉阳县 59.38万人
彭水县 58.58万人
江津市 132.35万人
合川市 142.01万人
永川市 98.47万人
南川市 63.29万人
四、家庭户人口
2000年11月1日0时,全市共有家庭户928.98万户,家庭户人口为2984.27万人,占总人口的96.56%,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1人,比1990年的3.56人下降了0.35人。
五、性别构成
全市人口中,男性为1604.95万人,占51.93%,女性为1485.50万人,占48.0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8.04。
六、年龄构成
全市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677.78万人,占21.93%;15-64岁的人口为2168.57万人,占70.1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44.10万人,占7.90%。
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87个百分。
七、民族构成
全市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892.15万人,占93.5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98.30万人,占6.42%。
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53.93万人,增长了5.62%,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
49.92万人,增长了33.49%。
八、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86.58万人,占2.80%;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265.67万人,占8.60%;接受初中教育的909.02万人,占29.41%;接受小学教育的1340.85万人,占43.39%(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全市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070人上升为2802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6230人上升为859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2860人上升为2941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5000人下降为43386人。
全市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214.78万人。
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由17.89%下降为8.9%,下降了8.99个百分点。
九、城乡人口
全市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022.78万人,占总人口的33.09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067.67万人,占总人口的66.91%。
注——
1、本公报为初步汇总数。
2、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0时(北京时间)为标准时间,普查登记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上常住的人。
3、全市总人口包括直接登记和按普查误差间接估计的人口,各区县人口不包括间接估计的人口。
4、家庭户人口不包括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的人。
5、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1999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计算的。
附——
城乡人口划分标准
一、市人口
1、人口密度≥1500人/平方公里的区(指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和南岸区)的总人口。
2、人口密度<1500人/平方公里的区和县级市的街道总人口和属性为1、2的乡镇总人口。
二、镇人口
1、人口密度<1500人/平方公里的区及县级市中属性为3的镇的居委会人口和属性为1、2的村委会人口。
2、县的街道和镇的居委会人口和属性为1、2的村委会人口。
三、乡人口
1、人口密度<1500人/平方公里的区及县级市中属性为3的镇的属性为3的村委会人口和属性为3的乡总人口。
2、县的乡总人口。
(注:属性1指政府驻地区域;属性2指政府驻地区域城区建设延伸地;其他区域为属性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