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PPT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课件(共159张PPT)精选全文

这个理论至今仍然占据优势,成为西方在艺术起源问题上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代表者有:20世纪初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得华泰勤,他认为万物灵。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都可以与人交感。如史前洞穴中动物的遗骨,都被堆积得整齐叠置有序。代表者还有英国慕名人类学家弗雷泽。
将军崖壁画
艺术的具体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主要的应当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这样三种功能。
一、审美认知作用
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艺术对与自然、社会、历史术的基本特征
比例 : 主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 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的比例,凹与 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都直接影 响到建筑美。
均衡: 主要指建筑在构图上的对称,包括建筑 物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间的关系。 均衡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 增加崇高的美感。
五、建筑艺术的特征
通过空间 形体 比例 节奏 色彩 均衡 装饰等多种因素的协调统一,才形成了建筑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并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的内涵。
古罗马建筑的杰作——
罗马角斗士竞技场
特点:拱券结构 长轴188米,短轴15米, 中央的“表演区”长轴 86米,短轴54米。
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但是,一般来讲,园林的实用功能主要就是供人 们游憩玩赏,这种特殊的使用功能要求园林更加 侧重于审美性和艺术性。
四、中国园林
北方大型皇家园林 江南小型私家园林 诗情画意自然美 建筑美 文化美
上 海 紫 园 别 墅
园林艺术
一、园林艺术的定义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 (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 、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艺术概论PPT

四、從植物的生態來看--6
❖ 人們愛花 ❖ 在花的生命中感覺到美 ❖ 並且希望與他人分享, ❖ 也就是因為人在花中看到了自己的生命之美
吧!
四、從植物的生態來看--6
❖ 我們用花來祝福 ❖ 嬰兒的誕生、婚姻與戀愛, ❖ 我們也用花來安慰病人, ❖ 告別親友,安息死者。
四、植物的生態--7
❖ 大約是因為花的短短幾天, ❖ 其實也具體而微地說完了我們的一生。 ❖ 我們把花送給別人,也就是想和他人分享花
四、從植物的生態來看--2
❖ 我們在植物的成長中, ❖ 往往看到的也就是自己的成長, ❖ 我們覺得美 ❖ 常常也是因為在植物中看到了自己, ❖ 看到了成長過程的喜悅與艱難罷
美的喜悅
四、從植物的生態來看--3
3.「花」, ❖ 是植物的生殖, ❖ 一棵樹開花,花佈告著生命的成熟。 ❖ 生命在自我完成之後 ❖ 很重要的另一個意義 ❖ 走向另一個階段:擴大自己和延長自己。 ❖ 花就是生命的擴大和延長的象徵
四、從植物的生態來看--4
4.花的形狀、色彩和香味, ❖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 ❖ 花的形狀、色彩和香味,都是為了生殖 ❖ 花的香味,也是為了招蜂或引蝶,
招蜂或引蝶
四、植物的生態--5
5.花期短暫, ❖ 花的生命其實很短 ❖ 花的爭奇鬥豔, ❖ 也隱含著生命存在的自我努力。
花的爭奇鬥豔
❖ 禪師在此透露了迦葉尊 者守不住秘密,經過一 夜的落花雨的洗禮,似 乎滿城的流水也載滿了 花香!演說著佛性遍一 切,有情無情無不含藏 著佛性。
艺术概论 绪言
❖ 课程类型:实务考试课。 ❖ 授课教师:柯杰 ❖ 联系方式:13226767918
250294392@
❖
课程内容
❖ 绪言 ❖ 第一章 美的起源 ❖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 第三章 艺术的特质
艺术概论第二讲艺术的起源

二、艺术起源于“游戏” 艺术起源于“游戏” • 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 能。 • 它表现在两个方面: 它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 • 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 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 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 的“游戏”(席勒,斯宾塞) 游戏” 席勒,斯宾塞)
三、艺术起源于“表现” 艺术起源于“表现” • 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 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 直觉即表现, 感,直觉即表现,因而艺术归根结底是情 感的表现。 感的表现。 • 艺术既不是功利的活动,也不是道德的活 艺术既不是功利的活动, 一切艺术无非是情感的表现而已。 动,一切艺术无非是情感的表现而已。
艺术概论
第二讲 艺术的起源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一、艺术起源于“模仿” 艺术起源于“模仿” •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所有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 所有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 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 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 • 这种说法只是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 这种说法只是触及了事物的表面, 揭示事物的本质, 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 本原因。 本原因。
• 但是,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为“表现”,脱 但是,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为“表现” 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 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脱离了原始社会生 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 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同样不能科学地阐 明艺术的起源问题。 明艺术的起源问题。
四、艺术起源于“巫术” 艺术起源于“巫术” • 原始的艺术活动虽然具体有明显的巫术动 机,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 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 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 • 关于艺术的起源最终还是应当归结于人类 的社会实践活动。 的社会实践活动。
《艺术概论》全套课件 第三讲艺术的起源

巴洛克风 格16241666年青 铜镀金大 理石木材
• 第三、认为“两极对立的变化”是艺术发展的规 律。
[奥地利] 黑格尔
•
[瑞士] 沃尔夫林
•
黑格尔认为,艺术发展史既不是上升、前进史,也
不是下降、衰退史。艺术的发展规律是两极对立之间的变
化。对立的两极就是“视觉的”到“触觉的”艺术的发展
过程,就是在对立两极之间的变化过程。
●唐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北宋苏轼:“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临”。
●元朝倪瓒:“余画竹,不过逸笔草草, 聊以写胸中逸气,不求形似,聊以自娱 耳。”
●现代齐白石:“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见, 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
《木石图》
苏轼《枯木怪石图 》
《渔庄秋霁图》
倪瓒题《幽涧寒松图》
第二、认为“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必 然规律。 [德] 黑格尔
艺术的运动必然遵循着肯定——否定— —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就 是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的发展过程。 这是艺术内部精神与物质因素由对立到同一 的发展过程。也就是物质因素逐渐下降,精 神因素逐渐上升的过程。
《祭坛》 贝尼尼
第一、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 第二、作品形式的继承 第三、艺术种类和创作方法的继承
• (二)、艺术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原因
第一、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社会物质 生活发展的连续性所决定的。
第二、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由艺术本 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第三、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由艺术表 现生活的任务决定的。
2、他律性的表现方面
(1)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 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 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 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 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普遍情况下与艺术的发展成正比)
• 第三、认为“两极对立的变化”是艺术发展的规 律。
[奥地利] 黑格尔
•
[瑞士] 沃尔夫林
•
黑格尔认为,艺术发展史既不是上升、前进史,也
不是下降、衰退史。艺术的发展规律是两极对立之间的变
化。对立的两极就是“视觉的”到“触觉的”艺术的发展
过程,就是在对立两极之间的变化过程。
●唐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北宋苏轼:“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临”。
●元朝倪瓒:“余画竹,不过逸笔草草, 聊以写胸中逸气,不求形似,聊以自娱 耳。”
●现代齐白石:“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见, 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
《木石图》
苏轼《枯木怪石图 》
《渔庄秋霁图》
倪瓒题《幽涧寒松图》
第二、认为“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必 然规律。 [德] 黑格尔
艺术的运动必然遵循着肯定——否定— —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就 是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的发展过程。 这是艺术内部精神与物质因素由对立到同一 的发展过程。也就是物质因素逐渐下降,精 神因素逐渐上升的过程。
《祭坛》 贝尼尼
第一、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 第二、作品形式的继承 第三、艺术种类和创作方法的继承
• (二)、艺术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原因
第一、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社会物质 生活发展的连续性所决定的。
第二、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由艺术本 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第三、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由艺术表 现生活的任务决定的。
2、他律性的表现方面
(1)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 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 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 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 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普遍情况下与艺术的发展成正比)
艺术设计概论ppt课件

商业传媒设计(广告、商标、店面 橱窗、企业形象)
时装设计(生活服装、工作服、礼 服、艺术表演服)
第二章 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
一、从石器到玉器
设计的历史从人类打造第一块石器的时
候开始。
造物的范围从工具和饰物扩大到礼器, 造物的设计也从功能、形式感发展到寓 意、符号体系。
红山文化的玉龙
良渚文化的玉琮 《周礼》:苍璧礼天,黄琮礼地。
《司母戊》
《象尊》: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象形雕塑极为生动传神。
青铜器的设计与礼制文化紧密相关,其特点 有:
一、象物 具有图腾的特点。
二、纹样威武狰狞 是统治阶级的象征,在 礼制活动中要达到强制、震慑、恐吓的目的。
三、系统严谨、风格繁缛富丽。
第四章 钟鸣鼎食——春秋 战国的艺术设计
一、世俗化自由化的青铜器
《玉凤》:殷墟妇好墓出土,长13.6 厘米,琢磨精巧,为罕见佳作。
妇好墓:商都殷墟遗 址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 座陵墓,位于河南省安 阳市附近,1976年发掘。 墓主人妇好是商王武丁 的妃子,墓中文物1600 件之多。
《佩玉》:周代中期作品,现藏美国 西雅图美术馆。
二、青铜时代
青铜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 在红铜加入锡、铅,这种合金在历经几千年 后,表面出现一种青灰色的锈,故称之“青 铜”
批评,是建立在欣赏、鉴赏基础上 的更为理性的审美态度。艺术批评 需从审美入手,取得感性认识并深 入分析作品的形式特点,归纳其精 神内涵,阐述其社会意义并以理论 形态陈述出来。
第一章 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一、“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
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设计是构想 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 的价值创造活动。
时装设计(生活服装、工作服、礼 服、艺术表演服)
第二章 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
一、从石器到玉器
设计的历史从人类打造第一块石器的时
候开始。
造物的范围从工具和饰物扩大到礼器, 造物的设计也从功能、形式感发展到寓 意、符号体系。
红山文化的玉龙
良渚文化的玉琮 《周礼》:苍璧礼天,黄琮礼地。
《司母戊》
《象尊》: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象形雕塑极为生动传神。
青铜器的设计与礼制文化紧密相关,其特点 有:
一、象物 具有图腾的特点。
二、纹样威武狰狞 是统治阶级的象征,在 礼制活动中要达到强制、震慑、恐吓的目的。
三、系统严谨、风格繁缛富丽。
第四章 钟鸣鼎食——春秋 战国的艺术设计
一、世俗化自由化的青铜器
《玉凤》:殷墟妇好墓出土,长13.6 厘米,琢磨精巧,为罕见佳作。
妇好墓:商都殷墟遗 址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 座陵墓,位于河南省安 阳市附近,1976年发掘。 墓主人妇好是商王武丁 的妃子,墓中文物1600 件之多。
《佩玉》:周代中期作品,现藏美国 西雅图美术馆。
二、青铜时代
青铜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 在红铜加入锡、铅,这种合金在历经几千年 后,表面出现一种青灰色的锈,故称之“青 铜”
批评,是建立在欣赏、鉴赏基础上 的更为理性的审美态度。艺术批评 需从审美入手,取得感性认识并深 入分析作品的形式特点,归纳其精 神内涵,阐述其社会意义并以理论 形态陈述出来。
第一章 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一、“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
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设计是构想 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 的价值创造活动。
(最新整理)艺术概论PPT

❖ 艺术的本质: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
❖ 主 体------------------------------客 体
(社会的人)
(自然界)
❖ 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创作客体
(艺术家)
(社会生活)
2021/7/26
13
•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 “不平衡关系”。
2021/7/26
16
7
三、审美性
(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自然美——艺术美 (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17
2021/7/26
• (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 的统一
•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像 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 传移摹写是也。”
(最新整理)艺术概论PPT
2021/7/26
1
艺术概论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王丽虹
2021/7/26
2
艺术概论
❖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 第五章 实用艺术
❖ 第六章 造型艺术
❖ 第七章 表情艺术
❖ 第八章 综合艺术
26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 第一节 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 • 一、文化与艺术 • 二、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 (一)艺术参与和推动、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
历史发展。
• 彩陶文化——彩陶艺术品 • 青铜文化——青铜器
• (二)艺术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影响和制约
2021/7/26
27
物质文化:基础
最新艺术的起源课件

游戏说还认为,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
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剩
余精力是人们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 的动力。
进步性:它揭示了艺术发生的生物学和 心理学方面的某些必要条件,如剩余精 力是艺术活动的重要条件,艺术的娱乐 性和审美性等,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 艺术创造的核心,对我们理解艺术的本 质是富于启发的
艺术设计系
杜宁
艺术的起源
模仿说
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 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艺术的起源-----模仿说
• 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 亚里士多德 :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
在的现实世界,艺术不仅反映事物的外 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 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 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 • 达 芬奇
温 情
马 家 窑 文 化 几何装饰纹样
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是包 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 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 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 们也因此把游戏说称为"席勒-斯宾 塞理论"。
“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它不受
任何功利目的的限制,人们只有在一 种精神游戏中才能彻底摆脱实用和功 利的束缚,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
片面性:它把艺术看成是脱离社会实践 的绝对自由的纯娱乐性活动,且偏重从 生物学的意义上来看待艺术的起因,过 分强调了艺术与功利的对立,有绝对化 和片面性的弊病。
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 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 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在这种学说看来,原始人所有的艺术只有一 个最主要的推动力,那就是他们通过各种艺 术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从而促成了艺术的发 生和发展。如托尔斯泰认为:"艺术起源于一 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 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 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
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PPT

----《毛诗序》
“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在 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 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的起源。”
----托尔斯泰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
----苏珊·朗格【美】
合理性:
艺术以表现情感为主。 反映了艺术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合理性:
人类早期艺术,摹仿确实是一种主要的创作方法。 在美术中真实地反映现实(写真、写实)是现实主义的方法。 肯定了艺术、艺术起源与现实(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不合理性:
摹仿不是人类独有的,动物也有 它只是一种创作方式,不是艺术发生的必然根源。
2、游戏说
基本观点
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 游戏本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 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 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都具有人工性(艺术品的重要特征) 艺术品具有审美价值,蕴含情感。
为什么说工具是艺术发生的上限?
工具是人类社会的起点,艺术的创造是工具创造的逻辑发展
工具促进了形式美的产生 工具促进技术的发展
2、“艺术前的艺术”阶段
(黑格尔的说法) 也叫“准艺术”或“史前艺术” 特点:实用与艺术兼容
“发生”标志:人体装饰、洞穴壁画(大多为石器)
摹仿说
劳动说
游戏说
艺术 起源
表现说
宗教说
1、摹仿说
这是关于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 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德莫克利特《著作残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劳动说
有的学者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这是对艺术产生根本原因最具影
响的揭示。俄国普列汉诺夫等人对此进行过阐释。
波兰艺术家 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中就曾经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
与劳动的关系。
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
《舞蹈纹盆》出土于青海 省大通县,距今约5000年。 整个盆的表面都为红褐色, 内壁三组舞蹈人物图像 (5人一组)。取自正侧 面的抽象几何纹。
独立成幅的《人物 驭龙帛画》出自战国时期, 这时候的人物造型已经比 较具象了。
“帛画”是指古代绘 在丝织物上的图画。画中 描写一端庄高髻的妇女侧 身而立,双手合掌,细腰, 袖口宽松,长裙曳地,体 态优美。妇女的上方画一 只展翅飞舞的凤和一条蜿 蜒向上升腾的龙。
原始社会的人们对于色彩美 的认识,已在制造工具的实践中 萌芽,例如从随便捡来的鹅卵石 做工具,到有意识寻找玛瑙、碧 玉、黑晶石等矿石料工具。它们 色彩美丽,使原始人对色彩的认 识开始形成。
例如,在“山顶洞人”那 里发现了在打制与研磨的鹅卵石、 骨坠、兽齿上都用赤铁矿粉染上 红的颜色。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二、审美意识的萌芽
当人类对一些物品不注重 实用而注重其外观和偏爱其形象 时,审美意识就开始了。
原始人在群居生活中,为 了相互沟通,除了使用语言,还 用手势来传达自己的感情,还用 手刻记号,画物象并制造工具。 随着人类的进化,所制造的工具 也越来越复杂,派生出雕塑和工 艺,后来就发展成书法和绘画。
原始人在期的劳动中,对劳动成果和劳动过程极为 重视。在 原始人的渔猎阶段时,捕获动物的多少,关系到他们的生存问题。 因此掌握捕捉动物的方法很重要。这些关于捕捉动物的知识和及 关键动作,只有用形象表现出来,以传授给他人和后人。
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
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
的观点。
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
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
根据英国科学家研究,婴儿天 生懂得审美,懂得挑选好看的照片。 由此可知,对美的感知在婴儿出生时 可能就已经具备了。
原始艺术的动机和意义:
1)巫术作用
为了祈求猎狩的胜利,人们在洞中举行仪式,把将要狩猎的的动物 画在墙上,对它们投掷武器、或跳或跑,以求得精神上的征服。
2)启蒙作用
年轻男子进入成年后,部落举行启蒙仪式(Initiation ritual)以传 授生产和生活知识。
3)记事作用
最典型的代表是拉斯科洞穴里所画的《阵亡的猎手》,详细记录了 一个猎手在猎牛时被牛角刺中倒地而亡的画面。
2.1 审美意识萌芽与原始艺术
一、人类的形成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它开始于从猿发展
为人原始群落时期,经过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初期金属时 代,直到由于阶级的出现而进入奴隶社会为止。
人类的起源是人类美感产生的前提。劳动在其中起到了决 定性的作用,同时心理活动的发生,促使了身体神经系 统的发展, 其中包括感觉、意识、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的发展。
例:法国的拉斯科洞穴 拉斯科洞窟壁画的马中,最 令人嘱目的是所谓的“中国 马”,其因形体颇似中国的蒙 古马种而得名。画中的马正处 于怀孕期,这与祈求增殖的观 念有关;
例: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 窟壁画(Altamira)
最突出的是长达2米的《受 伤的野牛》。它刻画了野牛在受 伤之后的蜷缩,准确有力地表现 了动物的结构和动态。
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Grotte de Lascaux)
原始人在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为了生存而制造工具。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原始人为了功利目的而经历了观念 和意识的转变:从实用到审美。原始时期的艺术,首先还是考虑 的实用,然后再考虑美观。
其主体审美意识是在劳动中诞生的。原始人的“艺术”兴 趣,主要集中于对物质产品的美的加工。例如:斧,刀、陶器。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 金石之乐,珪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披图按 牒,效异山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呜呼! 岂独运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此画之情也。
——王微《叙画》
2.1 审美意识的萌芽与原始艺术 2.2 几种艺术起源的理论
2.2.1 模仿说 2.2.2 劳动说 2.2.3 游戏说 2.2.4 巫术说 2.2.5 本能表现说
继古希腊哲学家之后,文 艺复兴时期的达 芬奇、法国启蒙 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 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 和发展了这一学说。这种理论直 到十九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 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 新石器时代文化。 国内有些学者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说最有力的证据就是鱼纹的演
化,是从“具象”到“抽象”发展演变而来的,这一论 断不具有很强的说 服力。
所谓原始“彩陶”, 是指一种绘有黑色、 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 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 之为“彩陶文化”。
在几何纹样时期延 续了漫长的两千多年后, 到 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 的古希陶工艺的繁盛时期 才完成了具象的人物造型。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三、原始艺术
恩格斯指出,人类的开始是以工 具制造为标志的,依据这个看法,工具 就成了人类最初也是最古老的创造物。
例:人类最早的最著名的遗物之 一是母神雕像又名《维林道夫的维纳 斯》,这个雕像有着夸张的生理特点, 体现出原始时期人们对母性生殖的崇拜。
《维林道夫的维纳斯》 (The Venus of Willendorf)
4)图腾作用
原始部落以某种自然形象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相信其神秘力量可 以保护自己的部落。
2.2.1 模仿说
模仿说是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 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德谟克里特(Democritus)、 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等人都提出过关于 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 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