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最新完整

合集下载

中国法制史(完美打印版)

中国法制史(完美打印版)
编敕
是将一个个单行的敕令整理成册,上升为一般法律形式的一种立法过程。
刑罚变化
折杖法、配役、凌迟(在<庆元条法事类>中,正式作为法定死刑的一种)
契约
买卖契约(绝卖、活卖、赊卖)
租赁契约
租佃契约
典卖契约
借贷契约(把不付息的使用借贷称为负债,把付息的消费借贷称出举)
婚姻
姑舅两姨兄弟姐妹结婚并不禁止。
户绝与继承
汉律的儒家化
上请
恤刑
亲亲得相首匿
春秋决狱
以<春秋>中提倡的精神原则来审案。
秋冬行刑
魏晋
法典结构与法律形式的变化
魏律
曹魏律
将法经中的具法改为刑名
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
进一步调整法典的结构与内容,使中国封建法典在系统和科学上进了一大步。
晋律
泰始律
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同时对刑律分则部分重新编排,向刑宽、禁简的方向进了一大步。张斐、杜预为之作注。
4)体现了资产阶级宪法中一般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居住 、信教等项自由和选举、被选举、考试、请愿、诉讼等权利。
5)确保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对袁世凯加以限制和防范
1)在国家政权体制上,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2)在权力关系规定上,扩大参议院的权力。
3)在程序性条款上,规定特别修改程序以制约袁世凯。
中国法制史
西周
以德配天
明德慎罚

敬天、敬祖、保民
明德慎罚
实施德教,用刑宽缓
出礼入刑的礼刑关系
亲亲
要求在家庭的范围内,按自己的身份行事,不能以下凌 ,以疏压亲。
尊尊
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应当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贱应恪守名分。

中国法制史(第二版)

中国法制史(第二版)
5.在有关公共职能机构的设置及其运作方式的决定中,在有关 民众及社会共同体应向中央机构交纳贡赋的决定中,分别产 生出具有行政法、经济法性质的法律规范。
五、民族融合与法律
1.中国法律的起源还表现出民族大融合的特征。
2.黄帝之时,中原部落联盟实行兵刑合一之制,刑事惩罚方式 以使用的工具区分,包括五种:甲兵、斧钺、刀锯、钻笮、 鞭扑。
5.形成过程中的法律,也受到血缘、婚姻因素的影响,而作为新社会结构基 本骨架的血缘、婚姻关系也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三、祭祀与法律
1.在华夏先人中产生的祖先崇拜意识,通过一定的典礼、仪式,逐渐演化为具有 宗教性质的祖先祭祀。
2.由于祭祀活动与现世子孙的安全、生活直接联系,又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强化自 己地位的有效手段,因此祖先祭祀活动受到华夏先民的特别重视。
第二节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一、战争与法律
1.中国法律的起源,首先具有“兵刑合一”、刑法受到特别重视的特点。 2.中华古文明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契机是部落联盟之间的相互征战。通过征 战,加强了交流、沟通与融合,推进了文明的演变与进步。
3.部落联盟早期,部落内部秩序,主要通过个体对群体的依赖,依靠群体 的舆论,或者通过行为方式、财产分配方面的制裁来维系。
四、裁判与法律
1.中国法律的产生,与其他文明中法律的起源一样,也体现了 “由裁判到立法”的特点。
2.法律产生于判决,产生于相关的决定。
3.从因财产交易的争执而作出的判决中,逐渐抽象出一系列带 有普遍性的标准或原则,进而固化为民事法律。
4.从对严重破坏社会秩序、侵害统治阶级利益者给以惩罚的判 决中,逐渐产生刑事法律规范。
4.与此同时,由于相互征战在确定部落之间关系中的特殊作用,以甲兵、 斧钺为惩罚手段的“大刑”频繁实施,因而有关适用“大刑”的相关规 范也逐渐确立,包括在何种情况下实施大刑,实施大刑的机构、程序以 及具体方法等。

中国法制史最新完整习题

中国法制史最新完整习题

一、单选题库1、赎刑首次出现在哪个朝代(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2、魏文王曾命(进行变法改革。

A商鞅 B子产 C李悝 D邓析3、西周民事案件的诉讼费用是(A 束矢 B钧金 C傅别 D质剂4、西周中央最高司法官名为(A大理 B士 C蒙士 D大司寇5、商代惩治官吏犯罪的专门法律是(A官刑 B汤刑 C九刑 D茆门法6、春秋时期“竹刑”的作者是(A子产 B邓析 C叔向 D荀寅7、《法经》中相当于现代刑法“总则”的部分是( A具法 B盗法 C贼法 D杂法8《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A.《汤刑》B.《九刑》C.《吕刑》D.《禹刑》9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A 九刑 B官刑 C汤刑 D吕刑10、春秋时郑国“铸刑书”遭到(的反对。

A孔子 B叔向 C子产 D赵鞅11、西周刑罚的主体是(A嘉石之制 B圜土之制C五刑D赎、流刑12、西周时期,实行(的婚姻制度。

A一夫多妻制 B一夫多妾制C一夫一妻制 D嫡长子继承制13、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缔结的原则?(A.一夫一妻制B.同姓不婚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D.“七出”、“三不去”14、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倗生三十田。

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

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A.傅别B.质剂C.券书D.书券15、西周时期用来买卖牛、马、奴隶等有生命物品的契约称为(A.质B.剂C.合同D.傅别16、春秋时,反对晋国将法典铸在鼎上公布的人是(A.李悝B.孔子C.赵鞅D.荀寅17、下列属于西周司法官员法律责任制是(A 官刑 B五过之疵 C茆门之法 D五听18、春秋后期,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的是(A晋国B.郑国 C.楚国D.宋国19、郑国执政子产于公元前536年“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对此,晋国大夫叔向曾写信痛斥子产:“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第一章夏商的法律制度一、夏商法律的名称1 夏代的法律制度(1)《禹刑》①性质:相当于现在的刑法典②内容:昏:自己做了坏事而窃取他人美名墨:贪得无厌、破坏官纪贼:肆无忌惮的杀人③刑罚:以死刑为主(2)军法《尚书·甘誓》(3)监狱:夏台、均台、圜土二、商代的法律制度1.立法概况:(1)《汤刑》有三百条之多,最重的是不孝之罪。

(2)《汤之官刑》属于单行刑事法规(3)弃灰之法2. 主要法律形式(1)刑:商代的刑法(2)王命:商王发布,具有较高法律效力(3)单行法规:针对某一具体的事物或人发布的命令3. 主要罪名(1)不吉不迪:行为不善(处以死刑,灭绝全家)(2)颠越不恭:狂妄放肆,违法乱纪,不遵王命(处以死刑,灭绝全家)(3)暂遇奸:诈伪、奸邪、违法乱纪(处以死刑,灭绝全家)(4)不孝:要求孝顺父母,实际上是要尊祖敬宗,以维护宗法制(5)巫风:管理沉醉于歌舞(处以罚丝)(6)弃灰于公道:向公道上扬灰,引发路人发怒,导致斗殴(重刑)4.主要刑名(文献+甲骨文)(1)炮格:在铜柱上涂油,下加火烧热,令罪犯在铜柱上行走,坠碳中烧死。

(2)醢(海):把人杀死,捣成肉酱(3)脯:把人晒成肉干(4)断手: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5)罚丝:专门适用于官吏贵族,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丝(6)劓殄:灭绝,即为后世的族诛(7)墨刑(8)劓刑:割鼻子(9)刑:割下肢(10)宫刑:割男性生殖器(11)死刑5.民事、婚姻、继承制度(1)民事法律制度:商代的土地所有权,一般认为,从法律上讲是为王所有,不存在土地私有制。

奴隶则被作为私有财产,可以任意转让和买卖。

其他财产,以家庭为单位,由家长占有、管理,家庭的一般成员不享有财产所有权。

(2)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多妾;姊妹随嫁的滕妾制度;妇女只能嫁一夫(3)继承制度:政治身份的继承意义远远超过了财产继承。

商代初期以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行,但已前者为主;商代末期,父死子继为主,出现嫡长子继承的现象(嫡长子继承制度用简单而确定的“嫡”与“长”标准,解决了非常复杂的世系权力更替问题)6.司法制度(1)司法机关:(神兽断狱),司法官吏。

中国法制史(全)

中国法制史(全)

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第一节:立法概况一、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一)天罚思想(二)明德慎刑(三)礼治思想1、周公“制礼作乐”,将夏商的礼发展成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这就是“周礼”。

2、礼的职能:(1)礼的首要职责是维护等级制度。

(2)礼的第二大职能在于预防犯罪,抑制反抗活动。

(3)礼还能起防民的作用。

3、西周的礼作为一种规范,兼有道德和法律双重属性、教化和防范两方面的意义,利用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礼”实行统治,即“礼治”,是西周的一大特色。

二、西周的立法活动(一)周礼1、周公制礼是西周最早的立法。

2、周礼:周公“制礼作乐”,将夏商的礼发展成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这就是“周礼”。

周礼成为维护分封、宗法、继承制度,调整政治权力、经济利益、婚姻家庭等各种规范的准则。

3、周礼的内容:“五礼”(1)吉礼:居五礼之首,是祭祀方面的礼节仪式。

(2)凶礼:对各种不幸事件进行悼念、慰问方面的礼节仪式。

(3)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

(4)军礼:用于征伐,是军事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

(5)嘉礼:;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

4、礼的基本原则是“亲亲”,“尊尊”,亲亲为孝,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尊为忠,要求下级服从上级,各级贵族都要听命于天子;亲亲与尊尊说明维护王权与族权是礼的核心。

(二)《九刑》1、《左传·昭公六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2、《九刑》是周初旧有的九篇刑书,随着西周政权的稳定和阶级矛盾的尖锐,《九刑》又经过修订。

3、九刑的解释。

4、春秋时的叔向把“禹刑”、“汤刑”、“九刑”都看作“叔世”(乱世)的产物,不符合实际。

(三)《吕刑》1、吕侯主持制定了西周后期一部重要法典《吕刑》,又称《甫记》。

2、《吕刑》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刑罚的种类及适用刑罚的原则。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

夏商禹刑夏朝刑法的总称,为了微车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统治者整理此前做出的各项判决决定及一般原则,名之为“禹刑”。

圜土夏朝周朝监狱的通称,用圆形土墙或以圆形土坑筑成,用来关押犯罪人或强迫其在其中进行劳动。

甘誓甘誓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带有军法性质的规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军法。

西周质剂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

“质”、“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专门管理。

六礼“六礼”是西周礼制所规定的婚姻成立的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七出“七出”又称“七去”,是西周男子可以休妻的七项条件,即: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无娘家可归的),不去;与更三年丧(曾为公婆守孝三年的),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五听“五听”是西周时期审理案件的方法,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傅别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为保证债的履行,要求当事人订立契约“傅别”。

“傅”,是把债的标的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写在契券上;“别”,是在简札中间写字,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札上的字为半文。

春秋战国铸刑鼎春秋末期郑国的子产首先创制成文法,他“铸刑鼎”,即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

史称“铸刑鼎”事件。

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

《法经》《法经》是春秋末期李悝制定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部系统的法典。

《法经》有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具法》是规定定罪量刑的通例与原则的法律,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

其他五篇为“罪名之制”,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分则部分。

奴隶制五刑墨、劓、刖、宫、大辟。

秦廷行事廷行事是秦代的主要法律形式之一。

“廷行事”即判案成例,可以作为法律依据。

公室告、非公室告是秦代诉讼形式。

中国法制史大纲

中国法制史大纲

第一章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第一节夏商法律制度一、中国法律的起源夏朝的建立与中国法律的产生;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二、立法概况禹刑;汤刑。

三、刑事立法奴隶制五刑:墨,劓,剕(刖),宫,大辟。

四、司法制度天罚与神判;监狱。

第二节西周法律制度一、立法概况“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吕刑》;九刑;周公制礼;礼与刑的关系;宗法制度。

二、刑事立法主要刑法原则;主要罪名。

三、民事立法契约:质剂,傅别;婚姻: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六礼,七出(去),三不去;嫡长子继承。

四、司法制度大司寇;狱,讼;五听。

第三节春秋法律制度一、成文法的公布郑国“铸刑书于鼎”;邓析“竹刑”;晋国铸刑鼎;成文法公布引起的论争。

二、成文法公布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第一节战国法律制度一、立法指导思想;轻罪重刑;法布于众。

“一断于法”;刑无等级;轻罪重刑;法布于众。

二、《法经》李悝变法与《法经》的制定;《法经》的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

三、商鞅变法改法为律;连坐法;分户令;变法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秦朝法律制度一、立法概况立法指导思想:”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严刑重法。

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延行事。

二、刑事立法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主要刑名。

三、经济立法农业管理与自然资源保护立法;官营手工业管理立法;市场与货币管理立法。

四、行政立法皇帝制度;中枢和地方行政机构;官吏管理制度;监察制度。

五、司法制度中央司法机关;诉讼程序;审判制度。

第三节汉朝法律制度一、立法概况立法指导思想:汉初黄老思想与“约法省刑”,汉武帝时“德主刑辅”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确立。

主要立法:“约法三章”、《九章律》、“汉律六十篇”.法律形式:律、令、科、比。

二、刑事立法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刑罚适用原则:上请,“亲亲得相首匿”;主要罪名。

三、经济立法盐铁酒专卖;抑商政策;对外贸易立法。

四、行政立法皇帝制度;中枢与地方行政机构;官吏管理制度;监察制度。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制史)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制史)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制史)[填空题]1原始社会经历了()和()两个阶段。

参考答案:原始群;氏族公社[填空题]2原始社会部落首领通过“()”产生。

参考答案:禅让[填空题]3夏朝的第一个帝王是()。

参考答案:启[填空题]4《左传·襄公四年》记载:“芒芒禹迹,画为(),经启()。

”参考答案:九州;九道[填空题]5法的起源经历了从()到()、再到()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习惯;习惯法;成文法[单项选择题]6、将“法”改为“律”,是在()。

A.夏朝B.西周C.战国时期的秦D.汉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7、夏朝有五种刑罚,共()条。

A.五百B.一千D.三千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8、“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A.习惯B.战争运动员令C.祭祀D.礼仪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9、“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

A.昏B.墨C.贼D.杀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10、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杀人不忌为()”。

A.昏B.墨C.贼D.杀参考答案:C[多项选择题]11、古代法字有多种含义,其中包括()A.刑B.公正、不偏不倚C.限制、强制D.律参考答案:B,C[多项选择题]12、“昏、墨、贼,杀”中的罪名是()。

A.昏C.贼D.杀参考答案:A,B,C[多项选择题]13、据东汉郑玄述,夏刑除墨外,还有()。

A.大辟B.膑C.宫D.劓参考答案:A,B,C,D[多项选择题]14、夏朝的法律规范包括()。

A.禹刑B.甘誓C.汤刑D.汤诰参考答案:A,B[填空题]15禹刑参考答案:禹刑是夏朝统治者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以禹命名的夏朝法律的总称。

[填空题]16甘誓参考答案:甘誓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在"甘"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填空题]17《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

”参考答案:商[填空题]18“商有乱政,而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法制史
一.单选题
1. 夏朝的法律总称为
A. 禹刑
B. 汤刑
C. 九刑
D. 吕刑
2. 嫡长子继承制度确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3. 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称为
A. 傅别
B. 质剂
C. 左券
D. 合同
4. 春秋时期,邓析私造的刑书称做
A. 竹刑
B. 刑书
C. 刑鼎
D. 爰书
5.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
A. 唐律
B. 法经
C. 秦律
D. 汉律
6. "式"作为一种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
A. 秦朝
B. 西周
C. 汉朝
D. 唐朝
7.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在秦朝确立了
A. 国王制度
B. 皇帝制度
C. 君主立宪制度
D. 分权制度
8. 东汉时尚书台下设六曹,"主断狱"的是
A. 三公曹
B. 二千石曹
C. 民曹
D. 五曹
9. 汉初以黄老之学为法制指导思想,主张是
A. 德主刑辅
B. 礼法并用
C. 约法省刑
D. 专任刑罚
10. <晋律>共分为
A. 九篇
B. 十八篇
C. 十二篇
D. 二十篇
11. 唐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
A. 御史台
B. 大理寺
C. 刑部
D. 中书省
12. 明律关于化外人的刑法适用原则是
A. 属人主义
B. 属地主义
C. 属人与属地结合
D. 无明文规定
1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政权体制是
A. 责任内阁制
B. 总统制
C. 君主制
D. 君主立宪制
14. "袁记约法"中参政院是一个
A. 立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 司法机关
D. 总统咨询机关
15. 西周时期民事诉讼被称为
A. 讼
B. 狱
C. 傅别
D. 质剂
16. 西周初期土地实行
A. 私有
B. 国王所有
C. 宗族所有
D. 君臣共有
17. 中国历史上,"改法为律"的是
A. 李悝
B. 商鞅
C. 韩非
D. 子产
18. 汉代<九章律>的制定者是
A. 萧何
B. 赵禹
C. 张汤
D. 贾谊
19. <北齐律>中的"重罪十条",同隋唐律中的"十恶"从罪名上看,最大区别是
A. "叛"换成了"不睦"
B. "反逆"换成了"不睦"
C. "降"换成了"不睦"
D. "不义"换成了"不睦"
20. 唐高宗时期的重要立法活动是制定了
A. 唐六典
B. 开元律
C. 贞观律
D. 永徽律
21. 宋代在法制指导思想上强调
A. 立法贵乎中
B. 重义轻利
C. 重利轻义
D. 禁止谈判
22. 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活跃的朝代是
A. 唐朝
B. 宋朝
C. 西周
D. 明朝
23. 明朝时国家的最高审判机构是
A. 大理寺
B. 刑部
C. 都察院
D. 内阁
24. 太平天国初期的纲领性文件是
A. 姿政新篇
B. 天朝田亩制度
C. 十款天条
D. 太平刑律
2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司法机关是
A. 中央审判所
B. 司法部
C. 法院
D. 大理寺
二. 多选择
1. 旧五刑包括
A. 墨
C. 宫
D. 刖
2. 春秋时期,反对郑国\晋国公布成文法的有
A. 孔子
B. 子产
C. 叔向
D. 邓析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新确立的制度有
A. "八议"
B. "官当"
C. "重罪十条"
D. "准五服以治罪"
4. 清代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主要立法有
A. 西藏通例
B. 苗例
C. 蒙古例
D. 大清律例
5. 西周时期婚姻成立的条件有
A. 六礼
B. 父母之命
C. 媒妁之言
D. 同姓不婚
6. 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A. 律
B. 令
C. 式
D. 科
7. 1911年公布的<十九信条>
A. 缩小了皇权
B. 扩大了皇权
C. 缩小了国会权力
D. 扩大了国会权力
8. 春秋时期楚国先后制定了
A. 仆区法
B. 宪令
C. 被庐法
D. 茆门法
9. 汉朝的<九章律>在<法经>的基础上增加了
A. 户律
B. 兴律
C. 职制律
D. 厩律
10. 西周时期的王命具有法律效力,形式有
B. 诰
C. 命
D. 诏
11. 汉代用于打击镇压农民反抗的罪名有
A. 大逆无道
B. 群饮罪
C. 首匿罪
D. 通行饮食罪
12. 唐律有关贵族官员犯罪减免刑罚的规定有
A. 八议
B. 请
C. 减
D. 免罪
13. 清末预备立宪的活动主要有
A. 筹建咨议局
B. 筹建资政院
C. 颁布<宪法大纲>
D. 颁布<十九信条>
14. 中国的法形成的特点有
A. 礼法结合
B. 早熟性
C. 维护专制王权
D. 刑事法规发达
15. 抗日民主政权的婚姻法所基于的原则是
A. 男女平等
B. 父母主婚
C. 婚姻自由
D. 一夫一妻
16. 秦代连坐的范围有
A. 室家连坐
B. 什伍连坐
C. 军伍连坐
D. 官吏连坐
17. 秦律规定,定罪量刑时加重处罚的有
A. 集团犯罪
B. 累犯
C. 过失
D. 共犯
18. 唐律对当时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包括
A. 日本
B. 朝鲜
C. 印度
D. 越南
19. 抗日民主政权的司法体制特点包括
A. 司法行政与审判合一
B. 审检合一
C. 审检分立
D. 司法行政与审判分立
20. 人们一般认为汉律共计60篇,是由以下哪些法律构成
A. 九章律
B. 傍章律
C. 越宫律
D. 朝律
21.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A. 一断于法
B. 刑无亲疏
C. 重其轻罪
D. 亲亲,尊尊
22. 清朝的会审制度包括
A. 热审
B. 朝审
C. 秋审
D. 大审
23. 宋代增设的新刑罚有
A. 枭首
B. 折杖法
C. 刺配
D. 凌迟
24. 唐代的御史台包括
A. 殿院
B. 察院
C. 台院
D. 都察院
25. 抗日民主政权刑罚制度中附加刑有
A. 死刑
B. 拘役
C. 罚金
D. 没收财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