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公式

合集下载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常用公式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常用公式

判断推理常用公式一、逻辑判断并非(A或B)=非A且非B⏹真假判断题型解题技巧六种关系矛盾关系(主体相同的两句话,必一真一假)①某个S就是P,某个S不就是P; ②所有S都就是P,有的S不就是P;③所有的S都不就是P,有的S就是P; ④P且Q,非P或非Q。

⑤P或Q,非P且非Q⑥如果P→Q,P→非Q(如果天下雨,路就滑)反对关系⑤有的S就是P,有的S不就是P(至少有一真);⑥所有S都就是P,所有S都不就是P(至少有一假)。

包容关系例: 所有A→B 所有老师都会英语A 校长会英语B①一直前假如果题目问只有一个就是真的分析,如果A真,B截然为真。

与问题说的只有一真矛盾,哪么A一定为假②一假后真如果题目问只有一个就是假的分析,如果B假,A截然为假。

与问题说的只有一假矛盾,哪么B一定为真二、翻译推理1、单句判断①所有(凡就是)S都就是P 翻译S →P②所有(凡就是)S都不就是P 翻译S →—P③没有S就是P (所有S不就是P) 翻译P →—S 见没有改所有④没有S不就是P (所有S就是P) 翻译S →P⑤不就是S都就是P 翻译—S →P⑥不就是S都不就是P 翻译—S →—P2、否定关系1、并非所有A都就是B 等价于有的A不就是B(并非所有换成有的,就是换不就是)2、并非有的A就是B 等价于所有A都不就是B(并非有的换成所有,就是换成不就是)3、等价关系1、所有的A都不就是B 等价于所有的B都不就是A2、有的A就是B 等价于有的B就是啊五个解题步骤①符号化;②找关系(六种关系);③推知其余项真假;④根据其余项真假,得出真实情况;⑤带回“矛盾或反对”项,判断其真假。

排列组合题型1、选项信息充分,运用排除法,2、选项不处分,找推理起点:信息最大优先,特殊信息优先■削弱题型方法:1、否因削弱已知因果推理主线:因→果否因削弱:强调原因不成立或起不到作用。

2、她因已知推理主线:因→果她因削弱:强调存在别的原因会导致该结果,或者导致不了该结果。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公式汇总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部分是考察考生的基础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其中涉及到一些常用的数学公式。

掌握这些公式,对于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公式进行汇总,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数学相关公式1. 百分数转化公式(1)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化:百分数 = 小数× 100%,小数= 百分数÷ 100%。

(2)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转化:百分数 = 分子÷分母×100%。

2. 相关系数公式(1)两组数X和Y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 = Σ[(X - X') × (Y -Y')] ÷ [√(Σ(X - X')²) ×√(Σ(Y - Y')²)] (其中,X'和Y'分别代表X和Y的平均数)。

3. 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公式(1)平均数:平均数 = 总和÷个数。

(2)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 = (数值1 ×权数1 + 数值2 ×权数2 + ……)÷(权数1 + 权数2 + ……)。

4. 利率和利息公式(1)简单利息:利息 = 本金×利率×时间。

(2)复合利息:利息 = 本金× (1 + 利率) ^ 时间 - 本金。

5. 平方和立方公式(1)平方公式:(a + b)² = a² +2ab + b²。

(2)立方公式:(a + b)³ = a³ + 3a²b + 3ab² + b³。

二、逻辑推理相关公式1. 正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公式(1)正确率:正确率 = (TP + TN)÷总数。

(2)灵敏度:灵敏度 = TP ÷(TP + FN)。

(3)特异度:特异度 = TN ÷(TN + FP)。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常用公式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常用公式

判断推理常用公式一、逻辑判断⏹翻译推理关键词形式表达逻辑含义推理规则如果P,那么Q 所有的P都是Q 为了P,一定Q P需要QP离不开Q P→Q P是Q的充分条件肯前必肯后:P→Q否后比否前:非Q→非PP→Q,Q→R 可得P→R非P和Q作为前提的时候,不能得到肯定的结论,能够得到的是可能的结论。

只有Q,才P不Q,不P除非Q,否则不P Q是P必不可少的Q是P的基础P→Q Q是P的必要条件且、和、既…又…A且B AB两者并存或,至少有一个A或B AB中至少有一个存在否定肯定式:非A→B非B→A德摩根定律:并非(A且B)=非A或非B并非(A或B)=非A且非B⏹真假判断题型解题技巧六种关系矛盾关系(主体相同的两句话,必一真一假)①某个S是P,某个S不是P;②所有S都是P,有的S不是P;③所有的S都不是P,有的S是P;④P且Q,非P或非Q。

⑤P或Q,非P且非Q ⑥如果P→Q,P→非Q(如果天下雨,路就滑)反对关系⑤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至少有一真);⑥所有S都是P,所有S都不是P (至少有一假)。

包容关系例:所有A→B 所有老师都会英语A 校长会英语B①一直前假如果题目问只有一个是真的分析,如果A真,B截然为真。

与问题说的只有一真矛盾,哪么A一定为假②一假后真如果题目问只有一个是假的分析,如果B假,A截然为假。

与问题说的只有一假矛盾,哪么B一定为真二、翻译推理1、单句判断①所有(凡是)S都是P 翻译 S → P②所有(凡是)S都不是P 翻译 S →—P③没有S是P (所有S不是P)翻译 P →—S 见没有改所有④没有S不是P (所有S是P)翻译 S → P⑤不是S都是P 翻译—S → P⑥不是S都不是P 翻译—S →—P2、否定关系1、并非所有A都是B 等价于有的A不是B(并非所有换成有的,是换不是)2、并非有的A是B 等价于所有A都不是B(并非有的换成所有,是换成不是)3、等价关系1、所有的A都不是B 等价于所有的B都不是A2、有的A是B 等价于有的B是啊五个解题步骤①符号化;②找关系(六种关系);③推知其余项真假;④根据其余项真假,得出真实情况;⑤带回“矛盾或反对”项,判断其真假。

行测逻辑判断推理公式

行测逻辑判断推理公式

行测逻辑判断推理公式
行测逻辑判断推理涉及到一些常用的公式,具体如下:
1. 充分必要条件公式:表示条件A是事件B发生的充分条件,也是事件B 发生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充分必要条件公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如果A,则B;反之,如果非B,则非A。

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可以表示为A↔B。

A是B的充分条件,可以表示为A→B。

B是A的必要条件,可以表示为B→A。

2. 命题逻辑公式:通过对命题的逻辑连接和推理,来判断命题的真假。

常见的命题逻辑公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与(∧):表示两个命题都为真时,结果为真;一方为假时,结果为假。

或(∨):表示两个命题有一个为真时,结果为真;两个都为假时,结果为假。

非(¬):表示对一个命题否定,即取反。

蕴含(→):表示如果A成立,则B也成立。

等价(↔):表示A成立当且仅当B成立。

3. 翻译推理:
“如果...就...” 翻译规则:前句推出后句。

“只有...才...” 翻译规则:后句推出前句。

“且” 口诀:全真为真,一假全假。

“或” 口诀:一真既真,全假为假。

4. 逆否命题: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否前肯后无必然结果,只能推出可能性结果。

5. 摩根定公式:
-(A 且 B)=-A 或-B
-(A 或 B)=-A 且-B
这些公式在行测逻辑判断推理中应用广泛,可以帮助考生快速准确地解答相关题目。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逻辑推理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逻辑推理

公务员考试⾏测判断推理之逻辑推理⼀、假⾔命题1.如果那么(前推后):肯前肯后,否后否前2.只有才(后推前):肯前肯后,否后否前⼆、联⾔命题1. A且B为真,则AB均为真2. A且B为假,则AB⾄少⼀个为假三、选⾔命题1. A或B为真,则AB⾄少⼀个为真2. A或B为假,则AB均为假3.不相容选⾔命题:要么A真B假,要么A假B真四、三个定理1.逆否定理:A推B è -B 推 –A2.摩根定理:1) - (A或B) = -A 且 -B2) - (A且B) = -A 或 –B3.鲁滨逊定理: - (A 推 B) = A 且 -B五、集合推理1.四个基本1)所有A都是B 》A推B2)所有A都不是B 》A推-B3)有的A是B 》有的A推B4)有的A不是B 》有的A推-B2.三个换位1)所有A都是B 》有的B是A2)所有A都不是B 》所有B都不是A3)有的A是B 》有的B是A4)有的A不是B 》不能换位3.两个推出1)所有A都是B 》某个A是B 》有的A是B2)所有A都不是B 》某个A不是B 》有的A不是B4.⼀个递推1) A 推 B ,所有B 推 C 》A推C六、模态命题1.并⾮可能 = 必然不2.并⾮所有 = 有的不3.移动否定词,所有变有的,有的变所有,可能变必然,必然变可能七、真假推理1.⽭盾关系1)某个是和某个不是2)所有的A都是B和有的A不是B3)所有的A都不是B和有的A是B4) A推B和A且-B5) A且B和-A或-B6) A或B和-A且-B2.反对关系1)所有的A都不是B和所有的A都是B2)有的A是B和有的A不是B3.包容关系所有都是(不是)》某个是(不是)》有些是(不是)A且B 》 A(B)》 A或B⼋、四个原则1.话题⼀致原则2.整体优先原则3.可能优先原则4.敏感词汇原则九、七种逻辑关系1.对应关系2.条件关系3.属性关系4.全同关系5.并列关系6.包容关系7.交叉关系更多精彩,关注秋风!。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公式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公式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公式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是一种常见的考试题型,通过分析给定的资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逻辑思维和数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在进行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时,可以运用以下的公式来辅助分析和解题:1. 逻辑运算公式:在分析资料时,可以运用逻辑运算公式来推导结论,如“如果A,则B”的逻辑关系可以用符号表示为“A→B”,其中“A”和“B”都是命题。

通过运用或推导逻辑关系,可以得出相关结论。

2. 概率公式:资料分析中经常会涉及概率问题,可以运用概率公式来计算概率。

例如,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用概率公式P(A) = N(A) / N(S),其中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N(A)表示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个数,N(S)表示样本空间中所有可能性的个数。

3. 统计分析公式:在进行资料分析时,可以运用统计分析公式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例如,可以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统计指标,来揭示数据的分布和关系。

4. 存在性判断公式:有时候需要根据资料分析的结果判断某个对象或事件是否存在。

可以使用存在性判断公式,如存在性判断公式“If P, then Q”可以表示为“P→Q”。

当P为真时,可以得出结论Q为真。

这样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某个对象或事件是否存在。

5. 推理公式:该公式可以帮助我们通过给定的资料进行推理和推导结论。

例如数学归纳法等推理方法,通过给定的初始条件和递推关系,可以推导出一般性的结论。

综上所述,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中的公式包括逻辑运算公式、概率公式、统计分析公式、存在性判断公式以及推理公式等。

在考试中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分析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题常用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题常用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题常用公式汇总
行测作答贵在神速,是考场上争分夺秒的强力工具,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懂得利用公式,是制胜行测考场的不二法门,考生们一定要重点掌握,本篇汇集了逻辑判断部分的常用公式,以期考生从中获益。

1、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
“所有A是B”与“有的A不是B”、“所有A不是B”与“有的A是B”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

“所有A是B”与“所有A不是B”是反对关系,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有的A是B”与“有的A不是B”是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可以同真。

一个命题前面加“并非”,等值于这个命题的矛盾命题,即:
并非“所有A是B”=有的A不是B:并非“有的A不是B”=所有A是B
并非“所有A不是B”=有的A是B;并非“有的A是B”=所有A不是B
可简记为:所有与有的互换,有“不”的去掉,没“不”的加上。

2、三段论推理
一特得特:两个前提不能都是特称命题,且只要前提有一个为特称,则结论为特称。

特称命题即含有“有的”的直言命题。

一否得否:两个前提不能都是否定命题,且只要前提有一个为否定,则结论为否定。

5、假言命题
6、模态命题
并非“必然P”=“可能非P”,即:不必然=可能不;
并非“必然非P”=“可能P”,即:不必然不=可能;
并非“可能P”=“必然非P”,即:不可能=必然不;
并非“可能非P”=“必然P”,即:不可能不=必然。

可简记为:把必然与可能互换,肯定与否定互换。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在备考中将以上公式多加练习,能够熟练运用,全面掌握,逻辑题就不再是难题!。

备战公务员笔试判断推理必须记住的6组公式

备战公务员笔试判断推理必须记住的6组公式

备战公务员笔试判断推理必须记住的6组公式备战公务员笔试是一个相对复杂和综合的过程,需要广泛而深入的知识储备以及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其中,判断推理是考察候选人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部分。

下面是六组公式,希望对备战公务员笔试判断推理部分的候选人有所帮助。

一、充分必要条件公式在判断推理题中,很多题目都需要根据给出的条件进行判断或推理,而这些条件通常包含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表示如果条件成立,则结论一定成立;必要条件表示如果结论成立,则条件一定成立。

在解答题目时必须准确理解条件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完成判断或推理。

例题:条件:如果下雨了,那么路面湿滑。

结论:路面湿滑,则一定下雨了。

根据充分必要条件公式,如果路面湿滑,则一定下雨了。

但是,如果下雨了,路面是否湿滑不能确切得知。

因此,结论不能成立。

二、排列组合公式排列组合在判断推理题中常常涉及到,它是组合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排列是从n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不重复;组合是从n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不考虑顺序排列,不重复。

熟练掌握排列组合的计算公式,能够在解答题目时节省时间并减少错误。

例题:条件:A、B、C、D、E这5个人排成一排。

结论:A排在B的前面,C排在D的前面。

根据排列组合公式,5个人排成一排总共有5!种可能性,而A排在B 前面、C排在D前面的情况只是其中一种。

因此,结论成立。

三、逻辑联结词公式逻辑联结词是判断推理题中常用的关键词,如“如果……,那么……”、“或者”、“并且”等。

逻辑联结词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对于准确解答题目至关重要。

例题:条件:如果今天是星期天,那么明天是星期一结论:要么今天不是星期天,要么明天不是星期一根据逻辑联结词公式,如果今天是星期天,则明天必定是星期一、因此,结论不能成立。

四、逻辑关系公式在判断推理题中,常常需要分析或推测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包括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推理公式
1、所有的S是P 所有的S不是P
有的S是P 有的S不是P
推论:
不是所有的S是P = 有的S不是P
不是所有的S不是P=有的S是P
总结1:A不是后移;B所有的变有的,有的变所有的
所有的S是P=不是有的S不是P
总结2:A否定前件,B所有的变有的,有的变所有的;C是变不是,不是变是
总总结:否定前件,所有的变有的,有的变所有的;是变不是,不是变是
2、
必然P 必然非P
可能P 可能非P
推论:
不可能非P=必然P
不必然非P=可能P(这两个公式根据矛盾关系可推出)
推论:
不是所有的S必然是P=有的S可能不是P
不是有的S必然不是P=所有的S可能是P
不是有的S不必然不是P=不是有的S可能是P=所有的S必然不是P=>所有的S可能不是P=>有的S可能不是P(这个例句多看看,对照一下,注意等号和箭头)
总结:“不必然不,不可能不”先变更为“可能,必然”(没有“不必然不、不可能不”的不需要变更);否定前件;有的变所有的,所有的变有的;是变不是,不是变是;可能变必然,必然变可能;
3、
如果P,那么Q P -------> Q 非P<——非Q 或者非P,或者Q
只有P,才Q P ←----- Q 非P——>非Q 或者P,或者非Q
总结:否定之后变方向,另外注意箭头的读法,顺着箭头读“如果XXX,那么XXXX”;反着箭头读“只有XXXX,才XXX”
几个典型题目:
a.已知A→B,C→非B,非C→D,现在非D,求A还是非A,B还是非B
b.已知A或B→C,现在非C,求A、B、A和B、非A、非B、非A和非B等,此题答案是非A和非B;
c.已知A和B→C,现在非C,可推出非A或非B,或非A非B
d.假如“如果P,那么Q”为真,可以推出“P并且Q”;假如为假,可以推出“P但非Q”
e.假如“只有P,才Q”为真,可以推出“Q并且P”;假如为假,可以推出“Q但非P”(d.e此类题目一般都考是假的情况)
f.更复杂点的是这几类集合到一块考
6、上反对关系,必有1假,可以同假;下反对关系,必有1真,可以同真;矛盾关系,必有1真1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