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

合集下载

作曲家李斯特是谁

作曲家李斯特是谁

作曲家李斯特是谁李斯特作品开创了音乐演奏形式的先河,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前期代表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作曲家李斯特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曲家李斯特的简介弗兰兹·李斯特(或李斯特·费伦茨)(德语:Franz Liszt,匈牙利语:Liszt Ferenc,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匈牙利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作曲家李斯特的生平李斯特出生于奥地利一个叫莱丁的村庄,当时匈牙利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他父亲是匈牙利人,母亲是奥地利的日耳曼族人,因此他有两个名字,分别是匈牙利和奥地利德语两种拼法,他从小随母亲说德语,直到晚年才学会用匈牙利文写作。

匈牙利人自诩为欧洲唯一的有色人种,他们的姓名排列也和其他欧洲人不同:姓在前,名在后。

李斯特的父亲是一位业余音乐家,他5岁时由父亲教会弹奏钢琴,8岁时开始作曲,9岁登台表演,获得匈牙利贵族资助赴维也纳学习,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卡尔·车尔尼,他曾说:“我的一切都是车尔尼教我的。

”贝多芬曾听其演奏,并亲吻其额头。

1823年全家迁居巴黎,1824年在巴黎首次公演获得成功。

1835年他和达尔古特伯爵夫人同居,1840年分手,伯爵夫人为他生了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女儿后来嫁给瓦格纳。

1843年担任魏玛大公的宫廷乐长,1848年他又和俄国亲王王妃莎茵-维特根斯坦同居,并成为贵族,改名为弗兰兹·冯·李斯特。

1861年赴罗马,为了不和王妃结婚,1865年李斯特出家成为天主教神职人员,但仍然身着神甫的黑袍在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和意大利各处奔走授课,并分文不取,扶助了许多年轻音乐家,如葛利格、德布西、鲍罗丁等,为普及音乐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匈牙利人为了争取独立,将李斯特看作是民族英雄,每次邀请他回匈牙利,都会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

1886年他在德国的拜罗伊特(巴伐利亚州靠近捷克边境)因肺炎不治去世,安葬于当地。

李斯特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李斯特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李斯特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之一。

他的钢琴作品在演奏风格上展现了他的独特个性和想象力,充满了激情和技巧。

首先,李斯特的演奏风格特点之一是他对速度和技巧的追求。

他经常采用高度技巧化的音乐技巧,如急速的音阶、连续的三连音和难度极高的跨度,以展现他在钢琴演奏方面的卓越能力。

他的演奏风格几乎超越了一般钢琴技术的限制,给人一种高潮迭起、激情四溢的感觉。

其次,李斯特的演奏风格还体现了他对情感和表达的敏锐捕捉。

他的作品常常情感瞬间转变,从激情洋溢到深沉凝重,再到富有戏剧性的情绪起伏。

他通过强烈的音响对比和动态变化,以及技巧细腻的音色控制,使听众能够深刻感受到他的音乐表达力和感染力。

另外,李斯特的演奏风格也强调音乐的视觉性和戏剧性。

他在演奏中通过身体动作和舞台表演,将音乐视觉化,以增强观众的感受和沉浸感。

他的演奏常常富有戏剧性的台风,激情四溢,动感十足。

他的演奏风格不仅仅是演奏技巧的展示,更是一种身心全情投入的表演形式。

此外,李斯特的演奏风格还注重灵活的音乐解释和个人创造。

他经常改编其他作曲家的音乐,加入自己的即兴演奏和个人风格,使演奏作品更加个性化。

他在演奏中注重自由和变化,不拘泥于准确的音乐记谱,而是追求灵感的流动和情感的表达。

总而言之,李斯特的钢琴演奏风格独特而多样化,以高度技巧化、情感丰富、视觉戏剧性和个人创造为特点。

他的演奏风格为后来的钢琴演奏家树立了榜样,对钢琴演奏技巧和艺术表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演奏李斯特的作品时,演奏家们可以借鉴他的独特风格,以情感表达为核心,通过技巧的展示和个人创造,将李斯特音乐的魅力传递给观众。

李斯特生平介绍

李斯特生平介绍

李斯特生平介绍1811年10月22日出生于雷汀。

1820年拜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为师学习钢琴演奏。

1826-1851年创作了《十二首超技练习曲》1828年在巴黎定居,在住处教授音乐。

1831年帕格尼尼来到巴黎,他极大地启发了李斯特的想像世界和音乐世界。

1830年出席聆听了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首演,并将其改编成钢琴曲。

1833年在肖邦的巴黎寓所中邂逅了玛丽·达古伯爵夫人。

俩人去日内瓦同居。

1837年创作《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玛丽在意大利科摩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女儿科西玛。

1840年结识罗伯特·舒曼和理查德·瓦格纳。

1842年与玛丽的关系终止。

1847年到基辅演出时,邂逅卡洛琳·冯·赛因-维特根斯坦公主。

1848年创作《前奏曲》。

1851年创作《玛捷帕》。

1852年创作b小调钢琴奏鸣曲。

1855年创作《但丁》交响曲。

1865年加入圣方济修会,并取得了神父的头衔。

1869年他的学生奥尔加成为他的新情人,这段恋情很快便结束。

1875年匈牙利李斯特学院创立。

1886年7月31日深夜在拜罗伊特去世。

弗朗茨·李斯特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汀,幼年即为神童,9岁时举行第一场钢琴独奏会。

1821年去维也纳,随萨列里与车尔尼学习。

1823年在巴黎、1824年在伦敦演出(受到英王乔治四世接见)。

1823-1835年住在巴黎,与柏辽兹和肖邦以及文学界、绘画界名流交往。

他享有风格趣味华丽非凡的钢琴炫技大师的声名,盛极一时。

1833年起与玛丽·达古伯爵夫人同居,生子女三人,女儿科西玛先嫁比洛,后嫁瓦格纳。

1840-1847年,在欧洲、俄国等地巡回演出,与卡洛琳·赛因·维特根斯坦公主同居。

1848-1859年,任魏玛宫廷乐长,在此十年中指挥演出大量作品,特别是柏辽兹和瓦格纳的作品,使魏玛一跃而为显赫的音乐中心。

1850年指挥《罗恩格林》的首演。

李斯特名词解释

李斯特名词解释

李斯特名词解释李斯特(FranzLiszt,1811-1886)是19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风格深受浪漫主义的影响,同时也是钢琴演奏技巧的开拓者和革新者。

他的音乐作品和演奏风格对后世的音乐家和钢琴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钢琴之王”。

本文将从李斯特的音乐作品和演奏技巧入手,解释一些与李斯特相关的音乐术语和名词。

一、李斯特的音乐作品1. 前奏曲(Prelude)前奏曲是一种独立的乐曲形式,通常用来作为其他乐曲的引子或开场曲。

李斯特在其钢琴作品中常常使用前奏曲,如《前奏曲与巴洛克舞曲》、《前奏曲与合唱曲》等。

2. 演奏曲(Etude)演奏曲是一种以技巧训练为主要目的的乐曲形式,其曲调和旋律较简单,但技巧要求较高。

李斯特的演奏曲是钢琴演奏技巧的经典之作,如《练习曲》、《六首波兰舞曲》等。

3. 演变曲(Variation)演变曲是一种以主题为基础,通过变奏和发展来展示作曲家创作才华和音乐想象力的乐曲形式。

李斯特的演变曲包括《狂想曲》、《匈牙利狂想曲》等。

4. 狂想曲(Fantasia)狂想曲是一种自由度较高、形式较为宽松的乐曲形式,通常由多个乐段组成,每个乐段都有独立的主题和旋律,但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和衔接。

李斯特的狂想曲包括《匈牙利狂想曲》、《西班牙狂想曲》等。

5. 交响诗(Symphonic Poem)交响诗是一种以文学作品为基础,通过音乐来描绘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的乐曲形式。

李斯特是交响诗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交响诗包括《莱茵河传说》、《图兰朵》等。

二、李斯特的演奏技巧1. 音阶(Scale)音阶是由连续的音符所组成的一段音乐,通常以半音或全音为间隔。

李斯特的音阶演奏技巧极为熟练,他创造了许多新的音阶演奏方式,如“双手交替音阶”、“扫弦音阶”等。

2. 和声(Harmony)和声是由多个音符组成的音乐和声体系,通常包括主旋律和伴奏。

李斯特的和声技巧非常出色,他经常在演奏中加入丰富的和声变化,使得乐曲更具层次感和表现力。

世界最著名的钢琴家

世界最著名的钢琴家

世界最著名的钢琴家钢琴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它能够通过琴键的运动产生音乐。

自从18世纪初出现以来,钢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

在钢琴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优秀的钢琴家出现,而其中一些人因其卓越的才华和演奏技巧而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钢琴家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世界最著名的钢琴家及他们的杰出贡献。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最重要的钢琴家之一。

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还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

李斯特的演奏风格极富激情和技巧,他以无与伦比的指法和令人惊叹的演奏速度而闻名于世。

他的表演风格带有个人特色,强调音乐的表达力和情感。

李斯特不仅在舞台上炫耀他的技巧,也在作曲方面有巨大的贡献。

他的作品多样且富有创新性,对后来的钢琴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是20世纪最杰出的钢琴家之一。

他的音乐才华和视野广阔使他成为世界公认的钢琴演奏家。

霍洛维茨的演奏风格独特而充满激情,在舞台上他似乎能够将观众带入音乐的世界。

他的演奏充满了技巧和速度,同时也充满了深情和柔和的音色。

霍洛维茨对于巴赫和肖邦的作品有着特别的钟爱,他以自己的演绎将这些作品带入了新的高度。

玛丽亚·乌尔斯布鲁克(Maria Ullrich)是一位备受赞誉的德国钢琴家。

她以她细腻而独特的演奏风格闻名于世。

乌尔斯布鲁克的音乐才华早在年轻时就显露出来,并在全球各地的音乐比赛和音乐节上展示出色的表现。

她的演奏风格充满了柔和的音色和精湛的技巧,将她独特的音乐理解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乌尔斯布鲁克的演奏将人们引向一个完全不同的音乐体验,使人们体会到音乐的无限魅力。

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钢琴家,如弗雷德里克·肖邦、弗朗茨·斯库贝尔特、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等。

每一位钢琴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他们通过自己的演奏将音乐带给世界。

李斯特及其著作

李斯特及其著作

人物简介李斯特,全名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也称F·李斯特,1789年‎8月6日生‎于德国符腾‎堡鲁特林根‎市,其父是制革‎匠,同时担任多‎个公职,虽不富裕但‎深受尊重。

李斯特从小‎反感父亲的‎职业,决心为自己‎的事业奋斗‎。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大起‎大落。

年轻时十分‎得志,在德国多地‎的书记员办‎公室供过职‎,尔后进入符‎腾堡政府市‎民服务部工‎作,1817年‎就升任到了‎大臣副秘书‎长职位,当时有位大‎臣很欣赏他‎,在这位大臣‎的促使下,李斯特出版‎了一本小册‎子,首次向官僚‎主义和官僚‎作风公开宣‎战。

并由于这本‎小册子,被任命为大‎学教授。

1819年‎,由于组织旨‎在统一德国‎经济的全德‎工商联盟受‎到迫害,被迫辞去蒂‎宾根大学教‎授职务,并被解除其‎他政府公职‎。

1822年‎,担任市议员‎期间,由于提出激‎进的民主改‎革主张,被以“煽动闹事,阴谋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判处‎10个月监‎禁。

李斯特潜逃‎到了法国和‎瑞士。

两年后回国‎,随即被关押‎。

为了彻底摆‎脱这个危险‎分子,政府同意他‎移居美国。

1825年‎李斯特一家‎到了美国。

他开始经营‎农场,还担任过报‎社编辑,并开办了一‎个规模很大‎的煤矿,是李斯特达‎到了富足的‎程度。

1832年‎,李斯特回到‎欧洲参与莱‎比锡—德累斯顿铁路建设工程,他希望通过‎建立全国铁‎路系统推动‎德国经济的‎统一。

1834年‎,德国关税同盟建立。

但他的全国‎铁路系统计‎划由于封建‎割据和资产‎阶级的狭隘‎的惟利是图‎本性失败。

1837年‎,李斯特在美‎国的矿山在‎美国的银行危机中破产了,李斯特陷入‎生活困境中‎。

其间,李斯特一直‎受到政府的‎监视,并受到再次‎被监禁的威‎胁。

尽管他不断‎努力,仍然不能在‎他的祖国找‎到一份固定‎职业。

李斯特被迫‎流亡法国。

法国梯也尔‎政府曾邀请‎他担任铁路‎建设和贸易‎政策方面的‎要职,但由于法国‎对德国的侵‎略性态度,李斯特拒绝‎了,主要靠给报‎社撰稿牟取‎微薄的收入‎。

李斯特简历

李斯特简历
李斯特的生平简介 绰号“钢琴魔术师”。 李斯特的一生有两个重要的女人陪伴过他,而且,她们都是公爵夫人级贵族兼美女作家!但她们和他的婚姻都不被教会认可,只能当同居看待。 第一个女人叫玛丽?达古尔,是一位公爵夫人,并且是当时巴黎社交界的名人,美丽、幽默又聪明,和乔治?桑是好朋友。她结识了李斯特之后就抛弃了丈夫和他私奔去了瑞士,那一年李斯特23岁,她28岁,那部著名的《旅游岁月》钢琴集就是他们私奔到日内瓦后开始创作的。只可惜他们同居十年就分手了,理由竟然是两人的性格不合!(借口而已吧?嘎!)玛丽嫌李斯特演出太过频繁冷落了她,而且经常听见他在各地与别的女人的风流事让她倍觉反感,她以笔名达妮儿 . 史丹发表了一部自传体小说《奈尼达》,永远告别了和李斯特的爱情生活,1846年二人从此分道扬镳。 1847 年,李斯特二度赴俄演出,在这段日子里,他结识了波兰的卡罗 琳·莎依·维根斯坦公主,这使他的生活出现了新的转折。卡罗琳公主是波 兰人,家财万贯,在她的领地上有三万农奴,是时她 28 岁,已与比她年长得 多的丈夫——维根斯坦公爵这位沙皇的宠臣分居。卡罗琳公主是个了不起的 女人,有着非凡的洞察力和极高的才智和文学艺术修养,除母语波兰语之外 她还能熟练运用拉丁文、希腊文、法文、英文、德文、俄文。她还是一个虔 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比的天主教徒,经常帮助那些缺吃少穿的农奴。她的宗教观念对李斯特 的晚年产生了很大影响。李斯特在俄国的那些演出,她几乎每场必到,是李 斯特音乐的崇拜者。同样,在与卡罗琳公主的交谈中,李斯特也为她那丰富 的学识,敏锐的艺术鉴赏力和优雅的性格所打动,在一段频繁的交往后,他 们俩终于相爱。这是一种相互敬佩和相互理解的爱,就像打铁一样,铁锤打 在通红的铁上,溅起一束束思想的火花。李斯特曾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上写道: “为了同卡罗琳公主谈几个小时的话,我愿意多走成百上千公里的路。” 最为重要的是

德国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简介

德国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简介

德国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简介乔治·弗里德里希·李斯特(GeorgFriedrichList,1789~1846),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保护贸易论倡导者。

他首创了交响诗,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现融化在交响音乐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标题交响音乐的内涵,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艺术形式,采用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手法,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1841年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问世,数月之内发行3版。

1846年在去奥地利、匈牙利的旅行途中,因贫病交迫而自杀。

1811年10月22日,出生于雷汀。

1820年拜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为师学习钢琴演奏。

1826-1851年创作了《十二首超技练习曲》1828年在巴黎定居,在住处教授音乐。

1831年帕格尼尼来到巴黎,他极大地启发了李斯特的想像世界和音乐世界。

1830年出席聆听了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首演,并将其改编成钢琴曲。

1833年在肖邦的巴黎寓所中邂逅了玛丽·达古伯爵夫人。

俩人去日内瓦同居。

1837年创作《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玛丽在意大利科摩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女儿科西玛。

1840年结识罗伯特·舒曼和理查德·瓦格纳。

1842年与玛丽的关系终止。

1847年到基辅演出时,邂逅卡洛琳·冯·赛因—维特根斯坦公主。

1848年创作《前奏曲》。

1851年创作《玛捷帕》。

1852年创作b小调钢琴奏鸣曲。

1855年创作《但丁》交响曲。

1865年加入圣方济修会,并取得了神父的头衔。

1869年他的学生奥尔加成为他的新情人,这段恋情很快便结束。

1875年匈牙利李斯特学院创立。

1886年7月31日深夜,在拜罗伊特去世。

弗朗茨·李斯特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汀,幼年即为神童,9岁时举行第一场钢琴独奏会。

1821年去维也纳,随萨列里与车尔尼学习。

1823年在巴黎、1824年在伦敦演出(受到英王乔治四世接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斯特思想及其对中国现实指导意义姓名:汤姣姣班级:经管0802学号:2008306202256内容提要: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古典经济学的怀疑者和批判者,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

李斯特的奋斗目标是推动德国在经济上的统一,这决定了他的经济学是服务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

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相左,他认为国家应该在经济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

他的主要思想包括国家主导的工业化,贸易保护主义等等。

其以具体行动力促成德意志关税同盟,废除各邦关税,使德国经济获得统一。

在当今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严重的世界,发达国家用工业品盘剥着发展中国家,贫困已经成为落后国家的最大绊脚石,但是发达国家的强大工业对发展中国家的压榨仍在继续,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精神资本”(人力资本)等思想都是发展中国家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李斯特,贸易保护上完经济学说史,我影响最深刻的是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他的一生,都在为德国的统一奔走;他本来有机会在法国或者俄国飞黄腾达,但是他拒绝了聘请;他在穷困潦倒中绝望的死去,他的国家和民族却因为他的努力崛起。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

作为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李斯特在首先发起同英国古典学派论战的同时,还从德国当时的国情和国际环境出发,从历史、理论和政策的多种角度,论述了相对落后于英、法两国的德国如何促进生产力增长,使之发展成为工业强国的问题而他的思想,对于我们国家和很多第三世界国家,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一、主要思想(一)贸易保护理论国家干预学说李斯特从强调落后国家的特殊国情、落后国家所处的较低的发展阶段以及落后国家的特殊利益的角度,提出必须对私人经济实行干预的主张。

李斯特尤其强调,当一国经济实力处于扩张并且正在向农业和制造业或农业、制造业和商业并存的经济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借助于国家干预的力量,他甚至认为这一时期的国家干预应当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使本国的经济发展“趋于人为的方向。

”李斯特不赞同英国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为此,他力主在现有的经济学体系中加进国家经济学的内容,使之趋于完善。

他为了突出其国家干预学说的理论地位,甚至这样写道:“作为我所创立的体系中的不同特征的是国家。

国家的本质是处于个人与整个人类之间的中介体,我的理论的整个结构就是以这一点为基础的。

”那么,国家应当如何对经济实行干预呢?李斯特认为,对经济的一切领域实行干预并非明智之举,国家的干预或管制只能限于部分领域,即“关于国民个人知道得更清楚、更加擅长的那些事,国家并没有越俎代庖;相反地,它所做的是,即使个人有所了解、单靠他自己力量也无法进行的那些事。

”李斯特还具体提到了国家需要做的事情,包括:借助于海军和航海法规保护本国的商船;修筑公路、铁路、桥梁、运河、防海堤等基础设施;制定专制法和各项有利于生产与消费的法规;为促进本国制造业成长,实行保护贸易,等等。

总之,国家的使命是促进财富和生产力增长,使本国由野蛮转变为文明,由弱小演化为强大。

贸易保护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是他的国家干预学说的延伸。

他根据对贸易史所作的考察,提出了大致上同他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的三个贸易发展阶段。

在第一阶段,经济落后的国家应同较先进国家实行自由贸易。

以此为手段。

使自身摆脱未开化状态并求得农业上的发展:在第二阶段上实行保护贸易,以促进本国制造业、海运业和商业的发展;在第三阶段,当该国的制造业、农业、商业及整体经济实力有了高度发展之后,再逐步恢复到实行自由贸易,在国内外市场上同其他国家进行毫无限制的竞争。

李斯特认为农业、原料、科技可以自由贸易,但工业产品自由贸易有损国内工业发展,因此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十分必要。

一个相对落后国家,应该建立起保护性而非财政性,且有条件、有时间限制的关税制度。

他认为,随着本国生产力发展,关税水平应该上升,以便于本国商品占有国内市场。

李斯特认为关税保护对象是工业中重要部门,经发展能与外国产品竞争部门,应重点保护技术部门;对于不太重要经济部门应低层次保护,对虽新生但并无强有力竞争部门则不需保护;根据国家特有环境和工业情况来决定采取对工业品禁止输入或规定适当税率办法。

对输出加以禁止或征税,不对自然产物输入征税;退税办法只适用于仍然要从国外输入的半制成品;不鼓励为使本国工业品能在第三国竞争而使用奖励金;课收关税应当有一定限度:“不可使输入和消费因此受到限制,否则不但将削弱国内生产力,而且也将使增加税收的目的受到挫折”“如果任何技术工业不能用原来的百分之四十至六十的保护税率建立起来,不能靠在20%-30%税率不断保护下持久存在,那就缺少工业力量基本条件”关税保护措施实施应有步骤进行,“关税只应当随着国内或从国外吸引来的资本、技术才能和企业精神的增长比例而提高,只应当随着国家对于原来专供输出用的那些剩余原料与天然产物能够改由自己利用的进展比例而提高。

”李斯特用民族主义代替古典学派世界主义,他看到了不同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利益冲突,并分析了关税政策对国内产业影响。

不仅着眼于国际分工静态利益,还注意到贸易对一国产业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

李斯特理论成为后来各种贸易保护主义重要理论基础。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实行保护贸易在性质上有很大不同。

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源于其经济发展内在要求,除非放弃其经济发展。

贸易保护政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唯一选择。

而且其政策目标之一是纠正国际贸易中由于需求弹性不同而产生的一系列不平等因素,缩小制成品与初级产品收入需求差异,因而并不会妨碍世界贸易增长速度。

然而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政策对制成品保护旨在扩大制成品与初级产品收入需求差异,如果发达国家对本国初级产品生产也进行保护,则进一步加重了制成品与初级产品之间不平等贸易程度。

因此,不仅不是必须的,而且还会降低世界贸易规模和增长速度。

如果发达国家减少或取消贸易保护政策,发展中国家出口将增加,世界贸易将会扩大。

不仅如此,由于发展中国家存在较高的工业品进口需求弹性,因此,贸易形成了“互惠”特征。

工业与经济论:以工业进步为中心的经济发展阶段论在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当中,李斯特率先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他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写道:"从经济方面来看,国家都必须经过如下发展阶段:原始末开发阶段--畜牧业阶段--农业阶段--农业和制造业阶段--农业、制造业和商业阶段"。

在他看来,上述五个发展阶段是依次递进的;另一方面,一国经济发展程度同该国的经济实力以及文明程度成正比,正如他本人所言:"一国的经济越是发达和越是完备,该国就越是文明和越是强大;一国的文明程度越高和实力越是强大,该国经济发展所能达到的阶段便会越高。

" 由于李斯特所关心的问题在于如何使一个落后的你也该发展成为工业强国,所以,他论述的重心在于后三个阶段。

他认为,处于农业阶段的国家应当全力向农业和制造业阶段和农业、制造业与商业阶段过渡。

在他的心目中,处于第五个发展阶段的农业、制造业和商业阶段是经济发展的最理想状态。

在该阶段上,农业、制造业和商业三者之间和谐地相互协作并作等比例的发展,全国现有资源也可供制造业支配。

因此,李斯特认为凡是达到这一阶段的国家"拥有最高的生产力,因而也就是最富裕",这样的国家"显然它自身是完美无缺的。

"至于各发展阶段何以依次递进。

换言之,是哪些因素在各发展阶段的演进中发生作用?对此,李斯特列举了三个要素:即对外贸易、关税制度和工业进步。

对于这三者,李斯特并没有等量齐观,他更看重工业进步的作用。

这是因为他认为对外贸易和关税制度只是在一国经济处于较低发展阶段时发生重要作用的因素,一俟该国建立起强大的制造业部门,对外贸易和关税制度的地位便让位于工业进步。

再则,李斯特认为在后三个发展阶段上,工业增长起着带动一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

他写道:"无论何时何地,只有制造业达到了更高的繁荣状态时,我们才会看到航海业、国内和国外贸易、甚至农业本身才会繁荣起来。

"为了突出制造业的重要地位,李斯特使用了制造力一词。

他甚至把这种力量同一国的科学和艺术的兴衰以及政治制度的变迁联系起来,认为一国的制造力可以"促进该国科学、艺术和政治的发展,并能增大人民的福利,增加人口、财政收入和国家实力。

"可见,工业进步在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中,不仅成了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而且也是驱动各个阶段更替的动态要素。

因此可以说,他的经济发展阶段论是一种以工业进步为中心内容的理论。

其他特别要提到的是,李斯特无疑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明确地使则“精神资本”概念的学者。

他所提出的“精神资本”概念,从其内涵和外延来看,几乎是现代发展经济学中“人力资本”概念的同义语。

他有关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的观点也值得充分肯定。

此外,他有关生产力协作与综台的观点,及其由此引伸出来的国民经济各部门作等比例发展和精神生产应同物质生产保持适当比例并最终使生产力实现均衡与协调的看法,也颇有理论价值,其中隐含着发展中国家应当对国民经济加以协调,以图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必然结论。

虽然李斯特不赞同英国古典学派自由放任的政策思想,但他并没有完全否认市场经济的作用,而是主张国家部分地对经济领域实行干预,这—点同现代经济发展理论中关于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市场调节和田家干预二者并举的政策思路完全相吻合。

二、对我国的现实指导意义贸易政策是符合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然选择.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存在着地区和产业方面的不平衡。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但科技水平和科技转换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综合国力还较弱。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无条件地全面地开放市场,让发达国家的商品占领我国市场,对消费者来说暂时可以得“物美价廉”的商品,但从长远看必然会冲击中国的民族工业。

那么,如何从中国基本国情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现实出发,如何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我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我国的科技水平、资源、产业结构等情况出发,把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两种政策结合起来,制定更加科学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对外贸易政策,面临的一项任务。

笔者认为,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应是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实行适度保护贸易政策。

适度保护贸易政策对我国有关行业和企业实行一定程度的保护,使国际竞争限制在中国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并逐步向WTO所要求的国际惯例接轨,这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与国际市场保持有机联系。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在内都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采取程度不同的贸易保护,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有充分理由实行适度的保护贸易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