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网络 结构与效应原理

合集下载

通信电子线路(沈伟慈版)电子课件--第一章

通信电子线路(沈伟慈版)电子课件--第一章

ωC −
1 ωL
ge0
2010年9月11日星期六
齐怀琴主讲
1.1.2 阻抗变换电路
阻抗变换电路是一种将实际负载阻抗变换为前级 网络所要求最佳负载阻抗的电路。阻抗变换电路对于 提高整个电路的性能有重要的作用。 空载
Re 0 = Q0 = g e 0ω 0 L ω 0 L
有载
Qe = 1 g∑ ω0 L = R∑
2010年9月11日星期六
齐怀琴主讲
2 . LC选频匹配电路 选频匹配电路
X 2p R2 p Rp + j 2 Xp 由a图得: Z p = R p jX p = 2 2 2 R p+X p R p+X p
由b图得: Z s = Rs + jX s 要使Zp=Zs,必须满足
X 2p Rs = 2 Rp 2 R p+X p
2010年9月11日星期六
齐怀琴主讲
串联谐振曲线
并联谐振曲线
图1.4 串联、并联谐振曲线
2010年9月11日星期六
齐怀琴主讲
串联谐振回路特性
并联谐振回路特性
1 2 Z = r + (ωL − ) ωC
2
1 2 Z = r + (ωC − ) ωL
2
ϕ = arctan
ωL −
r
1 ωC
ϕ = − arctan
f0 f
请看谐振曲线
当失调不大时,即f与f0相差很 小时,
f 0 ( f + f 0 )( f − f 0 ) 2( f − f 0 ) 2∆f f ε= − = ≈ = f0 f f0 f f0 f0
所以
N( f ) =
1 2∆f 2 1+ Q 0 ( ) f0

第1讲 量子通信概述ppt课件

第1讲 量子通信概述ppt课件
9
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量子模拟,量子度量学
10
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20世纪自然科 学发展的台柱之一。但是, 自量子力学诞生以来,科 学界关于量子力学基本问 题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争论。
11
争论焦点: 自然界是否确实按量子力学的规律运行? 经典力学:宏观物质的运动规律
量子力学: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自然界的运动规律
27
1.3 量子通信发展现状与展望
量子通信发展现状 量子通信发展展望
28
量子通信发展现状
自从1984年BB84协议出现后,各种协议不 断被提了出来,除了单光子脉冲的偏振自 由度、相位、时间、频率自由度也被挖掘 了出来,从而派生出了各种不同的实现方 法。制备-测量型量子通信系统基于单光子, 传输信道为单模光纤或自由空间。
30
量子通信发展展望
量子通信系统将由专网走向公众网络 ,目 前大多数实验量子通信系统均是针对专门 的应用,对量子信号的传输需要单独采用 一根光纤,这样的话一方面成本较高,另 一方面应用范围受限。为了将量子通信推 广使用,如何利用现有的光纤网络同时传 输量子信号与数据信号,克服强光信号对 单光子信号的影响,是最近实验和研究的 热门课题,已经有了实际的实验结果 。
的发展都离不开它。
并且派生出了许多新的学科。
量子场论 量子光学
量子电动力学
量子信息学
量子化学
量子电子学 ……
8
三、量子通信技术
通信安全
对于通信而言,迅捷再加上安全是关键。
对于目前电子信息时代,就地球范 围而言,通讯的即时性不成问题,而未 来距离遥远的星际通信就力有不逮。另 一方面自2013年斯诺登“棱镜门”事件 以来,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信息安全像 窗户纸一样脆弱。

光纤通信复习(各章复习要点)

光纤通信复习(各章复习要点)

光纤通信复习(各章复习要点)光纤通信复习(各章复习要点)第⼀章光纤的基本理论1、光纤的结构以及各部分所⽤材料成分2、光纤的种类3、光纤的数值孔径与相对折射率差4、光纤的⾊散5、渐变光纤6、单模光纤的带宽计算7、光纤的损耗谱8、多模光纤归⼀化频率,模的数量第⼆章光源和光发射机1、光纤通信中的光源2、LD的P-I曲线,测量Ith做法3、半导体激光器的有源区4、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与温度关系5、激光器的发射中⼼波长与温度的关系6、发光⼆极管⼀般采⽤的结构7、光源的调制8、从阶跃响应的瞬态分析⼊⼿,对LD数字调制过程出现的电光延迟和张弛振荡的瞬态性质分析(p76)9、曼彻斯特码10、DFB激光器第三章光接收机1、光接收机的主要性能指标2、光接收机主要包括光电变换、放⼤、均衡和再⽣等部分3、光电检测器的两种类型4、光电⼆极管利⽤PN结的什么效应第四章光纤通信系统1、光纤通信系统及其⽹管OAM2、SDH系统3、再⽣段距离的设计分两种情况4、EDFA第五章⽆源光器件和WDM1、⼏个常⽤性能参数2、波分复⽤器的复⽤信道的参考频率和最⼩间隔3、啁啾光纤光栅4、光环形器的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作原理其他1、光孤⼦2、中英⽂全称:DWDM 、EDFA 、OADM 、SDH 、SOA第⼀章习题⼀、单选题1、阶跃光纤中的传输模式是靠光射线在纤芯和包层的界⾯上(B)⽽是能量集中在芯⼦之中传输。

A、半反射B、全反射C、全折射D、半折射2、多模渐变折射率光纤纤芯中的折射率是(A)的。

A、连续变化B、恒定不变C、间断变换D、基本不变3、⽬前,光纤在(B)nm处的损耗可以做到0.2dB/nm左右,接近光纤损耗的理论极限值。

A、1050B、1550C、2050D、25504、普通⽯英光纤在波长(A)nm附近波导⾊散与材料⾊散可以相互抵消,使⼆者总的⾊散为零。

A、1310B、2310C、3310D、43105、⾮零⾊散位移单模光纤也称为(D)光纤,是为适应波分复⽤传输系统设计和制造的新型光纤。

第一章 移动通信概述

第一章 移动通信概述





下面将给出几类在不同环境与条件下经常使用的 著名经验公式与模型。 •1)奥村—哈塔(Okumura-Hata)模型 •2) Hata模型向个人通信PCS系统的扩展 •3)Walfisch-Ikegami模型(WIM) •4)室内传播模型
1.5 移动通信噪声与干扰

信道对信号传输的限制除了损耗和衰落外,另一 重要限制因素是噪声和干扰。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1世纪前10年
第三代移动通信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多频) IMT-2000
(CDMA2000、WCDMA、TD-SCDMA)
主要接入技术:CDMA
IP网业务和多媒体业务的发展和应用——业务驱动 数字业务、IP业务、音视频业务会逐步成为主流业务
技术特点:
自适应技术:调制自适应,编码自适应,接入自适应,网络自 适应。 网络技术:分组连接,多网连接。 业务技术:业务分类,编码组帧,数据压缩。 静止状态下 提供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

四种主要效应


阴影效应:由大型建筑物和其它物体的阻挡,在电波传 播的接收区域中产生传播半盲区。它类似于太阳光受阻 挡后可产生的阴影,光波的波长较短,因此阴影可见, 电磁波波长较长,阴影不可见,但是接收终端(如手机) 与专用仪表可以测试出来。 远近效应:由于接收用户的随机移动性,移动用户与基 站之间的距离也是在随机变化,若各移动用户发射信号 功率一样,那么到达基站时信号的强弱将不同,离基站 近者信号强,离基站远者信号弱。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 将进一步加重信号强弱的不平衡性,甚至出现了以强压 弱的现象,并使弱者,即离基站较远的用户产生掉话 (通信中断)现象,通常称这一现象为远近效应。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优选)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优选)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1章概论1.(了解)4G网络应该是一个无缝连接的网络,也就是说各种无线和有线网络都能以IP协议为基础连接到IP核心网。

当然为了与传统的网络互连则需要用网关建立网络的互联,所以将来的4G网络将是一个复杂的多协议的网络。

2.所谓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无绳电话、无线寻呼、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等。

无线通信是移动通信的基础。

3.移动通信主要的干扰有: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

(以下为了解)1)互调干扰。

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与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对通信系统构成干扰。

2)邻道干扰。

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的干扰,是由于一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而造成的干扰。

3)同频干扰。

指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

4.按照通话的状态和频率的使用方法,可以将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分成: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

第2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1.移动通信的信道是基站天线、移动用户天线和两副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对移动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就是对移动信道特性的研究。

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是衰落特性。

2.阴影衰落:由于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对电磁波的遮蔽所引起的衰落。

多径衰落:无线电波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周围环境中地形地物的作用而产生的反射、绕射和散射,使其到达接收机时是从多条路径传来的多个信号的叠加,这种多径传播多引起的信号在接收端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的随机变化将导致严重的衰落。

无线信道分为大尺度传播模型和小尺度传播模型。

大尺度模型主要是用于描述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长距离(几百或几千米)上信号强度的变化。

小尺度衰落模型用于描述短距离(几个波长)或短时间(秒级)内信号强度的快速变化。

3.在自由空间中,设发射点处地发射功率为P t,以球面波辐射;设接收的功率为P r,则P r=(A r/4πd2)P t G t式中,A r=λ2G r/4π,λ为工作波长,G t、G r分别表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增益,d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间的距离。

移动通信原理

移动通信原理

移动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原理是指在无线通信领域中,传输数据和信息的原理和技术。

移动通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通信方式之一,它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号传输,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无线连接。

本文将详细介绍移动通信原理的各个方面。

第一章移动通信概述1.1 什么是移动通信1.2 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1.3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1.4 移动通信的基本要素第二章无线信号传播2.1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2.2 无线信号传播路径损耗2.3 多径效应与多普勒效应2.4 反射、折射和散射信号的影响第三章移动通信网络结构3.1 移动通信系统的层次结构3.2 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各个组成部分3.3 移动通信中的基站和无线电接入技术第四章移动通信标准与协议4.1 移动通信标准的分类和作用4.2 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历程4.3 GSM、CDMA、LTE等移动通信标准的比较4.4 移动通信协议与接口第五章移动通信的调制解调技术5.1 数字调制技术5.2 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5.3 AM、FM、PM调制方式的比较5.4 OFDM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第六章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6.1 信道编码与纠错码6.2 信道编码的原理和分类6.3 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第七章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7.1 多址技术的基本概念7.2 分时复用技术7.3 频分复用技术7.4 码分复用技术7.5 OFDMA技术第八章无线接入技术8.1 蜂窝网络的组网方式8.2 频率复用与功率控制8.3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技术8.4 TDMA、CDMA、OFDMA等接入技术的比较第九章移动通信中的信号处理技术9.1 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9.2 信号处理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9.3 信号处理算法与技术的发展附件:________本文档涉及的相关案例分析、数据图表、实验结果等内容,请参阅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频率复用:________一种将频谱资源划分为多个频段,使不同用户可以同时使用而不互相干扰的技术。

第1章网络结构与效应原理

第1章网络结构与效应原理

第1章网络结构与效应原理网络结构与效应原理指的是通过网络连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形成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进而达到信息传递、资源共享和价值创造的过程和原理。

首先,网络结构是指网络中不同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组织形式。

网络结构可以分为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网状等不同形式,每种结构都有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例如,星型结构适用于中心节点控制和管理的场景,总线型结构适用于多个节点共享同一条传输线路的场景,而网状结构适用于多个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场景。

不同的网络结构会对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产生不同的影响。

其次,网络效应是指网络中的一些节点或个体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网络效应可以分为正向网络效应和负向网络效应。

正向网络效应是指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个体之间的互动效益逐渐增加,例如社交网络中的用户数量越多,用户之间相互连接的可能性就越大,从而增加了社交网络的价值。

负向网络效应则相反,是指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个体之间的互动效益逐渐减少。

例如,电子邮件中的垃圾邮件问题就是负向网络效应的一个例子,随着电子邮件用户数量的增加,垃圾邮件的数量也会相应增加,给用户带来困扰。

网络结构与效应原理是相互关联的,网络结构的选择和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网络效应的发挥。

例如,通过构建优化的网络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资源共享的程度,进而增强网络效应的正向作用。

另外,网络效应的存在也会影响网络结构的建设和演化,例如在社交网络中,用户之间的互动效益越大,网络结构越可能向网状结构演化,以增强用户之间的连接性和互动性。

综上所述,网络结构与效应原理是网络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原则和规律。

通过优化网络结构和发挥网络效应,可以实现更高效的信息传递与资源共享,进而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和创新。

网络结构与效应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在当前数字化时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信原理第六版

通信原理第六版
平均功率为有限值。
3. 试用语言描述单位冲击函数的定义。
答单位冲击函数是宽度趋于零幅度趋于无穷大积分面积为 1 的理想信号。
4. 试描述信号的四种频率特性分别适用于何种信号。
答功率信号的频谱适合于功率有限的周期信号能量信号的频谱密度适合于能量信号
能量信号的能谱密度适合于能量信号功率信号的功率频谱适合于功率信号。 5. 频谱密度 Sf和频谱 Cjnw。的量纲分别是什么。
散射传播分为电离层散射、对流散射和流星余迹散射。电离层散射发 生在
3OMHZ60MHZ 对流层散射发生在 100MHZ4000MHZ 流星余迹散射发生在
30MHZ100MHZ
4.6 何为多径效应
多径传播对信号的影响称为多径效应
4.7 什么事快衰落 设么是慢衰落
者信道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分别是载有声音和影像的无线电波
1.2 何谓数字信号何谓模拟信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数字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模拟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可以取连续值。他们
的区别在于电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还是离散可数的
1.3 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
而且中心平率偏离零频很远则称之为窄带高斯噪声。其波形上的特点是包络和相
位都像一个缓慢变化的正弦波。其包络的一维分布服从瑞利分布其相位的一维分
布服从均匀分布。
6. 何为高斯白噪声它的概率密度函数、功率频谱密度如何表示
答如果白噪声取值的概率密度分布服从高斯分布则称之为高斯白噪声其概率
便于构成综合数字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采用数字传输方式可以通过程控数字交换设备进
行数字交换以实现传输和交换的综合。另外电话业务和各种非话务业务都可以实现数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互联网(Internet)-物理的、技术的 • 万维网(World Wide Web)-基于互联网 的信息网络
• 人人网-基于万维网的在线社会(社交) 网络(Online Social Network,OSN)
• 社会关系网,常常与地域相关(尤其在古 代),地域上接近,见面的机会多,建立 关系的可能性就大,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 ,社会关系的地域范围扩大
• 节点并不一定刻意追求所导致的全局效果 • 节点的行为有可能在一定制度的规范下
• 尺度
– 在小尺度网络上观察到的原理与现象是否在大 尺度上也同样存在
• 例如,传统社会网络分析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在 OSN上也成立。
推理(reasoning)
• Reasoning about a highly connected world • Reason – the capacity human beings have to make sense of things, to establish and verify facts, and to change or justify practices, institutions, and beliefs. • “推理”不同于“直觉的判断”。推理总是 要试图讲出道理 • … is a way by which thinking comes from one idea to a related idea …
课程的组织
• 教师:李晓明,lxm@ • 助教:孙彩虹,caihongsun@ • 时间地点
– 公共教学一楼一层104;周一,18:00-19:30 – Office hour: (通常课前1小时,地点待定)
• 教材:
– 《网络、群体与市场》(清华出版社,2011) – 网上能找到免费英文原版
• 人类学家在这三个村庄建立一个社会网络后,发 现人们都和自己村庄的人是朋友,和其他两个村 庄的人敌对。这就给出了90人形成的网络(因为 每个村庄30人),该网络中的边也会带有正关系 和负关系的标识。根据所学的概念,这个90人形 成的网络是平衡(均衡)的吗?请做一个简明的 分析。
课程学习后能分析的问题举例
• 假如一个搜索引擎有两个广告位可以出售。 广告位A的点击率为10,B的点击率为5。
• 有三个广告商有兴趣购买这两个广告位。广 告商X对每点击的估价为3,广告商Y对每点 击的估价为2,广告商Z的每点击估价为1。 分别计算这两个广告位的社会最优分配价格 和VCG价格,对你的答案给出简要的解释。
课程学习后能分析的问题举例
– 基本内容是根据课堂学习的方法和思路,寻找实 际案例进行分析(具体要求另行安排)
• 课程项目(报告)根据选课学生的情况另行
beijingdaxue
技术发展的两重作用
(尤其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ICT)的发展)
• 催化了各种网络的发展
– 规模变大,范围变广
– 新型网络的涌现
• 使分析和理解大规模网络的行为成为可能
– 行为数据与网络的运行伴生 – 海量数据分析的能力(计算设施,算法工具)
• 以社会网络分析为例,以前的分析能力限制在上百 个节点,现在可以分析上亿个节点的网络
以50%概率拿出其中一个坛子供三人表决用 三人依次,随机取一个看看,放回;不交换意见 每人给出关于坛子是1号还是2号的判断 若多数对了,3人都得奖;否则,3人都受惩罚
学习网络关心的核心问题
• 局部与全局(微观与宏观)
– 每个人(节点)的局部行为,可能对全局产生 什么样的影响?(聚合,aggregation)
当我们想到“网络”这个词语...
“事物”+“联系”
• 节点(vertex, point) • 边(连接, 链接, 关系, 联系;edge, link, tie)
网络的一些基本区分
• 节点的性质(类型)是否一样?
– 例如,有些代表人,有些代表机构
• 边是否有“方向”?
– 例如,道路的单行线,粉丝明星
对学生的要求与评估
• 作业(20%),两篇博客(10%)、课程项 目(报告,20%),期末考试(50%) • 每次作业必须在下一次课之前交
• 关于课程博客( /rucncm, rucncm@, rucncm1122)
– 一个公开的、促进学习理解与交流的园地
教学目标,预期收获
• 知识内容
– 宽、广、交叉; – 对熟悉知识(事实)的新视角
• 能力训练
– 应用计算思维分析推理社会科学问题的初步能力
• 素质培养
– 以研究的精神面对问题的态度,AB – “learn”,“study”,“research”
• …
课程学习后能分析的问题举例
• 假设人类学家正在研究三个互为邻里的小村庄组 成的集合。每个村庄都有30人,包括2-3个大家庭 。每个村庄的人们都互相了解自己村庄的人。
– 哪些当前没有联系的两个节点将来形成联系的 可能性比较大?(三元闭包,同质性)
• 边的意义
– 网络中不同位置的边的不同作用(关系强度)
• 节点的重要性
– 由结构特征带来的节点的权力,或“权重”
• 结构的划分,结构的平衡 • 结构中体现出来的社会性含义
一个空手道俱乐部成员之间的社会网络
网络结构中的社会性含义示例
教学内容安排概要
• • • • • • • • • • • • • • • • • 9月10日 9月17日 9月24日 10月8日 10月15日 10月22日 10月29日 11月5日 11月12日 11月19日 11月26日 12月3日 12月10日 12月17日 12月24日 12月31日 1月7日 第1章,课程概述;第2章,图论基本概念 第3章,强联系和弱联系;第4章,网络及其存在的环境 第5章,正关系与负关系 第6章,博弈论基础,第7章,进化博弈 第8章,网络流量的博弈论模型,第9章,拍卖 第10章,匹配市场;第11章,有中介的市场网络模型 第12章,网络中的议价与权力 第13章,万维网结构;第14章,链接分析和网络搜索 第15章,搜索引擎带来的广告市场 第16章,信息级联;第17章,网络效应 第18章,幂律与富者更富现象 第19章,网络中的级联现象;第20章,小世界现象 第21章,流行病学 第22章,市场与信息 第23章,表决 第24章,产权;课程内容要点回顾 考试
• 节点是否有区别(即便相同性质)?
– 例如,节点各有特定名称,名称乱了含义不同
• 边是否有“强弱”(即便没有方向)?
– 例如,关系的亲疏程度,友好或者敌对
• …
图论:讨论网络的语言之一
• 节点,边
– 完全图,散点图;(群体) – 同构,异构
• 无向图(graph),有向图(directed graph) • 连通,连通分量(分枝),强连通分量 • 路(path)、桥(bridge)、捷径(local bridge)、距离 • 二部图(bipartite graph) • 图上的广度优先搜索(breadth-first search)
• 计算思维培养的实例
– 不仅计算机专业,但是计算机专业的机遇和挑战
课程内容概要
• 出发点
– 网络,一个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概 念,理解其作用原理不仅必要且已有可能
• 主要内容
– 讨论网络的语言(基础) – 网络结构分析 以若干经济学与社会 – 网络行为推理 学经典问题为背景 – 制度下的聚合行为
形形色色的网络
形形色色的网络
• 交通运输网,邮政网,电话通信网,计算 机网,互联网,万维网 • 社会关系网,产品供销网,金融借贷网 • 智能电网,无线网,传感网,物联网 • 神经网,生物代谢网,食物链(网) • 攻守同盟网,恐怖主义网络 • …, • 人人网,新浪微博网,QQ,…,团购网
不同类型网络的依存
这门课的由来(直接)
• 2009年,从互联网上发现一本即将出版的 教材的PDF文件(书稿的早期版本)
2010年6月出版,剑桥大学出版社
A course at Cornell
2010年12月1日
2010年12月,康奈尔大学网络课 课堂(本科)
A course at U. Mich
A course at Stanford
博弈论:讨论网络的语言之二
• 参与者、策略、回报(收益) • 应对、最佳应对;占优策略,非优策略 • 均衡、纳什均衡
– 预期的自我实现

• 纯策略、混合策略 • 帕累托最优、社会最优 • 进化博弈,进化稳定,进化稳定混合策略
– 与经典博弈的关系
网络结构分析
(社会学和经济学背景下)
• 边的成因(edge prediction)
教学内容安排概要(执行)
• • • • • • • • • • • • • • • • • 9月10日 9月17日 9月24日 10月8日 10月15日 10月22日 10月29日 11月5日 11月12日 11月19日 11月26日 12月3日 12月10日 12月17日 12月24日 12月31日 1月7日 第1章,课程概述;第2章,图论基本概念 第3章,强联系和弱联系;第4章,网络及其存在的环境 第5章,正关系与负关系 第6章,博弈论基础,第7章,进化博弈 第8章,网络流量的博弈论模型,第9章,拍卖 第10章,匹配市场;第11章,有中介的市场网络模型 第12章,网络中的议价与权力 第13章,万维网结构;第14章,链接分析和网络搜索 第15章,搜索引擎带来的广告市场 第17章,网络效应 第18章,幂律与富者更富现象 第16章,信息级连;第20章,小世界现象 第21章,流行病学 第22章,市场与信息 第23章,表决 第24章,产权;课程内容要点回顾 考试
网络 结构与效应原理
李晓明,2012年 * 秋,人民大学
• 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
•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 预期收获
• 课程的组织,对学生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