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及胰腺
腑脏名词解释

腑脏名词解释腑脏,指的是人体腹腔内的器官,主要包括肝脏、胆囊、胰腺、胃、小肠、大肠、脾、肾、膀胱等。
这些器官都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维持着人体正常的代谢活动和内环境的稳定。
1. 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腑脏器官,位于腹腔的右上部。
肝脏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代谢、分解毒素、合成胆汁、储存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此外,肝脏还参与消化和能量调节过程。
2. 胆囊:胆囊位于肝脏下方,主要功能是储存和集中胆汁。
当食物进入小肠时,胆囊会通过胆囊管将储存的胆汁释放到消化道中,协助消化脂肪。
胆囊也可以调节胆汁的分泌量和浓度。
3. 胰腺:胰腺是位于胃后方的一个腺体,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
胰腺内分泌部分产生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参与血糖的调节;胰腺外分泌部分分泌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帮助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4. 胃:胃位于腹部的上中部,是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器官。
胃是一个扁平的袋状结构,具有分泌胃酸、胃蛋白酶和其他消化酶的功能,帮助消化食物。
此外,胃还起到储存食物和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
5.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一个长管状器官,位于胃和大肠之间。
小肠具有吸收和消化食物的功能。
它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十二指肠是最短的部分,主要起到接收胃中食物和胆汁、胰液的作用;空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营养物质;回肠是最长的部分,起到进一步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6. 大肠:大肠是小肠之后的一段消化道,起到吸收水分、电解质和维生素K的作用,同时储存和排出粪便。
大肠主要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等几个部分。
7. 脾:脾是位于胃的左上方的一个器官,属于淋巴系统的一部分。
脾脏参与免疫和造血过程,同时还有储存血液、分解老旧红血细胞和细菌的作用。
8. 肾:肾位于腹膜腔内,肾脏主要负责排除代谢产物、调节电解质和水分平衡,维持体内的内环境稳定。
此外,肾还参与调节血压和产生一种称为肾素的激素。
9. 膀胱:膀胱是一个储存尿液的器官,位于腹腔底部。
肝胆胰脾课件-内脏学复习资料

脾脏破裂是脾脏受到严重损伤或外伤, 可能导致内出血和其他并发症。
肝胆胰脾的临床应用
肝癌治疗
肝癌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放 疗和化疗等多种方式进行治 疗。
胆囊结石手术
对于胆囊结石较为严重的患 者,可能需要进行胆囊切除 手术。
胰腺功能不全
胰腺功能不全患者可能需要 使用胰酶替代治疗来改善消 化功能。
胆囊与胆汁的产生与排泄
胆囊结构
胆囊位于肝脏下方,承担存 储和集中胆汁的重要功能。
胆汁的产生
胆汁的排泄
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而成, 含有胆红素和胆固醇等成分。
胆汁通过胆管系统进入十二 指肠,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胰腺的解剖结构与功能
1 胰腺结构
胰腺由头部、体部和 尾部组成,分泌胰液 和激素,如胰岛素和 胰高血糖素。
肝胆胰脾课件-内脏学复 习资料
本课件提供了关于肝胆胰脾的全面复习资料,涵盖了内脏学的基础知识,结 构与功能,以及常见疾病与临床应用。
内脏学简介
1
什么是内脏学?
内脏学是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的学科,涉及到肝脏,胆囊,胰腺和脾脏等器官。
2
为什么内脏学重要?
了解内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诊断和治疗内脏疾病非常重要。
脾脏疾病
脾脏疾病包括脾脏扩大、 脾功能亢进和脾出血等, 可能导致贫血和免疫功能 低下。
肝胆胰脾的常见疾病
1 肝炎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一种,可以是病毒 感染、酒精滥用或药物反应引起的。
3 胰腺炎
胰腺炎是胰腺的炎症,常见的原因包 括胆道疾病和酒精滥用。
2 胆石症
胆石症是胆囊或胆管中结石形成,疼 痛和胆囊炎是常见的症状。
3
内脏器官相互关系
这些器官密切相连,彼此协同工作,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从脾与胰腺关系思考“甘味药”治疗糖尿病

从脾与胰腺关系思考“甘味药”治疗糖尿病发布时间:2021-09-02T10:35:05.33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2期作者:袁志健[导读] 关于脾脏,从功能上中西医都有不同的理解,袁志健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5摘要:关于脾脏,从功能上中西医都有不同的理解,且西医认为脾脏与胰腺的关联性不大;在治疗糖尿病中,中西医对此也有不同的见解。
但是通过查阅经典,可以发现脾脏与胰腺之间是存在关系的,且在治疗糖尿病时亦是存在关联的。
在本文,我们将从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甘味药在治疗糖尿病中的意义,且为何不会使患者出现血糖升高。
关键词:脾脏;胰脏;消渴;糖尿病;甘味药;脾脏在传统中医理论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有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的生理功能;与胃相表里。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两者协调完成对饮食的消化、化生,然后输布水谷精微;所以脾胃又有"后天之本"、"仓廪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名称。
一.脾的生理功能1.中医脾的生理功能。
(1)主运化水谷脾主运化指运化水谷与运化水液;水谷进入人体,经胃的受纳腐熟的初步消化,后经小肠。
此将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发挥滋养作用,此皆为脾的气化作用。
(2)主运化水液水谷精微在转输时,其中液体也会因脾气而化为津液,转输至肺脏,继而经肺的宣发肃降输布全身,外达肌腠皮毛,内润五脏六腑;多余的水液会转输至肺肾,经肺肾的气化作用,化为汗尿,排出体外[1]。
(3)脾主升清升清指升输精微和升举内脏,脾气的运动特点一上升为主,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相互作用,相反相成。
脾气的升动转输作用,将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上输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而脾气也因为主升,脾胃同居中焦,所以能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
脾胰超声标准切面及常见疾病

2 、内回声均匀,细小的中等回声,比肝脏的回声略
强,随着老年化和脂肪组织含量增多,胰腺回声 略偏强。 3 、正常人的胰管显示为横贯胰腺实质的两条平行的 中强回声线,平整明亮,中间为管腔。
正常胰腺超声探测要点
利用标识血管来判断胰腺的位置:
观察胰腺大小、边界、回声。
观察胰管管径和走行。
观察是否有占位 ,如有病灶判断是否受到挤压、推移、 包绕、或血栓。
脾外伤
被膜下破裂:
于脾表面与被膜间可探及无回声 区,内可见散在点状回声飘浮。
中央型破裂:
为脾实质内部破裂、出血,声像 图为脾外形轮廓规整、清晰,实 质区见无回声区,伴散在细小点 状回声,外形不规整。
真性脾破裂
中央型脾破裂
被摸下脾破裂
脾梗死
脾脏多显示肿大,病变区可 单个或多个,呈楔形或三角 形的弱回声区,尖端指向脾 门,基底较宽,内部可有散 在的强回声斑。 彩色多普勒超声于病变处无 血流信号显示。 梗塞区伴随纤维化和机化而 回声逐渐增强,呈现强弱回 声相间的复杂图像。
单纯性脾囊肿多无 自觉症状。
脾外伤
中央破裂、被膜下 破裂及真性破裂。
脾结核
是结核病的局部 表现之一
脾肿大
当在助缘下显示 脾脏声像图时, 应提示为脾肿大;
有良性、恶性两种
脾梗死
某原因引起脾动脉 或其分支栓塞
脾脓肿
全身感染性疾病 时脾脏继发改变
脾脏弥漫性肿大原因很多,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
结构消失,表面呈结节状,质
胰腺长轴切面(显示胆总管)
胰尾长轴切面
胰腺断面解剖
在纵切面,可以观察胰腺的横径。
沿下腔静脉纵切,位于下腔静脉与左肝之间,可以观察到胰头,呈椭圆形。
给胰腺在中医里找个“家”

给胰腺在中医⾥找个“家”胰腺,在⼈体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胃和腹膜后⾯约平第⼀腰椎椎体处,横卧于腹壁后,为⼀条条状腺体。
长约14—18厘⽶,重65—75克。
是⼈体的重要组织器官之⼀,有着不可取代的⽣理功能和⽣理特性,它的⽣理作⽤和病理变化都与⼈体的⽣命健康息息相关。
现在医学认为,胰腺是⼈体的重要消化腺之⼀,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
外分泌腺主要由腺泡和腺管组成,由腺泡分泌胰液(各种消化酶),通过腺管排⼊到⼗⼆指肠,主要参于消化蛋⽩质、脂肪、糖。
内分泌腺主要由胰岛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分泌胰岛素、胰⾼⾎糖素等,以调节⼈体的糖代谢。
中医学对胰腺的认识,是将其通过类象及功能特点等系统的划分在某⼀个系统功能中。
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书,较为准确的描述了胰腺的位置、形态、功能等。
即便这样,中医学对于胰腺的认识还是⼀个很模糊的概念,对于胰腺在中医的五⼤系统功能中的归属问题,仍然是⼀个疑问,⼀个争议。
当今中医学界,就这个问题,争议颇多,总结起来有以下⼏种说法:⼀,胰腺归属于三焦的范畴;⽀持这种说法的⼈,多是从脏腑经络的⾓度去考虑,认为⾜太阳膀胱经上的三焦俞所对应的位置就是胰腺,⽽且认为三焦经的部位在膈下的脏腑除胰腺外都有归属,故此胰腺当归属于三焦。
⼆,胰腺归属于脾的范畴;⽬前⽀持这种说法的较多,因为⽆论从胰腺的⽣理功能和解剖位置上讲都与脾系统密不可分。
三,胰腺归属于肝系,这种提法⽬前甚少,但从胰腺⽣理功能的⽣理功能、病理变化、解剖位置及五⾏类象上都密不可分。
究竟胰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脏腑在中医⾥应当归属于哪个系统?咱们还得回到中医认识脏腑的观念上出发来认识。
中医学认识脏腑是以解剖形态为基础,基于解剖⽽⼜⾼于解剖的,重视功能⽽⼜强调⽐类取象的⿊匣理论,区别于西医的⽩匣理论,更强调⽣命活体的“象”,通过类⽐、意象的思维加以概括,例如⽊性曲直,肝归属于⽊系,故功能上能主升发、向上等。
因此,胰腺在中医的归属问题,也必须遵守这⼀原则。
肝脏、胆系、胰腺和脾脏影像诊断

◆
◆
正常肝脏平扫CT(图)
肝静脉和门静脉显示为低密度树枝状阴影
肝脏正常CT表现(2)
★
第二节
增强检查 动脉期:肝内动脉明显强化, 动脉期:肝内动脉明显强化,肝实质无强化 门静脉期:门静脉和肝静脉强化明显, 门静脉期:门静脉和肝静脉强化明显,肝实质 开始强化 肝实质期:门静脉和肝静脉内对比剂浓度下 降,肝实质明显强化 肝内胆管周围分支细小, 肝内胆管周围分支细小,平扫增强均不显影
第七章 消化系统和腹膜腔 和腹膜腔
第二节 肝脏、胆系、胰腺和脾脏
学习要点
第二节
本节应了解、 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1.
掌握肝脏、胆系、胰腺、脾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以声像图和CT检查为主) 以声像图和CT检查为主) 熟悉肝脏、胆系、胰腺、脾的异常影像学表现 (以声像图和CT检查为主) 以声像图和CT检查为主) 熟悉肝脏、 胆系 、 胰腺 、 熟悉肝脏 、 胆系、 胰腺、 脾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技 术和临床应用
胆系正常MRI表现
★
第二节
SE序列T1WI肝管呈低信号,T2WI则表现为高信号 SE序列T WI肝管呈低信号, WI则表现为高信号 胆汁内化学成分不同, 胆汁内化学成分不同,信号强弱不一 胆囊一般显示为T WI低信号、 WI高信号, 胆囊一般显示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但若含有 浓缩胆汁的胆囊, WI、 WI则可均显示为高信号 浓缩胆汁的胆囊,T1WI、T2WI则可均显示为高信号
胆系正常CT表现
★
第二节
胆囊位于肝脏左内侧段(方叶) 胆囊位于肝脏左内侧段(方叶)的下外侧胆囊窝内 胆囊内胆汁密度近于水。胆囊边界清晰,壁菲薄, 胆囊内胆汁密度近于水。胆囊边界清晰,壁菲薄,厚度 约1mm~2mm,光滑锐利 mm~ mm,
肝胆胰腺脾(消化系统)

肝门结构
第一肝门,包括肝门三管系统(门静脉 主干,肝动脉,肝总管),淋巴管,神 经以及结缔组织进入。
第二肝门
位于膈下,肝中 肝右 肝左静脉汇入下 腔静脉处。
肝右后下静脉(出现率84%)标志第3肝门,不能作为分段的标志
增强扫描:一般100ml对比剂,经静脉 注射后,根据开始注射后的扫描时间分 为: 动脉期:开始注射后的20-25s采集图像。 门脉期:50-60s 延迟期:110-120s
脾脏异常表现
脾脏大小异常
脾脏密度异 常
胰腺影像学表现
胰腺位于腹膜后方的前肾旁间隙,呈扁 平状的腺体组织。 分为头部 颈部 体部 尾部及钩突部。 正常CT平扫中CT值比肝 脾略低,与肾 肌肉大致相同。 增强后明显强化。
胰体尾
胰头体尾
胰头
胰钩突
正常胰腺MRI检查
胰腺异常表现
位于左上腹第9-11后肋处,长轴与10后 肋一致。 多层弯月形,外缘光滑,内缘分叶状凹 陷,脾门可见大血管进入。 脾脏密度均匀,CT值低于肝脏。大小 不超过5个肋单元(一肋单元等于一个 肋间或肋骨断面) 增强后动脉期强化不均,静脉期变均匀。
动脉期
门脉期
脾脏正常MRI表现
信号均匀,T1WI低于肝脏,T2WI高于 肝脏。
普遍性信号改变
肝脏信号弥漫性增强,考虑脂肪肝。
铁质含量增多,信号减低----血色素沉 着症。
胆道系统
肝内胆管与肝内门静脉分支伴行,汇合 成左 右肝管,在肝门区再汇合成肝总管, 长约3cm,位于门静脉右前方,直径约 3-5mm。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 长约6-8cm,直径约3-6mm,最后汇入 十二指肠内。
胰腺和脾脏的超声表现

胰腺一、正常超声表现:形态:可呈蝌蚪形、哑铃形及腊肠形大小:正常人胰头厚度小于3cm,体尾部厚度小于2.5cm内部回声:中等回声,稍高于肝脏,光点细小均匀,回声随年龄增加而增强胰管呈线状无回声,内径1-2mmCDFI: 胰腺实质内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测量切面:胰腺长轴切面测量部位:以厚径为准,切线测量法胰头:在下腔静脉的前方测量,测量一般不包括钩突胰体:在腹主动脉的前方垂直线进行测量胰尾:在腹主动脉的左缘或脊柱左缘进行测量正常值胰头≤3.0cm胰体≤2.5cm胰尾≤2.5cm胰头后方为胆总管胰颈后方为肠系膜上V和脾V合成的门静脉起始处胰体后方为脾V,脾V后方为肠系膜上A和腹主A二、急性胰腺炎(一)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超声表现:早期声像图可正常典型表现:1、形态:轻至中度肿大,多呈弥漫性肿大,似粗大的腊肠样,胰头厚>3cm,胰体厚>2.5cm,胰腺边缘光滑、清晰。
2、内部回声:均质低回声(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表现为不均质)3、胰周:可有少量积液(二)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形态、大小:弥漫性肿大明显,前后径可达5cm;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2、内部回声:强弱不等伴有暗区,少数呈密集不均质高回声,主胰管扩张;3、周围结构:(1)肠系膜上A,脾V受压移位,轮廓模糊不清(2)可形成胰腺假性囊肿或脓肿(3)多数伴有少量腹水,少数并发少量胸水;躲在左侧胸腔(4)极少数可合并胰腺假性动脉瘤(5)压迫胆总管,引起肝外胆道梗阻(6)可继发脾静脉周围炎(7)常并发肠麻痹三、慢性胰腺炎1. 胰腺大小形态的变化胰腺正常大小、肿大或萎缩,胰腺形态常不规则,边缘不清,与周围组织分界模糊。
部分患者胰腺形态可无变化。
2. 胰腺实质回声变化慢性胰腺炎由于胰腺纤维化而引起胰腺实质回声增强、增粗、回声不均匀。
胰腺实质内钙质沉着可引起胰腺钙化或结石。
3. 胰管变化主胰管不规则扩张,粗细不均,可呈囊状、结节状,管壁不光滑,管腔内可伴有结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7/1
51
2020/7/1
52
活检病理结果:淋巴管瘤
2020/7/1
53
脾
SP
SP
恶
性
淋
巴
瘤
SP:脾脏
箭头所指处为脾内多发弱~无回声结节,边界尚清晰
2020/7/1
54
脾肿瘤
2020/7/1
55
四. 脾 破 裂
① 脾被膜连续性中断 ② 脾实质内液性暗区与脾周相连 ③ 腹腔内积血
2020/7/1
56
脾破裂
2020/7/1
57
2020/7/1
58
2020/7/1
59
2020/7/1
60
2020/7/1
61
五、脾梗塞
• 脾梗塞是由于脾动脉或其分支血管阻塞, 导致受累血管所供血部位的缺血坏死。
• 多见于真红细胞增多症、淤血性脾肿大 和脾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也见于慢 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和镰型细 胞性贫血以及各种心脏疾病。
C、肝脏及远处转移
姓名= 李菊花
性别= 女
年龄= 42
住院号=
诊断日期= 2005-7-28 10:19:19
诊断部位= 腹部
就诊科别= 肝胆一病区
床位号=
诊断医202师0/7/=1 徐建宏
26
2020/7/1
27
2020/7/1
28
2020/7/1
2020/7/1
13
第六章胆道及胰腺
三、异常图象
•形态不规则 •轮廓不清晰 •回声不均质 •胰管可扩张 •胰管有结石
2020/7/1
14
第六章胆道及胰腺
三、异常图象
2020/7/1
假性囊肿 (pseudo cyst) •胰腺形态失常 •呈圆形分叶形 •其内多有回声 •侧方声影不显
15
姓名= 赵蓉 性别= 女 年龄= 33 住院号= 诊断日期= 2005-7-20 9:48:47 诊断部位= 腹部 就诊科别= 超声科 床位号= 诊断医师= 唐杰
IVC 下腔静脉
AA 腹主动脉
2020/7/1
20
2020/7/1
21
2020/7/1
22
第六章胆道及胰腺
三、异常图象
间接征象 A胰头癌压迫胆总管下段及胰管, 可见“四个扩张”征象,即胰管、 胆总管、胆囊、肝内胆管扩张。
2020/7/1
23
第六章胆道及胰腺
三、异常图象
A、胰腺区淋巴结肿大
B、血管受压
66
6天后复查超声结果
• 脾体积较前明显增大,肋缘下斜径8.9 cm,肋缘下9.5 cm,脾实质内低回声区 较前增多,范围增大,边界不清,较大 者3.9 cm×2.8 cm×3.0 cm,可见被膜 下典型的尖端指向脾门的低回声区, CDFI示脾实质大片血流信号缺失(图1、 2);肝大;左肾肾周筋膜增厚。
• 胰腺测量以厚径为主,正常参考值: 胰头〈30mm 胰体〈20mm 主胰管〈2mm
2020/7/1
5
第六章胆道及胰腺
一、正常解剖
•超声检查是以胰周的 大血管如脾V等作为 识别的主要标志。
•胰实质回声较肝脾回 声略强。
2020/7/1
6
正 常 胰 腺
箭头所指为正常胰腺,h胰头,u胰腺构突,n胰颈,b胰体,t胰尾,L为肝脏 a腹主动脉,IVC下腔静脉,s肠系膜上动脉,sv脾静脉,pc门静脉,k肾脏
70
2020/7/1
71
2020/7/1
72
2020/7/1
73
• 脾梗塞的发生率较其他脏器为高。梗塞 部位常好发于脾实质周缘,其病理改变
为:梗塞局部组织水肿、坏死,并逐渐 机化、纤维化,最终形成疤痕。
2020/7/1
74
2020/7/1
75
脾脓肿与脾梗塞的鉴别
• 未液化的脾脓肿与脾梗塞不易鉴别 • 脾脓肿表现为不规则的实质非均匀光团,
三、异常图象
2020/7/1
间接征象 胰腺肿胀明显时, 可压迫胆总管、主 胰管及周围血管。
12
2.间接征象
①胆石引起的胰腺炎,可见胆石声像图 或胆囊大及胆管扩张;
②胰腺周围的弱回声区,是胰腺周围组 织的渗出和水肿所致;
③少数急性胰腺炎可并发胸水和腹水;
④脾静脉和下腔静脉受压征象;
⑤胰腺区呈现气体强反射。
2020/7/1
16
2020/7/1
17
2020/7/1
18
第六章胆道及胰腺
三、异常图象
2020/7/1
直接征象
•胰腺局限性肿大 •病灶形态不规则 •肿块边界不清晰 •内部回声不均质 •肿块多呈低回声
19
胰 腺 癌
MASS 胰头处低回声占位
PAD 胰腺,可见胰管 DUO 十二指肠 SPV 脾静脉 CBD 胆总管
2020/7/1
67
2020/7/1
68
2020/7/1
69
• 于全麻下行剖腹探察脾切除术,术中可 见腹腔内少许血性渗液,脾大约 40cm×20cm×20cm,张力明显增高,脾 门处可见一自发性破裂口,脾脏被膜下、 实质内可见多发的梗塞坏死灶。
• 病理回报:慢性脾淤血合并脾内多发血 栓。
2020/7/1
29
病理结果
• 胰岛细胞瘤
2020/7/1
30
第十章 脾
2020/7/1
31
(五)正常脾脏声像图
2020/7/1
32
2020/7/1
正常脾脏声像图
33
脾脏--------------
---左肾
正常脾脏
2020/7/1
34
2020/7/1
脾血流
35
2020/7/1
36
三、脾疾病
适应症: 弥漫性肿大 脾外伤(脾破裂、脾血肿)
2020/7/1
62
• 脾梗塞的声像图特点表现为:
1.脾肿大 2.实质内可见尖端指向脾门部的楔型或不规 则型的异常回声区 3.彩色多普勒显示梗塞区血流信号缺失 如有上述典型变化,结合临床症状即可诊 断。
2020/7/1
63
患者男性,28岁。于8年前诊断“再生障 碍性贫血”,3年前由“再生障碍性贫血” 转化为“阵发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43
2020/7/1
44
2020/7/1
45
脾肿瘤
• 良性肿瘤中,以脾海绵状血管瘤多见 • 无临床症状 • 声像图取决于病理类型
2020/7/1
46
李玉芳,女,65岁
2020/7/1
47
2020/7/1
48
2020/7/1
49
2020/7/1
50
病理结果
• (脾脏占位)血管源性肿瘤考虑为上皮 样血管瘤,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表达F8 (+),CD34(+),CD31(+)Cda(),S-100(-)CD3(-)CD20(-)PauT (-)CD68少数(+)CK(+)送检组织局 部有坏死抗酸染色(-)
2020/7/1
7
第六章胆道及胰腺
三、异常图象
水肿型胰腺炎 •全胰弥漫性增大 •界清内部回声少
•实质不均低回声
2020/7/1
8
三.胰腺炎
• (一)急性胰腺炎:分水肿型和出血型。 胆道疾病、暴饮暴食为主要诱因。
• 胰腺体积弥漫性肿大,局限性肿大时胰 腺外形呈局部隆起或波浪状,胰腺极度 肿大时失去正常形态,内部回声明显减 少,减弱,其后有增强效应。肿大胰腺 可压迫胆总管,出现胆道系统扩张。
呈强回声或等回声,患者有高热、血象 增高和脾区疼痛等表现。动态观察内部 可见液性暗区。
2020/7/1
76
—— ——
且 能 时 常 想 起 以 前
2020/7/1
那 段 难 忘 的 岁 月 !
77 CHENXUHAI WORKINGROOM 2002 COPYRIGHT
2020/7/1
78
什
么
2020/7/1
9
急
2
性
1
胰
腺
炎
1.胰腺肿大,形态饱满,内部回声 减低
2020/7/1 2.胰腺前方可见积液
10
第六章胆道及胰腺
三、异常图象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边缘不完整,回声不均质 可有不规则斑片状强回声
多数伴胰周或腹腔内积 液,胰周因渗出可出现不规 则低回声区。
2020/7/1
11
第六章胆道及胰腺
6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季肋部疼痛伴高热, 体温高达40.3℃。 体检:血压120/70mmHg,HR120次/分, 左上腹 压痛明显,脾大,肋下3 cm,脾区可触及摩擦感。
2020/7/1
64
2020/7/1
65
• 临床给予加强抗炎及对症治疗,症 状无明显缓解。
• 6天后复查超声及MRI。
2020/7/1
第十一章胰腺
2020/7/1
一、正常解剖
胰腺位于无包膜、 腹膜后,形态呈长 条形,分头、颈、 体、尾四部分.
1
2020/7/1
2
2020/7/1
3
2020/7/1
4
二.正常胰腺的声像图:
• 胰腺长轴切面呈宽带状结构,环绕脊柱 前方,与后方脾静脉平行,回声强度与 肝实质相似,老年人和体胖者回声较强。 胰腺横切面常呈三角形。胰腺大体形态 分哑铃型、蝌蚪型和腊肠型三种。
时
候
都
好
不
好
要
学
忘
习
记
喔
2020/7/1
! 79
20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