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唱法中真假声混合唱法的演唱技巧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技巧——气息与真假混合声的应用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技巧——气息与真假混合声的应用

音乐与舞蹈Music and dance157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戏曲艺术等精髓,同时也借鉴了声乐演唱技巧,进而融合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歌唱艺术。

民族声乐从民族唱法的角度出发,演唱时注重的是“字正腔圆”,强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歌唱原则,从而使整个表演过程相互映衬和吸人眼球。

一、民族声乐演唱技巧——气息(一)歌唱呼吸状态呼吸是我们说话和唱歌的先决条件,在正常的歌唱状态下,演唱者的呼吸状态是缓慢的,在呼吸时会感觉到气息围绕在腰腹周围,并呈现出一种由内而外的扩张姿态,然后保持缓慢的、均匀的呼气。

在此过程中,演唱者的小腹是由外向内收的,并且在小腹收缩的过程中会形成一股力量,演唱者也正是借助这股力量促使呼吸缓慢呼出。

(二)歌唱呼吸方式歌唱的基础是气息,气息是声音的根本。

歌唱中常见的呼吸方法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

(1)胸式呼吸:在进行吸气的时候,胸部会有一个轻微抬起的动作,若吸气较浅,不仅会导致腹部的肌肉与横膈膜使不上力,还会直接影响到声音的统一。

(2)腹式呼吸:主要是充分利用腰腹肌肉,在吸气时两者都会呈现出扩张的姿态,演唱者若自身控制能力不强,发出的声音就会没有支点,流动性也相对较差。

(3)胸腹式呼吸:采用这种方式吸气,双肩会呈现出自然下垂的姿态,在这个过程中,演唱者胸下及其腹部也会呈现出向外扩张的姿态,这不仅实现了对胸腔、横膈肌、腹部的充分调动,加强了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同时也可以使演唱者的歌唱技能及发声技巧都得到显著性提高。

(三)歌唱气息训练对气息进行训练,可以通过打“du”的方式来实现,在做这一动作时,无论是胸腔,还是两肋都会保持吸气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鼻腔的通道也呈现出敞开的姿态,练习者会感觉到发出的声音集中在鼻腔上,这也是训练气息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初学者而言,这一训练方法可以取得显著效果。

二、民族声乐演唱技巧——真假混合声的应用(一)真假混合声的应用误区初学者在首次接触民族声乐时,很容易混淆真假声的混借助假声进行演唱,针对中音部则采用混合声进行演唱。

唱歌技巧教学:混合声在歌唱中的运用技巧,唱高音的独门秘籍

唱歌技巧教学:混合声在歌唱中的运用技巧,唱高音的独门秘籍

唱歌技巧教学:混合声在歌唱中的运用技巧,唱高音的独门秘籍所谓混合声就是真声与假声的混合。

在我国戏曲中称之为真嗓与假嗓的混合或大本嗓与二本嗓的混合。

其实,根据人体歌唱发声的客观规律,任何一种正确的歌唱方法,包括美声唱法、中国的民族唱法和戏曲、曲艺唱法等,唱出的声音都应该是混合的。

混合声在我国民族唱法以及传统的戏曲、曲艺唱法中也经常应用。

许多有成就的民族声乐歌唱家和戏曲、曲艺表演艺术家,在嗓音的使用上无一不重视对混合声的运用,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获得了理想的演唱效果。

混合声之所以是歌唱的理想声音,是因为它不但具有真声的明亮、坚实,又具有假声的圆润、柔和以及丰富、集中的高位置共鸣。

真假声结合的混合声,不但有利于协调、统一的整体歌唱状态的建立,而且,能使歌唱音域宽广,歌唱声音圆润、灵活优美,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

混合声,由于是真、假声的混合,并随着声音的离、低变化而调整其真、假声的比例,因此,歌唱时,声音比较连贯、统一,没有明显的声区界限和换声的痕迹,声音上下比较贯通。

混合声,由于具有充分的真声色彩,比较接近我国民族语言特点和咬字、吐字规律,因此,运用混合声演唱比较容易做到吐字的准确和清晰,达到字正腔圆的演唱效果。

混合声中,真、假声应随着音高的不同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其不同的比例。

唱高音时,假声的成分相应增多,真声的成分相应减少,为高音的演唱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克服高音演唱中的困难,尤其对于克服男声高音演唱中的困难。

会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唱低音时,在保证声音高位置的前提下,相对增加真声的比例,加强真声的色彩,声音就能下得来,就能获得良好的胸腔共鸣。

唱出既坚实、宽厚又富于髙位置的低音来。

这对于解决女高音的低音区声音空虚、暗淡的毛病,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在混合声的训练中,一般多采用i(衣)、yu(迂)、u(乌)等母音进行练习。

除此之外,有的还可以运用“小哼鸣”练习,体会假声的位置。

混合声的练习,可以根据不同歌唱者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练习手法,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个人所存在的问题。

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技法

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技法

110艺术家The artists一、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的特点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与改变,女高音真假结合的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中占据重要地位,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诸多演唱实践及现行的关于音乐的诸多标准,笔者将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式的特点总结为两方面。

一方面,将女高音的真假结合的演唱技巧应用于民族唱法中,能够使同一首音乐歌曲演唱出不同的效果,带给听众不同的视觉感受。

比如,在演唱高音时演唱者利用真声大声吼出来,往往会拉低整体演唱效果,而且会使听众听觉上感到不适。

然而在民族唱法中运用女高音真假结合的方式,可以引导不同的观众、演艺界人士对其进行多样化的判断和欣赏,对歌唱事业的发展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这对将女高音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技巧更好地应用在民族演唱中有很大的帮助,并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将女高音真假声结合应用于民族唱法中,可以在许多难度较大的歌曲演唱中取得突出的效果,为与之有关的音乐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二、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的技巧训练(一)气息的训练1.吸气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使用正确的吸气技巧,才可以支撑气息的正确运用。

训练吸气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仰卧法。

平躺于地面上,在腹部放上适当的书,然后在自然呼吸状态下,体会吸气时腹部横膈膜的力量,而这也就是歌唱时的气息支点。

第二,坐着呼吸法。

坐在凳子的三分之一处,上身保持挺立,然后自然吸气,体会肋骨、腰腹部和后背的感觉。

第三,打哈欠法。

这一状态与人们歌唱时的状态最为相似,打哈欠时人体头腔共鸣体会完全处于打开状态,是调节气息最恰当的方式。

第四,狗喘气练习法。

模仿狗喘气的方式,即口和鼻子同时呼吸,并以快速的方式进行,感受腹部肌肉的力量。

2.呼气呼气在歌唱过程中同样重要。

演唱者如果呼气不当,产生的声音也会令人尴尬。

根据所采纳的呼吸速度差别,在锻炼中可区分为四类:慢吸快呼、慢吸慢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1]。

首先,演唱者应保持正确的抬头、挺胸、收腹的站立状态,正视前方,全神贯注。

浅谈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混合声训练

浅谈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混合声训练

浅谈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混合声训练摘要:真假混合声具有明亮、清脆、流畅、甜美的声音特点,它始终保持在高位置上的感觉,上下声区贯穿,是民族声乐教学所追求的,只有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效拓展其音域、音量,美化其音色,大大增强声音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真假混合声训练混合声是真声和假声的混合,它既有真声的结实、明亮,又有假声的柔和、圆润和高位置。

这种声音上下自如统一,音色甜美明亮,给人以亲切真实的美感。

它不存在由于换声而出现的音色不统一现象,又克服了真声唱不上去,假声唱不下来的困难,是当今普遍公认的一种科学的唱法。

人声本来就有真声(声带的全振)和假声(声带的边缘振动)两个机能的存在,恰恰是这两个机能的混合,我们才获得了宽广的音域,这音域大大地超越了生活语言所需要的范围。

真声和假声两者的混合声音,其发声状态为:从低声区开始就使声带边缘变薄,掺入少量假声,随着声音的上行,假声成分逐渐增多,但仍不失少量真声。

中声区真假声相伴,混合共鸣较好。

混合声的音域统一连贯,无明显的换声区。

这种声音的效果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难分,真声不炸,假声不虚,混在一起”。

一般说来唱高音时假声成分多些,头腔共鸣就丰富,唱低音时真声成分多些,胸腔共鸣成分就越多。

这种混声的发声是充分运用共鸣器官来配合声带振动变化为依据产生的混合共鸣。

混合声具有明亮、清脆、流畅、甜美的声音特点。

由于它具有真声色彩,比较接近我们的语言,容易吐字清楚,声音上下贯穿又比较方便,所以它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

混合声已被越来越多的民族唱法歌唱者所采用。

其实,在我国传统戏曲、曲艺、民歌中,混合声早已有应用,只不过由于各自有着不同的剧种风格、语言和地方欣赏习惯,所使用的真假声比例不同而已。

民族唱法的自然混合声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获得,更是初学者所不容易掌握而又必须付出相当大的精力和耐心来雕琢的。

所以在教学中,笔者把混合声的训练作为重点来教授。

笔者根据多年的声乐教学经历,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民族唱法中的真假音混唱技巧

民族唱法中的真假音混唱技巧

民族唱法中的真假音混唱技巧民族唱法中的真假音混唱技巧民族唱法应该如何使用嗓音才有科学性?要如何运用真假音?欢迎阅读参考下面的文章,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真假声结合的必要性国外把喉部发真声的机能称为“重机能”。

完全的真声,声音就只有刚强有力的部分,缺少圆润的色彩,而且受音高的限制,唱高音存在一定的困难,灵活性较差。

假声则是以部披裂肌组为主导,做有机的收缩运动,使声带作局部振动,声门闭合呈棱形合缝状,边缘变薄而且锐利,发出的声音高远轻巧、柔和、圆润而且优美,头腔共鸣泛音比较多,灵活性较强。

假声还有“小嗓”“头声”之说。

国外把喉部发假声的机能称为“轻机能”。

由于假声更多的是声音位置的体现,所以力度感和刚强的色彩比较缺乏,而且低音略显得虚、暗一些。

在民族唱法中,用真声多假声少的声音来演唱的女通俗歌手不乏其人。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起至今,女声以李谷一为代表,她的演唱用嗓都是同时具有两种混声机能的。

如此看来,演唱者单纯采用真声或者假声,有时是满足不了作品二度创造的需要的,因为单纯采用哪一种声音来演唱,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采用两种声音的混合,即混合声,既有真声的特点又有假声的功能。

只有这样才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才能满足歌唱的各种需要。

二、真假声结合的优点首先,它避免了真声和假声发声法的弊端,综合了两种发声方法的'优势,可以把低音的色彩带到高音,同时把高音的色彩带到低音,使得声音听起来既有真声的明亮、结实,又有假声的柔和、圆润。

它高远轻巧并且有一定的力度,既不像完全真声那样笨重,又不像纯假声那么虚沓、暗淡。

应该说是一种理想的声音。

其次,混声中的轻机能、重机能,即假声机能和真声机能的高度协调,使发出的声音安放部位高,能获得更多的高位共鸣,而且离声带振动地点远,因而能使声音的发声效率高、能更持久地演唱。

再次,混声能使演唱者大大扩展音域。

就一般人来说,真声区的音不会太高,到了中声区与高声区相邻近的某一两个左右的音上,通常都会碰到这种情况:当声音从中声区向高声区过渡时,发起声来嗓子就感觉不听使唤了。

浅谈民族声乐作品中混合声的演唱及训练

浅谈民族声乐作品中混合声的演唱及训练

混 合 声 就 是 真 身 与 假 声 的 混 合 。 真 声
是声带全部震动状态 下的发声,也是 自然发 声、本嗓发声 。混合 声结合 了真声与假声的
有利特 点,也就 是真假声的混合使用 。在混 合声里 既有真声 的扎 实、明亮、高亢 ,同时
又具有假声 的圆润 、细腻、柔和 ,除去 了真
握 人物 的 形 象特 点 。
贯统一 ,无 明显换声点的独特效果 ,声音清 脆 、明亮 、流 畅、华美。
( 二)u 母音的训练
u 母 音的发音特 点也很容 易就能体会 到
= 、混合声演q的类型
( 一 )真声 多的混合声
“ 真声 多 的混 合 声 ”是指 在 混合 声演
头腔共 鸣 的感觉 。在 唱u 母音 时 , 口型与0
声 的尖 锐 和 假 声 的 单 调 。 混 合 声 具 有 声 音 连
寄托于仇虎 。
歌曲 《 啊 !我 的虎子 哥 》是 金子 见到
仇 虎 ,度过 了 1 0 天 甜 蜜爱情 的 日子 时唱 出
的 ,这时 的金子表现 出对新生活 的渴望 与追 求 ,同时又有 爱情给 她带来的甜蜜和喜悦。 整首歌 曲的声区基本 上都在 高音区,假 声的 音域高 ,声音细 腻、柔和 ,灵活性好,所以 假声 比例 多就更 容易演绎 这首歌,也更好把
投稿热线
0 l 0 - 6 3 5 B 3 0 1 3  ̄ 6 3 5 8 5 7 3
投稿邮箱 :h h z s Fra bibliotek z s  ̄s i n a c o n r
浅 谈 民族声 乐作 品中混合声的演唱 及训练
一 曹 莉
【 摘 要】: 在 民族声乐作品 中越来越 多的运用到混合声的演 唱方 法.而 混合声 以其独特的音响效果和广泛的运用也 备 受人 们关注。本文将从混合声的演唱特点及其类型 ,混合声 的训练方面进行具体 阐述 。

谈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技法

谈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技法

谈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技法作者:马燕来源:《黄河之声》2019年第21期摘要:现阶段的艺术领域发展不断加快,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得到了高度的关注。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该类型的演唱技法,不仅在难度上非常高,同时能够展现出的效果也是非常突出的,在舞台上的表现力非常显著,能够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听盛宴。

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的锻炼和展示,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来完成,由于高音的要求非常突出,因此对于女声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战,必须在锻炼的过程中,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完成。

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民族;唱法;女高音;真假声;结合相对而言,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的锻炼和展现,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完全按照极端的方式来开展,不仅无法得到较好的成绩,更加会导致长远的发展遭遇到严重的限制。

所以,无论是在日常的锻炼中,还是在舞台的表演上,都必须对自身的优势、劣势有一个较好的把控,这样能够对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进行良好的调整,促使相关工作的安排,不断的从正确的路线来出发。

一、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的特点歌唱事业的发展和研究过程中,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能够产生的影响力是非常高的。

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認为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的特点,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能够促使各类曲目的演唱过程中,带给大家不一样的体验。

例如,高音的表达过程中,如果完全通过真声来完成,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些情况下甚至是造成了刺耳的现象。

但是,在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方面,则能够促使不同的受众群体,对此展现出差异性的评判和欣赏,能够对歌唱事业的发展,提出差异性的看法和观点,这比较有利于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的综合进步,而且在未来获得的发展成绩也是比较显著的。

第二,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能够在很多高难度的曲目表现上,取得较好的成果,并且促使相关的音乐研究,得到更多的信息。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技巧——气息与真假混合声的应用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技巧——气息与真假混合声的应用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技巧——气息与真假混合声的应用发表时间:2013-10-16T08:43:28.013Z 来源:《赤子》2013年6月下总第284期供稿作者:陈丽[导读] 吸气时双肩和胸部有明显的向上抬起的动作,主要是以胸部为控制气息运动的技术手段。

陈丽(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歌唱是一门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的音乐艺术。

金铁霖教授说过:“科学的唱法就是表达声乐作品的工具。

所以训练和掌握准确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达到目的。

”本文阐述了我国民族声乐的训练与演唱当中的气息、真假声转换两个方面的歌唱方法与技巧。

歌唱中缺乏哪一种技巧的融会贯通,声音都会失去光彩,演唱都会缺乏应有声音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民族声乐;方法;技巧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6-0000-01民族声乐艺术在我国是极受广大人民群众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中国传统音乐,民间歌曲、说唱、戏曲艺术的精华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欧洲美声唱法的科学训练手段和技术,融汇而成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和特点的歌唱艺术。

民族唱法讲究“字正腔圆”、“咬文嚼字”,重视唱“情”,强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歌唱原则,使歌唱的情、声、字、腔、味、表演交相辉映。

一、气息的运用科学的发声气息是基础,“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只音,即得其术,即可致碣云响谷之妙也。

”该论述强调了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气息的运动部位、状态及其正确的呼吸方法。

(一)记住正确呼吸的状态。

在正确的歌唱姿势状态下,缓缓地吸气,感觉把气吸到腹部和腰周围,这时候我们应该感觉到腰腹向外扩张,然后在保持吸气的状态下缓慢而均匀的呼气,同时小腹向内收,要感觉到小腹收缩的力量推动气息的呼出。

(二)歌唱的呼吸方式。

歌唱的呼吸方式有三种:分别是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

胸式呼吸,该呼吸方式,吸气时双肩和胸部有明显的向上抬起的动作,主要是以胸部为控制气息运动的技术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族唱法中真假声混合唱法的演唱技巧
【内容摘要】歌唱中,真假声的混合运用是获得好声音的基础。

在中国民族唱法中自如地进行真假声混合唱法演唱,需要在演唱过程中及时地对发声的准确度进行判断,并对发声中所出现的不足与问题进行及时地调整,以合理地掌握民族唱法中真假声混合的唱法技巧。

【关键词】民族唱法真假混声演唱技法
中国民族唱法中真假声混合的唱法技巧研究是声乐界非常关注
的一个课题。

歌唱中真假声的混合运用是获得好声音的基础。

良好的声乐获得需要丰富多变的声音色彩,而声音色彩需要与音色达到完美的和谐度,这样才能够获得具有极强穿透力的演唱效果。

这是良好声音获得的最基本保障。

一、混声唱法及其原理
在民族唱法中,真假声混合唱法是一种特殊的声音运用方法,声带在正确的、富于科学规律的机能统一状态下进行真假声的交替,将真假声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运用,使真假声在进行混唱时的状态自然而和谐。

民族唱法中真假声的混合运用,是在进行低音演唱时运用真声,而在进行高音的演唱时运用假音进行发声处理的特殊技巧形式。

在发声状态下,真声与假声的高低音都要互相包含在混合音的状态中,也就是说,低音里也要有假声的成分,真声里也要找到高音的韵味,这样的真假声混合才能具有和谐感与真实感。

另外,在进行混合唱法的过程中,真假声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是随着高音部的变化而随时进行声音的调整。

在进行中、低音区的歌唱时,口腔、胸腔共鸣与真声的成分就会相继增多,反之假声的运用就相对少一点。

这时进行混合演唱的声音就会比较饱满与厚重。

而在进行高音区的演唱时,头腔共鸣的因素就相对比较多,假声也就会加强,这时的真声就会相对比较弱,声音也就会体现得相对柔和。

在真假声的交替使用过程中,达到声音的整体统一协调,这就是在民族唱法中真假声混合运用的原理。

民族唱法的真假音混合唱法的运用过程,能够对音量的变化产生调控的作用,音色丰富多变,在音域上也会起到拓宽的作用,能够产生很好的共鸣效果。

这就是一种非常和谐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所追求的就是声区的和谐统一,使歌唱状态处于一个整体的自然状态中。

在艺术歌曲与歌剧咏叹调的演唱过程中,非常适合运用混声唱法的歌唱处理方式,对一些吐字清晰度有要求的歌曲,真假声混合唱法的运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混声唱法能够做到声区的统一
歌唱的声区包括高、中、低三个声区。

在进行民族唱法的演唱过程中,都会运用这三个声区。

真假声混合唱法的运用,能够使高声区、中声区与低声区在演唱过程中进行有机的统一。

这种特殊的唱法能够兼顾不同的声区进行演唱。

并且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使声音具有自然而饱满的特征。

在民族唱法的演唱过程中,无论是高声区、中声区还是低声区的演唱,都要运用真声进行演唱,把高声区、中声区与低声区的音色统一到一起,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紧密联系
而非单独存在。

同时,要准确地对气息进行把握与控制,使声音处于靠前的状态,让声音更富有穿透力与明亮感。

三、混声唱法能使声音产生焦点
焦点是一个光学术语,在力学、声学与几何学中都曾被运用过。

光具有直射、反射等光学特性,存在焦点现象。

声音同样具有这样的特性,也会产生焦点。

声音焦点的产生,需要混合唱法的运用。

这就需要演唱者对共鸣集中点的掌控能力。

对共鸣集中点掌控得好,就会非常自然地产生好的共鸣。

头腔共鸣点的运用,使声音变得清晰而干脆,并具有柔和的真声效果。

即使是在中、低声区也同样具有这样良好的效果。

上胸腔共鸣是通过假声产生的一种歌唱状态,在高声区进行运用时,能够产生极富穿透力的共鸣音,使声音明亮干脆。

运用真假声混合唱法,从而达到明亮的共鸣音和暗的共鸣音的自如运用、协调统一。

四、混声唱法能够使音色获得统一
在民族唱法中,声音的状态在真假声中自如地变换处理,把两个不同的声区合二为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综合运用真假声的方法就是混声唱法。

假声区别于真声就是因为假声有多个类型的变换,我们通常熟悉的有传统的假声,另外还有借鉴型假声和混声型假声等不同的类型。

美声唱法的假声浑厚而且丰满,这是传统型假声难以达到的。

借鉴型假声发声靠后,声音比较空洞,它借鉴了女高音中的花腔以及抒情唱法中的美声,如果处理得不够合理,就很难让声音在每一个声区中形成统一的音色,从而出现混乱的现象。

混合型假声穿透力很强,声音结实饱满,有真声混入假声,假声中又伴有真声,它借助咽喉的力度,在一个较高的声音位置发声出真声,让真假声相互半混。

只有将各种假声完美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又让音色保持一种完美的状态,才能让声音更加悦耳。

五、混声唱法可以使各共鸣腔体统一协调
在民族唱法中,胸声区和头声区相结合的混声唱法,也是不同声音状态下真假声的转换应用。

在演唱时,头腔共鸣与口腔共鸣混合应用,也就是假声与真声的密切配合,从而使全身的共鸣腔都能够达到完美的效果。

六、混声唱法能够获得好的声音位置
在民族唱法的混声唱法当中,会运用到假声部分,在运用假声部分时,身体头腔共鸣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高位置声音的获得。

又因为有高声音的参与,因此在演唱时,音域有着一定的提高。

总之,在民族唱法的真假声混合演唱过程中,由于混合唱法的综合运用,能够增强歌唱的音域范围,也能够使歌唱者对高位置的声音做到运用自如。

从而对不同题材与风格的声乐作品演唱进行完美的演绎。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面上项目《中国民族唱法中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技巧研究》结题论文,项目编号:12522301)
参考文献:
[1]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2]周小燕声乐教学vcd.北京: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1999.
[3]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dvd.广州: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出版发行,2007.
[4]唐晓琳.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特点及中西声乐表演艺术的相互借鉴[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4).
[5]张建华.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3.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