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樊锦诗《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二元思辨类作文练习(共5篇,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二元思辨类作文练习(共5篇,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老师拿着一杯水,说:“这杯水只有二百克,你们能将它端在手中多久?”很多同学都笑了,二百克而已,拿久了又会怎样!老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

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

拿一天呢?一个星期呢?这杯水的重量很轻,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

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拿得更久。

”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同的笑。

材料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如果你老是把弦绷得紧紧的,弓会很容易折断;但如果你把它放松了,要使用时就能顶用。

”西班牙哲学家格拉西安说:“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喷射出银花朵朵。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对“负重和减重”或“增压和减压”进行辨析,结合材料含意和现实生活,写一篇在高三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稿,和同学交流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卷面工整、字迹清晰。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中,财经类的专业都是最热门的。

从广大考生的专业选择来看、追求财富是社会的普遍心理。

诚然,追求财富是人们正当的追求,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然而孔子也说:“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然而对于财富,也有很多人持以淡泊的态度,我们古代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陶渊明,宁可清贫,也不愿意逢迎高官。

现当代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202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泽山院士,将所得1050万的奖金一次性捐赠给南京理工大学。

对于“如何看待、追求财富”的问题,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樊锦诗:敦煌的女儿雷媛1962年,24岁的樊锦诗第一次到敦煌,这位正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女大学生受到了大震撼。

莫高窟太美,壁画雕塑,无不精美,学考古的她深知它的珍贵。

她与彭金章在毕业分配时约定,自己在敦煌“玩”三年,把壁画、彩塑看个遍,就奔向武汉,两人成家。

期限到了,彭金章没见着人影,就赶往敦煌。

看到朝思暮想的恋人,彭金章傻眼了:“变土了,哪像在北京读书时候的样子。

”他们一起看洞窟,彭金章再次傻眼了:“太震撼了!”但他没有留下来的打算。

自此,两人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

直到1986年,由甘肃省委、省政府出面,把已经在武汉大学工作了23年的彭金章调到敦煌研究院。

在结婚21年后,他们一家终子在敦煌团聚了。

1979年,敦煌对外开放。

世界各地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莫高窟的名气越来越大。

但到了旅游旺季,因游客超载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湿气等对洞窟壁画造成的损害难以估量。

樊锦诗的心抽紧了,“真担心有一天从梦里醒来,莫高窟不见了。

”20世纪80年代,敦煌石窟的保护工作已经从50年代的看守式保护和抢救式保护阶段进入了科学保护的新时期。

到1998年樊锦诗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时,如何破解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实现敦煌遗产永久保存,成为她日夜思考的问题。

2003年,樊锦诗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概念。

为什么要提?她的回答很明确:“游客越来越多,直觉就是高得不得了。

不让看不行,看坏了也不行,当时院里正在搞数字化,这给了我一个启发,能不能让游客在洞外面看?后来明白了,以当时的技术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数字敦煌”的概念一提出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论,质疑声不绝于耳。

“那时候我真的很孤立。

”为了让大家理解自己的想法,樊锦诗逢人就说“数字敦煌”,一说就是一两个钟头。

对计算机并不熟悉的樊锦诗,开始着手大量资料的查阅。

樊锦诗抓住一切机会向同行请教,哪怕一个数字、一个细节也会刨根问底。

文昌中学2024届高考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文昌中学2024届高考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文昌中学2024届高考压轴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鬼卡点张弛贺崇武看到前方那个卡点,看到那个像鬼魅一般在暗蓝夜色和浓重雾气之中挥舞着“停”字牌的警察时,他的心一下抽紧了。

一股冰凉的感觉瞬间贯注全身,好像掉进了冰窟窿里。

他本能地松开了油门,任车子凭着惯性慢慢向那个警察滑过去。

混乱的头脑里浮起了一个念头,事不过三,他的报应日到了!他是在车子过黑水河的时候第一次浮起这个念头的。

车至河心时,他隐约听见外面传来咋察一声,似乎是冰面开裂的声响。

那一瞬间他心一哆嗦,本能地点了一脚刹车。

但很快反应过来,如果骤然停车,整个车体的重量瞬间压在一块局部冰面,只能加大那开裂。

他的脚颤颤地、悬浮着踏在油门上,使之保持适当的给油力度。

车子略慢一瞬,又开始匀速前进。

那是他第一次浮出这个念头,报应日到了!他在内心盲目地祈祷着。

两手紧握着方向盘,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方河岸,岸边那鵝卵石密布的坡地和枯瑟悬的树木越来越近……车子上岸后,他略略松了一口气。

他就这么驾着这辆破车,做着心惊胆战的白日噩梦从冰河上蹚过来了。

噩梦又开始在头脑中翻涌……他想不明白,那一瞬间他咋就那么疯狂,狗日的再坏,也不能下这么狠的手……现在全完了,时间是无法倒流的……他用力地晃着脑袋,把各种绝望恐怖的念头像鸭子抖水似的从脑袋里抖出去,没有意识到高度的神经紧张已经蔓延到身体的每个角落,他的脚板已经不知不觉踩紧了油门。

邢婷婷《著名敦煌学者樊锦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自信的源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邢婷婷《著名敦煌学者樊锦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自信的源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1-4题。

问1:敦煌研究院身处戈壁荒漠之中,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却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敦煌人扎根荒漠、默默守护。

请您具体谈谈“莫高精神”。

樊锦诗:我们谈到数字敦煌、谈到科技,但这些其实都只是手段,敦煌石窟能不能保护好,说到底还得靠人。

敦煌研究院成立70多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不竭源泉和强大动力,就是莫高窟人以智慧和汗水积淀下来的“莫高精神”。

谁都在坚守,可我们是在茫茫大漠中坚守,那种艰苦条件是难以想象的。

进洞没有楼梯,就是靠在一根长木头的左右两侧分别插入短木条的“蜈蚣梯”攀登进洞。

洞里黑乎乎的,那时临摹壁画只能靠镜子和白纸反射洞外的日光。

甘于奉献,指的是敦煌研究院的人都是“自投罗网”,自愿来到这里的,是“打不走的莫高窟人”。

勇于担当,是讲敦煌研究院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以保护、研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

开拓进取,就是要讲科学,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敦煌文化保护好,守住这个文化宝藏。

我相信,一切工作都是人在做,有好的人,才能做出好的事。

文物事业始终要交托给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一样的道理,我们的文化建设能不能搞好,中华文化能不能可持续地、富有创造性地传承下去,关键同样在人才。

我们必须热爱自己的文化。

当我们越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就越会觉得中华民族是非常伟大的。

咱们的中华文明,一代一代不断传承下来,博大精深,中国的年轻人都应该好好了解一下,不能让我们老祖宗优秀的东西丢失。

问2:教煌莫高窟及藏经洞文物,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成果。

您说:“敦煌是一部千年的中华形象历史。

”请您谈谈它的文化艺术价值。

樊锦诗:敦煌有历史记载已2000多年,是古代丝期之路上的“咽喉之地”。

敦煌莫高窟是公元4到14世纪,历经10个朝代连续1000年的建造留下来的。

它有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00多尊彩塑。

所以这确实是个文化艺术宝库。

莫高的艺术主题是佛教,它是形象艺术的佛教,但它所承载的又不仅仅是一千年的形象的佛教史,还是一千年的绘画史、一千年的雕塑史、一千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史。

樊锦诗:传承中华文化,守护灿烂文明

樊锦诗:传承中华文化,守护灿烂文明

在遥远的戈壁大漠深处,风沙日夜侵蚀着敦煌莫高窟的容颜。

如今这方土地,在“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下,正重新焕发出蓬勃的青春。

而守护这里的女儿,现在已是一位81岁的老人。

她将青春无怨无悔地献给了这里,一坚守就是半个世纪。

她就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

不畏艰难,刻苦钻研,樊锦诗在西北的风沙中一路前行,创造奇迹。

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樊锦诗是在繁华城市里学习、成长起来的姑娘。

早在中学时期,樊锦诗就被书中云蒸霞蔚、绚丽缤纷的莫高窟深深吸引了,学生时代的向往成就了她对灿烂文明的一路追逐。

1962年,樊锦诗报名到敦煌研究院实习。

当时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住土房、吃杂粮、不通水电、卫生条件差,不同于以往的环境使初来乍到的樊锦诗十分不适应。

虽然曾产生离开的想法,但樊锦诗终究凭借着一腔热血坚持下来了,她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敦煌需要我,我就到敦煌工作。

樊锦诗热爱传统文化,把守护文明视为己任。

樊锦诗守护了敦煌莫高窟五十余载,这份执着一方面源于对于莫高窟深沉的爱,另一方面源于文物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感和职业操守。

莫高窟是珍贵的文化瑰宝,是灿烂的古代文明。

岁月更迭,历史变迁,如果不加以保护,这份美好会在忽视中沉寂、消亡。

漫长的几十年里,樊锦诗勇于担当,践行使命,致力于追寻既保护莫高窟,又让这份文明长久、直观的展现在游客面前的方法,创造性的建立起了数字档案,并参与修复壁画、形成科学保护规范、制定《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对莫高窟的开放和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二元思辨模拟作文练习(共六个主题,附写作指导)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二元思辨模拟作文练习(共六个主题,附写作指导)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个人与环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晋代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说“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荀子也有类似的思想,《论语》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荀子在《劝学》里说“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古人告诉我们,环境对个人成长很重要,但个人同样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养、才能等影响他人,改变环境。

作为担当中国复兴大任的有为青年,你对此是如何认知与理解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二、“边界”与“融合”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也有人认为:“融而后通,破而后立,要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三、城与乡的矛盾、“重塑自然”与“精神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城市证明了人类具有恢宏的想象力,证实了人类具有以最深远而持久的方式重塑自然的能力;有人却认为,乡村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源头,具有无可比拟的文化价值,人类对乡村拥有特殊的感情。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四、形式与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很讨厌形式主义,觉得它是“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

但很多时候,我们又特别希望生活具有某种仪式感,为某个仪式“轰轰烈烈的形式”“光鲜亮丽的外表”兴奋不已,并认为它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某某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某某地区。

敦煌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才使得其在千年的风云际会里,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

讲好敦煌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国文化的自信力和包容性。

而善讲故事又是一种高明的对外传播手段,也是外界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

所以讲述好敦煌故事,对于支撑中国文化“走出去”意义非凡。

文化的传承不是空泛的,也不一定要高端、抽象。

对于大众来说,他们更需要一种容易理解且愉快轻松的传播方式。

所以文化传播和故事叙述要剥离复杂和抽象的部分,让大众在一种更易接受的体验中去认知。

古老的文化就放在这个地方,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它,如此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生态。

而文化的删繁就简,就是让人看得见,也让人看得懂,如此才更能激发人们了解一种文化的兴趣,也更便于人们去探寻敦煌与众不同的美。

(摘编自陆玄同《让敦煌文化在自信和包容中更具活力》) 材料二在敦煌考察时,领袖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

敦煌文物种类繁多,莫高窟更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世界艺术宝库”,虽然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坚守,但长期保护仍然任重道远。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敦煌文物进行监测保护,让文物“延年益寿”;另一方面,要有效处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合理控制参观游客的人数,不断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被保护好了,才能更好地“诉说”曾经的沧桑和辉煌。

敦煌文化瑰丽奇特、博大精深。

除了要加以保护,还要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

讲好敦煌故事,需要继续挖掘整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现代精神,不断满足群众需要和高标准的审美需求,开发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创作多彩融合的文艺作品,增强敦煌文化的艺术吸引力。

《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阅读训练及答案

《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敦煌研究院的讲话中深刻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大量的各类历史文物遗存,启示我们去认识敦煌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佛教在古代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

佛教文化的昌盛,不仅体现在中国大乘佛教的各个主要思想宗派的相互促进和发展,传译、抄写佛经以及开窟造像、举行法会等正统的宗教活动的频繁和规模,也体现在敦煌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岁时节庆和娱乐活动中所反映的几乎无时、无处不在的佛教文化印迹。

同时,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也以它所特有的根深蒂固的多神崇拜的思想方法存在于古代敦煌。

另外,其他外来宗教如祆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等,也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圈内畅行其道。

敦煌文化这一现象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和睦相处。

敦煌文献中还有大量非汉语文献,许多是已经消失的“死语言”,如回鹘文、于阗文和粟特文等。

这些文献对于相关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自不待言,其与汉文文献以及多种宗教的共处、交流本身,展示了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开放和包容并蓄。

在这样文化基础上的文化昌盛和博大精深,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种文化昌盛的因果逻辑,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价值取向,应该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敦煌文学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世文人诗文的抄本,属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正统文学作品;一类是以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缘起故事、俗赋、曲子词、白话诗等为代表的俗文学作品。

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显然是指敦煌特有的俗文学,它鲜活、明快,具有浓郁的宗教、生活气息。

鸿篇巨制《维摩诘经讲经文》,已经孕育了后代章回体白话小说的雏形。

敦煌的文学艺术体现着兼收并蓄、自信创新的恢弘气度。

敦煌壁画题材极为丰富,壁画绘制积极汲取相应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于线条和色彩的腾转挪移中紧扣时代脉搏,深涵经义意蕴,致使画作美不胜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樊锦诗《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在敦煌研究院的讲话中深刻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大量的各类历史文物遗存,启示我们去认识敦煌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佛教在古代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

佛教文化的昌盛,不仅体现在中国大乘佛教的各个主要思想宗派的相互促进和发展,传译、抄写佛经以及开窟造像、举行法会等正统的宗教活动的频繁和规模,也体现在敦煌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岁时节庆和娱乐活动中所反映的几乎无时、无处不在的佛教文化印迹。

同时,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也以它所特有的根深蒂固的多神崇拜的思想方法存在于古代敦煌。

另外,其他外来宗教如祆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等,也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圈内畅行其道。

敦煌文化这一现象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和睦相处。

敦煌文献中还有大量非汉语文献,许多是已经消失的“死语言”,如回鹘文、于阗文和粟特文等。

这些文献对于相关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自不待言,其与汉文文献以及多种宗教的共处、交流本身,展示了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开放和包容并蓄。

在这样文化基础上的文化昌盛和博大精深,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种文化昌盛的因果逻辑,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价值取向,应该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敦煌文学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世文人诗文的抄本,属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正统文学作品;一类是以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缘起故事、俗赋、曲子词、白话诗等为代表的俗文学作品。

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显然是指敦煌特有的俗文学,它鲜活、明快,具有浓郁的宗教、生活气息。

鸿篇巨制《维摩诘经讲经文》,已经孕育了后代章回体白话小说的雏形。

敦煌的文学艺术体现着兼收并蓄、自信创新的恢弘气度。

敦煌壁画题材极为丰富,壁画绘制积极汲取相应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于线条和色彩的腾转挪移中紧扣时代脉搏,深涵经义意蕴,致使画作美不胜收。

在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中原画家作品大都失传的今天,敦煌壁画就成为我们认识中古时代中国绘画史的重要依据。

在南北朝时期,传自西域的画法逐渐被中国的画家所吸收,画史记载北齐画家曹仲达画人物衣纹稠叠如出水之状,被称为“曹衣出水”。

南朝张僧繇曾采用“凹凸法”在南京一乘寺绘制壁画。

曹、张的画法正是传自印度和西域的画法,在敦煌早期壁画中十分流行。

其中展现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我们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支撑。

(摘编自樊锦诗《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佛教在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敦煌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深受影响。

B.敦煌文献中的大量非汉语文献,因为属于“死语言”,对于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很大。

C.“敦煌文学”中的俗文学包括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等多种体裁,极具研究价值。

D.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和张僧繇的“凹凸法”,都属于那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述结构,具体分析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精神财富。

B.文章以……讲话开篇,同时作为全文的中心观点,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

C.文章第四段举出《维摩诘经讲经文》,旨在论证敦煌文学的兼收并蓄自信创新。

D.文章基于“古为今用”的逻辑前提,重点论述了敦煌文物遗存、文献等三方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古代敦煌,各种宗教都大体和睦相处,表现了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包容并蓄。

B.敦煌曲子词属于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作品没有关系。

C.因为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中原画家作品大都失传,敦煌壁画更显珍贵。

D.我们进行今天的文化建设,应该认真总结发扬古代敦煌的经验,扩大国际文化交流。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答案:C。

A 项,过于绝对,原文表述中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一重要限定;B 项,强加因果,依照原文,非汉语文献的研究价值大小与其是否为“死语言”,没有直接明确的关系;D 项,无中生有,“都属于那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没有明确依据。

故选 C 项。

2.答案:A。

本文论述结构属于“总-分”,而非“总-分-总”。

3.答案:B。

推断错误,根据原文表述,尽管对敦煌俗文学跟传世文人诗文抄本做了明确区分,但是没有提及两者之间存没存在关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