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网络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1)

无线电网络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1)
无线电网络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1)

第一章

1.1 如何理解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答: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的互通和流动,高速完善的网络能使信息更快捷、准确的传输,发挥强大的作用。网络已成为信息社会的技术命脉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基础。

1.2 请给出计算机网络的整体结构。

答:参考ISO/OSI 模型以及TCP/IP 模型。

1.3 目前的骨干网络大多为光纤传输,部分城市实现了光纤到户,为此是否可以完全用光纤取代所有其他类型的网络?试分析。

答:不能取代所有其他类型的网络。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缆、双绞线、电力线等在生活中大量存在,许多也基本能满足不同实际需求,光纤铺设较复杂、成本较高,适于新建网络。

1.4 为什么网络协议栈都以分层形式实现?各层主要完成哪些功能?

答:网络体系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以采用结构化的方法,将其分解为若干层次设置相应的协议,便于维护和修改。

各层次主要功能参考ISO/OSI 模型以及TCP/IP 模型。

1.5无线网络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试分析其原因并给出对未来无线网络发展的看法。

答:各种不同需求推动无线网络发展,未来发展体现多元化、便捷等特点。

1.6 试分析和比较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可以从传输方式、组网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

答:有线通信的开通必须架设电缆,或挖掘电缆沟或架设架空明线;而架设无线链路则无需架线挖沟,线路开通速度快,将所有成本和工程周期统筹考虑。无线扩频的投资是相当节省的。

有线通信的质量会随着线路的扩展而急剧下降,如果中间通过电话转接局,则信号质量下降更快,到4、5 公里左右已经无法传输高速率数据,或者会产生很高的误码率,速率级别明显降低,而对于无线扩频通信方式,50 公里内几乎没有影响,一般可提供从64K 到2M 的通信速率。

有线通信铺设时需挖沟架线,成本投入较大,且电缆数量固定,通信容量有限;而无线

扩频则可以随时架设,随时增加链路,安装、扩容方便。

1.7试分析和比较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可从传输方式、组网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

答:有线网络须架设电缆,挖掘电缆沟或架设架空明线;而无线链路则无需架线挖沟,线路开通速度快,将所有成本和工程周期统筹考虑,无线链路成本节省。有线网络电缆数量固定,通信容量有限,而无线网络相对更灵活,随时增加链路,安装、扩容方便。通信质量方面,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通信质量均会随线路距离扩展而下降,如果配备中继设备,可予以改善。

1.9 为什么现阶段IPv6 必须与IPv4 共存,而不是直接取代?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由于现阶段大部分互联网用户使用IPv4,若直接升级到IPv6,必须将互联网上所有节点都进行修改,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所以使用IPv4/IPv6 的形式进行过度,不远的将来,IPv6将会得到全面使用,最终取代IPv4。

IP 是TCP/IP 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 协议族的核心协议。目前IP 协议的版本是IPv4,发展至今已经使用了30 多年。IPv4 的地址位数为32 位,也就是最多有2 的32次方的电脑可以联到Internet 上。

IPv6 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也可以说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协议,IPv6 除了一劳永逸

地解决了地址短缺问题以外,还考虑了在IPv4 中解决不好的其它问题,主要有端到端IP 连

接、服务质量(QoS)、安全性、多播、移动性、即插即用等。

第二章

2.1 无线电频谱如何划分?请简单介绍ISM频段。

答:无线电可用来进行声音和图像广播、气象预报、导航、无线电通信等业务。根据无线电波传播及使用的特点,国际上将其划分为12个频段,通常的无线电通信只使用其中的第4~12频段,无线电频谱和波段的划分如下表所示。

序号频段名称频段范围(含上限不含下限) 波段名称

ITU规定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工业科学医疗)频段,开放给工业、科学、医疗等三类机构使用,无需授权,可免费使用。ISM频段在各国规定并不统一,美国有3个频段902-928MHz、2.4-2.4835GHz和5.725-5.850GHz,其中2.4GHz频段各国通用。欧洲ISM低频段为868MHz和433MHz。使用需遵守一定的发射功率(一般低于1W),不要干扰其它频段。许多无线网络可工作于ISM频段。

2.2 不同无线网络采用的无线通信介质各异。请列举常见的几类,并进行对比。答:无线网络通信方式主要有三类:⑴无线电波;⑵微波;⑶红外线。

无线电波通信是指利用自由空间(大气层和外层真空)传播的射频频段的电磁波进行的通信,其原理在于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

微波通信是指利用频率为300M—300GHz 之间的电磁波作为传输介质进行通信。它又可以细分为地面微波通信和卫星微波通信两大类。

红外通信是指以红外线为载体,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

2.3 假设有一个波长为0.5mm 的微波发射器,最大传输距离为50m,则其满足最大传输距离的损耗为多大?

2.4 常见的信号干扰和损耗有哪些?如何解决?

答:参考2.3.1节。

2.5 请简述信号的调制过程,并对比常见的调制技术。

答:参考2.4.1节。

2.6 调频扩频和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各有什么特点?

答:跳频扩频(FHSS)是用一定的扩频码序列进行选择的多频率频移键控调制,使载波频率不断跳变。发送方用看似随机的无线电频率序列广播信息,并以固定间隔从一频率跳至另一频率。而接收方接收时也同步跳转频率。窃听者只能听到无法识别的杂音,即使试图在某一频率上干扰,也只能影响有限的几位信号。直接序列扩频(DSSS)用高码率的扩频码序列在发送方直接扩展信号频谱,而接收方则用相同扩频码序列进行解扩,即把频谱拓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信息。原始信号中每一位在传输中以多个码片表示,即使用扩展编码。这种扩展编码能将信号扩展至更宽的频带范围上,该频带范围与使用码片位数成正比。

2.7 复用技术和多址技术能提高无线传输的效率,试比较分析常见的几种复用和多址技术

答:目前,常见的复用方式有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空分复用(SDM)等。多址通信的方式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空分多址(SDMA)等。除了这些多址方式以外,其他复用方式也可

以用在多址通信中,如极化复用和波分复用等,当然多数情况下需和其它方式综合运用。

2.8 天线技术在无线网络通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试分析天线的主要技术指标。答:参考2.7.2节。

2.9 MIMO包括哪些关键技术?

答:信道估计、空时信号处理、同步、分集等。具体分析见2.8节。

2.10 认知无线电的功能和关键技术是什么?

答:基本功能包括:分析无线环境,估计空间电磁环境中的干扰温度和检测频谱空穴;信道状态估计及容量预测;功率控制和动态频谱管理。关键技术包括频谱检测、频谱管理、功率控制等。

2.12 针对网络仿真技术,请列举不少于3 种仿真平台,分析对比其技术特点。答:OPNET、NS2、MATLAB 等,具体技术特点可自行列举和比较

第三章

3.1 无线局域网具有什么特点?无线局域网存在哪些局限性?

答:参考3.1.2 节

3.2 试阐述无线局域网的组成和结构。

答:WLAN 由站、无线介质、无线接入点或基站、分布式系统等组成。

WLAN 根据物理拓扑结构可分为单区网和多区网;根据逻辑拓扑可分为对等式拓扑、

基础结构式和线性、星形、环形等;根据控制方式可分为无中心分布式和有中心集中控制式两种;根据与外网的连接性可分为独立WLAN 和非独立WLAN。

3.3 IEEE802.11n 是目前较常见的无线局域网标准,请分析其技术特点。

答:参考3.3.4 节

3.4 常见的无线局域网MAC 层优化技术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DCF 主要有CSMA/CA,RTS/CTS 两种技术。

EDCA 特点:使用AIFS 代替DIFS;最大最小竞争窗口的改变。

3.5 IEEE802.11 有哪几种帧间间隔(IFS)?请分析其含义和长度。

答:IEEE 802.11 规定了4 种IFS,以实现不同的访问优先级别,其时间长度关系为:SIFS

3.6 部署大规模WLAN 需要有效的AP 和信道分配,请查阅文献,了解研究进展。

答:请参考文献【10】或查阅更新的文献。

3.7 请使用某一种测量工具,测试你身边的WLAN,对信道、数据包等进行分析。答:可使用3.5.2 节中介绍的工具测量你所在的校园无线网。

3.8 如下图所示,无线节点A 和C 同时想与B 通信,此时会产生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答:隐藏节点问题。

使用RTS 和CTS 控制信息来避免冲突。当发送方发送数据前,先送出一个RTS 包,告知在传送范围内的所有节点不要有任何传送操作。如果接收方目前空闲,则响应一个CTS 包,告诉发送方可开始发送数据,此CTS 包也会告诉所有在接收方信号传输范围内的其他节点不要进行任何传输操作。

3.9 如下图所示,无线节点B 想与A 通信,同时节点C 想与D 通信,此时会产生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答:暴露节点问题。

采用RTS/CTS机制,当一个节点侦听到邻近节点发出来的RTS,但却没有听到相应CTS,可以判定它本身是一个暴露节点,所以允许传送数据到其他邻近节点。这个节点可以成功送出RTS,但相应的CTS 不一定能被成功的收到。

3.8 请列举两个你熟悉的无线局域网应用实例,分析其各项功能和技术特点。答:参考教材3.4 节。

第四章

4.1 为什么说无线城域网解决了最后一千米的接入问题?试分析。

答:WMAN 如WiMax 能有效解决有线方式无法覆盖地区的宽带接入问题,有较完备的QoS 机制,可根据业务需要提供实时。非实时不同速率要求的数据传输服务,为居民和各类企业宽带接入业务提供新方案

4.2 请简单介绍IEEE 802.16 系列技术标准。

答:参考表4.1。

4.3 WiMax 协议体系结构如何?

答:参考4.2.3 节。

4.4 请列举WiMax 的不同应用场景?

答:参考4.3.2 节。

4.5 MWiMax 的网络切换包括哪几种技术?各有什么特点?

答:MWiMax 切换主要涉及链路层、网络层和跨层融合。其中链路层切换分为硬切换(HHO)、宏分集切换(MDHO)和快速基站切换(FBSS)。特点参考4.4 节。

4.6 试从多方面分析和比较WiMax 与WiFi 技术。

答:可从传输范围、传输速率、安全性进行分析,请参考教材4.4 节。

4.8 请针对移动通信的2G/3G/4G/5G 技术,分析比较其技术特点。

答:参考4.6 节。

4.10 请在乘坐高铁/动车等旅行时,测试宽带服务的性能,列出结果和分析各种影响。

答:可使用第3 章介绍的有关测量工具软件

第五章

5.1 什么是卫星网络?与其它无线网络相比有何不同?

答:卫星网络的基本概念参考5.1.1 节。相比其它无线网络的特点参考5.1.3 节。

5.2 请从卫星制式、覆盖区域范围、用户性质、业务范围等对无线网络进行分类。答:参考表5.1。

5.3 卫星网络有哪些类型的轨道?各具有什么特点?

答:参考5.2.1 节。

5.4 未来的全球通信系统中,卫星通信网络将是一个宽带网络,支持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高效通信。为此,卫星网络需要实现哪些关键技术?答:参考5.2.3 节。

5.5 卫星网络的链路有哪些?以具体卫星网络为例阐述。

答:参考5.2.5 节。

5.6 请简单介绍移动卫星系统(MSS)的通信标准和网络设计?

答:参考5.5.1 节和5.5.2 节。

5.7 目前主要有哪些实际的卫星网络提供服务?请予以简单介绍。

答:通信服务参考5.4 节,定位导航服务参考5.6.2 节。

第六章

6.1 什么是Ad hoc 网络和MANET?它们具有哪些特点?

答:无线自组织(Ad Hoc)网络又称无线对等网络,由若干个无线终端构成的一个临时性、无中心的网络,网络中亦不需要任何基础设施。移动Ad Hoc 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又称移动多跳网或移动对等网,是一种特殊的在不借助任何中间网络设备的情况下,可在有限范围内实现多个移动节点临时互联互通的网络。

MANET 的特点:拓扑结构动态变化,无固定通信设施,网络节点随机移动;资源有限,节点的能量和网络带宽有限;多跳通信,实现不同覆盖网络间的源与目标主机间的通信;安全性较低,无线信道易受窃听、篡改、伪造等攻击的威胁。

特点参考6.1.3 节。

6.2 MANET 有哪些拓扑结构?各具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对比。

答:MANET 的拓扑结构可分两种:对等式结构和分级结构。参考6.2.1 节。

6.3 MANET 路由协议如何分类?各有什么特点。

答:参考6.3.2 节。

6.4 请分析DSDV 路由协议的特点和工作过程。

答:参考6.3.3 节“1. DSDV 路由协议”。

6.5 请分析AODV 路由协议的特点和工作过程。

答:参考6.3.3 节“2. AODV 路由协议”。

6.6 请介绍一种具体的MANET 地理位置路由协议。

答:参考6.3.3 节“4. LAR 路由协议”。

6.7 在MANET 中如何进行IP 地址分配?

答:答:MANET 路由协议并未考虑节点IP 地址的分配,而假设节点IP 地址已被事先分配好。

但这实际上存在问题,必须考虑如何为新加入MANET 的节点分配IP 地址。下面是MANET中IP 地址分配的几种技术。

①基于伙伴系统的分布式动态地址分配协议。通过地址池为节点分配IP 地址,最初整

个网络仅一个节点A,拥有整个IP 地址池。当一个无IP 地址的节点B 加入网络,它向A

申请IP 地址。A 接受申请后,将IP 地址池的一半地址分配给B,B 可将收到地址池中的第一个地址作为自身地址。同时B 还将发给A 最新的IP 地址表,此时A 和B 互称为伙伴。

②改进的DHCP 协议。此协议为每部分网络选择一个领导,领导扮演DHCP 服务器的

角色,通过其向新加入节点分配地址,领导拥有一个所有已被分配IP 地址的列表。

③基于硬件地址的IP 地址分配。采用硬件MAC 地址的已知网络前缀和后缀组成相应

的IP 地址。

6.8 什么是无线网状网络?它具有哪些优势?

答:无线网状网(Wireless Mesh Network, WMN)是从Ad hoc 网络发展起来的新型网络技术,是动态、自组织、自配置的多跳宽带无线网络。与MANET 不同,WMN 通过位置相对固定的无线路由器,互联多种网络,并接入高速骨干网。已被纳入IEEE 802.11s、IEEE 802.16 等标准中,是无线城域核心网的理想方式之一。优势包括:①快速部署和易于安装;②健壮性;③结构灵活;④高带宽;⑤低干扰。

第七章

7.1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答:随着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渐成熟,人们陆续研究开发出了各种具备感知、计算和通信能力的微型传感器。而由许多微型传感器共同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进一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WSN 综合了传感器、嵌入式计算、分布式信息处理、无线通信等技术,能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采集网络区域内的各种环境或被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处理信息,进一步获取更详尽准确的数据,传送给需要这些数据信息的用户。WSN 可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环境条件下获得大量详实可靠的物理世界的真实信息,可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国家安全、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医疗卫生、制造业、野外作业、抢险抗灾等领域。WSN 被认为是信息感知和采集的一场革命,在新一代网络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将会对人类的未来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7.2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哪些特点?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答:WSN 除具有Ad Hoc 网络的自组织性等特征以外,还有许多特点:

①网络规模大。②低速率。③低功耗。④低成本。⑤短距离。⑥高可靠。

WSN 面临的挑战:

①通信能力有限,需要高质量完成感知信息的处理与传输。②电源能量有限,需要节约

能量,使网络生命周期最大化。③传感器计算能力有限,要让大量仅具有限计算能力的传感器进行协作分布式信息处理。④传感器数量大、分布范围广,软硬件必须具有高健壮性和高容错性。⑤网络动态性,WSN 应具有可重构性和自调整性。⑥大规模的分布式触发器。⑦感知数据流巨大。⑧以数据为中心。

7.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结构有哪些?各具有什么特点?

答:参考7.2.4 节。

7.5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组成结构如何?请进行简单分析。

答:参考7.2.2 节

7.6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体系结构如何?各部分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答:WSN 节点的体系结构由分层网络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平台、应用支撑组成。

(1)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

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

(2)网络管理平台

主要包括对节点自身管理以及用户对WSN 的管理,有拓扑控制、服务质量管理、能量

管理、安全管理、移动管理、网络管理等。

(3)应用支撑平台

包括一系列检测为主的应用层软件,并通过应用服务和网络管理接口提供支持。

7.7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怎样的协议栈结构?各层实现什么样的功能?

答:WSN 的通信协议栈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1)五层功能介绍

①物理层,负责数据调制、发送与接收。涉及具体传输介质、所用频段及调制方式等。

②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帧封装、帧检测、介质访问和差错控制等。WSN 的MAC 协

议主要负责组网和共享信道接入。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数据传输建立连接,形成无线逐跳的通信基础结构,并提供网络自组织的能力;二是为节点公平有效地分配通信资源。该层各环节都要体现有效的功率控制。

③网络层,负责数据的路由转发、节点间通信、支持多传感器协作完成大型感知任务。WSN 路由协议需具备的特征有:协议简单、节能,以数据为中心,有数据融合能力,可扩展性和健壮性良好。

④传输层,负责维护数据流,保证通信质量。当WSN 需与其它网络连接时,如基站节

点与任务管理节点之间的连接可采用传统TCP 协议。但WSN 内部不能采用这些传统协议,

因为能源和内存资源有限,需要一套代价较小的协议。

⑤应用层,提供各种实际应用,解决各种安全问题。主要的应用层协议有:传感器管理

协议(SMP)、任务分配与数据公告协议(TADAP)、传感器查询及数据分发协议(SQDDP)等。而密钥管理和安全组播由基础安全机制提供。

7.8 请简单介绍分析定向扩散路由协议的特点。

答:参考7.3.3 节。

7.9 请简单介绍分析S-MAC 协议的特点。

答:参考7.3.4 节

第八章

8.1 什么是无线个域网?它与其他无线网络相比有哪些不同?

答:无线个域网(Wireless PAN,WPAN)是一种采用无线连接的个域网。也是近年来个域网中应用较多的类型。其主要通过无线电或红外线代替传统有线电缆,实现个人信息终端的互联,组建个人信息网络。传统有线网络中,各种外设与计算机间的连接与通信往往需要各种线缆直接联结,存在许多不便,因此对各种设备间的无线连接需求越来越强烈。于是WPAN 应运而生,它是为了实现活动半径小(如几米)、业务类型丰富、面向特定群体的连接而提出的新型无线网络技术。WPAN 是一种与无线广域网(WWAN)、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并列但覆盖范围更小的无线网络,它们的关系和通信范围如图8.1 所示。P192WPAN 主要应用于个人用户工作空间,其位于整个网络链的末端,用于实现同一地点终端与终端间的连接。从技术角度分析,WPAN 系统通常可分为以下4 个层次。

①应用软件和程序,由驻留在主机上的软件模块组成,控制网络模块的运行。

②固件和软件栈,负责管理连接建立,并规定和执行QoS 要求。

③基带装置,负责数据处理,包括编码、封装、检错和纠错等,定义装置运行的状态,

并与主控制器接口交互。

④无线电收发,负责经D/A(数/模)和A/D(模/数)转换处理所有的输入/输出数据。它接收来自和到达基带的数字信号,并接收来自和到达天线的模拟信号。

WPAN 设备具有价格便宜、体积小、易操作和功耗低等优点,目标是用无线代替传统

线缆,实现个人信息终端的智能化互连,组建个人化的办公或家用信息网络。主要特点如下:

高数据速率并行链路:>100Mbps。

邻近终端之间的短距离连接:典型为1~10m。

标准无线或电缆桥路与外部因特网或广域网的连接。

典型的对等式拓扑结构。

中等用户密度。

8.2 无线个域网可分为几类?具体各有什么特点?

答:WPAN 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涉及技术也越来越丰富,通常将WPAN 按传输速率分为

低速、高速和超高速三类。

具体请参考教材8.1.3 节。

8.3 常见的应用于无线个域网的技术有哪些?试予以分析对比。

答:WPAN 的关键技术包括IrDA、HomeRF、UWB、蓝牙技术、ZigBee 技术等。

分析对比请参考教材8.2 节。

8.4 IEEE 802.15 包括哪些标准?

答:请参照表8.2。

8.5 UWB 可实现短距离的高速网络连接,请分析其如何组建应用于数字化家庭?

答:参考8.3.2 节。

8.6 为实现可靠传输,蓝牙采用了哪些协议?各实现什么功能?

答:(1)基带协议

负责建立微型网内各蓝牙设备之间的物理收发链路。蓝牙收发模块使用跳频扩频技术,

分组在指定时隙、指定频率上发送。在这一层上通过查询和寻呼过程使不同蓝牙设备的发送跳频频率和时钟实现同步。不同基带分组存在不同的物理链路:同步面向连接(SCO)和步无连接(ACL),这两种方式在同一射频链路上可实现复用。ACL 分组只适于数据传输,而SCO 分组适用于语音及数据。基带为所有语音和数据分组提供了不同级别的纠错和加密机制,保证其可靠性与安全性,语音数据可直接通过基带传输。基带为链路管理和控制消息分配专门信道。

(2)链路管理协议(LMP)

负责设备之间链路的建立和控制,包括控制和协商基带分组的大小。还通过鉴权和加密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试题库(含答案)

1.什么叫计算机网络系统? 答:为了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交往、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各自具备自主功能的一组计算机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且由功能完善的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进行管理的计算机复合系统。 2.什么叫“信道”? 答:信道是数据信号传输的必经之路,一般由传输线路和传输设备组成。物理信道是指用来传送信号或数据的物理通路,它由传输介质及有关通信设备组成,而逻辑信道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使节点内部实现了其他“连接”。同一物理信道上可以提供多条逻辑信道。按传输不同类型的数据信号物理信道又可以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在模拟信道两边分别安装调制解调器。还可分为专用信道和公共交换信道。 3.什么叫“传输差错”? 答:由于来自信道内外的干扰与噪声,数据在传输与接收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错误。通常,把通过通信信道接收到的数据与原来发送的数据不一致的现象称为传输差错,简称差错。 4.什么叫“通信协议”? 答:在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中,为了保证计算机之间能够准确地进行数据通信,必须使用一套通信规则,这套规则就是通信协议。 5.简答局域网的基本组成。 答:软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管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 硬件系统:①网络服务器(server,通常由一台或多台规模大、功能强的计算机担任,有较高处理能力或大容量的存储空间);

②网络工作站(workstation,用户使用的终端计算机); ③网络适配器(网卡,网络连接的接口电路板,属于通信子网设备); ④网络传输介质(物理连接线路); ⑤网络连接与互联设备(收发器、中继器、集线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和网关等)。 其他组件:网络资源、用户、协议。 6.网络互联设备主要有哪些?其主要作用各是什么? 答:(1)中继器、集线器,主要作用:不同电缆段之间信号的复制、整形、再生和转发;(2)网桥、交换机,主要作用:数据存储、接收,根据物理地址进行过滤和有目的的转发数据帧;(3)路由器,主要作用:路径选择、拥塞控制和控制广播信息;(4)网关,主要作用:传输层及以上各层。 7.对三种使用共享资源的方法简要概括。 答:直接利用“网上邻居”浏览工作组中各计算机已经开放的共享资源; 直接在“我的电脑”地址栏或“开始”-“运行”中输入“\\被访问的电脑名(或IP地址)”; 映射驱动器:将共享资源映射为本机磁盘。 8.请解释下图中各参数意义。

无线电测向原理

无线电测向原理 一、无线电波的发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与“无线电”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播送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是通过发射到空间的无线电波把声音和图象神奇地传诵到千家万户的,这个道理已成为人们的常识。让我们再来简单地回顾一下发射和接收过程:广播电台(电视台)首先把需要向外发射声音和图象变为随声音和图象变化的电信号,然后用一中频率很高、功率很强的交流电做为“运载工具”,将这种电信号带到发射天线上去。再通过天线的辐射作用,把载有电信号的高频交流电转变为同频率的无线电波(或称电磁波),推向空间,并象水波一样,不断向四周扩散传播,其传播的速度在大气中为每秒30 万公里。在电波所能到达的范围内,只要我们将收音机、电视机打开,通过接收天线将这种无线电波接收下来,再经过接收机大放大、解调等各种处理,把原来的电信号从“运载工具”中分离出来,逼真地还原成发射时的声音和图像,我们就能在远隔千里的地方收听(收看)到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节目。 无线电测向也是利用类似的途径和方式实现的,只是它所发射的仅仅是一组固定重复的莫尔斯电报信号。电台的发射功率小,信号能到达的距离也极为有限。一般在10公里以内。下面,我们紧密结合无线电测向,介绍一些有关的无线电波的基础知识。 1. 无线电波的传播途径 无线电波按传播途径可分为以下四种:天波——由空间电离层反射而传播;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直射波——由发射台到接收台直线传播;地面反射波——经地面反射而传播。 无线电测向竞赛的距离通常都在10公里以内,所以,除用于远距离通信的天波外,其它传播方式都与测向有关,160米和80米波段测向,主要使用地波;2米波段测向,主要使用直射波和地面发射波。 2. 无线电波在传播中的主要特性 无线电波离开天线后,既在媒介质中传播,也沿各种媒介质的交界面(如地面)传播,其传播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它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对它产生影响的因素却很多。无线电波在传播中的主要特性如下:(1)直线传播均匀媒介质(如空气)中,电波沿直线传播。无线电测向就是利用这一特性来确定电台方位的。 (2)反射与折射电波由一种媒介质传导另一种媒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传播方向要发生变化。图2-1所示的射线由第一种介质射向第二中介质,在分界面上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射线返回第一种介质,叫做反射;另一种现象是射线进入第二种介质,但方向发生了偏折,叫做折射。一般情况下反射和折射是同时发生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但不一定等于折射角。反射和折射给测向准确性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反射严重是,测向机误指反射体,给接近电台造成极大困难。 (3)绕射电波在传播途中,有力图饶过难以穿透的障碍物的能力。绕射能力的强弱与电波的频率有关,又和障碍物大小有关。频率越低的电波,绕射能力越弱;障碍物越大,绕射越困难。工作于80米波段的电波,绕射能力是较强的,除陡峭高山(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外,一般丘陵均可逾越。2米波段的电波绕射能力就很差了,一座楼房,或一个小山丘,都可能使信号难以绕过去。因此,测向点的选择就成为测向爱好者随时都要考虑的一大问题。 (4)干涉直射波与地面反射波或其它物体的反射波在某处相遇时,测向机收到的信号为两个电波合成后的信号,其信号强度有可能增强(两个信号跌叠加)也可能减弱(两个信号相互抵消)。这种现象称为波的干涉。产生干涉的结果,使得测向机在某些接收点收到的信号强,而某些接收点收到的信号弱,甚至收不到信号,给判断电台距离造成错觉。2米波段测向中,这种现象比较常见。 另外,如图2-2所示,天线发射到空间的电波的能量是一定的,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不仅在传播途中能量要损耗,而且能量的分布也越来越广,单位面积上获得的能量越来越小。反之,距电台愈近,单位面积上获得的能量愈大。在距电台数十米以内,电场强度的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测向机耳机中的音量变化也格外明显。这一特点有助于测向运动员在接近电台后判断电台的距离及其位置。 3.天线的架设与电波传播形式的关系 当发射天线垂直于地面时,天线辐射电磁波的电场也垂直于地面,我们称它“垂直极化波”;当天线平行于地面时,天线辐射电磁波的电场也平行于地面,我们叫它“水平极化波”。160米波段和80米波段,规定发射垂直极化波,因而要求发射天线必须垂直架设;2米波段规定发射水平极化波,因而要求发射天线必须水平架设。 二、无线电测向机的组成与特点 无线电测向机是测向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赖以测向隐蔽电台方位的工具,根据工作波段的不同,测向机的电路和外形结构也不尽相同。但一部测向机,无论是简是繁,是大是小,都是由测向天线、收信机和指示器三部分组成的。其方框图如图2-3所示。 1.测向天线 测向天线接收被测电台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并对来自不同方向的电波产生不同的感应电势。这是测向机不同于一般收音机的主要区别。目前测向运动中,160米波段测向机使用磁性天线以及与它相配合的直立天线;80米波段测向机多数也用磁性天线加直立天线(过去也有用环形天线加直立天线的,但因环形天线体积大,不易看准方向线,已很少使用);2米波段测向机使用八木天线。 2.收信机 收信机对测向天线送来的感应电势进行放大解调等一系列处理,最后把所需信号送入指示器。一般测向机的收信部分与普通收音机基本相似,但根据测向的特殊需要,它还应具备以下特点:

无线电考试题

一、基础知识 1.1 填空题 1,1864年,由著名的物理学家_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后来赫兹又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 2,1887年赫兹首先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3,在空间以一定速度传播的交变电磁场叫电磁波 4,电磁场场强标准单位为伏特每米(或V/m),磁场场强的单位为安培每米(或A/m),功率通量密度的标准单位为瓦特每平方米(W/m2) 5,在国际频率划分中,中国属于第三区 6,通常情况下,无线电波的频率越高,损耗越大,反射能力越强,绕射能力越低 7,无线电波甚高频(VHF)的频率范围是从 30MHz 到 300MHz 8,中国联通CDMA系统使用频率为825-835MHz(基站收), 870-880MHz(基站发) 9,IS-95标准的CDMA移动系统的必要带宽为 1.23MHz 10,我国PHS无线接入系统使用的频率范围是1900-1915MHz 11,在1785~1805MHz有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系统,这个系统是SCDMA 12,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108-137MHz航空频段中无线电导航频率为108~117.975MHz、航空移动频率为117.975~137MHz 13,目前较常用的短距离微功率扩频无线电通信使用2.4GHz和5.8GHz频段。 14,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频率规划到 1000G Hz。 15,600MHz无线电波的波长是0.5 m 。 16,0dBW= 30 dBm,1V=0 dBv= 60 dBmv= 120 dBμV 17,f0=2f1-f2是三阶一型互调,f0=f1+f2-f3是三阶二型互调。 18,当R = 50Ω时,20dBmV= -27 dBm。如果阻抗是75Ω,则应为-29 dBm。 19,dB(pW/m2)是功率通量密度参数的单位。 20,在幅度调制中,过调制会造成信号较大的失真,并且增加了发射的占用带宽。21,蜂窝通讯系统的频率规划是利用地理位置分割为基础的,在有适当空间间隔的各蜂窝之间可以实现频率复用。 22,输出输入曲线上的电平根据线性响应被减少1dB的点叫1dB压缩点 23,最简单的检波器元件是晶体二极管。 24,带外发射指由于调制过程而产生的刚超出必要带宽的一个或多个频率的发射。25,杂散发射指必要带宽之外的一个或多个频率的发射,其发射电平可降低而不致影响信息的传输,但带外发射除外。 26,Okumura模式的适用频段范围是UHF ; Egli 模式的适用频段范围是VHF 。27,在多径传播条件下,陆地移动无线设备所收到的射频信号,其包络随时间(或位置)的快速变化遵循瑞利分布律,这种衰落叫瑞利衰落 28,“频率划分”的频率分属对象是业务,“划分”用英文表示为Allocation ;“频率分配”的频率分属对象是地区或国家或部门,“分配”用英文表示为Allotment ;

计算机网络技术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试题库 1单项选择题 1.1以下属于物理层的设备是(A) A. 中继器 B. 以太网交换机 C. 桥 D. 网关 1.2在以太网中,是根据_(B)__地址来区分不同的设备的. A. LLC地址 B. MAC地址 C. IP地址 D. IPX地址 1.3标准是指(B) A. 以太网 B. 快速以太网 C. 令牌环网 D. FDDI网 1.4下面哪种LAN 是应用CSMA/CD协议的(C) A、令牌环 B、FDDI C、ETHERNET D、NOVELL 1.5FDDI 使用的是___局域网技术。(C) A、以太网; B、快速以太网; C、令牌环; D、令牌总线。 1.6TCP 和UDP 协议的相似之处是(C) A、面向连接的协议 B、面向非连接的协议 C、传输层协议 D、以上均不对 1.7应用程序PING 发出的是_(C)_报文。 A、TCP 请求报文 B、TCP 应答报文 C、ICMP 请求报文 D、ICMP 应答报文 1.8小于___的TCP/UDP端口号已保留与现有服务一一对应,此数字以上的端口号可自由分配。(C) A、199 B、100 C、1024 D、2048 1.9当一台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和MAC 地址 B、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但不需改动MAC 地址 C、必须改变它的MAC 地址,但不需改动IP 地址 D、MAC 地址、IP 地址都不需改动 [IP协议—网络地址] 1.10标准是指(C) A、以太网 B、令牌总线网 C、令牌环网 D、FDDI 网 1.11ARP 协议的作用是(D) A、将端口号映射到IP 地址 B、连接IP 层和TCP 层 C、广播IP 地址 D、将IP 地址映射到第二层地址 1.1210BASE-T是指(C) A、粗同轴电缆 B、细同轴电缆 C、双绞线 D、光纤 1.13如果要将两计算机通过双绞线直接连接,正确的线序是(C) A、1--1、2--2、3--3、4--4、5--5、6--6、7--7、8--8 B、1--2、2--1、3--6、4--4、5--5、6--3、7--7、8--8 C、1--3、2--6、3--1、4--4、5--5、6--2、7--7、8--8 D、两计算机不能通过双绞线直接连接 1.14帧中继的使用链路层协议是(C) A、LAPB B、LAPD C、LAPF D、HDLC 1.15在windows95/98 的dos 窗口下,能用以下命令察看主机的路由表(D) A、NETSTAT –R B、ARP -A C、TRACEROUTE D、ROUTE PRINT 1.16某公司申请到一个C 类IP 地址,但要连接6 个的子公司,最大的一个子公司有26 台计算机,每个子公司在一个网段中,则子网掩码应设为(D) A、主机地址 B、网络地址 C、组播地址 D、广播地址 1.17路由选择协议位于(C.。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应用层 1.18在局域网中,MAC指的是( B)。 A.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B.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C. 物理层 D. 数据链路层 A. 一个B类网络号 B. 一个C类网络中的广播 C. 一个具有子网的网络掩码 D. 以上都不是 1.19传输层可以通过(B )标识不同的应用。 A. 物理地址 B. 端口号 C. IP地址 D. 逻辑地址 1.20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 A)。 A.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B. 以单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C. 国际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 D. 各计算机制造厂商网络结构标准化 1.21在Internet上浏览时,浏览器和WWW服务器之间传输网页使用的协议是( B)。 A. IP B. HTTP C. FTP D. Telnet

无线电A类考试题库

1.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业余无线电台管理的最高法律文件及其立法机关是: 答: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 2.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无线电管理的最高法律文件及其立法机关是: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国务院和中央军委 3. 业余电台的法定用途为: 答: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 4. 业余无线电台供下列人群设置和使用: 答: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即经正式批准的、对无线电技术有兴趣的人,其兴趣纯系个人爱好而不涉及谋取利润 5. A类业余无线电台允许发射的最大发射功率为不大于: 答:25瓦 6. 申请设置业余无线电台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答:熟悉无线电管理规定、具备国家规定的操作技术能力、发射设备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7. 申请设置和使用业余无线电台的条件所规定的“具备国家规定的操作技术能力”,其标志为: 答:取得相应操作技术能力证明,即中国无线电协会颁发的业余无线电台操作证书 8. 申请设置下列业余无线电台时应在《业余无线电台设置(变更)申请表》的“台站种类”选择“特殊”类: 答:中继台、信标台、空间台 9. 发射电台应符合下列国家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 答:符合频率容限、符合杂散发射最大允许功率电平 10. 业余无线电台在业余业务、卫星业余业务作为次要业务使用的频率或者与其他主要业务共同使用的频率上发射操作时,应当注意: 答:遵守无线电管理机构对该频率的使用规定 11. 在我国和多数其他国家的频率分配中,业余业务在430-440MHz频段中作为次要业务与其他业务共用。这个频段中我国分配的主要业务是: 答:无线电定位和航空无线电导航 12. 经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设置的业余无线电台,设台地迁入其他省、自治区或者直辖市时,应办理的手续为: 答:先到原核发执照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申请注销原业余无线电台,再到迁

网络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题 一、单选题 1.IP地址126.168.0.1属于哪一类IP地址(D ) A、D类 B、C类型 C、B类 D、A类 2.以下哪一个设置不是上互联网所必须的(B ) A、IP地址 B、工作组 C、子网掩码 D、网关 3.以下关于网络的说法错误的是(A ) A、将两台电脑用网线联在一起就是一个网络 B、网络按覆盖范围可以分为LAN和WAN C、计算机网络有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分布处理等功能 D、上网时我们享受的服务不只是眼前的工作站提供的 4.OSI模型和TCP/IP协议体系分别分成几层( C) A、7 和 7 B、4和 7 C、7 和 4 D、4 和 4 5.IP电话、电报和专线电话分别使用的数据交换技术是() A、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 B、分组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 C、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 D、电路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报文交换技术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动态网页就是指动态HTML ,通过 javascript 和ASP都能实现动态网页 B、网页上只要有“动”的效果就是动态HTML效果 C、javascript是一种面向浏览器的网页脚本编程语言,ASP是一种服务器编程技术 D、ASP服务器运行完ASP程序后返回给浏览器的是ASP源代码 7.建立主题网站的顺序是() A、规划→设计→实现→发布管理 B、设计→规划→实现→发布管理 C、规划→实现→设计→发布管理 D、设计→实现→规划→发布管理 8.ATM技术的特点是() A、高速、低传输延迟、信元小 B、网状拓扑 C、以帧为数据传输单位 D、针对局域网互连 9.不是Ethernet的物理层协议是()。 A、10BASE-T B、1000BASE-T C、FDDI D、100BAE-T 10.常用的通信信道分为模拟通信信道和数字通信信道,其中数字通信信道是()。 A、ASK B、FSK C、PSK D、NRZ 11.下列设备属于资源子网的是()。 A、打印机 B、集中器 C、路由器 D、交换机 12.下列交换技术中,节点不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是()。 A、电路交换技术 B、报文交换技术 C、虚电路交换技术 D、数据报交换技术 13.采用虚电路分组交换方式时,可以省去的阶段是()。 A、建立逻辑连接 B、结束本次连接 C、传输数据 D、建立物理连接

无线电测向基本常识

无线电测向基本常识 1、无线电测向的特点 在景色宜人的公园、森林、丘陵、原野,手持测向机奋力奔跑着,跟踪搜寻“狡猾的狐狸”(隐蔽电台)。没有别人的帮助,完全凭借手中测向机的导引,凭借自己掌握的测向技术,经过独立的思考、判断,去揭开一层层神秘的面纱,揪出深藏的“狐狸”,去享受胜利的喜悦,这就是无线电测向活动。人们不甘落后,奋力向上的品质,使参加这项活动的人无不争先恐后,出于强烈的竞争意识,无线电测向运动又是一项竞技体育项目。 由“国防体育”、“军事体育”,到人们公认的“科技体育”,无线电测向运动始终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影响着广大群众。它集体育、科技、娱乐等为一体,使参加活动的人在锻炼体魄、掌握知识、休闲娱乐、培养品质、磨练意志等多方面得到收益。无论是十几岁的孩子,还是6、70岁的老人,都可以因时、因地、根据各种情况组织无线电测向活动和比赛。 2、如何组织无线电测向活动 开展无线电测向运动场地可繁可减、设台数可多可少、距离可长可短,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变化。我国目前竞赛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的“长距离测向”,一种是根据我国情况由我国无线电测向工作者自己创造的“短距离测向”。“长距离测向”的场地选择在面积为10平方公里左右,地形略有起伏(高、差在200米以内),树木较多,通透力较差的地形。“短距离测向”的场地可以选择在城市的公园、市郊和较大的校园。以下按照这两种测向的模式介绍开展无线电测向活动的方法。 (1)长距离测向

正式比赛设5部隐蔽电台,1—5号台的呼号是MOE、MOI、MOS、MOH、MO5,按照顺序循环发射,每次工作一分钟。终点信标台呼号为MO,均拍发摩尔斯电码。 各隐蔽台距起点的直线距离不小于750米,各台之间不小于400米。运动员自己确定找台顺序,最佳台序的直线距离为4—7公里。运动员实际跑的距离约6—10公里。 参加比赛的运动员统一到达起点,在预备区内准备和休息,测向机交裁判员集中保管。 每5分钟出发一批运动员,每人的出发批次在赛前抽签确定。出发前10分钟领取测向机、地图、竞赛卡片。听到“出发”口令后,离开出发圈,沿规定跑道进入比赛场地。 比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超时不计成绩。运动员每找一个台,须用该台准备的计时设备准确记录,这是裁判判定运动员成绩的凭证。 运动员到达终点,由裁判员记录通过时间,并计算出全场比赛时间。 评定成绩时,先比较每人的找台数,再比较实用时间,找台多、时间少名次列前。 (2)短距离测向 竞赛时设3—10部隐蔽电台。起点与各台及各台间的直线距离为30—200米,互相看不见。每个隐蔽台在不同的频率上连续用摩尔斯电码拍发本台呼号。电台标明台号,并设有计时设备。 运动员1—3分钟出发一批,按规定顺序找台,并准确作出记录。在规定时间内找到电台,到达终点成绩有效。 短距离测向比赛的方法有个人赛、接力赛、淘汰赛、团体赛等方式。 无线电测向活动历史

业余无线电入门考试题

河北省唐山无线电管理局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入门培训复习题 第一部分法律、法规、规章须知 0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八条——扰乱无线电通信管理秩序罪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或者擅自占用频率,经责令停止使用后拒不停止使用,干扰无线电通信正常进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处()、()或者(),并处或者单处()。 答案:(C) (A)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罚款; (B)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押、管制、罚金; (C)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罚金; (D)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押、管制、罚款。 02、我国无线电管理的行政法规是: 答案:(B) (A)河北省无线电管理规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 (D)业余无线电台管理暂行规定。 03、下列机构、部门中,负责无线电管理的有: 答案:(B、C、D、E) (A)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 (C)河北省无线电管理局; (D)中国人民解放军无线电管理机构; (E)河北省唐山无线电管理局。 04、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履行以下程序: 答案:(A、B、D) (A)提出书面申请; (B)办理设台审批手续; (C)加入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 (D)领取电台执照。 05、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答案:(A、B、C、E) (A)无线电设备符合国家技术标准; (B)操作人员熟悉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并具有相应的业务技能和操作资格; (C)设台(站)单位或者个人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D)个人是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会员; (E)工作环境安全可靠。 06、因()和()需要实行无线电管制时,管制区域内设有无线电发射设备和其他辐射无线电波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有关管制的规定。 答案:(C)

全国自学考试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题及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47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由一组用户群构成、不需要基站、没有固定路由器的移动通信网络是( C ) A.蜂窝通信网 B.无线局域网 C.Ad hoc网络 D.虚拟专用网 2.广域网WAN一般采用( D ) A.“广播”传输方式 B.“无线”传输方式 C.“光纤”传输方式 D.“存储-转发”传输方式 3.采用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的网络拓扑是( A ) A.星形拓扑 B.总线拓扑 C.环形拓扑 D.网形拓扑 4.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的网络协议要素是( B ) A.语义 B.语法 C.定时 D.标准 5.下列关于OSI参考模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OSI的体系结构定义了一个七层模型 B.OSI仅是ISO制定的网络体系结构 C.OSI模型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 D.OSI中只有各种协议是可以实现的 6.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串行物理接口标准是( A ) A.EIA RS-232C B.EIA RS-422 C.EIA RS-423 D.EIA RS-449 7.当物理信道的可用带宽超过单个原始信号所需带宽时可采用的复用技术是( A ) A.FDM B.TDM C.WDM D.STDM 8.OSI模型中实现端到端流量控制的是( C )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9.在接收、发送双方仅需一个帧的缓冲存储空间的差错控制方法是( C ) A.选择重发策略 B.连续重发请求 C.空闲重发请求 D.Go-back-N策略 10.从滑动窗口的观点看,在选择重传协议中( D ) A.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B.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C.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D.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I 11.提供传输层及其以上各层之间协议转换的网间连接器是( D ) A.转发器 B.网桥 C.路由器 D.网关 12.Internet互连层的四个重要协议是IP、ARP、RARP和( C )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于带宽为6MHz的信道,若用8种不同的状态来表示数据,在不考虑热噪声的情况下,该信道每秒最多能传送的位数为(A) A 36×106 B 18× C 10 C 48×106 D 96×106 2.E1载波的数据传输为(C) A 1.544Mbps B 1Mbps C 2.048Mbps D 10Mbps 3.采用8种相位,每种相位各有两种幅度的PAM调制方法,在1200Baud的信号传输速率下能达到的数据传输速率为(D ) A 2400b/s B 3600b/s C 9600b/s D 4800b/s 4.采用曼彻斯特编码的数字信道,其数据传输速率为波特率的(C ) A 2倍 B 4倍 C 1/2倍 D 1倍 5.采用海明码纠正一位差错,若信息位为7位,则冗余位至少应为(C ) A 5位 B 3位 C 4位 D 2位 6.在CRC码计算中,可以将一个二进制位串与一个只含有0或1两个系数的一元多项式建立对应关系。例如,与位串101101对应的多项式为( B ) A x6+x4+x3+1 B x5+x3+x2+1 C x5+x3+x2+x D x6+x5+x4+1 7.X.21的设计目标之一是减少信号线的数目,其机械特性规定采用(C ) A DB-25连接器 B DB-9连接器 C DB-15连接器 D RJ11连接器 8.采用AT命令集对Moden进行编程设置,现要让Modem完成“用脉冲拨号呼叫62751890”的操作,则应向Modem发出的AT命令为(B) A A TDT62751890 B A TDP62751890 C AT62751890 D ATZ62751890 9.采用RS-232C接口标准连接PC机和Modem,其请求发送信号(RTS)的连接方向为(D )A DCE→DTE B DCE→DCE C DTE→DTE D DTE→DCE 10.BSC规程采用的帧同步方法为(B) A字节计数法 B 使用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 C 使用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 D 违法编码法 11.采用有序接收的滑动窗口协议,设序号位数为n,则发送窗口最大尺寸为(B) A 2n-1 B 2n-1 C 2n D 2n 12.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WT=4,在发送3号帧、并接到2号帧的确认帧后,发送方

无线电基础知识

无线电基础知识 更多详细内容友情链接: 无线电是怎样发现和发展的 今天的人们通过小小的无线手机就可以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家人交流,町有谁知道,如今科技发展所获得的这切,贴片钽电容最初是怎样开始的呢? 其宴无线电通信的起源应该追溯到100多年前无线电渡的发现。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电磁波理沧。他断定电磁波的存在,并推导出电与光具有同样的传播速度。1886 --1889年,德圆物理学家赫兹通过实验验证麦克斯韦论证过的比光波的渡K更妊的电磁渡,验证了电磁波的确存在,1895年乌可尼发明,无线电撤机,开创无线电波的实际应埘价值。几乎同时,1895年5月,A.S.渡渡夫在被得堡展出第一台能录来自闪电的电磁渡接收机。在马可尼向英国邮政局的茸员演币他发明的无线电报后不久,KEMET钽电容1896年无线电首次使用,即在船和梅岸之间实现丁第一次无线电通信,开创无线电通信的新纪元。最初的正常通信应用是在189SI年英格兰海岸用无线电撤报告派救生艇营救海韪难者。l901年12月12月马可尼的无线电信号历史性地跨越大西洋。 电子管的发明,对于无线电报和无线电话的继缍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1915年,人们用电子管发射机和电子管接收机在法国和美国之间进行无线电话试验。无线电发射台分别十1920年和1921年出现在美国、英国和法国。前苏联于1919年就在进行无线电广播实验。德国于1920年做了无线电广播试验,并于1921年转播了一场歌剧。1927年,伦敦——纽约尢线电话通信线路对外开放。数午后,整个欧洲大陆都能通过无线电话进行通信联系。无线电在两次世界大战巾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战争的刺激也推动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例如:雷达的出现,使无线电在导航等方面得到重要应用。贴片钽电容航空航海需要瞬时和可靠的全球通信进步推动了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取向无线电通信广泛使用,广播和微波中继通信得以发展应片。 大约自1930年起,超短波波段的使用,不但使电视和超短波无线电广播得遂所憾,而且使近距离无线电通信成为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20世纪60年代通信星的出现,五线电报无线电晤技术达剑r花所幕有螭趣可随着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界口益增的需求和空问时代的到来.加速对无线电通信的需求。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诞生虽然仪有100余年的历史,但对人类生活、社会生产、科学研究和国防建世产生r巨大的影响在现代牛活的各个领域,存现代信息社会巾,KEMET钽电容无线电技术已经渗透到政治、军事、T.业、农业交通、文化、科技、教育和人们口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一个国家综台国力和发展水平的标志。 什么是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是电磁谱的部分。尤线电波是电场和磁扬瞬间棚碴化产生的,芒类似水池中的波纹一样可以向各个方向以光建进行传播。人们可以利用无线电波进行各种无线通信、播、导航、航空、航海、宇宙空间探索、科学研究等。在物理学中我们解到电磁谱的组成,电磁谱包括电渡、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1射线等。 无线电波是指频率范围从3ffl0赫兹( Hz)到3000吉赫兹(GHz)的电磁披。赫兹(Hz)是频率的单位(为纪念德周物理学家赫拄),1千赫兹( kHz)是10' Hz.1兆赫兹( MHz)足10-H2,l吉赫兹是l0'Hz。可见无线电波的频谱范围是很宽的,仉电是有限的。人们正在努力地开发和应用无线电波的各段频潜,使之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可以说无线屯波的应用已成为现代高科技信息社会人类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什么是无线电波段

计算机网络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要点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调制解调技术主要用于下列哪种数据通信中 A、模拟信号传输模拟数据 B、模拟信号传输数字数据 C、数字信号传输数字数据 D、数字信号传输模拟信号2.下列哪种交换方法传输延迟最小? A、报文分组交换 B、报文交换 C、电路交换 D、各种方法都一样3.下列哪种交换方法使用了虚电路? A、报文分组交换 B、报文交换 C、电路交换 D、各种方法都一样4.虚电路方法在传输数据前 A、必须预先建立一条逻辑连接 B、不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组 C、收发两站的发送接收设备必须同时可用 D、必须建立起专用的通信线路 5.在下列传输介质中,哪种介质的典型传输率最高?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纤 D、无线介质6.RS232C逻辑0的电平为 A、大于+3V B、小于-3V C、大于+15V D、小于-15V 7.两端用户传输文件,应属于下列OSI的哪一层处理? A、表示层 B、会话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8.使用路径通过子网,应属于下OSI的哪一层处理?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9.OSI模型中,对话控制是哪个层次的功能? A、网络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10.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称为: A、协议 B、介质 C、服务 D、网络操作系统 11.控制访问网络资源的软件称为 A、操作系统 B、工作站 C、客户机 D、外设12.Windows NT为管理用户帐号提供的使用程序叫做 A、服务器管理器 B、用户管理器 B、域用户管理器D、帐号管理器13.以下哪个IP地址属于C类地址? A、101.78.65.3 B、3.3.3.3 C、197.234.111.123 D、23.34.45.56 14,域名与下面哪个一一对应 A、物理地址 B、IP地址 C、网络 D、以上均错15.路由器运行于OSI模型的哪个层次?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16.IP协议提供哪种服务? A、无连接服务 B、面向连接的服务 C、虚电路服务 D、以上都不是17.DNS必须具有一个 A、动态IP地址 B、静态IP地址 C、动态计算机名 D、固定的计算机名

无线电测向心得体会

无线电测向心得体会 篇一:PJ-80型无线电测向机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无线电测向的基本原理 2、掌握无线电测向机的制作方法 3、增强对电子信息专业的热爱 二、实验过程 1、9月15日星期一 早上9:00,老师在课上为我们讲解了无线电测向的基本原理: 通信具有两个要素:信息和载体。 电磁波具有三个性质:三维直角正交、传输速度 电磁波按频率在空间内具有如下分布: 和极化波。 无线电波的传输方式有三种:地波、天波和直接波。 天线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在发射无线电波时,能把高频电能转换为高频电磁能,在接收无线电波时,能把高频电磁能转换为高频电能。它的方向性很强。 PJ-80型无线电测向机具有两种天线,分别是直立天线和磁性天线。直立天线能把电能转换为磁能,应用于很宽频

率范围,在各个方向上接收到的无线电波强度都一样,且具有便于架设、价格便宜的特点。磁性天线能把磁能转换为电能,它在不同方向上接收到无线电波的强度不同,因此表现出很强的方向性。 两种天线的综合使用形成了复合天线系统。 使用复合天线后,磁性天线转动一周,只有一个方向使信号消失;也只有一个方向信号最强。这样就克服了磁性天线的双值性,获得了单方向性能。我们把信号强的这个面叫单向大音面,简称大音面,得用大音面就可直接定出电台在哪一边。由磁性天线的方向图可知,天线转动一周,测向机将出现两个声音最大处和两个声音最小处,即磁性天线的方向图具有双值性。利用这一点,可以测定电台所处的一条位置线,但判断不出它究竟处在位置线上的哪一边。 直立天线在水平平面的方向图是一个圆。天线转动360度,感应电势E直的大小和极性都不会变化。现设直立天线的电势等于1,并为正值;设磁性天线的电势最的值也等于1,将磁性天线旋转360度时其电势的大小和极性做出标注。再将任一方向上两天线的电势相加,如在0度或180度方向上,E直=1,E磁=0,合成电势(E合)=1;在90度方向上,E直=1,E磁=1,E合=2;在270度方向上E直=1,E磁=-1,E合=0,等等。由图可见,上半部分各方向上的两天线电势极性相同,合成电势为两电势之和;下半部各方向上两电势

无线电基础复习题.doc

无线电棊础复习题 填空题 1.电磁波是向_______ 方向传播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___________ 米/秒,这个速度与_______ 的传播速度相同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磁波的频率单位常用千赫或兆赫,1千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赫,1兆赫= __________ 赫 3产生电磁波的高频振荡电流每振荡一次,电磁波的传播距离称为____________ ,一秒内振荡的次数称为电磁波的________ 。 4广播电台的某一套节目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为640千赫,则该电磁波的波长为_________ 米。5北京电视台的某一套节目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是1.7米至1.8米,则电磁波的频率为兆赫至_______ 兆赫。 6无线电波从发射到接收的传播途径有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种。 7夏季的雷雨天或开关日光灯吋收咅机中会出现“喀喀”声,这是由于在打雷或开关日光灯时它向周围空间发出了____________ 。 8激光与普通光相比,具有很高的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 等特性。激光的光纤通信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的优点。 9 K波与短波相比,忪波的频率____________ ,短波的频率______________ ; 10无线电波由 _____________ 发送,它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_________ 器,_______ 器和发射天线 11无线电波由 __________ 接收,它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_________ 器,_________ 器和接收天线 12用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的过程是:首先要有能产生高频震荡电流的装置___________ ,用一__________ 把声咅信号通过__________ 转化成随声咅强弱变化而变化的___________ 信号,把高频振荡电流送到___________ 上,发出___________ 。当收音机的___________ 接收到电磁波,由___________ 得到所需要的电磁波,经____________ 把声音信号(变化的电流)检出,通过耳机还原成声音。 变频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部分组成。 滤波器可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四种。 调制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种方式 解调有__________ 检波、__________ 检波、____________ 检波等。 调幅就是使载波的----------- 随调制信号的--------- 变化而变化。 鉴频器常见有-------- 、------- 、-------- 三种形式。 一、选择题 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频率越大的电磁波传播的速度较快B波长较长的电磁波传播的速度较快 C 周期较长的电磁波传播的速度较快D不同的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相同 某电磁波的波长是100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的频率是3X103赫B它的频率是3X103赫 C它的频率是3X1(?赫D它的传播速度是100米/秒 某女生的发声频率是1, 1千赫,这样的声音通过屮央人民广播电台第2套节目720千赫向外广播时,发出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是()

计算机网络技术题库(带答案)

计算机技术职业技能训练系列 《计算机网络基础》题库 张明辉 李康乐 任立权 于洪鹏 CERNET …… …… ……… …… … ……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 第2章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3) 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9) 第4章计算机局域网络 (12) 第7章网络互联技术 (17) 第10章 Internet与应用 (22) 结构化布线系统 (28) 参考答案 (29)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开始于( A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初期 C.20世纪60年代中期 D.20世纪70年代 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 A )。 A.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B.以单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C.国际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 D.各计算机制造厂商网络结构标准化 3、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 )。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4、计算机网络在逻辑上可以分为( B )。 A.通信子网与共享子网 B.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 C.主从网络与对等网络 D.数据网络与多媒体网络 5、下列设备中不属于通信子网的是( C )。 A.通信控制处理机 B.通信线路 C.终端控制器 D.信号变换设备 6、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B )。 A. PAN https://www.360docs.net/doc/6111997228.html,N C.MAN D. WAN 7、下列网络中,传输速度最慢的是( C )。 A.局域网 B.城域网 C.广域网 D.三者速率差不多 8、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络中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 B )。 A.联机关系 B.结构关系 C.主次关系 D.层次关系 9、局域网具有的几种典型的拓扑结构中,一般不含( D )。 A. 星型 B. 环型 C.总线型 D.全连接网型 10、若网络形状是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的一个闭合环,则称这种拓扑结构为( C )。 A.星形拓扑 B.总线拓扑 C.环形拓扑 D.树形拓扑 11、在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均连接到一条通信传输线路上,在线路两端连有防止信号反射的装置。这种连接结构被称为( A )。 A.总线结构 B.环型结构 C.星型结构 D.网状结构 12、在下列网络拓扑结构中,中心节点的故障可能造成全网瘫痪的是( A )。 A.星型拓扑结构 B.环型拓扑结构 C.树型拓扑结构 D.网状拓扑结构 13、下列属于星型拓扑的优点的是( D )。 A.易于扩展 B.电缆长度短 C.不需接线盒 D.简单的访问协议 14、在拓扑结构上,快速交换以太网采用( C )。

无线电测向基本技术

无线电测向基本技术 无线电测向运动作为一项科技体育竞技项目,同其它竞技体育项目一样,具有鲜明的竞技特征。具体来说,一是参加者必须共同遵守统一的竞赛规则,二是竞赛活动表现出强烈的竞争特点,三是每一个参加者在赛前和竞赛过程中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力求使自己的体力、智力、技术在比赛中得到最好的表现和发挥,以创造优异成绩,压倒对手,夺取胜利。竞技体育的这些特点表明它不同于娱乐和游戏,也不同于健身体育和康复体育。它要求参加者从事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全面掌握各种技术,锻炼并提高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去适应运动竞赛的需要。无疑,技术训练是任何一项科技体育运动员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内容 无线电测向运动对参加者的运动素质的要求无疑是很高的。以往曾有人以为,只要运动素质发展全面,体力充沛,跑得快,便可以成为优秀测向运动员。近几年,随着竞赛规则的修改,测向技术及相关理论的发展,特别是通过历年优秀运动员的观察和统计结果的分析,使越来越多的测向运动爱好者转而赞同这样一种观点:运动素质是运动和发挥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测向技术水平才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关键。在本课里,将按起点技术、途中技术、近台区技术、地形学知识的顺序,向大家介绍无线电测向的各种技术。第四讲再介绍技术训练的方法。 在学习有关技术,投入训练之前,先粗略地了解一下无线电测向技术构成是有好处的。知道了总的轮廓,在学习一个单项技术时,可以了解它在整体技术中所处的地位;在学习一项综合技术(例如近台区测向)时,可以知道它是由哪些基本技术或单项技术所构成。这样,既可以提高运动员参加枯燥的基本技术训练的自觉性,也有助于教练员把训练安排得更合理、更系统。 无线电测向技术如果以竞赛过程的先后分,可以划为以下三项: (1)起点测向包括起点前技术、起点测向、离开起点三部分。 (2)途中测向包括首找台及找台顺序的确定、到位技术、途中跑及道路选择三部分。 (3)近台区测向近台区测向包含内容较多,许多基本技术和单项技术都可能在近台区得到综合运用。主要的有沿方向线跟踪、交叉定点、比音量、无信号找台、搜索等。 还有一些技术内容,例如指北针和地图使用、体力分配、复杂条件下对干扰、反射等特殊情况的处理等,难于划入上述三阶段中的某一阶段,但也必须掌握。 无线电测向技术如果以从易到难、先单项后综合的顺序划分,可视为包含以下内容: (1)使用和掌握测向机包括持机方法、收测电台信号技术的训练及掌握测向机性能。收测电台信号技术包括:信号的辨认、调谐和抗干扰接收、测出电台方向线的步骤等。掌握测向机性能包括:学会使用增益旋钮和衰减开关,了解测向机一般检查和简单故障的应急处理方法。 (2)基本技术包括测向技术、地图和指北针的使用和越野技术。测向技术的内容有:原地和移动中测记电台方向线;参照实地方位物按方向线前进;利用测向机的音量、指向、强度变化等判断关键距离(如近台区、一轮信号奔跑距离)和电台设置位置(如高低、向背);近台区技术(方向跟踪、交叉定点、比音量、无信号找台、搜索);测向点的选择:识别和排除环境等因素对方向的影响。地图与制北针的使用包括:地图的识读,分析、记背以及现地对照;指北针的安装、使用及利用指北针按方向线行进。 标绘电台方向线和地图上的远距离交叉。越野技术包括:越野奔跑技术和体力分配;选择道路的基本原则。 (3)专项技术包括确定首找台和找台顺序、到位技术、近台区测向和识图越野。 (4)综合技术包括综合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体力和竞技状态的调整和心理控制及心理训练。 二、无线电测向原理 1、无线电波的发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与“无线电”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播送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是通过发射到空间的无线电波把声音和图像神奇地传诵到千家万户的,这个道理已成为人们的常识。让我们再来简单地回顾一下发射和接收过程:广播电台(电视台)首先把需要向外发射声音和图像变为随声音和图像变化的电信号,然后用一中频率很高、功率很强的交流电作为“运载工具”,将这种电信号带到发射天线上去。再通过天线的辐射作用,把载有电信号的高频交流电转变为同频率的无线电波(或称电磁波),推向空间,并像水波一样,不断向四周扩散传播,其传播的速度在大气中为每秒30万公里。在电波所能到达的范围内,只要我们将收音机、电视机打开,通过接收天线将这种无线电波接收下来,再经过接收机大放大、解调等各种处理,把原来的电信号从“运载工具”中分离出来,逼真地还原成发射时的声音和图像,我们就能在远隔千里的地方收听(收看)到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节目。 无线电测向也是利用类似的途径和方式实现的,只是它所发射的仅仅是一组固定重复的莫尔斯电报信号。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