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皮肤科常用药(五)中药.
当归饮子的皮肤科应用

当归饮子的皮肤科应用在皮肤科中,许多常见的皮肤问题如痤疮、皮炎等都与血液循环不良、皮肤干燥、过敏等因素有关。
当归饮子中的当归、黄芪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皮肤血液循环,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白蒺藜、防风等成分则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因此,当归饮子在皮肤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当归饮子的应用方式可以包括口服和外用两种。
口服当归饮子可以调节机体内分泌,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能力。
同时,当归饮子还可以用于外敷,对于皮炎、湿疹等皮肤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此外,还可以将当归饮子熬成汤液进行洗浴,以起到全身性的治疗效果。
【案例展示】某患者,女,22岁,患有轻度痤疮和过敏性皮炎。
在医院就诊后,医生建议采用当归饮子进行治疗。
具体用药方法如下:将当归10g、黄芪15g、赤芍10g、防风10g、白蒺藜15g、何首乌10g等中药材熬制成汤剂,每日服用两次,每次200ml。
同时,将熬制好的汤液用于面部外敷,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
经过两周的治疗,患者的痤疮和过敏性皮炎症状明显缓解,皮肤逐渐变得光滑细腻。
本案例中,当归饮子中的当归、黄芪等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皮肤血液循环,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而白蒺藜、防风等成分则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此外,外用当归饮子可以直达病所,提高药物疗效,起到全身性的治疗效果。
总之,当归饮子在皮肤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痤疮、皮炎等常见皮肤问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以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治疗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时间,患者应遵医嘱坚持治疗,切勿急于求成。
引言当归芍药散是一种由当归、芍药、川芎、泽泻、茯苓和白术六味中药组成的传统方剂。
该方剂具有调和气血、疏肝健脾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
中药蛇床子:药性、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

中药蛇床子:药性、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中药蛇床子:药性、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
功效分类
补阳中药
中药毒性
是药三分毒,请在了解中药蛇床子的功效和作用后再使用。
性味归经
【性味】蛇床子味辛、苦,性温。
【归经】归肾经。
功效主治
【功效】补阳类中药蛇床子有:温肾壮阳,散寒祛风,燥湿杀虫的功效。
【主治】用于阳痿,宫冷不孕,寒湿带下,温痹腰痛,阴部湿痒,湿疮,疥癣。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有抗生育作用
用法参考
1、中药蛇床子有散寒祛风燥湿的作用。
用治寒湿带下,可
配山茱萸、车前子等同用。
治湿痹腰痛,可与杜仲、桑寄生等益肾祛风湿药同用,以增强疗效。
2、中药蛇床子能温肾壮阳,用治男性阳痿、女性宫冷不孕,可与五味子、菟丝子各等分为研末,以蜜为末,即三子丸。
3、中药蛇床子外用能燥湿杀虫止痒,为皮肤科常用药。
用治阴部湿痒、湿疹、湿疮、疥癣等证,可与苦参、生百部等煎水外洗或坐浴。
4、治滴虫性阴道炎,以蛇床子配伍白果、雄黄、黄连、枯矾制成膏剂,涂擦局部,疗效显著。
用量参考
外用15-30克,水煎洗,也可研末做成栓剂;内服3-10克。
皮肤科常用药

皮肤保湿、修复皮肤
• 保湿:尿软膏、复方乳酸软膏、尿素维E 软膏
• 修复皮肤: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多磺酸粘 多糖软膏、可愈
• 疤痕:积雪苷霜软膏
• 外用:夫西地酸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甲 硝唑凝胶
• 痤疮:过氧苯甲酰凝胶、阿达帕林凝胶
抗病毒类
• 口服: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片 • 静脉:阿糖腺苷、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 • 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咪喹莫特乳
膏
止痒类
• 除湿止痒洗液、除湿止痒软膏、炉甘石洗 剂、氧化锌软膏、复方薄荷脑软膏
皮肤科常用药
过敏、湿疹类
• 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枸地氯雷他定片、 地氯雷他定片、酮替芬片、西替利嗪片、 西替利嗪滴剂、氯苯那敏片、
• 外用:地奈德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卤米松乳膏、复方氟米松乳膏、丁酸氢化 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氧化锌软膏、 复方薄荷脑软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感染类
• 口服:克拉霉素片、丹参酮胶囊、清热消 炎宁片、伊曲康唑分散片
常用药品目录及用法用量(中成药部分)

0.35g*36s 20mg*50s*2 瓶 0.3g*10 片*2 板
2.5g
2.2g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 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等 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
清热平肝,补益肝肾。用于高血压病,眩 晕、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干口 苦、腰膝酸软、心悸不寐、耳鸣健忘等
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 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等 清热解毒、抗病毒,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 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溶液剂 瓶
溶液
瓶
溶液剂 盒
片剂
盒
23 口服,一次 15ml,一日 3 次; 小儿酌减。
7.7 口服,一次 15 毫升,一日 3 次 7 口服,一次 20 毫升,一日 2~3 次。
9.8 口服,一次 3~4 片,一日 3 次。
费用部分需 由个人负担
用于肺痨咳嗽,咯痰,咯血,气虚哮喘, 慢性气管炎等
12s*2 板
13 甲 藿香正气软胶囊
常用药品目录(中成药部分)
功效主治
规格
剂型
一、内科用药
单位 单价
中成药部分
整理时间:2011.11.11--12.23
用法用量
备注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 流清涕,咳嗽咽干 同上
6g*10 袋 12g*10 袋
颗粒剂 盒 颗粒剂 盒
16 口服,一次 l 袋,一日 2 次,开水冲服 14 口服,一次 l 袋,一日 2 次,开水冲服
10g*20 袋 0.36g*100s 0.5g*10s*2
6g*12 袋 80mg
健胃消食
0.8g*8 片*4
宣通肺气,止咳平喘。用于支气管炎咳喘, 老年痰喘。 驱痨补肺,镇咳祛痰。用于肺痨咳嗽,咯 痰咯血,气虚哮喘,慢性气管炎。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风热所致 的咳嗽,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 痛、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 作等
中医医院皮肤科常用药种类

中医医院皮肤科常用药种类
一、外用药
1.抗病毒药: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
人干扰毒a-2b凝胶
2.抗细菌药:
夫西地酸乳膏
莫匹罗星软膏
过氧苯甲酰凝胶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
3.抗真菌药
硝酸咪康唑乳膏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硝酸舍他康唑乳膏
4.外用糖皮质激素
卤米松乳膏
卤米松/三氯生乳膏
糠酸莫米松乳膏
地奈德乳膏
5.维A酸类
维A酸乳膏
阿达帕林凝胶
6.免疫抑制剂
他克莫司软膏
咪喹莫特乳膏
7.促进头发生长剂
米诺地尔酊
8.皮肤软化剂
积雪苷霜软膏
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9.维生素D类似物
卡泊三醇软膏
卡泊三醇倍他米松凝胶
二、皮肤系统治疗药1.抗细菌药
注射用苄星青霉素
多西环素胶囊
2.抗病毒药
盐酸伐昔洛韦胶囊
3.抗真菌药
伊曲康唑胶囊
4.抗寄生虫药
硫酸羟氯喹片
5.抗组胺药
就地氯雷他定片
盐酸西替利嗪片
盐酸西替利嗪糖浆
依巴斯汀片
盐酸奥洛他定片
富马酸酮替芬片
6.糖皮质激素
醋酸泼尼松片
甲泼尼龙片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曲安奈德注射液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7.维A酸类
阿维A
异维A酸
8.免疫抑制剂
注射用环磷酰胺
甲氨蝶呤片
硫唑嘌呤片
秋水仙碱片吗替麦考酚酯雷公藤多苷片来氟米特片沙利度胺
9.生物制剂阿达木单抗度普利尤单抗。
外科皮肤科常用中成药

外科皮肤科常用中成药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常用中成药——第二章外科、皮肤科常用中成药第一节治疮疡剂一、解毒消肿剂连翘败毒丸【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黄、栀子、黄芩、黄连、黄柏、苦参、白鲜皮、木通、防风、白芷、蝉蜕、荆芥穗、羌活、麻黄、薄荷、柴胡、天花粉、玄参、浙贝母、桔梗、赤芍、当归、甘草。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热毒蕴结肌肤所致的疮疡,症见局部红肿热痛、未溃破者。
【方义简释】方中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性寒清解,能清热解毒、散结消痈,善治热毒疮疡。
黄芩、黄连、黄柏苦寒泄燥,既清热燥湿,又泻火解毒;栀子苦泄寒清,善泄三焦之火、凉血消肿;苦参苦寒清燥,善清热燥湿、利尿;白鲜皮苦寒清利,既清热解毒,又利小肠水气;大黄苦寒泄降,既泄热通便,又凉血解毒、散瘀消肿;木通苦寒泄降,能清热利尿、通利血脉。
合而用之,既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又能通利二便、导热从二便出,还能散瘀消肿。
天花粉苦寒甘润,善清热消肿溃脓,为治疮痈常用之品;浙贝母苦寒开泄,善清热化痰、散结消痈;玄参苦寒清泄咸软,善清热凉血、散结解毒、滋阴通便;赤芍苦泄微寒,善凉血活血、消肿止痛。
合而用之,能清热凉血、散结消肿。
防风、荆芥穗辛散微温,白芷、羌活辛散苦燥而温,麻黄辛温宣散,合而用之,能散风透表;薄荷、蝉蜕、柴胡辛凉清散,能疏风散热。
温凉合用,散风疏透之力得增,使邪热从表透发。
当归辛温走窜,能补血活血止痛,亦可防苦燥与寒凉太过;桔梗性平宣散,专入肺经,既宣肺排脓,又引诸药直达肌肤;甘草甘平解毒,调和诸药。
全方配伍,主以清解,兼以消散,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故善治热毒蕴结肌肤所致的疮疡,症见局部红肿热痛、未溃破者。
【用法用量】口服。
水丸一次6g,一日2次。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疮疡属阴证者慎用。
肝功能不良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常见57种中草药图片大全

常见57种中草药图片,造福人类!1. 曼陀罗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2. 鬼针草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
可疏散肝热。
3.苦菜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4.葵菜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
上图中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5. 荨麻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
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
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
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
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6.龙葵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7.黄袍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8. 何首乌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
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9.乌袍果实和黄袍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10.野薄荷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11.棕榈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
13.灰灰菜一般不入药,古方用之制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积。
14.夏枯草应节令而生,能和血,引阳入阴而治疗失眠。
味咸,能软坚散积。
无毒,嫩苗应该可作菜,但滇中一带蔬菜多,无人食。
15.车前草药店用子,草与子同功,清膀胱热,利肾气,预防积石,此外,引肺热从小便出,可治疗咳嗽。
有大叶、小叶两种,小叶者良。
16.铁蒿蒿类多,有药用,也有食用,也有药食两用,药店多用青蒿及黄蒿。
铁蒿可清虚热,与青蒿相似,味不太苦,困难时期老百姓也食用充饥,有食用保健价值,可惜无人研究开发。
17.金银花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
中药综合_第二部分 第二章 外科、皮肤科常用中成药(1)

第二部分第二章外科、皮肤科常用中成药一、最佳选择题1、生肌玉红膏能解毒生肌,适用于疮疡病症为A、热毒壅盛所致的疮疡,症见疮面浓液稠厚、腐肉未脱B、阴证疮疡,症见疮面色鲜、脓腐将尽C、热毒壅盛所致的疮疡,症见疮面色鲜、脓腐将尽D、阴证疮疡,症见疮面浓液稠厚、腐肉未脱E、溃疡脓腐未清者2、如意金黄散治疗红肿,烦热,疼痛时,需要用A、醋调敷B、葱酒调敷C、蜂蜜调敷D、清茶调敷E、植物油调敷3、有关连翘败毒丸的描述错误的是A、疮疡属阴证者慎用B、孕妇慎用C、肝功能不良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D、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及海鲜等发物E、主治热毒蕴结肌肤所致的疮疡4、功能为化腐生肌,解毒止痛的是A、连翘败毒丸B、牛黄醒消丸C、如意金黄散D、拔毒生肌丸E、紫草膏5、牛黄醒消丸除清热解毒外,还可以A、活血祛瘀、消肿止痛B、散风消肿、利尿通淋C、化腐生肌、活血止痛D、活血化瘀、燥湿清热E、凉血化瘀、消肿止痛6、主治轻度水、火烫伤,疮疡肿痛的是A、如意金黄散B、拔毒生肌散C、京万红软膏D、阳和解凝膏E、紫草膏7、可以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所致的阴疽、瘰疬未溃、寒湿痹痛的成药是A、内消瘰疬丸B、小金丸C、阳和解凝膏D、乳癖消胶囊E、地榆槐角丸8、以下方剂的用法是加温软化贴于患处,为外用药的是A、小金丸B、乳癖消胶囊C、马应龙痔疮膏D、阳和解凝膏E、槐角地黄丸9、地榆槐角丸的功能是A、疏风凉血、泻热润燥B、清热燥湿、活血消肿C、清热燥湿、祛腐生肌D、清热凉血、祛风止痒E、清热除湿、消风止痒10、地榆槐角丸的适应病证不包括A、肠风便血B、痔疮肛瘘C、湿热便秘D、肛门肿痛E、脾虚便秘11、拔毒生肌散的主治病证是A、水、火、电灼烫伤B、热毒内蕴所致的溃疡C、风湿热邪蕴阻肌肤所致的湿疮D、脾肾阳虚、痰瘀互结所致的阴疽E、湿热瘀阻所致的粉刺、酒皶12、消风止痒颗粒的功能不包括A、清热B、除湿C、消风D、止痒E、活血二、配伍选择题1、A.当归苦参丸B.如意金黄散C.京万红D.阳和解凝膏E.牛黄醒消丸<1> 、用于治疗热毒郁滞、痰瘀互结所致的痈疽发背、瘰疬流注、乳痈乳岩、无名肿毒的成药是A B C D E<2> 、用于治疗热毒瘀滞肌肤所致疮疡肿痛、丹毒流注的成药是A B C D E2、A.连翘败毒丸B.如意金黄散C.生肌玉红膏D.牛黄醒消丸E.拔毒生肌散<3> 、疮疡阴证者禁用的是A B C D E<4> 、疮疡阴证者慎用的是A B C D E<5> 、溃疡无脓者禁用的是A B C D E<6> 、溃疡脓腐未清者慎用的是A B C D E3、A.牛黄醒消丸B.如意金黄散C.拔毒生肌散D.连翘败毒丸E.生肌玉红膏<7> 、服用时可以用黄酒送服的方剂是A B C D E<8> 、可用醋或葱酒调敷使用的方剂是A B C D E4、A.外科、皮肤科用药B.内科用药C.骨伤科用药D.妇科用药E.耳鼻喉、口腔科用药<9> 、治水火烫伤的常用中成药属A B C D E<10> 、治瘰疬或乳癖的常用中成药属A B C D E<11> 、治风疹块的常用中成药属A B C D E<12> 、治口疮的常用中成药属A B C D E5、A.化瘀止痛B.清热解毒C.温阳化湿D.利尿E.化痰<13> 、小金丸除消肿散结外还可A B C D E<14> 、阳和解凝膏除消肿散结外还可A B C D E<15> 、乳癖消胶囊除软坚散结外还可A B C D E<16> 、内消瘰疬丸除消肿散结外还可A B C D E6、A.消银颗粒B.马应龙麝香痔疮膏C.消风止痒颗粒D.阳和解凝膏E.小金丸<17> 、孕妇禁用,阴虚血亏者不宜服用的是A B C D E<18> 、孕妇禁用,脾胃虚寒者慎用的是A B C D E7、A.内消瘰疬丸B.消银颗粒C.马应龙麝香痔疮膏D.消风止痒颗粒E.地榆槐角丸<19> 、可治疗痰湿凝滞所致的瘰疬的是A B C D E<20> 、可治疗湿热瘀阻所致的各类痔疮、肛裂的是A B C D E<21> 、可治疗风湿热邪蕴阻肌肤所致的湿疮等的是A B C D E<22> 、可治疗血虚风燥型白疕的是A B C D E三、综合分析选择题1、患者,男,38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花:(痤、脂、头带疱)10g黄菊花长于疏散风热,白菊花长于平肝明目柴胡:(痤、黄、脂、白)肝气郁结之要药。
疏肝解郁,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等同用,又是疏肝诸药向导。
10g 栀子:(痤、黄、脂、荨)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4/6g黄芩:(痤、脂、带、湿)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0g黄柏:(痤、斑秃多梦、脂、湿)。
12g苦参:(痤、湿)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10g龙胆草:(带、湿、银)清热燥湿,泻肝胆实火。
9g牡丹皮:(痤、黄、脂、带、湿)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长于清热凉血。
10g 赤芍:(玫瑰痤疮、黄、带)清热凉血,祛瘀止痛,长于活血散瘀。
10g 生地:(痤、黄、脂、带、湿)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长于养阴。
15g玄参:(带)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长于清热。
10g金银花:(痤、黄、带)清热解毒10/12g大青叶(带、湿、银)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长于凉血消斑。
15g 板蓝根(银)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长于利咽15g 马齿苋:(带、湿)清热解毒特点:性寒味酸,清中兼收。
用于热毒血痢等。
凉血止血。
30g白茯苓长于健脾和中,治气虚之辅佐药。
利水而不伤正,为利水渗湿要药;宁心安神1茯苓性平,作用和缓,适用于寒热虚实各种水肿;2薏苡仁性偏寒凉,清热利湿力强。
1茯苓兼具有宁心安神作用;2薏苡仁具排脓消痈之效,又为治湿痹常用之药。
萆薢:(痤、斑秃多梦、脂)利湿浊(膏淋)膏淋: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
10g 车前子:(痤、脂、带、湿)利尿通淋,性专降泄(热淋) 。
15g渗湿止泻:利水湿,分清别浊而止泻,用于暑湿泄泻。
配白术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泄泻车前草(带、湿)与似车前子相似且能清热解毒,又可用于疮疡肿痛。
15g 滑石(带、湿)利尿通淋:(石淋)12g清热解暑,外用祛湿敛疮六一散:治小便赤涩以及感受暑热,身热心烦及口渴,或有腹泻。
茵陈蒿(痤、斑秃多梦、脂、湿)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治黄疸要药15g 香附(痤、黄)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10g “香而能窜,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白茅根:(湿、银)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于燥,又不粘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
特点: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碍胃、利尿而不伤阴,作用缓和用量宜大。
30g 根据部位选取药:头面——川芎胸中——丹参膈下——延胡索腰背—泽兰川芎(痤、黄、脂、湿)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6g (辛行走窜,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中开郁结,旁通经络。
辛既行血又行气,为血中气药。
)1.血瘀气滞痛证。
2. 治头痛要药,祛风止痛。
郁金(痤、黄、脂)活血止痛,行气解郁,10g清心凉血(性寒),利胆退黄。
丹参(痤、黄、脂、湿)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10g 妇科调经常用药“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 :“能破宿血,补新血”活血祛瘀生新而不伤正泽兰:(痤、黄)活血化瘀调经,行水消肿。
9g王不留行:(黄、带)活血通经,善下行,利水通淋。
清热消痈,尤乳痈。
10g僵蚕:(痤、黄)10g息风止痉—善祛肌表之风,治疗内风,外风。
祛风止痛—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咽痛等。
化痰散结。
首乌藤:(黄、湿)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用于1.失眠。
2. 血虚身痛,风湿痹痛。
10g 党参(斑秃多梦、带)功效似人参,但属缓补之品。
补益脾肺气(气虚),养血生津。
脾气虚:食少,面目浮肿。
肺气虚:倦怠乏力,短气喘促。
10g白术(痤、黄、湿、荨)10g补气健脾(炒用),燥湿利水(生用),健脾止泻(炒焦)当归:(痤、脂、湿)润肠通便12g补血、调经:血虚:熟地、白芍。
虚热月经不调:赤芍、丹皮活血消肿:痈疮初期:银花,中后期:黄芪脱疽:玄参、甘草白芍:(痤、黄、脂)平抑肝阳;敛阴止汗10g 养血、调经:血虚:当归、熟地虚热月经不调:黄芩柔肝止痛:血虚肝郁胁痛:当归、柴胡肝郁脾虚泄泻:白术、陈皮血虚手足挛急:甘草虎杖:利湿退黄,活血祛瘀配益母草、当归:治疗血瘀闭经、痛经。
陈皮(黄)特点:能行、能降、能燥善理脾胃气滞。
防滋补之品碍胃气。
5g桃仁(黄)活血祛瘀:祛瘀力强,偏治有形淤血;润肠通便。
10g红花(黄)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要药,常与当归、川芎、桃仁等相须为用。
9g 鸡血藤(黄)活血补血;10g舒筋活络:风湿痹痛,手足麻木及血虚萎黄。
大枣:(黄)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20g百合:(黄)蜜炙:养阴(肺阴虚)润肺,生用:清心安神。
10g女贞子:(黄)滋补肝肾,乌须明目。
15g墨旱莲:(黄)15g滋补肝肾:肝肾阴虚—女贞子凉血止血:阴虚血热的出血—地黄益智仁(黄)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
淫羊藿:(黄)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夏枯草:(痤)治肝燥血旺,瘰疬坚硬。
15g 清肝火;配玄参、贝母、牡蛎,软坚散结浙贝母(痤)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10g连翘:(痤)疮家的要药。
清热解毒消痈。
15g蒲公英:(痤)治疗疮痈肿毒,消肿散结之力较大,宜治乳痈;利湿通淋。
15g地丁:(痤)治疗疮痈肿毒,清解疮毒之力较强,宜治疔肿。
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
15g野菊花:(痤)长于清热解毒。
9g侧柏叶:(痤、脂)15g泄肺逆,泻心火,平肝热,清血分之热。
桑白皮:(痤、脂)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10g山楂:(痤)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15g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焦三仙:多用于食积、脾虚食积。
决明子:(痤)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4g荷叶:(痤、脂)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
10g 清热解暑——暑湿困阻。
用鲜荷叶健脾升阳——脾胃虚弱。
用干荷叶凌霄花:(玫瑰痤疮)破瘀通经,凉血祛风。
10g 玫瑰:(玫瑰痤疮)理气药,善调经。
10g行气解郁、活血散淤。
防风:(荨、疣)祛风要药,药性平和,风寒、风热所致之瘾疹瘙痒皆可配伍使用。
6g浮萍:(荨)轻浮升散,善开毛窍。
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3g茯苓皮:(荨)长于利水消肿。
12g冬瓜皮:(荨)利水辅助之品。
10g灯心草:(荨)清心降火、利水渗湿。
淡竹叶:(湿、荨)利尿,以渗湿泄热见长。
4g 白鲜皮:(湿、荨)清热解毒,祛风解毒长于除肌肤湿热及下焦热毒。
30g地肤子:(湿)利尿通淋(热淋);止痒;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15g苍耳子:(湿外用)散风寒、祛风湿、止痒。
15g川楝子:(带)行气止痛胁肋胀痛属肝郁有热(配延胡索)。
9g延胡索(带)常用的止痛药,用于气血瘀滞之痛证。
能“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故能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10g路路通:(带)不可独当一面,作用在于通利,10g 无论滞气、淤血、积水,均可为开路先锋。
三七:(带)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
消肿定痛: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3g土茯苓:(银)解毒(梅毒、痈肿、瘰疬),30g 除湿(湿热淋浊;癣),利关节(筋骨疼痛)紫草:(银)凉血活血。
15g槐花(银)凉血止血:善清大肠火热而凉血止血。
清泄肝火:肝热目赤、头晕、头胀痛。
15g 木贼:治肝胆木邪横逆诸病:消积块,泄化湿热。
10g郁李仁:质润而降,兼行肠中积滞。
利水消肿大黄:(带)攻下药。
4g与芒硝同用增强疗效,与甘草同用泻下缓和枳壳:(湿)力薄性缓,行气宽中除胀。
10g皮肤外用药1、祛风止痒: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防风。
2、清热解毒:黄芩、黄柏、苦参、马齿苋、银花、大青叶3、燥湿:滑石、车前子、生苡仁4、凉血:丹皮5、活血:丹参、红花、鸡血藤、木贼6、润肤:当归、生地、紫草、楮桃叶7、杀虫:蛇床子疣洗剂(活血软坚、解毒除疣):?1.当归、生薏仁、露蜂房、紫草、赤芍板蓝根、大青叶、香附、木贼,红花2. 硼砂、鸦胆子,苍术、黄柏、大黄、青黛、板蓝根、大青叶、香附、木贼,红花、冰片湿疹外用药急性湿疹:黄柏、苦参、白藓皮慢性湿疹:地肤子、蛇床子、苍耳子、当归并感染者加连翘、银花、地丁、公英、马齿苋依据不同部位辨证施治上半身多风热,风湿或风湿热, 宜祛风止痒、清热燥湿:银花、连翘、栀子、菊花下半身多湿热下注,治宜健脾利湿,养血润肤:白藓皮、地肤子、蛇床子、丹参、生地、苦参、龙胆草、黄柏、车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