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儿儿动脉采血技巧

合集下载

小儿动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小儿动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小儿动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在临床操作中,小儿动脉采血是一项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技术。

小儿动脉采血所需的操作技巧以及注意事项要点是很多人都需要了解的。

本文将介绍小儿动脉采血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希望对相关行业人员有所帮助。

方法1.准备工作在操作采血前,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器械和病人的信息。

器械准备• 1 无菌手套、口罩、护目镜和外科帽。

• 2 采血针头或注射器针头、针头连接器、滴灌管、无菌碘伏、无菌纱布。

• 3 麻醉药(如果需要)。

病人信息需要了解病人的年龄、病史、相关症状等,并告知病人以及家属动脉采血的具体情况和操作过程。

2.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儿童的动脉往往比成年人的要细小,因此在选择采血部位时需要格外谨慎。

较常用的采血部位有桡动脉和股动脉。

为减少手术损伤,多数情况下选择桡动脉进行采血。

如果桡动脉不适合采血(例如采血失败或对手臂进行其他操作建议采用另一侧动脉),此时需在股动脉部位进行采血。

3.护理采血部位在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清洁、麻醉、消毒等操作。

这些操作是保证采血成功的重要步骤。

清洁操作将患肢放置在固定位置上,然后进行必要的皮肤消毒,以清洁部位定位采血。

如手臂较细,可进行加压检查确保股动脉或腋动脉位置(这里需要获得医嘱)。

麻醉操作对于一些采血较困难的病人,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局部麻醉。

可选用1%的利多卡因等进行皮内注射。

消毒操作采血部位进行必要的消毒,一般将采血位,从外向内的用消毒纱布擦拭至最后一次纱布污染明显结束时为止。

消毒剂常用的有碘伏和酒精。

4.接通器具在清洁和消毒完毕采血部位后,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头(或注射器针头)和无菌滴灌管进行连接,注意保持针头的无菌状态。

5.获取样本在采血针头插入动脉并确定血液回流良好的情况下,将滴灌管接在针头连接器上,并缓慢传输血样到预先准备好的收集管里。

6.结束操作在采集完血样后,拔出针头并快速用消毒液消毒采血部位。

然后固定压缩部位(采血处),并观察血样出血情况和病人不适症状。

新生儿动脉采血技巧 PPT课件

新生儿动脉采血技巧 PPT课件
其他辅助用品
如棉球、纱布、胶布等,用于采血过程中 的止血和固定。
医护人员手卫生与防护措施
手卫生
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和进行动脉采血前,应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进行手部 清洁和消毒。
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手套等,以防止交叉感染和 职业暴露。同时,应注意对患儿和自身安全的保护,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制定操作流程图
根据采血步骤和注意事项,制定详细 的操作流程图,方便医护人员快速了 解并掌握采血过程。
加强患儿家长健康教育指导
告知采血目的和注意事项
向患儿家长详细解释动脉采血的必要性、目的及可能的风险,取 得其理解和配合。
指导家长正确护理
教育家长在采血前、中、后如何正确护理患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处理建议
若确认异常结果与标本质量无关,则应及时通知临床医师并告知相关风险。临床医师应 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及实验室结果综合分析,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同时,实验室应保留
异常标本以备复查或进一步分析。
05
新生儿动脉采血安全管理策略
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技能水平培训
理论学习
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新生儿 动脉采血相关理论知识, 包括解剖位置、采血方法 、并发症预防等。
局部血肿
采血后按压不当或凝血功能障碍 导致。
感染
消毒不严格或采血后护理不当引 起。
动脉痉挛
采血时刺激动脉壁所致。
假性动脉瘤
反复穿刺或血液外渗引起。
并发症预防措施制定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确保采血环境清洁,使用一次性 采血针,避免交叉感染。
01
提高穿刺技能
02 熟练掌握动脉穿刺技巧,减少反 复穿刺造成的损伤。
实验室接收核对流程

小儿采血的技巧与方法

小儿采血的技巧与方法

小儿采血的技巧与方法
小儿采血是临床常见的检查手段,但由于小儿的年龄较小,体验感受不如成人友好,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技巧和方法,以减轻痛苦和不适。

以下是小儿采血的技巧与方法:
1. 选取适当的采血部位:小儿的皮肤薄嫩,血管相对较小,因此采血时要选择血管较粗、表浅的部位,如小手臂内侧或手腕处。

2. 准备好采血工具:要使用专业的采血针和管,确保操作的精准和安全。

同时,还应准备好消毒酒精、棉签和绷带等。

3. 给小儿充分安抚:在采血前,要与小儿进行充分沟通,给予安抚和鼓励,告诉他们采血的过程和意义,以减轻紧张和恐惧。

可以给小儿玩具或小礼物,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4. 采血前做好准备:在采血前,要让小儿保持正常的饮食和补充足够的水分,以保证血液的流畅。

同时,要密切观察小儿的身体状况,确保采血的时机合适。

5. 采血时注意技巧:在采血时,要用消毒酒精擦拭采血部位,再用绷带扎紧,以增加血管的扩张程度。

采血针要垂直插入皮肤,并顺着血管方向插入,避免捅破血管。

采血过程中,要慢慢向采血管注入抽血管,不要过快或过慢,以避免疼痛或出血。

6. 采血后的注意事项:采血后要及时用棉球压迫采血部位,避免出血。

给小儿喝些糖水或水果汁,以补充体内的水分和糖分,减轻不适感。

采血后,还要观察小儿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总之,小儿采血需要特别注意技巧和方法,以保证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减轻小儿的痛苦和不适,提高他们的检查体验。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操作流程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操作流程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
1. 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安全,室内温度适中。

2. 准备好所需的采血器材,如:一次性注射器、采血针、消毒棉签、消毒液等。

3. 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包括体重、身高、出生日期等。

二、患儿准备
1. 将患儿放置在舒适的体位,可由一名家长怀抱或平躺。

2. 轻轻安抚患儿,减少其哭闹和挣扎,以便采血操作顺利进行。

三、消毒
1. 对采血部位进行清洗,去除污垢和汗渍。

2. 使用消毒液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消毒范围应足够大,一般消毒直径为5cm以上。

四、定位
1. 确定桡动脉的位置,一般位于前臂掌侧面的远端1/3处。

2. 用手指轻触桡动脉,感受其搏动,以便准确采血。

五、采血
1. 按照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采血针进行采血。

2. 针头刺入皮肤后,迅速沿着动脉走向进针,避免针头在皮肤内过度探查。

3. 当血液进入针筒后,迅速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签压迫采血部位止血。

六、压迫止血
1. 用消毒棉签轻轻压迫采血部位,持续压迫至少5分钟,避免血液渗出。

2. 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七、后续处理
1. 将采集的血液样本标记清楚,包括患儿姓名、出生日期、采血时间等信息。

2. 将采集的血液送至实验室进行相关检测。

新儿儿动脉采血技巧ppt课件

新儿儿动脉采血技巧ppt课件
桡动脉逐渐充盈显露,在动脉最明显处做环形消毒, 在血管正上方以15°角进针
患儿平卧或侧卧,上 肢外展,掌侧向上平 放,暴露穿刺侧前臂, 穿刺点第二腕横纹桡 侧四分之一,搏动明 显处,呈45°角进针
第一腕横 纹处或一 二之间
SUCCESS
THANK YOU
2019/4浅动脉顶支,它们较粗大且走行直,易于穿 刺。
凹陷点 穿刺点
临床上动脉血的采集建议优化采集桡动 脉和肱动脉,但由于新生儿动脉血管细小 ,反复穿刺会增加穿刺的难度,因此,其 他部位不常用的动脉,希望大家也要熟悉 ,对于需要做血液采集的患儿可提供多一 个选择部位,可以降低反复进行同一动脉 穿刺的机率,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 轻患儿痛苦。
触摸法:用手触摸动脉搏动点,沿搏动点延伸近心端或远心端1或 2cm为穿刺点,此种方法采血时,要让患儿哭闹,或用手顺血管方向 轻轻抚摸,以增快采血的速度。
十字连线法:当摸不到搏动时,用此 方法:眉梢与耳轮前上端连一水平线, 在耳轮前上端内侧约1cm处作连线的 垂线,此线为颞浅动脉的走向,即为 穿刺点。
(1)穿刺操作方法及技巧
桡动脉搏动较明显者 “一字定位法”: 将小枕或毛巾垫于病人手腕处, 将患儿掌面朝上,尽量背曲, 右手食指腹触摸桡动脉, 在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的中央沿血管走向压“一”字 形指甲印作为定位标记 右手持针,在一字形标记下端与皮肤呈45°~60° 角进针
AD
桡动脉搏动不明显者
“十字法’
(1) 触摸法
根据股动脉与股静脉平行走行的特点,于 腹股沟中、内1/3处摸到股动脉搏动为穿刺 点。触摸法是股动脉穿刺点定位的首选方 法,也是临床上最常用、最可靠及穿刺成 功率最高的方法,但有些较胖的或病情危 重的患儿因股动脉触摸不清而不易使用。

动脉采血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动脉采血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温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血标本采集操作流程一、目的:1.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从而了解患者的内环境。

2.指导氧疗,机械通气治疗等各种参数的调节.二、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消毒用品(碘伏棉签、酒精棉签),注射器5ml、消毒干棉签、标本袋、采血条码。

三、操作流程:(一)操作前:1.两人核对医嘱,打印采血条码.2.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

3.输入审核工号(二)操作:1.洗手,戴口罩。

2.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核对采血条码与手腕识别带上的信息。

3.选择动脉,首先桡动脉.4.在腕横纹上两横指搏动最强处(定位手法:一按一放).5.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环行消毒,直径大于5cm。

6.准备动脉采血器。

7.再次消毒。

8.准备干棉签,消毒定位(左手)食指、中指.9.再次核对.10.穿刺:向患者解释,右手持针,进针角度45—90度,破皮后缓慢进针,注意回血.11.拔针,用干棉签按压5—10分钟.(三)操作后1.将动脉采血器颠倒5—6次,搓滚5-6次。

2.再次核对采血条码与患者手腕识别带,将条码贴在动脉采血器上,放于标本袋内。

3.整理用物,洗手,宣教。

4.输入审核、采血工号,标本及时送检.四、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消毒面积直径大于5cm,预防感染.2.采血前向患者说明目的和要求,以取得配合。

患者应保持平静,情绪稳定,体位舒适。

3.患者如洗澡,运动后需休息30min后再取血;清理呼吸道患者应休息30min后再采血。

4.进行氧疗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至少要治疗20min后再采血.5.穿刺部位要按压5—10分钟,直到不出血为止.6.标本应隔绝空气,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7.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抽,适当的观察针刺部位是否有出血,肿胀和疼痛等情况。

小儿动脉穿刺采血技巧

小儿动脉穿刺采血技巧

血气分析已成为临床 当中常见 的护理操作 , 用于观察患 者内环境 的 酸碱平衡。因临床 当中清醒患者注重隐私 , 护士为减少暴 躇部位 , 常采用 桡动脉采集。但桡动 脉较股动脉细 , 搏动感较股动脉 弱, 且很容易 因手腕 活动 , 偏移穿刺部位。护 士需熟悉解剖位置 , 固定 血管 , 采用正确 方法 , 才 能提高采血成功率 。我科 2 0 1 2年 l O月 一2 0 1 3年 9月 , 共采 集桡动 脉血 1 3 6例 , 现将 采血心得分析如下。
1 采 集 方 法
1 . 1 用物准备 注射用具 一套 , B D一次性动脉血气采集针 。 1 . 2 病人准备 向患者解释操作 目的及过程 , 做好心理护理 , 消除病 2 心 得 人 紧张情绪 , 取得病人配合。 ( 1 ) 桡动脉减少暴露 , 易于按压 , 重复垂 , 可有效 绷紧穿刺 点皮肤 , 1 . 3 部位选择 穿刺点位于掌横纹上方 1 —2 e a处 , r 一般不超过 4 c m, 采用此部位采集。( 3 ) 桡动脉易 于滑动 , 位置较 深 , 疼痛感强 烈。操作前 应做好 具体根据 血管 搏 动强 弱而 定 , 穿 刺 部位 应 避 免 感染 、 破溃、 硬 结、 皮肤 易于操作 。( 病等。 解释 。( 4 ) 年老体弱 、 病情危重病人桡 动脉搏动减弱 , 易导致穿刺 失败 。
1 资料 与 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住院的同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治疗组 : 男2 O例 , 女 1 2 例; 年龄 1 8 — 6 5 岁, 平均年龄 2 6 岁. 对照组 : 男l 9例 , 女1 O例 , 年龄 2 O 6 8岁 , 平均年龄 2 8岁 , 两组间有可比性 . 1 .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相 同的药物治疗 . 方案 : 3 HR S Z( HE R Z ) / 9 H R ( H E ) 具体为 a . 抗痨 : 雷米封 0 . 6 g 一 0 . 5 g , 1 次/ 目, 利福平 0 . 4 5 , 1 次/ 3 讨 论 结核性脑膜 炎的治疗仍 以早 期 、 足量 、 联合 、 规律 、 全程治疗 , 适当应 日, 吡嗪酰胺 1 . 2 5, 1 0 : /日, 链霉素 0 . 7 5肌肉注射 , 1次/日b . 激素 : 地塞 并 予营养 和休息辅 助治疗 。近年采 用鞘 内注射异 米松 5 — 1 0 m g 静滴 , 待症状好转渐减量 , 脑脊液置换及鞘 内注射为每周行 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 , 烟肼和地 塞米松及行脑脊液 置换 取得很好 的疗效 _ ] j , 近 年我院在此基础 腰穿两 次 , 用2 0 m l 生理盐水行脑脊 液置换 , 末 次以异烟肼 5 0 mg+地塞米 上加用高压氧治疗 3 2例与 同期住院的 2 9例随时机对照 , 进行 近期疗效 比 松2 mg 行鞘 内注射 J 。c . 脱水剂 : 2 0 %甘露醇 1 2 5 m l , 1— 4次静滴 。对治 临床症状 、 体症及 脑脊液 恢复 正常时 间均较对 照组 明显缩短 , 且近期 疗组加用高压氧治疗 。方案为” 2 A T A ( 4 0 X 2 ) + 1 O ” ( A T A= 绝对压) . 首先 较 , 经统计 学处理 差异显 著。高压 氧治疗结 核性脑 膜炎 的 用2 O分钟匀速加压 , 至舱内压 0 . 1 MP a ( 2 A T A) 时开始稳压 , 并通知病人戴 治愈率相对较高 , 4 J : a . G o t t i e b 等在实验中观察发现 高压 氧能显 著地抑制结 核杆菌 及 面罩吸氧( 供 氧浓度 9 9 . 5 %0 . 吸氧 4 0分钟后 取下面罩休 息 1 O分钟 , 然后 原理l 并发 现抑菌 与时 间、 压力有关 。合用 0 . 2 8 7 MP a氧 , 再戴面罩吸氧 4 O分钟 , 吸氧完毕 开始减压 , 减 压时问 为 3 0分钟 , 共吸8 0 其 它分支杆菌的生长 , 每天 2次 , 每 天 3小时 , 5天后结核分 支杆 菌的生长 明显 受抑制。b . 高 压 分钟 , 每 日治疗一次 , 1 O次为一疗程 . 共两疗程. 氧下血氧结核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 且 与链 霉素 、 异 烟肼 和对氨基水杨 酸 2 结 果 钠等合用有协 同作用 . c . 高压氧下血脑屏 障通透性增高 , 有 利药物进 入脑 2 . 1 主要症状 、 体征消失 见 表 1 。 组织。e . 高压氧下血氧含量 高, 改善脑 组织 缺氧状 态, 脑水肿 减轻 , 降低 表 1主要症状、 体征消失时间( d , X 十一s j 颅内压 , 有利病情 的好转.

【最新】新生儿采血

【最新】新生儿采血

【最新】新生儿采血新生儿采血是NICU疾病治疗和护理中的一个基本操作,也是NICU护士的一项基本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并结合不同的部位采血,可提高成功率,同时既保护血管,又有利于疾病康复。

常用的采血方法有:桡动脉采血、股静脉采血、头皮静脉采血等三种方法,现介绍如下:1,桡动脉采血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体位易固定,容易采取足够量的血,适用于所有患病儿的采血,特别适用于上呼吸机患儿及长期输液治疗而需保护血管的患儿的采血。

操作方法:患儿体位不限制,操作者左手食、中指并齐扪准桡动脉最明显处,即桡侧腕横纹肌上50p_,常规消毒后操作者左手握住患儿手掌,同时压住患儿大拇指,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右手持注射器在腕横纺肌上12.5p_,桡动脉上方以15-20°角斜刺进针,当针头进到1/2—2/3时即进入桡动脉;如不见回血,可稍移动针头的方向和深度,再慢慢后退,遇到一股冲力感,鲜血即流出,穿刺成功,抽取所需血量后迅速按针,用干棉球按压穿刺点5-10分钟至不出血为止。

也可用头皮针接注射器进行抽血。

2,股静脉采血新生儿股静脉较粗大,血量充足,容易采取足够量的血,此方法体位较桡动脉难固定,适用于桡动脉搏动点不易触及的患儿采血,也适用于上呼吸机患儿及长期输液治疗而需保护手足及头皮血管患儿的采血。

操作方法:患儿仰卧位,垫高穿刺侧臂部,穿刺侧大腿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呈直角,常规消毒患儿局部及操作者左手食指皮肤,操作者以左手食指触及股动脉搏动处,右手持注射器自股动脉内侧7.5p_—12.5p_处垂直刺入(或在腹股沟下1—75p_处与皮肤成45°角斜刺),有回血立即固定针头,抽取所需血量后将针拔出,同时按压穿刺部位至不出血为止。

3,头皮静脉采血对于住院时间短、短期输液治疗且头皮静脉明显的患儿,采用头皮静脉采血也方便快捷,但由于体位限制,不适用于上呼吸机患儿及颅内出血不宜搬动体位患儿的采血。

操作方法:患儿仰卧,剃去局部头发,取额静脉或颞静脉,常规消毒后,取采血针头与皮肤成5°-15°角,针头斜面向上进行穿刺,见回血后把采血针头另一端针头插入真空采血试管,抽取所需血量后拔出针头按压针眼,此种方法采血时,要让患儿哭闹,或用手顺血管方向轻轻抚摸,以增快采血的速度,如果采血速度慢,易产生凝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桡动脉:该动脉位置浅表, 虽肉眼不能看见,但较易 触及其搏动,可正确定位, 且与尺动脉间存在着交通 支(桡动脉的掌浅支与尺 动脉掌浅弓,尺动脉的掌 深支与桡动脉形成掌深 弓),动脉贴近桡骨,易 于压迫止血。该动脉内侧 为桡侧腕屈肌健,外侧为 肱桡肌,没有神经与之毗 邻,十分安全,是临床最 常选用的动脉。
新生儿动脉采血技巧
新生儿
莫金佳
动脉血液标本的采集是
临床护理人员最基本的护
理操作技 术之一,由于新
生儿科护理人员面对的是
新生儿这一特殊群体, 采 血难度较其他临床科室高。为了探索 更加适合新生儿的采血部 位,下面简要讲几种常 用的动脉采血方法。
1 股动脉采血
股动脉位于股三角内。 股三角位于大腿的前 上部,其上界为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 外上是髂前上棘,内下是耻骨结节),内 侧界为长收肌的外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 的内侧缘,在股三角上缘,由外向内依次 为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大腿外展外 旋,自腹股沟中点至股骨内侧髁上方连一 线,连线的上2/3为股动脉的体表投影。
足背内、外踝连线的中点 在第一和第二跖骨之间的 隙触摸足背动脉,操作者 手握着患者穿刺侧的脚, 脚向足底稍弯曲时最易刺
5 肱 动 脉 采 血
新生儿肱动脉采血
1.病人平卧或半卧位,上肢伸直略外展,手心朝上,肘关节下可垫一软 枕,使病人舒适伸直,穿刺点在肱二头肌内侧沟肱动脉搏动最明显 处斜刺进针 2.十字交叉法 以肘横纹为横轴,肱动脉搏动为纵轴交叉点0.5cm为穿刺 点在搏动明显处垂直进针
患儿平卧或侧卧,上 肢外展,掌侧向上平 放,暴露穿刺侧前臂, 穿刺点第二腕横纹桡 侧四分之一,搏动明 显处,呈45°角进针
第一腕横 纹处或一 二之间
3 头皮动脉采血
首选颞浅动脉额支和颞浅动脉顶支,它们较粗大且走行直,易于穿 刺。 触摸法:用手触摸动脉搏动点,沿搏动点延伸近心端或远心端1或 2cm为穿刺点,此种方法采血时,要让患儿哭闹,或用手顺血管方 向轻轻抚摸,以增快采血的速度。 十字连线法:当摸不到搏动时,用此 方法:眉梢与耳轮前上端连一水平线, 在耳轮前上端内侧约1cm处作连线的 垂线,此
患儿仰卧,大腿外展,小腿屈曲,在大腿内 侧肉眼即可看到一个三角区,此三角区由 缝匠肌与长收肌所形成,在此三角区下角 顶点向内2/3处即为进针处。或将新生儿的 下肢呈屈髋、屈膝、外展、外旋位,在腹 股沟处见一食指腹大小的凹处,此处就是 股静脉的穿刺点。由于新生儿出生后血流 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内脏,而四肢较少, 血管细,血管充盈度差,触摸股动脉搏动 不明显,尤其是循环衰竭的新生儿,所以, 目测法适用于新生儿。
(1) 触摸法
根据股动脉与股静脉平行走行的特点,于 腹股沟中、内1/3处摸到股动脉搏动为穿 刺点。触摸法是股动脉穿刺点定位的首选 方法,也是临床上最常用、最可靠及穿刺 成功率最高的方法,但有些较胖的或病情 危重的患儿因股动脉触摸不清而不易使用 。
(2) 垂线法
从脐部引一直线垂直于腹股 沟,垂直交叉点内侧0.3-0.5cm 处为穿刺点;或以脐窝为中心 向耻骨联合上缘与髂前上棘的 联线作垂线,与腹股沟交叉点 就是穿刺点。 肥胖儿、哭闹较剧及各种原 因所致循环不良,使股动脉 难以触清者,可采用此方法。

穿刺点。
患儿仰卧或侧卧,充分暴露额部、 顶部或颞部的颞动脉,穿刺点为头 皮颞动脉(额部、顶部或颞部), 自搏动处退后0.3cm,用头皮针 以15°角进针0.3cm后加大角度 至25°
4 足背动脉采血
定位:足背动脉搏动
最明显处在足背内、
外踝连线的中点
穿刺
第一与第二趾骨间,搏 动最明显处,15°角进 针
凹陷点
穿刺点
临床上动脉血的采集建议优化采集桡动脉 和肱动脉,但由于新生儿动脉血管细小, 反复穿刺会增加穿刺的难度,因此,其他 部位不常用的动脉,希望大家也要熟悉, 对于需要做血液采集的患儿可提供多一个 选择部位,可以降低反复进行同一动脉穿 刺的机率,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 患儿痛苦。
谢谢大家!!!
(4) 连线法

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 间划一连线,股动脉走向 与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 脉在其内侧。或将膝关节 正中点与脐连线,与腹股 沟相交处作为股静脉穿刺 的定位标志,两下肢有差 异。左下肢位于膝关节正 中点至脐连线,与腹股沟 相交处向内0.2-0.3 cm作 为穿刺点,右下肢位于膝 关节正中点与脐连线,与 腹股沟相交处正中作为穿 刺点。
最高点 为穿刺 点
肘横纹为横轴, 肱动脉搏动为 纵轴交叉点
6 胫后动脉采血
1、取仰卧位,左手握住患儿足部,使其内踝与跟骨在内一 水平面上,从内踝中点到跟骨引一直线,平分三点,在 靠近内踝1/3点处为胫后动脉采血点,穿刺点则在采血点 下方0.5~1.0cm处。 2、在内踝骨突与脚跟外侧缘中点,连凹陷即可触及搏动, 在搏动点下方1~2cm即在跟骨内侧缘的凹陷位为进针点 。
患儿取仰卧位,穿刺侧 大腿外旋、外展与躯 体纵轴成45°角, 臀下垫一小枕,使腹 股沟展平,小腿弯曲 与大腿成90°角, 另一腿伸直。 注:新生儿把其下肢 呈屈髋、屈膝、外展、 外旋位,在腹股沟处, 见一食指腹大小的凹 处,此就是股静脉的 体表投影。注意左右 两下肢股静脉存在明 显差异,左股静脉位 置较浅,而右股静脉 位置较深。
桡骨茎突
线做一水平线,以水平 线
中点做一垂直平分线
于十字交叉点往掌根部约0.5cm(第一腕横纹处或一二 之间为进针点穿刺
进针角度20°-30°
“指压显露动脉法” 腕部下方垫棉垫使手腕仰伸约45° 左手大拇指腹在腕横纹处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力度-局 部皮肤变苍白,按压时间2s,反复2-3次 桡动脉逐渐充盈显露,在动脉最明显处做环形消毒, 在血管正上方以15°角进针
(1)穿刺操作方法及技巧
桡动脉搏动较明显者
“一字定位法”:
将小枕或毛巾垫于病人手腕处, 将患儿掌面朝上,尽量背曲, 右手食指腹触摸桡动脉, 在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的中央沿血管走向压“一”字 形指甲印作为定位标记 右手持针,在一字形标记下端与皮肤呈45°~60° 角进针
A
D
桡动脉搏动不明显者
“十字法’ 从桡骨茎突向前臂内侧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