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学-第三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合集下载

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判断显、隐性
1、有一匹家系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纯 种枣红马,生出20匹枣红马和17匹黑马,
你认为其中的显性性状是( B )
A、枣红色 B、黑色 C、不分显隐性 D、无法确定
基因分离规律有关几率问题
幼儿黑蒙性白痴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这是一 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遗传病,请分析 回答: (1)如果两个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女 儿和一正常的儿子,那么这个儿子携带此隐性
5、再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6、典型实例判定法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白化病、先天性聋哑、 苯丙酮尿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多指病、并指病、 软骨发育不全症
伴X隐性遗传病: 红绿色盲、血友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伴X显性遗传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
小 结 一般常染色体、性染色体遗传的确定
父亲 PpBb
配子 PB pB Pb pb
母亲
×
ppBb
pB
pb
PpBB多指不聋 PpBb多指不聋
ppBB五指不聋 ppBb五指不聋
PpBb多指不聋 Ppbb多指、聋
ppBb五指不聋 ppbb五指、聋
子女的表现型:多指不聋:多指、聋:五指不聋:五指、聋 3 :1 : 3 : 1
多指:五指 = 1:1
A 1/9 B2/9
C5/9
D8/9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P
×
黄圆
绿皱
F1
黄圆
×
F2
黄圆 黄 皱
个体数 315 108
绿圆 101
绿皱 32
9 :3 : 3 : 1
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
粒 圆粒种子 315+101=416 形 皱粒种子 108+32=140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人教版高一年级生物课堂教辅PPT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人教版高一年级生物课堂教辅PPT

(2)分析

儿子全部是红绿色盲 结果
女儿都是色盲基因携带者
② 女儿表型全部正常,其中一半携带色盲基因
结果 儿子一半表型正常,一半为色盲患者
③男性色盲多于女性色盲的原因 女性只有 两条X 染色体上都有红绿色盲基因(b)时,才表现为色盲,而男性 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 (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4.性别决定的过程图解 (1)XY型生物的性别决定示意图
(2)ZW型生物的性别决定示意图
5.其他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
二、伴性遗传 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类性状的遗传被称为伴性 遗传,也被称为性连锁遗传。 2.积极思维:人的红绿色盲遗传与性别有什么关系?
(1)事实 ①实践中,常以遗传系谱图来研究某些遗传病的遗传规律。通常以正方形 代表男性,圆形代表女性,以罗马字母代表世代,以阿拉伯数字表示个体,深 颜色或黑色表示患者(如图)。 ②红绿色盲患者不能正常区分红色和绿色。已知红绿色盲由位于 X 染色 体上的 隐性 基因b控制, 用 Xb 表示,正常基因用 XB 表示,Y染色体上没有 红绿色盲 基因及其 等位 基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人教版高一年级 生物课堂教辅PPT
年 级:高一年级 学 科:生物(人教版)
【素养目标】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性别决定 1.一般来说,在生物细胞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称为 性 染色体,而其他染色 体称为 常 染色体。 2.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 XY 型和 ZW 型两种。
3.性别决定方式
(1)Ⅰ-1是否将自己的红绿色盲基因传给了Ⅱ-2?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为什么? 答案 否。X染色体上。因为Ⅰ-1传给Ⅱ-2的是Y染色体,若红绿色盲基因位 于Y染色体上,则Ⅱ-2一定是红绿色盲患者。 (2)Ⅰ-1是红绿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红绿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 为什么? 答案 Ⅱ-3和Ⅱ-5。Ⅰ-1是男性,只有X染色体含有红绿色盲基因,而男性的 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编写:临朐七中高三生物备课组使用时间:9月26-27一、考纲要求:伴性遗传(Ⅱ)二、考纲解读:这节主要考点包括:遗传系谱图中遗传方式判断,概率计算,禁止近亲结婚的遗传学原理,以及根据体细胞中性染色判断生物性别和性别比例等。

联系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编制伴性遗传的题目,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

三、考点梳理:考点1、性别决定生物的性别通常就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生物的种类不同,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相同。

根据生物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差异,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XY型和ZW型:其性别决定方式为;有些生物的性别决定受环境的影响,如后螠。

巩固练习:1、以性染色体为XY的牛体细胞核取代卵细胞核,经过多次卵裂后,植入母牛子宫孕育,所生牛犊()A、为雌性B、为雄性C、性别不能确定D、雌、雄性比例为1:12、我国科学家已完成水稻基因组测序,若水稻体细胞含24条染色体,则测序的染色体共有A、24条B、13条C、12条D、11条考点2、伴性遗传1、伴X隐性遗传特点:(1)(2)(3)举例:2、伴X显性遗传特点:(1)(2)(3)举例:3、伴Y遗传特点:(1)(2)举例:巩固练习:1.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_;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_。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_________。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______。

2、(2010山东高考理综)26.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

性别决定与性连锁

性别决定与性连锁

ZbW
• 芦花(雄)
正常(雌)
全部饲养母鸡 多生蛋
二、性连锁
• (四)、伴性遗传的特点 ❖ 正反交结果不一致。 ❖ 性状分离比数在两性间不一致。 ❖若配子同型的性别传递隐性伴性性状(如伴X隐性
基因),则F1代表现交叉遗传现象。即父亲的性 状传递给女儿,母亲的性状传递给儿子。 ❖ 出现假显性现象。
(四)植物性别的决定
• 不象动物明显,低等的有性别分化,但形态差异不明显。 种子植物虽有♀♂性的不同,但多数是♀♂同花、 ♀♂ 同株异花,但也有一些是♀♂异株的(如大麻、菠菜、蛇 麻、番木瓜等)。蛇麻属于雌性XX型和雄性XY型。
•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 隐性突变基因ba可使植株没有雌穗只有雄花序

总是不育
X:A=0.67 →间性
(三)性别决定的畸变
• 2.人类性别决定畸变
人类也存在由于性染色体组成异常而产生的性别畸变现象, 对这些畸变现象的研究表明:与果蝇不同,人类的性别主要 取决于是否存在Y染色体。几种常见的畸变现象(生殖细胞 在减数分裂中,性染色体不分离)。 • 克氏综合症:XXY(睾丸发育不全) • 唐氏综合症:XO (卵巢发育不全)
• 隐性突变基因ts可使雄花序成为雌花序并能结实 Ba _Ts _ 正常雌雄同株 Ba _tsts 顶端和叶腋都生长雌花序 BabaTs_ 仅有雄花序 Babatsts 仅顶端有雌花序

(四)植物性别的决定
• babaTsts
babatsts Χ


• babatsts
babaTsts
• 玉米雌雄杂交后代1:1分离
• 1.果蝇的性别决定畸变 • 如果蝇的Y染色体在性别决定中失去了作用,性别取
决于X染色体数目与常染色体倍数之比X:A(性指数)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_真题-无答案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_真题-无答案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总分255.5,考试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1. 人的兔唇在男性中为显性,在女性中为隐性,因此两个杂合双亲的儿子有兔唇的概率是______,所有孩子中有这种性状的概率是______。

2. 生物体的性别决定方式有多种类型,试确定下列个体的性别:人类XXY______,XO______;果蝇AAXXY______,AAXY______,AAAXX______;鸡ZW______。

3. 二倍体蜜蜂2n=32,则在形成雌配子和雄配子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二倍体数目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4. 蜜蜂蜂王的神经细胞内含有32条染色体,它所产生的卵母细胞内具有______条染色体;卵细胞中具有______条染色体;工蜂的神经细胞内具有______条染色体;雄蜂的神经细胞内含有______条染色体;它所产生的精子中具有______条染色体。

5. 人类某一性状在男女中都有表现,但是在男性中比例较高,此为______遗传。

若此性状在男女中都有表现,只是在女性中比例较高,此为______遗传。

6. 一血友病男性患者的正常女儿与一正常男性结婚,预计所生的第一和第二个小孩都患血友病的概率为______。

7. 一个父亲是色盲而本人色觉正常的女人,与一个色盲男人结婚,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和女儿是色盲的概率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8. 单倍体雄蜂形成单倍性精子的方式是______。

9. 家鸡羽毛有无条纹是性连锁遗传的,无条纹的是隐性,用无条纹的雄性与条纹雌性杂交,所有雄性后代都是______。

10. 一雌蜂和雄蜂交配产生F1代,在F1代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代中,雄蜂基因型共有AB、Ab、aB、ab四种。

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11. 母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而变成公鸡。

如令这性反转形成的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预期其子代中两性的基因为______其比例为______(无Z染色体的卯不能孵化)。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第五节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性别决定: 由于遗传因素使受精卵向雌性或雄性方向发育的现象。 由于遗传因素使受精卵向雌性或雄性方向发育的现象。 生物体普遍存在性别的差异。雌雄比例为1:1, 生物体普遍存在性别的差异 。 雌雄比例为 , 是个典型的 孟德尔比例,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孟德尔比例,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说明性别是一个性 它不是由一个基因决定的,是由多个基因作用的结果。 状,它不是由一个基因决定的,是由多个基因作用的结果。 所以,生物的性别是很复杂的问题。 所以,生物的性别是很复杂的问题。 家畜性别控制,可以提供畜禽生产力, 家畜性别控制,可以提供畜禽生产力,给人类带来更大 的经济效益。 的经济效益。 性染色体理论(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一)性染色体理论(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在真核生物中,绝大多数生物为二倍体, 对性染色体。 在真核生物中 ,绝大多数生物为二倍体,有 1对性染色体。 对性染色体 种类型: 有4种类型 种类型 1、XY型: 、 型: 人类、全部哺乳类、某些两栖类、鱼类与昆虫。 人类、全部哺乳类、某些两栖类、鱼类与昆虫。
2、剂量补偿效应的机制
剂量补偿效应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其现象复杂 剂量补偿效应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其现象复杂, 机制各 主要有两种机制: 异,主要有两种机制: 染色体中有一条 染色体失活。 (1)雌性细胞中两条 染色体中有一条 染色体失活。 )雌性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中有一条X染色体失活 人与哺乳动物。 如:人与哺乳动物。 (2) X染色体的转录速率不同:雌性果蝇不是通过一 染色体的转录速率不同: 果蝇不是通过一 染色体的转录速率不同 雌性果蝇 染色体失活, 个X染色体失活,而是通过两个 染色体的基因活性都 染色体失活 而是通过两个X染色体的基因活性都 减弱到两者之和相当于雄性果蝇一个 X染色体的活性 染色体的活)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高一好)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高一好)
(遗传图解及解释)
• 2.女性携带者 Х 正常男性
(遗传图解及解释)
• 3.女性红绿色盲 Х 正常男性
• (遗传图解及解释)
• 4.女性携带者 Х 男性红绿色盲(自行练习)
• 2、抗维生素D佝偻病
患者由于对磷、钙吸收不良 而导致骨发育障碍。患者常 常表现为X型(或0型)腿、 骨骼发育畸形(如鸡胸)、 生长缓慢等症状。
(4).根据基因B和基因b的显隐性关系,人的正常色觉 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对应如下: 女 基因型
XBX B

XBX b

X b X b X BY

XbY
XBXB
XBXb 正常
(携带者)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色盲
正常
色盲
(5)、人类红绿色盲的几个遗传实例
• 1.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 Х 男性红绿色盲
例题.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 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请通过一次杂交实验, 确定基因B b位于哪种(X或常)染色体上? 选择宽叶雄株和狭叶雌株为亲本杂交, ①如果子代的雌株都 是宽叶,而雄株都是狭叶,则B b位于X染色体上。②如果子 代雌雄植株的宽叶和狭叶比例相同,则B b位于常染色体上。
3、其他伴性遗传 1、人类中血友病的遗传 2、动物中果蝇眼色的遗传 3、芦花鸡羽毛黑白相间的 横斑条纹遗传(图示) 4、雌雄异株植物的某些性 状的遗传
4、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关信息的分析与应用: 1、性别决定方式有XY型、ZW型;芦花鸡的性 别决定方式是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 2、芦花鸡羽毛(B),非芦花(b),且B、b 只位于Z上。 你选择的什么样的亲本,才能通过羽毛来区分 子代鸡的雌雄? 你选择的亲本的表现型是?

伴性遗传的性别决定与X染色体

伴性遗传的性别决定与X染色体

伴性遗传的性别决定与X染色体伴性遗传是指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特定遗传模式。

在伴性遗传中,性别决定和X染色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伴性遗传与性别决定的关系,并着重介绍X染色体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1. X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的基本原理伴性遗传实际上是指一类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

由于人类的性染色体构成为XX(女性)和XY(男性),伴性遗传通常只在男性中表现出来。

这是因为女性拥有两个X染色体,而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

如果一个女性携带某一伴性遗传的突变基因,她仍然会拥有另一个正常的X染色体来弥补突变基因的影响,因此不会表现出遗传性状。

而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如果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男性很可能会表现出与该突变基因相关的遗传性状。

2. X染色体上的伴性遗传疾病许多疾病都是由X染色体上的伴性遗传基因突变所引起的。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血友病和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

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凝血障碍疾病,主要由X染色体上凝血因子的基因突变导致。

男性患者由于只有一个X染色体,其突变基因的表达将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而女性即便携带了突变基因,因为有两个X染色体,通常只会表现出轻微的凝血障碍。

3. X染色体中的性别决定基因除了参与伴性遗传疾病的基因外,X染色体上还存在着决定个体性别的关键基因。

这一基因被称为SRY(性汉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它在性别决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受精卵发育过程中,如果胚胎携带了Y染色体并且能够进行正常发育,SRY基因将表达,并引发一系列的生物学过程,使胚胎发展为男性。

如果携带的是两个X染色体,则不会表达SRY基因,胚胎发展为女性。

4. X染色体的不平衡性由于女性拥有两个X染色体,而男性只有一个,因此女性患上纯X 染色体遗传疾病的风险要远远低于男性。

这可以被解释为伴性遗传在女性中的“保护作用”。

在女性体内,携带伴性遗传疾病的突变基因的X染色体可以被正常的X染色体所“掩盖”,这种掩盖作用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ridges提出了“性别决定的基因平衡理论”。 理论要点: (1)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都含有雌性和雄性基因,常 染色体上是雄性化基因系统占优势,X染色体上雌性化基 因系统占优势,Y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性别的基因系统。 (2)合子的性别发育方向决定于这两类基因系统的力量 对比。
结果表明:
X:A=1
➪雌性
♂:AA+ZZ A+Z AA+ZZ ♂
♀:AA+ZW
A+Z A+W
AA+ZW ♀
➢大多数鸟类、若干鳞翅类昆虫、少数海胆类、甲壳虫类 等属于这一类型。
(4)ZZ—ZO型 ➢雄性—ZZ,雌性—ZO
♂:AA+ZZ ♀:AA+ZO
A+Z
A+Z A+O
AA+ZZ ♂ AA+ZO ♀
➢少数昆虫
3、性别决定的基因平衡理论
环境条件只改变性别发育的方向,并不能改变它们的性染色体组成。
第三节 性别分化
一、基因和性别分化
二、激素和性别分化
调节机体内部或生理环境的激素系统并不直接影响性别决 定的基本过程,但是它对第二性征的发育是十分重要的。 高等动物的性激素经脑下垂体激素刺激后由卵巢、睾丸和 肾上腺合成。肾上腺产生类固醇,类固醇在化学上与生殖 激素有关,并影响第二性征。睾丸、卵巢具有双重功能, 它们即产生配子(精子和卵子),也合成性激素,进而影 响第二性征,引起生理差异、骨的结构、声音和乳房的发 育等。
5、性别决定中Y染色体的作用
➢在人类和哺乳动物中,Y染色体参与性别决定 ➢凡性染色体组合为XY型均与雄性相联,凡XX型组合均与
雌性相联 ➢ Y染色体具有决定未分化生殖上皮向睾丸发育方向发展的
作用;XX染色体则使未分化的生殖上皮向卵巢方向发育。
6、基因决定理论
➢ SRY基因 ➢ H-Y抗原基因、睾丸决定因子(TDF)
一、遗传因素 1.奶山羊的间性
既有雄性系统,又有雌性系统 但发育都不完全。
奶山羊产生的原因:
三、其他类型的性别决定
1、单倍体——二倍体性别决定(卵受精与否)
➢一些生物的性别决定,与染色体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 一些膜翅目昆虫,如蜜蜂、胡蜂、蚂蚁、黄蜂、小黄蜂。
2、基因型决定性别
➢在某些生物中性别决定受几个单基因的差别作用的影响 。 ➢玉米花序
3、环境决定性别
➢后螠的性别决定:由生存的地点决定。 ➢蛙和某些爬行动物的性别决定: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
性个体的雄性个体数来表示,或用雄性个体与总个体数的比来 表示。 第一性比是指受精早期胚胎的性比,或称遗传性比。 第二性比是指出生时的性比。 第三性比是指某一年龄(或发育阶段)的性别比率。
性比也受许多环境因素影响。
第二节 性别决定理论
一、性别决定的概念
性别决定(sex-determination):指性别的发生、分化 以及产生雌雄差别的机制。 1、环境决定性别 2、遗传决定性别
4X
3A
4X
4A
3X
3A
3X
4A
2X
3A
2X
4A
1X
3A
X/A值 0.50 1.00 1.50 1.33 1.00 1.00 0.75 0.67 0.50 0.33
性别 雄性 雌性 超雌 超雌 4倍体雌性 3倍体雌性 中间性(intersex) 中间性(intersex) 4倍体雄性 超雄
4、Goldschmidt学说
大多数的昆虫、海胆类、软体动物、多足类、蜘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若干甲壳虫类、
硬骨鱼类、两栖类、哺乳动物、雌雄异株植物。
(2)XX—XO型 ➢XO—雄性,XX —雌性。
♀ :AA+XX ♂:AA+XO
A+X
A+X A+O
AA+XX ♀ AA+XO ♂
➢直翅目昆虫,如蝗虫、蟑螂、虱子等。
(3)ZZ—ZW型
➢雄性—ZZ,雌性— ZW
形态、大小、结构、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2、 性染色体差异决定性别理论
(1)XX—XY型 ➢雄性—XY(配子异型,hetrogametic sex)
雌性—XX(配子同型,homogametic sex)
♀ :AA+XX ♂:AA+XY
A+X
A+X A+Y
AA+XX ♀ AA+XY ♂
➢ XX—XY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中较为普遍,
Goldschmidt提出了“细胞质因子与性染色体平衡学说”。
理论要点:
雌性决定因子(F)存在于母系细胞质中; 雄性决定因子(M)存在于Z染色体上; 个体性别取决于细胞中F与M因子的相对强度平衡:
F/M(F>M) 雌性
F/MM(MM>F) 雄性
不同亚种的F、M因子组合可能产生中间性别(雌雄嵌合体), MFF(♀),MMF(♂)。
环境决定性别与遗传决定性别都是片面的,极端的; 只有在决定性别的物质基础和性别分化时所处的条件共同作用下, 发育成具体的性别。
二、性别决定的染色体理论
1、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
➢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同源染色体中的一对在不 同性别中形态表现不同,这一形态上因不同性别而出 现差异的染色体就是性染色体,它们跟性别决定直接 相关。而性染色体以外的染色体则称为常染色体。 ➢成对性染色体往往是异型的。
第三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第一节 高等动物性别的系统发生和性别特征
一、高等动物性别的系统发生
受精时遗传性别的确立;
遗传性别性腺性别; 性腺性别表现型性别。 *遗传性别:由于遗传差别产生和决定的性别。 *性腺性别:由性腺分泌性激素引起的性别特征的发育。
二、性别的特征
1、形态特征:
二、性别的特征
2、性比(ratio of sex): 同一生物群体中雌雄个体的数量比。一般用相对于100个雌
X:A=0.5
➪雄性
X:A>1
➪超雌性
X:A<0.5
➪超雄性
X:A介于0.5-1 ➪中间性
结论:
果蝇性别决定取决于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组平衡关系;
与Y染色体无明显关系,雄性基因主要位于常染色体上。
果蝇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比值及其相应性别类型
X染色体(X) 染色体(A)
1X
2A
2X
2A
3X
2A
第四节 性反转和性畸形
性反转(sex reversal):
原来决定向某个性别发育的个体,因受某些因素的 影响,而向相反性别发育的现象。
性畸形(sex cleviation):
指性别的畸形发育。
性反转和性畸形的原因:
➢常染色体上发生了性基因转变,或常染色体上 有控制性别的基因,或性染色体构型发生了变化; ➢外界环境或机体内部起了足够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