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的中医治疗

合集下载

中医鼻炎的根治方法

中医鼻炎的根治方法

中医鼻炎的根治方法
首先,中医治疗鼻炎注重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
平衡息息相关,而鼻炎的发生往往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鼻炎的首要任务就是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以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

其次,中医治疗鼻炎强调“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疾病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
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病因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对于鼻炎患者来说,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鼻塞、流清涕、鼻黏膜水肿等症状进行辨证施治,采用针灸、中药熏洗、推拿按摩等方法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此外,中医治疗鼻炎还注重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对人体的
营养吸收和气血生成有着重要作用。

而饮食不节、情志不调、作息不规律等因素都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从而引发鼻炎等疾病。

因此,在治疗鼻炎时,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脾胃状况进行调理,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情志调摄等方法,增强脾胃功能,从而达到根治鼻炎的目的。

最后,中医治疗鼻炎还注重患者的日常保健。

中医认为,疾病的预防胜于治疗,因此在治疗鼻炎的同时,中医医师还会教导患者一些日常保健方法,如定期清洁鼻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原等,以防止疾病的反复发作。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鼻炎的根治方法包括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辨证施治、调
理脾胃以及日常保健等方面。

通过综合治疗,可以达到根治鼻炎的目的,避免疾病的反复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患有鼻炎的患者来说,中医治疗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治疗鼻炎的中医偏方

治疗鼻炎的中医偏方

治疗鼻炎的中医偏方治疗鼻炎是许多患者长期寻求解决方案的问题。

中医作为传统医学,拥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其中不乏一些偏方,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鼻炎的偏方:1. 辛夷花煎剂:辛夷花具有散风通鼻的功效。

取辛夷花10克,加水煎煮,取汁服用,每日2-3次。

此方适用于风寒型鼻炎。

2. 白芷炖猪肺:白芷具有散寒、解表、通鼻的作用。

将白芷10克与猪肺适量一同炖煮,熟后食用,每周2-3次。

适用于慢性鼻炎患者。

3. 薄荷茶:薄荷具有清凉解表、疏风散热的功效。

取新鲜薄荷叶3-5片,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2次。

适用于风热型鼻炎。

4. 黄芩煎剂: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

取黄芩10克,加水煎煮,取汁服用,每日2次。

适用于湿热型鼻炎。

5. 菊花茶:菊花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

取干菊花5-10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2次。

适用于肝火上炎引起的鼻炎。

6. 苍耳子煎剂:苍耳子具有散风、通鼻、止痒的作用。

取苍耳子10克,加水煎煮,取汁服用,每日2次。

适用于过敏性鼻炎。

7. 桂枝汤:桂枝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发汗解表、调和营卫的作用。

适用于风寒型鼻炎,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8. 银花连翘茶:金银花和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散风热的功效。

取金银花、连翘各10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2次。

9. 艾叶熏蒸:艾叶具有温经散寒、驱风止痒的作用。

将艾叶适量放入盆中,加水煮沸,用蒸汽熏鼻,每日1-2次。

10. 按摩疗法:通过按摩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印堂穴(位于两眉之间)等穴位,可以缓解鼻炎症状。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这些偏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缓解鼻炎症状,但不同患者的体质和鼻炎类型不同,治疗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在使用任何偏方之前,建议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师,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同时,对于长期或严重的鼻炎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鼻炎的中医药物治疗方法

鼻炎的中医药物治疗方法

鼻炎的中医药物治疗方法鼻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鼻黏膜的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针对鼻炎这一问题,中医药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药物治疗鼻炎的方法。

一、中药内服1. 清热解毒类中药中的清热解毒类药物对于治疗鼻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常用的中药有黄芩、连翘、板蓝根等,这些药物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鼻炎症状。

此外,这些药物还具有抗病毒和抗菌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鼻炎的病因。

2. 补气养阴类鼻炎患者往往由于体内气血不足、阴阳失调等原因导致免疫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

补气养阴类中药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改善体质,从而减少鼻炎的发作次数。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玄参等,这些药物具有补气养阴、滋阴润燥的作用。

3. 活血化瘀类中药中的活血化瘀类药物可以改善鼻炎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鼻黏膜的恢复。

常用的中药有红花、桃仁、赤芍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二、中药外用1. 中药水洗中药水洗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外用治疗鼻炎的方法。

首先将中药煎煮成浓缩液,然后使用药物吸入器或喷雾器将药液喷入鼻腔。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鼻黏膜,起到清洁、消炎和抗菌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干姜、黄芩、土茯苓等。

2. 中药外敷鼻炎患者可以选用纱布或棉签蘸取煎煮好的中药液,轻轻擦拭或涂抹在鼻腔周围的皮肤上。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皮肤与鼻腔黏膜的相互作用,起到调理和改善鼻炎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苍术、白芷、半夏等。

三、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是一种间接作用于鼻腔的治疗方法。

将中药煎煮成浓汁后,用特殊的仪器进行热蒸发,使中药的有效成分充分挥发,患者可通过吸入带有药物成分的蒸汽来治疗鼻炎。

这种方法可以改善鼻腔环境,舒缓鼻黏膜,缓解炎症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薰衣草、金银花、菊花等。

综上所述,中医药物治疗鼻炎具有独特的优势,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和中药熏蒸等多种形式。

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鼻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鼻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鼻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首先,中医治疗鼻炎的核心是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鼻炎是由于
鼻腔黏膜受邪气侵袭,经络阻塞而引起的。

因此,中药治疗的重点
是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芩、连翘、
板蓝根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材,以及薄荷、荆芥等具有祛风散
寒作用的药材。

在治疗鼻炎时,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
体质特点,配制个性化的中药方剂,以达到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的
效果。

其次,穴位按摩也是中医治疗鼻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理论
认为,人体的经络穴位与脏腑经络相通,通过按摩适当的穴位可以
调畅经络,疏通气血,从而起到治疗鼻炎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包括
迎香穴、印堂穴、风门穴等,患者可以通过按摩这些穴位,促进鼻
腔的通畅,缓解鼻塞、流鼻涕等症状。

另外,饮食调理也是中医治疗鼻炎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饮
食是调理身体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的饮食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鼻炎的目的。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杂粮等,适当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鼻炎强调整体调理,通过中药治疗、穴位按摩、饮食调理等方法,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鼻炎的目的。

当然,在进行中医治疗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方案,坚持治疗过程中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改变,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希望本文能对正在鼻炎困扰中的朋友有所帮助,祝愿大家早日康复!。

中医偏方缓解过敏性鼻炎的方法

中医偏方缓解过敏性鼻炎的方法

中医偏方缓解过敏性鼻炎的方法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症状包括鼻塞、喷嚏、流鼻涕以及鼻部瘙痒等。

传统中医学认为,过敏性鼻炎是由于体内外邪气侵袭而引起的。

以下是一些中医偏方,可以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1. 跌打鼻通方配方:菊花、苦参、石膏、薄荷叶、黄芩、冰片、大青叶制法:将以上药材研末,混合均匀。

用法:将药末取适量,捻碎后放入香囊或干净的纱布袋中,放置在枕头底部。

每晚睡觉前使用,可缓解鼻塞、鼻痒等症状。

2. 清热利湿方配方: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青蒿、白术、黄芩制法:将以上药材煎煮,去渣取汁。

用法:将药汁与等量的温开水混合,可口服或用来进行鼻腔冲洗。

此方可有效清热利湿,缓解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状。

3. 双黄汤配方:黄连、黄芩、僵蚕、枳壳、炙甘草、升麻、黄柏、黄酒制法:将药材煎煮,去渣取汁。

用法:每日饭后温服,每日3次,一次50ml。

此方可清热解毒,改善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瘙痒等症状。

4. 少阳消风散配方:荆芥、薄荷叶、桑叶、苦参、草果、柴胡、生姜、防风制法:将以上药材研末,混合均匀。

用法:将药末取适量,用开水冲泡后当茶饮用。

此方具有疏散风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缓解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喷嚏等症状。

5. 补肾壮阳方配方:淮山药、枸杞子、山药、菟丝子、杜仲、藏红花、当归制法:将以上药材煎煮,取汁。

用法:将药汁与适量的蜂蜜混合,每日早晚各服用一次。

此方可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改善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状。

以上是几种中医偏方缓解过敏性鼻炎的方法。

虽然这些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请注意,使用中医偏方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以确保安全有效。

同时,过敏性鼻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平时需要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并避免接触过敏源,才能更好地预防和缓解症状。

最后,我们还应该强调,中医偏方的有效性可能因人而异,请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鼻炎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

鼻炎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

鼻炎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鼻炎是指鼻黏膜的慢性炎症,常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等。

中医认为,鼻炎是因为鼻腔失去对外界有害物质的清除功能,导致邪气侵袭鼻部而引起的。

中医在诊断鼻炎时,通常会结合患者的体质、症状、舌诊、脉诊等综合判断,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诊断方法1. 望诊:中医会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鼻形、鼻孔大小、鼻黏膜颜色等来判断鼻炎的类型。

例如,鼻塞、鼻涕清稀的情况多属于风寒感冒所致;鼻塞、鼻涕黄稠或有腥臭味则可能是湿热的症状。

2. 闻诊:通过闻取患者的气味,中医可以初步判断鼻炎的类型。

如果患者鼻涕呈酸臭气味,有可能是湿热鼻炎;而鼻涕呈腥臭味则可能是鼻窦炎。

3. 问诊:中医医生会向患者了解症状的起因、发展、程度和其他相关情况,以了解疾病的具体表现。

例如,问诊可以了解到患者是否有喷嚏、咳嗽、气喘等症状。

4. 切诊:中医医生通过按压患者的穴位,观察其反应来判断病情。

例如,按压鼻翼区域,如果疼痛明显,可能是鼻炎。

二、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鼻炎的常用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鼻炎,中医会开具不同的中药方剂。

例如,对于风寒鼻炎,可使用葱白、生姜、大蒜等炖汤;对于湿热鼻炎,可以使用白朮、黄芩、黄柏等清热化湿的中药;对于鼻窦炎,可以使用蜂蜜、石膏、连翘等清热解毒、解表散结的中药。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鼻炎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鼻腔内的湿热状况。

常用的穴位包括迎香穴、印堂穴等。

3. 中医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可以通过按摩鼻翼、迎香穴等穴位,促进气血的运行,改善鼻塞、过敏性鼻炎等症状。

4. 中医食疗法:中医认为,饮食与鼻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因此,中医提倡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辛辣、燥热、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一些清淡、养阴滋润的食物,如鸭梨、苹果、百合等。

5. 中医穴位贴敷法:在中医治疗鼻炎过程中,根据病情可以在相应的穴位贴敷药物,通过渗透作用改善鼻黏膜的病变情况。

鼻炎中医治疗的经验医案分享与探讨

鼻炎中医治疗的经验医案分享与探讨

鼻炎中医治疗的经验医案分享与探讨患有鼻炎的人群日益增多,而中医治疗鼻炎的经验也逐渐被重视和探索。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分享一些鼻炎治疗的经验和案例,并探讨其中的原理。

案例一:慢性鼻炎患者李女士,45岁,患有慢性鼻炎多年,经过西医治疗效果不佳。

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发现女士鼻腔湿润、寒凉感明显,伴有鼻塞、清涕,气色暗淡。

经诊断为“寒湿阻络型鼻炎”。

中医师选用通则解表、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治疗,方剂选用《小柴胡汤》加减。

个体化调治的同时,中医师建议李女士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湿寒气。

治疗进行了一个月,李女士的鼻塞症状明显减轻,气色也有所改善,鼻腔温润度有所恢复。

经过坚持中医治疗和注意保暖,李女士的鼻炎症状大大改善,生活质量也明显提升。

案例二:过敏性鼻炎患者王先生,30岁,患有过敏性鼻炎多年,经常出现打喷嚏、鼻塞、流清涕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

经过西医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然反复发作。

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中医师发现王先生舌苔白腻,脉象浮弱,诊断为“脾胃虚弱型鼻炎”。

中医师采用益气健脾、清热解毒的方法治疗,方剂选用《四神丸》加减。

同时,中医师提醒王先生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治疗一个疗程后,王先生的鼻炎症状明显减轻,频繁打喷嚏和流鼻涕的情况明显减少。

王先生进一步学会调理自己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有效控制了过敏性鼻炎的发作。

鼻炎中医治疗的原理中医认为,鼻炎是因为鼻腔失去正常的防御功能,外邪容易侵入而导致炎症反应。

而治疗鼻炎的关键在于调节人体的防御能力和改善鼻腔环境。

中医治疗鼻炎通常采用个体化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和病因进行调理。

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草药内服、针灸、中药熏洗等。

中药方剂根据病情和体质选用,既可以解表散寒、清热解毒,也可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

在治疗鼻炎中,中医强调个体化调治和综合疗法。

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中医师会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以达到调理防御能力和改善鼻腔环境的效果。

鼻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鼻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一、引言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鼻炎属于“鼻渊”范畴,是由外感风寒、肺热内蕴、脾气虚弱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鼻炎具有独特的优势,以下将从中医理论出发,详细介绍鼻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二、中医病因病机1. 外感风寒:风寒之邪侵袭鼻窍,导致鼻窍不通,肺气不宣,形成鼻炎。

2. 肺热内蕴:肺热内蕴,熏蒸鼻窍,导致鼻塞、流涕等症状。

3. 脾气虚弱: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生,导致鼻窍不利。

4. 肝胆湿热:肝胆湿热,熏蒸鼻窍,导致鼻塞、流涕等症状。

三、中医治疗方案1. 针对风寒型鼻炎(1)治法:疏风散寒,通窍利鼻。

(2)方剂:麻黄汤加减。

药物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生姜、大枣等。

(3)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通窍鼻炎颗粒等。

2. 针对肺热型鼻炎(1)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通窍。

(2)方剂:桑菊饮加减。

药物组成:桑叶、菊花、薄荷、连翘、甘草等。

(3)中成药:银翘解毒片、鼻炎康片等。

3. 针对脾气虚弱型鼻炎(1)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通窍。

(2)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山药等。

(3)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丸等。

4. 针对肝胆湿热型鼻炎(1)治法:疏肝解郁,清热利湿。

(2)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物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木通等。

(3)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茵陈五苓丸等。

四、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内服根据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中药内服可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治疗鼻炎的目的。

2. 中药外治(1)鼻部熏蒸:选用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寒的中药,如麻黄、桂枝、生姜等,加水煮沸,将蒸汽吸入鼻孔,可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2)穴位按摩:按摩迎香、风池、印堂等穴位,可促进气血运行,缓解鼻炎症状。

(3)耳穴贴敷:选取耳穴肺、肾、肾上腺等,用王不留行子贴敷,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鼻炎症状。

3. 针灸治疗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可选用迎香、风池、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缓解鼻炎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炎是个常见病,也是个难治病。

根据临床观察,此病似乎越来越多见,也越来越多见于儿童。

西医认为,本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生,无季节性和地区性,在受凉受湿后症状更加明显。

不少网友要求我谈一谈此病,由此,且就中医的理法方药,略述病人应该如何自我保健治疗。

鼻炎是西医的病名,西医把鼻炎分得比较细,有急性,慢性之不同,慢性鼻炎又有单纯性、肥厚性、萎缩性以及过敏性之不同。

另外还有鼻窦炎,亦类似于鼻炎。

其治法一般是见症治症,或者宣通鼻窍,或者消炎杀菌,甚或手术切除。

就我所体会,中医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显然比西医更为高明有效。

从中医来看鼻炎到底是什么病呢?中医一般称为鼻鼽、鼽嚏或鼻窒。

鼽即鼻出清涕,嚏乃鼻中因痒而气喷作声,窒是以鼻塞时轻时重,或双侧鼻窍交替堵塞,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甚至嗅觉失灵为特征的慢性鼻病。

中医在两千年前即明确地诊断了此病,并且提出了有效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l 鼻炎的本质是正气不足,无力祛邪。

《内经》认为:“肺开窍于鼻”,故鼻病似当责之于肺。

但人体是一个动态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平衡体,凡病需要整体辨证,以求其根本。

且多数慢性病往往不拘泥于一个脏腑的问题,而是整体影响,所以,治疗鼻炎当然也不能拘泥于肺脏。

中医认为鼻炎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再加上外感风寒,邪气侵袭鼻窍而致。

此病往往缠绵难愈,一则是正虚而邪恋,二则是外邪久客,化火灼津而痰浊阻塞鼻窍。

因此五脏六腑功能失调为本,主要包括肺、脾、肾之虚损。

脾属土,为肺之母,脾虚则肺之生源化绝而肺虚;肾属水,金水互生,且肺纳气归于肾,二者互相影响。

因此,治疗鼻炎先需治本,重点是温补肺气、健脾益气、温补肾阳。

正气是祛邪的基础,扶正即所以祛邪,治鼻炎如此,治疗其他大病亦如此。

正气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

正气足则自动寻找体内客伏的病邪,并且会努力祛邪外出。

鼻炎是外邪客于肺脏,因肺气不足,无力祛邪,导致邪气久客。

邪客愈久,其病越是缠绵。

正愈虚而邪愈盛,且变症百出,渐而成难治痼疾。

其本全在正虚,而标不过是鼻炎所出现的各种相关症状。

目前的中医常规治疗思路往往跟着西医的屁股走,治标不治本,在炎症上下功夫,见炎就用苦寒伤正之药。

常见有人用银花、连翘、公英、紫草、丹皮等杂施滥投,且美其名曰既清热凉血而化瘀,又具抗变态反应之效而有利于调节免疫功能。

如此治疗,是用西医的思路指导中医的临床。

这样的治疗根本就是南辕北辙,误已害人。

况且,更有西医医生开中医处方,根据就是中药的有效成分,或者是中成药包装盒上的说明。

病人千万谨慎小心,不可滥吃西医开的中医处方。

用西医理论指导中医,整个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怎么现在反而成了常规了呢?!或许是经济利益的原因吧。

2 鼻炎的热症是假象鼻炎患者往往会出现鼻中有黄涕,或者鼻痒,鼻热等表现。

曾有古代医家对鼽、嚏均从火热病机而论。

如元代的《素问玄机原病式》指出:“鼽者,鼻出清涕也。

或言鼽为肺寒者,误也。

彼但见鼽嚏鼻窒,冒寒则甚,遂以为然,岂知寒伤皮毛,则腠理闭密,热极怫郁,而病愈甚也。

”又说:“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

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

或故以物扰之,痒而嚏者,扰痒属火故也。

”据于此,一些中医就辨证鼻炎为风热犯肺,于是大量地滥用寒凉解毒中药。

岂不知这些所谓的热症其实都是假象,是标象。

让我们分析一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外感风寒之后,正气不足,无力祛邪,于是风寒邪气内伏于肺窍,久而化热,灼津成痰。

此时如果只是见热清热,就会犯见症治症的毛病。

为什么会出现热象,根本还是正气不足,邪气内伏,郁而化热。

所以,越是清热,越是伤正;正越虚则邪越伏。

如此治法,必然会把一个普通的感冒或者急性鼻炎治成慢性鼻炎,且越治越重。

所以说,治疗鼻炎一定要用温药。

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方法是辛温解表,而苦寒之剂根本就不是治本之道,不过是庸医用以害人的工具而已。

即使是病人表现为风热之象,亦需在辛温解表的基础上配合少许辛凉解毒之药,万万不可一意清热解毒为能事。

如此治法,那是把鼻炎往大病重病上治,是根本不付负责的做法。

3 炎症的本质是抵抗反应。

鼻炎,顾名思义,是鼻子发炎了,是鼻子里有细菌引起的发炎。

如果这样看的话,西医用抗生素是有道理的。

因为抗生素可以消炎杀菌,治疗炎症应该药到病除。

事实上结果如何呢?我不说大家也知道,用抗生素治疗鼻炎,百无一愈,而且越治越重,甚至于渐而治成顽疾。

君不见多少鼻炎病人反复用抗生素,但数年、数十年不能痊愈。

有的人得病后常常自行用些消炎药,认为抗生素能包治百病。

这是西医病名引起的祸根,叫某某炎的,不一定就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

比如鼻炎,根本就与细菌无关,面对这样的炎症,抗生素有劲也使不上。

且抗生素性寒凉,伤害阳气。

滥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适得其反,导致机体阳气损伤,病情加重。

需知炎症的实质不在于什么样的细菌感染,而在于病人的体质因素。

有什么样的体质,才会导致什么样的症证。

比如,同样是一种葡萄球菌感染,三阳体质的人发为高热,治疗可以解表,清阳明,枢少阳。

而三阴体质的人则发为低热,或者反复寒热,这时要扶三阴之阳气,而不是清热。

事实上,当前的三阴体质占了大多数,感染细菌(中医称为感受外邪)之后,其脉多属沉软,已经极少有真正的浮紧脉了。

因此说,中医眼中的炎症,大多是寒证,而非热症。

见炎即认为是热,而且非寒凉不用,非解毒不止。

如此治疗是见标不见本的治法。

我一直呼吁社会谨慎看待抗生素,不要把抗生素神化,认为其能杀死所有的细菌。

要知道,西医本身也并不主张滥用抗生素的。

况且,在国外,抗生素的使用与管理非常严格,大街上的药店里根本就不太容易买到各种抗生素。

因为西医也发现,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疾病的出现。

中医认为,只有阳气比较充足,或者相火比较旺的人,才可以适量地应用抗生素,但也不能长期应用。

这样的病人一般脉比较洪大且沉取有力,多见于一些实证患者。

但正常人脉多显沉软,那是相火不足的反应。

所以,本来机体已经偏于阳虚了,怎么能够滥用寒凉的抗生素来消灭不足的真阳呢。

4 过敏的反应也即是人体防御系统对外来邪气的抵抗。

鼻炎常常被认为是过敏反应。

春季是过敏性鼻炎高发期,很多患者都因对花粉、粉尘过敏,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

那么,什么是过敏呢?我们接着再分析一下过敏性疾病的本质。

人体正气有两个作用,一是保证健康,二是祛除邪气。

过敏反应即是正气的祛邪反应。

比如遇到冷气侵犯皮毛,人体就会打喷嚏,这是肺气的排邪反应。

如果吃到不易为人体接收的食物,胃肠就会促进排出,产生腹泻,这是胃气的排邪反应。

如果皮肤接触到伤害正气的物质,就会在局部产生红肿热痛等反应,这是正气鼓动的局部祛邪反应,表现为各种皮肤红疹。

如此等等,西医认为是过敏反应,是疾病,但中医却认为是正气的正常排邪反应,而并非疾病。

过敏性鼻炎患者,每于秋冬呼吸冷空气即加重病情。

这是因为正气感受到寒气的入侵,奋起抵抗。

但因为正气不足以完全祛邪外出,邪气亦因正气阻隔而难以内陷,所以,正邪会交争于肺的层次,表现为鼻炎发作。

这时的过敏反应正好是调整身体正气的最佳时期。

扶正即可祛邪,从而完全恢复健康,而如果伤正即会陷邪于里。

这两种治法的结果都会出现鼻炎症状消失,但一种是正旺而邪退,一种是正虚而邪陷。

这就象日本鬼子侵入中国一样,中国人民八年抗战而赶走鬼子,恢复大好河山。

如果中国人民放弃抵抗,让鬼子占领中国,似乎也得到了合平。

两种结果,我们应该如何选择?相信每一位中国人都有明确的答案。

治疗鼻炎亦是如此,治疗其他疾病亦可做同样的比喻。

西医治病,极为重视病因。

对于过敏性鼻炎来说,西医认为如果能祛除花粉、粉尘、寒冷等过敏因素,可自行痊愈,或是局部鼻喷激素来控制过敏炎症,缓解不适。

其实,这只是治标不治本,下次粉尘来袭,还是会复发。

中医认为,治病要治本。

本是什么,是人体的正气,把正气扶起来才是治病的王道。

正气足了,自然就会恢复健康,而健康的身体根本就不怕花粉、粉尘、寒冷等等的刺激。

由此亦可分析一下西医对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思路。

西医认为一定要努力找到并且祛除过敏源,舍此无他法。

临床我所诊治的不少花粉过敏、胃肠过敏等患者,都拿着一张西医帮助找到的过敏源列表来看病。

其实非常可笑,想一想,病人真的能一辈子不碰花草,一辈子不吃面食吗?这种所谓的治疗,其思路根本就是错误的。

治疗此类过敏性疾病,关键在于内求,而不是外求。

内求是扶助正气,以正气为治病之本。

外求是找客观原因,不过是暂时地躲开致病源而已,根本就不可能治得好病,。

5 治疗鼻炎,扶正才是关键。

综上所述,正气是治病之本。

舍此而他求,不过是治疗标象,糊弄病人而已。

这么简单的道理,奈何不少庸医就是不懂。

比如临床所见不少庸医治疗肝炎、肿瘤、胃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病,钟意于苦寒解毒,滥施凉药,而不知温补。

需知,若外邪入侵,顾护病人的正气即是最根本的治疗。

现代西医是实验室医学,相信看得见的东西,根本就不理解什么是生命,西医把生命看成是一些组织器官细胞的组合体而已。

所以,西医相信刀剪的力量。

再者,西医把致病源与人体健康完全地对立看待,所以会发明各种抗病毒、抗细菌药物以杀死致病源。

受这种观点影响,不少中医的临床治疗观发生了改变,开始相信药物对致病源的直接杀灭作用。

于是就偏爱清热解毒之类的中药,因为据称它们含有某些杀菌成分,对于某些致病菌有杀灭作用。

岂不知指望通过药物直接把疾病治好,那根本就是南辕北辙的想法。

疾病的本质是受邪气干扰,人体正气的平衡被打破,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不平衡状态。

而真正意义上的治疗应该是恢复正气的平衡,而不是拘泥于杀菌消炎。

再者,所有的药物根本就不可能在体内直接杀死致病源,而是刺激机体的正气产生排邪反应而已。

所以说,冀希望于苦寒解毒中药,何如直接扶足正气,配合以祛邪之法。

临床上我以这样的思路治疗一些大病重病,收到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而且频频能从西医抗生素底下救治一些生命回来。

我认为,其根本就是相信人体正气的力量,治病先扶住正气,让正气去祛邪,去调整周身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平衡。

这样的思路一样可以应用于治疗鼻炎,扶正即是治鼻炎之本。

6 滥用西药,导致病情反复,缠绵难愈,且损伤体质,大病丛生。

鼻炎是多发病,但并非是不治之症。

但现实是西医治疗鼻炎,往往会把简单的病治成慢性性。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以激素为例。

现在西医发明了鼻用糖皮质激素,由于使用方便、价格便宜、可长时间使用等优点,已在2001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过敏性鼻炎治疗的首选用药。

但请问,自从发明了鼻用糖皮质激素,是不是过敏性鼻炎都消失了呢?答案是根本没有,而且越治越多了。

激素的作用是什么?是激发人体肾中所藏的元精元阳,以此来祛除邪气。

短时应用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反复使用,长期应用,则会因调动元精元阳太过,导致肾之疲惫。

肾气充足是健康的根本,也是各种疾病得以恢复的原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