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崩落法采矿方法的实践应用1

合集下载

自然崩落法在厚大破碎矿体中的应用

自然崩落法在厚大破碎矿体中的应用

自然崩落法在厚大破碎矿体中的应用摘要:铜矿现有的自然崩落技术是制约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环节之一,以研究区域巷道为研究对象,并在现场拟开展工业性实验。

通过应力分析确定合理的“高强度、低密度”自然崩落设计、注浆自然崩落设计,对矿井3上、3下矿层的自然崩落方式进行优化。

针对矿井正常掘进区段、过断层区段、3下掘进巷道与3上采空区不同位置关系区段,以及巷道加宽区段的自然崩落现场取样观测,并提出以上地点自然崩落设计优化方案,选取合理的优化自然崩落材料。

关键词:厚大破碎矿体;自然崩落;优化1概况2326厚大破碎矿体井下位于三采区中部,东部为F12-4支断层(∠70°,H=0~35m),西部为补5断层(∠70°,H=0~20m),南部为三采三轨及三采三皮,北部为FKT4断层与F12-4支断层相交处。

为二叠系山西组3下铜,该厚大破碎矿体走向长973~992m(平均982.5m),倾向长52~162m(平均107m),面积87685m2,3.1~4.1m,平均3.4m,可采储量30.91万t。

该厚大破碎矿体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铜法,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顶板,为一次采全高工艺。

2具体实施方案3下2326运输巷主要用于厚大破碎矿体的运铜和回风,断面为矩形,采用锚网索联合自然崩落。

该巷道净宽4m,净高3.2~4.2m。

3下2326材料巷主要用于厚大破碎矿体的运料和进风,断面为矩形,采用锚网索联合自然崩落。

该巷道净宽4m,净高3.2~4.2m。

2.1锚杆索测力计布置方案对金属矿山进行建设开发过程中,地质自然崩落是我国金属矿山建设当中经常遇到的自然崩落,这种自然崩落危害性非常大。

然而,现阶段国内乃至全世界范畴内,对金属矿山建设当中的地质自然崩落研究成果却很少,没有列入我国放在减灾体系当中,各界关注度还有待加强。

而开展研究工作时往往限制对某个事故和行业的研究,有关资料文献也具有针对性和限制性,无法给建设以及设计师等机构提供有效的引导,所以设计施工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研究工作资料,以及设计经验不能确保对金属矿山建设期间开展更合理的设计,对其监督管理也没有做到位。

自然崩落法在弥渡九顶山钼矿应用初探

自然崩落法在弥渡九顶山钼矿应用初探

自然崩落法在弥渡九顶山钼矿应用初探九顶山矿体与非矿体的工程地质条件无明显差别,岩石或矿体的稳固性取决于裂隙发育程度。

大部分钼矿体赋存于花岗斑岩体,为块状构造,裂隙发育,裂隙密度平的为22条/m,风化的高岭土化、绿泥石化使岩体变得软硬不均,岩石破碎,岩体稳定性差,掘进巷道进入该岩组约90%地段需支护。

2.自然崩落法生产应用2.3采矿方法演变九顶山钼矿按照昆明有色冶金设计院的总体规划,设计年产矿石50万t。

采用留矿法、空场法回采方案,中段高度60 m。

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矿体和围岩不稳固等诸多原因,原设计的采矿方法无法实施,改为自然崩落法。

历年采用的“(1)有底柱漏斗结构、堑沟式分层拉底浅孔爆破自然崩落采矿法”及“(2)无底柱平底装矿结构中孔爆破强制自然崩落采矿法”,采切比为77.2m/万t,回采率为21.85%,贫化率为18.76%,单采场生产能力达400t/d,经济技术指标极不理想。

2.4试验采场的结构参数1、采场结构整个矿块由东往西布置采矿单元间距100m,在矿体上下盘布置沿脉运输平巷,在采矿单元内每隔18m布置采准运输道。

本次介绍的有底柱斜上山浅孔爆破自然崩落采矿法201试验采场位于矿区的东段2480水平坐标:y=4860.9-4962.3 ,x=4328.9-4370.3,z=2481m—2544m。

采场垂直矿体走向布置,采场宽18m,高为中段高度60m,采场间距为18m,漏斗交错布置,间距6m。

由漏斗以28°,斜上山42°切割上山至2487水平,由每条采场的斜坡道上山末端联通形成拉底层、凿岩和出矿系统。

在上山2487水平联道为削弱矿块边界的拉底空间,试验矿块长80m,高53 m,宽为18m,自然崩落高度为51m 。

2、7工程布置(见下图所示)。

(一)采切设计示意(图1)2480水平201试验采场工程布置平面图(图2)2480水平201试验采场横剖面示意图(图3)2480水平201试验采场纵剖面示意图(图3)拉底层炮孔布置平面示意图(二)201采爆破设计示意图2.8拉底凿岩爆破在拉底切割巷道内采用YT—28型凿岩机钻凿50°~60°扇形炮孔布置,孔深 1.8~2.5m,孔径Φ38~42mm,最小抵抗线0.8~1.0m,排距0.8m,爆破采用非电雷管一次起爆;图略。

崩落采矿法[1]

崩落采矿法[1]

有着密切关系,并且最终将影响到采矿方法的安全,
效率和经济效果。
崩落采矿法[1]
第三章
崩落采矿法
(三)采矿方法分类
采矿方法按地压管理方法不同,分类三大类,即:


空场采矿法




充填采矿法

崩落采矿法
崩落采矿法[1]
第三章
崩落采矿法
(四) 对选择采矿方法的基本要求
在矿山企业中,采矿方法决定着回采工艺,材料设备,
吊罐法 掘进天井劳动强度低,消耗材料少,工序简单,
通风好,掘进速度快。 无 底 柱 分 段 崩 落 法
崩落采矿法[1]
第三章
崩落采矿法
钻进法掘进天井是用天井钻机在预掘的天井断面内沿全深
钻一个直径200~300mm的导向孔,然后用扩孔刀具扩大到所需 断面大小。

该方法全面机械化掘进,安全性高,缺点是工程成本较

② 如果需要分级出矿或按不同品种分别出矿时,则可
柱 以适当增加溜井。
分 段
③ 如果矿体中有大量夹石,或脉外工程量大时,还需
崩 要开掘专门的废石溜井。

④ 在决定溜井间距时,还应当考虑溜井的通过能力,
法 以免因溜井磨损过大提前报废而影响生产。
⑤当开采厚大矿体时,大部分溜井都布置在矿体内。当
回采工作后退到溜井附近,本分段不再使用此溜井时,应将
可为150~200米。通常溜井间距可按4~5条进路布置。溜井间
距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到运搬效率。ZYQ-14型装运机,拖着
长风绳,行走不方便,运距长,反而降低了装运效率。 崩落采矿法[1]
第三章
崩落采矿法
无 底 柱 分 段 崩 落 法

自然崩落采矿法研究及应用

自然崩落采矿法研究及应用

自然崩落采矿法研究及应用自然崩落采矿法,也称矿块崩落法。

该采矿方法的矿岩体在拉底空间上,依靠自身重力、次生构造应力作用,在其软弱结构面的基础上产生崩落,并进一步发展失稳,通过底部结构出矿使上部的矿岩持续崩落,直至上一个阶段或崩透地表。

该方法节省了大量的凿岩爆破工作与费用,特别适合低品位厚大矿床开采,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好的地下大规模采矿方法。

该方法要求矿岩体可崩性和崩落块度较好,且要求地表允许崩落,适用条件较为严苛,但由于生产能力大,开采成本低,该方法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内正处于推广应用阶段。

1自然崩落采矿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1 放矿理论放矿理论主要研究放矿过程中崩落矿岩散体移动规律,包括散体移动概率密度场与移动速度、散体移动迹线、放出体形态与方程、放矿漏斗、散体位置变换与放出量及达孔量关系等。

前苏联学者在放矿理论方面做了初步研究,建立了椭球体放矿理论,并用放矿理论说明和解决了一些矿山生产实际问题,并由该理论推导出了降落漏斗方程,运用该理论确定崩落采矿法合理结构参数和降低矿石损失贫化。

但是,该理论在实际应用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未能很好地说明倾斜矿体和薄矿体放矿、端部放矿和导流放矿,此外该理论也未能很好解释漏斗间相互影响和干涉的现象。

随机介质理论首先由波兰学者Litwiniszyn J引入岩层移动领域。

该理论应用统计学和概率论的方法,将松散介质的运动视为随机过程,将散体抽象为随机移动的连续介质,建立了移动漏斗深度函数微分方程,对矿区地表沉陷预计和崩落散体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我国的放矿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此后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椭球体放矿理论、类椭球体理论、随机介质放矿理论及倒水滴理论,使得我国放矿理论研究整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其中椭球体放矿理论建立的时间最早、影响最大。

该放矿理论认为放出体、移动体和松动体的形态均为椭球体。

刘兴国教授研究了端部放矿的放出体、残留体形态及矿岩界面的移动过程,认为放出体为近似椭球体,并建立了放出体方程、矿岩颗粒移动方程和移动迹线方程;此外他认为变化的放矿椭球体偏心率将导致移动迹线与椭球面过渡理论的矛盾,由此建立了等偏心率放矿理论,但该理论的等偏心率假设有悖于放矿实际情况。

矿床开采理论与实践课件——崩落采矿法1

矿床开采理论与实践课件——崩落采矿法1

10
⑤凿岩天井
其位置和数量主要取决于矿块尺寸、凿岩设备性能和
矿石可凿性等。
有 ◆采用深孔爆破时,自天井每隔一定距离交错布置凿岩
底 硐室。
柱 ◆采用中深孔爆破时,炮孔可自天井直接钻凿。

段 ⑥底部结构
崩 落
由电耙道、放矿口、漏斗颈和受矿巷道等组成。

2020/9/4
11
3. 切割工作 是指开掘补偿空间和劈漏两项工作。
分支放矿溜井。
2020/9/4
14
有 底 柱 分 段 崩 落 法
2020/9/4
1—阶段沿脉运输巷道; 2—阶段穿脉运输巷道; 3—矿石溜井; 4—耙矿巷道; 5—斗颈;6—堑沟巷道; 7—凿岩巷道; 8—行人通风天井; 9—联络道;10—切割井; 11—切割横巷; 12—电耙巷道与高溜井的联
络道(回风用)
第六章 崩落采矿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段 崩










2020/9/4
1
本章基本要求
◆1、掌握崩落采矿法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有底柱分段崩落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特点、 适用条件及主要工艺;
◆3、了解单层崩落法和阶段崩落法的特点、适用条件及
主要工艺;
◆4、了解放矿管理。
4. 回采工作
常用水平扇形深孔自由空间爆破方式。
有 底
出矿作业常包括放矿、二次破碎和运矿等内容。

崩落的矿石约有70%~80%是在岩石覆盖下放出来
分 的。随着矿石的放出,覆盖岩石也随之下降,崩落矿石

夜长坪钼矿自然崩落采矿方法设计实践

夜长坪钼矿自然崩落采矿方法设计实践

斜坡道口、副井场地等,两侧
山高坡陡、地形切割非常剧烈。
但植被很好,山体较稳定。
2016/4/29
4
LOGO
LOGO
甲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特点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特点

LOGO
矿体特征
矿区自上而下圈定3个隐伏
透镜状矽卡岩型钼矿层和2 个似层状斑岩型钼矿层。 编号依次为Ⅰ、Ⅱ-1、Ⅲ1及Ⅱ-2、Ⅲ-2。矿层空间 形态整体上呈叠层穹窿状, 中部上凸,向四周倾斜、延 深至尖灭。
2016/4/29
10
主要应对措施及设想
自然崩落法存在的问题
LOGO
近30多年来,阶段自然崩落法的应用范围已由早期仅用于开采松
散破碎矿体扩大应用于开采节理、裂隙较发育的中等稳固矿体, 成为目前地下开采中采矿成本最低的采矿方法。 虽该法具有成本低、生产能力大、劳动生产率高等突出优点,在 国外成功应用例子较多,但在国内成功应用较少,主要问题是大 块产出率较高和地压对底部结构的破坏十分严重等,这也是目前 国内使用此采矿方法的矿山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夜长坪钼矿 应用,有必要进行认真分析、深入研究。 另外使用条件要求严格,采矿工艺不易掌握,生产管理较复杂, 只适合应用于具备一定条件矿体的开采,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016/4/29
6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特点
LOGO
矿层空间分布呈穹窿状,
中心隆起,向四周倾斜, 倾角20~60° 矿体厚大,向端部出现 分枝、变薄至尖灭。 单工程最大厚度 318.90m,最小厚度 6.33m,平均厚度158m。
2016/4/29
7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特点

LOGO
工程地质条件 地质报告认为,夜长坪钼矿白云岩的岩体质量级别为Ⅲ级, 属中等质量岩体,安全跨度为5~8m;原生矿和花岗斑岩为Ⅳ 级,属不稳定岩体,安全跨度为4~6m;氧化矿和含矿滑石为 Ⅴ级,属很不稳定岩体,基本无自稳能力。 矿山委托地质部门开展了矿体可崩性试验。对矿石节理密度 进行了地质调查,依据节理密度换算得出RQD值,结果是:白 云岩的RQD值为44.24%,花岗斑岩为49.33%,氧化矿石为 14.22%,原生矿石为36.39%,含矿滑石为27.81%。根据岩石 质量指标(RQD值)对矿岩可崩性指数进行了计算,其结果是: 氧化矿的可崩性指数为1.94,原生矿为3.90,含矿滑石为2.82; 氧化矿属于“易崩”类型,原生矿和含矿滑石为“易到中等可崩”类 型。

国内外自然崩落采矿法技术现状

国内外自然崩落采矿法技术现状

国内外自然崩落采矿法技术现状自然崩落采矿法是一种利用矿体自然崩落进行采矿的方法,具有开采成本低、劳动生产率高、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国内外自然崩落采矿法技术的现状、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在国外,自然崩落采矿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在地下金属矿开采中应用自然崩落采矿法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瑞典,自然崩落采矿法被广泛应用于铁矿石开采。

瑞典的基律纳铁矿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自然崩落采矿法,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崩落采矿铁矿山之一。

澳大利亚的凡英迪斯铁矿自1975年开始采用自然崩落采矿法,已实现了高效、安全和低成本开采。

国外自然崩落采矿法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

在此之前,由于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自然崩落采矿法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采矿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下金属矿山开始采用自然崩落采矿法。

在国内,自然崩落采矿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例如,鞍钢齐大山铁矿、本钢歪头山铁矿等均采用了自然崩落采矿法进行开采。

然而,与国外相比,国内自然崩落采矿法技术的发展还相对滞后。

国内自然崩落采矿法技术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地下金属矿山,且多应用于中厚和厚矿体。

在应用过程中,一些矿山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但也有一些矿山存在采场顶板控制难度大、采场作业不安全等问题。

与国外相比,国内自然崩落采矿法技术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外在自然崩落采矿法的理论研究、技术应用及现场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自然崩落采矿技术体系。

而国内则在一些关键技术环节存在不足,如对矿岩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不够深入、对采场顶板控制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采矿业的发展,自然崩落采矿法技术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安全性和智能化。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未来自然崩落采矿法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优化开采方案和改进技术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

自然崩落采矿法创新技术设计及应用

自然崩落采矿法创新技术设计及应用

自然崩落采矿法创新技术设计及应用摘要:自然崩落法是一种特殊的大规模采矿方法,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自然崩落法进行综合评述,介绍了自然崩落法特点、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应用现状;放矿过程考虑出矿品位均衡,使用数据库管理及系统集成,实现放矿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是自然崩落法的发展趋势。

本文为自然崩落法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较好的借鉴。

关键词:自然崩落采矿法;设计;应用1自然崩落法采矿的原理自然崩落法含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它对矿岩有着很高的物理性要求,在应用的时候,有很严格的开采技术条件,要有很高的管理水平做保障,如果要确定使用这种方式,需要承担比其他种类方式更大的风险。

这种方式的基本原理为,在比较容易自然崩落的矿体里面,运用矿体自身的低强度特征以及带有的节理裂缝分布特点,在矿体的底部位置要做固定范围的拉底,并形成矿石冒落自由面,还要铺设深孔割帮,将矿块和周围的矿石及岩石的联系诱导等工程进行削弱。

会对矿体内应力分布的形态做出一定改变,让矿石按照要求出现破坏和失去稳定性,以及依靠矿体重力场,自然崩落出适合的矿石块度,从而完成最终落矿。

自然崩落法完成自然崩落的前提条件是拉底工作的进行,对矿体崩落有很大的影响。

拉底指的是出矿工程上端,岩石整体的下端,通过人工爆破出现有效空间,在这部分空间的水平连续面积很大时,导致岩体出现崩落情况的系统工程。

矿块在进行大范围拉底之后,对矿体里面的矿体应力平衡有一定破坏,造成应力再次分布,一定会形成新的自然平衡拱,拱里面的矿石因为受到重力的影响而产生周期性的脱落。

2自然崩落法采矿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以前的矿体开采中,只有比较容易崩落及破碎的矿体会涉及到自然崩落法进行开采,因为能够对矿体的破碎块度及可崩性做出更准确的评价,铲运机比较容易得到,对放矿控制过程的规律有着进一步了解,拥有合适的二次凿岩爆破设备,并获得更加可靠的成本数据,让天然块度较大的稳固矿体,运用低成本的自然崩落法进行开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崩落法采矿方法的实践应用
万相宗
(安徽省铜陵县牛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主题词:采矿方法有底柱无底柱自然崩落法
(摘要:铜陵县牛山矿业公司虎山硫铁矿3#矿体为褐铁矿,较松散不稳定,难以开采。

选择有底柱自然崩落法开采二年来,管理得当,安全生产无事故,年产矿石达六万多吨。

确实达到了安全、高效、稳产的效果。


铜陵县牛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虎山硫铁矿3#矿体属于小型铁矿体,总储量约为20万吨。

位于牛山矿段94线至100线之间,走向135º,矿体宽10~25m不等,长约100m,矿体倾向北东,倾角近直立,矿体赋存标高为+63~-29m。

+34m以上矿体由露于进行开采。

矿体为褐铁矿,较松散不稳定,矿石品位较稳定,Fe在40%~55%之间,矿体不含水。

矿体呈墙状产出,矿体基本上控制在石炭系黄龙组与船山组之间,上盘围岩溶蚀少,较稳固,下盘围岩有较多溶洞发育,且溶洞均被矿岩充填,稳定性差。

3#矿体为斜井开拓,已开拓了0m和-20m二个中段,中段高分别为30米和20米。

一、原采矿方法的选择
本矿体采矿方法原推荐方案为点柱式上向分层充填法,充填料以井下废石为主,电耙出矿。

根据实践证明,原方案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
现在:
1、原方案中未能考虑矿石非常松散、易垮落的特点,使巷道支护工作量非常大,安全性较差。

2、原方案中充填成本较高,且要布置专门的取料通道和溜矿井。

3、技术复杂,较难操作,并且点柱不足以承受地压。

4、电耙道支护量大,维修时安全性低。

根据铜陵县牛山矿业公司3#矿体的实际情况,上述采矿方法不适用于对3#矿体的开采。

必须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来满足对3#矿体开采的需要。

二、变更后采矿方法的选择
牛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虎山硫铁矿3#矿体矿石非常松散、易垮落的特点比较符合自然崩落法对矿体的要求,故选择自然崩落法比较适宜。

(一)有底柱自然崩落法
1、沿矿体顶底板在围岩内掘进沿脉巷道,然后掘进穿脉贯通矿体,沿脉运输大巷距矿体应在5米左右为宜。

在矿体内掘进平底漏斗结构,上向爆破形成采场。

2、采场要素:穿脉间水平距离为10米;平底结构平行布置,二条穿脉斗穿交错布置,间距为6~8米;斗穿长度为5米,斗颈2米;漏斗上向倾角(扩漏斗)为45º。

3、支护形式主要为木支护,圆木小头直径0.16~0.22米,支护间距0.5米,支护棚脚用圆木做基础梁,基础梁的作用是防止支护棚下沉,保证保证巷道断面尺寸。

梁埋于地下,支护棚顶、邦用木板背实。

因矿
石松散,所以当木支护不足以抵御地压时可适当添加钢支护用密集支护作为支护形式。

4、巷道断面规格:主沿脉运输巷道2.2×2米,穿脉巷道2×2米,斗颈2×2米,斗穿2×2米。

5、为保证矿体能正常崩落,防止局部矿体形成穹顶,必须掘进分层巷道,用于观察采场和破坏穹顶,使矿石能在自重作用下顺利崩落。

分层间隔以5米为宜,小了掘进工作量大,大了起不到作用。

若矿体自然崩落效果良好,分层层数可酌情减少或不掘进分层。

(二)无底柱自然崩落法
1、沿矿体顶底板在围岩内掘进沿脉巷道,然后掘进穿脉贯通矿体,沿脉运输巷道距矿体应在3~5米左右为宜。

2、采场不留底柱,在穿脉内由矿体中间崩落矿体,然后后退式回采矿石。

3、采场要素:穿脉间距3~5米,巷道断面规格2×2米。

4、支护形式仍以木支护为主,辅以密集支护或钢支护。

5、分层巷道仍可能作为放矿的主要技术措施。

(三)二种自然崩落法的比较
自然崩落法要求矿体松散,易于崩落或自然垮落。

二种自然崩落法相比较(见表一):
1、有底柱自然崩落法有循环人行通道,通风效果好;无底柱自然崩落法没有循环人行通道,为独头出矿巷道,通风效果较差,在需风量不足的情况下还需要进行局部通风。

2、有底柱自然崩落法有足够多的漏斗,出矿效率稳定;无底柱自然崩落法每条穿脉只能两边出矿,维修支护时不能出矿,所以出矿效率不稳定。

3、有底柱自然崩落法穿脉之间的间距大,穿脉掘进的工作量小;无底柱自然崩落法穿脉之间的间距小,导致穿脉的数量增加,所以穿脉掘进的工作量大。

4、无底柱自然崩落法不需要掘进漏斗,技术难度小;有底柱自然崩落法需要掘进漏斗,并且漏斗在两条穿脉内要交错布置,再加上扩漏斗,所以技术难度较大。

5、无底柱自然崩落法因为是后退式回采,安全隐患较少;有底柱自然崩落法斗穿、穿脉在松散的矿体内,地压较大,支护维护面积较大,支护维修数量较多,支护维护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冒顶,所以安全隐患较多。

6、无底柱自然崩落法是后退式回采,地压基本上集中在出矿地点,出矿点的支护有断裂情形时及时更换以消除安全隐患,支护费用较低;有底柱自然崩落法地压基本上集中在穿脉和斗穿出矿地点,有时地压来时整条穿脉及斗穿内的支护都可能有断裂的情形。

为了消除安全隐患,需要大面积的维修支护,支护维修的周期较长,工作量大,所以导致支护费用较高。

(四)采矿方法的选择
综上所述,有底柱自然崩落法和无底柱自然崩落法各有其优缺点。

根据牛山公司的实际情况,有底柱自然崩落法出矿效率高、穿脉掘
进工作量少、通风效果好,可以作为矿山最有利的先决条件。

布置斗穿等的技术难度可以由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技术措施来解决;
支护方面的安全隐患可以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加强管理来予以解决;
支护费用高,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回避不了的,但就牛山矿业公司3#矿体来说,可以通过提高出矿量来解决。

有底柱自然崩落法出矿效率高,可以分摊支护费用。

通风效果好可以节约一定的电费来作为补偿。

3#矿体的采矿方法选择有底柱自然崩落法。

二种自然崩落法相比较表表一
三、自然崩落法采矿方法的应用效果
(一)自然崩落法采矿方法的适用条件
自然崩落法采矿方法适用于:松散易崩落的矿体;矿体倾角大于矿体安息角;不含水或水份易疏干的矿体。

自然崩落法采矿方法适用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松散易崩落的矿体:是指不需要放炮作业并且能自然崩落的矿
体和放炮作业后由于采空区增大在自重的作用下能垮落的矿体。

但采空区不能太大,太大的空区在矿体垮落时易产生较大的冲击波,对井下作业人员和设备、设施设施造成危害。

2、矿体倾角大于矿体安息角:这样有利于放矿。

否则会降低矿体回采率提高矿体损失率。

这种情况下增加分层数量可以提高矿体回采率,但这就是小分段崩落法而不是自然崩落法了。

3、不含水或水份易疏干的矿体:含水矿体在矿体回采时会容易产生矿体无预兆的滑落,矿体下落的不可预见性增大,对井下作业人员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危害性较大。

如果矿体中含有粘土类物质,这种矿体含水会直接导致泥石流的产生,严重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尤其是出露地表并且拖泥带水的松散矿体,千万不能用此采矿方法。

所以在自然崩落法的运用中,这是一个最重要的适用条件。

(二)自然崩落法采矿方法在牛山公司3#矿体的运用效果
有底柱自然崩落法出矿效率高,管理的重点在支护上。

因为矿体松散,底柱如果不能支撑上部矿体时,整个采场的矿石重量全压在支护上,因此在矿体内的支护必须加地脚梁,防止支护下沉,以保证巷道断面不至于缩小,影响出矿。

牛山公司3#矿体选择有底柱自然崩落法开采二年来,管理得当,安全生产无事故,年产矿石达六万吨。

确实达到了安全、高效、稳产的效果。

(作者简介:万相宗,男出生于1969年7月,1991年毕业于安徽省冶金工业学校采矿专业,本科学历,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矿山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稿件录用通知
万相宗同志:
你好!由于现在投稿量太多,由于晋升职称等情况,无法满足作者的刊登需要,经研究确定,2010年9月出版《现代矿业》增刊(国内刊号:CN34-1308/TD;国际刊号:ISSN1674-6082,中国一级刊物,核心期刊)。

你的文章“自然崩落法采矿方法的实践应用”(编号:10282)拟安排在《现代矿业》增刊(2010年9月),根据有关规定酌情收费500元,(大写伍佰元整),特此通知。

欢迎您及您的同事、同学继续在我刊投稿!
邮局汇款
汇款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湖北路9号158号信箱(243004)
收款人:《现代矿业》杂志社
电话:0555-*******
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同时维护作者的知识产权、科研成果,本刊从即日起,要求作者承诺投稿文章不存在剽窃、抄袭情况。

若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责任由作者自负。

如引用别人的观点、结论、公式请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备注:文章摘要、关键词、个人简介(出生年月、性别、籍贯、职称职务,工作单位等)、参考文献未标注的请及详细的邮寄地址和联系方式(手机、电话等),以上信息如有遗漏请补充。

谢谢!
《现代矿业》杂志社
2010-4-6
刘效良总经理、主编
公司:中矿传媒公司《金属矿山》《现代矿业》
QQ号:863996399
邮箱:xdky@
网址:
传真:0555-*******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湖北路9号158#(243004)
电话:0555-*******、24046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