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繁华 PPT

合集下载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用音乐来比喻绘画,说明画面节奏感强,能够帮 助读者理解专业性内容,亦让读者感受到繁华景象的 层次感。
细读课文
找出有说明方法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第④段: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 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飞虹:打比方。和彩虹对比,更有气势、呼应前面的 虚架一词,具有凌空感。
第③段: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 厘米,横528.7厘米。
挑选印象深刻的语言,给你怎样的感受?
第④段: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 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 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
四字短语生动地刻画出航船过桥的紧张场景。 紧张感、热闹感、节奏、语速快一点。
细读课文
挑选印象深刻的语言,给你怎样的感受?
沉重的粮包 逆水行驶 聚集围观 无暇一顾
船工的辛苦 纤夫们的艰辛 世人的好奇和冷漠 生活忙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阅读探究
第④段: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 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 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 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赶集的乡人 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
长途跋涉的行旅
身份差异与代步 工具的不同,意 在凸显社会阶层 的不平等,给读 者“留下无尽的 回味”。
阅读探究
第④段: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 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 闹非凡。
规模宏敞 结构精美 宛如飞虹
其桥无柱, 以巨木虚架而成。
如此纷繁复杂的内容,画家恰到好处地将他们安放在一幅画 卷中,而作者又是如何用文字再现的呢?让我们学习作者化繁为 简的功力,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的?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61张PPT)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61张PPT)

合作探究
·导学建议· 教师可具体指导学生认真品读课文第4段内容,先画出相关
语句,然后再从这些语句中概括出本题的答案。
合作探究
再读课文,赏析语言。 1.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 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学习小助手
从句中的“犹如”一词可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八年级·语文·统编版·上册
第五单元 文明印迹
22.梦回繁华
目录
预习导学 合作探究 分层作业
素养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2.体味文中准确、严谨的语言,学习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明确其作用。 3.领略《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魅力,认识其历史价值,增强 对祖国灿烂文化的喜爱和景仰之情。 ◎重点: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说明内容,理解说明文中记 叙、描写的特点。
情境预设
同学们听说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样一句话吗? 是的,这句话形容的是画上的山水。画,是纸上的山水,是凝 固的音乐,是定格的生活……本节课,让我们随着作家毛宁的 文字,走进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欣赏北宋都城 汴京昔日的繁华与美丽……
预习导学
1.走近作者。 毛宁,1975年生,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代表论著
北宋繁华时期的市井风情;②突出《清明上河图》珍贵的艺术 价值及历史价值。那么,凡与主题有关的,必定详写;与主题 无关的,必定略写。沿此思路梳理本文详略,答案自然不言而 喻。
合作探究
1.文章第1段是怎样引出说明对象的? 由北宋时期“空前的繁荣局面”“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 活跃”,到“绘画的题材”“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 各个方面”,自然引出《清明上河图》。
合作探究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16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16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些内容呢?
6
1.请大家浏览全文,用波浪线勾画每段中的关键句,依据重点句子概

括各段主要内容,稍后请同学展示。

感 知 读
回答示例:我在第___段勾画的关键句子是______,根据这句话,我 概括本段的段意是__________。


7
整体感知读繁华
2.理清说明顺序,完成思维导图
创作时代背景、题材 作者及主题
2
我 是
任务一:读繁华

小 讲
由于这幅珍宝的画质和颜料极其珍贵且脆弱,所以很少

对外展出。假如故宫博物院将在2025年建院100周年之际,

对外展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真迹,向全国招募优秀讲
解员。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合作,争做优秀讲解员,助力本
次文化盛宴。
思考:你是讲解员如果你要向观众安利这幅画,你会介绍哪
作者简介
张择端(约1085年—1145年),字正 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 宋绘画大师。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宋徽宗 时供职翰林图画院,有《西湖争标图》《清 明上河图》”。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 珍品。
6
《清明上河图》简介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 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有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 画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图纵24.8厘米,横528.7 厘米,作品以长卷形式,生动记录了北宋汴京的城市面 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 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22 梦回繁华
毛宁
1
夯实基础
篙 ( ɡāo ) 翰林( hàn ) 题跋( bá ) 擅长( shàn ) 覆灭( fù ) 绢本( juàn ) 田畴( chóu ) 驮队( tuó ) 岔道( chà ) 踏青( tà ) 跋涉( shè ) 漕运( cáo ) 枢纽( shū ) 舳舻( zhú lú ) 纤夫( qiàn ) 宏敞( hónɡ ) 桅杆( wéi ) 酒肆( sì ) 遒劲( qiú )春寒料峭( qiào ) 长而不冗( rǒnɡ ) 络绎不绝( yì ) 摩肩接踵( zhǒnɡ )

2024年度《梦回繁华》PPT(完美版)

2024年度《梦回繁华》PPT(完美版)
服饰文化
通过描绘不同人物的服饰,展现了古代服饰的多样性和华美,如宽 袍大袖、凤冠霞帔等,彰显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独特魅力。
书画艺术
作品中融入了传统的书画元素,如山水画、花鸟画以及书法作品等, 展示了中国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2024/3/23
16
民族精神在梦回繁华中彰显
爱国主义精神
作品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和事件,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观 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情节紧凑
通过精心安排的故事情节,将观 众带入一个充满悬念和感情波澜
的世界。
2024/3/23
情感渲染
运用音乐、旁白等多种手段,增强 故事情节的感染力,触动观众情感 。
共鸣点设置
在故事中设置与观众生活经历相似 的情节,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13
深入剖析作品所传达思想
主题思想解读
通过对作品主题的深入剖析,挖 掘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价值观
2024/3/23
弘扬民族精神
作品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 的启示意义,有助于激 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
创新表达方式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 上,积极探索新的艺术 表现形式和手法,使传 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 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18
05
跨界合作:拓展艺术领域
2024/3/23
19
影视改编可能性探讨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26
2024/3/23
诗词歌赋中的繁华景象
01
古代诗词歌赋中大量描绘了盛世繁华的景象,如“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等名句。
小说戏曲中的城市生活
02
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通过描绘城市生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 (共24张PPT)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 (共24张PPT)

小组汇报
1.说明对象 2.写作思路
清明上河图
梦回繁华
社会背景
作者及其 创作动机
总体概括 介绍画作
具体描绘 画面内容
画作的艺术特 点和社会价值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 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画作内容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 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 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 回味。”
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 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汴河上的 拱桥比作飞虹,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拱桥的结构
精美。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 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 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 的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画面细节的刻画很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 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 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 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 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 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在中国乃至全 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比消防缺失更可怕的是城防的涣散。
画中,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卫,土墙上面 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连射箭的城垛也没 有,甚至连虚设的城防都没有。原本应该 是有重兵把守的城防机构所在的位置,居 然是一家商铺,老板正在验货,账房在记 账。从画面上看,整个汴京正沉浸在浓厚 的商贸气氛中,完全是一座不设防的都城。 这不是张择端的有意设计,而是真实地反 映了宋徽宗朝初期已日渐衰败的军事实力 和日趋淡漠的防范意识。
作业
阅读《<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解读<清明上河图>》《谜一样 的<清明上河图>》,进一步了解 这幅名画。

《梦回繁华》优秀PPT课件

《梦回繁华》优秀PPT课件
创意独特的表现形式
学生们运用图表、动画、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作了形 式新颖、富有创意的PPT作品。
高质量的制作水平
学生们的作品制作精美,排版规范,色彩搭配和谐,体现 了较高的制作水平。
优秀作品点评与分享
深度挖掘主题内涵
优秀作品能够深入挖掘主题内涵,通过数据和案例的分析,提出 有见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古代城市的繁华景象
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的展示,学生了 解到古代城市的繁华景象,如长安城 、洛阳城等。
《梦回繁华》的创作背景
介绍了作者毛宁的创作背景和动机,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作品中的艺术手法
详细讲解了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如构 图、色彩、线条等,提高学生的艺术 鉴赏能力。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人物形象塑造与表现
形象生动
人物形象塑造栩栩如生,通过服 饰、动作、表情等细节描绘,展 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身份
地位。
情感表达
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和表情变化, 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内涵,如喜悦、 悲伤、愤怒等,使观众产生共鸣。
象征手法
运用象征手法,将人物形象与特定 的文化符号相结合,传达出更深层 次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梦回繁华》的学习,激发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
自信心。
课件设计思路及特点
01
02
设计思路:以《梦回繁 华》作品为核心,围绕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 多媒体手段将作品内容 、历史背景、艺术特点 等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 ,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 体系。
02
作品内容与形式分析
画面构图及色彩运用
01
02

《梦回繁华》ppt课件

《梦回繁华》ppt课件

①采用空间顺序:画面开卷处——中段——后段,条理清晰。 ②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作者既聚焦船放倒桅杆这个瞬间进行 描写,又介绍了汴京市区的街道,有点有面,让我们对于画中北 宋市民的生活场景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③细致描摹,铺陈场面。有赶集的乡人、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 长途跋涉的行旅等,铺排渲染出人们生活的热闹繁华。 ④大量四字短语,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等,语言典 雅生动,富有书卷气息。





















2.张择端于繁华之中暗藏灰暗角落,有何用意呢?
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年及南宋与金对峙的12世纪,阶级矛 盾和民族矛盾都异常尖锐,并达到日趋激化的程度。当时 ,表面上的升平景象,已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动荡和危机。
——《张择端之画》
“张择端充满了善意,以曲谏的方式作画,向宋徽宗告诫种种社 会危机和国家隐患,以求及时挽回败政。”
考据订正。
田畴 田地;田野。
春寒料峭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长途跋涉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
无暇一顾 没有时间去注意去管或者关系某事或者某人。 摩肩接踵 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
挤。踵:脚后跟。 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摄取 吸收(营养等)。
遒劲 雄健有力。
任务三:运用文本、解弦外之音
1.请从A、B两组中分别选出宋本真迹,并体会张择端隐藏的创作意图。
A1
A2
B1
B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资料一)
清院本是宫廷画家的奉旨之作,出于粉饰太平的需要,老百姓对街上出现的 皇家运输车、官轿、官骑以及河面上运行的御船、官船等,都采取了恭让的态度, 没有出现任何矛盾纠纷,画中官民之间、贫富之间相安无事、其乐融融。宋代版 本决不回避官与民或官与官之间的矛盾,例如在虹桥上官员之间抢道互不想让, 透过这个表面现象,不难窥探出北宋末年潜藏着一定的社会危机。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3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3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梦回繁华”即是说的这幅图画的内蕴,更是为了展示画图人和看 图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 (提示:先梳理课文内容,归纳总结说明顺序)
介绍《清明上 河图》产生的 社会背景。
介绍《清明上 河图》的基本 信息。
介绍《清明上河 图》的艺术特点 和社会价值。
具体分说(分)
(第5段)画卷的特色和价值
后段汴京市区的街道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
赏析语言特色
10.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对此你有什么理解?
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优美,特别是在说明画面内容的 部分,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 峭”“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将画面的整体和细节描摹得准确而 细致。这样典雅而富有文化意蕴的语言,与文章说明对象的特点非 常契合。
举例子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 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具体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细节刻画真实的特点。
9.本文使用的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样的作用?
摹状貌。作者着力描摹画面的整体和细节,化静为动。将画面 转化为一个个生活场景。大量使用这一说明方法,是因为《清明上 河图》作为一幅以真实、细腻著称的风俗画,想要将其画面内容说 明清楚,就必须进行细致的描写,再现它所绘的社会生活。说明文 使用说明方法的“准确”,就其根本而言,在于使用最适合的方法 说明某一说明对象。
漕运:旧时指国家利用水道调运粮食。 舶胪相接:船只首尾衔接。舶,船尾。胪,船头。 脚店:供人临时歇脚的小客店。 沉檀:沉香木和檀香。二者均为香木。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 络绎不绝:(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手卷:裱成横幅的书画长卷,只供案头观赏,能卷舒,不能悬挂。 遒劲:雄健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2018/5/21
•14
课堂检测
1.注音。 遒劲( )田畴( ) 春寒料峭( ) 长途 跋涉(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 :形容初春的寒冷。 ② :指远距离的爬山过水。形容路 途遥远,旅途艰苦。
2018/5/21
•15
* 20
梦回繁华
2018/5/21
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16
•学习目标:
空 间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顺 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序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好处:这种顺序安排,由前到后, 逐次介绍,既符合观赏者的观赏习惯, 又显得逻辑清晰有条理。
2018/5/21
•7
2018/5/21
•8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 的主要内容。
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 级画作,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 风情。
2018/5/21
•9
整体感知 2.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清 明上河图》。
课文主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 作者、规模、内容以及历史内涵几 个方面。
汴梁( biàn ) 田畴( chóu) 跋涉( bá

漕运( cáo ) 舳舻( zhú lú) 握篙( ɡāo ) 摩肩接踵( zhǒnɡ ) 长而不冗( rǒnɡ )
2018/5/21
络绎不绝(luò yì ) 遒劲( qiú jìnɡ )
•5
字词测评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
舻,船头。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 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2018/5/21
•6
字词测评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
多,很拥挤。踵,脚后跟。
络绎不绝:(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 接。 遒劲:雄健有力。 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 尽相同,各有各的特色。
2018/5/21
•10
整体感知
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划分为三大部 分,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①):说明北宋时期的繁荣 景象,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例,引 出下文。 第二部分(②-④):说明《清明上河 图》的作者概况、画面结构和画面内容。 第三部分(⑤):说明《清明上河图》 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2018/5/21
•19
自主学习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北宋风 俗画作品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2018/5/21
•20
自主学习
自由读第一部分,北宋汴梁给你留下了 什么印象?
空前繁荣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 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 繁荣面。
“空前”一词说明了什么?
说明北宋时期的繁荣局面是最早出现的,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艺术宝库中 的不朽珍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画为绢本水墨淡设色长卷,采用散点 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 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卷有五米多长, 全图可分为三个部分:汴京郊外春光、 汴河场景、城内街市。
2018/5/21
•4
字词测评
2.《清明上河图》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 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 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 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2018/5/21
•25
3.第3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 什么作用?
列数字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 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 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 繁华景象。
• 1.注意作者的遣词造句,体会本文语 言典雅而富有韵味的特点。 • 2.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 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我们鉴 赏,审美能力。
2018/5/21
•18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 的主要内容。
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 级画作,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 风情。
2018/5/21
•11
2018/5/21
•12
合作探究
结合具体内容,理清全文的说明顺序。 本文先从北宋的绘画题材的转变说 起,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接着对这幅巨画的作者作了简单的介 绍,接下来又按照空间顺序具体介绍了 《清明上河图》的规模、内容等知识 。最后对画作价值又作了介绍。
2018/5/21
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清明上河图》的大小、长短,给人留下 深刻地整体印象。
打比方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 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 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把“长卷”比作“乐章”,生动形 象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内容的优美 丰富。
4.第4自然段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 描述《清明上河图》里的内容的?在文 中标出关键词句。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 20
梦回繁华
2018/5/21
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1
导入课文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国宝级文
物,它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一幅风俗画, 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大家知道是 哪一幅画吗?你想了解更多的画作内容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清明上河
图》的文章。
2
• 学习目标:
• 1.了解作者及《清明上河图》,掌握“题跋 、遒劲、长途跋涉、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等重点词语。 •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 • 3.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 ,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2018/5/21
•21
自主学习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 图》便是北宋风俗面 作品中 最具代表性 ____________的一 幅。
2018/5/21
•22
自主学习
默读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第2自然段为什么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 者张择端? 2.《清明上河图》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3.第3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4自然段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描述《清明 上河图》里的内容的?有什么好处?
2018/5/21
•23
自主学习
1.第2自然段为什么要介绍《清明 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 每个作家的作品都离不开大的社会 背景,作家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 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作家的情感寄托, 也就是下文所说的“特殊意义”。作家 和作品都具有历史意义,二者不可分离。
2018/5/21
•24
自主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