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第一节腹外疝

合集下载

第十五章 腹外疝

第十五章  腹外疝

(3)腹股沟三角:以腹壁下动脉、腹 腹股沟三角:以腹壁下动脉、 直肌外缘和腹股沟韧带为界, 直肌外缘和腹股沟韧带为界,它缺乏 完整有力的肌肉覆盖, 完整有力的肌肉覆盖,且此处腹横筋 膜又相对薄弱,故腹部内脏有可能在 膜又相对薄弱, 此由后向前顶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此由后向前顶出形成腹股沟直疝。故 又称直疝三角。 又称直疝三角。
第十一章
腹外疝

【概念】 概念】
疝——任何脏器和组织离开其正常解 任何脏器和组织离开其正常解 剖部位, 剖部位,通过人体正常或不正常的薄 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即 称为疝 腹外疝 腹外疝——腹腔内脏或组织通过腹壁 腹腔内脏或组织通过腹壁 或盆壁的薄弱点或缺损向体表突出而 形成的疝
【中医认识】 中医认识】
中医古籍中所言之疝,名目繁多,有寒疝、 中医古籍中所言之疝,名目繁多,有寒疝、 气疝、狐疝、血疝、水疝、冲疝等等, 气疝、狐疝、血疝、水疝、冲疝等等,统称 疝气,并非一病一证, 疝气,并非一病一证,而是泛指多种性质完 全不同的疾病。 全不同的疾病。真正属于外科腹外疝者唯狐 气疝而已。 疝、气疝而已。 《医宗必读 疝气》“盖环阴器,上抵少腹者, 医宗必读疝气 盖环阴器 上抵少腹者, 疝气》 盖环阴器, 及肝经之部分,是受疝之处也。一切疝证, 及肝经之部分,是受疝之处也。一切疝证, 非肝木受邪,即肝木自病” 非肝木受邪,即肝木自病” “诸疝皆归于肝经” 诸疝皆归于肝经”
斜疝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 环口突出, 环口突出,在腹股沟管内由深到浅向 前方斜行, 内、下、前方斜行,穿出腹股沟管皮 下环,进入阴囊或终止于大阴唇。 下环,进入阴囊或终止于大阴唇。 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 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于体表。 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于体表。

《外科学》第十五章第一节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课件

《外科学》第十五章第一节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课件

健康指导
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多吃 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增强体质。
休息与运动
指导病人保持良好的作息 习惯,适量运动,增强免 疫力。
用药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所用药 物的作用、用法及注意事 项,提醒按时服药。
PART 04
腹外疝病人的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01
02
03
04
术后体位
根据手术方式及麻醉方式,指 导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如半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复查计划,确保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得到及时有 效的监测。
随访内容
在随访过程中,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 现的问题。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分类
腹外疝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 切口疝、脐疝等类型,其中腹股 沟疝最为常见。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腹外疝的病因主要包括腹膜壁层的先 天性或后天性薄弱、腹腔内压力的增 高以及年龄、性别、肥胖等因素的影 响。
发病机制
当腹腔内压力增高时,腹腔内的脏器 或组织在压力的作用下向腹膜壁层的 薄弱处突出形成腹外疝。
PART 03
腹外疝病人的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
由于腹外疝手术属于有创性手术,病人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因此,术前应 积极与病人沟通,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增强病人的信心,减轻其心理压力。
认知干预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腹外疝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后,让其了解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提高病人的认知水平。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评估
病史采集
01

腹外疝ppt演示课件

腹外疝ppt演示课件

排尿困难 婴儿啼哭 举重 呕吐 腹腔内肿瘤
第一节 概述
病理解剖
•疝环:
– 也称疝门,为腹壁薄弱或缺损处。
•疝囊:
– 呈梨形或半球形。 – 分颈、体、底三部。
•疝内容物:
– 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 – 小肠、大网膜多见。其次盲肠、阑 尾、结肠
•疝外被盖:
– 疝囊以外的腹壁各层组织。
(二)手术治疗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1. 经腹膜前法(TAPP) 2. 完全经腹膜外法(TEA) 3. 经腹腔内法(IPOM) 4. 单纯疝环缝合法 缩小内环 从后方用网片加 强腹壁缺损
手术治疗
•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处理:
1. 手法复位:
(1) 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局部压痛不明
显,也无腹部压痛或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
• 主要特征:ter):
嵌顿性疝
肠管壁疝
第一节 概述—分类
3、嵌顿性疝(incarcerated hernia )
• 里脱疝(Littre):疝嵌顿的内容物为小肠憩 室。
• 逆行性嵌顿:
第一节 概述—分类
4、绞窄性疝(strangulated hernia)
音,疝环处可触及腹壁缺
损和咳嗽冲击感。
第一节 概述—分类
2、难复性疝(irreducible hernia)
• 疝 内 容 物不 能 回 纳或不 能完全回纳入腹腔。 • 滑动性疝:疝内容物成 为疝囊壁的一部分。
第一节 概述—分类
3、嵌顿性疝(incarcerated hernia )
• 腹内压突然增高,疝内容物强行扩张疝囊颈 入疝囊,疝环收缩,疝内容物被卡不能回纳。
第一节 概述—分类
• 按疝环部位:腹股沟疝(斜/直)、股疝、切口疝、脐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教案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教案

20XX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专业“创新杯”说课比赛作品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教案
授课教师:阜新市卫生学校曹力
阜新市卫生学校教案专业:普通护理课程:外科护理学
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自行总结归纳出疝及腹外疝的定义。

教师再次展示轮胎图片,探究鼓胎原因。

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进而知识迁移,由学生们总结出疝的病因。

环节一:抽丝剥茧,三现板绘。

学习斜疝与直疝的鉴别。

环节二:编制歌谣,熟记于心。

介绍斜疝与直疝鉴别的自编
板书设计。

腹外疝优秀课件

腹外疝优秀课件

突出途径 疝块外形 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 囊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 状
疝块不再突出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 囊 半球形,基底较宽
疝块仍可突出
Company Logo
精索与疝囊旳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旳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关系
嵌顿机会
较多
极少
腹股沟区解剖
皮肤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筋膜
皮肤,

皮下组织



浅筋膜



腹内斜肌 和 腹横肌
腹横筋膜 和 腹膜外脂肪 以及 壁层腹膜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腹股沟管解剖
腹股沟管解剖
❖ 内口:腹股沟中点上方2cm处腹壁下动脉外侧, 男性精索和女性子宫圆韧带穿过腹横筋膜而形成 旳卵圆形间隙。
Company Logo
腹 外疝
腹外疝



斜疝


直疝


股疝



其他腹外疝
Company Logo
腹股沟疝 发病机制
❖一,先天性解剖异常 ❖二,后天腹壁单薄或 缺损
Company Logo
腹股沟疝 ❖临床体现和诊疗
❖ 腹股沟疝旳基本症状是患处出现一肿块, ❖ 早期症状不明显,肿块明显时,易诊疗。 ❖ 1.易复性斜疝:
❖ ⑴、肿块在站立、活动、行走,腹
❖ 内压升高时出现,呈梨形. ❖ ⑵、偶有下坠感或胀痛。
Company Logo

腹外疝演示课件

腹外疝演示课件

06 其他类型腹外疝
脐疝
01
02
03
定义
脐疝是指腹腔内容物由脐 部薄弱区突出的腹外疝。
症状
脐部出现可复性肿块,站 立或咳嗽时出现,平卧时 消失。
治疗
大多数脐疝可自愈,若不 能自愈或发生嵌顿,需手 术治疗。
腰疝
定义
腰疝是指腹腔内脏经腰三 角或腰背筋膜突出形成的 腹外疝。
症状
腰部出现可复性肿块,咳 嗽或用力时出现,平卧后 消失。
05 白线疝
白线结构特点及功能
白线是位于腹壁正中线上的坚 韧纤维束,由腹横筋膜和腹横 肌腱膜在正中线上交织而成。
白线的宽度和强度因个体差异 而异,它对于维持腹壁的稳定 性和保护腹腔内脏器具有重要 作用。
白线作为腹壁的重要结构之一 ,能够抵抗腹腔内压力,防止 内脏器官向外突出。
白线疝临床表现及诊断
情况称为嵌顿性疝。
绞窄性疝
肠管嵌顿后如不及时解 除,肠壁及其系膜受压 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 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 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诊断方法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进行诊断。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观察腹部和腹股沟区域是否有肿 块、压痛等异常表现。同时,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等,以进一步确诊。
临床表现
腹外疝的典型表现为腹壁出现可复性包块,患者站立或咳嗽时包块突出,平卧 后包块可回纳。如发生嵌顿或绞窄,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可明 确诊断腹外疝。对于不典型病例,可进行诊断性穿刺或腹腔镜检查以确诊。
02 腹股沟疝
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

《外科学》腹外疝--课件

《外科学》腹外疝--课件
髂腰部结核性脓肿
ppt课件
46
手术治疗
最常用的手术是McVay修补法
ppt课件
47
第4节
其他腹外疝
ppt课件
48
一、切口疝 (incisional hernia)
ppt课件
49
概念
切口疝 (incisional hernia)是发生于腹壁手术切口处的疝。临床上比较常见, 占腹外疝的第三位。 主要病因是腹壁切口感染、缝合技术、缝合材料、腹内压增高和全身性因素。 最常发生于腹直肌切口, 并以下腹部切口多见;其次为正中切口和旁正中切口。
起到了多重修补的作用, 同时更符合腹股沟区的正常层次
分布。
ppt课件
36
•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 1.经腹膜前法(TAPA) • 2.完全经腹膜外法(TEA) • 3.经腹腔内法(IPOM) • 4.单纯疝环缝合法
ppt课件
37
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1. 手法复位
(1) 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 局部压痛不明 显, 也无腹部压痛
ppt课件
双侧腹股沟直疝
14
腹股沟管解剖
内口: 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横筋膜而形成的 一个卵圆形裂隙,即腹股沟管深环(内环 或腹环)。
外口: 腹外斜肌腱膜纤维在耻骨结节上外方形成 的一个三角形裂隙,即腹股沟管浅环(外 环或皮下环)。
前壁: 腹外斜肌腱膜。 后壁: 腹横筋膜。 上壁: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形成的弓状下缘。 下壁: 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内容物: 精索或子宫圆韧带。
次发生的疝
手术处理的疝外, 疝的类型与初次手
还有另外的疝。 术时相同或不同,
但解剖部位不同。
ppt课件
41
第3节

《外科护理》第十五章第一节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外科护理》第十五章第一节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腹外疝病人的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教育
总结词
传授疾病知识
详细描述
向病人介绍腹外疝的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帮助病 人全面了解疾病。
总结词
消除恐惧心理
详细描述
通过讲解和交流,消除病人对疾病的 恐惧和焦虑,增强治疗信心。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腹外疝的病因主要包括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两大因素。腹壁强度降低常见 于先天性发育不全、手术切口感染、外伤、炎症等;腹内压增高常见于慢性咳嗽 、习惯性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等。
发病机制
当腹内压增高时,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在压力作用下向压力较低的区域移动,若 腹膜壁层存在薄弱或缺损,则脏器或组织可突破壁层突出到腹腔以外,形成腹外 疝。
提高护理效果
通过对患者的持续评估,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 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
安全。
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 不断优化护理方案,提 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
康复。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Biblioteka SUMMAR Y03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01
02
03
评估病人情况
对腹外疝病人进行全面的 评估,了解病情、病史、 手术史等,为制定护理计 划提供依据。
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在术前合理饮食, 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活动与休息
术后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 心率、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 理异常情况。
根据手术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指导病 人进行适当的活动和休息,促进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压内环试验 疝块不再出现
疝块仍可突出
外环指诊 感
术中所见
22嵌顿机会
外环扩大,咳嗽时有冲击感 外环大小正常,无咳嗽冲击
精索在疝囊后方,疝囊颈在 腹壁下动脉外侧 较多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疝囊颈在 腹壁下动脉内侧 极少
1、股疝 定义:腹腔内器官或组织经股环、股
管,自卵圆窝向体表突出者。较少见, 多发生于中年以上女性。 最易嵌顿和绞窄的腹外疝,宜及早手 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棉带压迫治疗的护理 检查松紧度 束带被污染要立即更换 防止移位
2.疝带压迫治疗的护理
正确佩戴,防止错位 取得病人理解配合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 (2)饮食护理
2.病情观察
3.治疗配合
(1)控制诱因 (2)严格备皮 (3)灌肠和排尿 (4)嵌顿性疝或绞窄性疝的准备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辅助检查(透光试验)
阳性(鞘膜积液)
阴性(疝块)
非手术治疗
– 一岁以下婴幼儿暂不手术 – 老弱者使用疝带
• 手术治疗
疝带
手术治疗
(1)传统的疝修补术 1. 疝囊高位结扎术:显露疝囊颈,予以高位结扎,切去疝
囊。 2. 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前壁的方法 (Ferguson法):在精
听诊有肠鸣音疝内容物为 肠管
回纳后:可触及缺损处 咳嗽时:可触及冲击感
2.难复性疝
疝块不能自行回纳
症状:坠胀,隐 痛,
消化不良或便秘
3.嵌顿性疝或绞窄性疝
疝块突然增大 剧烈疼痛 肿块不能回纳 紧张发硬 肠梗阻的表现
发缺血坏死
腹股沟直疝
-----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经腹股沟三角区突出的 腹股沟疝。
(一)健康史 了解无腹部外伤史或手术史 是否年老体弱、过度肥胖、 询问有无导致腹内压增高的慢性疾病
腹股沟斜疝
---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 向前下斜行进入腹股沟管,穿过外环,可进入阴囊。
最常见的腹股沟疝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这个必须记!
1.易复性疝 表现:局部包块,无触痛 症状:无或仅有坠胀感
(三)手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1)体位与活动 (2)饮食
2.病情观察
(1)预防阴囊血肿 (2)预防感染 (3)预防复发 (4)其他观察
(四)心理护理
(五)健康指导
1.出院后3月内避免提重物 2.生活规律,定时排便 3.预防和治疗各种引起腹内压增高的
疾病
1.最易发生嵌顿的腹外疝是 A.腹股沟斜疝 B.腹股沟直疝 C.切口疝 D.股疝 E.脐疝
4.必须急诊手术治疗的腹外疝是 A.易复性疝 B.滑动性疝 C.难复性疝 D.绞窄性疝 E.嵌顿性疝
5.最常见的腹外疝是 A.腹股沟斜疝 B.腹股沟直疝 C.切口疝 D.股疝 E.脐疝
6.嵌顿性疝与绞窄性疝最主要的不同点 是
A.有无腹痛 B.腹痛程度 C.疝块大小 D.疝内容物是否能回纳 E.有无疝内容物血运障碍
2.区分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主要依据是 A.发病年龄 B.嵌顿机会的多少 C.压住内环后疝块是否再突出 D.疝块外形 E.外环是否扩大
3.关于腹股沟直疝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好发于青壮年 B.疝块经海氏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 C.压住内环不能阻止疝块的突出 D.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E.少发生嵌顿
6
脐疝 脐旁疝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直疝 股疝
(一) 病 因
1.腹壁强度降低: 先天性因素:精索、子宫圆韧带、股动静脉 后天性因素: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外伤、 感染、年老体弱、肥胖
8
2.腹内压增高: 慢性咳嗽、慢性便秘、 排尿困难、腹水、 多次妊娠、婴儿经常啼哭
疝囊
疝环 疝内容物
疝外被盖
可复性疝 难复性疝 嵌顿性疝 绞窄性疝
索前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
3. 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后壁的方法: Bassini法:提起精索,在其后方将腹内斜肌
下缘和联合肌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置精索于腹 内斜肌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临床应用最广泛。
手术治疗
(2)无张力疝修补术 1.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手术) 2.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手术) 3.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Stoppa手术)
外科护理学
第十五章 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发病机制及分类 护理评估 护理措施
掌握:各类型腹外疝的表现
重点:腹外疝护理评估及护理措 施
难点: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鉴别, 腹外疝的护理措施。
第一节 腹外疝患者的护理
腹外疝:腹内脏器或组织,经由先天性或后天性形成的腹
壁薄弱区或孔隙区向外突出,局部形成囊性包块的总称。
多见于老年男性常为双侧。
这个也得记!!
直疝三角(Hesselbach三角):
外侧边:腹壁下动脉; 内侧边:腹直肌外侧缘; 底 边:腹股沟韧带。
20
斜疝入口
直疝入口
21
发病年龄
斜疝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直疝 多见于老年
突出途径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
疝块外形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半球形,基底较宽
重点
2、脐疝
重点
定义: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自脐环突 出者。以婴幼儿多见。
婴幼儿—脐部球形肿块,易还纳,很 少嵌顿。
成人—疝内容物和疝囊容易发生粘连, 不易完全还纳。
3、切口疝
重点
定义:指腹腔内脏器自腹壁手术切口 瘢痕处突出者。以腹直肌切口最多见。
疝内容物以小肠、大网膜多见,疝块 较大者有腹胀、消化不良、牵拉等症 状。因为疝环较大,很少发生嵌顿。
手术治疗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1. 经腹膜前法(TAPP) 2. 完全经腹膜外法(TEA) 3. 经腹腔内法(IPOM) 4. 单纯疝环缝合法
3.嵌顿和绞窄性疝的处理
– 嵌顿时间3~4h内,无腹膜刺激;年老 不伴绞窄,可试行手法复位
– 原则上,紧急手术,解除梗阻
护理诊断及合作问题
知识缺乏 缺乏预防腹外疝复发的有关知识 急性疼痛 与疝块嵌顿或绞窄及手术创伤有关 体液不足 与疝块嵌顿或绞窄引起肠梗阻有关 潜在并发症 阴囊水肿 切口感染
7.腹外疝最常见的疝内容物是 A.小肠 B.盲肠 C.乙状结肠 D.膀胱 E.大网膜
谢 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