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关税政策的理论

合集下载

汉米尔顿的关税保护论

汉米尔顿的关税保护论

汉米尔顿的保护理论
汉米尔顿还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发展制造业的直接和间接利益。 汉米尔顿还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发展制造业的直接和间接利益。 他认为,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广机器使用, 他认为,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广机器使用,提高整个国家 的机械水平,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 的机械水平,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促进 移民流入,加速美国国土开发; 移民流入,加速美国国土开发;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开创各种 事业的机会,使个人才能得到发挥;有利于消费农业原料, 事业的机会,使个人才能得到发挥;有利于消费农业原料, 保证农产品的销路和价格稳定,刺激农业发展等等。 保证农产品的销路和价格稳定,刺激农业发展等等。
汉米尔顿的保护理论
汉米尔顿的具体政策主张主要包括:( )向私营工业发放 汉米尔顿的具体政策主张主要包括:(1) :( 政府信用贷款,为企业提供发展资金;( ;(2) 政府信用贷款,为企业提供发展资金;( )实行保护关税 制度,保护国内新兴工业;( ;(3)限制重要原料出口, 制度,保护国内新兴工业;( )限制重要原料出口,免税 进口极为紧缺的原料;( ;(4)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 进口极为紧缺的原料;( )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为各 类工业发放奖励金;( ;(5)限制改良机器输出;( ;(6) 类工业发放奖励金;( )限制改良机器输出;( )建立联 邦检查制度,保证和提高制造品质量。 邦检查制度,保证和提高制造品质量。 汉米尔顿的制造业保护理论对美国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 影响,开创了后起国家保护新兴产业的先河。 影响,开创了后起国家保护新兴产业的先河。
美国工业起步晚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根本无法同英法等国家的廉价商品术落后生产成本高根本无法同英法等国家的廉价商品进行自由竞争
汉米尔顿的保护理论

国际经济学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

国际经济学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

国际经济学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贸易保护是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或干预进口商品的自由流动,以保护本国产业的做法。

贸易保护理论涵盖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有比较优势理论、保护主义理论和新兴产业理论。

贸易保护政策是国家根据贸易保护理论制定的政策,包括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等。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家应将资源用于生产其拥有相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商品。

比较优势理论主张贸易自由化,认为贸易保护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低下。

然而,比较优势理论忽视了一些因素,例如规模经济、技术进步和政府干预等,在现实中并不完全成立。

保护主义理论认为贸易保护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损害。

保护主义者主张通过关税、配额等手段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企业和就业。

然而,保护主义最大的问题是,虽然可以暂时保护本国产业,但长期来看会使国内产业变得不竞争、僵化,并限制消费者享受更低价的进口商品。

新兴产业理论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贸易保护来推动本国新兴产业的发展。

新兴产业理论主张政府应该为新兴产业提供保护,以便在国内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并最终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然而,贸易保护往往造成资源的浪费,并可能成为政府支持垄断和不健康竞争的手段。

鉴于以上贸易保护理论,国家在制定贸易保护政策时需要权衡各种因素。

一方面,贸易保护确实可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保护就业机会和国内市场。

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效率低下,并可能引发贸易战争和经济衰退。

因此,国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不因循守旧地采取保护主义政策,而是要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并通过其他手段来支持本国产业的发展。

这包括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基础设施、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制定健全的产业政策等。

总之,贸易保护在国际经济学中存在多种理论和政策观点。

比较优势理论主张贸易自由化,而保护主义理论和新兴产业理论主张贸易保护。

国家在制定贸易保护政策时应权衡各种因素,将贸易自由化和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尤其是关于关税保护的相关理论

尤其是关于关税保护的相关理论

尤其是关于关税保护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以托马斯·孟(T.Mum)为代表的重商主义关税保护理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自由贸易理论,以汉密尔顿(Alexandar Hamilton)和李斯特(Friederieh List)为代表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以及以凯恩斯(J.M.Keynes)为代表的超保护关税理论。

柯登(1971)认为,关税的有效保护率综合了最终产品的名义保护、中间产品或者其他投入物的保护以及投入产出系数这三个方面的影响,显示了以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计算的增加值的差别程度,相对于名义关税率,有效保护率能够更好地衡量关税对经济活动的作用。

关税主要的政策目标是考察其对国内产业的保护程度,其核心是通过进出境环节,调节我国产业结构,促进我国产业发展。

而反映一国关税对其产业的保护程度的指标主要有名义税率、名义保护率以及有效保护率。

作为反映一国关税对其产业的保护程度的指标,名义税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进口关税的总体关税水平,也可以反映国家各个生产部门的进口关税水平。

名义税率的计算通常可以采用两种计量方法。

一种是简单算术平均法,另一种是加权算术平均法。

1. 简单算术平均法简单算术平均法是将一国或一部门的税率表中所有税目税率之和除以税目个数,从而得到国家进口关税总体的关税水平或者各生产部门的关税水平。

名义税率的计算公式为:其中,ti表示个别税目的税率,n 表示总体或者部门税目的总数,计算得到的t 表示的是国家进口关税总体的名义税率或者各生产部门的名义税率。

这种计量方法计算简单,但是相对于加权算术平均法,忽略了不同贸易产品对关税水平的贡献率。

因此,相对来说,其计算得到的名义税率,所能反映的一国关税对其产业的保护程度,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2. 加权算术平均法加权算术平均法是以一国或一部门进口征收关税的商品价值量为权数,并结合税率计算的,其计算公式为:其中,ti表示个别税目的税率,fi表示某一关税税率的进口商品占总进口商品的比例,其总和等于1,计算得到的t 表示的是国家进口关税总体的名义税率或者各生产部门的名义税率。

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李斯特建立了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这一理论在承认自由贸易利益的前提下,主张以保护贺易为过渡,扶持有前途的工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实现自由贸易。

1、生产力理论李斯特所谓的生产力是指一切能创造财富的能力,其发展是一国财富力量的根本源泉。

他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重要得多,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发展生产力是推动一个国家强盛兴旺的根本途径,因为生产力可以使一个国家在物质财富的数量上获得无限的增进,而工业在发展生产力上所起的作用十分巨大,所以,发展国内工业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有效的途径,国家应该高度重视。

他主张德国和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应当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以保护国内工业和市场。

同时他也承认,采取保护关税政策阻止廉价的英国工业品进口,会使德国工业品价格提高,在价值方面受损,并使国民生产率有所降低。

但他把这看成是发展德国工业和提高国民生产率的一个条件,经过一段时期后,德国工业将会得到充分发展,生产力也将随之得到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国家竞争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德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经济独立。

因此,德国应允许在国内自由竞争,对外实行保护政策,国家也应扶持幼稚工业,使其在国内外市场站稳脚跟。

2、历史发展阶段论李斯特又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出发,用历史方法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

他指出:从经济方面看来,各国的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五个阶段。

各国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的贸易政策也应不同。

由未开未开化转人畜牧或农业初期发展阶段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是大有好处的;而处于农工业阶段的国家,由于本国现有的幼稚工业已有一定的基础,尚未发展到能与外国产品相竞争的地步,则必须实施保护关税制度来保护国内工业的大力发展以避免国外竞争的猛烈冲击,但这种保护贸易政策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当进入农工商阶段后,由于国内工业产品已足以同世界上的先进国家进行竞争,则可逐步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进口关税保护效应的理论分析

进口关税保护效应的理论分析

进口关税保护效应的理论分析一、进口关税的有效保护理论1.名义保护率(NRP)世界银行对名义保护的定义如下:“对一种商品的名义保护率(Nominal Rate of Protection)是由于实行保护而引起的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与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

”该定义用公式表述就是:其中,NRP代表名义保护率,P’表示对进口商品采取的包括关税和非关税等一系列保护措施之后的国内市场价格,P则为该商品处于自由贸易时的国际市场价格。

关税的名义保护率一般相当于名义关税(Nominal Tariff),即进口商品进入该国关境时海关根据本国关税税则所征收的关税。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关税税率越高,对本国同类产品的保护作用越大。

但是,在国内生产的商品所需的中间投入品和原材料需要进口且征收关税的情况下,生产者将会为此付出更高的成本从而影响本国最终产品的生产和生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因此,关税名义保护率无法合理的表示关税的有效保护程度。

2.有效保护率(ERP)为了能够更准确的反映关税对一国生产的实际保护程度,二战后,加拿大经济学家巴伯(C.L.Barber)首次提出了有效保护概念。

有效保护率(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on)是指有效关税率(Effective Tariff Rate),又被称为实际保护率,它是为产品在生产环节的增加值提供的一种保护,是某一产品相对于自由贸易下单位增加值提高的比率(W.M.Corden,1966)②。

从这个方面来讲,有效保护率(ERP)是指通过关税与非关税的手段可能实现的产品的实际价格的相对增加量,而不仅仅是名义价格的变化。

换句话说,有效保护率是指对某种产业从投入品到制成品实施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关税措施与非关税措施)后,该产业从投入品到制成品的国内加工增加部分相对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的增量比。

由于非关税措施中有许多措施的结果是很难用数据表示的,因此有效保护率只能考虑用国内加工增值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加工增值的增量比这一指标来反映。

进口关税保护效应的理论分析

进口关税保护效应的理论分析

题的出现。

在具体工作中,银行方面首先对质押贷款手续实施有效的整合与处理,将其化繁为简,省去其中一些不必要的工作流程,将密切相关的工作流程进行统一,使得质押贷款的流程简单化而规范化。

与此同时,在为相关企业提供服务的时候,银行方面一定要集中关注质押贷款的形式,可以与相关担保单位、保险单位合作,逐步构建起物流企业———担保机构———物流银行三方高效合作的工作模式,从而有效规避服务过程中的风险,强化相关金融服务的可控制性,最终使得质押贷款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得到提升。

另外,应该将质押贷款创新发展为一种适应金融市场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现实需要的融资模式,引导与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到融资担保体系的建设上来,在第三方担保的基础之上,构建起四方担保的融资模式,使得金融服务在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发展,逐步提高质押贷款的效率的同时使得物流银行所面临的经营风险相对减少。

3.大力纠正物流融资实践中的不健康倾向在金融市场发展中,不管是供应链物流企业融资,还是普通类型的企业融资,所面临的相同问题就是贷款不平等这一问题。

国有企业在发展实践中以强势的姿态往往可以获得贷款的优先权,而非国有企业次之,那些非国有企业的中小型企业组织在融资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更大。

就目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在选择服务对象的时候,基本上都存在这样的不健康倾向,很多商业银行在发展中甚至将这一本属于不健康倾向作为衡量贷款企业的标准。

事实上,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很多非国有的中小型企业组织已经构建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信誉资质,与诸多发展态势不是很好的国有企业相比甚至发展水平已经超过他们,所以在选择贷款对象的时候,决不能用企业体制作为唯一标准去衡量服务对象的还款能力。

作为物流银行,一定要以科学的目光,从市场发展现实需求与基本规律的角度出发,实现对服务对象的科学评价,正确与科学的审核服务对象的信用资质,在对其资质进行审核之后,尽快发放贷款,使得物流企业发展实践中的资金需求可以得到快速的满足。

国际贸易理论关税措施

国际贸易理论关税措施

出口关税
对出口商品征收的关税,旨在调节出口规模 和保护国内产业。
附加关税
对特定商品或特定来源的进口商品征收的关 税,包括反倾销关税、反补贴关税等。
关税的征收方式
从价关税
根据进口商品的价值或价格 征收的关税,计算公式为 “关税率×完税价格”。
从量关税
根据进口商品的重量、数量 等物理特征征收的关税,计 算公式为“关税率×数量”。
保护贸易理论认为关税措施可 以增加本国的财政收入。
贸易政策理论
贸易政策理论主张国家应该 根据自身利益制定对外贸易
政策。
1
贸易政策理论认为国家应该 通过关税措施来调节进出口 贸易,以实现本国的经济目
标。
贸易政策理论认为国家应该 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调 整关税措施,以维护本国的 经济利益。
贸易政策理论认为国家应该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谈判,争 取更好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条 件。
消费者福利损失
关税可能导致消费者支付 更高的价格,从而减少消 费者的福利。
关税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阻碍贸易自由化
加剧全球经济不稳定
关税的提高可能阻碍全球贸易自由化 的进程,限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关税措施可能引发贸易战和报复性措 施,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 定性。
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关税可能导致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不 合理配置,降低全球生产效率和竞争 力。
减少外汇收入
出口减少意味着国家获得 的外汇减少,这可能影响 国家的外汇储备和汇率。
引发贸易摩擦
过高的关税可能引发贸易 伙伴的报复性措施,导致 贸易战或产生贸易壁垒。
关税对进口国的影响
降低进口成本
关税可以降低进口商品的 成本,增加国内市场的供 应,从而降低国内价格。

05第5章-保护贸易理论

05第5章-保护贸易理论
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 他对影响生产力发展各种因素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分 析等。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是当代英国最著名 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是《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1936)。该书的出版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一些西 方经济学家把《通论》称为“凯恩斯革命”,该书也使得凯恩斯 与亚当·斯密、马克思、达尔文、爱因斯坦等人物相提并论。
首先,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把贸 易顺差视为与国内投资一样是 对国民经济体系的一种“注 入”,能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 效应。其次,对外贸易乘数在 实践上是很模糊的。再次,这 一理论忽视了对外贸易发挥乘 数作用的条件。
第四节 战略贸易论
战略贸易论(strategic trade theory)以赫尔普曼 E.Helpman)和克鲁格曼等为代表。
△Y=△C+△S+△M

1= △C/ △Y+ △S/ △Y+ △M/ △Y (5)
(5)式中,分别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若分别用
c,s,m表示,则有 c+s+m=1 ,即 1-c=s+m 。亦即 1/(1-c)=1/(s+m ) , 所以
K= 1/(1-c)=1/(s+m )
(6)
美国的 选择
北方工业资产阶级主张的保护关税政策 南部种植园主主张的自由贸易政策。
汉密尔 顿主张
实行保护关税制度,认为:制造业的发展对 国家利益关系重大,保护和发展制造业对维 护美国的经济和政治独立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安全论
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会导致该国对贸易的依存度过高,而对国家来说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一旦发生冲突甚至战争等就会导致该国得不到一些物质的供应,进而受制于人,这对国家安全是非常不利的尤其对于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如粮食等更是如此。

所以有人曾建议中国不要种大豆了,都从美国进口更便宜的不就完了嘛,这是很幼稚的想法。

共和国建国之初,西方主要国家都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视图将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年轻的共和国通过香港这个几乎唯一的窗口进口建设急需的物资。

受制于人的滋味使得新中国在建国之初,勒紧腰带也要建立起自己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这对于巩固新生的政权、对于改革开上以后中国经济的腾飞起了很大的作用。

保护就业论
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逐渐取代自由贸易理论而大行其道,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理论在实践领域的巨大成功。

而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保证充分就业,中国政府的表达是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一些民主国家,工人能否充分就业,关系到总统能否连任,事关重大。

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也将就业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一国若贸易逆差国大,会导致国内相关产业开工不足甚至破产,进而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影响公民对政府的信心甚至危害社会的稳定,这是任何政府都不想看到的情况,因此各个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设置关税来保护国内的就业。

中国温州鞋店铺在俄罗斯被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抢了当地人的饭碗。

如今美国迫使人民币快速升值,背后也是这个逻辑。

幼稚政府论
一个国家在成立之初,国内生产不发达,税源不足,此时征收关税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财政性关税,征收灌水的目的是取得财政收入。

而后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经济的逐渐开放,关税水平降低,关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例也就随之降低了。

由此可以理解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前对汽车竟然征收高达百分之贰佰的关税,而现在就降低很多的原因。

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关税税率普遍低于发展中国家。

产业多样化论
该理论是由汉民尔顿于1791年提出的,美国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几乎没有任何工业的发展,独立后,汉民尔顿主张美国因该采取保护关税手段推行工业化,逐步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

国家的各个产业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着的,比如农民收入提高,可以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去购买农具、化肥等工业制成品,从而提高了工人的收入。

因此一个国家不应该单独发展某一个产业,而应该全面发展各个产业,即使没有比较优势的弱势产业,国家也应该通过征收噶关税,保护其发展。

纵观当今世界也没有哪个国家只发展某一产业,只是各个产业的侧重点不一样而已。

国际收支论
一些贸易逆差较大的国家,为了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通过征收关税,意在减少进口商品的数量,减少为此而支付的外汇,平衡国际收支。

如美国为了平衡过大的贸易逆差,往往设置一些贸易壁垒阻碍进口(因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得提高关税变得越来越困难)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该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两个假设基础是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认为一个国家的政府采用出口退税、生产补贴等经济政策手段,可以达到保护国内战略产业发展,进而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占领国际市场份额。

最典型的例子我认为是美国对本国农业的大量补贴,时至今日,依然给农业大量的补贴,这也是美国的农产品在国际上价格低廉的主要原因。

反观我国,种粮直补也是近几年刚有的事,而且补贴水平低,有的还被层层截留,存在了上千年的农业税也刚取消没有多长时间。

农民苦、农业累、农村破和我国对农业支持
力度不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很大的关系。

这方面我们应该学学美国,给农业大量的补贴,提高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这对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内市场扭曲纠正论
由于市场本身存在的缺陷再加上市场本身也会失灵,经济学中资源配置并不总能达到配置的最佳状态即经济学中所说的帕累托最优。

这时通过征收关税,可以纠正市场失灵,改善资源配置状态,使其达到或者接近帕累托最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