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至顺老道长自述(精)
百年老道长张至顺,揭秘人生,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生活!

百年老道长张至顺,揭秘人生,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生活!1. 百年老道长张至顺的人生智慧百年老道长张至顺的人生智慧1. 勇敢面对挑战:张至顺提倡勇敢面对挑战,不畏惧失败,勇于接受挑战,才能获得成功。
2. 坚持不懈:张至顺强调要坚持不懈,不断努力,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坚持不懈,不要放弃,才能取得成功。
3. 珍惜时间:张至顺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要把握每一分钟,把它变成珍贵的财富。
4. 热爱生活:张至顺建议我们要热爱生活,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充满热情,积极进取。
5. 学会放松:张至顺认为,学会放松是很重要的,要经常让自己放松,放松身心,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6. 学会感恩:张至顺认为,要学会感恩,感谢自己的努力,感谢别人的帮助,感谢生活给予的一切,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
2. 活出真实的自我百年老道长张至顺揭秘人生,他告诉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生活?2. 活出真实的自我。
要活出真实的自我,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要把自己压抑在一个窠臼里,不要把自己放在别人的定义里,要勇敢地把自己展现出来,活出自己真实的样子。
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框架里,不要因为别人的期望而改变自己,要勇敢地做自己,活出自己真实的态度。
其次,要活出真实的自我,就要勇敢地面对自己,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完美而自卑,要学会接受自己,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接受,把自己的特点和特质都接受,把自己的情绪和思想都接受,这样才能活出真实的自我。
最后,要活出真实的自我,就要学会自我表达,不要害怕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活出真实的自我。
3. 勇敢面对挑战百年老道长张至顺认为,勇敢面对挑战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每个人都会遇到挑战,而如何面对挑战,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
只有勇敢地面对挑战,才能把握机会,走向成功。
只有勇敢地面对挑战,才能把握机会,走向成功。
勇敢面对挑战,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
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完整版

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完整版气以活力资助。
故金刚长寿功刚柔互辅,内外交融,张至顺道长,俗家河南省沈丘县人。
道号:米晶子,九曲回阳真人。
道教全真派龙门正宗第二十一代传人。
生于一九一二年。
公元2015年7月28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十三,张至顺道长羽化,享年104岁。
炼师预知时至,以香汤沐浴,穿新净衣。
嘱咐门人,虔诚修行。
说罢,元神迳返清虚。
升天得道天尊。
道长幼时因家贫母病四处乞讨。
十二岁随师学艺,十七岁在陕西省华山遇师刘明苍道长出家。
一生经历了满清灭亡、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十年内战、八年抗战、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曾任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宝鸡市万圣宫方丈,西安楼观台监院,海南省道教协会名誉会长。
道长在八十多年的道涯生活中,喜素食,重修炼,精通道教全真龙门派武术及内丹功,尤擅长八步金刚功、长寿功、内丹静功。
道长在道医、中药学等方面均得大成。
道长人生真言:斗柄在握,我命在我不在天。
张至顺道长所传《八部金刚长寿功》是我国道家祛病强身、健康长寿的一套秘不外传的优秀功法。
它吸取我国传统优秀的气功文化之精华,应“天人合一”之自然规律,结合“阴阳五行”中医理论,由《金刚功(外八部)》和《长寿功(内八部)》两部功法复合而成。
金刚功为阳、为刚、为外、为显、为离、为火、为乾、为体、为后天、为基础;长寿功为阴、为柔、为内、为隐、为坎、为水、为坤、为神、为先天、为上乘。
金刚功练外功,练形体,练五脏六腑。
运用双臂变成横一直的直线弧形,用刚性内劲之气疏通全身的经脉。
坚持习练能调节、理顺四肢,使身躯、骨骼、关节的连接舒畅,能调整身体中柱脊椎骨的某些变形与错位,使其神经系统恢复正常;能协调五脏六腑运作,排除体内各种病气,强身健体。
外气动诱发内气,内气动则带动外气。
先天气赖后天气培育充养,后天气的先天气以活力资助。
故金刚长寿功刚柔互辅,内外交融,。
修行不虚 张至顺道长羽化前的三句遗言

[ 导读 ]2015年7月28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十三,米晶子张至顺道长羽化登仙,享年104岁。
道长在羽化前留下三句遗言。
张至顺道长的生平轶事
张至顺道长,时任海南省道教协会名誉会长、西安万寿八仙宫名誉住持,海南省玉蟾宫住持。
1912年出生于河南沈丘。
七岁时值清末民初,战乱灾荒交加。
因家境贫困离家乞讨。
十二岁随师学艺,十七岁在陕西省华山遇师刘明苍道长而出家。
在道观,张至顺从事杂役,终日劳苦,磨练心志,因道心清明和修炼上独辟蹊径,被师授以真传,为中国道教全真龙门第二十一代弟子。
张至顺道长(资料图 图源网络)
张至顺道长的最后忠告
2015年7月28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十三,米晶子张至顺道长羽化登仙,享年104岁。
老真人预知时至,早上进食素面一碗,至中午吩咐弟子以香汤沐浴,穿新净衣。
嘱咐门人,虔诚修行。
说罢,元神迳返清虚。
在某高功暗派拨职秘典上,主持道长为强调经诰之力的不可思议,透漏了张至顺道长的最后忠告:
1、实有天堂、地狱,因果不虚;
2、经诰之力不思议,斋醮不虚;
3、切勿忘勤加修行,修行不虚。
所以,诸位道友,常诵道教经典,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其中因缘,不可称量。
希望道友善思念之,无量寿福。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张至顺道长羽化前对弟子的三点忠告》整理发布,选自“随方设教”)。
百岁老道长张至顺:准备了80年的精华,担心毕生所学没了传承

百岁老道长张至顺:准备了80年的精华,担心毕生所学没了传承1 世外桃源滋生出百岁老道长出身于山野,生活在深山的百岁老道长张至顺老人拥有罕见的灵性。
他身材瘦长,满面皓齿,双目炯炯有神,飘逸头发如瀑布般一直垂至腰间。
老道长一行人与山林岩壁同舟共济,跑道中,他常伴着野花天香,走入山中祝天祭地,捧来涧珠,洗涤尘嚣。
凌晨的钟声在山林中纯静回荡,老道长与山野一同观望夜晚,尽情品味内外星辰。
时而冥思苦想,时而一饮而尽,他灌溉了这片山林的精气神,流传了中华优秀的文化和艺术。
2 承载着80年的精华经验至今,百岁老道长存有近八十年的智慧,他古纳今能,有着让人叹为观止的技艺,整个洞窟,他立足而持笼于石壁上,百余里之历,使得他拥有对抗力学的发现,受奇异的魔力所聚。
百岁的老道长,在野外的山野与剛地,胸中关乎刚柔,让他有所收获,更是期望能将所学所得,慢慢传承出去。
老道长多次提到,他希望身边的青少年能好好学习,能将这些精华推广出去,让中华优秀文化经文连续代代相传。
他给下一代做出了品格体现,排毒明目,定心专精,让后辈得以修行。
3 将半个世纪的阵痛凝聚成艺术老道长把半个世纪的沧桑和记忆凝聚成艺术,他的艺术把古弦的苍劲和千古的细腻,尽情的释放出来,上天入地。
他把厚重的文化历史编织成面绸,让每一个古土重获尊严。
他所传授以自然观式艺术,使得身边的人们慢慢懂得生活的真谛,满怀快乐和理解,在每一片林荫里迎接曙光。
4 传承千古,延续文脉传承的不仅仅是老道长的智慧,更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老道长为知识的传承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他也把自己古纳今能的高超文艺学识留给了后人,他的传承也意味着中国文学的传承,让每个人得以永恒存在,从而延续千古文脉。
百岁老道长张至顺,用他虔诚而又沉稳的精神,把数百年精华和几个世纪所传授的经验传承开来,做到了古往今来,文人们愿望,传承千古,延续文脉。
张至顺道长感悟人生,最后一句真是让人猝不及防!

张至顺道长感悟人生,最后一句真是让人猝不及防!张至顺道长感悟人生,最后一句真是让人猝不及防!张至顺道长,字仲祯,号明真,一代道名家,有着一生丰富的人生感悟。
他深知禅宗道德的内涵,熟练掌握道家的理论,以及中国传统学术的宗法,他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深度也让他在道家宗教界脱颖而出。
张至顺书中经典之作《山海经传》,影响了几代人;他的《道德经传》,探讨了道家学说,表达了他对万事万物间精妙联系的见解;他的《论语教育学》,让他的弟子们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中国传统教育的深远意义。
他的诗歌也尤其脍炙人口,深深影响了很多读者。
在张至顺道长感悟人生的书中,有一段特别经典的话:“人生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懂得放下和付出,才能够受益。
”这句话用简洁的文字把生活中的道理表达得再到位不过,向我们强调了放下和付出,要学会放手,学会有所付出,从而实现真正的进步和成功。
在张至顺道长感悟人生的书中,他还曾经说过另一句让人深思的话:“生命的残酷之处,在于它是瞬息即逝的,但是,它也是最宝贵的。
”这句话表达出张至顺道长对人生的一种深刻的理解,他特别强调,要学会珍惜时间,以更好的方式去度过每一日,不要错失良机,不要让自己的一生虚度而过。
最后,张至顺道长总结人生,提出一句让人猝不及防的话:“活着,活出你本来的样子,遵守宇宙的规律,用最美丽的方式去活,不要为别人活,也不要被别人活。
”这句话非常有深度,向我们强调要活出自我,不要受到他人的左右,要坚持自己的信念,用一种自己认可的方式给自己生活下一个更美的定义。
张至顺道长的这句人生感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启示,也为我们指明了人生的道路。
即使是苦难,也不要气馁,焚膏继晷,不要被外物所迷惑,只要有了坚定的信念与目标,坚持把自己的人生奋斗到极致,一定能够在未来取得成功与成就,成为最精彩的自己。
张至顺道长临终前的三句遗言

张至顺道长临终前的三句遗言在道教的世界里,张至顺道长就像一颗璀璨的星辰,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我听闻他临终前留下了三句遗言,这三句遗言啊,就像三把神秘的钥匙,打开了通往他一生智慧和精神境界的大门。
我有一个朋友,他对道教文化特别痴迷,一直都把张至顺道长视为心中的精神楷模。
当他得知道长临终前有三句遗言时,眼睛里满是渴望和好奇。
他跑来跟我说:“你知道吗?张至顺道长的遗言肯定蕴含着无尽的宝藏。
”我也被他的热情感染,我们俩就开始四处探寻关于这三句遗言的点点滴滴。
张至顺道长的第一句遗言是什么呢?我想啊,那一定是对世间众人的一种劝诫或者是引导。
也许他会说:“莫要执着于虚妄之事。
”这就好比是在告诉我们,我们常常在生活中追逐那些如同泡沫一般的东西。
就像有些人,一生都在拼命追求金钱和名誉,可是这些东西真的能给人带来长久的满足吗?就像抓在手里的沙子,你越用力,它流走得越快。
那些整日奔波在名利场的人,他们看似拥有很多,可是内心却常常空虚迷茫。
道长是不是在提醒我们,要看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像亲情、健康、内心的平静?这可比那些虚幻的名利实在多了。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第二句遗言又会是什么呢?我猜啊,可能是“顺应自然,莫要强求。
”这就如同大自然的四季更替,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天收获,冬天收藏。
万事万物都有它自己的规律。
可是我们人呢,总是想要打破这种规律。
就拿现在很多人对待身体的态度来说吧。
身体已经很疲惫了,却还在日夜颠倒地工作、玩乐,吃各种不健康的食物,然后又妄图用各种药物和保健品来弥补。
这不是违背自然吗?就像一棵小树苗,你非要它在冬天开花,那不是拔苗助长吗?道长或许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像顺应四季一样顺应生活中的各种境遇,不要逆势而为。
那第三句遗言呢?说不定是“心怀善念,善始善终。
”在道长的一生中,他肯定见过无数的人和事。
他深知善念的力量。
一个心怀善念的人,就像一盏明灯,能照亮周围的黑暗。
我记得有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个小镇上有个善良的老妇人,她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张至顺老道长自述(精)

张老道长自述我叫张至顺,道号“米晶子”,外号“九曲回阳道人”,还有几个匪号“草上飞”、“水上漂”,也有人叫我“八卦神仙”。
我是河南沈丘人,家乡有条叫颍水的河,河的东边是沈丘,西边是袁世凯的老家项城。
我父亲好像留过洋,小时候,我家有两匹骡子、一匹红马、一头牛和一头驴,后来不知道咋弄的,家里突然间就穷得什么都没有了,只能出来要饭。
我六七岁开始就跟着父母四处要饭。
讨来的饭不好吃,不讨又没饭吃。
那时候,村子里请人唱大戏,有出《湘子传》讲的是韩湘子出家成道,看了后,我就想,韩湘子可以七岁出家,我为什么不能?于是便有了出家的念头。
要饭时,我们在庙外的棚子里住过,要饭的太多了,不让我们进,里面是和尚还是道士也不知道。
我常常听人家讲‘终南山’出神仙,是修道的好地方,我想“终南山”中有个南字,应该在南方,我偷偷摸摸向南边跑过几次,结果都被别人送了回来。
我的童年过完了,也没有出成家。
小时候,最羡慕的是别人能有学上。
要饭的孩子交不起学费,我就站在学校的窗外听,一下课我就跑。
有一天,老师叫住我问我,小孩儿,你别跑,我看你爱念书,为什么不让你爹娘带你来念书?我说我爹妈是要饭的,交不起学费,饭也吃不起。
老师给我拿了个馍,对我说,那就别回去了,留在学校念书吧,顺便帮忙干些活儿。
于是,我就留下来帮学校做饭了。
那时候,我每天总是早早就忙活完该做的事,等在教室里听讲。
那段时间是最幸福的,因为老师对我好,但只幸福了两年。
一天半夜,我弟弟来学校找我,在外面敲窗户,说家里三天没要到吃的了。
我拿了几个馍,准备回家看老母亲,但刚一开门就遇到村里的保长。
那保长不知道去那里嫖了,不敢回家,半夜跑来学校睡,我们弟兄俩偷了学校的馍,就跪在保长面前哭。
保长说这样也不是办法啊,我来帮你们想个长久之计吧。
没多久,保长通知我去当兵。
那时候,穷人当兵,富人掏钱,一个兵可以换十三担米和十块银元。
因为做了错事,我只好去当兵。
我家最后只得了两担米和两块银元,其余的都让保长吞了。
张至顺老道长自述(精)

张老道长自述我叫张至顺,道号“米晶子”,外号“九曲回阳道人”,还有几个匪号“草上飞”、“水上漂”,也有人叫我“八卦神仙”。
我是河南沈丘人,家乡有条叫颍水的河,河的东边是沈丘,西边是袁世凯的老家项城。
我父亲好像留过洋,小时候,我家有两匹骡子、一匹红马、一头牛和一头驴,后来不知道咋弄的,家里突然间就穷得什么都没有了,只能出来要饭。
我六七岁开始就跟着父母四处要饭。
讨来的饭不好吃,不讨又没饭吃。
那时候,村子里请人唱大戏,有出《湘子传》讲的是韩湘子出家成道,看了后,我就想,韩湘子可以七岁出家,我为什么不能?于是便有了出家的念头。
要饭时,我们在庙外的棚子里住过,要饭的太多了,不让我们进,里面是和尚还是道士也不知道。
我常常听人家讲‘终南山’出神仙,是修道的好地方,我想“终南山”中有个南字,应该在南方,我偷偷摸摸向南边跑过几次,结果都被别人送了回来。
我的童年过完了,也没有出成家。
小时候,最羡慕的是别人能有学上。
要饭的孩子交不起学费,我就站在学校的窗外听,一下课我就跑。
有一天,老师叫住我问我,小孩儿,你别跑,我看你爱念书,为什么不让你爹娘带你来念书?我说我爹妈是要饭的,交不起学费,饭也吃不起。
老师给我拿了个馍,对我说,那就别回去了,留在学校念书吧,顺便帮忙干些活儿。
于是,我就留下来帮学校做饭了。
那时候,我每天总是早早就忙活完该做的事,等在教室里听讲。
那段时间是最幸福的,因为老师对我好,但只幸福了两年。
一天半夜,我弟弟来学校找我,在外面敲窗户,说家里三天没要到吃的了。
我拿了几个馍,准备回家看老母亲,但刚一开门就遇到村里的保长。
那保长不知道去那里嫖了,不敢回家,半夜跑来学校睡,我们弟兄俩偷了学校的馍,就跪在保长面前哭。
保长说这样也不是办法啊,我来帮你们想个长久之计吧。
没多久,保长通知我去当兵。
那时候,穷人当兵,富人掏钱,一个兵可以换十三担米和十块银元。
因为做了错事,我只好去当兵。
我家最后只得了两担米和两块银元,其余的都让保长吞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老道长自述我叫张至顺,道号“米晶子”,外号“九曲回阳道人”,还有几个匪号“草上飞”、“水上漂”,也有人叫我“八卦神仙”。
我是河南沈丘人,家乡有条叫颍水的河,河的东边是沈丘,西边是袁世凯的老家项城。
我父亲好像留过洋,小时候,我家有两匹骡子、一匹红马、一头牛和一头驴,后来不知道咋弄的,家里突然间就穷得什么都没有了,只能出来要饭。
我六七岁开始就跟着父母四处要饭。
讨来的饭不好吃,不讨又没饭吃。
那时候,村子里请人唱大戏,有出《湘子传》讲的是韩湘子出家成道,看了后,我就想,韩湘子可以七岁出家,我为什么不能于是便有了出家的念头。
要饭时,我们在庙外的棚子里住过,要饭的太多了,不让我们进,里面是和尚还是道士也不知道。
我常常听人家讲‘终南山’出神仙,是修道的好地方,我想“终南山”中有个南字,应该在南方,我偷偷摸摸向南边跑过几次,结果都被别人送了回来。
我的童年过完了,也没有出成家。
小时候,最羡慕的是别人能有学上。
要饭的孩子交不起学费,我就站在学校的窗外听,一下课我就跑。
有一天,老师叫住我问我,小孩儿,你别跑,我看你爱念书,为什么不让你爹娘带你来念书我说我爹妈是要饭的,交不起学费,饭也吃不起。
老师给我拿了个馍,对我说,那就别回去了,留在学校念书吧,顺便帮忙干些活儿。
于是,我就留下来帮学校做饭了。
那时候,我每天总是早早就忙活完该做的事,等在教室里听讲。
那段时间是最幸福的,因为老师对我好,但只幸福了两年。
一天半夜,我弟弟来学校找我,在外面敲窗户,说家里三天没要到吃的了。
我拿了几个馍,准备回家看老母亲,但刚一开门就遇到村里的保长。
那保长不知道去那里嫖了,不敢回家,半夜跑来学校睡,我们弟兄俩偷了学校的馍,就跪在保长面前哭。
保长说这样也不是办法啊,我来帮你们想个长久之计吧。
没多久,保长通知我去当兵。
那时候,穷人当兵,富人掏钱,一个兵可以换十三担米和十块银元。
因为做了错事,我只好去当兵。
我家最后只得了两担米和两块银元,其余的都让保长吞了。
我那时候,也就十六七岁。
我当兵是在运输队,负责赶马车运送弹药。
到处都在打仗,我胆子小,怕得很,一天到晚老哭。
班长见我可怜,就让我先躲起来,等部队过去了,再自己跑。
我躲到晚上出来,也不敢往家里跑,就往山上跑。
和尚庙我进去了三回,没一个和尚跟我说话,我心想,我不当和尚,我要当道士。
在当地人的指点下,我来到华山西边的少华山碧云庵。
我师傅叫刘明苍,是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代传人。
刚开始,师傅也不要我,把我撵出来。
我不知道能到哪里去,就在庙门口哭,这时候,上来一个瘸腿的道士,他问我哭啥呢我说,我想出家,给这个磕头,那个磕头,人家都不要。
那道士说,你跟我进来,他们不要你,我把你领到我庙上去。
后来才知道那道士是我师傅的侄儿,他是在华山出家的,经他一说,我师傅才把我留下,我是在十月份来的,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师傅才让我正式出家。
二刚出家时,也没怎么学道家的东西。
师傅不识字,早晚功课也不会,我几个出家七八年的师兄也是啥都不会,整天就只是在山上种地。
碰到云游的懂念经的道友,我们就给人家多磕几个头,让人家教一下,可人家教,自己又不认识字,只能一句句先把口歌学会,再对着字看。
我负责给大家烧火做饭,一做就是十几年。
那时候,每天只要从床上起来,想要再休息就不可能了。
我每天都得半夜起来生火、挑水、做饭。
挑水的地方要走二十分钟,先挑四担,把锅烧开,把米倒上,再去挑两担,接着再烧香、扫地、炒菜、喂牛、砍柴,开始和面,这时候,天才亮、鸡才叫,我叫他们起床吃饭,他们吃完,我洗碗。
不停有人来。
一来人,师傅就说,至顺,给客人弄碗面去,我就得重新烧火,擀面,煮面给人家吃,有时一天要做八九顿饭。
白天忙,天黑了见到师兄们都在炕上打坐,我也跟着打坐。
我怕热,炕上待一晚上,第二天嘴角就会起泡,我就拿块门板在地上打坐。
那时候,什么都不懂,庙里来了高人也不知道问人家。
有一天,我打坐还没五分钟,就感觉呼吸越来越小,满山铺天盖地的云彩呼突突地冒起来,一下子满到空中把我包围起来,自己在哪儿坐着也不知道,只看见云雾不停地起来,云彩一合拢,身上的气脉就都停了。
等到云都散开之后,心里可清凉了,才感觉这呼吸又有了。
我问我几个师兄,你们打坐还有没有呼吸,他们说,人怎么能没呼吸呢我又去找师傅。
我说,师傅,您老人家慈悲,我有点事情想问一问。
师傅说,你问啥我说,师傅,我一打坐,要不了多长时间,怎么心里就清清楚楚地知道没有呼吸了呢师傅说,你能得很,才出家几天,人没有呼吸还能活胡闹!事实上,我师傅没到那个境界,所以他也不知道。
从那以后,大家都知道我修得高了。
有一天,一个有几十年修行的道友对我说,小道友,我来这里半个月了,他们都说你修得高,我看你这一天到晚也没时间打坐啊,你是怎么修的呢怎么修的我也不知道。
我后来才知道修道有上中下三层,我从一开始就在没有任何指点下进了最上层。
成道有四关。
过第一关,百病齐消;过第二关,嘴里的唾液有种说不出的甜味,还有香味,整个屋子的人都闻得到;过了第三关,身体能发光,再黑的地方,掉根针都看得见。
我很快就过了这三关,就在我快过第四关时,出了一个意外。
六月底的一天,师傅请了一百多人来帮忙割麦子,我跟师傅说,明天人多,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可不可以叫个师兄帮我。
师傅说,你慢慢做,大家都忙着呢。
我只能半夜起来蒸馍馍,不停地挑水砍柴生火烧水蒸馍馍,忙到下午,我累极了,一只手还拿着柴禾呢就晕倒在灶旁边,直到第二天下午才醒来。
修道人怕劳动,醒来后,我浑身都疼,走不成路,全身的精华都出来了。
但师傅还说,让我快点好,因为没人做饭。
我心里难过极了。
我把道衣道帽脱下来,拿了把剪子跪在师傅面前跟师傅说,师傅,您帮我把头发剪了吧,我不出家了。
师兄弟们天天吃我做的饭,都哭着舍不得我走,但我一定要走。
我心想,出家是为逃脱生死,不但没逃脱反而被累死,还不如去要饭呢。
后来,我跟一个道友去了西安的八仙宫,恢复了两年多,我走路才不昏。
八仙宫的出家人都知道我以后要成道。
有个道友,临走时九十多了,他趴在地上给我磕了九个头,磕得我心里很难受,我那时才三十多岁。
我说师兄你这是咋了他说,我这辈子不能成道了,死了之后不知道转成什么,要是转成牛马畜生了,你成道以后把我救一救。
我的胡子是三十九岁时白的。
那时候,拉兵的人多,不管和尚道士都要拉。
我心想,如果胡子白了就好了,拉兵的人过来拉,你往地上一挺,他看你是个白胡子老头,最多给你几枪托,就懒得理你了。
我这么想着,想着,没几个月,胡子就真的白了。
在八仙宫时,我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学医上。
学医是因为小时候我发过愿要给穷人看病。
我娘原来生过一次病,那时候,每天要饭回来,我没进院子就先喊声“娘”,生怕听不见她的回答。
村里的医生是个老婆婆,为给娘治病,我带着弟弟妹妹一大早就跪在她家门口,她嫌俺家给不起看病的钱直到晚上才在她自己儿子的劝说下到我家给我娘看病。
我娘得的是伤寒,放了点血烧就退了。
对那个医生,我又感激她又恨她。
八仙宫的道家师兄弟们都会医,他们那里医书也多。
十道九医,没有比道人更了解身体的经络了。
想学什么,给人磕几个头,别人也就教了。
修行好的道人一见面就知道对方有什么病,哪个脏器有问题,还能活多久。
我师父能看出一个人三年以后得什么病!我还有一个六师伯,能用一种“铁扇散”把鸭子的腿接到鸡的腿!我们在山上看见药材都会采回来,县城的药铺里有四百多味药,只有几味我没采过。
认不得的药,我给人磕两个头也要学认得。
那时候,听说谁有病不能好,不管一百里两百里,我都赶去给人治病,而且从不收钱。
你有钱,对不起,请到医院去,我只给穷人看病。
三出家人也是人生父母养,出家前心里也种着男女之情。
不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能让那些念头很快过去。
出家人要真动心了可以正大光明地还俗结婚,也用不着偷偷摸摸的。
我年轻时,有个西安的富家女对我很好,想在西安买个房子跟我结婚,还要送我五亩地建庙,我没答应。
临走时,她把身上披的日本毛呢大衣送我,我也不要。
她说别的出家人都向我要东西,我给你你干吗不要我说我一个出家人要饭的披着一个日本毛呢大衣多奇怪啊我还记得那女子就住在西安城解放路口东边路南第三家。
不过,这都是解放前的事了。
快解放时,八仙宫很多出家人往外跑,印度、日本,还有香港、台湾,想跑哪儿的都有,他们说新政府的人没宗教信仰,要收拾宗教人。
我没跑,他们也没收拾我,只是在“破四旧”时逼我还俗。
我不愿意,就躲进终南山帮药厂看仓库。
没事的时候,我就四处找适合修道的地方。
附近的山头跑遍了,才找到那个被当地村民称为“八卦顶”的地方。
那地方怪石头很多,据说伏羲在那里摆过八卦阵。
你说巧不巧我以前爱给人算命,有个绰号就叫“八卦神仙”,这一切都是老君爷安排的。
我决定在八卦顶盖座小庙自己修行。
我拿了两把斧子、两把柴刀和一些粮食上去,开始建小茅屋,屋子没建好,粮食就吃光了,下雨时我就靠着石壁站着睡觉,饿了就吃松针,《神农本草经》里说松针是仙人粮,是道家服食辟谷长生成仙之仙药,百病皆愈。
《本草纲目》也说松针能治百病,安五脏,生毛发,耐寒暑,耐风吹雨打,轻身益气,守中延年。
所以,我在茅屋前后都种满了松树,每天都在松树下打坐静修,松树的清气对修行很有帮助。
修道的人是孤独的,不需要朋友。
现在有权有势的人朋友多得很,等他们不当官了,困难了,再看看他们有没有朋友穷站大街没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酒肉的朋友,米面的夫妻,这些都是实在话。
我刚住山时,采药的人还很少,一年只有春夏两季,他们才偶尔上来采菖蒲。
那时候菖蒲一斤几毛钱,现在已经涨到四五十块一斤了。
采药人的数量跟药价成正比。
菖蒲是好东西,但我很少吃,野人参我也不吃。
好东西多了,吃不过来的,身体不需要的再好都没有意义。
山上的粮食来之不易,都是我一点点背上来的。
有一回,来寄宿的采药的山民把吃剩的米饭扔进厕所的粪堆里,我看见了,把上面的那层捡起来,用水洗洗又煮了吃。
之后,他们便再没浪费过粮食。
我胆子小,在山里一个人害怕,就念《灵官告》。
念上十来遍,满山的大风就能刮进屋里来,每天都是这样子,我想,老这样打搅祖师爷也不好,能不能叫山神给我找个伴儿就这么个念头,第二天天一黑,后山的一只老虎就叫唤着来了。
我看见老虎来了,就用棍子把房门顶结实。
但老虎只是卧在不远处的石头上不动,也不过来。
一天两天,每到晚上它就过来,我就知道那是山神给我找的伴了。
后来,我把门打开,它朝我看看,还是不过来。
一个月后,有个师兄上八卦顶找我,我跟他说,天黑了要来只老虎,你不要怕。
可是,从那天起,老虎知道我有伴了,就再也没来。
后来,“文革”开始了,整天都叫我下山开会。
今天你斗争我,明天我斗争你,都是认识的人在一起互相斗,只要是会说话的小孩子,顺便都能开口骂我,就因为我是个道士,就是这样。
宗教人成了批斗的对象,就不能再给人看病了。
有一天,两个女的来道观一边求签一边哭,说想知道家里的人还能够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