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民间故事
苗族故事大全

苗族故事大全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苗族人民勤劳智慧,他们创造了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富有地方特色,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些苗族的传统故事吧。
1.《八月节的由来》。
相传很久以前,苗族的祖先们在八月节这一天,为了庆祝丰收,他们在田间地头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当天,人们穿上节日盛装,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歌声笑声不绝于耳。
而在这一天,苗族人民还会祭祀神灵,感谢他们的恩赐。
从那以后,八月节就成了苗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以示对丰收的感恩之情。
2.《姊妹花的传说》。
相传苗族有一对姊妹花,她们美丽善良,深受村民们的喜爱。
然而,她们却因为一场意外而被迫分离。
长姐被迫下嫁给恶霸,而妹妹则一直守护在家中。
妹妹为了救姐姐,不惜冒生命危险,最终化作一棵树,守护着姐姐的灵魂。
而姐姐也在树下开出了美丽的花朵,以示对妹妹的感恩之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亲情是无私的,姊妹情更是深厚无比。
3.《勤劳的苗族人》。
苗族人民勤劳智慧,他们过着简朴而幸福的生活。
有一年,苗族人民面临着严重的干旱,庄稼都枯萎了,人们不得不面对饥饿。
然而,苗族人民并没有放弃,他们齐心协力,想尽办法,最终终于克服了困难,迎来了丰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劳才能致富,团结才能胜利。
4.《苗家的织女传说》。
苗族有一位织女,她勤劳善良,被村里的人们所喜爱。
然而,她却因为一场意外而被迫下嫁给了一个凶恶的恶霸。
在婆婆的帮助下,她终于逃脱了恶霸的魔掌,重获自由。
而后,她又遇到了一个善良的年轻人,两人坠入爱河,最终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和勇敢是值得崇敬的品质,而爱情也是美好的。
苗族的传统故事无论是讲述英雄壮举,还是表达人们的情感,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苗族的文化传统,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这些传统故事,传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让这些美丽动人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
苗族民间故事

苗族民间故事【正文】苗族民间故事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其文化底蕴丰富多样,其中民间故事更是独具特色。
本文将介绍几个脍炙人口的苗族民间故事,带领读者一同探索这个神秘而美丽的文化。
苗族民间故事一:《典妻》在苗族的民间传说中,有一个名叫《典妻》的故事广为流传。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苗族族人常年与魔鬼纠缠不清,生活困苦。
一个勇敢聪明的苗族姑娘为了拯救族人,独自前往魔鬼的巢穴,与魔鬼做了一个孤注一掷的赌约。
苗族姑娘拿出她手中的镰刀对魔鬼说:“如果你能猜出我手中的镰刀是刀背还是刀锋,我就成为你的妻子;反之,你应该永远离开我们苗族的土地。
”魔鬼睁大了眼睛查看了很久,最终宣布:“是刀背!”可是,苗族姑娘笑了起来,并把镰刀掰过来给魔鬼看,“看清楚了,这是刀锋!”她发出一声长长的笑声,魔鬼被她的聪明和勇敢所打动,起身逃离了苗族的土地。
这个故事寓意着苗族人民勇敢、聪明、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通过智慧反击魔鬼,苗族姑娘成功拯救了族人,保卫了家园。
苗族民间故事二:《天女散花》苗族的《天女散花》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苗族的大山深处住着一位美丽的天女。
她每年春天都会飞到苗族村庄,散下五彩斑斓的花瓣,为苗族人带来了美好的祝福。
一年春天,一个善良勇敢的苗族小伙子偷偷跟随天女返回了她的仙境。
小伙子虽然被天女拒绝,但他的真诚和善良却感动了天女的心。
最终,天女决定放弃世间仙境,和苗族小伙子一起生活在人间。
他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为苗族人带来了希望和喜悦。
每年的春天,苗族人都会举行盛大的花神庙舞蹈,以此纪念这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苗族民间故事三:《山神的仆人》传说中,山神是苗族人民心中最神圣、最威严的存在。
每逢农忙或者村庄出现疫病时,苗族人都会祭拜山神,希望得到他的保佑。
《山神的仆人》是苗族中一则关于山神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做小明的苗族青年身上。
小明非常聪明和勤奋,他以山神的使命,渡过河峡,巡视山岳,保护族人难题。
苗族民间传说故事

苗族民间传说故事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苗族民间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苗族民间传说故事一:苗族芦笙的传说小伙子口不离笙,姑娘手不离针;不会吹笙的不是苗家的达亨(小伙子),不会绣花的不是苗家的达佩(姑娘)。
芦笙,黔东苗族方言叫"给"(Gix),川黔滇苗族方言叫"更"(Ghenb),用竹制作而成。
每把芦笙六根管,在芦笙歌中有"芦笙三节筒,长瓢里头空;瓢兜六根杆,吹来向轰轰"的描述,它与方言、服饰一起,是区分苗族支系的重要标志。
在苗族传说中,古老的时候天下没有人烟,天帝就派了小女儿勾素下到地上来造万物。
有了万物后,有一天贾、凶(即杉木和竹子)两兄弟上到天庭想天帝讨要几件供人娱乐的器具。
天帝的女儿勾素就砍下自己的6个手指和一只手臂,做成了一把芦笙,她自己因流血不止而死。
天帝十分悲痛,把芦笙交给贾、凶两兄弟说:"这就是你们的,以后凡事必须经过她(许可),她会给你们带来"。
苗家自从有了芦笙,便过上了安定、美满和幸福的。
几乎苗族每个村寨一般都有一堂(队)芦笙,这是一个村寨生活是否美满幸福的标志。
在贵州丹寨、三都、榕江、雷山等地的苗寨,其芦笙队由芒筒和大号、中大号、中号、小号、特小号六种芦笙组合而成。
芒筒与其他芦笙不同,它没有六根管,只是一个三四尺长的园筒,筒里插一各小竹管,口含竹管吹奏,声音低沉、浑厚。
大号芦笙就是笙母,高达两丈左右,只吹不动,需两人抬。
苗族民间传说故事二:梅青与野鸡在遥远的苗寨住着一个漂亮的小搭配(苗语:小姑娘的意思),她的名字叫梅青。
一天清晨,梅青像往常一样挑起鸭仔,背起镰刀来到田边放鸭,割草。
割到一半的时候,一个穿着破烂,脸色发绿的小女孩来到她身边说要跟她一起割草一起玩耍。
梅青不知道这是鸭变婆(苗语:妖怪的意思)的女儿,也正好缺个伴就爽快答应了,两个女孩玩着玩着,不知不觉就天黑了,这才发现鸭仔不见了。
贵州民间故事

贵州民间故事故事一,雷公助农。
相传很久以前,贵州的农民遭遇旱灾,庄稼都枯萎了,人们生活陷入了困境。
这时,雷公听到了人们的哀求,他决定帮助他们。
于是,他召集了众多的雷神,一起下起了大雨,为干旱的土地降下了甘霖。
雨水滋润了大地,庄稼也渐渐复苏了,人们终于摆脱了困境,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故事二,苗族姑娘的勇气。
在一个偏远的苗族村落里,有一位姑娘叫做小芳。
她聪明伶俐,勇敢善良,深受村民们的喜爱。
有一年,村里来了一只凶猛的野兽,它横行村落,伤害了许多村民。
小芳决定挺身而出,她带上弓箭,勇敢地迎战野兽。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小芳终于打败了野兽,保护了村民们的安全。
她的勇气和智慧成为了村里人口中的佳话,流传至今。
故事三,黔东南的神奇花灯。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黔东南的苗族人民都会举行盛大的花灯节。
据说,很久以前,这里曾经发生了一场大水灾,人们生活陷入了危机。
一位智者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花灯,点亮后,竟然能够祈求到神灵的保佑,水患得到了缓解。
为了纪念这位智者,人们每年都会制作花灯,点亮它们,祈求神灵保佑,带来丰收和幸福。
故事四,鼓楼上的传说。
贵州的鼓楼是苗族人民的象征,它不仅是一种建筑,更是一种信仰和文化的象征。
相传很久以前,鼓楼上住着一位勇敢的苗族战士,他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保护了村庄的安宁。
他的故事被传颂至今,鼓楼也成为了苗族人民心中的圣地。
贵州的民间故事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它们记录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传承着人们的智慧和勇气。
让我们珍惜这些宝贵的传统,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贵州的美丽和神奇。
苗族有什么民间故事

苗族有什么民间故事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
那你知道苗族有什么民间故事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苗族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相传很久以前,泛滥的洪水淹没了人间。
当时,居住在高山上的苗族看到洪水快要淹没人间时,一位苗族老人为了保住苗族的血脉,就把苗族最小的一对兄妹藏在鼓里。
人间的最后一块陆地被淹没了,洪水与天一样高。
藏在鼓里的兄妹漂到了天门前,鼓撞击天门的声音惊动了天神。
天神听到敲门声后,打开门一看,见鼓里藏着两个小孩,就问:“你们是谁呀?怎么来到这里?”这两个小孩说:“我们是兄妹,是爷爷把我们放在鼓里的。
”天神就说:“这是上天的旨意,人类不该灭绝。
”为了拯救人类,天神决定帮助人类排除洪水。
天神拿出法杖,指向大地,左撞一下,右击一下,就形成了现在的高山、盆地、河流、溶洞等。
洪水慢慢退下了,兄妹俩又返回到了地上。
这时,天神又想,既然天没有让人类灭绝,就不能只有俩兄妹,为了要繁衍人类,得想办法叫兄妹俩结为夫妻。
天神把这个想法告诉他们,兄妹俩羞愧难当,坚决不同意。
于是天神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指着身边的石磨说:“你们俩各拿一盖磨,从山上滚下去,如果石磨滚到山下合在一起,那就是天的旨意,你们俩必须成婚。
如果石磨合不到一起,就听天由命。
”兄妹俩试了三次,石磨都合在了一起。
兄妹俩还是不情愿。
天神只好又想了另一个办法,让兄妹俩人一人拿针,一人拿线,各绕一个山头,相遇后如果线穿在了针上,就不可再违抗天意,必须成婚。
兄妹俩商量好了,哥哥拿针把针头朝下,妹妹拿线把手抬高,绕过一座山后,故意不把它们穿在一起。
结果无论怎么弄,线还是穿在了针上。
兄妹俩不服,连续试了三次,结果都一样,最后,兄妹俩只好结为夫妻。
一年后,夫妻俩生下了一个类似面瓜的肉团,看到这情景,夫妻俩心灰意冷。
这时,天神又来到他们身边,让他们不要着急,叫他们用刀把这个肉团砍成几瓣,分别挂在房前屋后的树上、瓜果堋上,等到第二天的早晨敲三下大黄鼓,再去看昨天挂的肉团,夫妻俩照着天神的说法去做了。
苗族民间故事讲述

苗族民间故事讲述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拥有丰富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蕴含着苗族人民的智慧与生活哲理。
在下文中,我将为您讲述几个经典的苗族民间故事。
故事一:《玉女嫁给山神》从很久很久以前,在苗族的村子里,有一个叫云儿的美丽姑娘。
她长得美貌动人,天生纯洁善良。
她的美丽和善良深深吸引了一位山神。
一天,山神变成了一个小青蛇,悄悄溜进云儿的家中。
云儿发现了这个可爱的小青蛇,她没有害怕,而是对它充满了好奇。
她把小青蛇带回家,每天都细心照料它,与它玩耍。
渐渐地,小青蛇变成了一个帅气的少年。
他告诉云儿,自己是山神,深深爱上了云儿的美丽和善良。
一个月后,云儿和山神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云儿得知她的家乡正遭受旱灾,庄稼们都快枯死了。
云儿深感愧疚,她决定离开山神,帮助家乡解除旱情。
云儿离开后,山神变成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山。
这座山上有丰富的水源,冲击所有的干旱,拯救了云儿的家乡。
云儿听说了这个消息,知道山神为她做了这一切。
她感到十分感动和内疚,决定回到山神身边,与他永远生活在一起。
故事二:《苗族姑娘与玉米精灵》在苗族传说中,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叫玉兰。
她生活在一个偏僻的村庄里,父母对她宠爱有加。
然而,玉兰并不满足于家乡的生活,她想要去城市追求更多的机会和自由。
有一天,玉兰骑着自行车离开了家乡,前往城市。
途中,她遇到了一位说人话的玉米精灵。
玉米精灵告诉她,只要她用鲜血喂养三颗玉米种子,她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机会和自由。
玉兰犹豫了一下,但是她渴望改变命运,于是答应了玉米精灵的要求。
她用自己的鲜血喂养了三颗玉米种子,并仔细照料它们。
不久之后,种子长成了高大的玉米。
玉兰吃惊地发现,玉米精灵居然变成了一位俊美的青年。
青年告诉玉兰,他是玉米精灵,因为她的善良和勇气,他对她产生了深深的爱慕之情。
玉兰被青年的美貌和深情所打动,她决定留在家乡,与他共度一生。
玉兰和玉米精灵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村庄中人们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
贵州民间故事_贵州苗族民间故事(2)

贵州民间故事_贵州苗族民间故事(2)苗族民间故事:苗王的传说相传北方有叫”故洪故流”的地方,住着一位无儿无女的老年妇女.一天,老人在屋前河边洗衣服,看到上游漂来一物,一只彩色的鸟张着两翅覆盖着.老人打捞上来一看,原来是只铜锅.锅内躺着一个小孩,浓眉大眼,高鼻方唇,逗人喜爱.老人抱回家抚养,给小孩取个名叫”阿德”。
“德”,苗语是龙,小孩从河里打捞得的,那只彩色的鸟,也随老人回家,在屋边一株大树上做窝,每天太阳出来就叫着,大家都说它是太阳变的,叫它“太阳鸟”。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阿德已长大成了一个结实而强悍的小伙子,白天随老人下地干活,一有空闲就在屋前坪上敲打铜锅玩,树上那只太阳鸟听到铜锅声就飞下来,在地面跳跃着,吸引一群群的青年男女聚集到屋前坪上,姑娘门模仿着太阳鸟起步跳起来。
一年某日,忽然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洪水暴涨。
太阳鸟飞上树枝,啄下片片落叶,变成朵朵白云,漂浮在空中。
白云载着人们往西北去,西北尽是冰天雪地,阿德只得随着太阳鸟往东南飞。
飞呀!飞呀!飞到了南方,才看到一座大山露出水面。
不久洪水落下了,现出了森林、山地、峡谷,开始落脚下来,动手砍树架屋,开山造田。
随着阿德南来的五百男女,互相结为夫妇。
阿德南来后,曾立下三戒,以教导后人:一要光大宗族;二不下山坡;三不易服饰。
所以现今苗人多居山地,喜着苗服,崇敬祖先,热爱宗族。
阿德逝世后,子孙尊称他为“王”曾在“嘎良”西山脚下为他塑像立庙。
过去每逢苗年和二月二日,苗民都聚集在苗王庙前击铜鼓、吹芦笙、唱歌、跳舞,纪念“苗王”。
苗族民间故事:苗族舞蹈跳月的传说传说从前贵州省平塘县姑鹿(地名,今新塘乡)这个地方有一家苗族,父母早已双亡,只留下兄弟二人相依为命。
苗族的民间故事传说

苗族的民间故事传说苗族族称古老,最早见于甲骨文中。
那你知道苗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苗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苗族的民间故事传说:百鸟衣的来历从前有个山寨大王,每天欺压百姓,把百姓当成玩具来虐待他们。
仗着自己有权有势,还有一身好功夫,到处欺负人。
心情不好时把人杀了都不会感觉得到。
苗族人民恨透了这个山寨“强盗”。
终于有一天,有一个人看不惯这个山寨大王,决定去消来他,那个人叫哥红。
哥红不听大家的劝阻,执意要去消灭山寨大王,大家见拦不了他,无奈,只能让哥红去了。
此去消来山寨大王,一定会遇到很多危险。
于是哥红便带着一张弓,三支弓箭便去了。
此时他也知道,这次去消灭山寨大王,一定是凶多吉少,但是一想到山寨大王的那些坏事,他便咽不下这口气。
终于在大家的祝福下,往山寨大王的住所去了。
哥红来到山寨大王的住所,山寨大王有两个强壮的门卫,必须找个十分强壮的人才能打败他们,哥红知道自己打不过他们,便决定找个射杀门卫的好地方,才有可能消来他们。
很快,哥红就找到了好位置,他想,一担一枝箭射过去,只能射杀一个,另一个就会察觉,我还是打不赢他。
于是哥红决定一次发两箭。
“啊!”“啊!”随着两声惨叫,门卫一并倒下了。
山寨大王一听,便知道大事不好,冲了出来一看。
见哥红在取门卫身上的箭。
山寨大王怒气冲冲,一拳便向哥红找来,这招够狠,把哥红给打飞起来了,弓箭撒落在地上。
山寨见哥红倒下了,傲慢地就:“这种人也敢来,笨蛋!”说完就往自己住所去了。
这时,哥红开始产生出到的念头,可一想起大家的痛苦,便抓起弓箭,拉起来,朝山寨大王射去。
而山寨大王命也该绝,却意识不到危险。
“啊!”一声惨叫从山寨大王的住所发出。
“山寨大王死了!”“山寨大王死了!”在大家的欢呼和推举下,哥红当上了新的山寨大王。
在他的治理下,山寨变得繁华了。
哥红有一位美丽而又善良的妻子,哥红的妻子也为哥红高兴,便想为哥红编织一件新衣服。
就是用很多只鸟的羽手编织出来的美丽的百鸟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苗族民间故事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那你知道贵州苗族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贵州苗族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贵州苗族民间故事:诺德仲的传说从前,在今天燕楼乡的一个苗家寨子里,住有一个叫央洛的老人。
他有两个姑娘,大的叫阿勒克,小的叫阿勒高。
两个姑娘还在很小的时候,她们家妈妈就死去了。
央洛老人辛辛苦苦地把两个姑娘拉扯大,成了山寨中最漂亮的两个姑娘。
特别是大女儿阿勒克,长得就象下凡来的仙女一样,大家都称赞她是苗寨里头的金凤凰。
央洛老人爱两个姑娘,也爱自己种的黄瓜。
在他家屋子前头的园子里,年年都结满又大又鲜的黄瓜。
架子上水淋淋的黄瓜,叫人见到就要淌口水。
可是,那一年出了怪事,满园黄瓜只发了一棵苗,开两朵花,结两个瓜。
老人也不嫌弃,细细心心地照料这两个瓜,就象对两个姑娘一样。
两个瓜也越长越大,比一般的黄瓜要大出几倍来。
一天,央洛老人做了一个梦。
有个白胡子神仙在梦中对央洛说:“两个黄瓜是宝物,要护到九九八十一天才能摘,多一天,少一天摘都不行。
到时候摘下的黄瓜,就是两把金钥匙。
用它去南山打开石门,就可以得到砍虎刀和斩龙剑。
阿勒克和阿勒高出嫁时,就可以拿刀拿剑当陪嫁,送给她们的情人,用这两件宝物就能保护苗家人太太平平的过日子。
可是,黄瓜没得熟,时间没有到。
这个事对哪个都不能说,就是你的两个姑娘也一样。
”央洛老人得梦之后,更是爱惜这两个大黄瓜,白天寸步不离,晚些搭个棚子,就睡在大黄瓜旁边。
过一天就在瓜棚的柱子上刻一道刀印,眼看已经刻了七十七道刀印了。
这一天大早,仡佬寨来了一伙人,要请老央洛去操办一台祭祀。
央洛老人是远近有名的热心人,德高望重,大家一定要请他去当主祭。
央洛实在推不脱,只好答应下来。
临出门,老人翻来复去交待阿勒克和阿勒高两姊妹,一定要好好生生守好园子里头的两个大黄瓜,防倒人家来偷,防倒雀雀来啄。
阿勒高说:“爹,你放心去办事,我和姐姐搬条凳子坐到瓜架那点绣花,不准哪个走拢。
”央洛老人点点头,放放心心走了。
老人走了,两姊妹真的各人搬一条凳子来瓜架边,一边绣花,一边提防人和雀雀。
挨边吃晌午②了,太阳火辣火辣的晒,晒得两姊妹满头大汗。
两姊妹抬头看见水淋淋的两个大黄瓜,就动了心。
阿勒克说:“爹爹真怪,往年满园的黄瓜不稀奇,大篮大篮讨送人。
今年就这两个老黄瓜,偏偏就这样金贵,白天晚些地守。
”阿勒高说:“恐怕爹是要留种,怕断了瓜种。
”阿勒克说:“不是不是,瓜种多得很,爹收在楼上竹箩里头。
”阿勒高说:“这就怪哕,晚些外边凉,爹守在瓜棚里,要是生了病,才倒霉哩。
”阿勒克想了想,笑着说:“干脆哕,我们两个把瓜吃了,免得爹爹天天为这两个瓜操心,你说行不行?”阿勒高说:“爹爹喜欢这两个瓜喜欢得老火③,要是回来看不倒瓜,怕不挨骂?”阿勒克说:“我们是老爹爹的心头肉,他有哪样舍不得给我们?两个黄瓜有哪样稀奇,大不了唠叨几句。
”于是,姊妹两个就把两个黄瓜摘下来吃了。
太阳还没得落坡,央洛老人就赶回家来了。
还没得进屋,老人就先到园子里去看,翻来翻去,也只见瓜叶不见黄瓜。
老人又气又急,冲到门边大声吼:“园子里的黄瓜哪点去了?!”声音象炸雷,把两个姑娘吓了一大跳。
她们偷偷过来一看,见爹爹脸也青了,嘴也歪了,想说都不敢说了。
老央洛冲到阿勒克面前,拉住女儿说:“你聋啦?哑啦?我问黄瓜哪点去了!”两姊妹从来没得见爹爹发这样大的火,只会摇头。
“是不是你们偷吃了?”央洛老人追问。
两姊妹还是不住地摇头,眼泪刷刷流下来。
央洛老人“哎”了一声,走到园子里,一动不动,站了好久好久。
两个姑娘躲在屋里头,大气都不敢出。
月亮从坡后头升起来了。
央洛老人朝倒月亮举起双手,嘴里咕哝咕哝地念起咒语:“哪个偷吃了我的黄瓜,就让老虎吃掉他……”阿勒克和阿勒高听到爹爹对月亮发了咒,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出来跪在央洛老人面前大哭起来:“爹爹呀!不要叫老虎来吃掉我们,我们二回再也不敢偷吃黄瓜了。
爹爹,你要救我们呀!”央洛老人大吃一惊,悔也悔不及了。
他也哭起来:“咋个办呢?我的咒语发都发出去了,吐口水在石头上,石头会开花;吐口水在枯枝上,枯枝会发芽。
过了关口的人,回得转来,出了口的话,收不回来啰!”央洛老人一晚到亮没得睡,天一亮,他想出一个办法。
他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大水塘中间修了一座木楼,把两个姑娘搬到木楼上去住。
木楼四面都是很深的水,老虎过不去。
他又在塘口修了架吊桥,平常就把吊桥吊起来,哪样人都过不去。
木楼修得很漂亮,几个屋角都高高翘起,就活象燕子的尾巴,所以,人们就把这木楼叫燕楼。
阿勒克有个情人,名叫诺德仲,是个勇敢漂亮的小伙子。
他和阿勒克相好,央洛老爹还不晓得,两个人只是偷偷的相会。
阿勒克搬进水塘中的木楼去住起之后,诺德仲也时常来和她相会。
但是,两人总是在晚些才相会。
他们约定了暗号,诺德仲来的时候,穿着钉鞋,打着灯笼。
要是听不倒声音,看见的是两盏灯笼,就不要放吊桥,那就是老虎来了。
哪晓得老虎已经悄悄听到了他们约会的暗号。
老虎就在脚爪爪上套起一对竹筒筒,又蒙起一只眼睛到水塘边来。
老虎脚上套起竹筒筒,走起来就“嗒嗒嗒”的响,就象钉子鞋。
阿勒克一个人坐在木楼上,思念诺德仲。
天上也没得月亮,地上也没得灯火。
她正要起身,忽然看见对岸有一盏灯笼走拢来,再一听,“嗒嗒嗒”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阿勒克心头欢喜得不得了,就连忙解开绳子,放下吊桥迎上去。
等她发现不是她的诺德仲时,已经来不及了,毛耸耸的怪物咬住了阿勒克的喉咙。
就这样,老虎害了阿勒克,把她扛走了。
诺德仲赶后来到水塘边,到处黑黢黢的,吊桥已经放下来。
他心中晓得大事不好,连忙跑过桥去。
刚过桥,就跌了一跤,钉鞋和刀鞘也甩脱了,手上粘糊糊的,一看,是血。
他冲进屋里,只见阿勒高倒在床上,喊也喊不醒。
诺德仲用刀尖指着血迹说:“是阿勒克的血,就顺着刀淌上来。
”话还没得说完,血就顺着刀淌上来了。
诺德仲悲痛万分,发疯一样地大叫一声,顺着血迹,朝山上追去。
诺德仲追到山梁上,看到山坳中有两盏绿灯,一闪一闪的,他晓得那就是老虎。
诺德仲大吼一声,就象半空中打个炸雷。
他抡起钢刀就朝老虎砍去。
老虎虽说也凶猛,但是抵不住诺德仲的神力。
不多一下,诺德仲杀了老虎,把它剁成了碎块。
他用尽了全身力气,瘫倒在阿勒克的身边,连哭的力气也没有了。
天刚发白,诺德仲掩埋了阿勒克。
他一动也不动地呆坐在阿勒克的坟边,一直坐了好久好久。
他的头发乱得跟茅草蓬一样,起了龙窝④,衣服也破得象一片烂树叶,他好象成了一块石头。
忽然,诺德仲想起来了,山上还会有老虎,阿勒克的妹妹阿勒高还会有危险。
他立马站起身来,朝深山走去,要再去搜寻老虎,把它们斩尽杀绝。
再说央洛老人第二天到燕楼去看女儿,发现吊桥边有血迹,心头“格登”一下,就象掉进了无底洞。
他跑进楼去一看,阿勒克已不知去向,阿勒高病得昏昏沉沉的,叫也叫不醒。
阿勒克到哪里去了?老人回到吊桥边,又发现一个空刀鞘和一双钉鞋。
老人想,阿勒克是被老虎吃了呢,还是被人害了?央洛老人请了许多乡亲帮着到处寻找,最后在老远的山坳中发现了被砍得乱七八糟的老虎尸体,旁边还有一堆新垒的坟土。
大家刨开土一看,是阿勒克的尸体。
央洛老人痛哭了一场,把女儿的残骨带回寨子重新掩埋了。
老人想,一定有一位英雄,见到阿勒克被老虎吃了,就去追杀老虎,这位英雄到底是谁呢?四处打听,也打听不出来。
自从山里最美丽的姑娘阿勒克死后,老天也好象难过得很,太阳再也不出来,天上的乌云越来越厚,天地间昏沉沉飞雾茫茫的;田里的庄稼就要死了,眼看大家就要饿肚皮,大家就聚在央洛老人家想办法。
乡亲们认为,只有祭天求神,让太阳照到人间,才能使庄稼活转来,人们才不会饿死。
于是,村村寨寨都选来了最好的歌手和芦笙手,举行盛大的祭神仪式,大家跳舞、吹芦笙、唱颂歌,求老天赐福。
央洛老人在人群中拿着刀鞘和钉子鞋到处找啊找,希望能找到杀死老虎的英雄。
可是,没有一把刀能投上鞘,也没有一双脚能合上鞋。
再说诺德仲在深山老林里到处搜老虎,翻了七十七座山,过了七十七道河,硬是找不到老虎的踪影。
他累得精疲力尽,就倒在一个岩洞中睡着了,一睡就是七七四十九天。
诺德仲在睡梦中看见一个白胡子老头对他说:“快点起来,快去救苗家乡亲,苗家人遭难了。
”白胡子老人还传给他法咒,叫他到南山去取出法宝,才能救苗家亲人。
诺德仲惊醒过来,发现自己的身上洗得干干净净,头发也梳整好了,又黑又亮,精神也好得很,周身好象有使不完的力气。
他照着梦中老人的指点,跑到南山下的一堵大岩壁边,用手拍拍光滑坚硬的岩石说:“石门开,石门开,送出我的衣裳来!”一连叫了三遍,那一大堵石岩“轰隆’,一声响,现出了一扇大大开着的石门。
诺德仲走进去,看见洞中的石桌上有一套崭新的衣裳,还有一把芦笙挂在壁头上闪闪发光。
诺德仲把衣裳穿到身上,合身得很;又从石壁上取下芦笙,走出洞来,朝寨子走去。
寨上的那些跳场的人,已经跳了七天七夜,天空还是没有放亮。
人们越来越着急,男女老少跪满一地,祈求苍天出太阳。
突然,远处山顶传来一阵清脆的芦笙响,声音传到人们的耳朵里,精神马上就起来了,心中也说不出的舒服。
就在这时,从乌云层中开出了一个亮晃晃的大洞,一股太阳光从天上射下来,照到山顶上一个周身放光的苗家小伙身上,他正在一边吹芦笙,一边跳芦笙舞呢。
“诺德仲!”许多人喊出了山顶青年的名字。
大家欢呼着向他跑去。
这时,天空越来越亮。
随着诺德仲神奇的芦笙调,乌云很快就消散了。
满天满地都是金色的阳光。
好久不会唱歌的小鸟成群地飞出树林来,在诺德仲和乡亲们的头顶上绕圈圈飞,打转转口叫。
央洛老人拿着刀鞘和钉鞋走到诺德仲的面前,请他试。
当然啰,一试就合。
于是,央洛老人把二女儿阿勒高许配给了诺德仲。
乡亲们为他俩操办了热闹的婚礼,小伙们又唱了七天七夜的歌,跳了七天七夜的舞,吹了七天七夜的芦笙。
这一回,没有一个人觉得累,有的后生,还把鞋底都跳通了哩。
从这时候起,苗家人无论是逢到节日或婚嫁,或是游方,摇马郎,都要吹芦笙,唱歌跳舞。
特别是每年正月初九这一天,花溪周围的苗家人都要聚拢花溪桐木岭举行一连几天的盛大的庆祝活动,而且总要吹一首芦笙曲,这首芦笙曲就叫“诺德仲”。
②晌午:贵阳方言,即午饭,大约在中午二点左右。
③ 老火:贵阳方言,棘手,严重,麻烦。
④ 龙窝:或作笼窝。
贵阳方言,乱七八糟,搅成一团,极难梳理的样子。
贵州苗族民间故事:神医侍司懿的传说古时候,苗家有个药匠,名叫侍司懿,本事真了不起,啥病都治得好。
吃他的药,不光治病,还能延年益寿。
那时候的人,都能活到几千岁几万岁。
世上没人不知他的能耐,都称他神医,连天上也闻他的名。
侍司懿这个人很好学,他有那么高明的医术还不满足。
他见天上的玉当玉母、太上老君、太白星君这些人,不但不会生病,而且也不会死。
他想,天上一定有不病不死的药。
于是,侍司懿上天采药去啦!一去三十多天,天上的一日,就是地上的一年。
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还有不少人早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