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国的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认识我国主要山脉的地理位置——初二地理教案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拥有着众多的名山大川。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中国的主要山脉的地理位置。
中国最著名的山脉当然就是长江三峡了。
长江三峡扼守在中国的中部地带,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长江三峡的长约120公里,其间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长江三峡是中国最美丽的山脉之一。
它有山清水秀、峡谷悬崖等美妙的自然景观。
这里的气候温和,特别适宜植物的生长,是一个自然风景优美的休闲胜地。
中国还有泰山,被誉为中国五岳之首。
泰山地处山东省泰安市,素有“五岳之首,天下楼阁”的美誉。
它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象征,历史文化要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泰山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标,曾多次被各朝帝王、政治家、文人墨客到此祭拜,就连著名的贞观之治,唐玄宗曾翻阅《诗经》、宣教天下的壮举,也是在泰山进行的。
除此之外,还有华山这样一个举世无双的大山在那里耸立。
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是中国的一座著名山脉。
它有五峰八岭之称,山势雄奇,景色优美。
这里有险峻的路景、奇特的石林石洞等自然景观,还有云海、日出美景等许多迷人的景观,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助力。
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国的黄山。
黄山是一座比较小型的山脉,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有“千峰竞秀,百瀑争流”之美称。
黄山有属于自己的多个景点,旅客可以观赏多种风景:如玉屏楼、云谷寺、光明顶等。
尤其是黄山的雪景,非常美丽,被誉为中国四大雪景之一。
以上就是中国主要山脉的地理位置介绍。
中国地大物博,这只是最基础的部分,它的文化和历史也是无比的丰富。
相信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庆幸,能够生在这样一个有着如此多山川的年代。
我们应该珍惜它们,去探寻它们的历史和文化。
小学五年级社会教案学习我国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山脉

小学五年级社会教案学习我国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山脉一、引言地理是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国家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山脉是必不可少的。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学习我国的地理位置以及主要山脉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
二、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东北与俄罗斯接壤,西邻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南接南海,西南与中缅印三国相邻。
根据世界地理位置,中国位于北半球东经73°45′到135°05′,北纬18°10′到53°33′之间。
三、主要山脉中国是一个山地多的国家,有许多著名的山脉。
下面是中国的主要山脉:1. 东北山地:包括长春至吉林的长白山,是中国最北的山脉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2. 华北山地:包括太行山、燕山和恒山,这些山脉横亘于华北平原,给这片地区增加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3. 西南山地:包括贵州的黔山、四川的大巴山、云南的滇池山和怒江山脉等。
这些山脉秀丽壮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特色景观。
4. 藏南山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主要有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脉等,这些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也是中国的自豪。
5.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覆盖了青海、西藏和四川等地。
这个地区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如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玉树山。
6. 华南山地:位于中国南部,包括五岭和西南山地。
五岭横亘于广东和广西之间,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山脉之一。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中国位于东亚,与多个国家接壤,东临太平洋,西南部有青藏高原,包括了许多著名的山脉。
这些山脉丰富了中国的地理特点,也为中国增添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通过进一步学习,我们将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的地理知识,进一步认识到我们生活的土地的魅力所在。
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森森)

【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地形和山脉》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地形和山脉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主要教学内容是中国地形特点、主要的地形区及主要山脉的分布,本课是学生进入中国自热地理学习的起点,它既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所必需的准备知识。
本节从中国的地形特点开始,再由主要的地形区分布讲到主要的山脉,知识内容繁多且联系紧密,特别是涉及到需记忆的地名及其空间分布较多,因此,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教学难度却较大。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但表现欲不高。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过世界地形和各种地形的特点以及中国的行政区划,只要结合地形图和景观图,学生就能通过读图、析图就能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空间分布和主要特点,而本课教学上的重难点正好是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和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空间分布,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读图分析,从而掌握这一知识。
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⑴理解地形、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⑵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⑶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⑷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阅读、分析地图以及小组讨论、竞赛,认识中国主要地形区和山脉的分布及其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4、教学重点难点⑴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⑵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二、教案设计思路这节课的设计本着“以学生为本,积极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新课标教学理念,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学生客观状况,确定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地理图象为载体,创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和过程,让学生通过读图观察、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从图象中发现和分析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掌握我国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这一教学重难点,并为今后中国地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初中地理中国山脉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山脉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山脉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山脉的名称。
2. 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我国山脉的分布特点。
2. 主要山脉的名称和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1. 山脉的分布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2. 主要山脉名称和地理位置的记忆。
教学准备:1. 地图或地理图表。
2.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窗户,提问:窗户的形状是什么?它是如何阻挡风寒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窗户的形状像一座山,山可以阻挡风寒,保护人们免受寒冷的侵袭。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我国的山脉,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二、山脉的分布特点(15分钟)1. 请学生观察地图,找出我国的山脉分布特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的山脉分布广泛,主要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山脉。
这些山脉构成了我国的地形骨架,对气候、水文、植被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主要山脉的名称和地理位置(20分钟)1. 请学生观察地图,找出我国的主要山脉,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地理位置。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的主要山脉有五岳、秦岭、太行山、昆仑山、黄山等。
这些山脉分布在我国的不同地区,是我国的重要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四、练习和巩固(10分钟)1. 请学生完成PPT或黑板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理图表,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山脉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山脉的名称。
通过练习和巩固,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中国地形教案

初中中国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以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2. 掌握中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 理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 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教学难点:1. 中国地形的阶梯状分布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准备:1. 教材或地理知识资料。
2. 中国地形图或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注意地势的高低变化。
2. 提问:你们观察到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二、讲解中国地形特点(15分钟)1. 讲解中国地形呈阶梯状分布,西高东低。
2. 讲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三、讲解主要山脉(15分钟)1. 讲解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山脉对中国的地形有什么影响吗?四、讲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10分钟)1. 讲解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如高原、平原、丘陵等地形的农业特点。
2. 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对气候的阻挡作用。
3. 讲解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如阶梯状分布的地形对河流的流向和流量的影响。
五、总结和练习(10分钟)1. 总结中国地形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 练习题目:根据地形图,填写主要山脉的名称和走向。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发现中国地形的特点。
同时,要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理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在讲解主要山脉时,可以结合地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地理教案-主要山脉

地理教案-主要山脉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和主要山脉示意图,使同学熟识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并精确指出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连续培育同学阅读和运用各类地形图的力量,关心同学形成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进而初步建立起主要山脉分布的“脑地图”。
通过珠峰探险的阅读材料,激发同学的民族骄傲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念。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很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纵横交叉分布在宽阔的国土上。
许多山脉成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各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一些省区的分界线、一些气候区的分界线、其他各地形区的分界线等。
要熟悉我国各地形区的详细分布,首先要了解山脉的分布,记住山脉的走向及其分布。
把握好本节学问,为第三、四节学习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区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第四章中国的气候及下册书中国分区部分做好铺垫。
因此教材把主要山脉支配在其他各地形区的前面叙述,可见本节学问在全章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实行图文结合的形式一一列出主要山脉,按走向分为五组,除正文中的三组,还通过“做一做”补充进两组。
五组山脉中,又以前两组为主,即“三横”、“三纵”。
在众多山脉中,教材选取喜马拉雅山脉做重点介绍,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是我国长度最大、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所以教材紧接着进入到对珠峰的介绍。
介绍了珠峰恶劣的自然环境、人类制服珠峰的经受,特殊是我国登山队制服珠峰的经受,意在颂扬坚韧的精神。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部分内容不难,所以教材给出一表格,列出一些做为地形分界线的山脉,要求同学读图找出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这个支配,既增加了同学活动,调动同学的学习爱好,又能进一步培育同学的读图力量,同时还为第三、四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最终的“做一做”能够使同学准时巩固本节所学的学问,有助于同学头脑中“我国山脉”的脑地图的建立;另一方面也培育了同学正确填写注记的力量。
教法建议本节教材就学问而言没有难点,但在力量要求上具有肯定难度。
小学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

小学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主题:认识中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引言:地理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和国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中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包括其地理位置、特点以及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增加对中国地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一、中国主要山脉1.1 黄山- 位于安徽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黄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而闻名于世- 黄山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1.2 长白山- 位于中国吉林省和辽宁省交界处- 长白山被誉为中国东北的瑰宝,因其秀美的山水景色而闻名- 长白山属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中国重点自然保护区1.3 喜马拉雅山脉- 位于中国西南边境,是世界最高的山脉之一- 喜马拉雅山脉以其雄伟壮观的景色而著名- 喜马拉雅山脉上有很多世界著名的高峰,如珠穆朗玛峰二、中国主要河流2.1 长江- 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 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交通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长江三峡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2.2 黄河- 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 黄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2.3 珠江- 是中国南方的大河,也是中国第三长的河流- 珠江流经广东、广西、湖南等省份,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带之一-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和商业中心之一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包括它们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山脉和河流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发展和保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加深对中国地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地理素养,从而更好地关心和保护我们的环境。
让我们一起爱护我们的祖国,争做地球的守护者!。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精选7篇)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犬牙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驾驭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1、培育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实力。
2、通过读图干脆获得有关学问,并将已学学问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美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骄傲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
2、通过培育学生动手实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
教学重点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难点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我们常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美河山。
(展示多媒体)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相识,就须要我更深化的学习。
今日,我们将进入一幅全新的画卷。
(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3、视察,思索P20活动中的问题。
(指名答)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其次级为1010米-2000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
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找出这三级阶梯的也许范围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5、探讨:“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谈:到现在,我们很简单就得出我国的河流为什么会由西向东流了,除些之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有哪些优越性呢?学生共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终派代表总结发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
课时序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理解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2.能够使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水平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水平、观察判断水平和主动探究的水平。
2.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点,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阅读思考)学生阅读教师事先印制、当堂分发的“喜马拉雅山脉”和“珠峰探险”资料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作为21世纪的主人,我们每个青少年应该向我国的登山队员学习些什么呢?学生答后,教师补充:我们应学习我国登山队员不畏艰难险阻、为祖国争光、为世界人民争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读图连线)下面,同学们在课本26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近似东西走向的山脉连接起来。如先将天山、阴山和燕山连成一线;将昆仑山、秦岭和大别山连成一线;将喜马拉雅山脉和南岭连成一线;再将长白山和武夷山连成一线;将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连成一线;将贺兰山和横断山连成一线。能够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很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山脉也往往成为我国地形区或省区的大致分界线。
如何突破教性质(如实填写,供核实。在“独立新备”或“修改”栏后打“√”)
独立
新备
修改
√
材料
出处
http://
中文域名
教
学
设
计
(教学
流
程
作
业
及
板
书
设计)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同学们结合地图回顾一下这个特征是什么?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几级阶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依次是什么?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依次是什么?想一想,我国这样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讲解)从图2.4能够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那么,山脉走向是怎么回事呢?我国又有哪些不同走向的山脉呢?请看投影。
(投影)图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判断:
(3)引导学生欣赏内蒙古高原地貌和景观图,边欣赏边朗诵古诗《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然后,说明这里的蒙古族同胞正是充分利用了内蒙古高原丰富的草场资源,才大力发展了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
(4)引导学生欣赏黄土高原的地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杰作——窑洞图(彩画)后,提问哪位同学知道黄土高原的窑洞是利用黄土的什么性质建成的?它有什么功能或优点?学生答后,教师补充讲解: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的性质,挖窑洞居住,既可节省建筑材料,又有冬暖夏凉,防风避雨的优点。在黄土高原修筑窑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1.读图2.6后,判断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说一说我国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各有哪些?哪些山脉还是省区界线?
(学生判断)引导学生判断某一山脉走向后,教师举例讲解判断方法,如东西走向山脉是指从东向西延伸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山脉是指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山脉。(引导学生看图2.7)
(归类整理)
(投影)《形态各异的高原景观》(图2.5);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图及资料;黄土高原的地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窑洞图(彩画);云贵高原景观图。
(1)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和阅读我国四大高原的自然景观图及图下资料后,指出每一种地形内部,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很大,这进一步加深了我国地形复杂的水准,也给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板书)地形复杂多样
[讲授新课]
从图2.4上能够看到,我国不但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请同学们欣赏以下彩画。
(投影)课本24~25页彩画,引导学生边欣赏边判断是什么类型的地形。
(提问)提到地形,我们自然地就想到了山地和山脉。什么是山脉?同学们回忆一下。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山地的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这样的山地就叫做山脉。
(读图)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四大高原依次为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北部的内蒙古高原、中部的黄土高原和南部的云贵高原;四大盆地依次为新疆天山南侧的塔里木盆地、北侧的准噶尔盆地、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和横断山脉以东的四川盆地;三大平原依次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填表)观察图2.6“中国地形网格”,请同学们对照图2.4,将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认真地填写在下表中。
山脉(分界线)
两侧地形区
西侧
东侧
横断山
云贵高原
巫山
四川盆地
太行山
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山脉
两侧地形区
北侧
南侧
天山
准噶尔盆地
昆仑山
青藏高原
(讲解)从《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可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不同走向的山脉犹如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纵横交织在祖国大地上,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板书)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2)引导学生欣赏、阅读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图及资料后,教师补充说明: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号称“世界屋脊”。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海拔很高,但山间高原起伏平缓,相对高度不大。所以,“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平地)”成为青藏高原地形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