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答案

合集下载

第4单元 1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生版)含答案

第4单元 1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生版)含答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生版[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及抛江..过其下抛江:抛锚停船于江中B .杰然特起..特起:特别突起C .徙倚..久之而归徙倚:徘徊不忍去D .四际渺弥..皆大江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盖.以此得名也合盖.隆起,形似酒尊B.⎩⎨⎧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C.⎩⎨⎧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作《师说》以.贻之D.⎩⎨⎧ 虽.无风,亦浪涌虽.大风浪不能鸣也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凡江中独山……皆名.天下B .南.望彭泽、都昌诸山C .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D .岸土赤而壁.立4.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信造化之尤物..也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C.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D.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5.下列句子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信造化之尤物也B.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C.若稍饰以楼观亭榭D.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6.翻译下列句子。

(1)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一会儿,天又转晴,于是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了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

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习题:第四单元+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习题:第四单元+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创建形象诗文有别第 16 课过小孤山大孤山人情薄,世情恶,雨送傍晚花易落。

晨风干,泪痕残。

经年已过,伊人不在,当年盟誓,现在似烟。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传说明显是假,却仍旧信认为真,造化弄人。

现在,只留一句:年年有今天,好月长圆,好花不谢。

人长远,梦婵娟。

美山苍苍,水茫茫。

大孤小孤江中央字体赏美文懂你,陆游落花,是凋落枝头的不甘,迎着孤独,却无奈。

寒梅,是孤独霜雪的意气,陪伴悲怆,但无悔。

不由想起陆游,这个真切的人,有下落花的命运,也有寒梅的品行。

“后生谁记当年纪?泪溅龙床请北征。

”由于父亲的影响,在他斑驳年光里,早已文武双全。

“执戈王前驱”是他的梦想。

可恨他在无能胆怯的皇帝年间报效。

汉奸秦桧大权在握,让主战派的陆游“三败考场” 。

他经历十八载轮回的奋斗与等候,终以自荐搏得小官。

朝见皇帝时,他大方陈词,直至“泪溅龙床” ,让皇帝出师北伐。

这,就是陆游,一个不畏冒险的爱国英豪。

也许苦涩的年光需要磨练,孝宗为帝后他才迎来事业顶峰。

入仕八年,为人正直的他却终归因政敌被罢官。

“山重水复疑无路,峰回路转又一村。

”离开政界后,陆游独骑毛驴,救援乡民。

其实被打击事后,他向来期望着光明前程,由于他相信成功属于坚毅。

为了他朝思暮想的军装,他又一次自告备勇。

以后他随王炎在南郑准备北伐,这是他梦想实现的时机,约束他心灵的枷锁真切被翻开,诗词也变得出神入化。

这是他一世的最热潮。

而他的人生终点,由于误信奸臣,自己坚持了一世的崇奉,终未达成。

但他还在九泉低等候着所谓的追求。

“今生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一辈子经历很多风漂泊漫故事,但在他内心,唐琬是永不会被代替的。

由于陆游母亲的各种原由,他如胆小鬼般休妻。

离婚七年在沈园一次不测的重逢,也是最后一次惜别。

短短的两年爱情经历,成了陆游一世都沉醉的梦。

暮年后,陆游曾数次到达沈园找寻那份回想,人事怆然。

放不下珍情。

难过满腔,浊酒解千愁。

他们的恋爱,只留下一个印迹,而爱过的全部却像阴天里角落的苔藓,纵使年迈,却仍旧鲜绿。

《第16课 过小孤山大孤山》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6课 过小孤山大孤山》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课文同步练习(时间:60分钟分值:70分)一、基础达标(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及抛江..过其下抛江:抛锚停船于江中B.杰然特起..特起:特别突起C.徙倚..久之而归徙倚:徘徊不忍去D.四际渺弥..皆大江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答案 B解析B项,“特起”,拔地突起。

2.选出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如宝.装屏风B.掠江东南..去C.日光烛.之,璀璨夺目D.岸土赤而壁.立答案 C解析“宝”“东南”“壁”皆为名词作状语,C项中“烛”为名词作动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A.信造化之尤物..也B.与江山相发挥..C.南唐为奉化军节度..D.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答案 D解析D项,“浑浊”古今义相同,都指(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A项,古义:特异之物,多指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今义: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B项,古义:相互辉映;今义:指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

C项,古义:管辖;今义:多指节制,约束。

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倒影水中B.泛彭蠡口C.今为定江军D.其间一日阻风不行答案 D解析 A 、B 、C 三项为省略句,D 项,被动句。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写巉然孤起的碧峰,让我们想到受南宋朝廷主和派排挤、打击,仍不改恢复之志的作者的孤傲情怀。

B .在小孤山庙宇中,作者“徙倚久之而归”,表达了作者对小孤山美景的热爱与留恋之情,也间接地表现了作者孤独惆怅的心境。

C .写“俊鹘抟水禽”,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此时多么希望南宋的将士个个像俊鹘抟水禽一样威武雄壮,捉拿敌人,收复山河。

D .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外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冬夏晴雨”不同季节的变化,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mjt-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选修】过小孤山大孤山(含答案解析)

mjt-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选修】过小孤山大孤山(含答案解析)

过小孤山大孤山一、古今异义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②..①相发挥①古义:今义: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②古义: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二、一词多义1.起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比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祭十二郎文》)()3.特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陈情表》)( )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 )四、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此山当是其一也。

( )翻译:2.信造化之尤物也。

( )翻译:3.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者也。

( )翻译:4.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 )翻译:五、语句翻译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翻译:2.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翻译:3.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翻译:4.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翻译:5.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翻译:答案解析一、答案:①水光山色,文中指长江与小孤山②衬托,辉映二、答案:1.凸起,耸立/起立,站起/起事,发动/动身,出发 2.比较/靠近/等到,及/比起……来/比拟,认为和……一样/近来 3.突出地/只,不过/特别,特地三、答案:1.下雨 2.(1)用宝石(2)向东南方(3)像墙壁一样(4)向上(5)在夜晚四、答案:1~3.判断句 1.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全国通用版:选修+文言文+过小孤山大孤山+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全国通用版:选修+文言文+过小孤山大孤山+Word版含答案.doc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选修文言文过小孤山大孤山一、古今异义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②..①相发挥①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②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①水光山色,文中指长江与小孤山②衬托,辉映二、一词多义1.起(1)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2)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 )(4)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 )2.比(1)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 )(3)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 )(4)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5)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 )(6)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祭十二郎文》) ( )文言实词识记方法指导语法判定+语境分析,可以快速断定词语的含义,如“比去”,“去”是动词,离开。

“比”应为副词,可译为“等到”。

“不可与小孤比”,根据语境,可知“比”是“比较”的意思。

1.(1)凸起,耸立(2)起立,站起(3)起事,发动(4)动身,出发2.(1)比较(2)靠近(3)等到,及(4)比起……来(5)比拟,认为和……一样(6)近来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__________( )2.如宝.装屏风__________( )3.岸土赤而壁.立 __________( )4.上.干云霄__________( )5.晚.泊沙夹__________( )6.掠江东南..去__________( )1.名词作动词下雨2.名词作状语用宝石3.名词作状语像墙壁一样 4.名词作状语向上 5.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6.名词作状语向东南方四、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此山当是其一也。

4.1过小孤山大孤山Word版含解析

4.1过小孤山大孤山Word版含解析

散文之部第四单元 创立形象诗文有别赏析比方过小孤山大孤山一、夯基达标1. 以下句子中加点 的解 ,不正确的一 是 ()A. 又秋深潦潦 : 水。

.B.幸有舟楫 ,得尽所 妙幸 :幸好。

. C. 加 葺 葺 :修 。

.D.亦占一山之 . :取 。

解析: D , : 美的光景。

答案: D2.以下句子中 ,加点 的古今意 相同的一 是 ()A. 信造化 之尤物也..B.与江山 相..C.江水 ,每汲用⋯⋯ 夕乃可..D.江自湖口分一支 南江解析: A ,文中指天地、 自然界 ;今 指福气、 运气。

B ,文中指 江与小孤山 ;今 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 。

C ,古今 相同 ,都指 (水、空气等 ) 含有 ,不清 ,不清明。

D ,文中指 江的西面 ;今 指江西省。

答案: C3.以下句子中 ,与其他三 句式不一样的一 是 ()A. 倒影水中B.遂行泛彭蠡口C.今 定江D. 其 一日阻 不能够解析: D 被 句。

其他 省略句。

答案: D二、阅读理解(一 ) 内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6 。

八月一日 , 烽火 。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 ,列置烽燧 ,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 ,突兀而已。

及抛江 其下 ,嵌岩 穴 ,怪奇万状 ,色 ,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 ,不附山 ,杰然特起 , 高百余尺 ,丹藤翠蔓 , 其上 ,如宝装屏 。

是日 静 ,舟行 ,又秋深潦 ,故得尽 ,杜老所 “幸有舟楫 ,得尽所 妙 〞也。

澎浪 、小孤山 ,二山 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 ,有戍兵。

凡江中独山 ,如金山、焦山、落星之 ,皆名天下 ,然峭拔秀 皆不能够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 ,碧峰巉然孤起 ,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 ,愈近愈秀 ,冬夏晴雨 ,姿 万 ,信造化之尤物也。

但祠宇极于荒残 ,假设稍 以,盖江西 路也..楼观亭榭 ,与江山相发挥 ,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 ,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 ,张魏公自湖湘还 ,尝加营葺 ,有碑载其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复习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复习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复习《过小孤山大孤山》参考答案一、1.解析:选C。

C项“估客”这里指“贩货的行商”。

2.解析:选A。

A.为名词作动词,名闻;其余各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3.解析:选D。

A.古义:形容高大的样子;今义:杰出的样子。

B.古义:长江西;今义:行政区域江西省。

C.古义:辉映;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

4.解析:选C。

C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A、B、D三项为判断句。

5.解析:选B。

拟:比拟,相比。

6.解析:选D。

A项,大概/器物的盖子;B项,助词,的/助词,起补足音节作用,不译;C项,介词,用/连词,来。

7.解析:选B。

从峭拔秀丽上看,它们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

8.答案:(1)诚然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2)如果再稍微用楼台亭榭装饰,与水光山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

《庖丁解牛》参考答案:1.庄子战国老子道家2.(1)zhòng合乎(2)gēng更换(3)jiàn空隙(4)chù紧张、害怕(5)yǐ支撑,接触(6)xíng磨刀石(7)huò象声词(8)huā象声词xiǎng通“响”(9)xì通“隙”,空隙(10)kuǎn空(11)结合处3.①D ②D4.(1)天道,自然规律(2)天然的生理结构(3)本来的样子(4)每年(5)一般的(6)(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7)通“缮”,这里是擦拭之意(8)(说得)好5.D6.吾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7.(1)所见无非牛者(2)未尝见全牛也(3)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8.(1)目无全牛(2)官止神行(3)批卻导窾(4)游刃有余(5)踌躇满志《六国论》参考答案一、1.解析:选D。

A项,名词,弊病/名词,困顿;B项,动词,爱惜/动词,吝惜;C 项,代词,有人/副词,或许。

2.解析:选D。

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却。

A.以:因为,介词/凭,用,介词。

B.之:代词,指土地/助词,的。

古代散文文言点答案

古代散文文言点答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主要语言点一、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1、此山当是其.一也。

其中的及抛江过其下它的有碑载其事那2、杰然.特起形容词尾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但是实不然也这样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用盖以此得名因为复以小艇游庙中乘(介词)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用4、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这信造化之尤物也的徙倚久之而归音节助词望之如浮水面它,大孤山5、虽.无风,亦浪涌即使虽不可拟小孤之秀丽虽然6、盖.以此得名也大概盖江西路也原来是二、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与江山相发挥2、盖江西路也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征:1、信造化之尤物也判断2、若稍饰以楼观亭榭状后3、南唐为奉化军节度被动4、其间一日阻风不行被动四、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1、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名作状2、上.干云霄名状3、岸土赤而壁.立名状五、自主整理本课重要的文言实词:例如:合处如引.绳:拉特、潦、干、胜、汲《庖丁解牛》主要语言点一、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1、庖丁为.文慧君解牛给(介词)吾见其难为做、对付怵然为戒作为(动词)视为止,行为迟因为(介词)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同上2、合乎.桑林之舞介词,不译依乎天理同上技盖至此乎句末疑问语气3、刀刃若新发于.硎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对于,介词4、手之.所触,肩之所倚结构助词,不译乃中经首之会的始臣之解牛之时取独技经肯綮之未尝提宾标志为之四顾它,这件事5、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并(转)官知止而神欲行转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转提刀而立修善刀而藏之顺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砉然向然2、技盖至此乎3、善刀而藏之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依乎天理..,每..本来的样子3、虽然..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2、因其固然至于..不曾尝试..族即使如此;到4、技经肯綮之未尝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臣之所好者道也判2、技经肯綮之未尝宾前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状后五、整理关键实词例如:族.庖岁更刀每至于族.奏、中、会、释、遇、更、委六、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技进乎道《项羽之死》主要语言点一、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代项羽军队是何楚人之.多也这么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取独,的2、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带领,介词以故汉追及之因为以赐公把3、愿为.诸君快战给赤泉侯为骑将担任我何渡为句末疑问语气吾为若德给,送,动词4、今独.臣有船只有,副词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副词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修瞋目而叱之修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顺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因果6、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就平明,汉军乃觉之才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只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骑皆伏曰2、乌江亭长木义船待三、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1、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2、项王则夜.起名状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名动..4、亦足王.也名动5、直夜溃围而南.出名状6、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同上7、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名动..8、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使动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于是项王乃上马骑在这时2、期山东为三处山的东面3、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作为4、地方千里土地方圆五、指出下列句是特点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判2、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后3、骑能属者百余人定后4、汉骑追者数千人定后5、然今卒困于此被动6、所当者破被动六、整理本课的重要实词:例如:直.夜溃围拔、逝、属、及、决、期、辟易、被、创、顾、购、德《阿房宫赋》主要语言点一、虚词(课后练习三)1.它们;的;去;取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答案
【预习案】
一、注音:烽火矶.(jī)烽燧.(suì)窦.(dîu)潦.缩(lǎo)巉.然(ch
án)上干.(gān)云霄楼观亭榭.(xiè)抟.(tuán)赪.(chē
ng)汲.(jí)葭.苇(jiā)栖鹘
..(qīhú)以杏仁澄.之(dèng)
二、解释下列实词
1、突兀
..而已:高耸
2、及抛江
..过其下:抛锚停船于江中
3、嵌岩窦穴
....: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
4、杰然特起
....:高俊雄伟的拔地而起
5、秋深潦缩
..:水位下降
6、碧峰巉然孤起
....:高高耸立着
7、已非它山可拟.:相比
8、信.造化之尤物也:诚然
9、鸥鹭灭没
..:时隐时现
10、徙倚
..久之而归:徘徊不忍离去
11、晚泊.沙夹:停泊
12、大孤则四际渺弥
..皆大江: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三、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凡.江中独山:所有
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但是
3、实不然.也:这样
4、杰然.特起:……的样子
5、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
6、信.造化之尤物也:诚然
7、盖.以此得名:大概
8、俄复
..开霁:不一会
9、始.见庐山及大孤:才
10、盖.江西路也:大概
11、皆以.杏仁澄之:用
12、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用
1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用
14、信造化之.尤物:的
15、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
16、徙倚久之.而归:音节助词
17、突兀而.已:与“已”连用,“罢了”
18、徙倚久之而.归:连词
四、指出词类活用用法及意义
1、宝.装屏风:宝石,实为用宝石,名词作状语
2、皆名.天下:扬名,名词作动词
3、上.干云霄:向上,名词作状语
4、南.望彭泽、都昌诸山:向南,名词作状语
5、掠江东南
..去:向东南,名词作状语
6、岸土赤而壁.立:壁,向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
7、晚.泊沙夹:在晚上,壁,向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
五、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
1、自舟中望山,突兀
..而已:古:高耸
2、与江山相发挥
..:古:互相辉映
3、合处如引绳,不相乱.:古:混淆
六、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并翻译
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介宾结构后置
2、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判断句
3、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判断句
4、其间一日阻风不行被动句
【导学案】
1、第二自然段质疑、释疑。

1)、勾画本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
烽火矶至沙夹一段所见。

小孤山和澎浪矶。

小孤山峭拔秀丽,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3)、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用的是什么写景顺序?
运用对比手法。

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

由远及近。

2、第三自然段质疑、释疑。

1)、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什么?该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重点落在哪里?
彭蠡口江面的宽阔,四望无际。

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

重点写大孤山的景色。

2)、那么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
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对比,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

3. 探究赏析:
1)、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旨是什么?
主要内容:
①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

②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

③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④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色。

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情。

2)、作者是怎样融情入景,显露自己的心境。

A、写孤石。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山有万状,石有万种,作者偏偏只写“不附山,杰然特起”之石呢?我们自然会想到受南宋朝廷主和派排挤、打击,仍不改恢复之志的诗人的孤傲情怀。

B、泊沙夹,游小孤山中庙宇,“徙倚久之而归”。

“徙倚久之”,绝不仅仅只是想多看几眼风景,更是表达了面对半壁江山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绪。

C、写“俊鹘抟水禽”。

这本是自然的一种生存现象,算不上是怪异景色,而作者却将其作为一景写入其中,并叹“甚可壮也”,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所感叹的不仅仅是“俊鹘抟水禽”吧?联系陆游的抱负理想及前半生的经历,我们可以联想到诗人此时多么希望南宋的将士个个像俊鹘,希望南宋对金的斗争像俊鹘抟水禽一样威武雄壮,动人心魄。

D、江水清浊分明,“合处如引绳,不要乱”。

作者在文中写江水清浊,隐喻主战和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

【课后检测】 1.B 2.A 3.B 4.B4、
5.选B。

B项中“潦缩”中的“潦”应读“lǎo”。

6.选C。

C.为状语后置句,A、B、D均为被动句。

7.选A。

A.为名词作动词,名闻;其余各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8.(1)选C。

开,放晴。

(2)选B 信,实在
9.选DG。

D.介词,用。

G表转折,却
10.选B。

从峭拔秀丽上看,它们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