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竖式

除法竖式
除法竖式

学习用竖式书写除法算式

教学内容:教科书P50

教学目标:

1、学习表内除法的竖式表示方法,知道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

3、初步领悟用列竖式来求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1、出示:除法

关于除法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除法的含义、各部分名称、口

算)

你还想知道哪些?

2、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表内除法的其它知识--用竖式书写除法算式。

(板书课题:学习用竖式书写除法算式)

二、探索新知

1、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有什么想法?请提出来。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2、出示信息:

有15个月饼,每位小朋友分3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1)学生列式,尝试用竖式表示出来。

(2)小组内交流他们的想法。

(3)学生反馈结果,展示他们的竖式。

3、竖式书写方法指导。(最好在练习本上演示)

4、针对练习:选择一道除法算式,用竖式书写。并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5、释疑:解决学生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三、巩固提高

1、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81÷9=48÷6=42÷7= 9÷9=

2、你能在

6

3、根据下图的排列规律,算出第36个图形各应是什么?

(1)△□□□△□□□……

(2)▲○○★★★▲○○★★★▲……

四、结课延伸。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还想学些什么?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上的比较成功。首先复习了表内除法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有个回忆的过程,由于学生对新知识非常感兴趣,我在新课教学前充分的了解学生的起点,让他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想学什么,然后告诉他们从最基本的书写竖式开始。在教学时,我先保护学生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然后才能让学生明白正确书写的重要性和原因,既保护了孩子自己的探索欲望,又教授了学生正确的书写,学生乐于接受。在后来的练习看来掌握的也比较扎实。

除法竖式计算

第二课时: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笫,4~5页例3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认识除法(包括仃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和计算过程,能正确地列小除法竖式并计算结果,并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写答句。 2.使学生能结合操作理解并能说明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通过比较理解竖式求商的思考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初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巾的应埔;培养按步骤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2个苹果图片,黑板上用横线画出4行格线(待列竖式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能用口诀求商;这学期又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并能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得出商和余数。除法也能和加、减法一样用竖式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除法竖式计算。(板书课题) 二、学习竖式 1.学习除法竖式计算过程。 (1)列式、演示。 出示例3,学生读题。 提问:你知道放了几盘吗?怎样想的?(板书算式) 演示:老师现在用12个苹果分一分,看看是不是放了3盘。(教师用苹果图片演示,直观呈现放了3盘)结果放了几盘?这3盘一共分掉了多少个苹果? 说明:12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放了3盘。这3盘正好分掉了12个苹果。 (2)学习竖式。 说明: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现在请小朋友看12÷4怎样列竖式算。除法竖式和加、减法竖式不同,应该这样写:(在预先画的4行格线上写竖式)先在第一行格子下面这条横线上画一条短横线,左边像小括号一样写一撇,表示除法算式;被除数12写在里面(说明并在横格里板书,旁边注明“被除数”),除数4写在这一撇左边(板书并注叫

认识除法竖式

认识除法竖式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书写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能对除法竖式作出合理的解释。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各个部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正方形,今天我们继续摆一摆,请同学们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看看结果怎样?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1)能分几组,有剩余吗?(能分3组,剩1根) (2)怎样列式表示? 13÷4=3(组)……1(根) (3)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时候,除了列横式之外,还可以怎么列式?(竖式) 没错,除法和它们一样,也可以写成竖式的,那么,怎么写除法的竖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出示除法竖式。 1、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成这样的竖式。(结合教材图片)像汉字“厂”的符号表示除号,除号里面的是被除数,一撇的左边写除数,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面写除数和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最后是余数。 也就是: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你知道竖式中的每个数的含义吗?预设:(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几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终分成的份数。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积,1表示余下的一根小棒。师生

总结:除法竖式的一般写法分为三步:一除二乘三减。 2、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竖式,师巡视订正。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除法竖式,大家会写了吗,我们是怎样写除法竖式的?我们回顾一下。(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师: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学生动手分小棒,然后集体讨论,反馈信息。预设:(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没有剩余。(2)可以写算式16÷4=4(组) (3)它的竖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来写,被除数换成16,除数不变,商是4,除数和商的积是16,这里没有余数,相当于余数是0,表示没有余数。 4 4 1 6 1 6 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指导学生分别拿出11、12根小棒,每3根一组分一分,根据分得的结果,确定商和余数,然后书写除法横式和相应的除法竖式,先写在书本上,然后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写一写竖式,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然后指名说说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的收获是什么?X k B 1 . c o m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竖式 4 ……商 除数……4 1 3 ……被除数 1 2 ……4 3的积 1 ……余数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数学除法竖式计算题

小学四年级336÷21 858÷39 918÷27 888÷37 645÷32 432÷46 数学除法竖 966÷23 731÷79 980÷28 828÷36 159÷94 294÷29 式计算题 689÷34 618÷88 372÷45 444÷76 432÷48 350÷34 930÷32 864÷36 694÷17 598÷26 609÷87 9100÷240 507÷39 793÷26 450÷25 289÷44 3200÷700 117÷25

384÷34 117÷36 91÷65 180÷30 720÷30 360÷30920÷40 780÷60 432÷24 625÷23 837÷43 850÷17 780÷26 960÷40 544÷17 898÷28 420÷30 780÷20 690÷30 750÷50 840÷60 520÷40 920÷23 840÷24 704÷44 480÷32 672÷2 754÷58 897÷39 624÷26

商不变的规律(性质) 1.(1)想一想、填一填。 (24÷2)÷(6÷□)=4 (24÷3)÷(6○□)=4 (24○□)÷(6×12)=4 (24○□)÷(6○□)=4 (2)我会填,250÷50=5 (250÷)÷(50÷)=5 (250×)÷(50×)=5 (250×)÷(50×4)=5 (250 )÷(50 )=5 2.(1)根据280÷7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28÷7= 1680÷420= 2800÷700= 14000÷3500= (2)我会算。64÷4=49÷7= 128÷8=98÷14= 1280÷80=980÷140= 12800÷800=9800÷1400= 3.口算下面各题。 320÷80= 7200÷900= 4200÷20= 96000÷300= 4.(1)请判断下面各题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为什么? ①320÷20=(320×5)÷(20×4)() ②270÷90=(270+90)÷(90+90)() ③67200÷320=6720÷32 () ④6×4÷6×4=1。() ⑤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8倍,商也扩大8倍。() ⑥甲数除以乙数,商是7,如果甲乙两数都扩大100倍,商是700。()(2)我会写: ①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0倍,那么商就( )。 ②如果除数缩小10倍,要使商不变,那么被除数要( )。 ③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20倍,那么商就( )。 ④要使商不变,那除数和被除数要( )。 ⑤甲数是乙数的20倍,甲数和乙数的商是()。 ⑥选择题:被除数扩大5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 A.扩大5倍 B.除5 C.增加5 D.减少5 5.在□内填上适当的数。①5200÷130=2600÷()=()÷650 ②()÷3=15÷9=45÷() 6.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让一些题目计算更简便。 第一种1500÷125 1200÷25 第二种900÷50 第三种900÷40

除法的竖式写法

除法竖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除法竖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与众不同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明确题意 教师(出示题目):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么样? 教师:请你们读一读,并在小组内说说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独立审读题目后交流审题结果。 教师: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每4根分一组是什么意思? 教师:结果会怎么样呢?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方法?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 预设1:列式计算。 13÷4=3(组)……1(根) 教师:13、4、3、1分别表示什么?13÷4=3……1表示什么? 预设2:摆(圈)小棒。 教师:仔细观察,这位同学先做了什么?(先拿出13根小棒。) 教师:接下来他又做了什么?(有4根就圈一个圈,有4根就圈一个圈。)教师:圈了多少个圈?是多少根小棒?还剩多少根?(圈了3个圈,一共圈了12根小棒,还剩1根小棒。)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同学分小棒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可以分3组,还剩1根。 教师:摆(圈)的过程和算式的书写过程哪里相同?哪里不同?它们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符号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表征形式,但含义是相同的。) 二、根据平均分的操作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明确竖式中各数的含义 1.整体感知写法 教师:刚才有的同学用摆或者画的方式,有的同学列出了除法算式,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平均分13根小棒。这个除法算式,我们叫它横式。除法算式还可以写成竖式的形式。 教师(出示下图):这就是除法竖式。看看这个除法竖式,竖式中的每个数

除法竖式计算

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 第4~5页例3和“想想做做”第l~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认识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和计算过程,能正确地列出除法竖式并计算结果,并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写答句。 2.使学生能结合操作理解并能说明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通过比较理解竖式求商的思考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初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按步骤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2个苹果图片,黑板上用横线画出4行格线(待列竖式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能用口诀求商;这学期又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并能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得出商和余数。除法也能和加、减法一样用竖式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除法竖式计算。(板书课题) 二、学习竖式 1.学习除法竖式计算过程。 (1)列式、演示。 出示例3,学生读题。 提问:你知道放了几盘吗?怎样想的?(板书算式) 演示:老师现在用12个苹果分—分,看看是不是放了3盘。(教师用苹果图片演示,直观呈现放了3盘)结果放了几盘?这3盘一共分掉了多少个苹果? 说明;12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放了3盘。这3盘正好分掉了12个苹果。 (2)学习竖式。 说明: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现在请小朋友看12÷4怎样列竖式算。除法竖式和加、减法竖式不同,应该这样写:(在预先画的4行格线上写竖式)先在第一行格子下面这条横线上画一条短横线,左边像小括号一样写一撇,表示除法竖式;被除数12写在里面(说明并在横格里板书,旁边注明“被除数”),除数4写在这一撇左边(板书并注明“除数”),这就表示12除以4。 提问:12除以4商是几呢?(说明商3要写在短横线上面,再板书并注明“商”) 这里商3表示什么意思?那这3盘一共分掉多少个苹果?怎样想到12个的? 说明;放了3盘,就是放了3个4,一共是12个。在竖式上我们就用商3乘除数4,三四十二,分掉12个,把这分掉的12写在被除数12的下面,这是3乘4的积(板书并注明“3乘4的积”)。原来有12个苹果,竖式上表示分掉12个,我们就用12减分掉的12得O,说明正好分完没有剩余。(说明写的位置并板书,同时注明“12减12的差”) 追问:被除数下面的12表示什么意思?这里的0哪里来的,表示什么意思? 提问:放了几盘?请小朋友填一填结果,并读一读。 说明:这里写的是回答问题的结果,叫答句。以前解决问题的结果要求口答,从这学期开始,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把答句写出来了。所以从今天开始,凡是解决实际问题,都要根据问题写出答句。 (3)整理过程。

北师大版小学《除法》教材分析

《除法》教材分析 单元学习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除法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对结果的实际意义进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图中蕴含的信息,初步学习画图、列表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余数并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经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乐于参加数学活动,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小学阶段整数除法的学习共有五次。第一次,二年级上册主要是借助平均分物活动,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本质特征,直观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积累除法学习的活动经验。本册是第二次学习,重点是结合平均分物与操作活动学习有余数除法(注:本单元“有余数除法”都是指“有剩余的除法”,即余数不是0的除法),认识余数并探索除数和余数的关系。除法竖式的学习,主要是认识除法竖式的书写形式,学会用竖式表示除法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为学习分步求商的除法竖式打基础。因为在以后分步求商的竖式计算中,试商的过程就是反复应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过程。第三次,三年级上册侧重学习除法口算。第四次,三年级下册学习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竖式,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并熟练掌握简单的除法竖式计算,三年级的学习又是进一步学习两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基础。第五次,四年级上册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重点是试商和调商。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组织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 本单元重视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强调在进一步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除法竖式。其中“分苹果”,结合分物的具体情境,帮助学生认识除法竖式并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意思;“搭一搭(一)”,引导学生结合拼搭图形的实际操作

乘法竖式和除法竖式的写法及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步骤

乘、除法竖式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乘法竖式和除法竖式的写法及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步骤。 (二)使学生明白乘、除法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含义。 (三)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法竖式和除法竖式的写法。 难点:除法竖式的写法,商的数位要和被除数的相同数位对齐。 教具和学具 投影仪和投影片,实物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4X 7= 3 X 8= 2 X 6 = 7x 8= 6 X 9= 7 X 6= 2.卡片口算,用手指出示得数 8宁 2= 12 宁4= 6 宁 3= 18宁6= 42宁7 = 56 宁8 = 9=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刚才我们练习了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像上面这些乘、除法也可以 写成竖式。我们就要学习乘、除法竖式,板书课题。 1.乘法竖式的写法 4X 9 4X 8 10 - 5 54 -

出示例6 5 X 9 = 你们知道乘法竖式怎样写吗?根据学生情况,教师进行指导。 写竖式时,要先写被乘数5,在被乘数下面写乘数9,接着在乘数的前面写上乘号“X”,然后在乘数下面用尺子比着打一条较长的横线,横线下面写出积45。教师边指导边完成下面的板书。 5……被乘数 X 9?…“乘数 …积 提问:同学们观察积45,老师是怎样写的?5为什么对齐个位呢?(45里有4 个十,5个一,5就要和个位对齐) 把得数写在横式等号的后面。 练一练: (1)⑵ 3 5 X 2X 3 订正时,注意检查积的书写位置。(2)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X 9= 7 X 6= 订正时,注意检查竖式书写格式。 2?除法竖式的写法 出示例7 O O O O O O 提问: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什么意思?(有8个苹果,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也就是 8里面有几个2) (2)谁会列算式?(学生口述算式,教师板书) 教师指导写除法竖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竖式计算

小学三年级下册除法竖式计算 65÷5=906÷3=870÷4=716÷5= 80÷6=783÷3=804÷2=148÷8= 246÷7=750÷5=103÷3=123÷3= 144÷9=97÷3=352÷5=296÷4= 860÷2=220÷9=153÷5=357÷6= 405÷7=76÷8=325÷4=155÷4= 718÷6=350÷8=871÷6=220÷9= 618÷4=654÷5=622÷8=451÷3= 900÷6=677÷6=192÷7=120÷4= 75÷5=425÷3=615÷5=874÷5= 740÷8=50÷6=200÷7=121÷4=

375÷5= 392÷3=638÷8=627÷3= 441÷5=412÷3=624÷4=260÷4= 375÷5=60÷6=468÷5=357÷6= 510÷3=194÷2=516÷6=100÷2= 43÷8=125÷5=415÷4=453÷6= 705÷3=921÷3=874÷5=870÷3= 352÷5=429÷3=524÷8=594÷7= 97÷3=87÷4=412÷3=512÷8= 103÷3=444÷6=121÷4=645÷3= 966÷7=728÷8=315÷7=720÷6=

919÷6=88÷4=756÷9=254÷3= 728÷8=83÷5= 919÷6=496÷4= 308÷7=427÷5=98÷8=269÷6= 19÷2=432÷8=368÷5=451÷3= 804÷2=941÷9=157÷2=873÷5= 315÷3=45÷3=826÷4=654÷3= 800÷6=98÷7=267÷7=716÷4= 825÷5=132÷2=285÷6=267÷3= 67÷3=434÷8=375÷2=567÷6= 569÷4=498÷7=197÷2=974÷5=

竖式除法100题(含标准答案)

竖式除法100题(含答案) 1. 1272÷24=( ); 2. 3237÷83=( ); 3. 3325÷95=( ); 4. 1518÷33=( ); 5. 5762÷67=( ); 6. 6604÷13=( ); 7. 8302÷14=( ); 8. 8346÷26=( ); 9. 5124÷42=( ); 10. 8797÷19=( ); 11. 7750÷50=( ); 12. 6752÷16=( ); 13. 4953÷39=( ); 14. 9790÷22=( ); 15. 7968÷32=( ); 16. 4148÷34=( ); 17. 4550÷91=( ); 18. 8835÷15=( ); 19. 871÷13=( ); 20. 5750÷50=( ); 21. 8460÷12=( ); 22. 1170÷39=( ); 23. 1232÷14=( ); 24. 2133÷79=( ); 25. 8439÷87=( ); 26. 5115÷15=( ); 27. 6014÷62=( ); 28. 4510÷41=( ); 29. 1680÷35=( ); 30. 8900÷20=( ); 31. 5887÷29=( ); 32. 5250÷25=( ); 33. 4284÷51=( ); 34. 7395÷29=( ); 35. 7470÷15=( ); 36. 4500÷18=( ); 37. 6960÷58=( ); 38. 3175÷25=( ); 39. 6670÷29=( ); 40. 1840÷16=( ); 41. 3922÷37=( ); 42. 5040÷63=( ); 43. 1880÷20=( );

除法竖式的认识

类别:教海探航 单位:胜利小学 姓名:高云 标题:《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设计 胜利小学高云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页---5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及算理。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及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今天的心情怎么样?(高兴、快乐……)老师啊跟你们一样,今天的心情也非常的好,因为老师看到我们三二班的同学个个都神采奕奕、精神抖擞。老师相信,在接下来的这节课里,你们一定能表现的很出色,老师希望你们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给我们大家,有没有信心?(有) 一、复习 口算并想一想每道算式所用到的乘法口诀。 4×5= 9×5= 3×7= 40÷8= 21÷3= 24÷6= 二、情景导入 师: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快乐的游戏,看到这幅情境图,你能从画面上哪些数学信息?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你能用这些数学信息能编一道应用题吗?谁来试一试?

(有两组同学在跳绳,每组4人,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2×4=8(人) (有两组同学在打篮球,每组5人,共有多少人打篮球?)2×5=10(人)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但是从你们刚才的问题中老师发现它们都是用乘法解决问题,今天呢小精灵也为我们带来了一道题,同学们认真看一看,与你们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呢?师:学校布置会场,同学们搬了15盆花,每组摆五盆,可以摆几组? 师:谁会解答? 列式:15÷5=3(组)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口算)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计算吗? 师:其实,除了可以口算外,我们还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除法竖式。(板书:除法竖式的认识) 三、教学新知 1、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 (2)能用除法竖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出书自学提示 自学课本50页,回答问题: (1)在除法竖式中,除号怎么写? (2)被除数和除数分别写在除号的什么地方?商又应该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3)下面的那个15表示什么意思?与上面15的意义相同吗?0又表示什么意思? 3、教学竖式 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今天来学习除法的竖式,先来介绍下除法竖式中的除号的写法。

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除法竖式谜

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1、 (1)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商=被除数÷除数 (2)有余数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2、线段图表示 1、()÷30=5......18 400÷()=6 (40) ()÷30=6......28 570÷()=7 (10) ()÷20=8……() 2、使被除数最大()÷40=6……() 使余数最大()÷20=18……() 使被除数最小()÷()=9 (29) 3、□□4÷56=□ 【分析】想56×□=□□4 ,积的个位是4,6乘(4)和6乘(9)积的个位是4,商可能是4或者9,最后求出被除数。 □□4÷78=□

4、被除数是除数的4倍,除数与商的和是34,被除数是几 【分析】 方法一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是除数的4倍,被除数÷除数=商,所以,商是4。 再根据除数与商的和是34,求出除数34-4=30。被除数=除数×商=30×4=120 方法二:要求被除数是几,得知道除数和商。 5、我在计算除法时,不小心把被除数458个位上的8错写成0,结果得到的商是9且没有余数,那么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分析】先求出不变的量——除数,再用正确的被除数除以除数 练习: (1)小马虎在计算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30末尾的0漏掉了,结果得到的商是80且没有余数,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2)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错将除数23看成32,结果得到商6,余数13,正确的结果是什么 6、除法竖式谜 下面竖式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430,方框里各应该填什么数字的竖式才能成立

对除法竖式很纠结

对除法竖式很纠结 在备“除法竖式的认识”这个内容时,我首先请教了我校长期教学低年级的老师。他们的说法也不尽相同:有的认为,要先写被除数,再写除号,最后写除数;有的认为,他们说教学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先把那个符号写出来,然后在分别把被除数、除数和商写进去的。(这样有固定书写格式的作用),再写被除数和除数,。。。为此,我查阅了一些书籍和音像资料。主要了解:写法到底是怎样的?怎么读?怎样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首先,我们来温习这样一个知识:加、减、乘这三种运算的竖式。加法竖式中,两个加数数位对齐,书写在加数下面的一条横线,其实就是相当于“等号”;减法竖式中,被减数和减数数位对齐,写在下面的一条横线,也相当于“等号”;乘法竖式中,写在两个因数下面的那条横线,其实也相当于“等号”。 现在,我用具体的数字来说说它们在竖式书写时的读法.如24-8=,在写竖式时,先写24(读着:二十四),再另起一行,写上-(读着:减去),(提醒学生注意减号与减数之间的距离不能离的太远),再在被减数24的4下面写上8,(读着:八);最后在减号和减数8下面画上一条横线(读着:等于)。减法和乘法竖式中的那一横线,也可这样读。如不赘述。 我查阅了一些知名网站制作的课件,发现这些课件在出示除法竖式时,形式不一样。作为权威的国家教育部制作的一个课件,它在出示除法竖式时,是先出示“除号”(即“一横一撇”),再书写被除数和

除数。用这样的儿歌让孩子们记住:小房子造起来,被除数住进来,除数站在门外面,商要站在屋顶上。但是,我认为这样做,要让学生对除法竖式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还存在不足。它不便于学生理解,也不符合我们教学中的文字叙述的习惯。比如:15÷3=,读着“15除以3”或“3除15”。书写时,也应该按照读法的顺序来写,才符合数学逻辑。可我记得在以前教学的时候,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专门请教了江苏省教材编写的数学权威,是这样解答的:在列除法竖式的时候,应该根据算式的意思写,先写被除数,然后写),表示除号的意思,再写除数,接着画上横线表示等于的意思,最后写上商。这样的写法是按照横式的顺序写的,我想学生们应该会接受很快的吧既然都是四则运算,它自有相通之处。我认为除法竖式中,较正确的写法是:先写被除数,接着写一撇,再写除数,最后写被除数上面的一横线。例如20÷5=,先写20,接着写“一撇”,同时读着“除以”;再写5,最后在20的上面写上一条横线,同时读着“等于”。反之,先写除数,接着写“一撇”,再写被除数,最后写被除数上面的“一横”。这样,除法竖式中的那“一条横线”相当于“等号”,就与加、减、乘这三种竖式中的横线,有了相同的意义。 这是我个人的见解,希望得到同仁的指正。 除法的竖式和加法,减法和乘法完全不同,学生无法经过迁移得出,直接教学,把写法硬塞给学生,学生不一定会接受,掌握也不牢固。因此,我先让学生尝试,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写,一般学生写出来的都是和加减法是一样的,也有学生曾经看过书,因此写出的除法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除法竖式计算(精选.)

92÷30= 30÷10= 64÷30= 85÷40= 93÷30= 620÷20= 140÷30= 150÷20= 565÷80= 312÷60= 364÷70= 352÷50= 84÷21= 169÷23= 1324÷81= 1245÷71= 164÷22= 1350÷51= 196÷39= 1185÷37= 1272÷69= 190÷29= 1402÷79= 203÷49= 140÷26= 296÷16= 2305÷56= 2108÷26= 2276÷36= 2308÷46= 576÷18= 2312÷24= 2414÷23= 2288÷18= 2665÷25= 816÷51= 930÷31= 3720÷24= 3640÷16= 3860÷43= 3720÷18= 3840÷21= 388÷14= 3119÷15= 32134÷24= 3396÷12= 952÷28= 43276÷84 30÷10= 60÷30= 80÷40= 240÷60= 210÷70= 300÷50= 270÷90= 630÷70= 320÷40= 500÷10= 180÷30= 160÷80= 100÷40= 840÷70= 390÷30= 250÷50= 100÷50= 120÷30= 180÷30= 48÷3 = 57÷3 = 75÷3 = 640÷4 = 600÷5 = 70÷10 = 720÷8 = 200÷5 = 600÷6 = 350÷50= 570÷30= 630÷30= 750÷50= 760÷20= 264÷3= 576÷81= 255÷53= 279÷34= 420÷36=

除法的竖式计算

简介:ppt制作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50页》“除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及算理。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除法竖式的书写,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除法竖式的书写及商的书写位置。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3= 5×6= 12÷6= 24÷8= 8×6=7×8= 36÷4= 15÷3=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题1。 (1)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看小朋友说什么?(般来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师:象加减运算一样,随着计算数字增大,以及计算越来越复杂,竖式计算也就产生了,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课题:除法竖式计算(板书课题) (4)尝试列式:这道题也可以列成竖式,你会列吗?试试看 现在谁来把你写的算式展示给大家看(指名展示) 让学生尝试竖式计算8÷4= (估计2种情况①如加减的写法;②较优秀的个别学生也许能写出准确的或接近准确的写法) 讲评:请情况①的学生说说,竖式表示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讲评:请情况②的学生说说,竖式表示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主要让学生说说两个“8”分别表示什么?(一个“8” 表示有8根小棒,另一个“8” 表示用了8根,“有8根小棒-用了8根”=0根。) 师小结:这个竖式不但能表示出摆的结果,还能清晰地表达分的过程。随着计算数字增大,以及计算越来越复杂这种竖式写法越

五年级除法竖式计算讲解学习

五年级除法竖式计算

小数除法竖式计算题一 25.2÷6= 34.5 ÷1.5= 5.6÷0.04= 1.8÷12= 1.8÷1.2= 7.83÷9= 4.08÷0.8= 0.54÷0.6= 6.3÷0.14= 72÷15= 14.21÷7= 24÷1.5= 1.26÷18= 43.5÷29= 18.9÷0.27= 1.35÷15= 28.6÷11= 20.4÷24= 3.64÷52= 156÷0.12= 2.1÷0.4= 2.56÷32= 50.18÷38.6= 4.68÷75=

小数除法竖式计算题二 328÷1.6= 1.35÷27= 7.65÷0.85= 12.6÷0.28= 62.4÷2.6= 54.4÷0.16= 1.44÷1.8= 11.7÷2.6= 19.4÷12= 59.8÷0.23= 19.76÷5.2= 10.8÷45= 21÷1.4= 8.84÷1.7= 62.1÷0.03= 1.89÷54= 0.51÷2.2= 7.1÷2.5= 1.998÷0.54= 1.28÷16= 14.7÷0.07= 5.4÷15= 124.8÷0.24= 23.4÷585=

小数除法竖式计算题三 0.544÷0.025= 203.5÷11= 24÷15= 3.64÷52= 25.2÷6= 34.5 ÷1.5= 5.6÷0.04= 1.8÷12= 4.08÷0.8= 14.21÷7= 1.8÷1.2= 7.83÷9= 0.54÷0.6= 6.3÷0.14= 72÷15= 24÷1.5= 25.2÷6= 34.5 ÷1.5= 5.6÷0.04= 1.8÷12= 1.8÷1.2= 7.83÷9= 4.08÷0.8= 0.54÷0.6= 小数除法竖式计算题四 6.3÷0.14= 72÷15= 14.21÷7= 24÷1.5=

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

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 江西省赣县王母渡中心小学陈红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0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含义。 2、通过主题图教学,让学生知道计算问题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以及书写工整、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3×9 7×6 8×5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样算的) 16÷4 30÷6 72÷9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出示 72÷9=8,让学生说出被除数、除数、商分别是什么? 二、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课外时,你们喜欢做些什么游戏? 提问:你们喜欢跳绳吗? 师:如果让我们班的女生举行一次跳绳比赛,平均每组分4人,可以分几组? 2、让学生列出算式:32÷4=8(组) 3、教学竖式 (1)教师:我们也可以利用竖式来计算,除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法的竖式大不一样。 (2)教师一边板书,一边向学生详细讲解除法竖式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3)引导学生总结除法竖式的步骤,重点总结商的对位及商和除数乘积的写法。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出题:28÷7 (学生列竖式计算,并说出各部分名称) 2、由学生出题 3、同桌之间合作学习,一人出题,另一人列竖式。 4、我们来检查 5 6 8 8 4 0 8 4 8 7 5 6 4 0 4 8 5 6 0 0 0 5、把写不完整的竖式补充完整 7 3 2 () 6 3 7() 9 1 8 6 3 2 1 () 0 0 0 学生到黑板前演示,教师、学生起订正。 6、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除法竖式计算

92÷30=30÷10=64÷30=85÷40= 93÷30= 620÷20= 140÷30= 150÷20= 565÷80= 312÷60= 364÷70= 352÷50= 84÷21= 169÷23= 1324÷81= 1245÷71= 164÷22= 1350÷51= 196÷39= 1185÷37= 1272÷69= 190÷29= 1402÷79= 203÷49= 140÷26= 296÷16= 2305÷56= 2108÷26= 2276÷36= 2308÷46= 576÷18= 2312÷24= 2414÷23= 2288÷18= 2665÷25= 816÷51= 930÷31= 3720÷24= 3640÷16= 3860÷43= 3720÷18= 3840÷21= 388÷14= 3119÷15= 32134÷24= 3396÷12= 952÷28= 43276÷84 30÷10= 60÷30= 80÷40= 240÷60= 210÷70= 300÷50= 270÷90= 630÷70= 320÷40= 500÷10= 180÷30= 160÷80= 100÷40= 840÷70= 390÷30= 250÷50= 100÷50= 120÷30= 180÷30= 48÷3 = 57÷3 = 75÷3 = 640÷4 = 600÷5 = 70÷10 = 720÷8 = 200÷5 = 600÷6 = 350÷50= 570÷30= 630÷30= 750÷50= 760÷20= 264÷3= 576÷81= 255÷53= 279÷34= 420÷36=

除法竖式的认识

除法竖式的认识 泸州市江南小学校万先懿【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1、例2,第71页课堂活动第1,2题,第73页练习十四第1题。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除法竖式,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 实际含义。 2. 学会规范地书写除法竖式,理解用竖式求商的过程。 3. 培养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规范地书写除法竖式,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意义。 2. 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意义和商的位置。 【教学具准备】 课件、每位学生一张白纸、一支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孩子们喜欢这只猴吗?(课件展示猴子)生:喜欢 师:它叫聪聪,特别喜欢数学,也特别热情。它看到家里桃树上的桃子成熟了,于是请了几个好朋友到家里做客,还准备了丰富的活动,孩子们,想知道都有哪些活动吗? 生:想 师:好!咱们一起来看他们的第一个活动:摘桃(课件展示桃树)

摘桃要求是先算对桃子上的算式,才能摘到这个桃。(抽学生口答。)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1,初步认识除法竖式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教师:就这样,小猴们摘了好多的桃子,摘完桃,聪聪又请朋友们到山上采花,小猴们采了12枝花回到聪聪家,他们想把这12枝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问题是每个花瓶插几枝呢?(课件展示例1情境)师:怎样列式解答呢?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3=4(枝)。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呢? 师:对,把一个数平均分,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师:请同学们思考: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分别叫什么,又分别表示什么呢? (2)认识除法竖式。 ①揭示课题: 师:我们知道加法、减法、乘法都可以用竖式计算,你可知道?除法也能用竖式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除法竖式! ②初步感知竖式书写步骤和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课件动画演示竖式书写的每一个步骤。请同学们仔细看,书写除法竖式时先写哪部份,再写哪部份,一会儿让同学来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竖式的书写步骤,并结合情境理解

小学生除法竖式计算的错因分析

小学生除法竖式计算的错因分析 高玉洁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分校,江苏南京210014) 一、题目自身特点对解题正确性的影响 (一)思维过程的难易程度对错误率高低的影响 1.关于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是除数的倍数 被除数各位数字均是除数倍数的题目相比同类其他题目错误率较低。如下面两题: 从解题的步骤上来看,两者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如果从学生解题的思维步骤来看,两者则有较大差异。

从上表可以看出,将解题过程按学生思考的过程进行要素分解,后者的思考步骤更为复杂,其中第3、4步还涉及到了对余数不为零除法意义的理解。因此尽管两题同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余数为零的除法,但是学生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思维的过程有很大差异,这也就造成了被除数各位数字不全为除数倍数的题目错题数更多。 2.除数的特征 除数是小数还是整数、除数是两位数还是一位数(或整十数)、除数的个位数字是1-5还是6-9等情况都对题目的正确率有一定的影响。对于除数是小数的题目,学生在计算时除需考虑计算的正确性,还要考虑小数点的位置,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就涉及到了对商不变性质的理解。 (二)学生在确定商时的困难 1.商中没写零 商中没有写零的错误主要出现在商中有零的除法中。 2.商的首位数字写错位置 商的首位数字写错位置主要是指,学生在试商过程中,由于竖式中商的位置写错造成商的末尾多零。 3.商中多写零 商中多写零的错误在错误类型中也占有比较高的比例。商中多写零与前面“商中没写零”的错误相反,在商中原本不该出现零的反而出现了。另外,这类错误与前面提到的“商的首位数字写错位置”也有一定关系。 4.商大 商大的错误常见于余数很接近除数的题目中,学生在试商的过程中,一般根

二年级下册除法竖式练习资料讲解

二年级下册除法竖式 练习

姓名:分数:签字: 64÷8= 56+12= 22+31= 45÷9= 4×9= 4×5= 14÷2=6÷6= 4×7= 3+19= 32+54= 47+28= 8×8= 9÷9=7×5= 3+19= 32+54= 47+28= 63-37= 24÷6= 6÷6=74-47= 80+6= 26+23= 5×2= 1×7= 9×8= 21÷3=16÷2= 2×5= 9÷3= 9×3= 63÷9= 60-6= 34+35= 4÷1= 11-2= 34+32= 25+43= 9÷9= 3×1= 3×2=69+20= 77-37= 36÷4= 3×5= 2×5= 19+16= 67-65= 16÷4= 9×9= 50-2= 3+82= 71-36= 49÷7= 5÷1=56+12= 22+31= 9÷9= 9×7= 2×9= 45÷5= 20÷4=9×4= 48÷8= 9+77= 58+2= 70-54= 8×1= 18÷3=7×4= 4+96= 48-14= 68-11= 81-40= 5÷5= 7×6=51-5= 19+54= 43+34= 9÷1= 40÷5= 49÷7= 7×1=5×2= 3÷1= 9÷1= 8+89= 21+59= 11+88= 84-52= 15÷3= 69-44= 13+38= 45+25= 49+21= 1×5= 35÷7=42+44= 22+8= 2+76= 5×1= 63÷9= 21÷3= 3÷3=40÷6= 48÷9= 56÷6= 64÷9= 15÷2= 45÷8= 54÷8= 63÷8= 32÷9= 15÷4= 18÷3= 16÷3= 24÷5= 32÷5= 39÷5= 17÷2= 44÷5= 21÷6= 28÷5= 27÷5= 54÷7= 63÷8= 72÷7= 31÷7= 30÷8=

不妨改变一下竖式除法的书写格式

不妨改变一下竖式除法的书写格式 在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中,当除得的商的末尾出现0时,学生往往会将0漏写。笔者在教学中使出一招,改变竖式除法的书写格式,颇见良效。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是三年级的学习内容。人教版《数学》将该内容编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对“商末尾有0”的情形安排在例6,兹录如下: 苏教版《数学》将此内容编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并没有就“商末尾有0”的除法单独设置例题,而是在教学完“商中间有0”的除法之后,安排在“试一试”当中,引导学生将刚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中去。亦实录于下: 对于这两道题的具体竖式计算,教师先示范,后要求学生“实践”,并进入“简便写法”,比如: “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部分教学内容,苏教版与人教版教材就竖式除法的书写格式,从“一般”转为“简便写法”,是大同小异的。但教后的学生作业反馈信息表明,差错不少,即便题目有“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的要求,但结果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错误呈现形式上的惊人一致——漏写了商末尾的0。比如练习中的几道题: 教师虽然按教材要求让学生先说说商是几位数,而后再计算,但基于部分学生尤其是中差学生的前后思维整合能力较弱,想的与做的(计算格式书写)脱节,特别是一开始计算还处于生疏阶段,想与写总是“两张皮”,开头估说时“商是三位数”,但做出来商却成了“两位数”也常常浑然不知,一旦有人提醒他又会立马醒悟!笔者以为,问题与教材对这类除法的书写格式过早过快地要求统一到“简便写法”有关。故建议教材编写者或执教老师就计算中的书写格式作以下改进: 不要小看仅把竖式当中最后的0右写“一位”(当然也有右写两位或三位的),但这一书写格式的“改进”首先起到了0在被除数中、在商当中的“占位”功能;其次,这样写法与商末尾不是0的除法的书写格式完全吻合,学生熟悉,十分自然,也不麻烦。更重要的是,教学实践证明,这样一改,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正确率明显上升。学生的话讲得很实在:写下被除数个位(当然也可以是十位……)上落下的0之后,抬头看一下商的末尾就马上会提醒自己将0补上,漏写0的情况因此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纠正!与此同时,教师再友情提醒“将你计算出来的商是几位数与开头的估算是否一致呢?”学生一比对,脸上会有笑容荡漾,很有成就感。 当然,话说回来,对于学优生,因为接受力、理解力和整合力都较强,所以对他们而言就教材上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可以较早“介入”,甚至不作以上格式改进也行。而对于一些中差学生,作以上计算格式“改写”后,弄通了算理并经过一定时间一定题量的训练后,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想回到书上“简便写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