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大学计算机基础

说课-大学计算机基础
说课-大学计算机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说课

一、说课程体系

1、地位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属于计算机方面的入门课程。

2、作用

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计算机已成为信息化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是对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3、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非计算机专业大一全体新生,通过本课程的教授,我们要达到以下几个培养目标:

1)使学生能较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微机操作技术。

2)培养他们掌握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的技能,并培养他们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思维模式,从而适应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达到社会对高校学生在计算机领域方面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3)为学生在后续课程中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打下坚实的基础。

4)使学生有能力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

4、后续课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体系中,《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后续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基础、微机原理、单片机等。

二、说教材

1、教材的选用

根据近年来计算机领域的最新发展,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选用的是由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计算机系陈荣耀教授主编、郭鼎印教授主审,多位教师共同编写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及《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与习题》,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2、所选教材的优势

1)该书汇入了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们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并根据独立本科学院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需求的特殊性,在掌握一般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

2)本教材采用了案例教学,并在各章都附有一些思考题和上机操作题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本教材深入浅出,对于我们独立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4)本教材为授课教师提供讲课案例及上机所需的样张,方便教师备课。3、教材的内容

按知识结构划分,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层次上由浅入深:

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ch1)

了解:计算机的概念及分类、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数据的表示方式与数制转换;

重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数据的表示方式;

难点:进制转换;

第二部分:操作系统(ch2)

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地位、功能及分类;

掌握:Windows xp的安装及使用方法,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

重点:Windows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资源管理器和控制面板的设置、中文输入法

难点:资源管理器及控制面板的设置

第三部分:办公软件(ch3-ch5)

分三章介绍了Office2003常用软件(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3和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的操作与应用。

Word部分介绍了以下内容(ch3):

1)Word的启动和退出

2)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创建、保存、打开文档)

3)文档的编辑(文字的录入/选中/移动/复制/删除/查找/替换等)

4)文档排版(字符/段落的格式化、分栏、首字下沉、中文版式等特殊排版方式)

5)页面设置与文档打印(纸张/页边距/页眉/页脚/页码/打印等相关设置)

6)表格(表格的创建/格式化/计算/排序/图表)

7)绘图(图形/图片的创建与设置)

重点:文档的基本操作、排版、表格、图形与图表

难点:文档排版

Excel部分介绍了以下内容(ch4):

1)工作表的建立(数据输入、工作表选定/添加/删除/更名/移动/复制等基本操作)

2)编辑和格式化工作表

单元格的选中/编辑/清除/插入/删除/移动/复制/查找/替换等;

格式化单元格/条件格式/自动套用格式/行高列宽的设置等;

3)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公式和函数的输入与编辑)

4)数据处理(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

5)数据的图表化(图表的创建及格式化)

6)工作表的页面及打印设置

重点:工作表的编辑和格式化、数据的图表化、数据分析和管理

难点:数据的分析和管理

PowerPoint部分介绍了以下内容(ch5):

1)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创建、保存和打开)

2)编辑演示文稿(文字的录入、插入图形/图片/表格/图表)

3)修改和格式化演示文稿(插入/删除/格式化幻灯片)

4)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方式和动画效果

5)添加多媒体对象(声音/视频文件)

6)播放幻灯片的设置

7)页面设置及打印演示文稿

重点: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放映和打印演示文稿、幻灯片的制作

难点:幻灯片制作

第四部分:计算机网络(ch6)

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Internet的概述及应用。由于课时有限,该部分未

列入教学计划。

三、说教学

1、教学大纲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采用了集体制定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授课计划的方式。任课教师的纸质教案、电子教案和课件完备,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丰富。

2、实验教学

为了满足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要求,我校不断增加投入,扩大实训场所面积,目前我院201-204机房、716-720、808等机房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严格规范,能够满足全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实践教学要求。各个实验室均自成局域网,方便了教学信息的上传下达,能够实现上机考试试题及时上传。

3、授课形式

采用多媒体教学,上机与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为1:1。

4、作业及考试形式

本课程的作业以上机作业为主,通过机房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收发作业,任课教师从作业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期末考试采用30套试卷学生随机抽取的方式,使考试更加的规范及严格。考试形式为上机考核和笔试相结合,答卷分为电子稿和纸介试卷两部分。

5、教法

1)明确本课的重要性

2)任务驱动教学法

3)互动教学法

4)针对教学法

5)归纳总结法

6)案例教学、一例多变、一例多法

6、学法

1)理论与实践结合法

2)边学边练、学练结合

3)强化训练、掌握技巧

4)尝试操作法5)解决问题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期末复习大纲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普通专升本 专业综合(一)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方法与考试时间 为满足准备报考我校普通专升本考生备考的需要,特制订专业综合(一)考试大纲。专业综合(一)考试内容含《计算机基础》和《C语言程序设计》两门课程。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200分,其中《计算机基础》占比70%,《C语言程序设计》占比3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三、主要参考书目 1、《大学计算机基础》,吴宛萍,魏媛媛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ISBN:978-7-302-50511-2 2、《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版)》,丁益祥,胡新荣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ISBN:978-7-03-039233-6 第二部分复习范围、考试重点及试题类型和分数分布 一、《计算机基础》复习范围与考试重点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 复习范围 计算机的发展、分类、特点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计算机的运算基础及信息表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简单工作原理;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安全与病毒防治。 2. 考试重点 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简单工作原理 2).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3). 非数值信息在计算机中表示与存储(ASCII码、汉字编码) 4). 数制之间的转换 5). 软件系统的分类 第2章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1. 复习范围 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及分类;Windows 7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2. 考试重点 1). Windows 7系统界面与各组成元素的概念及操作方法 2). 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及操作(选择、移动、复制、重命名、删除、恢复、设置 属性、设置显示方式及搜索等) 3). 资源管理器及其应用 4). Windows 7的系统设置

大学计算机基础3

2003-2004第一学期《计算机导论》试卷 一、单选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若计算机内存中有若干个内存单元,它们的地址编号从00H到FFH,则这些内存单元总共可存放的数据数量为_______。 2.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在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即数据通信。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通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标准或约定,被统称为_______。 3.IP地址可以认为是被连接进入因特网的计算机的编号。IP地址被分为五类,即A、B、 C、D、E类。 4.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破坏和传染性的程序。有一种计算机病毒被称为“宏病毒”,它最有可感染破坏____________文件。 A、WORD文件 B、HTML文件 C、文本文件 D、EXE文件 5.计算机有多种图像格式以适应不同程序处理的要求。以下几种是常用的图像格式,其中_______是属于Windows中“画笔”作图软件所产生和使用的。 A、GIF B、BMP C、JPEG D、PCX 6.在Internet中,对网络资源的访问需要指出所使用的网络访问协议。对一个以,它表明这是一个基于______________。 A、Telnet协议的访问 B、FTP协议的访问 C、WWW应用的资源 D、有关电子邮件应用的资源7.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系统中的数据库管理软件Access 2000所建立的数据库文件的扩展名为________。 8.利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可以制作Internet上的网页,使用HTML格式的文件,可以被____________程序所执行。 A、LeapFTP B、Netscape Navigator C、Outlook Express D、以上都不是9.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一个最基本特点是_________。 A、表示程序数据以十进制形式表示 B、数据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被存储 C、数据不能被表示为计算的符号 D、数据只能以二进制形式被处理和存储10.汇编语言是CPU可以执行的全部指令的符号化表示。一个CPU的汇编指令一般与它的机器指令一一对应,汇编语言使用的是________。 A、逻辑语言描述 B、自然语言 C、英文单词或它们的缩写 D、以上都不是 11.应用软件是软件系统中数量最多的软件。下列_________属于应用软件。 A、某个信息管理系统 B、Photoshop软件 C、Microsoft Word D、以上都是12.在Windows中,窗口是应用程序执行的主要界面。因此Windows的窗口操作是最基本的操作,以下_______操作可关闭窗口。 A、双击最小化按钮 B、单击最小化按钮 C、单击控制菜单按钮 D、单击窗口右上方打叉的按钮 13.在Internet网络中使用最广泛的命名解决方案是域名系统,即DNS(Domain Name Serve),又叫域名服务器,它的作用是_________。 A、存放电子邮件 B、存放主机IP地址 C、存放主机域名 D、进行主机域名与IP地址的映射 14.Windows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是可以访问同一个局域网中其它的资源,如网络中其它计算机中的共享信息、文件,网络打印机等。通过_________可以访问网上其它资源。15.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获取、转换、创建以及_________。 A、使用的计算机软件 B、使用信息处理的计算机硬件

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

输 入设 备 外存储器 控制器 内存储器 输出设备 运算器 CPU 主机 号,列号叫位号,如表所示。01区至09区为各种符号,16区到55区为一级字库,56区到87区为二级字库。88区到94区为空。 1.3 计算机系统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 由一系列电子元器件按照一定逻辑关系联接而成,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1946年冯·诺依曼与莫尔小组合作研制ED-VAC 计算机,采用了存储程序方案,其后开发的计算机都采用这种方式。 主要特点: (1) 计算机应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出设备。 (2) 程序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放在存储器中,并要按地址寻访。 (3) 程序和数据以二进制表示。 这五部分之间的联结结构如图,称为冯·诺依曼结构图,其以运算器为中心。 位(bit ):存放一位二进制数,即0或1 字节(Byte ):8个二进制位为一个字节。KB 、MB 、GB 、TB 。单位是210 。 地址:内存被分为若干个存储单元,每个单元存放8位二进制数。可以是程序或数据。每个单元有一编号(称为地址)。 2.计算机软件系统 由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以及各种软件工具等各种软件程序组成。计算机软件指挥、控制计算机硬件系统按照预定的程序运行、工作,从而达到我们预定的目标。 软件指程序、程序运行所需要的数据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要的文档的集合,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计算机系统组成小结

计算机的安全使用 ?开机和关机的操作:(1)开机:先开显示器,后开主机;(2)关机: 先关闭系统,后关显示器。 ?关机后不要立即重新开启计算机,需等待5秒钟。 ?正常状态下,禁止强行关机和重启。 ?除使用USB接口设备外,其它设备均不可带电插拔,违规可能烧主板。 ?安装CPU和各类板卡时,一定要小心,不可用蛮力,违规可能损坏管脚、 接口和焊点。 ?U盘和移动硬盘在拔下前,一定要卸载此设备。如果正在读写数据时拔 下,可能导致数据文件和系统文件丢失或损坏。 ?软盘和光盘一定在指示灯熄灭时弹出。违规可能导致盘和驱动器损坏。计算机的应用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人工智能 1.4 计算机安全 一、计算机安全的概念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突发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纰漏,系统连续可靠的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二、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 Internet安全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集成了防护、监控和恢复这几种技术,主要包括攻击检测技术、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和数据恢复技术。 三、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网络病毒就是特指利用网络进行传播和破坏的计算机病毒。网络病毒的特点:传染性;破坏性;隐蔽性;潜伏性计算机系统组成介绍完毕,简单介绍一下计算机的安全使用,为学生实际应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了解 了解 理解 科目大学计算机基础章Windows基本知识节§1—§6 教学目的1.了解Windows 的基本概念; 2.掌握计算机的启动、关闭; 3.熟悉基本操作界面; 4.掌握资源管理器和控制面板的设置。 教材教学重点Windows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资源管理器、控制面板、中文输入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 10+Office 2016) 试卷7(含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 10+Office 2016微课版)》 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题,每题1分。) 1.计算机键盘上的【Esc】键的功能一般是()。 A.确认 B.取消 C.控制 D.删除 2.在Excel工作表的公式中,“AVERAGE(B3:C4)”的含义是()。 A.B3与C4两个单元格中的数据求和 B.从B3与C4的矩阵区域内所有单元格中的数据求和 C.将B3与C4两个单元格中的数据示平均 D.将从B3到C4的矩阵区域内所有单元格中的数据求平均 3.在Word字处理软件中,不小心删除错了,或者复制、粘贴错了,用()命令可以挽回。 A.撤消 B.重复

C.剪切 D.复制 4.构成网页的基本元素不包括()。 A、图像 B、文字 C、站点 D、超链接 5.构成计算机物理实体的部件称为()。 A.计算机软件 B.计算机程序 C.计算机硬件 D.计算机系统 6.在下面的选项中,()不属于按计算机的用途分类。 A.企业管理 B.人工智能 C.计算机辅助 D.多媒体技术 7.在Word中打印文档时,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同一页上,可以同时设置纵向和横向打印

B.在同一文档中,可以同时设置纵向和横向两种页面方向 C.在打印预览时可以同时显示多页 D.在打印时可以指定须打印的页面 8.Excel中,一个完整的函数包括()。 A.“=”和函数名 B.函数名和变量 C.“=”和变量 D.“=”、函数名和变量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多媒体硬件的是()。 A.扫描仪 B.视频卡 C.音频卡 D.加密卡 10.超链接可以是文本、图像或是其他的网页元素。超链接由源端点和()两部分组成。 A、目标端点 B、最终端点 C、链接端点 D、初始端点 11.动画元素虽能使网页更加生动,但动画文件通常比较大,若网页中动画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3版)习题和参考答案word版本

第1章计算机系统基础 选择题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 B )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A)电子管(B)机电(C)晶体管(D)集成电路 2.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 D )。 (A)加法器(B)微机(C)大型计算机(D)分析机 3.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46年研制成功了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 A )。 (A)ENIAC (B)Z3 (C)IBM PC (D)Pentium 4.爱德华·罗伯茨1975年发明了第一台微机( C )。 (A)Apple II (B)IBM PC/XT (C)牛郎星(D)织女星 5.1981年IBM公司推出了第一台( B)位个人计算机IBM PC 5150。 (A)8 (B)16 (C)32 (D)64 6.中国大陆1985年自行研制成功了第一台PC兼容机( C )0520微机。 (A)联想(B)方正(C)长城(D)银河 7.摩尔定律指出,微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 C )个月翻一番。 (A)6 (B)12 (C)18 (D)24 8.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 B )作为主要电子元件。 (A)微处理器(B)集成电路(C)存储器(D)晶体管 9.计算机朝着大型化和( C)化两个方向发展。 (A)科学(B)商业(C)微机(D)实用 10.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是(A )。 (A)CPU (B)DRAM (C)CD-ROM (D)CRT 11.计算机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大型计算机、( A )、嵌入式系统三类。 (A)微机(B)服务器(C)工业PC (D)笔记本微机 12.大型集群计算机技术是利用许多台单独的( D )组成一个计算机群。 (A)CPU (B)DRAM (C)PC (D)计算机 13.( C)系统是将微机或微机核心部件安装在某个专用设备之内。 (A)大型计算机(B)网络(C)嵌入式(D)服务器 14.冯结构计算机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控制器、( B )五大组成部分。(A)处理器(B)运算器(C)显示器(D)模拟器 15.在冯·诺伊曼计算机模型中,存储器是指( A)单元。 (A)内存(B)外存(C)缓存(D)闪存 16.指令设计及调试过程称为( D )设计。 (A)系统(B)计算机(C)集成(D)程序 17.指令的数量与类型由( A)决定。 (A)CPU (B)DRAM (C)SRAM (D)BIOS 18.一条指令通常由( B)和操作数两个部分组成。 (A)程序(B)操作码(C)机器码(D)二进制数 19.硬件系统可以从系统结构和系统(A )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A)组成(B)分析(C)安全(D)流程 20.CPU性能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台计算机(D )的高低。 (A)功能(B)质量(C)兼容性(D)性能 21.CPU始终围绕着速度与( B )两个目标进行设计。 (A)实用(B)兼容(C)性能(D)质量 22.主板性能的高低主要由( C )芯片决定。

VB程序设计说课稿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说课稿 一、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学习VB编程语言的特点、工作环境等先关知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编程的技巧,为今后学习其他编程语言打下良好基础。 该课程的先导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为课程目标,理论教学使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驱动”教学法,精选多个案例,让学生掌握可视化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项目开发的基本方法、程序调试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为后续程序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可视化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握如何在Visual Basic6.0中调用SQL Sever2000数据库中数据的方法,并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上机操作能力及综合知识应用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项目开发的基本方法、程序调试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为后续程序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

四、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大量实例,训练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调试程序的能力具体包括: 1、对语言结构的学习:包括语言的数据类型、表达方式;数组的应用;三种基本程序结构、事件编程等。 2、可视化编程技巧的掌握:VB菜单、基本控件、状态栏、工具栏、列表框等对象的使用与属性设置。 3、通过《基于VB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主要界面的编程,加强对课程所涉及到的各个知识点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课程以仿真项目、典型案例、学生作品、配套实训教材为载体,把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分解为基本技能、综合能力、职业素养三个能力的培养过程。在理论教学和实验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1. 项目引导法+任务驱动法 该模式的教学组织与实施一般过程为:项目案例引入---理论知识点介绍---明确操作任务目标---任务分析---任务实现---总结经验。 2. 兴趣启示法 以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或现象向学生展示,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3. 把讨论法、分组法、自主学习法融入在实验,对一些综合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分组讨论,相互启发,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讨学习氛围。在大作业和实训项目中,把班级学生分组,每组4至5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系统设计,培养了学生组织能力、协作能力、自学能力。 六、教学过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 授课教师:

计算机概述 课型先理论,后上机(上机:理论=1:1)课程性质通识必须课教学时间地点周一1、2节周二1、2节博文楼204教室 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概述 1.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2计算机的发展 1.3 计算机的分类 1.4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教学目的 通过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的介绍和计算机系统基本概念的普及,使学生产生对计算机基础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查尔斯·巴贝奇的差分计算思想;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冯氏计算机的计算流程 教学资料多媒体电子教室,黑板,粉笔等教学基础设施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备注 引入教学内容 由于上机课已经对课程进行了简介,所以理论课直接进入授课过程 新授内容 详见演示文稿 一计算工具与计算机的发展 1 数字的诞生与演变 ?中国古时数字演变 ?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数字简介 2 中国古代计算工具算筹与算盘简介 ?算筹的基本印象 ?算筹的加减运算 3748+289 4231-789 ?苏州码子简介

?算盘的产生 3 机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Napier算筹和格子计算思想 ?帕斯卡加法器 ?莱布尼茨乘法器(二进制发明人) ?杰卡德提花机(编程思想的诞生) 二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 1 计算机之父查尔斯·巴贝奇 2 巴贝奇的差分思想 ?一次差分、二次差分概念 ?差分常数 ?计算实例——计算y=x^4的差分表 3 冯诺依曼体系的确立 ?冯氏计算机体系的核心思想 ?计算机系统的分五大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4 冯氏计算机的计算流程写一遍学生计算

大学计算机基础3

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 第一节,计算机概述 什么是计算机 计算机是指由电子器件组成的具有逻辑判断和记忆能力,能在给定的程序控制 下,快速、高效、自动完成信息加工处理、科学计算、自动控制等功能的现代数字化 电子设备。b5E2RGbCAP 学习完计算机的概念,来练习一下吧。 1. 现代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是_____。 A. 汽车的大量使用 B. 人口的日益增长 D. 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用
C. 自然环境的不断改善 1.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 年) · 第二阶段 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 年) · 第三阶段 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69 年) · 第四阶段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 年至今)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普遍认为新一代计算机应该是智能型的,它能模拟人的智 能行为,理解人类自然语言,并继续向着微型化,网络化发展。p1EanqFDPw 2. 计算机的发展特点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以下 4 个特点。
1 / 23

①多极化 如今个人计算机已席卷全球,但由于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对巨型机、大型机 的需求也稳步增长,巨型、大型、小型、微型机各有自己的应用领域,形成了一种多 极化的形势。DXDiTa9E3d ②智能化 智能化使计算机具有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的能力,使计算机成为智能计算 机。这也是目前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计算机要实现的目标。智能化的研究包括模式识 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博弈、RTCrpUDGiT 定理自动证明、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学习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等。目前,已 研制出多种具有人的部分智能的机器人。5PCzVD7HxA ③网络化 网络化是计算机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趋势。从单机走向联网是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必 然结果。所谓计算机网络化,是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 计算机互联起来,组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可以互相通信的网络结构。网络化的目 的是使网络中的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能被网络上的用户共享。目前,大到世界范 围的通信网,小到实验室内部的局域网已经很普及,因特网(Internet)已经连接包括 我国在内的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多种资源的共享和处理,提 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因而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jLBHrnAILg ④多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是当前计算机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高新技术之一。多媒体计算机就 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来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计算机。 这些信息包括文本、视频图像、图形、声音、文字等。多媒体技术使多种信息建立了
2 / 23

Excel数据分析说课稿

Excel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说课稿 信息技术系贾遂民 各位专家和老师们: 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Excel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一节,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阐述这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本教材是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十一五”规划教材。 (2)Excel是第5章办公软件的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 (3)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怎样对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这个知识点在办公自动化中应用广泛,也是Excel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来看,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本节的内容都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1)数据清单的概念(2)数据的排序和筛选。(3)数据的分类汇总(2)能力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课程的热爱。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难点是数据的高级筛选和数据的分类汇总。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本节课以“案例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观察—总结归纳—实践”的程序,过渡到知识应用和练习。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学法:(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3章作业及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章作业 一、选择题 1.算法可以没有______。 A)输入B)输出C)输入和输出D)结束2.现代程序设计目标主要是______。 A)追求程序运行速度快B)追求程序行数少 C)既追求运行速度,又追求节省存储空间 D)追求结构清晰、可读性强、易于分工合作编写和调试 3.算法流程图符号圆圈代表______。 A)一个加工处理B)一个判断C)程序开始D)连接点 4.下面______不是高级语言。 A)汇编语言B)JA V A语言C)ARGOL语言D)PROLOG语言 5.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类将数据和______封装在一起。 A)文件B)方法C)控制结构D)程序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目标是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2.在三种基本结构中,顺序结构是最基本的结构。(√) 3.解释性语言程序在运行后会保留一个机器代码文件。(×) 4.C语言编译系统属于应用软件。(×) 5.面向对象程序可简单地描述为:程序=对象+消息。(√) 三、填空题 1.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伪代码、程序等方法描述。 2.高级语言可分为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 3.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有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4.算法的特性有:有穷性、可行性、确定性和一个或多个输出。 5.评价算法的两个指标是: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 四、应用题 1、使用流程图表示求方程式ax2 +bx+c=0 的根,分别考虑d=b2- 4ac 大于0 、 等于0 和小于0 三种情况。 略。 2、根据列表:Alice 、Byron 、Carol 、Duane 、Elaine 、Floyd 、Gene 、 Henry 、Iris ,回答下面问题: a) 哪种搜索方法(折半法或顺序法)查找Gene 更快? b) 哪种搜索方法(折半法或顺序法)查找Alice 更快? c) 如果用顺序查找法查找Elaine ,会进行多少次比较?如果用折半法查找呢?答:a)查找Gene折半法比顺序法更快 b) 查找Alice顺序法比折半法更快 c) 如果用顺序查找法查找Elaine ,会进行5次比较。如果用折半法查找Elaine只要进行1次比较。

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说课稿

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说课稿 周晋 淮北卫校 一、说学生 1、学生的特点:经过调查和经验,五年大专类学生,各科基础性知识薄弱,对待事物 热情度较高,动手实践能力较强。 2、学生的分类:按对计算机熟悉度分可分为三类:接触过计算机(80%),没接触过计算机(15%),学过计算机(5%)。 3、总结上课时以科学的方法积极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 习动机 二、说教材 我说的题目是《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这是课本安徽大学出版社《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程》第三章的内容,教材目的是掌握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重点是编辑文本、设置文 档格式、插入对象的方法。 1、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掌握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自我创新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字体对话框、段落对话框、艺术字、文本框、图片 难点:字体对话框、段落对话框、艺术字、文本框 3、课时安排:3课时+2课时(过关强化) 三、说教法 1、教学的选择:创设情景法、课程整合、操作尝试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 学法、赏识教育法、讲解法、指导法等等。 2、教法的贯穿及使用 把其它文化课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课程整合法),去创设一个情景(创设情景法),引导出多个word任务(任务驱动法),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法)。让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后反馈给教师,加上教师重点任务直接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指导法),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最终让学生做到乐学,能学,会学。 四、说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5分钟) 首先给大家看几篇老师电脑里的文章(语文、数学……)(课程整合)。

计算机基础12

单项选择 结构化程序设计常用的三种基本结构是()。 A、层次、关系、网状 B、顺序、选择、循环 C、自顶向下、模块化、逐步求精 D、输入、处理、输出 答案: B 将十进制数169转换成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分别是()。 A、1010 1011和A9 B、1010 1001和A9 C、1010 1101和A8 D、1010 1001和B9 答案: B 我国的中国科技网、教育科研网等网络属于典型的()。 A、广域网 B、局域网 C、Internet D、Intranet 答案: A 假定有关系R与S,运算后结果为W,若关系W中的元组既属于R,又属于S,则W为R和S()运算的结果。 A、差 B、交 C、投影 D、并 答案: B 下面关于内存储器(也称为主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RAM和ROM在断电后信息将全部丢失 B、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相比,存取速度快、单位存储容量的价格贵 C、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是统一编址的,字是存储器的基本编址单位 D、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相比,存取速度慢、价格便宜 答案: B 软件工程三要素是()。 A、方法、工具和过程 B、思想、过程和编程环境 C、方法、工具和测试 D、思想、方法和工具 答案: A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视频播放软件的是()。 A、超级解霸 B、QuickTime Player C、QQ影音 D、Authorware 答案: D 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 A、人工智能 B、信息处理 C、过程控制 D、科学计算 答案: B Windows 7"桌面"指的是()。 A、某个窗口

B、全部窗口 C、整个屏幕 D、活动窗口 答案: C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装机注意事项() A、释放静电 B、不可粗暴安装 C、防止液体进入计算机内部 D、必须带上绝缘手套 答案: D 下列选项()不能插入到Excel 2010工作表中 A、图片 B、工作表 C、单元格 D、工作簿 答案: D 在PowerPoint 2010中,可以在一个演示文稿中应用()模板。 A、2个 B、1个 C、任意多个 D、4个 答案: B TC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______。 A、进行数据分组 B、保证可靠的数据传输 C、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D、确定数据传输路径 答案: B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组成元件是______。 A、集成电路 B、电子管 C、晶体管 D、继电器 答案: B 办公室自动化(OA)是计算机的一大应用领域,按计算机应用的分类,它属于________。 A、辅助设计 B、实时控制 C、数据处理 D、科学计算 答案: C 软件是指_______数据和文档。 A、程序 B、开发方法 C、开发技术 D、图形 答案: A 下面关于优盘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优盘多固定在机箱内,不便携带 B、优盘有基本型、增强型和加密型三种 C、优盘的特点是重量轻、体积小 D、断电后,优盘还能保持存储的数据不丢失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归纳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计算机概论 1.196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 2.计算机分类(6):巨型,小巨型,大型主机,小型机,工作站,PC 3.1到4代计算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 电路 4.发展趋势:巨型,微型,多媒体,网络,智能 5.运算速度,MIPS衡量 6.计算机特点(6):精度高,记忆力强,有逻辑判断能力,可靠性高, 通用性强 7.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8.软件:程序,数据,技术资料 9.软件:系统(WINDOWS,VB),支撑(杀毒),应用 10.诺依曼原理:五个部分,用二进制,存储程序 11.存储器容量基本单位,字节(byte) 12.指令,有操作码,地址码 13.指令周期:取指周期,执行周期 14.指令类型(5):数据传送,运算,程序控制,输入出,CPU控制调试 15.计算机工作过程:取指,分析取整,执行 16.最小信息单元,位(bit) 17.信息处理阶段:收集,加工,决策,活动 18.0有唯一编码,补码 19.ASCII码,1个字节;汉字外码,2个字节 20.ASCII,大写字母100,小写110 21.汉字:输入码(外码),机内码,字型码(字模);24*24点阵:占 24*24/8=72KB 22.微机=主机+外部设备 23.主板部件(6):芯片组,CPU插座,内存插槽,总线扩展槽,I/O接口, BIOS 24.微机总线:内部,外部,系统 25.内部和系统总线:地址(AB),数据(DB),控制(CB) 26.外部:PCI,AGP 27.内存:ROM,RAM(大于80ns),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15-35ns) 28.外存(5):硬盘,软盘,光盘,磁带,U盘 第三章:数据库技术基础 1.数据模型:层次(有序树),网状(有向图),关系(二维表) 2.数据库系统组成:计算机平台,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 系统,用户 3.信息世界的基本概念: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 4.关系是二维表,元组的集合 5.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 6.Access对象(7):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 7.Access数据基本载体,字段 8.数据库处理技术的发展三个阶段:手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 9.数据库特点:最小冗余度,数据独立性,数据共享,安全可靠,保密性 能好 10.数据库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控制和管理 11.设计数据库的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 构设计,实施数据库,使用和维护 第五章: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1.APARNET,Internet前身 2.网络发展阶段:网络诞生,网络形成,互连互通,高速网络 3.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 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系统。 4.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若干子机,通信子网,通信协议 5.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6.拓扑结构(6):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全互联,不规则型 7.信号是数据的具体表现形式 8.通信设备:信源,信宿,信道 9.网络性能评价标准:带宽,信道容量,传输速率,传输延迟 10.数据传输技术:调制解调,基带传输(近),频带传输(远),信道复 用 11.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传输介质 12.网络协议:TCP/IP,IPX/SPX,NetBEUI 13.OSI/RM模型的层:物理,数据链路,网络,传输,会话,表示,应用 14.TCP/IP,四层,应用(STMP,FTP),传输(TCP),网络(IP),网络接 口 1

中文输入法的使用说课稿(精品带教案)

《中文输入法的使用》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中文输入法的使用》。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中文输入法的使用》是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键盘和英文输入,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安装输入法并熟练输入汉字,这部分内容为学生处理文档奠定了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中文输入法基本知识,了解常见中文输入法并能够安装与设置,熟练输入汉字。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3)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学自练为主,兼有讲授、演示、诱导启发等多种方法。 3、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使用的电脑不一定有自己擅长的输入法,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输入法的安装与设置,特殊拼音的汉字和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 难点:输入法的安装与设置。 下面,为了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生生理上表现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胜心强,喜欢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2)知识内容分析:小学知识学习了计算机的皮毛,很多学生都没有练习、使用的条件,原有的知识,许多已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汉字输入本来就只能通过练习来提高的,所以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练习。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当今世界需要的不是有知识的人才,需要的是会学习的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采用了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教学、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操作时间安排的特别充分,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充分练习,在练习中感悟、提高,学生的练习时间大约占整节课的80%左右,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主要安排在一些操作技巧的介绍和学生操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的解决上。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授课教案.doc

《大学计算机基础》授课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它是一门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也是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的先导课。属于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计算机教育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上机操作,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基础,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为结合本专业继续学习计算机知识奠定度好的基础。 课程重点: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基础,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包括Windows的使用、字表处理软件的使用和网页制作的初步知识等)。 课程难点: 计算机理论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操作系统中的进程的概念,软件工程的概念,数据压缩的概念等。 能力培养要求: 提高学生计算机文化索质,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学时安排: 本课程教学学时共计36,其中:课堂讲授学时:18;上机实验学时:18。

一、第1单元教学方案 1.教学单?元名称:计算机基础知识。 2.教学内容: ?计算机的概念、发展史、类型、应用领域。 ?计算机中信息编码方式。 ?数据压缩。 3.教学重点: ?计算机使用二进制代码的意义。 ?各种信息的编码思想以及基本方法。 ?数制与数制间的转换方法。 ?Ascn码的意义。 ?中文汉字国标码、机内码、区位码、输入码。 ?多媒体信息的采样、量化与编码以及主要的相关技术指标。 ?多媒体信息二进制编码容量计算方法。 ?数据压缩的意义;日适应模型压缩法、非均匀量化压缩法、游程长度编码压缩法的思想。 4.教学时■间分配:课堂讲授3学时。上机实验2学时。 5.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典型图片展示;典型例题讲解。结合实验熟悉计算机及中文录入方法。 6.课后作业安排:

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10+Office 2016)教学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10+Office 2016)》 教学教案 第1章 课时内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授课时间90分钟课时 2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基本概念。 ?熟悉计算机的结构和原理。 ?了解科学思维与计算思维的相关知识。?掌握数制及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基本概念。?熟悉计算机的结构和原理。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思维与计算思维的相关知识。?掌握数制及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1)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及特点,让学生对于计算机有 一个初步的认识;(2)针对计算机中的思维模式进行具体讲解;(3)详细介绍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以及不同数制,使学生掌握不同数制之间如何进行转换; (4)最后安排练习、思考与提高。 2、教学手段:(1)由浅入深,从基础理论知识开始,针对计算机基础内容进行大致 介绍;(2)分小点讲解理论知识,具体细化到各指标类别。 3、教学资料及要求:除教材中讲解的知识,学员可以查阅一些课外书籍,对于基础 理论知识加以巩固。 教学内容 讨论问题:1、计算机在生活中带来了哪些作用? 2、八进制、十六进制、二进制三者之间如何进行转换?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PPT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 1.1计算机的发展 1.1.1 早期的计算工具 1.1.2 机械计算机和电机计算机的发展 1.1.3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探索 1.1.4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蓬勃 1.1.5 计算机的发展展望 // 1.2 计算机的基本概 1.2.1 计算机的定义和特点 1.2.2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分类 1.2.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工作 1.2.4 计算机的结构与原理 // 1.3 科学思维 1.3.1 实证思维

计算机中的数制说课稿

《数制及其转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制及其转换》。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数制及其转换》是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对于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很有必要,奠定了学生对微型计算机处理信息最本质的认识,要求学生必须彻底理解,记忆牢固,灵活应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各种常用数制对应的基数和位权; ②掌握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②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3)情感目标: ①养成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增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教学重点:各种进制相互转换的方法 4、教学难点:位权表示法和十进制转换转化为二进制 二、说学情 具体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计算机理论知识相对较弱,因此要适当放慢上课速度,注重演示、讲解和练习的三结合,耐心讲解,确保学生都能够掌握好该部分内容。 三、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演示、讲解和练习三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之外,应尽可能的选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加法的引入帮助学生理解熟知的概念,利用二进制与十进制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对比中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把枯燥的、陌生的R进制的学习转化为有趣的、生动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有新的发现,

让他们感觉到原来数字之间还有这么多的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R进制及数制转换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迅速得到提高,尽快达成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对于本节课内容,学生的学法是“建构知识——练习巩固——归纳总结”。 首先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解相关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积极思考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布置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边学边练,实际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最后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知识的消化。 五、说教学环境与课前准备 一台多媒体电脑及相关的课件 六、教学过程 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安排: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掌握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我把第课时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讲授:引入新课(2分钟)——数制转换的概念(10分钟)——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详讲(20分钟)——课堂练习(5分钟)——公布正确答案、总结归纳、交流心得、布置作业(5分钟)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预计耗时2分钟) 首先提出信息在计算机中用什么表示,进而引出为什么要学习二进制。(计算机内信息的表现形式是二进制数字编码,各种类型的信息(数值、文字、声音、图像)必须转换成数字量,即二进制编码的形式,才能在计算机中传送,存储和处理。) 计算机存储信息采用二进制编码,那它的好处是什么((1)容易表示,二进制只有“0”和“1”两个基本符号(2)运算简单,不易出错。)(二)搭建支架,讲授新课(预计耗时30分钟) 1.通过列举一个具体的十进制数的构成方法来引出R进制中几个重要概念,包括数制、基数、位权和按权展开式。(预计耗时10分钟) (1)数制——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记数的方法叫做进位记数制。“进位记数制”简称为“数制”或“进制”。讨论计数制要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基数和位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