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二单元第1节“打虎上山”(过场锣鼓)(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5节《鼓乐铿锵》优质说课稿

(新)人教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5节《鼓乐铿锵》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高中音乐《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5节《鼓乐铿锵》。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通过教学,学生了解、认识鼓乐、打溜子、吹歌、江南丝竹等丰富的民间乐器,学会鉴赏乐器,从而形成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本节课让学生认识鼓乐、打溜子、吹歌这些民间乐器演奏表现形式,掌握我国传统打击乐器的音乐情景表现魅力和技法,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现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作品欣赏。
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
《锦鸡出山》》是依据湖南土家族“打溜子”改编的一首器乐曲。
乐曲采用不同的演奏方法及多变的节奏,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滚核桃》是根据山西绛州鼓乐改编的一首作品。
乐曲包括了头、身、尾三个部分,采用了多种演奏技法,表现了农民秋收时节在房顶晾晒核桃的情景,以及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的方式介绍了我国传统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和要领。
《童谣》是根据北京儿歌转化而来的民间器乐曲。
它以“吹歌”的形式出现,管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乐曲表现了一种欢快、活泼、诙谐的音乐情绪。
通过作品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传统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第二部分,讲解音乐知识——鼓乐、打溜子、吹歌这些民间乐器演奏表现形式。
教材分别讲解这三种民间乐器演奏的技法及场景。
二、说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聆听民间器乐曲《锦鸡出山》和《滚核桃》,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情景,了解“打溜子”、“鼓吹乐”等民间器乐表现形式。
2.学唱《滚核桃》身部和《锦鸡出山》“结对出山”的锣鼓经和节奏片段,了解鼓、锣、钹等打击乐器丰富的演奏技法,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场景中的表现作用。
高中音乐_第二单元第一课戏曲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几首著名戏曲选段,了解欣赏我国戏曲文化的基本特征,对戏曲艺术产生兴趣。
2、愿意聆听和观看戏曲音乐,乐意搜寻于戏曲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3、初步认识有关戏曲唱、念、做、打的基础知识,感受和体验各种唱腔艺术。
4、能够模仿豫剧的韵味学唱《谁说女子不如男》,通过听一听、学一学、做一做实践练习,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重点难点】了解、认识京剧的行当、脸谱,参与京剧艺术相关活动。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案导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1、播放《中国戏曲真神奇》(欣赏视频,感受音乐中的戏曲元素)2、以京剧中旦角行礼的形式向学生问好,并让学生说出在哪种艺术形式中常见,引出课题——中国戏曲。
3、你知道的戏剧剧种还有哪些?4、京剧概说:四大徽班、重要作用、现代京剧(三)新授课戏曲的起源: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
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
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戏曲中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组成。
京剧的历史: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
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
“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打虎上山”(过场锣鼓)(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戏剧《中国戏曲真神奇》
戏曲篇
戏曲,堪称中华艺术中的神奇瑰宝: 五彩脸谱七色衣,特技绝活儿数不 尽,转瞬斗转又星移。戏曲音乐, 将民间音乐之大成集于一身。戏曲 中的“唱、念、做、打”更是融 “音、诗、画、舞”于一堂。
京剧行当
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 型语言。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 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 一般说来有"生、旦、净、丑"四大 行当。
生旦 净 丑
迎来春色换人间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杨子荣唱段)
《智取威虎山》是根据长篇小说 《林海雪原》改编的 一部现代京剧。讲述 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东 北剿匪斗争的故事。
打虎锣鼓
(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谁说女子不如男
豫剧《花木兰》选段
河南豫剧是梆子腔 系统中影响最大的 一个剧种,又称 “河南梆子”。常 香玉是著名的豫剧 艺术家。她独创的 新腔,成为豫剧中 一支主要的流派。
牢房相会(选段)
(选自粤剧《关汉卿》),可说是流传 地区最广泛的剧种之一。
根据元代戏剧家关汉卿与女演员朱 帘秀的故事改编的《关汉卿》,是 粤剧中的名段。剧中主角是由两位 粤剧大师马师曾和红线女扮演。
满城争说关汉卿, 难忘一曲蝶双飞。
精彩放送
《第二单元 打虎上山》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打虎上山》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打虎上山》的音乐背景和旋律;2.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 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作业内容1. 音乐欣赏:学生需在家中反复聆听《打虎上山》这首乐曲,感受其旋律特点和情感表达;2. 曲式分析:学生需通过网络或书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曲式结构,分析乐曲的段落和节奏变化;3. 乐器演奏: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乐器(如琵琶、二胡等)进行演奏,练习《打虎上山》的片段;4. 表演编排:学生可根据乐曲内容和自身特长,与同学合作编排音乐剧或歌舞表演,展现乐曲主题。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请学生在课后一周内完成上述所有作业,并提交音频、图片、视频等作业成果;2. 质量要求:提交的作业需认真对待,真实反映学习成果,不得抄袭或敷衍了事;3. 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与同学合作,共同探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4. 反馈与调整:如学生在作业过程中遇到困难,请及时与老师或同学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四、作业评价1. 作业提交:检查学生是否按时提交作业,是否按照要求提交相关资料;2. 作业质量: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对其理解程度、分析能力、演奏水平、表演编排等方面进行评价;3. 团队合作:观察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合作情况,对团队协作精神进行评价;4. 反馈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老师的教学反馈,对作业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请学生在提交作业后,认真阅读老师的批注和评价,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2. 教师反馈:老师在批改作业后,将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音乐素养。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旨在通过多元化的音乐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打虎上山》这首乐曲,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激发他们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作业过程中,我们将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精神、演奏水平、分析能力以及表演编排等方面,给予他们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打虎上山”(过场锣鼓)(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打虎上山(过场锣鼓)(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前言《智取威虎山》是一出现代京剧作品,以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以刘胡兰、林海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力量通过智取威虎山,成功击打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本文将对选自该剧的“打虎上山”(过场锣鼓)进行音乐鉴赏教案的分析。
一、曲目介绍“打虎上山”是该剧的过场锣鼓曲目之一,也是该剧中发挥极为重要作用的一个片段。
这段曲子具有旋律高亢、表现力强和韵律富有的特点,是该剧中的经典之一。
二、乐曲分析1.调式、节奏本曲的调式是西洋调式中的“C小调”,属于旋律更为高亢、表现力更强烈的调式之一。
在节奏上,此曲以实心的“Dang”和“Dong”声不断交替,使得整个曲子节奏感十分强烈明显。
2.曲式本曲以ABAB式编曲,共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解调前夹杂过山的锣鼓为特色,其间还融入了一些大鼓,让整个节奏感更加明显。
3.旋律该曲的主旋律以连贯的拨击和节奏双重辅助下,表现出了高亢、热烈、豪放不羁的气氛。
在整个曲子中,该旋律处于极为突出的地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节奏与和声该曲以节奏为主导,鼓点的跟随和铜铃与大鼓的配合效果极佳,使得整个曲子的节奏感非常明显。
同时,全曲音乐的和声设置非常巧妙,营造了出其独特的氛围。
5.音乐表达本曲是一首充满爆发力和感染力的音乐作品,其独特性和个性魅力可以征服所有的听众,同时也深刻表现了故事情节和主题内涵。
三、教学建议对于如何进行教学,教师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创新性的方法:1.歌曲听课法首先,可以采用“歌曲听课法”。
即在上课时,教师将本曲整个音乐片段播放,让全班同学听一遍,然后听众集中讨论该曲的整体印象,以及歌曲中包含的故事和情感。
2.旁征博引法其次,还可以采取“旁征博引法”。
即老师上课时可以先讲一些有关该曲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并引用一些相关的例子和引言,让全班同学了解一些背景信息。
3.制作简谱法最后,可以采用“制作简谱法”。
“打虎上山”(过场锣鼓)(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打虎上山(过场锣鼓)(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1. 音乐背景简介《智取威虎山》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京剧,由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何赛飞先生编创。
该剧以“打虎上山”、“卧薪尝胆”、“夜袭威虎山”等经典场景为主要内容,描绘了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斗争。
其中,“打虎上山”是该剧的开篇,表达了中国人民顽强抵抗日寇的意志和决心。
而“打虎上山”这一场景中的过场锣鼓,更是为整个剧情氛围的营造提供了关键性的辅助作用。
花城版的音乐鉴赏教案,将为大家详细解析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过场锣鼓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
2. 过场锣鼓特点过场锣鼓是京剧音乐中常用的乐器,它承担着连接场景、衔接音乐和烘托气氛的作用。
在京剧《智取威虎山》的剧情中,“打虎上山”这一段过场锣鼓既没有煽情唱腔的演唱,也没有巨大的轰鸣声响,而是以简洁、有力、节奏紧凑的方式,将观众的目光引至主角。
具体表现为:•节奏简短明了,突出整齐刚劲的韵律感。
•联拍使用得非常频繁,更加突出整体韵律感。
•手法简单易懂,强调间奏的感觉。
•指法利用了京剧锣鼓特性,借助手与锣鼓的接触发挥不同的效果。
3. 音乐演奏技巧在演奏过场锣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3.1 手法过场锣鼓的手法要表现出简捷性和力度感。
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3.1.1 单击单击即为单手敲击锣鼓,强度要有节奏,剑气要强,不可弱了节奏或者打得过猛。
应控制好单击力度,特别要注意不要重手。
3.1.2 滚打滚打也即刷鼓,是形成过场锣鼓激昂的基础。
滚打不是过场锣鼓的主体,但是单凭单击的力度和音响效果不足以形成过场锣鼓的意境感,滚打即成为推进节奏的重要手法。
3.1.3 互击互击就是两只鼓互打,甚至将其它器乐的声音加入其中,从而产生强有力的节奏冲击力。
3.2 节奏过场锣鼓的节奏速度较快,充满了激情。
需要注意强调每个乐器之间高效的连接,细节部分要突出以吸引听众。
同时,过场锣鼓的节奏不跑调,尤其在过度处,一定要卡好节奏。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二单元第1节《原始狩猎图(骨笛与乐队)》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二单元第1节《原始狩猎图(骨笛与乐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
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吹、打、弹、拉四种类型的民族乐器,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起源、发展历程。
2、听赏民族乐曲,能把握四类乐器各自的音色、风格特点。
3、有进一步欣赏和了解民乐的兴趣和愿望。
2学情分析
当代世界上已有乐器几万种,但总的说来,原始社会乐器的创造与发展是当今乐器迅猛发展的根源。
通过他们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民族乐器发展的一般特点:形式上由不定型到定型;种类上由少到多;音律上由不定音到固定音;由不相联属的单音到有一定高低关系的音列。
3重点难点
认识中国民族器乐的种类及发展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女子十二乐坊的《胜利》,引入课题。
师:刚刚同学们所欣赏到的是我国的一个艺术团体---女子十二乐坊所带来的一首《胜利》,在这段音乐中,同学们都看到了那些乐器呢? 生:古筝、二胡、笛子、扬琴、鼓、琵琶等等。
师:很不错。
那同学们知道你们刚刚所列举的这些乐器是民族乐器还是西洋乐器呢? 生:民族乐器。
师:那这些乐器根据他们的演奏形式的不同,能分成几类呢? 生:四类,吹、打、弹、拉。
师:非常棒!同学们对我们的民族乐器了解得真不少呀。
我们伟大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
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华民族乐器可追溯至8000多年前。
今天,咱们一起回到这。
花城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打虎上山”过场锣鼓(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打击乐则贯穿戏曲的始终。一出戏可以完全没 有唱腔,甚至可以完全没有管弦乐器伴奏,但是却 不能没有打击乐。戏剧界有“一台锣鼓半台戏”的 说法。戏曲舞台上的“亮相”、“上场”“起霸” 等酒式以及不同的人物身份、情绪性格和舞台的气 氛等等,都要依赖打击乐的辅助来表现。
知识链接
“过场”在京剧中经常出现,是京剧乃至戏曲 界演绎情节的重要手段。
“打虎上山”过场锣鼓 (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唱奏并重
中国戏曲乐队分为“文武场”。“文场”指管弦 乐器,“武场”指打击乐器。管弦乐器往往能鲜明地 昭示出不同剧种的特色。如胡琴类乐器: 京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豫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粤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场”一般是在剧中设定,特点为:时短, 情节简单。一个人物或者几个人物,从场上匆匆一 过,就是一场。有人认为这个“过场”可以删掉, 其实从叙事角度上说,若无此“过场”,故事是会 缺乏完整性的。
作品赏析
《打虎上山》一场除了样板戏的一般特色外,还 具有自己独特的创新:
一是文场。在杨子荣出场前后,设计了大段的文 场。与传统京剧唱腔前奏不同,这段文场糅合了交响 音乐的因素,围绕主旋律,展开了多重变奏。另外, 使用了大型管弦乐队伴奏,改变了传统京剧小乐队伴 奏的做法,使得音乐表现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是“洋 为中用”的大胆尝试。
二是布景。突破了传统京剧的“虚拟”原则,采 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森林(林海)、雪地 (雪原)和林间阳光。这一点在电影《智取威虎山》 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用大段镜头展现了林海雪 原的瑰丽景象,有力地烘托出杨子荣深入虎穴的环境 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二单元第1节“打虎上山”(过场锣鼓)(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京剧选段的欣赏,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特征,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
2、愿意聆听和观赏京剧艺术,乐意搜寻与京剧艺术有关的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3、初步认识有关京剧艺术“唱、念、做、打”的基础知识;
4、能够模仿学唱京剧《女起解》之“苏三离了洪洞县”及简单京剧做功。
2重点难点
对戏曲艺术兴趣的培养及体验
3教学过程
3.1中国京剧之唱、念、做、打
教学活动
1【导入】国粹---中国京剧---唱念做打
先欣赏一段京剧的视频资料。
介绍:京剧又叫“京戏”、“平剧”、“国剧”,它是中国传统名剧,已有200多年历史。
清乾隆55年(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进北京演出,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形成了由徽调与汉调合流的“皮黄”唱腔。
京剧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
2【讲授】唱
欣赏《四郎探母》之“坐宫”。
介绍唱:京剧唱腔的抒情性较强,在戏剧冲突强烈、人物情绪激动时,常用大段或成套的唱腔尽情发挥(二黄);此外,在叙事、写景、争论、斥责等场合,借助唱功,也可增强艺术感染力(西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