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一单元第1节《槟榔树下摇网床》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面试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74槟榔树下摇网床教案(第一课时)

74槟榔树下摇网床教案(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情感铺垫:(欣赏图片)
师:愉快的40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
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学生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二、导入新课
课题
《槟榔树下摇网床》
第1课时
目标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
2、掌握《槟榔树下摇网床》结束句的情绪处理,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
重点
体会妈妈对我们的爱。
难点
体会妈妈对我们的爱。
教学内容与要点
教学环节与师生活动预设
关注对象
辅助手段
时量
1、介绍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歌曲表现的是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民的生活场景,歌曲格调宁静,舒缓,旋律优美,展示了迷人的南国风情。 2.引导学生放松心情,营造宁静的课堂氛围,开始欣赏音乐。 3.听完歌曲,同学们,这首歌曲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表现一种宁静、温馨的画面。)
六、小结。
师:是的,我们的妈妈真伟大,为了我们能够幸福的成长,她们可以无私的奉献自己。当你夜晚熟睡时,是妈妈为你盖好了踢开的棉被;当你发烧生病时,是妈妈彻夜未眠的守护着你。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怀着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努力吧!
全体学生
听唱法进行教学。
作业设计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结束句中有几个快快睡。
生:四个。
师:那它们在演唱时有没有变化?什么变化?
生:速渐慢,力度减弱

《槟榔树下摇床》说课稿

《槟榔树下摇床》说课稿

《槟榔树下摇床》说课稿《槟榔树下摇网床》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

今天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花城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音乐鉴赏》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当中的第一节《槟榔树下摇网床》。

《槟榔树下摇网床》是xx北部湾地区渔民生活的一个场景,海风、槟榔树、网床.将一派鲜活的南国风情展现与眼前。

歌曲的旋律像淡淡的一抹斜月,穿过了高高的槟榔树影,映照在窗棂上;像微微的一阵清风,越过了绿绿的稻草园,吹拂在脸颊上;柔柔的一首摇篮曲,传送出暖暖的爱意,安抚了所有疲惫的心。

前奏纯净的录音,柔美的和声,使人一听便沉浸在前所未有的宁静中,享受着云般的轻柔,使烦忧尽消。

二、说学情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

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与分析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感受音乐与生活的魅力,学生能够积极地发现生活中的美,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与表现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刻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并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歌曲表达的情感与演唱方法,且能够掌握分析歌曲的方法,了解“摇篮曲”这一作品体裁。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并能够简单演唱歌曲;难点是了解“摇篮曲”这一体裁,并掌握分析歌曲的方法。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槟榔树下摇网床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槟榔树下摇网床

生命之歌——猎人的送葬行列(节选)(《第一交响乐》第三乐章)学时: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这节课紧紧围绕音乐要素,借助音乐要素,体味不同类型、风格作品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摇篮曲体裁的共同特征,大小调的色彩以及音乐要素改变给音乐带来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探寻音乐变化的背后原因,归纳、了解常见的音乐要素,知道“音乐的形式要素”(旋律、节奏、力度、速度、调式、音色、曲式、和声、织体等)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法,音乐语言通过音乐要素传递人类情感。

学情分析:说分析作品,欣赏音乐,学生经常感觉无从说起,不知道评价什么,怎么评价,说出来大多是好听,舒服等词语。

但实际上再略往前探寻一步,就可知道音乐带给我们如此心理体验的原因,而这些体验,感受是由音乐要素的不同组合、搭配带给我们的,而提及音乐要素,学生会感到陌生,甚至不知道是什么,有哪些,而实际上他们经常有用到,只是不知道是什么而已。

这节课从一开始的开放性问题开始,所有设问紧紧围绕音乐要素来设计,关注音乐要素,在鉴赏作品的同时,引导学生探寻音乐变化的背后原因,归纳、了解常见的音乐要素,将学生对作品评价过程中感受的到的隐性部分借助音乐要素以显性的方式呈现、表述出来,帮助学生逐渐明晰对作品的评价,知道“音乐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法,音乐语言通过音乐要素传递人类情感。

重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三重卡农的合唱是这节课的难点,合作中分三声部进行,还要加入由教师演唱的双簧管声部,共四声部,所以学生除唱准外,更重要的是要稳,不能越唱越赶,否则就会重叠。

针对这个问题,合作中:1、熟唱主题2、教师明确各声部进入的位置,并给予明确的手势提示3、演唱中注重情绪的把握,强调悲伤,强调小调色彩,有助于把速度慢下来稳住。

最终再加上大家对原本儿歌旋律的熟悉度打底,基本就能够顺利以三部卡农的形式将作品呈现出来。

教学目标:1.愿意感受和体验伴随生命历程的不同类型音乐,感悟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作用与意义。

2.熟悉《槟》的旋律,了解摇篮曲体裁的特点。

1.1生命之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粤教花城版必修音乐鉴赏

1.1生命之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粤教花城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一节《生命之歌》教学设计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课型:综合课课时: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花城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一节生命之歌的内容。

第一节生命之歌有摇篮曲《槟榔树下摇网床》、钢琴组曲《婚礼场面》、交响曲《猎人的送葬行列》三首曲子,根据高一新生的实际学情,我先选了摇篮曲《槟榔树下摇网床》来进行音乐教学的。

《槟榔树下摇网床》是一首京族摇篮曲,由黄淑子作词,苏文进作曲。

这是一首女生三声部合唱曲,旋律轻柔优美,速度较为缓慢,节奏给人以摇摆的感觉,极具民族风格。

描绘了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民的生活场景。

1986年获全国征歌一等奖。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伴随生命之初的摇篮曲,感悟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作用和意义。

2.通过聆听分析《槟榔树下摇网床》,初步感受摇篮曲的风格特点和情感表达。

3.通过《槟榔树下摇网床》与东北《摇篮曲》的对比分析,了解音乐的要素,了解不同地区的摇篮曲都寄托了母亲深深的爱,音乐风格和内容与各地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有关,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

4.各地的摇篮曲都是母爱的体现,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继承优秀的民族音乐,要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槟榔树下摇网床》,感受摇篮曲的风格特点和情感表达.了解不同地区的摇篮曲都寄托了母亲深深的爱,音乐风格和内容与各地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有关,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

2.难点: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感悟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生命之歌》。

(二)新课教学1.提问的方式:人类生命之初是婴儿时期,陪伴婴儿睡觉时的音乐是什么?(摇篮曲)2.先了解摇篮曲的定义。

3.播放京族摇篮曲《槟榔树下摇网床》,并提示学生注意思考两个问题:(1)思考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2)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学生回答问题,老师补充。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全套)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1节生命之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感受和体验伴随生命历程的各类音乐,感悟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分辨出每首乐曲的表演形式。

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记出《猎人送葬》主题音乐并分析其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开始对鉴赏音乐产生兴趣,懂得大自然也有生命,作为地球公民应”珍爱生命,保护自然”.【教学内容】1、欣赏三首以生命的开始-成熟-终结的音乐作品运用音乐要素分析特点.2、了解音乐小知识舞剧摇篮曲交响曲。

3、了解三首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悟音乐与人类生命的作用和意义.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作品,通过聆听记录音乐片段.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课时:一课时一课前预习学案:1、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为使幼儿安静入眠而唱的一种歌曲。

在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音乐中,都有很多悦耳动听的摇篮曲。

后来作曲家们对摇篮曲的应用突破了原来只用于催眠的局限,逐渐发展成为在音乐会上表演的一种抒情歌曲,成为独具一格的音乐体裁。

摇篮曲有它的自身特点,它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安宁、亲切、温存、抚爱、真挚的特点;曲调抒情、优美、静谧;旋律比较平稳,音域适中,不用过高过低的音,起伏不大;节拍形式多为2/4、4/4、6/8等复拍子,也有3/4拍子的,节奏、拍节不强调重音,但律动整齐,以适应表现摇篮徐缓、摇曳的特点。

速度缓慢,大多是行板(Andante);力度较弱,一般不超过中强(mf);调式一般用明朗的大调式;演出形式一般为女声独唱。

2、舞剧《鱼美人》首演于1959年,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和杜鸣心作曲,由当时在中国任教的前苏联著名舞蹈家彼·安·古谢夫和他的中国学生们集体编导。

这部舞剧曾分别荣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音乐和舞蹈的"经典奖",在美国、英国、俄罗斯和香港地区进行了成功的演出。

高中音乐花城版歌唱(选修)第一单元《第1节美妙的人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花城版歌唱(选修)第一单元《第1节美妙的人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花城版歌唱(选修)第一单元《第1节美妙的人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花城版歌唱(选修)第一单元《第1节美妙的人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认识人声的分类,了解及学唱汕尾渔歌选段
2、情感目标:传播家乡文化,汕尾渔歌
3、知识目标:认识人声的分类,并学习渔歌的演唱特点及渔歌的传入、发展的过程。

2学情分析
学生思维较活跃,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大部分学生喜爱上音乐课,因材施教,从美妙的人声中导入,通过运用当地丰厚的文化汕尾渔歌的底蕴来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美妙的声音,也能让学生感受及热爱家乡文化,传播家乡文化的原动力,最大限度的营造一个快乐,积极,勤学善思的氛围。

3教学内容分析
从人声的分类认识和了解中,通过渔歌的加入分析,能更形象去理解人声的美妙之处,另一个原因则是由于汕尾渔歌作为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境况,应该传播给下一代的孩子们,让他们更好的去传承,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文化。

从几首经典歌曲导入汕尾渔歌,从介绍渔歌的传入到发展,从分析渔歌的传播到传承,让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文化。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课前导入
一、课前导入:以游戏的形式导入,“疯狂猜歌名”老师播放歌曲,学生根据听到的歌曲猜出歌名并判断该歌曲是由女声演唱还是由男声演唱。

(一)播放PPT,音乐
《大海啊故乡》《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
《渔家姑娘在海边》
(二)导入总结:
1、《大海啊故乡》《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
《渔家姑娘在海边》这几首歌曲从音色上辨别都是由女声演唱。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槟榔树下摇网床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槟榔树下摇网床

生命之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感受和体验伴随生命历程的各类音乐,感悟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分辨出每首乐曲的表演形式。

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和体验做出自己的感受,判断和总结..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始对鉴赏音乐产生兴趣,懂得大自然也有生命,作为地球公民应”珍爱生命,保护大自然.重点:感悟音乐与人类生命的作用和意义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作品,通过聆听记录音乐片段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1导课:通过与同学们共同了解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理解本节课的课题<<生命之歌>>的内涵和内容展示导向新课.2对音乐作品的聆听体验并做出总结.A女声三声部合唱《槟榔树下摇网床》1作品介绍,京族味浓郁的摇篮曲2音乐题材摇篮曲3老师引导提示,学生带着问题聆听体验过程(播放音乐,课件展示。

)4回答问题,速度,力度,节奏,民族风格的体现?5老师引导深入讲解,师生共同总结音乐描述的情景(婴儿躺在网床里,母亲轻摇着网床,轻唱唱着摇篮曲,陪伴宝宝甜美入睡,倾诉着母亲对婴儿全部的爱与期望的情景。

)这部音乐作品使我们体验到的是:从生命开始的那一刻起,音乐就陪伴着我们。

6引入第二部音乐作品。

B舞剧音乐,钢琴独奏《婚礼场面》1作者2出处3舞剧4舞剧音乐5舞剧《鱼美人》的故事情节。

6老师引导提示,学生带着问题聆听体验过程。

7回答的问题:节奏,旋律,营造的音乐氛围?8老师引导深入讲解,师生共同总结音乐描述的场面(以欢快的,锣鼓点的节奏音型和快速流动的旋律线,贯穿全曲,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海底世界中欢快,热闹,喜庆的婚礼场面。

)这部音乐作品使我们体验到的是:音乐见证着人生每一个重要仪式。

9导入第三部音乐作品。

C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悲怆)1作者2音乐题材交响曲3音乐创作背景4老师引导学生带着思考聆听体验过程(课件展示播放音乐)5学生思考回答的问题:音乐营造的情感氛围,音乐情绪变化的特点,表达了什么?6老师引导深入讲解,师生共同总结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全曲是以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贯穿始终,表达出了作者既有对美好幸福的向往与追求,又有在残暴统治之下坎坷与屈服的人生旅程,也同时表达出了向社会所发出的悲愤有力的抗议。

《槟榔树下摇网床》教案

《槟榔树下摇网床》教案
(2)教师边弹边唱,学生集体曲的名字叫《槟榔树下摇网床》,是一首非常有名的民歌,不仅小朋友喜欢,大人也非常喜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小朋友演唱的这首歌曲吧。
1、看视频(没有音响效果)。
师:谁能用比较完整、好听的话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猜猜,可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生讨论。
师:有一首歌,唱的就是我们刚才看的、说的美丽的广西壮族风景,来听听,歌里唱了些什么?
2、欣赏歌曲MP3一遍。
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3、边看视频边听老师演唱。提问:这次,你听清楚了吗,歌里唱了些什么?(重点理解:蓝蓝胶丝做网床。)
4、理解歌词内容。
(1)师:这首歌有点难,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较快地记住歌词?(看老师的动作、运用图片、认字、图谱等)
(2)运用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教师清唱,学生边看图片边跟唱;难句摘唱。
(3)师:还有不明白的歌词吗?
5、学唱歌曲:
(1)师:你们都知道了,这是一首摇篮曲,怎样才能唱好摇篮曲?
《槟榔树下摇网床》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探求和尝试无伴奏合唱的学习兴趣。
2、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
听歌曲感受歌曲的力度及声部的和谐。
教学难点:
能感受少数民族多声部合唱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共唱问好歌!
二、欣赏并学唱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一单元第1节《槟榔树下摇网床》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
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 掌握摇篮曲音乐体裁。

2.了解大、小调性的区别。

能够对我们身边的音乐感兴趣,对作品所要表达的音乐内容能概括和展开想象
懂得大自然也有生命,作为地球公民应“珍爱生命,保护大自然”。

2学情分析
学生音乐知识水平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差异,进得设置不同教学的任务。

能够对我们身边的音乐感兴趣,对作品所要表达的音乐内容能概括和展开想象
情感目标
懂得大自然也有生命,作为地球公民应“珍爱生命,保护大自然”。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槟郎树下摇网床
广西京族民歌,黄淑子词,苏文进曲。

教的活动
1.聆听与欣赏 a.交流:对音乐的感受 b.探究:歌曲的节奏特点 c.讨论:摇篮曲对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启发学生关注: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的仪式活动需要音乐伴随。

3.思考:音乐对人类的作用与意义。

学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