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中酸雾的控制技术

合集下载

碱液吸收法

碱液吸收法

碱液吸收法,也称为碱洗法、碱吸收法,是一种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用于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SO2)等酸性气体,从而减少大气酸性降水和酸雾的形成。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燃煤电厂、工业锅炉和工业生产过程中。

碱液吸收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碱性溶液(如石灰石乳浆或氢氧化钠溶液)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钙或硫酸钠沉淀,从而将二氧化硫从烟气中移除。

以下是碱液吸收法的主要步骤:
1.喷雾吸收器:在烟气排放口或烟道中安装喷雾吸收器。

喷雾吸收器通过喷射碱性溶液形成细小的水滴,使烟气与溶液充分接触。

2.吸收反应: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钙(CaSO3)或硫酸钠(Na2SO3)等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会形成沉淀物,逐渐沉降到液体中。

3.沉淀分离:沉淀的硫酸钙或硫酸钠会与液体分离,形成废水和废渣。

废水可以进一步处理以达到环境排放标准。

4.再循环和废液处理:有时,废液可以经过再循环,以减少废液处理成本。

然而,由于再循环过程中废液中的碱度逐渐下降,可能需要补充碱液。

5.烟气排放:经过碱液吸收处理后的烟气中的大部分二氧化硫已被移除,烟气中的酸性成分得以降低,从而减少酸雨和酸性降水的形成。

虽然碱液吸收法可以有效地去除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但也存在废水处理和废渣处置等环境问题。

此外,碱液吸收法的操作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在应用碱液吸收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环境等因素,以找到最佳的净化方案。

燃煤锅炉烟气中SO

燃煤锅炉烟气中SO

燃煤锅炉烟气中SO₃的产生机理及其控制技术摘要:目前燃煤电厂已经普遍采用了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这些技术对烟气中SO₃的去除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阐述了燃煤锅炉烟气中SO₃的生成机理,分析了烟气中SO₃在燃煤锅炉后续设备中的转化,指出了烟气中SO₃对燃煤电站设备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如空气预热器的腐蚀、蓝羽现象等),提出了几种可行的SO₃治理方案。

关键词:燃煤锅炉;烟气;SO₃;控制技术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需求与利用大幅增加。

据我国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4.0亿吨标准煤,而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7.5亿吨标准煤,其中煤占有量分别为75.6%和66.0%。

燃煤电厂作为煤炭消耗大户,其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烟尘、SO,NO.、汞及其化合物[],其中SO₃的存在会导致电站设备的腐蚀、烟气不透明度的增加、酸雨的形成等问题。

目前,大多数火电厂都安装了或正在安装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装置(SCR)来控制NO,的排放,但是其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催化剂会部分氧化SO₂,导致烟气中SO₃浓度增加。

此外,SCR中逃逸的还原剂也会直接与SO₃反应。

一般来说,若烟气中SO₃浓度和水分含量增加后,酸露点温度也相应升高,直接会造成尾部烟道腐蚀的加快。

若烟道还存在堵塞的问题,那么锅炉长期安全稳定的运行便没有保障。

因此,治理烟气中SO₃的问题是不可忽略的。

1烟气中SO₃的形成过程与转化烟气中的SO₃主要在炉膛、SCR装置和空气预热器等设备中形成。

在炉膛的出口处,生成的SO₃为气态,且随后烟气温度降低到315℃~370℃范围时会与H₂O接触生成气态硫酸。

当烟温进一步降到137℃~160℃时,大部分SO₃以气态硫酸形式存在,进入烟气湿法脱硫装置(WFGD)后会进一步转变为硫酸气溶胶。

1.1煤在锅炉炉膛中燃烧形成SO₃煤粉在炉膛高温燃烧时,会生成SO₂。

当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时,会有近0.5%~2.0%的SO₂进一步转化成SO₃。

酸雾在有限空间中的安全范围

酸雾在有限空间中的安全范围

酸雾在有限空间中的安全范围标题:酸雾在有限空间中的安全范围研究引言在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如化工、冶金、制药等,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其中就包括了酸雾。

酸雾是一种气态或液态的酸性物质,在空气中分散形成的微小颗粒,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和毒性。

对于在有限空间中工作的人员来说,了解和掌握酸雾的安全范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酸雾在有限空间中的安全范围。

一、酸雾的危害及影响因素1. 酸雾的危害酸雾对人体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包括呼吸道刺激、皮肤腐蚀、眼睛损伤等。

长期接触酸雾还可能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肺炎等职业病。

此外,酸雾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 影响酸雾危害的因素(1)酸雾浓度:酸雾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2)暴露时间:人体暴露在酸雾环境中的时间越长,危害也越大。

(3)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酸雾的耐受力不同,因此受到的危害也会有所不同。

二、酸雾在有限空间中的安全范围1. 安全范围的概念酸雾在有限空间中的安全范围是指在该范围内,酸雾浓度低于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明显影响的距离。

2. 国家标准我国对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有明确的规定。

例如,对于硫酸雾,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5mg/m³;对于盐酸雾,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³。

三、如何确定酸雾在有限空间中的安全范围1. 测定方法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来测定酸雾的浓度。

这种仪器可以实时监测环境中的酸雾浓度,并显示在屏幕上。

2. 确定安全范围在知道了酸雾的浓度后,就可以根据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来确定安全范围。

一般来说,只要酸雾浓度低于最高容许浓度,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四、预防和控制酸雾的危害1. 个人防护在有限空间中工作时,应佩戴合适的防毒面具和防护服,避免直接接触酸雾。

2. 工艺改进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减少酸雾的产生。

例如,采用密闭操作、湿法除尘等方式。

3. 排风系统安装有效的排风系统,及时将酸雾排出有限空间,降低其在空气中的浓度。

厂房雾气大的防范措施

厂房雾气大的防范措施

厂房雾气大的防范措施
1.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生产设备和排放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部件,以减少雾气排放。

2. 使用环保设施,安装和使用环保设施,如除尘设备、废气处
理设备等,以减少排放的雾气浓度。

3. 加强员工培训,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对雾气大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减少操作失误导致的雾气问题。

4. 控制化学品使用,严格控制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避免化学
品挥发造成雾气污染。

其次,针对雾气大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
1.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雾气大的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包括疏散逃生、紧急封闭设备等措施。

2. 配备个人防护装备,为员工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
毒面具、防护服等,以减少雾气对员工的危害。

3. 定期演练,定期组织雾气大的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
理能力和危机意识。

4. 提供紧急救援设备,在厂房内设置紧急救援设备,如洗眼器、应急喷淋设备等,以便在发生雾气大情况时及时进行急救和处理。

综上所述,厂房雾气大的防范措施需要从预防和应急处理两方
面全面考虑,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降低雾气大对
厂房和员工的危害。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酸雾治理方案

酸雾治理方案

酸雾治理方案一、概述酸雾是指大气中含有大量酸性物质的雾状气体,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酸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酸雾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源头控制、减排措施和监测管理方面介绍酸雾治理方案。

二、源头控制1. 工业排放控制(1)加强对燃煤企业的监管,推行清洁煤技术,升级污染治理设施,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2)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

(3)建立严格的排放标准,对超标排放企业进行处罚,以推动企业自觉减排。

2. 交通运输控制(1)推广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减少尾气排放。

(2)改善公共交通设施,鼓励大众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

三、减排措施1. 大气污染物减排(1)在燃煤企业的烟囱口设置脱硫、脱硝设施,减少硫酸铵和硝酸铵的形成。

(2)加强工业废气治理,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

(3)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限制高排放车辆进入城市。

2. 农业污染物减排(1)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避免农业源酸雾的形成。

(2)提倡有机农业,使用有机肥料和绿色农药,减少农业废弃物的焚烧。

四、监测管理1. 环境监测(1)建立酸雾监测网络,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的浓度。

(2)及时发布空气质量指数和酸雾预警信息,引导市民佩戴口罩、减少户外活动。

2. 严格执法(1)加强对污染企业的日常监管,确保其符合排放标准。

(2)对违法排放行为进行惩罚,加大经济处罚力度。

(3)推动治理工程的实施,确保酸雾治理方案的有效执行。

五、总结酸雾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源头控制、减排措施和监测管理,我们可以有效减少酸雾的形成和对环境的影响。

希望政府、企业和公众携手合作,共同推动酸雾治理工作,为创造一个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酸洗系统酸温度控制对模糊控制的应用

酸洗系统酸温度控制对模糊控制的应用
好 的动态响应。
关键 词: 酸温度 ; 糊P D 模 I 控制; L PC
1 引言
实现对温 度的精确和基本恒定的控制要求 , 基本不能满足钢厂
因此本文提 出将模糊 控制 推理和常规P D I 控制相 冷 轧 带 钢 和 薄 板 一 般 厚 度 为 0. ~ 3mm, 度 为 的技 术要求 。 i 宽 结合并优化 的组成模糊 PD I 控制的方法 , 实现在 大偏 差范围内 l0 0 0 m 均 以热轧带钢或钢板为原料, O  ̄2 0 m ; 在常温下经冷轧机 而在小偏差范 围内转化为P D I 轧制成材。 冷轧带钢和薄板具有表面光洁、 平整、 尺寸精度高和 利用模 糊推理 的方 法进行控 制,
技术应用 ・
酸洗 系统酸温度控制对模糊控制 的应用
葛芳菲 ( 西北工业大学自 动化学院, 西 西安 7 1 ) 陕 1 2 09
摘 要 : 文介 绍了酸 洗温度控 制应用的过程 , 本 设计 了 于Pc 基 L的温 度模 糊PD 制 系统 。 I控 有效地 提 高了酸温度 的控制精度 , 同时系统具有 良

其 中, 输入 、 输出变量 语言值 的模 糊子集 为{L N , S N , M N,
为:
Z , S P P } O P , M, L 。
G() e r s= s -
() 1
式 中: 为系统的静态增益; 为系统的时间常数; 为系统 K T
的 纯滞 后 常 数 。
模糊PD I控制器以模糊控制为主体 , 的目标是通过调节水 其

技 术 应 用
轧板 的质量 , 须对 酸洗槽 的酸 液温 度实现 精确 、 必 恒定 的控 设定 为8  ̄ 阀的开度 设定值 为4 。 模 糊控制器e e 和K 5C, 5, 、 的模 制。 但采 用常规的P D I 调节器 和简单的模糊控制 难以达 到控制 糊集均设为 (LN , szP ,M P} 考虑到酸循环罐的体积很 N ,M N ,,sP ,L。 大, 加入 的酸 量和蒸汽量不能迅速 的影响到酸液 的温 度 n, 同 而采用模糊PD I控制器对酸洗槽 的温度 进行调节却可以获得 良 时为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 , 以在e N 、 cP 时将 阀门的开度 所 = L e =L 好 的温度特 性。 在酸洗工艺段 系统 中,由于1 4起温 度变化的 K 11 调至最大; 在系统 出现小的超调时令I z利用系统 自身的惯性 ( , = 因素很多, 导致蒸汽阀的开度和酸洗槽的温度 的关系是不确定 调节和维持温 度恒定。 的。 本次设计 中采用模 糊P D I 控制技术控制 蒸汽阀的开度 来实 4 系统 的 PD 型 I模 要求, 因为酸洗 槽酸液 的温 度具有非线性、 是 大滞后等 特点。

酸雾抑制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酸雾抑制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学基 金 ( 5 1 1 6 3 0 0 9 ) ; 昆 明理工 大
学一 金 川 公 司校 企 预 研 基 金 ( 6 4 8 8 ) 。

6 8 ・
第2 1 巷
相比, 强制通 风法 具有更 高 的酸雾 分散效 率 , 但 对
于较 大 的酸槽 或 大 型 电解 车 间 , 需 要 大 幅 度提 高 风机 功率 , 致 使设 备投 资 、 量 耗和 酸耗量 也 随之大
液) 中加 速上 升 至酸 液与 空气界 面 处爆 裂 , 产 生 的 喷溅 液滴 以 1 0 m/ s的速度 喷射 进入 大 气l 3 ] , 导致
( 1 )自然通 风法 。主要是 通 过 改变 生 产 环境 周 围 自然风 的通 风 量 和 空气 流 速 , 对 酸 雾 进行 疏 散 。一 般是 在屋 顶 设 置 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促进 生 产 环 境 局部 自然风 的形 成 , 达 到 疏 散 酸雾 的 目的。该 法 只 能 分散 酸雾 , 不 能抑 制酸雾 的形 成 , 且 易 受天气 等 客
问题 日益 凸显 , 危 害性 也急 剧增 大 , 因此迫 切需要
在 湿法 冶炼 电解 工序 、 铝 型材 氧化 工艺 、 钢 材
酸洗 工艺 、 电镀 、 除锈 、 金 属涂 装等 加工 过程 中 , 均 不 可避 免 需 要 使 用 含 酸 电解 液 或 酸 液 ( 硫酸 、 盐
酸、 磷 酸或 铬酸 等 ) , 一方 面这 些 酸 大 多 本 身 具 有
其次 , 对 大气 和 周 围 环境 造 成严 重 污 染 ; 第三, 严
分, 是 我 国原 材 料 的重要 来 源 , 铁、 锌、 铜、 铝 等 有

环保设备铬酸雾回收净化酸雾废气净化技术经验方法

环保设备铬酸雾回收净化酸雾废气净化技术经验方法

铬酸雾回收及废气净化技术方案一、项目概况该厂区内部从电镀车间电镀生产线生产过程中逸散的废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三个镀铬槽散发出来的铬酸废气,另外一部分是镀铁槽、酸洗槽、刻蚀槽散发出来的酸雾废气。

在敞口镀铬过程中,由于镀铬过程中产生大量氧气、氢气、铬酸也就被带出形成铬酸雾。

镀铁槽、酸洗槽、刻蚀槽同样也是在通过槽子逸散出来酸雾废气。

逸散到周围的环境中,它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严重危害着工人健康。

铬酸废气由于危害较高、排放要求严格,采用一套净化系统往往达不到排放标准,同时由于铬酸密度较大,有回收利用价值,所以在净化前设置铬酸回收装置,对铬酸液进行回收。

铬酸废气与酸洗槽废气需要用管道分流分开治理,分别设置引风机,引风管道。

铬酸废气经吸风罩收集后通过铬酸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循环使用,用在生产工艺当中,余量废气进入后续酸雾净化器内进行净化处理,经过除雾层移除多余水雾,合格的废气排入大气。

酸雾废气则由引风机抽至净化系统内部进行净化处理,经过除雾层移除多余水雾,合格的废气达标排放。

随着企业领导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气体中含有的铬酸通过净化处理,可以变废为宝回收利用。

所以对企业所排放的废气进行治理,不仅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而且净气排向大气,又得到了社会效益,可称之一举两得。

A、镀铬生产线有镀铬槽2个、活化槽1个、电解除油槽1个、化学除油1个,设置槽边吸风罩对逸散的铬酸雾进行收集,5个槽子共用一套抽风系统,经铬酸回收装置回收后进入后续酸雾净化器内部再次净化,确保废气达标排放。

B、镀铁生产线有镀铁槽2个、电解除油槽1个、化学除油槽1个、刻蚀1个,酸洗槽1个,设置槽边吸风罩对逸散的酸雾进行收集,6个槽子共用一套抽风系统,经净化后达标排放。

二、污染废气来源及主要设备选配1、部件在生产工艺中需要铬酸处理液处理,处理液随着温度升高以及电镀过程中产生大量氧气、氢气、铬酸也就被带出形成铬酸雾,所以会有大量铬酸雾挥发,逸散车间及周围的环境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生产中酸雾的控制技术王艳磊1李坚李依丽金毓峑(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100022)摘要:介绍了现代工业生产中酸雾的主要来源、排放特点和造成的危害,重点介绍了液体吸收法、固体吸附法、过滤法、静电除雾法、机械式除雾法和覆盖法等酸雾控制技术。

关键词:酸雾控制技术大气污染Controlling technologies of acid mist in industrial process Wang Yanlei, Li Jian, Li Yili, Jin Yuquan.(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Engineering, BJUT, Beijing 100022)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acid mist, its dischar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harm to human being. Modern control technologies, such as solid absorption, liquid adsorption, filtratio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ion, mechanical means and cladding process are presented.Keywords: Acid mist Controlling technology Air pollution1 酸雾的来源通常所说的酸雾是指雾状的酸类物质。

在空气中酸雾的颗粒很小,比水雾的颗粒要小,比烟的湿度要高,粒径为0.1~10 μm,是介于烟气与水雾之间的物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1]。

酸雾主要产生于化工、电子、冶金、电镀、纺织(化纤)、机械制造等行业的用酸过程中,如制酸、酸洗、电镀、电解、酸蓄电池充电等。

另外,在一些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也会使用到不同的酸[2]。

因为这些用酸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往往是多种酸的混合物,所以排放出的废气也大多是多种酸雾的混合。

2 酸雾的形成机理酸雾的形成机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酸液表面蒸发,酸分子进入空气,与空气中的水分凝并而形成雾滴;另一种是酸溶液内有化学反应,形成气泡上浮到液面后爆破,将液滴带出[3]。

另外,伴随酸雾排放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有呈分子态的酸性气态污染物如SO2和NOX等的排放,所以其排放过程和排放物成分比较复杂。

3 酸雾的危害导致大气酸化的首要污染物是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而酸雾的排放也不容忽视,因为和燃烧烟气相比较,酸雾的腐蚀力更强、毒性更大。

例如就硫酸雾来讲,它的毒性比二氧化硫高约10倍之多。

酸雾的排放会造成工作场所的空气中酸雾和酸性气体弥漫,排入大气后又会造成大气1第一作者:王艳磊,女,1972年生,博士,主要从事大气污染控制的研究。

环境中的酸沉降。

它不仅危及工人及厂房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4,5],腐蚀厂房设备及精密仪器,造成生产和生活的损失,而且还会对农作物及其他动植物的生存带来不良影响[6~9],造成对建筑物、文物古迹等的损坏等[10]。

因此,人们在加强对燃煤烟气、汽车尾气等进行治理的同时,也迫切需要采取得力措施控制酸雾的排放,以遏制大气环境的酸化和酸雨的发展。

4 去除酸雾的方法现今控制酸气排放的方法主要有:液体吸收法、固体吸附法、过滤法、静电除雾法、机械式除雾法及覆盖法等。

下面对这几类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4.1 液体吸收法液体吸收一般包括水洗法和碱液中和法。

碱液吸收常用的吸收剂有10%的Na2CO3、4%~6%的NaOH和NH3等的水溶液。

所采用净化处理设备主要有洗涤塔、泡沫塔、填料塔、斜孔板塔、湍球塔等[11,12]。

其主要净化机理是使气、液充分接触,酸、碱中和,从而提高净化效率。

液体吸收法的优点是设备投资较低,工艺较简单。

缺点是[13]:⑴耗能耗水量大、运行费用高;⑵容易带来二次污染;⑶在北方的冬天还容易因结冰而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⑷由于硝酸雾中含有不易溶于水的NO,因此液体吸收法对硝酸雾的净化效率比较低。

4.2 固体吸附法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分子筛、硅胶、含氨煤泥等。

北京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一种可以治理多种酸雾的吸附剂——SDG吸附剂,曾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1992年最佳实用技术和1995年可行实用技术[14]。

目前该吸附剂已在多个行业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它可以净化硫酸、硝酸、盐酸、氢氟酸、醋酸、磷酸等各种酸气(雾)。

尤其适用于浓度小于1000 mg/m3的间歇排放的酸洗操作场所。

与现有的其他吸附剂相比,SDG酸雾吸附剂具有以下优点:⑴吸附剂原料及制作成本低;⑵吸附效率高,吸附容量大;⑶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形成的产物性质稳定,所以吸附完成后的吸附剂可以直接抛弃,无需再生,节约了相应的工艺和设备消耗。

吸附法净化设备有固定床吸附器、移动床吸附器、回转式吸附器等[15]。

吸附法净化酸雾的优点是:⑴能比较好地去除伴随硝酸雾产生的氮氧化物的污染;⑵设备简单,操作方便;⑶干式工艺,不产生二次污染。

其缺点是:由于吸附剂的吸附容量有限,造成设备庞大,且过程为间歇操作。

因此,吸附法仅适用于净化处理酸雾浓度较低的废气[3]。

4.3 过滤法酸雾过滤器的滤层主要包括板网、丝网和纤维三种型式。

板网除雾器的滤层通常由聚氯乙烯材料制作,交错叠置于设备内。

丝网除雾器中的丝网一般由聚乙烯或耐腐蚀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

纤维除雾器的纤维材料则以聚丙烯和玻璃纤维居多。

图1和图2分别为塑料板网和除雾丝网[1]。

图3[3]为文丘里丝网除雾器。

图4[16]为筒式纤维除雾器的一只筒式元件。

图1 塑料板网 图2 除雾丝网图3 文丘里丝网除雾器 图4 筒式纤维除雾器之筒式元件过滤法的除雾机理是:不同粒径的酸雾滴悬浮在气流中,由于互相碰撞而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在经过丝网、板网或纤维层时,通道弯曲狭窄,在惯性效应和钩住效应(咬合效应)作用下,附着在丝网、板网或纤维上。

不断附着的结果使细小的酸液滴增大并降落下来,最后流入集液箱回用[2]。

过滤法对密度较大、易凝聚的酸雾如硫酸雾、铬酸雾的净化效果较好,但对雾滴较小的酸雾去除效果不够理想,对气态污染物则几乎没有去除能力。

4.4 静电除雾法酸雾静电捕集器是静电收尘器系列产品中的一个种类,静电收尘成为专利技术后,第一次成功的实际应用便是1907年用于硫酸雾的捕集 [17]。

静电除雾技术的工作原理[18]如图5所示。

图5 静电除雾的工作原理与静电除尘相仿,通过静电控制装置和直流高压发生装置,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送至除雾装置中,在电晕线(阴极)和酸雾捕集极板(阳极)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使空气分子被电离,瞬间产生大量的电子和正、负离子,这些电子及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定向运动,构成了捕集酸雾的媒介。

同时使酸雾微粒荷电,这些荷电的酸雾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定向运动,抵达到捕集酸雾的阳极板上。

之后,荷电粒子在极板上释放电子,于是酸雾被集聚,在重力作用下流到除酸雾器的储酸槽中,这样就达到了净化酸雾的目的。

同电除尘器类似,静电除雾器也有立式、卧式、多管式和线板式等多种型式。

由于静电除雾器一般处在酸性气氛中,所以必须使用防腐性能较好的材料制造。

常用的材质有铅质、硬PVC和玻璃钢三种类型。

其中铅制静电除雾器应用的历史最久。

除雾器阴极电晕线的材质也有很多种,如镍铬钢丝外包铅、钛钯合金线[19]、钛丝等。

静电除雾器工作时要在阴阳两极之间产生不均匀电场,所以需要两极都可以导电。

一般玻璃钢或聚氯乙烯等非金属材料的静电除雾器采用借助液膜导电的方法[20];也有用玻璃钢和石墨混合压制而成的导电玻璃钢[11],或采用在玻璃钢阳极内层加一层碳纤维垫[20]的方法来解决导电问题。

静电除雾器有以下优点:⑴除雾效率高,如宝钢冷轧厂酸洗工艺段采用的静电除雾器除雾效率高达99.55% [19];⑵性能稳定。

缺点有:⑴易产生电晕闭塞、电晕极肥大等问题[21];⑵设备体积大、价格高;⑶适应面窄,只适用于硫酸雾和铬酸雾[22],并且对呈分子状态的酸性气体基本无净化作用。

4.5 机械式除雾法这类方法的原理是借用重力、惯性力或离心力的作用使雾滴与气体分离,从而达到净化目的。

常用的设备有折流式除雾器、离心式除雾器等。

折流式除雾器示意如图6[3]所示,图中为折流板的一段,包括两块折流板,是构成一个通道的壁。

在通道的每个拐弯处装有一个贮器,收集并排出液体,液滴与气体在拐弯处分离。

当气流经过拐弯处,惯性力阻止液滴随气体流动,一部分液滴碰撞到对面的壁上,聚集形成液膜,并被气流带走聚集在第二拐弯处的贮器里。

这部分在第一个拐弯处分离出来的液滴,包括大的液滴和部分靠近第一个拐弯处外壁运动的细滴。

剩余的细滴经过通道截面重新分配后能够靠近第二个拐弯处。

同样,部分靠近第二拐弯处外壁的液滴,经过碰撞外壁,聚积成液膜并聚集在第三个拐弯处的贮器里。

最后,经过除雾的气流离开折流分离器。

图6 折流式分离器示意图离心式除雾器[3]主要适用于分离直径在0.05~0.4 μm范围内的极微细的液滴。

它的结构比较简单,设备的防堵性能较好,适用于酸雾中带固体或带盐分的废气除雾。

其主要原理是:含雾的气体以约20 m/s的速度进入螺旋管道,且流向分离器的中心。

当气体流向中心时,气体的旋转速度逐渐加大,离心力也逐渐加强。

由于这个向心力场的作用,液滴从气流中分离并被带出,从而实现了气液分离。

在设备的中心,向含雾气体中喷射水,有利于液滴分离。

喷出的较大水滴会黏着在旋转气流中的非常微细的液滴上。

聚集后的液滴积聚在壳体壁上,由气流把这些液滴带至排出口。

为了分离吸收塔顶部的雾沫夹带,进一步导致旋流板除雾器的出现。

它的作用是使气体通过塔板产生旋转运动,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将雾沫除去,除下的雾滴从塔板的周边流下。

该塔板除雾器的除雾效率可达98%~99%,且结构比较简单,阻力介于折流板与丝网除雾器之间。

如图7[3]所示。

图7 旋流除雾板原理图机械式除雾法的优点是除雾效率高;酸液可回收再用;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其缺点主要在于对呈分子状态的酸性气体基本无净化作用。

4.6 覆盖法有些工艺如金属酸洗工艺使用较大的开放式工艺槽,酸雾不易有效收集,所以采用悬浮塑球覆盖或用抑雾剂产生泡沫来封闭液面等方法防止酸雾外溢,这类方法称作覆盖法。

悬浮塑球可在酸液液面上形成一层不流通空气的绝缘层,延缓了酸液的蒸发和挥发,该方法可以减少70%以上酸雾的排放[23]。

抑雾剂成分一般为表面活性剂,加入酸液之后可使气液界面的张力有所降低。

这样使酸液中化学反应产生的气泡在较小直径时周围就吸附了活性分子膜,向液体表面浮起。

这些较小泡沫所含的能量比未加抑雾剂时产生的气泡所含能量大大降低,所以冲破液面时带出的液体也比不加抑雾剂时大大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