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4《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荷叶母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荷叶母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有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你们能说说这条短信的故事吗?师生共叙:5.12汶川大地震中,在都江堰一处坍陷的民宅上,一位已经死亡了的母亲保持着双膝跪地、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自己身体的姿势。
她的身下有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孩子安然无恙。
已经死亡了的母亲的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这位伟大的妈妈,和所有的妈妈一样,不但用血汗培养孩子、而且用生命保护着自己的孩子。
这位伟大的妈妈伟大无私的母爱,让所有在场的战士和医生等救援人员泪流满面。
大家说说,是什么力量让母亲当时会有如此坚韧的毅力呢?这故事说明母爱是伟大无比的,是的,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再次感受作者所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
二、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等。
三、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荷叶母亲莲花送莲(眼前)写景赏莲(回忆)荷叶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眼前)①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②雷雨越下越大时的红莲③被荷叶覆盖时的红莲母亲由景入情,深情赞美母亲抒情(写作特色:生动形象,情景交融)1、文中写了莲花、荷叶、母亲,说说文章最主要要赞美的是哪一个呢?(明确:母亲)2、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对赞美母亲有什么作用呢?(明确: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小结: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
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四、问题探究1、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提问学生,教师点拨)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七册《荷叶母亲》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词语用法;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培养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荷叶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荷叶的特点,进而引入课文《荷叶母亲》。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3. 理解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讲解词语用法。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讲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荷叶母亲》2. 重点词语:慈爱、关怀、怀念、无私奉献3. 表达技巧:拟人、比喻、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表达技巧,写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的母亲。
2. 答案:示例:“母爱如阳光,温暖我成长;母爱如清泉,滋润我心田。
在我心中,母亲就是那棵为我遮风挡雨的大树,永远守护着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母爱的文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
组织一次“感恩母亲”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024年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优秀

2024年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荷叶母亲》。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详细描绘了夏天荷叶对荷花的呵护,借景抒情,展现了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荷叶与荷花的比喻,表达对母爱的赞美。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母爱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感悟母爱的伟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天荷叶与荷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进而引入课文。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课文分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荷叶与荷花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
5.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表达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8.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深化对母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荷叶母亲》2. 生字词:若干3. 课文结构:五个自然段,分别描述荷叶与荷花的景象、比喻、赞美母爱。
4. 主题:母爱的伟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母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表达出对母爱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其他类似的比喻,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母爱的文章,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3. 教学过程中的“课文分析”和“情感体验”环节;4. 作业设计中的“以‘母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优质教案教学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优质教案教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七年级语文教材中《荷叶母亲》这篇文章。
该文选自教材第二单元“父母之爱”章节,主要讲述荷叶母亲以无私爱呵护着荷花,寄托作者对母爱赞美。
详细内容将围绕文章主题、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爱伟大;2. 掌握文章主题、结构、修辞手法等;3.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深层含义,体会母爱伟大;2.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主题、结构、修辞手法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荷叶与荷花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二者之间关系,引出本课主题。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文章大意,同时注意生字词读音和书写。
3. 精读课文:详细讲解文章主题、结构、修辞手法等,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自己与母亲相处点滴,分享感动时刻,体会母爱伟大。
5.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难点和重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与文章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及时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题:荷叶母亲——母爱赞歌2. 结构:总分总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话概括荷叶母亲形象特点。
(2)以“母爱”为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作文。
2. 答案:(1)荷叶母亲形象特点:无私奉献、关爱子女、坚韧不拔。
(2)作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赞美父母文章,如《背影》、《母鸡》等,进一步体会父母之爱,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是导入环节实践情景引入,是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是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读、研读、赏读、延读相结合,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有自己独立的理解能力,以及独特的生活体验,再加上这篇文章歌颂母爱,文字质朴,情感真挚,极易引起学生共鸣。
因此我抓住母爱这个主题,让学生通过听读、自读、研读、赏读,来领悟本文的主题思想,了解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并以此为契机,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2.教学难点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曲《鲁冰花》(一)导入新课1、课前我们听了一首歌,谁知道,这首歌是唱给谁的?2、指名说。
3、教师导入: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灵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
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精选

《荷叶母亲》公开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七册《荷叶母亲》一文。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荷叶对荷花的呵护与关爱,借此展现了母爱的伟大。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本课生字,积累重点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3.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生字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荷叶与荷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a.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b.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c. 讨论文章中描绘的母爱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为例,讲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自主完成练习。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六、板书设计1. 《荷叶母亲》2. 主要内容:a. 语言特色:细腻、生动、形象b. 主题思想:母爱的伟大c. 母爱形象:荷叶呵护荷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b. 仿写一篇以母爱为主题的短文。
2. 答案:a. 生字词:荷叶、荷花、呵护、关爱等。
b. 仿写短文:以自己的母亲为原型,描述母亲的关爱与付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阅读其他关于母爱的文章,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教案

1. 教学重点
(1)课文阅读理解:《荷叶母亲》的全文阅读,理解作者通过荷叶母亲意象表达对母爱的赞美和思念之情。
举例:分析课文中“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的比喻,理解作者如何运用意象描绘母爱的伟大。
(2)词语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举例:学习“依托”、“抚慰”等词语,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母爱的不同形式,分析母爱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并鼓励他们表达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文诗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如何鉴赏。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母爱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生活中更加珍惜和感激母爱。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6. 写作训练:模仿课文写作风格,进行创意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培养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强化思维品质与创造力;增强文化意识与价值观。具体目标如下:
1. 通过阅读与感悟《荷叶母亲》,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1. 预习指导:引导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冰心及其作品背景,初步感受散文诗的美。
2. 课文阅读:详细解读课文内容,分析荷叶母亲的意象,探讨作者对母爱的赞美。
3. 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词语的含义、用法,拓展词汇量。
4. 修辞手法: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并学会运用。
第7课《散文诗二首》之《荷叶.母亲》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文诗的基本概念、母爱的主题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我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和回报母爱。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荷叶.母亲》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形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诗歌朗读、分析讨论,他们逐渐领悟到母爱的伟大和诗人情感的真挚。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诗歌朗读的指导,虽然我强调了情感把握,但部分学生在朗读时仍然显得有些生硬。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指导他们,通过示范、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诗歌情境,自然地表达情感。
举例解释:
-诗歌朗读: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注意诗行中的停顿、重音,感受诗歌的节奏美,从而更好地传达情感。
-词语学习: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用生词造句,增强词语运用的实际能力。
-句子解析:引导学生从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分析,理解句子深层含义。
-主题理解:通过讨论、分享,帮助学生从诗歌中提炼出母爱的主题,联系实际生活体验,加深感悟。
2.教学难点
-诗歌朗读的情感把握:如何让学生在朗读时准确地Fra bibliotek达诗人的情感。
-象征手法的理解:如何使学生理解并运用象征手法分析诗句。
-情感的深层体验:如何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身实际相结合,产生共鸣。
举例解释:
-诗歌朗读的情感把握: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语气、语速、语调的变化来表达情感,如通过轻重音的变化表达对母亲的敬仰和依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读、研读、赏读、延读相结合,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自己独立的理解能力,以及独特的生活体验,再加上这篇文章歌颂母爱,文字质朴,情感真挚,极易引起学生共鸣。
因此我抓住母爱这个主题,让学生通过听读、自读、研读、赏读,来领悟本文的主题思想,了解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并以此为契机,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2.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鲁冰花》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我们听了一首歌,谁知道,这首歌是唱给谁的?
2、指名说。
3、教师导入: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灵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
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去感受那深深的母爱。
(板书课题作者:荷叶·母亲冰心)
2【讲授】了解作者
1、说到作家冰心,你有哪些了解?(原名、作品、作品的内容等。
)
2、指名学生说。
教师出示幻灯片: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3【讲授】听读,感知意象美
1、冰心的诗,像夜空里晶莹的星星,一颗一颗,清丽典雅;犹如一池春水,风过后,心里总会漾起阵阵涟漪。
阅读她的诗作,一股暖暖的爱总会萦绕在我们的身边。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以下两点:(出示幻灯片)1)、注意字音及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情感的变化。
2)、思考这首散文诗描绘了哪些意象?(诗歌的意象是作者用来寄托情感的事物,也叫物象。
)
2、教师范读。
3、指名学生回答:你从听读中感受到什么?从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情感的变化三个方面来谈,并找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试读。
(轻柔、舒缓、深情、歌颂、赞美)
4、这首散文诗描绘了哪些意象?作者写得最多,所花笔墨最多的是哪个意象?(板书:红莲)
4【讲授】研读,感受语言美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了一朵怎样的红莲?
学生回答(教师可示范举例):(1)菡萏(这里指未开的荷花)、亭亭玉立,让人心生怜爱(2)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需要保护,让人担心(3)被荷叶覆盖着,保护着,在风雨中不再摇动,幸福
追问:文中作者着墨最多的是红莲,为什么还要写到白莲呢?
学生回答:将白莲没有荷叶保护而凋谢,与红莲有荷叶爱护而茂盛形成对比,突出红莲的幸福。
追问:文中的第二三段也写的是红莲,这里的红莲有什么独特之处?
学生回答:这是回忆的九年前开在故乡园院的红莲,这三蒂莲就像我们三姊妹一样。
花瑞人祥,花与人是紧密相连的。
2、课文花了这么多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朵美丽而又幸福的红莲。
可其实啊,作者写红莲的目的是为了写荷叶,那文中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荷叶呢?请找出描写荷叶的句子。
学生回答:
(1)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再指名一人读这一句。
问,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可以抓住哪几个关键词?
学生回答:“慢慢”写出了荷叶的小心翼翼地在保护红莲,“倾侧”这个动作幅度很大,表明荷叶是倾尽了全力在保护红莲,“覆盖”写荷叶像伞一样为红莲遮挡雨点。
作者通过对荷叶护红莲的具体描绘,突出了荷叶的慈爱。
(动画展示:荷叶护莲)
指名读这一句,重读这几个词,读出荷叶的慈爱。
齐读这一句。
(2) 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勇敢慈怜的荷叶。
慈怜是慈祥怜爱的意思。
荷叶是柔弱的,但在保护红莲的时候,显示出了勇敢。
雨势很强,但在荷叶的遮挡下,成了“流转无力的水珠”,可见荷叶护莲力量之大。
) 5【讲授】悟读,体会情感美
1、作者当时在哪里?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
追问:她看到荷叶护莲时会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作者被感动了.想到母亲为自己的付出,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动画闪现我在母亲怀里的画面。
)(板书画上爱心)
2、想到这里,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请从文中找出情感变化的词语。
学生回答: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3、此情此景让作者深深地受了感动,情不自禁地歌颂母亲,文中哪一段是在歌颂母亲?
学生回答: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指名几人读,齐读,读出感情。
刚才我们从词语的角度赏析了荷叶护莲的动人画面,请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这一句。
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然后派代表全班交流:运用了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把我比作雨打风摆的红莲,把替红莲遮挡风雨的荷叶比作母亲,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爱,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资料助读:(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的母亲)母亲的病日重一日,日夜都处在昏迷状态之中。
然而,一次当她稍清醒后,竟对冰心说:“你的衣服太单薄了,不如穿上我的黑驼绒袍子,省得冻着……”冰心泪如雨下。
冰心称她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好母亲中的最好一个。
”
母亲在生命垂危之时,还不忘关心自己的女儿。
这种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
请同学们带着对母亲的深情再读最后一段,读出对母爱的赞美。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4、作者通过写荷叶护红莲,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呵护和关爱,从而抒发对母爱的赞美。
这种写法叫什么?
学生回答:借物抒情。
这是散文诗常用的写法,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寄托在事物上,自然万物皆可寄情。
5、让我们摘下两颗星星,点亮母亲的双眼;让我们掬起一捧月华,抚平母亲脸上的皱纹;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诉说对母亲的爱。
请仿照最后一段用借物抒情的手法来写一个句子。
母亲,你是 __ ,我是_______,____来了,除了你,谁_______ ?
学生书写交流展示。
这些句子连起来就是一首诗,诗歌的名字就是:母爱。
6【活动】延读,发现生活美
有人说:天下的母亲有着不一样的面容,但唯有母爱,是完全一样的。
同学们,我们享受母爱十余载,你们的母亲是如何保护、关爱你们的呢?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讲述自己的母爱故事。
学生讲述。
母爱是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是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是上学时整齐的书包,是临睡前掖紧的被角。
7【活动】课堂结语
母爱是平凡的,母爱是伟大的。
山,没有母亲的爱高;海,没有母亲的爱深;天,没有母亲的爱广;地,没有母亲的爱宽;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让我们在平淡的生活中,用心去感受,并回报这份至真至纯的母爱!让我们奋发图强,孝敬父母,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