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

合集下载

先秦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楚辞等

先秦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楚辞等

先秦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楚辞等先秦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楚辞》等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诗歌为主要形式,其中《诗经》、《楚辞》等作品代表了先秦文学的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先秦文学的特点并以《诗经》、《楚辞》为例进行论述。

一、先秦文学的特点1. 反映封建制度和贵族生活:先秦社会以封建制度为主导,文学作品往往以君王、贵族和官员的生活为题材,描写了他们的功绩、荣耀以及悲剧性命运。

这种写作倾向使得文学作品充满了封建主义的思想和价值观。

2. 注重表达情感和个体感受:早期的先秦诗歌以感情表达为主要特点,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感受,这种情感表达的形式多样,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歌颂,也有对悲伤和忧愁的抒发。

3. 运用典故、象征等修辞手法:先秦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典故、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比拟、隐喻等手段进行表达。

这样的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富有内涵,读者需要通过对典故和象征的理解来领悟作品的意义。

4. 以形式简洁、音乐性强为特点:先秦文学作品多采用平仄对偶的形式,这种写作方式使得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音乐性,有助于传承和记忆。

并且,这些作品往往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使得读者阅读起来更加流畅。

二、《诗经》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300多首古代诗歌,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

它在先秦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特点如下:1. 原始朴实:《诗经》中的诗歌多以田园生活为主题,反映了原始朴素的农耕生活,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这些歌颂了季节变化、耕种劳动等内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 音乐性强:《诗经》每首诗都有特定的音乐曲调,配合仪式舞蹈进行演唱。

这种音乐性强的特点使得《诗经》成为古代音乐的重要遗产,也为后世音乐发展提供了启示。

3. 聚焦于人情世故:《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聚焦于人情世故,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的甜蜜与痛苦等。

古代文学先秦文学概述

古代文学先秦文学概述

古代文学先秦文学概述古代文学是指中国历史上先秦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221年)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活动。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体裁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先秦文学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先秦文学主要包括典籍、史书、楚辞、诗经和各种散文。

典籍主要指《易经》、《尚书》、《礼记》、《周礼》等经典之作,它们记录了古代的历史事件、政治制度、礼仪规范等。

这些典籍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后世思想的形成和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史书是古代的历史著作,主要包括《史记》、《春秋》、《左传》等。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一部综合性史书,以纪传体的方式叙述了从上古到汉代的历史。

《春秋》和《左传》则是古代的国别史,分别记录了鲁国和齐国的历史。

这些史书以精练的文字、独特的叙述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分析,成为后世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

楚辞是先秦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主要是指咏史、抒怀和咏物的诗歌作品。

楚辞的代表作品有《离骚》、《九辩》等。

楚辞以其豪放的情感表达,独特的形式结构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五经》之一、诗经收录了诗歌作品305篇,按主题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其中风是古代民歌,雅是宫廷音乐,颂是祭祀歌曲。

诗经作为典型的散文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独特的韵律和深邃的意境,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除了以上几种体裁,古代的先秦文学还有丰富多样的散文作品。

散文是以散文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创作,常见的有议论文、游记、杂文、骈文等。

《国语》、《战国策》、《越绝书》等都是重要的先秦散文作品。

先秦文学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它们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思想观点等方面的内涵,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特点。

同时,先秦文学的艺术表现也极具特色,如楚辞的辞章华丽、诗经的音律美和散文的虚实结合等,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一、概述:先秦文学是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中国文学。

是中国文学的起点,跨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经历了从坯胎萌芽到生长成熟的漫长过程,直到周代蔚为大观。

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

先秦文学要讨论中国文学的起源、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

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有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先导的古代神话和古代歌谣,有标志着我国文学光辉起点的《诗经》,有作为后代史传体文学和小说、戏剧滥觞的历史散文,有体现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局的诸子散文,有我国寓言文学鼻祖的先秦寓言,有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楚辞》,等等。

丰富多彩,斑驳灿烂,奠定了我国两千几百年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诗经》和《楚辞》耸立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座巍峨的高峰,史传和诸子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

二、内容及发展经历A神话歌谣1)文字产生之前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先秦文学《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

另有《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该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已经具有韵律,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谣。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这些神话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

2)文字产生之后的书面文学的萌芽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传说时期。

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

先秦文学的概念

先秦文学的概念

先秦文学的概念
先秦文学是指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

先秦文学在内容上主要包括诗歌、赋、章句、典籍等多种文体。

其中最重要的是《诗经》和《楚辞》两部诗集,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瑰宝。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楚辞》是楚国地方诗歌的总集,内容丰富多样,语言优美流畅,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先秦文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典籍,如《尚书》、《礼记》、《论语》、《墨子》等。

这些典籍主要是以散文的形式记录古代政治、军事、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学的特点是注重韵律、音韵,注重文辞的表达和修饰,追求语言的音乐美和形象美。

同时,先秦文学也注重思想内容的表达和探索,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思潮。

总的来说,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奠定了后世文学创作的基础,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学知识点

先秦文学知识点

先秦文学知识点一、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至秦朝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之前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思想信仰和政治制度,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主要文学体裁1. 诗歌- 风、雅、颂:《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内容和风格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楚辞: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是战国时期楚地特有的文学形式。

2. 散文- 史传:如《左传》、《国语》等,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言行。

- 诸子散文:包括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法家的《韩非子》等,反映了各家各派的思想。

3. 戏剧- 先秦时期尚未形成成熟的戏剧形式,但有一些宗教仪式和宫廷娱乐活动中的表演艺术。

三、重要文学理念1. 儒家文学观- 重视文学的教化功能,认为文学应当传达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 强调“文以载道”,即文学作品应承载和传播儒家的道德和政治理念。

2. 道家文学观- 倡导自然无为,认为文学创作应顺应自然,不受外界约束。

- 主张文学应表达个体的精神追求和内在情感。

3. 法家文学观- 认为文学应当服务于国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强调实用主义。

四、代表性文学作品及作者1.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屈原:楚国诗人,代表作《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个人抱负。

3.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4.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5. 韩非: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主张法治和权术。

五、先秦文学的影响先秦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影响了后世诗歌的发展;儒家的文学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六、结论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

先秦文学特点

先秦文学特点

先秦文学特点1、创始性: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第一页,文学伴随着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祭祀、婚姻等日常生活而产生,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至周代而蔚为大观。

诗歌、散文、辞赋等文学形式一应俱全,散文中史传散文、诸子散文和应用散文已有明确的分界。

史传散文的记言记事由分离到融合,产生了文诰、编年、国别、谱牒等多种体例。

诸子散文由简短的语录体发展为论辩文,进而形成专题论文,完成了论说文的体制。

应用文中包括典、谟、训、诰、誓、命以及书信、盟誓、祝文、祝辞、箴、诔、铭文等各种文体。

先秦散文的记言、叙事、写人以及议论、抒情等,由自然到自觉,手法逐渐成熟。

诗歌开中国抒情诗之端,《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主要流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经学角度来说,先秦时代是出产“元典”的时代,儒、道及其他各种思想流派的原始经典都出自这一时代;从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体裁的产生、思想体系的形成、艺术手法的探索、文学流派的开创等各个方面来看,先秦文学都具有创始性的意义。

这种创始性充分体现了先秦时代的作家所特有的开拓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注重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恰与后世辗转模拟、东施效颦的风气形成强烈的对比。

2、综合性:先秦时代文史哲不分离,诗乐舞相融合。

文学是泛指包括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在内的一切学术。

《论语·先进》说孔门弟子子游和子夏长于文学,“文学”便是泛指古代文献。

《诗经》和《楚辞》本是文学创作,却具有一定程度的史料价值和思辨色彩。

这些文献对于研究先秦时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文学等都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

先秦时代的诗歌、音乐和舞蹈密不可分,从原始歌谣到《诗经》、《楚辞》都是如此。

《吕氏春秋·古乐》中记载的“葛天氏之乐”,有舞蹈道具和动作的描述,乐章的章名概括了诗歌的内容,显然是诗乐舞的综合表演。

《诗经》作品大多重章叠句,原本是适应音乐和舞蹈反复表演的需要。

(完整版)先秦文学

(完整版)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概述一、先秦文学界定广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传说中的尧、舜、禹的时代)、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至于狭义的“先秦”,则主要指秦统一天下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从文学史的角度,应当说先秦文学是指广义的先秦文学,即上古至战国时期的,、” ' ,、\/■- 文学。

二、先秦文学概况1、上古文学:歌谣和神话2、诗歌:《诗经》、《楚辞》3、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三、先秦文学的特征在这个阶段,先秦文学有三大主要特征:其一,文学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个体的身份也不断变化;1、群体创作时期,主要在文字产生以前这个时期,即群讴唱和。

其主要作品当是劳动乐歌(含农事祭舞)。

2、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背景,巫觋作为个体文学创作者开始出现,出于巫术目的而创制的韵文是当时主要的作品。

3、商周之际到春秋人事受到重视,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或为新兴文化的代表,记人事,观天象,述旧典的史家散文,是当时重要的作品。

4、西周春秋时期学在官府,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是此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他们所献诗、所采诗是这一时期留存后世最多的作品。

5、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时期,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的“士”阶层,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子散文”是这一时期最多最具个性的文学作品。

其二,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其三,先秦文学的发展,是与先秦社会文化的发展相表里的。

1、夏商时代文化背景相同,都以巫文化最具代表性,故夏商文学也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突出体现为直接为宗教活动产物的诗歌作品,可考资料较多。

2、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社会制度由血亲面宗法,时代精神由敬畏鬼神到敬礼重德,因而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历史散文借修史来表达对现实的关注。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概述一、先秦文学界定广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传说中的尧、舜、禹的时代)、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至于狭义的“先秦”,则主要指秦统一天下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从文学史的角度,应当说先秦文学是指广义的先秦文学,即上古至战国时期的文学。

二、先秦文学概况1、上古文学:歌谣和神话2、诗歌:《诗经》、《楚辞》3、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三、先秦文学的特征在这个阶段,先秦文学有三大主要特征:其一,文学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个体的身份也不断变化;1、群体创作时期,主要在文字产生以前这个时期,即群讴唱和。

其主要作品当是劳动乐歌(含农事祭舞)。

2、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背景,巫觋作为个体文学创作者开始出现,出于巫术目的而创制的韵文是当时主要的作品。

3、商周之际到春秋人事受到重视,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或为新兴文化的代表,记人事,观天象,述旧典的史家散文,是当时重要的作品。

4、西周春秋时期学在官府,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是此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他们所献诗、所采诗是这一时期留存后世最多的作品。

5、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时期,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的“士”阶层,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子散文”是这一时期最多最具个性的文学作品。

其二,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其三,先秦文学的发展,是与先秦社会文化的发展相表里的。

1、夏商时代文化背景相同,都以巫文化最具代表性,故夏商文学也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突出体现为直接为宗教活动产物的诗歌作品,可考资料较多。

2、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社会制度由血亲面宗法,时代精神由敬畏鬼神到敬礼重德,因而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历史散文借修史来表达对现实的关注。

3、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表现出着眼现实,少及“天命”,自觉创新的共有文化气质,产生了不同于前代又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善于借助“山川之助”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重点作品《离骚》 思想内容和思想意义
艺术成就
《 橘颂》 其他作品: 《九歌 》 《 九章 》 《 天问》 《 招魂 》 五 、宋玉
先秦文学歌谣诵读法 1.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 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 手法牢记赋比兴, 名篇《硕鼠》与《伐檀》。浪漫主义是《楚辞》, 《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 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及 《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 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前 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和《左 传》
3、《国语》 《召公谏弭谤》 4、《战国策》 艺术成就:
1.文笔生动,清新流利,富余文采; 2 .善于把人物的活动组织成生动曲折的 故事,引人入胜。 3.善于渲染气氛。
三、诸子散文 学习要求 1.了解先秦诸子的主要学派与其代表著作;
2.基本掌握《论语》、《老子》的思想内容;
3.掌握《孟子》的思想与散文艺术 4.掌握《庄子》的思想与散文艺术 5.了解《荀子》、《韩非子》的思想内容
1.《论语》 2Leabharlann 《墨子》 3.《孟子》 4.《庄子》
《论语》
《论语》是记述孔子及其门人言谈行事的语录体散
文集,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时事、教育、文学 等多方面,是一部重要的儒家之作。《论语》所 记录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的特点: 1.《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文辞简朴 平实而富于形象。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常能表现 人物的性格 。
第五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和散文的勃 兴
一、散文勃兴的社会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分为两类: 1. 以记述历史人物思想活动、历史事件为主的历史散文。《春秋》 《左传》《国语》《战国策》 2.以议论、说理为主的论说散文。《论语》《墨子》《孟子》《庄 子》《荀子》《韩非子》 二、历史散文 1.《春秋》 2.《左传》 《左传》的思想:1.比较强调人的作用;2.重视民的作用;3.本着 不隐恶的态度,对统治阶级的残暴荒淫的丑行作了暴露。4.表彰了 许多有识见、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物。 《左传》的文学性:1.长于描写战争。2.善于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 中来立体化地表现人物地思想和性格。3.语言精炼传神. 4.善于写出 人物性格的变化。
2.《墨子》文章虽然语言质朴,但也注意 修辞、排比等手法,使用很多,因此仍 有一定形象性,读起来朗朗上口。
《孟子》
孟子名轲,是孔子之后最重要的儒家代表人物。后世把他与孔子并 称“孔孟”。 他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权 威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 传世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lbum/555t_132.asp
《邶风· 静女》《秦风· 蒹葭》《卫风· 》 氓
/ting.asp?id1=756&bu=全 &id2=16383
4.反映劳动生活和爱国思想的诗篇 《豳风· 七月》《魏风· 伐檀》《周南· 芣》 《秦风· 无衣》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 1.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 4.丰富的语汇和和谐的韵律 四、《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三、楚辞和《诗经》的比较
四、屈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思想内容 1、爱国主义精神 2、为实现政治理想而坚持奋斗的精神 3、高尚的道德情操与独立不迁的光辉人格 4、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精神 艺术特点 1、成功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抒情性
3、浓郁的浪漫主义精神 4、发展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文学
主要内容
一、先秦文学 二、两汉文学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四、唐代文学 五、宋代文学 六、元明清文学

上网学习(中央电大网、

/ 西安电大网、 /
形成性作业(20%)
发贴子)
小组活动 到课率 书面作业(4次) 填空题 选择
二、《诗经》的分类、作者和年代 《诗经》按音乐的特点来分:风、雅、颂
二、《诗经》的思想内容 1.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 《豳风· 七月》、 《 魏风· 伐檀》
/ting.asp?id1=748&bu=全 &id2=18296
《魏风· 硕鼠》 2、反映徭役兵役痛苦的诗篇 《豳风· 东山》《齐风· 东方未明》《卫风· 伯兮》 《王风· 君子于役》 3、反映爱情和婚姻问题的诗篇 《周南· 关雎》
《论语》
2.《论语》还记录了一些小故事,这些故 事刻划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 3.《论语》言简意赅、朴素生动、富有哲 理和感情色彩,形成一种平易雅正、含 蓄的语言风格。
《墨子》
墨子名翟,是墨家的创始人,他的主张是“兼 爱”和“非攻”,他反对战争,谴责由于战争 而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反对统治者的腐朽生活, 提倡吃苦精神号召节俭。 墨子文章的艺术特点: 1.文字浅显、质朴无华、常缺乏文采,但是逻 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的事例进行说理。从具 体问题的争论进而成为概括性的辩论。
《孟子》
《孟子》的艺术特点: 1.感情强烈,言辞锋利,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 大量运用排比句、对偶句,以增强文章气势。 2.善用比喻、寓言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3.长于辩论,且善设圈套,采用迂回包围之术 使人自相矛盾,不得不折服。 /
《庄子》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比较复杂。其主要倾向是逃避现实,蔑 视礼法和权贵,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以达到明哲保身的目的。
第三章《诗经》
学习要求 1.了解《诗经》的性质与其产生、结集、流传的过程; 2.掌握《诗经》的思想内容 3.掌握《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 4.背诵《诗经》中的某些短篇,或是长篇中的某些名句。
第三章《诗经》 一、《诗经》概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收入从西 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的诗篇。它记载了我们祖先 的劳动、生活、爱情、欢乐和哀伤。是中国先民最早的歌 唱。《诗经》最初称《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被尊为 经典,有了《诗经》这个名字。
《荀子》
《韩非子》
第六章 楚 辞
一、楚辞(定义) 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一种新 的诗歌样式。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歌发 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高峰。 二、特点: 1.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以六子 句和五子句为基本句式,参差错落、灵活多变。
2.在句中灵活而又大量地使用语气词“兮”。 3.采用楚国方言,描写楚国独特的景物,表现楚国的风 俗民情。

试(80%)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第一章 文学艺术的起源和 原始劳动诗歌
一、文学艺术的起源
文学起源于劳动,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 诗歌。
中国古代神话
一、中国古代著名神话 《山海经》是保存我国古代神话最多,而且也 是更多地保留着古代神话一部分原始面貌的古 籍。 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的著名篇章有《公工怒触不 周之山》、《女娲补天》、《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后羿射日》、《鲧禹治水》 《皇帝擒蚩尤》、《刑天舞干戚》等。
他崇拜自然,蔑视权威,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他的文章想像丰富,气势恢 宏,机智辛辣,是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他是战国中期道 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生平 据《庄子》记载,庄子住在贫民区,生活穷苦,靠打草鞋过活。 有一次他向监河侯借粟,监河侯没有满足他的要求。还有一次,他穿 着有补钉的布衣和破鞋去访问魏王,魏王问他何以如此潦倒,庄子说: “我是穷,不是潦倒,是所谓生不逢时。”他把自己比作落在荆棘丛 里的猿猴,“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史记》中记载,庄子 曾在家乡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官,在职不久就归隐了。楚威王闻知以厚 币礼聘,被庄子拒绝,在当时学者名人中,他和惠施经常往来,《庄 子》书中有不少他和惠施进行讨论、争辩的故事。
《 庄子》
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1.善于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哲 理。 2.常以极度夸张的笔法、奇特的构思进行形象塑造和景 物描写,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庄子》文章的语言艺术在诸子散文中成就最高。他 语汇丰富、造语奇特、文辞富丽,善用比喻、夸张、 排比等修辞手法。对所写事物进行生动形象而又细致 入微地描写,使文章生动传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