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地土地资源自然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韶关

韶关

韶关人文历史
• 韶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韶关的人类历史可上 溯到距今十万年前,这已被曲江“马坝人”头骨化石的发 现所证明。三国末年(公元265年),吴主孙诰置始兴郡, 治所在曲江城(今韶关市区),是韶关市郡之始。隋开皇 九年(公元589年)曾改设韶州,取州北韶石山之“韶” 字为州名。明代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曾在曲江 县武水边开设税关。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又将原 设于南雄的太平关移至曲江浈水边,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外 增设税关,韶关之名即由此而来。
视频
好漂亮的地 方
好大的一只 鸡
这有鱼吃么
我广铁路大动脉贯穿市境,经韶关市区和乐昌、乳源、曲江三市县, 每天有65对列车通过。每天都有往返于韶关-深圳和韶关-广州的特快 专列。 从北方来的客人可选择在此站下车游玩,然后再到广东省的其他各市, 广州、深圳、肇庆等地都通火车。韶关火车站位于浈江东岸,乘公交 1、2、3、4、9、10路都可以到达。 • 公路 • 韶关公路四通八达,105、106、107、323国道贯穿韶关境内,韶关 到广州的公路均为二级路面,全程290公里,由于京珠高速公路韶关 段的甘塘至翁城已经通车,从韶关到广州时间已经缩短了1个小时。 从韶关市出发到附近各景点均有旅游车,一般以中巴为多。如果没有 直达景点的车,可先在车站转乘到各市县城,一般车程都在两三个小 时左右,到达后再转车去各景点。
韶关人杰地灵,孕育了唐代名相张九龄、刘瞻、宋代 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余靖等杰出人物,六祖惠能和尚选择 韶关为其禅宗南派的发祥地。韶关作为“马坝人”的故乡, 石峡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摇篮之一
韶关人的祖 先
韶关旅游
• 韶关人文鼎盛。这里是世界上著名的红层古生物圈恐龙的 故乡,是12.9万年前生长于其间的“马坝猿人”的故乡, 是海外瑶族的发祥地。这里是中国佛教著名经典《六祖坛 经》的诞生地,已有1500年历史的南华禅寺、因为供奉 着六祖慧能的真身而成为广东乃至东南亚最具影响力的全 国重点寺庙。这里是广东现存古塔最多和客家围楼规模最 大的所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仁化云龙寺塔、 南雄三影塔、始兴满堂围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韶关是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以丹霞山为龙头 的韶关旅游业蓬勃发展,现已开发丹霞山、南华寺、金鸡 岭、九泷十八滩、南岭、大峡谷、珠玑巷、梅关等众多著 名景区(点)。

地理地形分类

地理地形分类

地理地形分类1、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岩石地貌类型之一。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以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

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

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

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

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

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

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韶关市家乡调研报告怎么写

韶关市家乡调研报告怎么写

韶关市家乡调研报告怎么写韶关市家乡调研报告一、引言家乡是一个人情感的源泉,也是我们成长的地方。

韶关市作为我家乡的代表,我对其进行了一次调研。

通过此次调研,我将向大家介绍我家乡韶关市的自然环境、人文风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二、自然环境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扼住粤港澳大湾区与湖南、江西的交通要冲。

这里地势较为复杂,山地占据了总面积的80%,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境内河流众多,更是以北江为主要干流,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丰沛的水源。

此外,这里山清水秀,水草丰茂,气候宜人,是一个适合居住和旅游的地方。

三、人文风貌1. 历史文化:韶关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

在韶关市内,可以拜访到著名的古建筑,如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以及南华禅寺等。

这些文化遗址不仅体现了韶关市的历史沉淀,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

2. 民俗传统:韶关市拥有丰富的民俗传统,如庆祝春节的花灯表演、舞龙舞狮等活动。

这些传统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3. 饮食文化:韶关市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其中以韶关菜以及湖湘菜为主要代表。

这些美食以口味鲜美,烹调技巧独特而闻名。

韶关市的饮食文化不仅满足了当地人民的需求,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四、经济发展1. 第一产业:韶关市农业发展较为活跃,主要以水稻、油菜、果树、茶叶等为主要农作物。

通过农业发展,不仅解决了当地人民的生活需求,也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2. 第二产业:韶关市的工业发展较为繁荣,主要涉及到机械制造、纺织、金属加工等领域。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第三产业:韶关市的服务业也在快速发展,主要涉及到旅游、餐饮、物流等领域。

这些服务业的发展既丰富了韶关市的经济结构,也提升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结语通过对韶关市的调研,我对家乡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里既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也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经济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韶关市典型香芋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及肥力评价

韶关市典型香芋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及肥力评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4, 45(3): 344-353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2307012崔罗肖, 刘娅, 赵兰凤, 等. 韶关市典型香芋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及肥力评价[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4, 45(3): 344-353.CUI Luoxiao, LIU Ya, ZHAO Lanfeng, et al. Soil nutrient status and fertility evaluation of typical taro producing areas in Shaoguan City[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4, 45(3): 344-353.韶关市典型香芋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及肥力评价崔罗肖1,刘 娅1,赵兰凤1,张新明1,许一武2,谢 健3,任宗玲1(1 华南农业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2; 2 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80;3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黎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广西 南宁 530409)摘要: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典型香芋产区的土壤肥力情况,以期为香芋产区土壤养分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分别于韶关市的3个香芋种植区(桂头镇老均村,廊田镇官坡滩村、农庄村)采集0~30 cm香芋根际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最能代表当地土壤肥力的指标进入最小数据集,通过隶属度函数对所有的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土壤质量指数并评价土壤肥力。

【结果】3个香芋产区土壤均呈酸性;容重为1.17 g·cm−3,质地适宜;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为9.17 cmol·kg−1,处于较低水平;速效P (54.20 mg·kg−1)、有效Cu (2.07 mg·kg−1)、有效Fe (186.33 mg·kg−1)、有效Zn (1.87mg·kg−1)丰富,有效Mn (4.21 mg·kg−1)、有效B (0.12 mg·kg−1)、有效Mo (0.10 mg·kg−1)缺乏或极缺乏,其他养分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

韶关介绍

韶关介绍

人文景观
马坝人
韶关马坝人遗址就在马坝镇狮子岩,是两座石炭纪石灰 岩孤峰,远观如狮伏地,头低尾高。山中溶洞纵横交错, 上下相通,底层终年积水,水清且洌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别名:字子寿,谥号“文献” 国籍:中国(唐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 官职:唐开元尚书丞相 代表作品:《感遇诗》十二首
3)、水运:北江航道、 浈江航道、武江航道等;
武广高铁隧道100多公里
广乐高速
广 乐 高 速
广东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岭南有名重镇。菩提本无物,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这里 是粤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历史上也曾盛极一时。这里曾是岭 南重镇,历经千载。珠玑巷里追寻时光流逝下斑驳的历史, 丹霞山上赞叹大自热的神奇,南华寺里感受六祖慧能的佛宗 禅意,在梅关古道上看红梅傲雪,遥想当年虎踞龙盘,一夫 当关万夫莫开的雄浑气势......
(1)、特殊地貌:丹霞地貌:丹霞山(世界文化遗产)、金鸡岭等; 石灰岩地貌:广东乳源大峡谷、古佛岩、通天箩等;
(2)、名山:南岭、天井山、云髻山等; (3)、古迹:“马坝人”遗址、梅关古道、西京古道、珠玑古巷、三影
塔等;
(4)、水景:南水湖、龙山湖等; (5)、漂流:九泷十八滩漂流、灵溪河漂流、百丈崖峡谷漂等; (6)、民居:双峰寨、满堂客家大围、东湖坪九栋十八厅等
韶关矿石
锰矿
银矿
铁矿石
铀矿
锌矿
人文地理
韶关被称为广东的北大门,是中国北方及长江流域与华南 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战略地位重要,韶关市是粤 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公路运输:G105 G106、G107、G323、京 珠高速路、韶赣高速路;

韶关介绍

韶关介绍

旅游资源
韶关旅游资源展现的是绿色生态与佛教文化融为 一体的乾坤大气 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万千气象。 旅游景观: 市区的狮子岩、南华寺、风采楼 仁化的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国红石公园) 乐昌的金鸡岭、古佛岩(有“地下宫殿”之称), 始兴县的满堂围、车八岭樟栋水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 乳源的云门寺、大峡谷、通天箩、 必背瑶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龙山湖南水狩猎 场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南雄的梅关、珠玑巷
韶关介绍
韶关的地理位置
丹崖碧水耀岭峤——韶关市
韶关交通
地处南岭山脉南麓,“接五岭之 口,当百越之冲”,战略地位十分重 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为广 东的“北大门”

从古至今是中国内陆及长江流 域与华南沿海地区之间最重要的陆路 通道。
韶关历史
韶关是“马坝人的故乡”。 岭南的物种宝库。 相传舜帝巡奏“韶乐”于城北的石峰群中,该处后 来被称为韶石山。 隋开皇九年(589年)取州北名胜韶石山之韶字为州 名,改东衡州为韶州,明清为韶州府。 明嘉靖(1547年),在曲江县武水边开设税关。清 在曲江城北门增设旱关,因为往来商贾必经韶州, 人们称之为“过关”“韶关”之名由此而得。
狮子岩
南华寺
风采楼
丹霞山
韶关特产 曲江的马坝油粘米、 南华李、 翁源的三华李
马坝油粘米
南华李
翁源的三华李
民俗风情 韶关各地风俗有浓郁的岭南客家 色彩 民间普遍重视的传统节日:尝新 节、 冬至节 农村仍有古婚俗遗风如:哭嫁 (土家族)、送嫁、迎亲、拜堂、 闹洞房等
土家族的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3天或前7 天开始,也有的前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三个 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不过,开始时都 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可以自由地哭。亲族乡 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 节。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 嫁达到高潮。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着传统 礼仪进行,不能乱哭。总的来看,哭唱的内 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 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 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 等。“歌词”既有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 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们即兴创作 的。内容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 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乐 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 与不安。也有的是倾泄对婚姻的不满,对媒 人乱断终身的痛恨,等等。

韶关地理

韶关地理

韶关地理(一)、自然地理1、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南临珠江三角洲,北以湖南省、江西省为邻,西接清远市,南抵英德市。

2、行政区域:包括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乐昌市、仁化县、南雄市、始兴县、乳源县、翁源县、新丰县。

3、总面积:18594平方千米。

4、地形、地势特征:(1)、韶关地势北、东、西高,南低,乳源县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是全省最高峰。

(2)、地形,山地、丘陵、河谷、平原、台地五种地形兼备。

(3)、大概以京广线为界,线以东为丹霞地貌,线以西为岩溶地貌。

5、典型的中亚热带为主的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冬短夏长,春秋过渡迅速,四季分明。

年降水量为1400㎜-190㎜。

旱涝、“倒春寒”、“龙舟水”和霜冻等为常见气象灾害。

6、全市集雨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的河流达102条,绝大部分属北江流域。

7、丰富的自然资源:(1)、全省最大的生物资源宝库和再生资源:动物资源极丰富,达200种,占全省1/3左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华南虎等7种;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有:广东始兴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广东乳源南岭自然保护区、广东乳源天井山自然保护区等。

(2)、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广东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

仁化县凡口铅锌矿、曲江区大宝山铁矿等为著名矿山。

(3)、水能资源丰富:乳源县最丰富,乐昌市和曲江区次之,较大的水电站有南水电站、锦江电站、孟洲坝水电站。

乳源县、曲江区、仁化县、新丰县和乐昌市为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

8、主要物产:曲江区马坝油粘米、火山粉葛、乐昌市的马蹄、香芋、南雄市的白果、黄烟、翁源县的三华李、仁化县的长坝沙田柚、白毛尖茶、冬菇、乳源县的猕猴桃、始兴县的杉木等。

(二)、人文地理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公路运输:G105、G106、G107、G323、京珠高速公路、韶赣高速公路;(2)、铁路运输:京广线、武广客运专线(高铁);(3)、水运:北江航道、浈江航道、武江航道等;2、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1)、特殊地貌:丹霞地貌:丹霞山(世界文化遗产)、金鸡岭等;石灰岩地貌:广东乳源大峡谷、古佛岩、通天箩等;(2)、名山:南岭、天井山、云髻山等;(3)、古迹:“马坝人”遗址、梅关古道、西京古道、珠玑古巷、三影塔等;(4)、水景:南水湖、龙山湖等;(5)、漂流:九泷十八滩漂流、灵溪河漂流、百丈崖峡谷漂等;(6)、民居:双峰寨、满堂客家大围、东湖坪九栋十八厅等;(7)、名人墓:张九龄家族墓等;(8)、宗教景点:禅宗文化景点:南华寺、云门寺等;道教文化景点:太傅庙、钟鼓岩等。

韶关_精品文档

韶关_精品文档

韶关韶关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区,濒临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

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具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

本文将探讨韶关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以便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

首先,韶关地处广东省北部山区,地形起伏,山峦连绵,被誉为“南国嶂峄”。

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

韶关还拥有富饶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是广东省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

其次,韶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韶关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和繁衍生息。

在古代,韶关是世袭州府,有着独特的行政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韶关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浓厚历史底蕴的城市。

韶关还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首先是丹霞地貌,韶关是丹霞地貌的发源地之一。

在韶关市内,有着著名的丹霞山景区,这里的奇峰怪石、古树茂林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

此外,韶关还有韶关五岭之一的北江源头,是广东省最大的江河源头之一。

北江源风景区的蓝天碧水、奇石怪洞,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同时,韶关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值得一游。

比如韶关古城遗址、曲江文化村、沙仙古镇等。

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给人们提供了了解古代城市发展历程的机会。

最后,韶关正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作为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韶关一直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近年来,韶关不断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大引资力度,吸引了许多知名企业入驻。

同时,韶关还加大了旅游业的发展力度,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韶关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城市。

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快速发展的经济为人们所熟知。

无论是欣赏丹霞地貌奇观,还是领略古城古镇的风采,或是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韶关都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信随着韶关不断推进发展,它将会在更多的人的心目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韶关地土地资源自然特征分析1.1.1气候分析韶关地处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南麓,属中亚热带湿润性的季风气候。

全年气候资源丰富,四季宜耕,春末夏初多雨,秋多干旱,冬多寒霜,气象灾害较多。

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气流,夏季盛行偏南的暖湿气流。

年太阳总辐射为99~113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1420~1740小时,年平均气温19.6~20.4℃,年积温7000~7600℃•日,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9.3~11.0℃,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4~28.7℃,年极端最高气温38.3~41.0℃,年极端最低气温-6.0~-4.0℃,无霜期300~315天,年降水量1500~1900毫米,全年≥0.1毫米降水日数160~180天.韶关山区地型复杂,山区立体气候资源十分丰富,同一山系中从山脚到了山顶具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等各种气候带的气候特点。

韶关丰富的气候资源非常适宜双季稻和各种经济作物(如花生、甘蔗、果树、黄烟、蚕桑、蔬菜等)种植,同时,十分有利多种经营和多样化商品生产。

但是,韶关的气象灾害也比较多,低温阴雨、龙舟水、洪涝、干旱、寒露风、低温霜冻、冰雹、大风等农业气象灾害比较频繁出现,限制了韶关市丰富气候资源的利用。

韶关具有冬短戛长,春秋过渡快,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

春季(3~4月):特点是冷暖交替频繁,多低温阴雨。

三月份升温明显,月平均气温南部由12.5℃升到16.2℃,北部由11.0℃升到15.2℃。

3~4月北方冷空气开始减弱,南来的暖湿气流逐渐加强北进,冷暖气团势力常交绥于南岭地区,形成华南静止锋,造成韶关春季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

多年平均降水日数37~40天,约占全年的23%左右;平均雨量350~430毫米,约占全年的21~26%。

给春播春种春收带来不利影响。

3~4月是全年日照最少季节,全市平均日照时数110~150小时,约占全年的7~9%。

本季极易发雷雨大风、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

夏季(5~9月):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多且集中,强度大,雨热丰富,洪涝灾害较多。

(1)初夏(5~6月):气温明显升高,各地5月、6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4℃左右和27℃左右,总降水量440~650毫米,约占全年的30~34%,是全年降水量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年际变化最大的时期,各月最多的年份可达500~600毫米,最少仅20~80毫米。

降水量分布是自北向南增多。

洪涝灾害多发生于止时期。

(2)盛夏(7~9月):特点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

这时期的主要降水过程是受台风和热带低压及其环流影响所至,且午后多雷雨天气。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4~28.7℃,极端最高气温38.3~41.0℃,最高气温≥35℃的天数主要出现在7~8月。

由于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常出现干旱。

秋季(10~11月):特点是秋高气爽,昼夜温差大,冷空气活动逐渐加强,南下影响我市日趋频繁。

秋旱和森林火灾是止时期的主要灾害。

本季白天气温较高,夜间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可达9~11℃,对秋收作物灌浆结实和干物质各界十分有利。

本季降水量较少,仅占全年的7~9%。

有的年份由于秋季台风、冷空气或两者共同影响,出现低温和阴雨天气,对晚稻抽穗、扬花、灌浆不利。

本季由于降水少,常出现干旱,秋旱出现的机率可达十年七遇。

同时,秋高气爽,空气干燥,高火险指数天数较多,易发生森林火灾。

冬季(12~次年2月):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每年均有霜冻出现,冷的年代有降雪、雨淞出现。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9.3~11.0℃,极端最低气温-6.0~-4.0℃。

降水量较少,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10%左右。

常出现干旱和森林火灾。

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在1~2月份也时有发生。

1.1.2地学分析地处南岭山脉南部,全境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夏活化陆台的湘粤褶皱带。

地质构造复杂,火成岩分布极广,地层发育基本齐全,岩溶地貌广布、种类多样,岩类以红色砂砾岩、砂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为主。

在地质历史上属间歇上升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造成峡谷众多、山地陡峻以及发育成各级夷平面,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

自北向南三列弧形山系排列成向南突出的弧形构成粤北地貌的基本格局:北列为蔚岭、大庾岭山地,长140公里;中列为大东山、瑶岭山地,长250公里;南列为起微山、青云山山地,长270公里。

其间分布两行河谷盆地,包括南雄盆地、仁化董塘盆地、坪石盆地、乐昌盆地、韶关盆地和翁源盆地。

红色岩系构成的丘陵、台地分布较广,特征显著。

仁化丹霞山一带以独特的红岩地貌闻名于世,2010年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所在地和命名地,面积约280平方公里,山群呈峰林结构,有各种奇峰异石600多座。

南雄、坪石等盆地属红岩类型,南雄盆地幅员较广,岩层有十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

全市境内山峦起伏,高峰耸立,中低山广布。

北部地势为全省最高,位于乳源、阳山、湖南省交界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为广东第一高峰。

市区南部地势较低,市区海拨在最低35米。

1.1.3水文及地球化学分析境内河流主要属珠江水系北江流域。

浈江为北江干流,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大小支流密布,呈羽状汇入北江。

主要支流有墨江、锦江、武江、南水。

新丰县部分属东江流域。

由于雨量充沛,河流众多,落差大,水量、水力资源丰富。

全市有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2条,其中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条。

多年平均年径流深945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约为176亿立方米,过境水量28.5亿立方米。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约174.49万千瓦,其中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有169.92万千瓦,已开发装机容量146.6万千瓦。

1.1.4土壤要素分析地形属丘陵地区,村庄及农田散布于两侧山峰的低地,主要土类为红壤,红壤的主要成土母质有花岗岩,砂页岩,红色砂页岩和石灰石的风化物及其坡物。

红壤面积20482152.3亩,占地面积45.09%占自然土地面积53.60%。

1.1.5生物要素分析韶关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广东省最大的再生能源基地和天然生物基因库,森林资源及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韶关是我国重点林区,是我省重要的用材林、水源林、天然林基地及重点毛竹基地,是珠江三角洲的重要生态屏障,森林资源居省内首位。

区域内植物种类起源古老、成份复杂,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全市高等植物有271科,1031属,2686种,其中苔藓植物206种,蕨类植物186种,裸子植物30种,被子植物2262种;脊椎动物有34目,99科,263属,443种,其中兽类86种,鸟类217种,爬行动物74种,两栖类33种,鱼类33种;非脊椎动物有3000种以上。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华南虎、云豹、黄腹角雉、黑鹿和瑶山鳄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猕猴等5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水松、红豆杉、广东松等36种。

林副产品有木材、毛竹、松香、松节油、茶油、桐油、木耳、冬菇、茶叶、白果、杜仲、竹笋、板栗等。

耕地20.3万公顷,园地2.99万公顷,林地143万公顷,牧草地0.028万公顷。

年末林业用地面积142.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1.5%,林木绿化率74.2%,活立木总蓄积量6928万立方米。

建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7个,其中国家级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3.76万公顷。

韶关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643公顷,绿化覆盖率4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75平方米。

1.2土地资源社会经济特征分析1.2.1土地所有制土地公有制1.2.2区位特性及经济生产力人口方面:2010年末户籍人口321.54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124.79万人,农业人口200.75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3.78万人,人口出生率11.69‰;人口自然增长率6.95‰。

年末常住人口282.66万人。

经济方面:2011年韶关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市预计实现生产总值820亿元,比去年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2亿元,增长15%。

明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

特点一,区位优良的交通枢纽城市。

韶关是华南沿海通往中国内陆地区的交通要道,是建设中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和国家一级铁路枢纽城市,也是粤港澳辐射内陆腹地的“桥头堡”。

京广铁路、武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韶赣高速公路、北江航道和在建的广乐(广州—乐昌)高速公路、赣韶(赣州—韶关)铁路均经过韶关市区,集装箱货轮可从市区韶关港直达港澳。

乘坐武广高铁,从韶关市区到广州仅需45分钟。

特点二,资源丰富的生态城市。

韶关土地面积居广东省第二位,是全国重点林区,被誉为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屏障、华南生物基因库。

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锌都”,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达到49种。

韶关是广东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境内河流密布,水质优良,是全国首批、广东省山区市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2010年末森林覆盖率达71.5%。

韶关还是广东省重要的中、高等级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教育培训基地,在校学生数超过13万,每年培训7万多人。

特点三,基础厚实的工农业城市。

自上世纪70年代起,韶关已成为广东重要的重工业城市,建立了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多家,形成了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烟草、机械、制药、玩具等工业支柱产业,是广东重要的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生产基地。

韶关农业特色鲜明,形成优质稻、优质蔬菜、优质畜禽、优质鱼、烟叶、特色水果、竹类等七大主导产业和花卉、药材、食用菌、油茶等特色农业,2010年全市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广东省农业名牌产品10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210个。

特点四,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

韶关有2100多年的城市历史,在岭南开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岭南名郡”,历史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韶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世界级、国家级景区景点17处,形成“名山、佛韵、温泉、风情”的旅游特色,被誉为“集华南景观之大成”。

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禅宗祖庭”——南华寺、广东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珠玑古巷等景点闻名海内外,使韶关也成为海外及华人眼中“最具旅游活力的城市”。

特点五,商机无限的兴业创业城市。

韶关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积极与海内外开展经贸交流合作,与包括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香港、台湾在内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往来。

韶关水、电、土地、劳动力价格较低,是广东省投资综合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一。

韶关正开发建设面积20平方公里的芙蓉新城和近30平方公里的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宜居、宜业功能不断完善,发展活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珠三角产业转移和扩张的热点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