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

合集下载

古罗马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 罗曼建筑 哥特式建筑 巴洛克建筑 洛可可建筑

古罗马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 罗曼建筑 哥特式建筑 巴洛克建筑 洛可可建筑

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例。
公元四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 十五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公共浴场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设施。从火房出来的热烟和热气流经各个大厅地板下、墙皮内和拱顶里的陶管,散发热量。据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记载,剧场的座位下埋有铜质的共鸣瓮,以改善音质。此外,至迟在公元1世纪中叶,已经在窗上安装几十厘米见方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除了在首都罗马城集中了古罗马建筑的最高成就以外,帝国各地都有水平很高、规模很大的各类建筑物。
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
亚眠主教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长137米,宽46米,横翼凸出甚少,东端环殿成放射形布置七个小礼拜室。中厅宽 15米,拱顶高达43米,中厅的拱间平面为长方形,每间用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柱子不再是圆形,4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增强向上的动势。教堂内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几乎看不到墙面。教堂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皇。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

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比较

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比较

结语
从总体上来说,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建筑风格 是繁琐和纤巧的,他们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 一定的区别,两者是不可能割裂开来说的。 那么这种艺术已经发展到了它的极致,也就 是说会有新的艺术形式来取而代之。
天花板
被600平方米的巨大天顶画化解 为五颜六色的光,它们就像是 从敞开的天空射进室内来的。 这天空充满了光怪陆离的形 象,它们巧妙地掩盖了建筑与 绘画的界限(例如,狗就像是 站在凸出的横线饰上)。石膏 花饰也挤入了画中,而画中的 人物则利用他们手上的雕塑物 品占有建筑空间。凭借着这种 幻觉手法,实现了绘画、雕塑 和建筑艺术的完全统一。
圣卡罗教堂
是波洛米尼设计的。 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 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 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 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 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 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 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 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尽管 设计手法纯熟,也难免有 矫揉造作9之感。
罗马波罗广场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 放射式的广场
法国的凡尔赛宫
宫殿内部的装潢极尽奢华。随便在宫中某处看到的装饰画可能就是出自 当时最有名的画家之手。作为巴洛克式的代表,王宫的接待厅,即著名 的镜厅就是一个奢华的例证。
其他国家巴洛克风格
德国 奥地利
设计一种人为光线,而 非自然的光,产生一种戏 剧性气氛,创造比文艺复 兴更有立体感、深度感、 层次感的空间。造成轮廓 线模糊,构图有机化,而 有整体感。
4、追求戏剧性、夸
张、透视的效果。
不拘泥各种不同艺术 形式之间的界线,将 建筑、绘画、雕塑等 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洛可可时期建筑风格
典型洛可可建筑分析
再次。洛可可特点是创造出 一种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 自由奔放而又纤细、轻巧、 华丽繁复的装饰样式。巴罗 克那洋溢的生气、庄重的量 感和男性的尊大感,都被洗 练的举止和风流的游戏般的 情调,以及艳丽而纤弱柔和 的女性风格所取代。如果说 17世纪的巴罗克风服饰是以 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 宫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 与此相对,18世纪的洛可可 风服饰则是以女性为中心, 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优雅样 式。

法国古典主义巴洛克洛可可建筑艺术

法国古典主义巴洛克洛可可建筑艺术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12~17世纪
12-13世纪: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产生了伟大的哥特式建筑。 14-15世纪:与英国在法国本土上进行了100多年的战争,文 化和建筑遭到惨重的破坏。 15-16世纪:城市重新发展,产生资本主义,建立中央集权的 民族国家,发展文艺复兴建筑。 17世纪以后:进入绝对君权时期,抵制巴洛克艺术,形成古典 主义建筑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世纪末叶:对外作战失利,经济面临破产,专制政体危机, 宫廷糜烂透顶,产生洛可可风格。
1.纯粹的集合结构与数学关系----绝对的规则
尚堡府邸(1526-1544)——香波堡
猎庄和离宫,是经历英
法百年战争后,法王统
一全国后的第一座真正 的宫廷建筑物。它是国
王统一全法国之后第一
座真正的宫廷建筑物, 民族国家的第一座建筑 纪念物,因此,它代表 着建筑史上一个新时期 的开始。
历史典故
弗朗索瓦一世在1519年开始香波堡这项庞大的工程, 当时他出征攻克了前任国王路易十二没有保留住的意大 利的米兰省,返回法国后,为纪念此次胜利,同时也受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风格的影响,雄性勃勃的他开 始修建香波堡,并邀请达芬奇前往设计,所以香波堡的 首张设计图可能就出自达芬奇之手。 作为狩猎的行宫,它的规模是相当惊人的:长156 米,高56米,426个房间,77个楼梯,282个烟囱。大约 2000名工匠和石匠花费25年时间打造了这座香波堡。尽 管城堡规模庞大,但它的外形依旧以其优雅和协调吸引 着游人。
巴洛克:艺术强调动态和不安,追求个性,略显
做作
古典主义:艺术强调平稳沉静,追求客观性, 略显教条化 巴洛克:重视色彩,喜欢用对比色,认为色彩 比形体重要 古典主义:重视构图和形体,喜欢用调和色, 认为形体比色彩重要

(完整word版)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区别

(完整word版)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区别

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区别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

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

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

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

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

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从17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由于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

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风格和特色[资料]

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风格和特色[资料]

【儿童故事】山里来的小老虎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叫做小明,他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山村里。

小明非常喜欢在山里玩耍,他常常会带着他的小狗小白一起去山里探险。

小白是一只调皮的小狗,它总是跑来跑去,陪伴着小明在山野间尽情玩耍。

有一天,小明和小白正欢快地在山里玩耍,突然听到了一个很大的吼声。

他们循着声音走去,发现了一个小老虎。

小老虎浑身是雾,身上还挂满了枯枝败叶,一副可怜的模样。

小老虎看到小明和小白,也吓得躲到了树后,一双大大的眼睛里透着害怕。

小明走了过去,轻声问道:“小老虎,你怎么会在这里呢?难道你迷路了吗?”小老虎点了点头,小白也跑了过来,好奇地闻了闻小老虎。

小老虎看到它们并没有伤害自己的意思,渐渐地放下了警惕。

看着小老虎的样子,小明心生怜悯之心,便说道:“小老虎,你先跟我回家吧,我给你准备些吃的。

”小老虎离开树后,小心翼翼地跟着小明往山下走去。

小白也紧紧地跟在它们身后。

到了家门口,小明把小老虎带进了家里。

妈妈见到小老虎之后,惊讶地说:“小明,你怎么把一个小老虎带回来了?”小明笑着说:“妈妈,它很可怜,迷路了。

我想带它在家里住一段时间,好吗?”妈妈见儿子这么关心小动物,便点了点头。

小明和妈妈给小老虎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食物,让它吃饱喝足。

小老虎吃饱喝足之后,显得精神了许多。

它看着小明和妈妈,眼中满是感激之情。

小明见小老虎的情况好转了,便和妈妈商量着把小老虎带回山里去。

妈妈想了一下,便说:“那我们先把它养好了,等它身体好了再送回山里去吧。

”小明点了点头,知道妈妈说的很有道理。

于是,小明和妈妈便开始精心照料小老虎。

每天,他们给小老虎准备好吃的,还给它洗澡,梳理毛发,让它舒适起来。

小老虎渐渐地从一个可怜的小老虎变成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小老虎。

它在家里变得越来越精神,在院子里到处乱跑,把整个院子都弄得一团乱。

妈妈见到小老虎这么活泼,担心它会把家里搞得一团乱,便和小明商量,打算把它送回山里去。

小明知道小老虎是不适合在家里生活的,便同意了妈妈的提议。

巴洛克、洛可可、哥特式、拜占庭式的建筑区别

巴洛克、洛可可、哥特式、拜占庭式的建筑区别

哥特式艺术哥特(Gothic)艺术是指8世纪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文学、建筑、戏剧等。

哥特(Gothic)建筑,中世纪教堂的建筑形式,以高大的梁柱和尖拱型的天花板为特色,饰以斑斓的彩色玻璃窗和宗教壁画雕塑。

是天主教神权的象征。

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是其优秀代表。

罗马建筑罗马建筑是指文艺复兴建筑,这种建筑形式是在公元14世纪在意大利随着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而诞生的建筑风格。

基於对中世纪神权至上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建筑师希望藉助古典的比例来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

所以一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

文艺复兴建筑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学习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古典风格,并且发展了『柱式』的概念。

* 强调建筑的比例如同人的比例一样,反映了宇宙的和谐於规律,这一点上很强烈地体现了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传统的影响。

* 使用对称的形状,集中式* 恢复「自然」,以尺规作图制图,以圆形和正方形为主* 反对哥特式建筑知名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Fillipo Brunelleschi)、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布拉芒特(Donato Bramante)、帕拉蒂奥(Palladio)等。

巴洛克艺术是指(16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绘画方面,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

巴洛克建筑是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初的巴洛克艺术风格中的一个层面。

17世纪起源於意大利的罗马,后传至德、奥、法、英、西葡,直至拉丁美洲的殖民地。

从语源学上讲,巴洛克是一切杂乱、奇异、不规则、流於装饰的代名词。

而这一时期的建筑也确实体现了这一点。

它能用直观的感召力给教堂、府邸的使用者以震撼,而这正是天主教教会的用意(让更多的异教徒皈依)。

知名建筑师: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博罗米尼(Borromini)、约翰·巴塔萨·纽曼(Johann Balthasar Neumann)知名建筑:圣保罗大教堂、圣安德烈·阿尔·奎亚纳教堂、圣彼得大教堂、无忧宫、凡尔赛宫等。

如何区别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PPT课件

如何区别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PPT课件

圣卡罗教堂(St Carlo),1638~1667,罗马
设计:波洛米尼
5
形式新异的巴洛克教堂
圣卡罗教堂(St Carlo),1638~1667,罗马 设计:波洛米尼
• 喜欢使用曲线、曲面,像波浪一样起伏流动,没有确切的形象。 • 螺旋型的柱子和采光塔、圆形的雨罩和台阶等,动感更加强烈。
6
形式新异的巴洛克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中圣彼得陵墓的神龛
10
巴洛克教堂的室内
圣彼得大教堂
11
巴洛克教堂的室内
圣彼得大教堂
12
巴洛克教堂的室内
圣彼得大教堂
13
巴洛克教堂的室内
14
巴洛克教堂的室内
15
法国巴洛克室内
巴黎卢浮宫
16
凡尔赛宫的花园
17
凡尔赛宫的镜厅(Galerie des Glaces)
18
巴洛克教堂的壁画
7
形式新异的巴洛克教堂
8
形式新异的巴洛克教堂
罗马St Maria教堂,1663年
罗马的St Andrea教堂,1658年
设计:贝尼尼 Bernini 1598-1680
9
巴洛克教堂的室内
巴洛克教堂的室内,喜欢使用大量的 壁画和雕刻,璀璨缤纷,富丽堂皇。 但各种艺术手段的焦点在圣坛和祭坛, 主要的效果是荣耀上帝
圣苏珊娜教堂(St Susanna),1603年,罗马 设计:玛丹纳(Maderna)
圣维桑-阿诺斯塔斯教堂(St Vincezo-Anastasio), 1646~1650年,罗马
• 节奏不规则跳跃:爱用双柱,甚至以三棵柱 子为一组,开间的变化也很大。
• 突出垂直分划,用的是叠柱式,却把基座、 檐部甚至山花都做成断折式的,加强上下联

怎样区别洛可可和巴洛克

怎样区别洛可可和巴洛克

怎样区别洛可可和巴洛克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建筑的区别: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是天主教会炫耀财富的产物;特征是繁琐堆砌,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雕刻风气盛行,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室内则使用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等装饰华丽、壮观,突破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一些程式;巴洛克风格建筑:罗马耶稣会教堂立面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罗赫尔修道院教堂洛可可风格建筑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点是:喜欢用弧线和 S形的装饰风格,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卷草舒花,线脚大多用金色;洛可可风格装饰有: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服装的区别:巴洛克可参考电影温莎情史,洛可可可参考电影绝代艳后;也有书籍巴洛克与洛可可作者:美米奈路易十四时期是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流行华丽的大团花装饰和果实图案,路易十五则图案较小,至路易十六已经进入洛可可时期,时兴小碎花;巴洛克服装分为荷兰风格时期和法国风格时期;1650后,法国风格开始兴起,是十七世纪的欧洲艺术上最重要的风格,主要表现在大量的缎带,大量的蕾丝的使用;左图:晚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初奥尔良公爵夫人&法国路易十五图右图:十八世纪法国1780年荷兰式巴洛克的特色为3LLace,leather,long locks荷兰时期主要特征是领子,直到现在荷兰民族服装业可以看到;外衣特征是繁多装饰性强的排扣,紧绷的裤子延长到膝盖,下面是长袜;男装历史上最华丽最妩媚的男装在巴洛克时期; 最大的特点是大袖子蕾丝、带马刺的靴子、羽毛大帽子和佩剑;这个时候流行短小马甲,有点像西装背心;这个时候的内衣非常华丽,被大量丝带重重捆扎,一件内衣需要100多米长的缎带装饰;长外套开始出现,一开始没有领子,后来出现大领,从上到下密密麻麻装饰华丽的排扣,此时裤子流行灯笼裤,也是到膝盖扣住,下面是紧身长袜;鞋子一般是方头,鞋跟很高,一般是红色,鞋上装饰花朵或是缎带,巴洛克晚期出现鞋扣以代替装饰;女装巴洛克时期的服装除了西班牙其他女人这个时候开始不用穿裙撑,裙子常常要有三层套,上衣要么齐脖子的花边大领,要么袒胸露乳,法国时期开始把领口挖深加宽,袖子镶着大量蕾丝,有时候袖子被打成很多段,一节一节的,每段都镶嵌蕾丝;裙子时兴蓬松造型,最外层的裙子从腰开衩向外翻,有时还用花结或是扣子像窗帘系起来,有时把外面裙子向后翻,在臀部打结;洛可可男装:是现代西装的原型,男性外套逐渐变成直线条,常伴随前短后长的设计;同时也出现了领子的设计,袖子也有原来的大开口变成了贴合手臂的款式.1715年以后,裤子多用亮色,1760年,男上衣开始去掉多余的修饰,缓解紧束的腰身,这种上衣称作夫拉克这是燕尾服的原型,也是现在的晨礼服的始祖,用料仍是丝绸,常有印花或条纹图案;女装:在大花大果图案逐渐缩小的巴洛克后期,开始产生小碎花洛可可文化;如果说巴洛克时期是男人的世界,那么洛可可时期则是女人的世界;这个时期女装的特点是颜色淡雅柔和,追求服装面料的质地柔软,丝绸面料,各种绸带、花边、褶折的运用,花纹图案小巧,繁琐的假发、头纱、面具、扇子等小巧精致的饰品;除此之外,表现在印花图案上则是大量的自然花卉的主题,所以有人称这个时期法国的印花织物为"花的帝国"The Empire of Flora;因此洛可可样式集中表现在女服上;这个时代是女性沙龙的中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女装的修饰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Corset+Pannier 紧身胸衣+裙撑.到了18世纪中期,制作技术更加进步,主要在于嵌放鲸须的数量和方面.布的接缝处处理的十分巧妙,这时的紧身胸衣一般都在后边系扎;胸衣外边罩的罗布前开,在胸前装饰有倒三角形的胸饰斯塔玛卡;Corset+Pannier 紧身胸衣+裙撑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绘画的区别:巴洛克画家的典型代表是鲁本斯、伦勃朗、委拉斯盖兹、凡·戴克、贝尼尼和卡拉瓦乔等;他们的画作人体动势生动大胆,色彩明快,强调光影对比变化,富有戏剧性,宗教题材气息浓厚,比文艺复兴时代画家还要更强调人文意识;这个时期的艺术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极力强调运动,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圣母之死卡拉瓦乔洛可可风格画中人不再是神、圣人或骑士,而是宫廷的朝臣、贵族等,描述上流社会男女享乐生活,颜色细致、淡雅,人物纤细;一些画像体现当时的美学开始脱离宗教、国家等思想方向;不再表现人物的端庄神圣,开始表现得有点不纯洁和不道德;洛可可的风景画是田园诗式的,多数描写贵族男男女女在悠闲地游山玩水;主要代表画家是华托、布歇、法戈纳等;发舟西地岛华托蓬帕杜夫人布歇文学:巴洛克文学17世纪意大利唯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文风华丽浮夸,强调运动和变化,侧重表现幻想,因而特别有装饰美和形式美;巴洛克作家致力于描绘一种“乌托邦”式的世界,其作品中充满了天主教的思想;文学主题是“人生如梦”,提出了“人生舞台”的概念,认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根本没有现实,人也不可能认识现实;巴洛克文学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都很有影响, 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卡尔德隆的小说人生如梦、格里美尔斯豪森的痴儿西木传等;洛可可文学以轻松的文体大量出现,并着力于表现人的情感,尤其是爱情的魅力;经常将现实世界扩大或缩小后加以描写,或者以镜中像的方式折射现实;比如伏尔泰的小大人、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这个时期的作家还酷爱写游记式作品,让主人公在游历中学习人生、了解世界; 洛可可文学产生了强烈刺激人们感官和心智的效果,刻意描写与现实相悖的事物,以反讽手法引入革新观念,打破现存秩序和规范,追求自然、理性、平衡的新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洛克教堂
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是 早期巴洛克。 这时候的教堂,型制严格遵 守特伦特宗教会议的决定, 以罗马耶稣会教堂为蓝本, 一律用拉丁十字式,把侧廊 改为几间小礼拜室。立面也 依照耶稣会教堂的构图。
维尼奥拉 Vignola 1507-1573 罗马耶稣会教堂,1568年,第 一座巴洛克建筑
洛可可的装饰特点
在建筑上洛可可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与法国古典主义和巴洛克相比,它 是一种更柔媚、更温软、更细腻而且也更琐碎纤巧的风格。 和巴洛克风格不同,洛可可风格在室内排斥一切建筑母题。 • 过去用壁柱的地方,改用镶板或者镜子,四周用细巧复杂的边框围起来。 • 凹圆线脚和柔软的涡卷代替了檐口和小山花。 • 圆雕和高浮雕换成了色彩艳丽的小幅绘画和薄浮雕。浮雕的轮廓融进底子的平面中。 • 丰满的花环不用了,用纤细的缨络。线脚和雕饰都是细细的,薄薄的,没有体积感。 • 前一时期爱用的大理石,又硬又冷,不合小巧的客厅的情趣,除了壁炉上以外,淘汰 掉了。墙面大多用木板,漆白色,后来又多用木材本色,打蜡。 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 • 最爱用的是千变万化地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此外还有蚌壳、蔷薇和棕榈。他们还 构成撑托、壁炉架、镜框、门窗框和家具腿等等。为了彻底模仿植物的自然形态,后 来它们竞完全不对称。连建筑部件都不对称。例如镜框,四条边和四个角都不一样, 每条边、每个角本身也不对称,流转变幻,穷状极态。并且趋向繁冗堆砌。 爱用娇艳的颜色 • 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大多是金色的。天花上涂天蓝色,画着白云。
巴洛克教堂的壁画
巴洛克教堂的壁画
巴洛克教堂的壁画
巴洛克教堂的壁画
巴洛克教堂的综合艺术
教皇的接待厅设计了大阶梯Scala Regia 1663年
巴洛克教堂的雕刻
1、雕刻渗透到建筑中去 人像柱、半身像的牛腿、人头的托架 等很流行,甚至有一些壁炉和大门做 成张着血盆大口的魔怪的脸谱。 2、雕刻的安置与建筑物没有确定的构 图联系 天使们仿佛随时都在飞动。 3、雕刻常常是自然主义的 用大理石雕成帷幕、丝穗等,波折宛 然,像被微风吹动,真假难辨。
巴黎的Soubise府邸(1735年)
洛可可的平面特点
枫丹白露宫,巴黎近郊,1533年前 设计:罗索、普里马蒂乔


没落贵族的娇柔气 质,要求房间里没 有方形的墙角。矩 形房间抹大圆角, 喜爱圆的、椭圆的、 长圆的或圆角多边 形的等等形状的房 间,连院落也是这 样。 这种倾向在17世纪 中叶已经出现,到 18世纪大大流行。
圣特瑞莎的狂喜
巴洛克教堂的雕刻
1、雕刻渗透到建筑中去 人像柱、半身像的牛腿、人头的托架 等很流行,甚至有一些壁炉和大门做 成张着血盆大口的魔怪的脸谱。 2、雕刻的安置与建筑物没有确定的构 图联系 天使们仿佛随时都在飞动。 3、雕刻常常是自然主义的 用大理石雕成帷幕、丝穗等,波折宛 然,像被微风吹动,真假难辨。
形式新异的巴洛克教堂
30年代之后,建造了大量的教区小教堂,平 面不再是拉丁十字式的,有圆形、椭圆形、 六角星形、园瓣十字形、梅花形等等。
圣卡罗教堂(St Carlo),1638~1667,罗马 设计:波洛米尼
形式新异的巴洛克教堂
• •
圣卡罗教堂(St Carlo),1638~1667,罗马 设计:波洛米尼
巴洛克广场(圣彼得大教堂)
从穹窿上拍
巴洛克广场(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 Cathedral 1506-1626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贝尼尼用4排一共284根自己修改 过的塔斯干式柱子围绕着广场
巴洛克广场
罗马纳沃纳广场
特莱维喷泉(Trevi Fountain)

特莱维喷泉(Trevi Fountain)
畸形的珍珠、 畸形的珍珠、扭曲的花瓣 ——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 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
周浩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教授 中国室内设计学会 理事
巴洛克的缘起
文艺复兴建筑到了16世纪下半叶,已经江河日下,不复有旧日光彩。 两种形式主义的倾向: 1、泥古不化,教条主义地崇拜古代,以维尼奥拉(Vignola 1507-1573)的圣安 德烈教堂为代表 2、追求新颖尖巧。这种倾向随后发展成为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时期的建筑,总的说来,有如下主要特征: 1、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充满装饰,色彩艳丽,一身珠光宝气。 2、追求新奇。 A、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波折流转,或骚乱冲突。 B、打破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界限,使他们互相渗透。 C、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效果。 3、趋向自然。在郊外兴建建筑,装饰中增加了自然的题材。 4、城市和建筑都有一种欢乐的气氛。 因为这时期的建筑突破了欧洲古典的、文艺复兴的和后来(法国)古典主义 的“常规”,所以被称为“巴洛克(Baroque)”式建筑。“巴洛克”愿意为“畸形 的珍珠”,16~17世纪时,衍义为拙劣、虚伪、矫揉造作或者风格卑下、文理不 通。18世纪中叶,古典主义理论家带着轻蔑的口吻称呼17世纪的意大利建筑为巴 洛克。
喜欢使用曲线、曲面,像波浪一样起伏流动,没有确切的形象。 螺旋型的柱子和采光塔、圆形的雨罩和台阶等,动感更加强烈。
形式新异的巴洛克教堂
形式新异的巴洛克教堂
形式新异的巴洛克教堂
形式新异的巴洛克教堂
罗马St Maria教堂,1663年
罗马的St Andrea教堂,1658年 设计:贝尼尼 Bernini 1598-1680
洛可可的装饰特点
喜爱闪烁的光泽 • 墙上大量嵌镜子,张绸缎的 幔帐,挂晶体玻璃吊灯,陈 设着瓷器,家具上镶螺钿, 壁炉用磨光的大理石,大量 使用金漆,等等。特别喜好 在大镜子前面安装烛台,欣 赏返照的摇曳和迷离。 • 门窗的上槛,镜子和边框线 脚等等地上下沿尽量避免用 水平的直线,而用多变的曲 线,并且常常被装饰打断。 也尽量避免方角,在各种转 角上总是用涡卷、花草或者 缨络等来软化和掩盖。
巴黎卢浮宫
凡尔赛宫的花园
凡尔赛宫的镜厅(Galerie des Glaces)
巴洛克教堂的壁画
1、用透视法延续建筑,扩大建筑 空间: • 在天花上接着四壁的透视线再 画上一两层,然后在檐口之上 画高远的天空,游云舒卷,天 使飞翔。 • 在墙上画几层柱廊或楼梯厅, 仕女悠然来往。 • 在天花上或墙上作有边框的壁 画,画着辽阔的室外天地大景, 仿佛是建筑的窗子。 2、色彩鲜艳明亮,对比强烈。 3、构图动态剧烈 画中形象拥挤着、扭曲着、不 安地骚动着,怒立的奔马似乎 立刻要将前蹄踏进大厅。
形式新异的巴洛克教堂
• •
• • 圣苏珊娜教堂(St Susanna),1603年,罗马 设计:玛丹纳(Maderna)
圣维桑-阿诺斯塔斯教堂(St Vincezo-Anastasio), 1646~1650年,罗马 节奏不规则跳跃:爱用双柱,甚至以三棵柱 子为一组,开间的变化也很大。 突出垂直分划,用的是叠柱式,却把基座、 檐部甚至山花都做成断折式的,加强上下联 系,而破坏柱式固有的水平联系。 追求强烈的体积和光影变化,薄壁柱、四分 之三柱、倚柱。墙上作深龛。 有意制造反常出奇的新形式:山花缺去顶部, 嵌入纹章、匾额或其他雕饰;两个山花套叠 在一起,使一些建筑不完整……
西班牙的超级巴洛克
巴洛克建筑的前奏
比亚门,Porta Pia,1562年
被缚的奴隶
大洪水
Medici家族的家庙中壁龛

最后的审判
米开郎基罗 1536-1541年 祭坛画 13.7×12.2米 梵蒂冈西斯廷教堂
洛可可(Rococo) 洛可可(Rococo)的缘起
• •

就像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出现了巴洛克 一样,法国古典主义之后出现了洛可可。 17世纪末,18世纪初,法国的专制整体 出现了危机,贵族的沙龙对统治阶级的 文化艺术发生了主导作用。代替古典主 义时期的尊严气派和装腔作势的“爱国” 热情的,是卖弄风情、妖媚柔靡的贵族 趣味。这种新的文学艺术潮流称为“洛 可可”。 巴黎精致的私邸代替宫殿和教堂而成为 潮流的领导者,在这些府邸中也形成了 洛可可建筑风格。
巴洛克教堂的室内
巴洛克教堂的室内,喜欢使用大量的 壁画和雕刻,璀璨缤纷,富丽堂皇。 但各种艺术手段的焦点在圣坛和祭坛, 主要的效果是荣耀上帝
圣彼得大教堂中圣彼得陵墓的神龛
巴洛克教堂的室内
圣彼得大教堂
巴洛克教堂的室内
圣彼得大教堂
巴洛克教堂的室内
圣彼得大教堂
巴洛克教堂的室内
巴洛克教堂的室内
法国巴洛克室内
特莱维喷泉(Trevi Fountain)
特莱维喷泉(Trevi Fountain)
特莱维喷泉(Trevi Fountain)
牛津的Blenheim府邸
牛津的Blenheim府邸(1705年)
西班牙的超级巴洛克
西班牙圣地亚哥·德·贡波斯代拉教堂 (Santiago de Compostela,1738)
巴黎旺多姆广场,圣雅姆府邸大厅,1755~1780 设计:弗朗索瓦-约瑟夫·贝朗热
洛可可
贡比涅府邸
洛可可 Rococo
洛可可 Rococ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