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艺术”、“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及其风格
室内陈设艺术风格分类

室内陈设艺术风格分类1、西洋古典主义风格模仿欧洲古典样式和风格流派,基本包括古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及美国殖民地时期风格样式等。
欧洲古典建筑内部空间较高大,往往以壁炉为中心来组合家具。
装饰造型严谨,天花、墙面与绘画、雕塑、镜子等相结合,室内装饰织物的配置也十分讲究,注重艺术品的陈设。
室内灯光采用烛形水晶玻璃组合吊灯及壁灯、壁饰等。
2、中国传统风格中国传统建筑样式,室内多为对称的空间形式,在彻上露明造的宫殿与厅堂中,梁架、斗拱、撑间等都以其结构与装饰的双重作用成为室内艺术形象的一部分。
室内的天花与藻井、装修、家具、字画、陈设艺术等均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
室内除固定的隔断和隔扇外,还使用可移动的屏风、半开敞的罩、博古架等家具相结合,对于组织空间起到增加层次和深度的作用。
在室内色彩方面,宫殿建筑室内的梁、柱常用强烈红色,天花藻井绘有各种彩画,用强烈鲜明的色彩,取得对比调和的效果。
南方则常用栗色、黑墨绿色等色彩,与白墙灰瓦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
3、和风传统样式即日本传统式样,日本的传统建筑为木结构的高基架以利通风,人们入室需脱履,室内空间造型简洁朴实,悬挂灯笼或木方格灯罩的灯具,室内以细木工障子推拉门分割空间。
在铺榻榻米的地面上放置矮茶几和坐蒲团,夜间移开茶几即可用于睡卧。
装饰台内,墙上装饰画和陈设插花均有定式,室内气氛淡雅、简朴、舒适。
4、伊斯兰传统样式伊斯兰建筑普遍使用拱券结构。
拱券的样式富有装饰性。
建筑和廊子三面围合成中心庭院,中央是水池。
伊斯兰建筑有两大特点:一是券和弯顶的多种花式;二是大面积表面图案装饰。
券的形成有双圆心尖券,马蹄形券、火焰式券及花瓣形券等。
室外外墙面主要用花式砌筑进行装饰,随后又陆续出现了平浮雕式彩绘和琉璃砖装饰。
室内用石膏作大面积浮雕、涂绘装饰,以深蓝、浅蓝两色为主。
室内多用华丽的壁毯和地毯装饰,爱好大面积的色彩装饰。
伊斯兰风格图案多以花卉为主,曲线匀整,结合几何图案,其内多缀以《古兰经》中的经文,装饰图案以其形、色的纤丽为特征,以蔷薇、风信子、郁金香、菖蒲等植物为题材,具有艳丽、舒展、悠闲的效果。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风格解读

巴洛克风格家具(二)
巴洛克风格家具更加适合 生活的功能需要和精神需求, 巴洛克设计从哥特式简单机械 地模仿建筑造型到以“人性” 为本。
如上图,巴洛克家具造型厚重,富有 雕塑感,经常采用弧曲或呈球茎状的线条, 用扭曲形的腿部来代替方木或旋木的腿, 看左下图,在构图上又有意强调不对称, 把每一件家具的抒情色彩表达得十分强烈。
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 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 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 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 来被广泛仿效。
典型人物:波罗米尼
成熟风格的代表, 堪称巴洛克建筑之 父。他以设计的圣 卡尔罗教堂而得名。 他充分运用了正玄 狐反玄狐构成的曲 线,外形和天顶上 天使的装饰建筑充 满了动感。
写在前面:洛可可
在欧陆,洛可可风格以抽象的火焰形、叶形或贝壳形的花纹、 不对称花边和曲线构图,展现整齐而生动的、神奇的、雕琢 的形式。洛可可风格设计,不论使用在室内设计方面或者家 饰品设计,甚至建筑外观设计上,都令人无法忽视。框缘的 建筑的部份中如画的、细致的、形状独特地表现于塑造性物 料如木雕和雕塑 中墙、天花、家具、金属和瓷器制的摆设展 现一种统一风格的和谐。相比起巴洛克品味带着丰富强烈的 原色和暗沈色调,洛可可崇尚柔和的浅色和粉色调。 原本有一些反建筑的意识在一七二零年代迅速地全部转变, 并造就了洛可可风格在欧洲室内设计和装饰美学上大绽光芒 的时代。其中最多姿多采的德国洛可可就发源于天主教德国。
上图为新洛可可美人椅,洛可可风格宛 如中国的明式家具,以流畅的线条和唯美的 造型著称。洛可可风格更加带有女性的柔美, 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以芭蕾舞为原型的椅子腿, 你可以看到那种秀气和高雅,那种融于家具 当中的韵律美。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比较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比较巴洛克艺术和洛可可艺术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欧洲艺术发展的两个主要流派。
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文化传统导致了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巴洛克和洛可可各有其自身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作品。
本文将从艺术特征、艺术创作主题、结构、技法和艺术态度等方面,对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进行比较。
一、艺术特征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是表现力强,具有繁复的线条和形式复杂度极高的装饰。
巴洛克艺术的作品精细而华丽,呈现出独特的装饰性和浓厚的宗教性。
而洛可可艺术则更注重表现自然之美,它独具匠心的明亮色彩给人以温暖而柔和的感觉。
另外,当地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发展历程亦对艺术特征产生了影响。
巴洛克艺术主要源自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而洛可可艺术则始于法国,这也为两者的艺术特征奠定了基础。
二、艺术创作主题巴洛克艺术主要表现宗教题材,如天堂、圣经等,由于背景不同,宗教题材在欧洲地区的具体表现亦各异。
如意大利的巴洛克艺术更具有波动感和精神力量,而西班牙的巴洛克艺术则体现出强烈的情感力量和压制感。
同时,巴洛克艺术也常常表现富丽堂皇,夸张的和建筑耐久的元素,表现出强烈的权力与荣誉。
与此不同,洛可可艺术表现出一种温情脉脉的,优雅而俏皮的气氛。
洛可可艺术的主题大多是贵族生活、自然景观、宠物等。
其中,洛可可艺术作品具有的轻盈、柔美和富有生命力的元素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喜爱。
三、结构和技法巴洛克艺术的结构和技法复杂,被广泛应用。
巴洛克艺术几乎以建筑为基础,展现成绩结构奇特、装饰复杂的设计风格。
此外,巴洛克艺术还借助了强烈的立体感和极其丰富的色彩,并以光和影进行更精细的构图。
洛可可艺术则更加注重对轮廓的显示,强调立体感和透视感。
抓住想象的一瞬间,通过流畅而轻盈的线条和浅颜色调来表现轻松、优雅等情感。
同时,洛可可艺术风格也秉承了许多法国亚细亚的艺术风格,如光线的明快、以及装饰品的精细制作和丰富细致的装饰。
四、艺术态度巴洛克艺术的创作非常注重形式的复杂与繁琐,通过华丽和夸张的表现方式来表达强烈的精神内涵。
艺术风格的分类

艺术风格的分类
艺术风格是指具有独特艺术特征和风格的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常见的艺术风格包括:
1.古典主义:古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再现,注重对人体形态的表现。
2.文艺复兴:欧洲15世纪至17世纪期间,强调人文主义和理性思维,注重透视和色彩处理。
3.巴洛克:欧洲17世纪至18世纪期间的艺术风格,强调宗教和政治宣传,注重壮观和动感。
4.洛可可:欧洲18世纪晚期的艺术风格,强调浪漫和优雅,注重对花卉和群像的描绘。
5.印象派:19世纪末诞生于法国的艺术运动,强调感官印象和光影效果,注重色彩的碎片化表现。
6.表现主义:20世纪初兴起于德国的艺术运动,强调艺术家个人情感和内心冲突的表现。
7.抽象表现主义:20世纪中期的美国绘画运动,强调抽象和色彩的表现,反映艺术家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8.后现代主义:20世纪后期的艺术风格,反对理性主义和现代主义,强调多样性和交错性。
浅谈巴洛克与洛可可的艺术风格

浅谈巴洛克与洛可可的艺术风格1 引言艺术好比一朵鲜花, 它不可能永葆青春, 总有枯萎凋谢失去光彩之时。
当历史的车轮步入了17 世纪的大门, 西方的艺术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文艺复兴运动的逐渐衰落把欧洲带入了崭新的时期。
而该时期表现在艺术上的设计风格主要分为两种: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
纵观西方美术史, 我们会发现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艺术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明显特征, 它既区别于之前的文艺复兴, 又有别于之后的新古典主义, 它在他有限的生命时间段里以不同于以往的优美线条和华丽的色彩向人们展示它的与众不同。
巴洛克和洛可可在西方艺术史中同属于一个时期, 但因产生年代一前一后, 因此具有一定的传承关系, 两者在绘画、建筑、室内装饰、工艺美术等方面都有既相似又相异的地方。
2 巴洛克的艺术风格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 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 它的鼎盛期是在17 世纪。
“巴洛克”( Baroque) 一词本义是指畸形的珍珠, 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 用于贬义泛指各种稀奇古怪、离经叛道的事物以及违背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情况。
当时人们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 它一反文艺复兴优美而静雅的艺术风格, 强调夸张、浪漫的戏剧感, 这种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 直到后来人们才意识到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具有很强的宗教气息, 它的风格形成恰逢天主教复兴的需求。
16 世纪的意大利, 社会骚乱动荡, 新教徒与天主教徒彼此结党攻诘, 天主教皇极力捍卫自己的权威, 吸引异教徒重返天主怀抱。
此时的教廷选择了巴洛克风格的艺术来为宗教改革服务, 他们不惜重金把教堂和祭坛进行精心装点, 教堂中体现出华丽的巴洛克样式风卷残云般的动摇了文艺复兴的美学根基,以此来宣扬天主教至高无上的权力, 激发信徒的畏惧敬仰之情。
在天主教会的推波助澜之下, 巴洛克艺术风格日渐成熟。
其特点是追求韵律感、运动感、空间感、和豪华感, 追求标新立异、华丽绚烂的装饰性, 有时还带有宗教的热情和神秘。
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风格特点以及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区别

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风格特点以及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区别巴洛克风格又分多种,主要是文艺复兴后为教皇建筑形成的一种风格!洛可可是在巴洛克之后,比巴洛克线条更轻快更纤细!更偏重一点欧洲宫廷风格,多运用贝壳的曲线!
欧式风格分为几种,其中的巴洛克风格于17世纪盛行欧洲,强调线形流动的变化,色彩华丽。
它在形式上以浪漫主义为基础,装修材料常用大理石、多彩的织物、精美的地毯,精致的法国壁挂,整个风格豪华、富丽,充满强烈的动感效果。
另一种是洛可可风格,其爱用轻快纤细的曲线装饰,效果典雅、亲切,欧洲的皇宫贵族都偏爱这个风格。
巴洛克风格的主要特色是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强调建筑绘画与雕塑以及室内环境等的综合性,突出夸张、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觉、幻想的特点。
打破均衡,平面多变,强调层次和深度。
使用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等装饰华丽、壮观,突破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一些程式、原则。
洛可可风格的总体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
室内装饰造型高耸纤细,不对称,频繁地使用形态方向多变的如“C”“S”或涡券形曲线、弧线,并常用大镜面作装饰,大量运用花环、花束、弓箭及贝壳图案纹样。
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却豪华富丽。
室内装修造型优雅,制作工艺、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等特点,以创造轻松、明朗、亲切的空间环境。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

堂等建筑中。耶鲁大学的老校舍就带有欧洲中世纪城堡式的哥特建筑风格,
它的法学院和校图书馆则是典型的哥特复兴建筑。
24
英国议会大厦
25
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建造于1675 年和1710年。该大教堂因在伦 敦大火中被烧毁并在余烬中重 新修建。大教堂古典风格的圆 屋顶非常醒目,已成为这一地 区的标志性建筑。圣保罗大教 堂是英国的宗教中心,还是接 见和宴请外国元首、举办婚礼 和重大的纪念活动的场所,英 国查尔斯王子的婚礼仪式就曾 在这里举行。英格兰很多历史 上的著名人物就埋葬在这里。 圣保罗大教堂现在用于宗教方 面的用途,有时去那里参观要 受到限制。
❖ 罗曼建筑把沉重的结构与垂直上升的动势结合起 来,是建筑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高塔组织到建筑的完 整构图之中。是后来出现的著名的哥特式建筑的前身。35
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
36
折衷主义建筑
❖ 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
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
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
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
10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
就已显示出巴洛克风格的萌芽。
圣地亚哥大教堂是著 名的巡礼教堂,早在中世 纪就已经存在,建筑中与 巴洛克风格有关的是教堂 的正立面。立面以拱形开 洞和装饰性独立壁柱为基 本构图元素,自下而上, 从舒展到紧张,逐渐达到 高潮,显示了设计者高超 的构图技巧。
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
❖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
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
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工艺美术风格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工艺美术风格第一次听说巴洛克风格是来自于一次偶然翻阅建筑设计书是,对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的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富丽堂皇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穿插着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非常的震撼。
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文“barroco”和西班牙文“barorueco”意为“畸形珍珠”,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文“barroco”和西班牙文“barorueco”意为“畸形珍珠”和“不合常规”合常规”。
意大利语(BAROCCO)中有奇特,古怪,变形等解释,意为背离了文艺复兴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
直接起源于,大概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期间,后来扩展到整个,至18世纪中叶后扩展到整个及其所有海外殖民地;是一种复杂、奢侈与的艺术。
最初是新古典主义理论家用来嘲笑 17 世纪意大利艺术风格。
后来为史学界所沿用,单指整个 17 世纪世纪意大利艺术风格。
来为史学界所沿用。
巴洛克与洛可可是17—18 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两种艺术风格,19世纪初,一些新古典主义艺术家们用洛可可来形容18世纪中期流行于欧洲各国的装饰式样。
在法国主要是指摄政期(1715—1723)和路易十五时期(1723—1774):在英法德均指18世纪中期。
二者都属于贵族艺术。
巴洛克是17 世纪欧洲艺术的总称,到了18 世纪,轻快、秀气、纤细典雅的洛可可风格取代华丽、夸张、矫揉造作的巴洛克风格,成了全欧洲艺术风格的主流。
洛可可(ROCOCO)来源于法语rocaille,原意是'贝壳式',引申含义指“像贝克表面一样闪烁”它最初是指建筑的某些样式以及室内陈设和装饰的样式,由于受到了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大力推崇,也被称为路易十五艺术风格。
巴洛克意味着运动、追求新奇、热中于无穷、不安和对比、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大胆融合,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平静和克制,而表现为戏剧性、豪华与夸张。
洛可可风格虽保有巴洛克风格之综合特性,但却缺乏巴洛克风格之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尤其强调精美柔软的气氛并大量使用光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至十六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以新型建筑为主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
这种建筑风格,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的教堂式样,而广泛地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或簇柱,以及彩色玻璃镶嵌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
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
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意大利的米兰教堂等。
“哥特式”(g。
thic)一词源于中世纪的建筑,是一种发祥于北法兰西、普及于整个欧洲的国际性艺术样式,包含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和文学等所有文化现象。
哥特式艺术形式意志的基本性质是指一种无止息的驱动力,沉静是这个驱动力的目标。
然而,哥特式形式意志在寻找沉静、求取解脱的过程中,并不能获得真正的沉静和满足。
哥特式形式意志融会于混乱的迷狂中,融会于超感官狂喜的强烈渴望,融会于一种悲怆,可以说哥特式灵魂追求的是一个超越实际与感官的世界。
正如哥特理论家沃林格尔所言;“正是这被提升了的歇斯底里,才是哥特式现象最突出的标志”,。
”人们感受到的是心理的沉醉,并最终获得从感觉世界中解脱出来的无上自由感。
哥特式艺术趣味的复兴
近代以来,欧洲的哥特式艺术热潮持续不断。
18世纪中期,英国首先见证了哥特式艺术趣味的复兴,这种复兴是由浪漫主义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激发的,中间夹杂着宗教的虔诚、神秘幽微的自然观、悲怆的宿命情怀等因素。
源于19世纪早期的哥特小说,其要素包括神秘、厄运、死亡与家族诅咒等,从而使得“哥特”这个词汇与恐怖、黑暗和超自然的意境相关联。
哥特小说对于维多利亚时代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复兴的哥特式建筑在19世纪十分流行,英国的一些贵族乡绅热衷于在他们的庄园里复建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废墟,以满足怀古的幽情。
自拿破仑战争以后,已然对文学和建筑产生影响的浪漫色彩和哥特风格也延伸到了女装之中;在欧洲和美国,晚会上的珠光宝气开始渗透到白天,镶马赛克和浮雕宝石的饰针以及与之相配的珠宝逐渐流行,哥特式艺术成为当时激发浪漫主义艺术家强烈的非古典审美情怀的载体。
巴洛克艺术是指(16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绘画方面,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barroco)。
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之意。
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抑的称呼,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抑,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虽然“巴洛克”直指缺乏古典均衡性的艺术作品,但其实巴洛克艺术家,与文艺复兴的前辈相同,都很重视设计和效果的整体统一性,巴洛克风格以强调“运动”与“转变”为特点,尤其是身体和情绪方面的,同时,巴洛克也是对矫饰主义的一种反动。
在欧洲文化史中,“巴洛克”惯指的时间是17世纪以及18世纪上半叶(约1600年-1750年),但年份并不代表绝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建筑与音乐。
这一时期,上接文艺复兴(1452年-1600年),下接古典时期、浪漫时期。
欧洲文化“除旧布新”,在各方面都有重大的改变与成就。
资产阶级兴起,君主政治渐独立于宗教之外(但民主思想萌芽)。
科学在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开创下展开。
艺术上趋势是“世俗化”,精力充沛,勇于创新,甚至好大喜功。
文艺上的名家如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绘画上有鲁本斯,林布兰特等,影响都极深远。
也在这时期,欧洲向外扩张殖民,渐渐占据了世界文明的中心。
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於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於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
十八世纪被看成是「理性的时代」或「启蒙运动」的时代,哲学家从过去假设上帝存在进而推论所有事物的工作,转换为依据实验和观察的理性方法去推论世间的万象,几乎将神学从哲学中剔除,选择倾向世俗的路线,趣味从注重高尚的教化转向寻求轻浮的快感。
艺术的风格,在音乐家莫札特、海顿,文学家蒲伯、艾狄生、福尔泰,画家华铎、康斯博罗中,贯穿著一种共同主题,它把理性与优美趣味同轻松、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来。
路易十四常在凡尔赛宫开各种舞会,藉著繁琐的礼仪与无意义的职务折腾贵族们,再以富丽堂皇的宫廷装饰营造悠闲的环境,有利搞风流韵事,以便消耗贵族们的精力,使他们无暇去策划造反。
因此艺术家授命编造一种理想生活的极乐世界情景,其唯一的目的是塑造出一个悠闲的、实际上是懒惰的社会快乐。
洛可可是相对於路易十四时代那种盛大、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的,这种变化和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与启蒙运动的自由探索精神(几乎取代宗教信仰),及中产阶级的日渐兴盛有关。
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庭园设计、室内设计、丝织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国人物小陶瓷》,麦尔,德国,1768)。
由於当时法国艺术取得欧洲的中心地位,所以洛可可艺术的影响也遍及欧洲各国。
洛可可艺术的繁琐风格和中国清代艺术相类似,是中西封建历史即将结束的共同徵兆.
哥特式风格
中世纪欧洲在12至15世纪达到鼎盛,其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其思想、文化和艺术也达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筑风格,也因此牵动影响到当时艺术全面性的变革。
"巴洛克"的字义源自葡萄牙语,意指"变了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范的形容词。
巴洛克虽然承袭矫饰主义,但也淘汰了矫饰主义那些暧昧的、松散的形式。
由于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筑风格,也因此牵动影响到当时艺术全面性的变革。
艺术风格,通常被称为“哥特式”风格。
"巴洛克"的字义源自葡萄牙语,意指"变了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范的形容词。
巴洛克虽然承袭矫饰主义,但也淘汰了矫饰主义那些暧昧的、松散的形式。
由于
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筑风格,也因此牵动影响到当时艺术全面性的变革。
"巴洛克"的字义源自葡萄牙语,意指"变了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范的形容词。
巴洛克虽然承袭矫饰主义,但也淘汰了矫饰主义那些暧昧的、松散的形式。
由于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洛可可风格宛如中国的明式家具,以流畅的线条和唯美的造型著称。
相比之下,路易十四时期巴洛克风格的法国古典家具的特点是雕刻,和当时路易十四国王的英勇善战有关,在家具中是通过雕刻体现出力量。
而洛可可风格更加带有女性的柔美,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以芭蕾舞为原型的椅子腿,你可以看到那种秀气和高雅,那种融于家具当中的韵律美。
而路易十六时期历经了历史的变革,所以摒弃了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时期的繁杂,把家具的曲线变成了直线,只留下了凹槽的设计。
而到了新古典时期,则连凹槽也省去了,留下的就是直线条。
历经了时代的变迁,法国古典家具受到了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然而洛可可风格仍然是最能代表法国古典家具的一种风格,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认可和推崇,也是体现人身份和品位的一种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