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

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尸 < O . 0 5 ) , 而推理及 问题解决 、 社会 认知评分差异均无 统计 学意义( J D > 0 . 0 5 ) 。 结论
M S尤 为 重 要 。
伴 发 MS的精
神分裂症 患者认 知功能损 害较不伴 M S精神分裂症患者更严重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 中早期识别 与干预
~
4 0 %t ” , 是 普 通 人群 的 2 ~ 3倍 , 显 著 增 加 了肥 胖 、 糖 尿 中的其他 精 神病 种 者 ; ( 2 ) 近期有 过 物 质滥 用 ; ( 3 ) 近 1
病、 心脑血管疾病 、 死亡的发生风险 , 降低患者的生存 质量 1 。 此外 , 动物模型及临床研究均已表明, M S 可能 对 认 知 功能 产 生不 同程度 的损 害 ,涉 及 学 习记 忆 、 注 意、 执行 功能 等方 面 。 认 知功能 障碍是 精 神分裂 症核 心症状之一 ,对于患者 的功能康复和社会 回归具有重 要 意 义 ,而 MS的出现 是 否会 加重 精 神分 裂 患者 的认 知 损 害是一个 不容 忽视 的问题 。 目前 , 国内外关 于合并 MS的精神分 裂症 患者 认知 功能 特点 的研 究还 较少 , 且 结 果不 一 。因此 , 我们通 过 比较伴 MS和不 伴 MS的 精 神分 裂症 患 者 的认 知功 能特 点 , 旨在探 讨 MS 对 精 神 分裂 症患 者 认知 功 能 的影 响 ,为 MS的早期 干 预提 供 理论 依据 。
MS组与非 M S组 比较 , 体 质指数 ( B MI ) 、 腰围、
F P G、 T G、 H D L — C、 收缩压 ( S B P) 和舒张 压( D B P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O . 0 5 ) 。两组 P A N S S总分及各因子评 分差异均无
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刘云斐;刘淙淙
【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
【年(卷),期】2024(31)17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在全球死亡率显著升高的众多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症占首位,有大量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一定的代谢异常,证实代谢综合征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比在普通人群中更常见,且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死亡时间比普通人群早25年,这种风险大部分是由于慢性疾病造成的,患者的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特别高,严重时致患者失去生命。
另外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更容易患代谢综合征,而这与是否服用精神病药并无关系,也有研究说明相当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先出现代谢综合征,当然这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目前该疾病的代谢领域是众多研究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且代谢综合征与精神分裂症两者出现的早晚以及是否有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将综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4页(P172-175)
【作者】刘云斐;刘淙淙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
【相关文献】
1.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精神分裂症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3.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4.基于IKAP理论的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5.二甲双胍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效果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专家共识》专家建议要点(全文)

2024 «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专家共识〉>专家建议要点(全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脑病,全病程治疗包括急性期、巩固期及维持期治疗,维持治疗有利千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及再住院风险,促进社会功能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长期结局。
近日,«梢神分裂症维持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发布,提出21项针对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的共识意见,涉及药物选择、药物剂量、治疗时间、特殊症状处理、心理及社会干预等方面。
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专家建议1: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需要接受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专家共识度100%)。
专家建议2:选择急性期治疗有效药物进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度100%)。
专家建议3:通常使用第2代抗梢神病药维持治疗(专家共识度97%)。
专家建议4:维持治疗遵循抗精神病药单一治疗原则(专家共识度80%)。
专家建议5:如果患者疗效欠佳,可以考虑两种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专家共识度89%)。
专家建议6:抗梢神病药长效针剂(LAls)有利千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及再住院率(专家共识度94%)。
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的药物剂量专家建议7: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剂量通常不低千最低目标剂量,但临床实践中也存在个体差异(专家共识度89%)。
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时间专家建议8: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达到临床痊愈后,至少需要维持治疗3年(专家共识度77%)。
专家建议9:首次复发(第2次发作)患者维持治疗时间至少5年(专家共识度77%)。
专家建议10:多次发作(复发2次及以上)患者建议终身服药(专家共识度91%)。
特殊症状处理专家建议11:可以选用某些第2代抗梢神病药(如氨磺必利、阿立眽嗤等)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专家共识度91%)。
专家建议12:可以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专家共识度86%)。
专家建议13:可以联合认知矫正技术(CR)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认知缺陷症状(专家共识度83%)。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 高血 压和高脂 血症家 庭史 , 物学指 标 : 生 B I血压及身高 , M、 体重 , 围等。②实验室检查 : 腰 主
要检 测糖脂代 谢指 标 。晨 60 :0空 腹 抽 取 肘 静 脉 全
1 对象 和方 法
血 5 l测定空腹血糖 、 m, 血浆总胆 固醇( C 、 T ) 甘油三 酯( G 、 T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D c ) H L— h 。
准,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伴 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 , 并用 Lgsc回归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oii t 符合人组 条件者共
76 , 2 例 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 为 3.%。代 谢综合征患病 相关的危 险因素为年 龄 、 氮平及 精 23 氯 神分 裂症 的病程 ( < .5 。Lg t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 神分裂症患者伴 发代谢综合 征的危 险因素是高 龄 , P 00 ) oii ss 精 病 程。结论 与普通人群相 比, 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高伴发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 , 的危 险因素为高龄 , 长 可能 病程
m lL及 ( ) 负 荷 后 血 浆 糖 ≥7 8 mo L及 mo f 或 糖 .m l /
2 结 果
11 对象 .
为 20 09年 1 1 — 2月我院住院的精神分
2 1 人 口学资料 符合人组条件者共 76 。其 . 2例 中男 性 35例 , 5 女性 3 1例 ; 龄 l 7 年 8~7 2岁 , 均 年 平
13 统 计 处 理 将所 有数 据输 人 计 算 机 , . 用 裂症患者。人组标准 : ①年龄 ≥l 8岁; 出入院诊 S S1 程序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 ② P S0 断均符合 C M C D一 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 ③住 用 Lgii ohsc回归 进行危 险 因素 分析 。 t 院时间 ≥ 4周 ; 既往史 中无肝、 神经系统等重 ④ 肾、 大躯体疾病者。采用 2 0 年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 04 会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 即具备下列 四个组成成分 中的3 个或全部者均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 ①肥胖 : B I 5 O gi ; 高 血 糖: 腹 血 浆糖 ≥6 1 M ≥2 . k/ ② n 空 .
成人代谢综合征防控健康教育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
2016
具有以下3项或3项以上者: (1)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 (2)FPG≥6.1 mmol/L 和(或)2 h PG≥7.8 mmol/L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 (3)血压≥130/85 mmHg和(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 (4)空腹TG≥1.7 mmol/L; (5)空腹HDL-C<1.0 mmol/L
目录
代谢综合征概述
1
代谢综合征健康教育目标与理论模式
2
代谢综合征健康教育方法与传播媒介
3
代谢综合征健康教育流程与内容
4
代谢综合征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5
2 代谢综合征健康教育目标与理论模式
一、代谢综合征健康教育目标
总目标
提高代谢综合征高危及患病人群的疾病防控意识、健康素养及自我管理能力,促使他们建 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提高其生存质量,从根本上预防或逆转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 最终降低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成人代谢综合征防控 健康教育专家共识
目录
代谢综合征概述
1
代谢综合征健康教育目标与理论模式
2
代谢综合征健康教育方法与传播媒介
3
代谢综合征健康教育流程与内容
4
代谢综合征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5
1 代谢综合征概述
一、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31.1% > 4.5 亿
>10亿 全球患者
中国大陆
我国患者
50岁
全球约超 10 亿人患有代谢综合征,美国成人发病率为 37.1%,非洲为16.0%,亚 洲 50岁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 为21.3%,欧洲为10.5%,中国大陆为31.1%,据估算我国代谢综合征人数超4.5亿人 性,50岁后女性高于男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岁 ;小学 以上文化程度 ;精神 症状恢 复期 愿 意
配合 治 疗 的患 者 。排 除标 准 :认 知 受 限 ( 易 智 简
能状 态量 表评 分 ≥1 ) 7分 ;精神 发 育迟 滞 和严 重 躯
体疾病 者;治疗、护理不合作者 ;精 神症状波 动
1 对 象与 方法
查 问卷进行 调查 ,问卷 内容 主 要包 括 M S的 了解 程
度、危 险 因素、预 防方法 、相关 知识 获得 途 径、 患者生活方式、希望 健康教育采 取 的方式 等 ,调
查 问卷 中 “ 目前 住 院生 活 中是 否 能 坚 持 运 动 ? 您 ” 等条 目,对患 者 的行 为进 行评 分 ,不能 为 0分 ,有
综合征相关知识 ,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 ,开展针对精神 分裂症 患者健康 教育 干预活动 ,逐 步改变 患者对代 谢综 合征 的认识 ,有助 于建立 良好 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为患者主动采取干预措施打下基础 。
【 关键词 】 精 神分 裂症 ; 代谢综合征 ; 健康教育
代谢综合征 ( eaocSnrm ,MS M t l ydo e bi )是 以糖 尿病 ( M)或糖 调 节 异 常 (G 、高 血 压 、血脂 D IR) 异常 、肥胖 为主要 特征 、以胰 岛素 抵抗 (R)为共 I
1 2 方 法 .
12 1 抽样 方 法 ..
采 用 随机 抽样 方 法 ,抽 取 2 1 01
年 7_ _9月在 北京 市 某 三 级 甲等 医院 住 院精 神 分 裂
同病理生理基础 的一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的临床综
合征 。有证 据 表 明 ,与正 常人 相 比,精 神分 裂 症 ]
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研究

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研究发布时间:2022-11-22T02:49:51.64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0期作者:陈雪[导读]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陈雪上海市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浦四病区上海 200126【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3月精神分裂症患者95例为对象,根据是否伴发代谢综合征分为发生组和非发生组。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hs-CRP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症状进行评估,并完成相关性分析。
结果:发生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低于非发生组(P<0.05);hs-CRP水平高于非发生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患者hs-CRP水平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患者hs-CRP水平呈高表达,病情更加严重,且与PANSS评分存在正相关性。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代谢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精神分裂症属于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伴有严重得到免疫异常及代谢异常问题。
既往研究表明[1]:机体免疫与代谢紊乱存在紧密的联系,炎性反应能参与并维持组织内稳态和代谢疾病的发生,能加剧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问题,亦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免疫炎性标志物,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多呈高表达,但是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较少。
因此,本研究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探讨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与hs-CRP水平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20年6月-2022年3月精神分裂症患者95例为对象,根据是否伴发代谢综合征分为发生组和非发生组。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

临床医学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秦陶然,田甜,王丽莉,王从辉天津市安定医院八科,天津300222[摘要]目的探究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6—9月于天津市安定医院精神八科长期住院的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将患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其中病例组39例,对照组59例,比较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及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对照组年龄小于65岁、单一用药的患者占比高于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用药情况均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因素(OR= 3.262、2.344、3.381,P<0.05)。
结论女性、年龄越大以及联合用药者更易合并代谢综合征,为临床早识别早发现以及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提供依据。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代谢综合征;长期住院患者[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09(b)-0046-04 Current Status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Long-term Hospitalized Schizophrenic PatientsQIN Taoran, TIAN Tian, WANG Lili, WANG Conghui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VIII, Tianjin Anding Hospital, Tianjin, 300222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tabolic syndrome accompa⁃nying long-term hospitalized schizophrenic patients. Methods98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ho were hospitalized for a long time in the eighth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Tianjin Anding Hospital from June to September 2022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patients were complicated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as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cluding 39 cases in case group and 59 cases in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data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younger than 65 years old in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as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der, age and drug use were all risk factors for metabolic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long-term hospitalized schizophrenia (OR=3.262, 2.344, 3.381,P<0.05). Conclu⁃sion Women, older age, and co-medication are more likely to be associated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which provides a basis for early clinical identification and detection as well as reduction of associated metabolic syndrome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Key words] Schizophrenia; Metabolic syndrome; Long-term hospitalized patients精神病患者有更大的过早死亡风险,主要是由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合并代谢综合征不仅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还可能加重精神疾病症状和增加复发风险,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增加额外的个人和社会医疗负担。
多种疾病相关因素和治疗药物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有关。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综合征需要全面评估和正确防治以改善预后。
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发起,基于临床研究证据和实践经验,并结合相关国内外指南,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提出临床管理流程建议。
本共识的管理建议由精神科专家和内分泌科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以期为精神科医生规范化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提供依据。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的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障碍,疾病负担重,致残率高,患者平均寿命比普通人群缩短15~20年;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不仅要控制精神症状,还需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功能,最终使患者回归社会[1,2,3]。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4]。
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包括:腹型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5]。
合并代谢综合征可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罹患多种躯体疾病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风险均显著增加,已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也增加个人、家庭与社会负担。
因此,及早识别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风险,定期监测相关指标、评估代谢异常风险,防范代谢异常进展并进行正确的临床处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预后、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恢复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现状1.流行病学概况: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4],2项荟萃分析得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相近,分别为32.5%[6]和33.4%[7],来自欧、美及亚洲部分国家的研究显示患病率为22.8%~40.9%[8,9,10,11,12,13]。
目前国内缺乏针对性的流行病学调查,初步研究显示患病率为19.2%~43.9%[14,15,16,17],与其他国家相近,而我国一般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6.5%[18]。
2.危害:代谢综合征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死亡风险[19],而心血管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20],16~50岁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是普通人群的3.2倍[21],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缩短15~20年[2,3]。
此外,合并代谢综合征还加重精神疾病症状[22],损害患者记忆、注意力、加工速度和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23],降低服药依从性[24],增加精神疾病复发风险[25],导致患者总体功能结局差、生活质量降低。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包括疾病因素和药物因素。
1.疾病因素:(1)疾病的遗传学因素:精神分裂症本身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26],它与代谢综合征的部分致病基因重叠,如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hr纯合子与精神分裂症和冠心病的风险均有关,肾上腺素能α1A受体基因的Arg347等位基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严重程度相关[27,28,29]。
精神分裂症发生代谢异常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紊乱、胰岛素抵抗以及炎性因子水平升高有关[26,29,30]。
(2)疾病的人口学及行为学因素: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家族史和种族因素等均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易感因素[6,14,30,31]。
在众多社会人口学变量中,年龄和病程的影响在多项研究中被证实,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病程延长和年龄增长而增加[6,7,32]。
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吸烟、酒依赖、不良饮食结构等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这些变化也受到疾病本身的影响,包括阴性症状和应激易感性[4,29,32]。
其中,吸烟是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独立风险因素[6,33]。
精神分裂症患者比一般人吸烟量多,与非吸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吸烟患者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2.63倍[34]。
除此之外,睡眠问题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常普遍,30%~4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失眠,近80%的患者经历过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等失眠症状,而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与睡眠时间短均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显著相关[35,36]。
2.药物因素:抗精神病药可通过多种受体途径影响糖脂代谢,增加体重。
尤其是第2代抗精神病药可拮抗5-HT(5-HT2C)、组胺(H1)等受体导致食欲增强、体重增加,并可拮抗中枢与外周毒蕈碱受体(M3)和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影响胰岛素分泌和糖代谢[30,37],此外,药物拮抗多巴胺(D2)受体可增强5-HT2C介导的食增加,以及通过对催乳素分泌的去抑制导致糖脂代谢异常,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30],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对而言,第2代抗精神病药比第1代抗精神病药更易引起代谢综合征,以奥氮平和氯氮平最为突出[1,30],喹硫平和利培酮的风险次之,氨磺必利、阿立哌唑、鲁拉西酮、齐拉西酮、布南色林与哌罗匹隆的代谢风险相对较少[38,39,40,41],布南色林和哌罗匹隆仍需证据积累[41]。
第2代抗精神病药的剂量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尚存在争议[42,43],相对而言,奥氮平和氯氮平及其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更为直接[43]。
第1代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氟哌啶醇和奋乃静在我国仍广泛使用[44],氯丙嗪对H1受体有很高的亲和性,引起体重增加、血脂异常和血糖异常的风险较高[29,38,45];相对而言,氟哌啶醇[1,38,46]和奋乃静[47,48]的代谢风险较低。
根据既往研究[29,38,41,47,48]及国内外指南[1,45,46]对抗精神病药的代谢风险进行归纳,见表1。
三、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诊断、评估和分层1.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自1999年WHO制订了代谢综合征的工作定义后,多个国际学术组织相继发布不同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如美国成人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组第3次报告、欧洲胰岛素抵抗工作组、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也在2004年提出了中国人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因众多不同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代谢综合征认识和诊断上的不一致,国际糖尿病联盟于2005年在WHO和美国成人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组第3次报告定义的基础上颁布了代谢综合征的全球共识定义,以中心性肥胖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49]。
201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对代谢综合征进行了新定义,该标准不仅与国际指南的标准接轨,同时也更加符合中国人的诊断标准[5]。
以下具备3项及以上即可诊断:(1)腹型肥胖(即中心型肥胖):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2)高血糖:空腹血糖≥6.1 mmol/L或糖负荷后2 h血糖≥7.8 mmol/L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3)高血压:血压≥130/85 mmHg和(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4)空腹甘油三酯(TG)≥1.70 mmol/L;(5)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
2.代谢综合征的评估:评估的目的一是评估代谢指标异常情况,便于对患者的代谢风险进行分层和针对性管理,二是筛查代谢综合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以便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代谢指标评估:(1)腹型肥胖:测量腰围;同时,体重和BMI虽不是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指标,但易于观察和监测,且多项研究将其作为评估抗精神病药治疗代谢副反应和干预效果的重要指标,也应予以评估记录。
(2)高血压:询问患者是否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测量血压。
(3)高血糖:询问患者既往血糖检查结果、是否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是否有典型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5];测定空腹血糖,其次,HbA1C 在临床上已作为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5],有条件时予以检查以了解患者既往一段时间的血糖情况。
基线空腹血糖≥6.1 mmol/L或任意点血糖≥7.8 mmol/L且具有危险因素的疑似患者,结合糖尿病临床症状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4)高脂血症:询问患者既往检查结果,是否已确诊为高脂血症并治疗,进行空腹血脂测定,除外空腹TG和HDL-C 外,LDL-C与心血管疾病联系紧密,且可作为药物治疗的衡量指标,也应予以测定[50]。
危险因素筛查: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已在前文介绍,其中,不良饮食结构、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高代谢风险抗精神病药均是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应予以详细询问并记录,包括询问并记录患者日常饮食摄入种类、比例、热量,了解日常活动规律和运动量,以便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3.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风险分层:根据临床评估结果,参考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进行风险分层,见表2。
四、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管理1.代谢综合征的监测:全面的基线期评估基础上,持续监测各项代谢指标,随时观察代谢指标的变化趋势,以便及时发现和干预。
在总结多个指南建议[45,51,52]的基础上,对具体监测频率的建议见表3。
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调整各指标监测频率,尤其是在长程治疗时,可按需增加监测频率。
将3个月内较基线期体重增加≥7%定义为临床明显体重增加,作为治疗开始和评估的参考指标;将WHO定义的超重和(或)肥胖(BMI≥25 kg/m2)[5]作为评估预防和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2.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预防:主要针对高风险人群和临界人群,预防的目标:各项诊断指标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维持体重较基线期增加值<7%,BMI<25 kg/m2。
抗精神病药的选择:对高风险人群,可根据患者的临床需要选择用药;对临界人群,在评估精神症状和患者治疗需求的同时尽量选择表1中低代谢风险的抗精神病药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包含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方式干预两个阶段的措施。
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根据个人的居停情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高风险人群在治疗监测中如若体重明显增加(3个月内较基线体重增加>7%)或代谢指标达到临界人群标准,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而对代谢综合征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可将其作为治疗措施予以严格执行。
生活方式干预的内容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以及心理教育和行为干预。
(1)饮食控制:总体原则为结合患者的代谢问题和个人喜好(例如风俗、文化、宗教、健康理念、经济状况等)给予个体化的饮食管理建议。
控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入同时,优化饮食结构,合理分配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控制钠盐,提高膳食纤维摄入,适量补充微量元素[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