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思维导图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思维导图
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豌豆花是两性花,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交),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豌豆植株还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例如: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等,像这 样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这些相对性状能 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容易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分离定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1900年,三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论文,认识到孟德尔提出的理论的重要意义。
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遗传因子”起名“基因”,并提出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控制相对 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杂交育种中,人们有目的地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 再筛选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分离定律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 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第一章:遗传因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子一代都是黄色圆粒。子一代自 交,子二代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医学实践中,人们可以依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对某些遗传病在后代中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推 断,从而为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否定融合遗传理论: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子一代中消失的性状在子 二代中又出现了,说明双亲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混合。
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总是高茎豌豆;子一代自交,子 二代高茎比矮茎接近3: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显性性状: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共29张PPT)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共29张PPT)

高茎
矮茎
高茎 豌豆 和矮 茎豌 豆杂 交实 验的 分析 图解
P 配子 F1 配子
DD
×
dd
D Dd
d
×
D高茎
Dd 高茎
Dd 高茎
dd 矮茎
1

2

1
实验
假 说 演 绎 法
现象 假说 推论 验证 理论
一对相对性状 的杂交实验
对分离现 象的解释
设计测交实验
测交实验
分离定律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
1、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决定显性性状的为 显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纯种高茎的遗传因 子为DD,纯种矮茎的为dd。 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 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遗传因子组成 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合子中遗传 因子又恢复成对。
显隐性性状判断
①定义法(杂交法) 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 纯合子,F1为显性杂合子。 举例:高茎×矮茎→高茎,则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 状。 可用公式表示:A×B→A,A为显性性状,B为隐性性状; A×B→B,B为显性性状,A为隐性性状; 但:A×B→既有A又有B,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只能采用自交法。 ②自交法 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 本都为杂合子。 举例:高茎×高茎→矮茎,则矮茎是隐性性状,双亲表现型为显性,基 因型为Dd。 可用公式表示:A×A→既有A、又有B,B为隐性性状; B×B→既有A、又有B,A为隐性性状; 但:A×A→A(或B×B→B),则A、B为纯合子,但是判断不 出显隐性关系,只能采用杂交法。

高二年级人教版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

高二年级人教版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

【新的问题】
母亲是卷发双眼皮,父亲是直发单眼皮 ,他们的孩子有可能是直发双眼皮吗?
孟德尔对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 杂交实验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观察实验 发现问题
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实验方法——数学统计
观察实验 发现问题
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F2为什么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呢?
提出假说 解释问题
演绎推理 (纸上谈兵)
F1 高茎
测交
隐性个体 矮茎
配子
后代
高茎
1
矮茎
:1
观察实验 发现问题
—验证测测对交分交实离实验现验结象的果解:释
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提出假说
测交 30株
解释问题 高茎后:矮代茎≈1:1
34株
演绎推理 (纸上谈兵)
实验验证
比例 高茎:矮茎≈1:1
结果 与预 期相 符
孟德尔实验的程序 蕴含 科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实验 发现问题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提出假说
解释问题

演绎推理

(纸上谈兵)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实验验证
得出分离定律
总结规律
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 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 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遗传因子决定生物的性状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分离 雌雄配子在受精时随机结合
【知识应用】
为什么父母都是双眼皮,却生了一个 单眼皮的孩子?

生物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件

生物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件

如:矮茎的隐性遗传因子为d。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如:纯高茎遗传因子是DD, 纯矮茎遗传因子是dd。
纯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纯高茎DD,纯矮茎dd。
杂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F1中的高茎Dd。
隐性个体一定是纯合子 纯合子的性状能稳定遗传
7)杂种子一代:F1
♀ 2)母本:
3)亲本: P 4)杂交:× 5)自交:⊙
8)杂种子二代:F2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实验过程:
P 纯高茎 × 纯矮茎 F1
F2
高茎 ⊙ 高茎
高茎 矮茎
显性性状
在杂种子一代(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高茎)
隐性性状
在杂种子一代(F1)中未显现出的性状。(矮茎)

C)
②黄菊花与白菊花 ④白猫与黑狗 B、①②③ D、③④⑤
⑤高杆水稻与矮杆水稻 ⑥黄牛与奶牛
父本
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
母本
异花传粉时,接受花粉的植株。
去雄
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异花传粉 母本 父本 Nhomakorabea去雄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常用符号:
1)父本: ♂
6)杂种后代:F
277(矮茎)
1850(皱缩) 2001(绿色) 207(茎顶) 224(白色) 299(不饱满)
2.84:1
2.96:1 3.01:1 3.14:1 3.15:1 2.95:1
豆荚的颜色
428(绿色)
152(黄色)
2.82: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孟德尔做了豌豆七 P 纯高茎 × 纯矮茎 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 验,并用统计学方法 F1 高茎 ⊙ 高茎 对结果进行分析,都 得出了惊人相似的结 矮茎 果,即F2代的显性:隐 F2 高茎 性 = 3:1。 植株统计 787 277 比值 3 : 1 • 实验结果:

遗传与进化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遗传与进化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的品种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3)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4)生长周期短,子代较多,易人工操作。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4、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作纯合子,如DD;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作杂合子,如Dd。

5、分离定律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彼此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生物体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7、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8、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发生自由组合。

9、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同性状的基因,如D与d。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10、孟德尔用了假说-演绎方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1、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2)由一对相对性状分析到多对相对性状;(3)运用了统计学和假说-演绎法等科学方法。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关系一、减数分裂的概念1、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特点: 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1 次,而细胞连续分裂2 次。

3、结果: 新产生的成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人教版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包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包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2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单选题1.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且这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

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A. 6~14厘米B. 6~16厘米C. 8~14厘米D. 8~16厘米2.萝卜的花有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现选用紫花植株分别与红花、白花、紫花植株杂交,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红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红花植株B.白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白花植株C.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只有紫花植株D.萝卜花色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3.关于孟德尔分离定律杂交实验中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F1×隐性类型→测F1遗传因子组成B.通过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C. 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根据F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性状表现反向推知的D.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4.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5.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A.B.C.D.6.基因A、a和N、n分别控制某种植物的花色和花瓣形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如表所示。

一亲本与白色宽花瓣植株杂交,得到F1,对F1进行测交,得到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粉红中间型花瓣∶粉红宽花瓣∶白色中间型花瓣∶白色宽花瓣=1∶1∶3∶3。

该亲本的表现型最可能是()A.红色窄花瓣B.白色中间型花瓣C.粉红窄花瓣D.粉红中间型花瓣7.大豆子叶颜色(AA表现深绿,Aa表现浅绿,aa为黄化且此表现型的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受B 、b基因影响,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新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思维导图

新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思维导图

新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豌豆特点人工杂交过程拓展:玉米、果蝇特点不同类型生物的杂交过程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方法过程探究(杂交、正反交、自交、测交)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两个小桶-分别是雌雄生殖器官球的数量抓取注意事项可模拟产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题型判定相对性状杂交过程分析假说-演绎法分析分离定律的应用范围判定显隐性---杂交、自交判定纯杂合---自交、测交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连续自交/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连续自交最后淘汰曲线、公式连续自由交配/连续自由交配并逐代淘汰子房与果实形成果皮(子房壁)、种皮(珠被)--母本受精卵---种子致死配子合子1/2问题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相联系的问题(安哥拉兔)喷瓜验证分离定律3:11:1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过程(杂交、正反交、自交、测交)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现象与对应问题亲本型重组型区分亲本基因型与亲本型区分重组基因型与重组型做出假设(注意雌雄数量关系不等)演绎推理实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内容范围与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进行对比基本题型判定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期种类问题区分一个精(卵)原细胞和一个个体产配子种类配子间结合方式求子代基因型种类和表现型种类概率问题求某个子代基因型概率求某子代是一具体表现型种类求纯合子和杂合子概率(1-.. )常见比值问题自交9:3:3:1以及变型测交1:1:1:1以及相应的变型注意判断题连锁和互换问题患病问题系谱图与电泳结果相结合的题孟德尔遗传规律再发现第2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一部分)具体过程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精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的不同图形、曲线以及与有丝分裂类似过程的区分受精作用定义意义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假说推论原因推论的具体内容摩尔根--基因在染色体上方法果蝇过程假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分离定律的实质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第3节 伴性遗传定义(混淆点)性别决定方式XYZW染色体数目决定的--雄峰X染色体数目决定的-蝗虫、蟋蟀(雌:XX、雄:X0)发育过程中性别转变:黄鳝温度影响性别:青蛙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血友病特点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特点伴Y遗传外耳道多毛症应用芦花鸡和非芦花鸡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DNA与RNA的异同DNA作为遗传物质的优点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实验人物:格里菲斯材料:小鼠肺炎链球菌种类以及特点S型细菌R型细菌实验过程推论曲线体外转化实验人物:艾弗里方法:设法除去绝大部分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过程结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人物:赫尔希、蔡斯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材料:T2噬菌体T2噬菌体的特点结构获得带有标记大肠杆菌方法获得带有标记的T2噬菌体方法搅拌的目的离心的目的搅拌不充分的影响保温时间过长或者过短的影响结论DNA是主要的遗产物质的原因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第2节 DNA的结构DNA双螺旋结构的构建过程科学界--4种碱基威尔金斯、富兰克林:获得DNA的衍射图谱沃森、克里克-推测--DNA是呈螺旋结构查哥夫A = T,G =C沃森、克里克:DNA呈双螺旋DNA的结构结构“五四三二一”氢键不是化学键,形成不需要酶G、C越多,热稳定性越强每个双链有2个游离的PP连接一个或者两个脱氧核糖计算原则:碱基互补配对第3节 DNA的复制推测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数据人物:梅塞尔森、斯塔尔材料:大肠杆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过程结论DNA复制过程定义时期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特点准确复制的原因意义拓展:复制叉、冈崎片段第4节 基因通常是局域遗产信息的DNA片段基因与DNA的关系(3个资料)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DNA分子特点基因描述基因、DNA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第4章 基因的表达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转录RNA的结构RNA的种类(转录产物)以及作用转录定义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过程遗传信息的翻译定义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翻译实质密码子起始密码子种类终止密码子种类特点区分启动子、终止子与密码子区别反密码子翻译过程多聚核糖体中心法则中心法则分裂能力高度分化复制型RNA逆转录型RNA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总述: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间接途径内容:典例皱粒豌豆直接原因:淀粉分之酶异常-保留水分效果差根本原因:基因突变白化病直接原因:酪氨酸酶基因异常---缺少酪氨酸酶--不能合成黑色素区分:白化病和白头发根本原因:基因突变拓展:喝酒红脸和白脸基因对性状控制的直接途径内容示例: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生物体细胞多种性状的形成---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管家基因--呼吸酶基因奢侈基因表观遗传--基因转录不同-蛋白质形成含量不同-表达结果哦不同例子小鼠毛色柳穿鱼定义特点作用机理思维训练:表型模拟(典型)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基因突变例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细胞癌变(内容变动)原癌基因抑癌基因注意事项定义概念解析原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意义基因重组定义类型意义拓展--基因组编辑第2节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定义种类染色体数目变异一类是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区段为基数成倍的增加或减少二倍体和多倍体染色体组定义每一套非同源染色体组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级高一生物必修2学案 05 课时:1 编制:郭广宁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2011-1-20【学习目标】理解对自由组合现象测交实验的过程;识记自由组合定律。

问题探究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参照课本第10页图1---9,完成下图)杂种一代 隐性纯合子测交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配子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__测交后代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比例 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得到的后代基因型为Rrbb 和RrBb ,则该植株的基因型( ) B RrBb C rrbb D Rrbb问题探究二、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___________ ________;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基因_________________,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三、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根据所学内容分析教材P 11的5个“思考与讨论”题 ,总结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

[必做题]1、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A .EeFfGg ×EeFfGgB .eeffgg ×EeFfGgC .eeffGg ×EeFfGgD .EeFfGg ×eeFfGg 2、基因自由组合规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 A.带有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B.等位基因间的组合C .非等位基因间的组合 D.两亲本间的组合3、下列基因型中,能产生4种配子的是( ) A.EeFF B.Aabb Dd D 、ddEe4、按照自由组合定律YYRr 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是A .R :R =1:1B YR :Yr =1:1C .R :r =1:1D Y :R :r =2:1:1 5、有两个纯种的小麦:一个抗倒伏、但容易感染锈病;另一个易倒伏,但能抗锈病。

让它们进行杂交,在F 2中可能出现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类型,原因是 A .F 1雌雄配子之间的自由组合 B .F 1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C .F 2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D .亲体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6、向日葵种子粒大(B )对粒小(b )为显性,含油少(S )对含油多(s )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让粒大油少和粒小油多的两个纯合子杂交,请回答下列问题:(1)F2的表现型及比值为 。

(2)如果获得F2种子544粒,按理论计算,粒大油多的种子有 粒,其中纯合子种子有 粒。

(3)培育出粒大油多的新品种的基本程序。

此育种方法叫做 ,它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问题探究四、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1、解题思路: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如:AaBb X Aabb 可分解为两个分离定律 Aa X Aa ;Bb X bb 。

2、题目类型: (1)配子类型问题①配子种类:②配子间的结合方式: 例1:(1)求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解:应为2×2×2=8种 。

(2)求AaBbCc 与AaBBCc 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2)基因型类型例2:AaBbCc ×AaBBCc ,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 ×Aa 后代3种基因型(1AA :2Aa :1aa ) ,Bb ×BB 后代2种基因型(1BB :1Bb ) Cc ×Cc 后代3种基因型(1CC :2Cc :1cc ) 。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2×3=18种类型。

(3)表现型类型例3:AaBbCc ×AabbCc ,后代表现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 ×Aa 后代2种表现型,Bb ×bb 后代2种表现型,Cc ×Cc 后代2(4)求亲代(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7、在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后代只出现一种表现型的亲本组合是A、EeFf⨯EeFfB、EeFF⨯eerrC、EeFF⨯EEFfD、EEFf⨯eeFf8、基因型为AaBB的父亲和Aabb的母亲婚配,其子女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AaBBB.AABbC.AaBbD.aaBb9、具有二对相对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有四种,比例为1:1:1:1 这二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 AaBb×AaBBB. AaBb×AaBbC. Aabb×aabbD. Aabb×aaBb⑶第三个组合的后代是红色阔叶,让它们进行自交,所产生的下一代的表现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比是_______________11、已知多指对五指为显性,正常肤色对白化为显性,二者均为常染色体上的的遗传病,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一对夫妇男性多指、女性正常,生了一个五指白发男孩。

已知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为独立遗传,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只患白化病孩子的可能性是,只患多指孩子的可能性是,生一个即白化又多指孩子的可能性是。

生一个患病孩子的可能性是;生一个完全正常孩子的可能性是。

12、家兔的黑色(B)对褐色(b)呈显性,短毛(D)对长毛(d)呈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

兔甲与一只黑色短毛(BbDd)兔杂交共产仔26只,其中黑短9只,黑长3只,褐短10只,褐长4只。

按理论推算,兔甲的表现型应为()A.黑色短毛B.黑色长毛C.褐色短毛D.褐色长毛13、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下: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已知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则双亲的基因型是()A、YYRR YYRrB、YYRr YyRrC、YyRy YyRrD、YyRR YyRr14、牵牛花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阔叶(B)对窄叶(b)为显性,纯合红花窄叶和纯合白花阔叶杂交后代再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比依次是3:1:3:1,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某植株”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15、家禽鸡冠的形状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

据下表回答问题:⑴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甲组杂交F1代四种表现型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⑵让乙组后代F1中玫瑰状冠的家禽与另一纯合豌豆状冠的家禽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在理论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让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玫瑰状冠的有120只,那么表现为豌豆状冠的杂合子在理论上有______________只。

⑷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它们的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有____________种,后代中纯合子比例占______________。

16、课本第第12页拓展题[选做题]1、基因A、B、C控制三种酶的产生,可将一原本无色的物质转变为黑色素,即:无色物质−→−A X 物质−→−B Y物质−→−C黑色素。

则基因型为AaBbCc的亲代杂交,出现黑色(产生黑色素)子代的概率为A、1/64B、3/64C、27/64D、9/642、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需同时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否则无色。

现有一个有色植株同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

则该有色植株的基因型是()①有色植株×aaccRR →50%的有色种子②有色植株×aaccrr →25%的有色种子③有色植株×AAccrr →50%的有色种子A.AaCCRr B.AACCRr C.AACcRR D.AaCcRR1、B2、C3、C4、B5、B6、(1)粒大油少:粒大油多:粒少油少:粒小油多=9:3:3:1(2)102 34(3)选择纯合亲本粒大油少和粒小油多杂交,得F1,F1自交,选择F2中粒大油多的品种,连续自交,不断选择,最终获得所需的纯合子。

杂交育种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自由组合)7、C 8、A 9、D10、(1)红色阔叶(2)rrTT╳Rrtt Rrtt╳Rrtt rrTT╳RRtt(3)红色阔叶红色窄叶白色阔叶白色窄叶 9:3:3:111、1/8 3/8 1/8 5/8 3/812、C 13、B 14、A15、(1)测交核桃状:玫瑰状:豌豆状:单片状=1:1:1:1(2) 核桃状:豌豆状=2:1 (3)80 (4)6 1/416、(1)YyRr yyRr (2)黄色色皱粒,绿色皱粒 1:1 1/4(3)YyRR 或 YyRr 2或4 如果是YyRR与yyrr杂交,比值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如果是YyRr与yyrr杂交,比值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1。

[选做题]1、D2、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