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文科班导言课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导言教案设计模板

高三历史导言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高三历史导言课二、授课对象:高三学生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整体结构和内容框架。

- 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1. 高中历史课程的整体结构。

2. 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五、教学难点:1.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2. 历史学习方法的掌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0分钟)- 介绍高中历史课程的整体结构和内容框架。

- 强调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15分钟)- 选择一个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历史学习方法的讨论和交流。

-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主题,进行研究和展示。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引导学生反思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七、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2. 历史图片和视频3.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八、课后作业:1. 完成一份关于历史学习方法的小组报告。

2. 阅读一本历史书籍,并撰写读书笔记。

九、教学反思:-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能力。

-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教案设计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高中历史导言课教案[大全五篇]

高中历史导言课教案[大全五篇]

高中历史导言课教案[大全五篇]第一篇:高中历史导言课教案高一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所以本课我采用这一设计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学生在交流与协作中自主获得知识。

学习内容分析:本课是学期导言课,是高一学生的第一节历史课,本课的学习内容很多,也不复杂,学习内容有四:知道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历史的作用)怎样学习历史?高中历史学什么?掌握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和历史学习的价值。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进入高中,刚刚入学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对高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教师有新的认识,并在新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虽然初中已学了三年历史,但大部分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价值还不清楚,初中常见的历史学习是死记硬背,学生缺乏好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学习方法单一,同时学生对历史综合运用能力也非常薄弱,这无疑给高中的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历史,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框架结构,掌握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多媒体资料,结合自身的体验,讨论学习历史的价值(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知道学习历史的价值,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探究历史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历史的方法在初中时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单一,因此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十分必要难点:学习历史的价值学生只有感到学习历史是对自己的人生是有用的,才会保持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首先老师在这里祝贺大家升入了高中,正式开始高中课程的学习。

老师姓谢,名正燕。

诶,同学们注意了,一听老师的名字是不是有矛盾的地方呀,花谢了又艳?其实不是这样子滴,老师的名字是燕子的燕,而不是花开正浓的艳,想来老师的爸妈在取名字的时候也是考虑到矛盾这一点而没有选择这个“艳”。

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导言课

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导言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想考上大学吗?
程三 历、 史认 体识 系高 中 新 课
高中新课程历史体系
特 点 : 专 题 史 、 中 外 合 编 必 修 1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 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 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 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 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 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 程中的重要内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 与实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探索历史的奥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二 习 、 历 为 史 什 ? 么 要 学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文化灭, 则一国之种灭。种灭,则国将焉存? 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历史,也就没 有了自己发展的主导方向,也就没 有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我根 基。 ——龚自珍
历史的价值:
(一)历史教育给国民以自豪感和自信力,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删削冗长,举其机要,专取国家兴衰, 多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 ——司马光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处 今日之物竞炽烈之世,欲求自存,不鉴于 古则无一进文明,不观于人则无由自知其 不足。” ——孙中 山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 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李世民
历史学(人们对历史的研究和认识)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 • 史料: • 史料解释 对史料的解读,不加入个人观点 • 历史评价
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 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 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 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强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 君轻;他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 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的 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 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 的思想遗产。

2024年高中历史导言课

2024年高中历史导言课

中国没有 资本主义阶段
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国家)
初见核心素养
/

是指学生在接受某一学科 教育过程中,以学科知识技 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 度或价值观在内的,逐步形 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 会发展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 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唯物史观(理论保证)
定义: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考察任务: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史上发生的事件有个总体的了解和认识。 史背后的规律性,从而逐步提高历史素养。
初高中历史的不同
四、考察内容不同
初中历史考试主要是选择和简答题,侧重于记忆和掌握基本概念、时间、人物等; 高中历史考试则包括选择、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等多种形式,要求学生掌握更深 入的历史思想、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能力和素养。
——李白《古风》
(1)结合材料一,请
写出“秦王”统一全 国后创立的政治制度。
不同角度分析史实 并论述观点
基础史实
(1)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16分) (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 之有理即可。)
初高中历史的不同
/

诸多的不同,就需要你做好心理 预设、摆正学习态度、改变学习方 法、跟紧老师节奏。
四、历史解释(对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要求/综合性) 定义: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则国家强; 让我们体会何其有幸生于华夏,生
于盛世,见证百年
一、历史分期
中国古代史
1840年前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
中国现代史

高一历史第一节导言课

高一历史第一节导言课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听课的最高境界!!!!!!! 祝:同学们
3、增强民族荣辱观和历史责任感
圆明园复原图
学习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列强对华的五大 侵略战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会让我们更深刻的明白“落后就要挨打” 的道理,更加懂得强国的重要意义,也更 能激励我们好好学习,争取在未来为祖国 的强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读史使人明智--- 培根
2.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列宁
3、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 人为镜可以知品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贞观之治)
名 臣 魏 征 在 劝 谏 唐 太 宗
4、龚自珍说:“欲知大道
必先为史”。
5、参与“东京审判”的中国大法官梅汝敖曾说过: “忘记昨天的苦难,就会导致明天的灾难。”我们只有 通过学习历史才能不忘昨天的苦难,避免明天的灾难。
4、生活需要 (旅游\收藏)
例如出门旅游也离 不开历史知识,我 国是四大文明古国 之一,五千年文明 没有间断,拥有大 量文化遗产,这里 面蕴涵着丰富的历 史知识。对于懂得 历史知识的人来说, 对于一些人文景观 所包含的意义就容 易理解。
5、考试需要——高考考试科目
三、怎么学历史?How?
1.课前要预习教材,有的放矢。上课之前做到心中有数。 2.上课要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尤其要把握好课本的重 点知识、难点知识、补充知识 。 3.课下要巩固,不仅要及时完成作业,还要对回顾所学 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4.掌握方法,强化训练。做适当的练习题,掌握基本的 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并建立错题档案。 5.兴趣——最好的老师,孔子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勤奋——最好的法宝,并且要持之以恒。

高一下学期文科班导言课

高一下学期文科班导言课

学习方法 上课环节 • 回顾上节课知识(以提问为主) 回顾上节课知识(以提问为主) • 课程目标导读、重难点定位 课程目标导读、 • 讲解重难点知识 • 合作探究,思考、讨论并回答相关 合作探究,思考、 探究题 • 检测学习效果(练习) 检测学习效果(练习) • 课堂小结
学习方法
晚修程序 1、复习巩固 、 默写(每人准备一个默写本) 默写(每人准备一个默写本) 练习(主要是选择题和大题) 练习(主要是选择题和大题)要求科 代表统计错误率和完成情况。 代表统计错误率和完成情况。 2、预习下节课内容 、
(4)中国现代社会 生活的变迁
( 8 ) 当今世界经济 的全球化趋势
单元 五: 经济 全球 化的 趋势
第 23 课 战 后 资 本 主 义 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4课 第 24 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 一体化 25课 第 25 课 美洲与亚洲的经 济区域集团化 26课 第 26 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 势 第 27 课 综合探究 : 中国 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课标内容 第1 课 单元 课 第4 课 第5 课 第6 课
专题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 式的形成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 市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 滞
(1)古代中国 经济的基本结构 与特点
(5)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与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和发展 单元 二: 工业 文明 (2)近代中国经济 的崛 结构的变动与资本 起和 主义的曲折发展 对中 国的 冲击 (4)中国近代社会 生活的变迁
第二部分 关于我们的学习
要求
• 以一个文科生的姿态对待历史课程学习 • 以高考为奋斗目标 • 记忆是基础,方法是钥匙 记忆是基础,
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导言课

高中历史导言课
一千年后的西方人说:“一千年前的中 国经济总量最高时占当时世界的80%。” 一千年后,竟然有为数不少的中国人震 惊地说:“这怎么可能?”
历史课,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量变决定质变
过程决定结果
我能行
合作愉快!
谢谢!
3、 封建 社会 和半 殖民 地半 封建 社会
1)以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 奴)剩余劳动(主要表现是地租形式) 的封建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
2)原先是独立的封建国家,在外国资本主 义侵略下,国家各项主权逐步丧失,只是 在形式上保持独立;与此同时,封建经济 加速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及相应 的新阶级,但资本主义在整个社会中不占 优势,这种社会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 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经济现代代主要是工业化和农业现 代化。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民主化和法治化。 整体史观(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 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 阶段。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19世纪末到 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当代世界整体化 全球化趋势加强。人类的交往加强了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 了整体化的发展。 文明史观认为,从本质上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 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人类文明史 可分解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社会文明 史。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 富。不同的文明需要交流。 社会史观认为,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 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 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 “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导言课(走进历史的天空)

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导言课(走进历史的天空)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四 、 怎 样 学 习 历 史 ?
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不同要求:
初中: 是什么(时间、事件、人物等)
为什么(原因)、怎么样(影响、 高中: 评价)、横向纵向相互关联等
因此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我们的重点是历史 的本质以及其意义,当然历史的事件我们也要 牢记!!这是学好历史的关键,是出发点,是基 础,是根本!!!
周星驰宁波寻根问祖
中国特有的族谱
蒋孝严以蒋家身份 桂林祭祖
生活——体味历史的亲切
经济全球化
国际名牌进入中国…….
历史的价值:
(二)探寻规律,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少走弯路。
(三)凝聚力,给国民以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
• 1、历史架起沟通桥----社会需要
• 陌生人交流时,喜欢找都认识的人为话题。 •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也需要有共同的历史认同。
走进历史的天空
一 、 什 么 是 历 史 ?
• “历”,繁体作“歴”,其下部是 “止”,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 是一只脚,表示人穿过一片森林, 《说文解字》说“历,过也,传也”。 “过”表示空间上的移动,“传”表 示时间上的移动。 • 殷墟甲骨文中的“史”字,其字形仿佛
人的手在握笔记事。这个“史”,就是 商朝专门掌管记事的官员,即所谓史官。 以后的内史和外史、左史和右史,都是 掌管记事的史官。《说文解字》:“史, 记事者也。” “从又持中,中正也”。 • “历史”的两层含义: • 1、过去发生的事 2、曾经记录的事
1. 三核心六要素
What
When
Why
Where
how
Who
3、方法建议(要求)
1)读:精读教材,由厚到薄,不留死角
2)记:动脑记忆、思考 3)听:先预习,然后上课有针对性地听 4)写:做好课堂笔记 (1)内容要求 ①完整性(切忌丢三落四,随意省略); ②正确性(切忌知识性错误); ③逻辑性(切忌条理混乱,顺序颠倒)。 (2)形式要求 ①书写规范 ②标清序号,一目了然。 5)讲:上课集中探讨,大胆发言 6)温:课后认真复习(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评价 对历史的分析评价
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 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 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 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强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 轻;他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 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的行 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 ,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 思想遗产。
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本理论的学习是运 用理论分析历史问题的基础与前提。
其次,平时的学习要避免死记硬背,善于 并勤于思考,做到学思结合。
际主义的立场等。 观点正确:如生产力标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等。 方法正确:如实事求是、辩证思维、不超越历史、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
(二)用正确的历史观点指导学习
2、要重视历史评价标准的正确运用。
历史评价标准通常有:“历史评价”和“道德 评价”。
“历史评价”是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在整个历 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作出判断,凡有利于社会生 产力发展、人类进步的就予以肯定;
理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 证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例1:“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 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 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 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探究题 • 检测学习效果(练习) • 课堂小结
(四)晚自习程序 1、复习巩固 2、预习下节课内容
八、我们怎样学好《历史》?
(一)重视对史料的处理能力的培养
(二)用正确的历史观点指导学习
(三)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重视有认识价值的专题的复习
八、我们怎样学好《历史》?
(一)重视对史料的处理能力的培养
例2:图1是法国某报刊登的 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 该战事的后果是 A.《南京条约》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例3:《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 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 的是 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 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
七、平时怎么学
(一)总体要求
• 以一个文科生的姿态对待历史课程学习 • 以高考为奋斗目标 • 记忆是基础,方法是钥匙
(二)预习阶段: 1、阅读教材,并置疑和释疑 2、根据问题阅读教材并填练习册 的导学 3、认真理解练习册的重难点释疑 4、完成练习册的选择题
(三)上课环节 • 回顾上节课知识 • 课程目标导读、重难点定位 • 讲解重难点知识 • 合作探究,思考、讨论并回答相关
(一)重视对史料的处理能力的培养
3、善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4、善于运用史料论证基本观点(或者是从史料
中得出基本结论) A---运用史料论证基本观点 B---从史料中得出基本结论
(二)用正确的历史观点指导学习
1、历史评价的基本要求及其能力培养
历史评价的基本要求有三项: 立场正确:如爱国的立场、民族团结的立场、国
1、史料的来源与文字类史料的鉴别
第一,排除主观偏见,以求“去伪存真”。 第二,要注意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 这类情况 第三,也要注意史料中可能出现的技术性错误 。
(一)重视对史料的处理能力的培养 2、注意读图表能力的培养
美日舰队实力对比表(1939年)
20世纪80--90年代苏联国民生产增长统计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
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五、高中文科历史要学学的基内容
一、必修 1、必修一:政治史 2、必修二:经济史 3、必修三:思想文化史 二、选修 1、选修一:《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2、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的关系
高中历史文科班导言课
一、文科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一)、宽广的视野 (二)、敏锐的思维 (三)、良好的记忆 (四)、严谨的表述
(五)、丰富的情感
二、什么是历史
“历者,经历也;史者,记录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三、历史学的基本要素
史料
对历史的记录
史料解释 对史料的解读,不加入个人观点
历史叙述 对历史的描述、记录
•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其中,经济 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 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又反作 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给经济和政治以 重大影响。
• 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文化与 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六、高考考什么
知识:知识的理解记忆、知识的
表达、知识的综合联系
能力:读题审题的能力;材料处
四、最核心概念之一
生产力: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 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包含:人、产 品、工具三个要素,即生产者、生产对 象和生产资料。最重要的标志是工具, 也就是科技。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 结成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 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时
,则需变革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 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 一定社会的基础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 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 施,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 设施。
“道德评价”是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作出善或 恶的判断。
马克思认为应当兼用这两种评价,同时应把 维护新事物发展的历史评价放在第一位,即历史 评价优于道德评价。
(二)用正确的历史观点指导学习
3、要重视运用理论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
所谓运用理论分析历史问题,是指“初步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 展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