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重点及答案

一、相关的基本概念

1。城市规划编制层次划分(P106):当前的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可以概括为“两阶段,五层次"的体系:两个阶段是指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和城市详细规划阶段。五层次是指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三层次和详细规划阶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层次。

3、城市规划:(书上相关内容见P38以下来自老师ppt)城市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规划法》

另补充: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

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陈友华、赵民教材)

⏹城市规划(手段),是对城市空间发展目标的设定和达到这项空间目标过程中时间上

的制导——吴志强

⏹城市规划(目的):是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改善城市社会,促进城市发展-—郭

彦弘

⏹城市规划(核心内容):对城市土地使用的综合研究及在土地使用组合基础上的城市

空间形态规划—-陈友华、赵民教材.

⏹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

排的意志——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

⏹城市规划(任务):依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

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城市规划原理》。

4、城市化(书上相关内容见P32以下来自老师ppt):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5、城市总体规划(书上相关内容见P107以下来自老师ppt):城市总体规划实质就是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在地域和空间的落实,特别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中,集中表达了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的内容。其中城市详细规划包括了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

6、控制性详细规划(书上相关内容见P115以下来自老师ppt):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另补充:

⏹特点

–控制引导性和灵活操作性。对城市建设项目具体的定性、定量、定位、定界的控制和引导

–通过技术指标来规定土地的使用性质(小类用地)和使用强度,以土地使用控制为主要内容,以综合环境质量控制为要点

⏹控制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所控制的要素:土地使用控制、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城市设计引导、配套设施控制、行为活动控制

⏹控制方法

–实现规划意图选取控制的手段,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功能作用发挥的深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7、修建性详细规划(书上相关内容见P115以下来自老师ppt):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化和具体化。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对近期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公用事业设施、园林绿地、公共设施做出具体布置,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筑空间和艺术处理要求,确定各项建设用地的控制性坐标和标高,为各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8、战略性发展规划(书上相关内容见P50此定义来自老师ppt):是实现城市发展战略,着重在城市建设领域提出相应的城市建设目标、对策,并在物质空间上相应做出的全局性、长期性的谋划和安排.

9、区域发展规划(书上相关内容见P46此定义来自网上):区域发展规划是关于一定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治理保护与控制,生产建设布局,城乡发展以及区域经济、人口、就业政策的综合性规划.

10、城市性质(P51):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负担的主要职能。

11、城市流动人口(P55):是指短期从市外进入城市办理公务、商务、劳务、探亲访友和旅游度假的人口。

12、城市用地划分大类、中类、小类的数量及代码特征(P56):按国家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10大类、46种类和73小类.10大类城市用地及其代号分别为: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水域和其他用地(E).

13、在城市交通规划中,道路网密度确定的具体要求:YL90

14、在城市道路布局中,平面交叉口间距设置的要求(P72):见课本表3—2

15、生活性道路(P68):是以满足城市生活行交通要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主要为城市居民购物、社交、游憩等活动服务的.

16、公共设施用地(P56):指居住区级以及居住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7、道路红线(P72):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18、居住区尽端式道路长度设置要求(P83):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m,在断头处应能便于回车,回车场不小于12m*12m。

19、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大城市的道路网密度要求(P66):大城市的道路网密度以4—6m为宜。

20、居住区规划结构(P78):居住区的规划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用的组织方式.其基本形式有:

(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21、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规模特点(此答案来自老师ppt):YL379

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1。5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

建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2、住区规划中人均公共绿地的最小规模要求(P83):城市居住区人均绿地的下限指标为:住宅组团不低于0。5m2,居住小区(含组团)不低于1。0m2,居住区(含小区和组团)不低于1。5m2。

23、在居住区规划中,绿地率设置要求(P83):居住区规划绿地率下限为:新区建设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不低于25%。

24、居住区级合理服务半径特征(P81):800~1000m

25、城市防灾工程系统的组成(P87):(1)、城市消防工程系统;(2)、城市防洪(潮、汛)工程系统;(3)、城市抗震工程系统;(4)、城市人防工程系统;(5)、城市救灾生命线系统。

二、规划与布局

5、城市用地构成有哪些(PPT75)。

6、城市规划运作体系是什么(P46):编制层次和开发控制。

9、城市干道网有哪些类型(P69):1、方格网式道路网;2、环形放射式道路网;3、自由式道路网;4、混合式道路网。

10.城市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⑴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与区域是“点”与“面”的关系;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要相互配合,协同发展。

⑵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二者间关系密切的是有关生产力布局、人口、城乡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部门的发展计划。

⑶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规划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⑷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

11请说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及“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意思.

建筑师营建都城时,城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九里,每面各大小三个城门(设立两个侧门)。王宫的左边(东)是宗庙,右边(西)是社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

12、什么是城市性质?如何确定一个城市的城市性质?试比较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异同。

①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②城市性质的确定,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分析,就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从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去研究,认识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这是确定城市性质的重要方面.

③异同点:城市性质是城市职能的概括;城市性质一般表示未来的目标或方向;城市性质是最重要、最本质的职能;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

13、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是怎样的?什么是流动人口?

按其参加工作与否,分为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被扶养人口);按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分成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按劳动性质分,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扶养人口。

城市流动人口:是指短期从市外进入城市办理公务、商务、劳务、探亲访友和旅游度假的人口.

14、港口城市规划中应如何妥善处理港口布臵与城市布局之间的关系.①港口建设应与区域交通综合考虑;②港口建设与工业布臵要紧密结合;③合理进行岸线分配与作业区布臵;④加强水陆联运的组织。

15、试阐述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

①城市在区域中的位臵(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②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③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组织)

16、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制度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基本制度:规划许可制度。

主要内容:㈠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㈡建设用地规划管理;㈢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另补:

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书三证:三证是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规划许可证》、一书是指《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城市规划》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规划》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章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 人类聚居的主要原因? 答:人类聚居的主要原因是满足“生活需要”与“生产需求”。 2. 人类聚居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人类聚居的主要形式为“城市”与“乡村”。 3. 人类社会的第一、二次劳动大分工? 答:“采集”和“狩猎”向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的演进,称作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称作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4. 原始聚落一般的选址要求? 答:原始聚落一般选址在近水的阶地或向阳坡地上,便于取水,利于卫生。 5. 农村与城市的主要区别?以及二者相互关系? 答:农村与城市具有产业、人口聚集、行政管理三方面的主要区别。 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农业文明的发达与发展是城市出现的经济基础。 6.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的特点?P28 答:我国古代的城市建设自始至终都体现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布局,城市规划与建设始终围绕宫殿、官府衙署等单一中心展开,普通市民及其生活被置于从属的地位,有时甚至被作为防范的对象。因此,城市中基本上不存在广场、公共绿地等可作为公共活动的场所,而高墙、重地、禁区却处处设置。 7. 古希腊的城市规划布局的特点?P10 答:古希腊的城市多数是濒临地中海的山地地理条件,牧业、手工业以及伴随掠夺行为的海上贸易占据其经济的主导地位,大量由自然地形环抱的地区各自形成了以防御、宗教活动为核心的城邦国家。 每个城市控制着一片或大或小的地区和一个港口,形成一个完整的城邦国家。形成具有防御功能并建有神庙的“上城”(卫城)和商业、行政机构所在的“下城”;在城市形态上,整个城市围绕市政厅、贵族议会或居民代表大会等公共建筑或公共活动空间与宗教建筑等展开,城市大致由公共活动区、宗教区以及居民区组成。 城市中的建筑物布局和造型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形成各自城市的特点;大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应对人口进一步增加的办法不是继续扩大现有城市的规模,而是另行建造一个新的城市。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C)。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2、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B)。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3、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D )的不同。 A.人口规模B.空间规模C.居住形式D.产业结构 4、一般把(A)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B.汽车的出现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A)。A.市场推动型B.地方推动型C.辐射扩散型D.外资促进型 6、以下四项中,(D )项不是城市化。 A.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B.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C.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D.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7、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B)。 A.20%;35%;50%B.30%;30%~70%;70%一90%

C.25%;40%;60%D.40%;40%~80%;80%~95% 8、(B)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9、通常我们把(B)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B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主要建筑,如广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 B ) A.帝王宣扬功绩的思想B.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C.欧洲教会势力的强大D.帝王贪图享受的思想 2、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反映他这一思想的是(C)。 ①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②规划体系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③对建筑和工程的内容更为关心 ④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3、城市以(B)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城市规划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第一章 一、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书中?阐述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译:建筑师营建城市(主要指都城),城呈方形,每边长为九里(相当于3.1公里),每面城墙设三座城门。城中主要道路九纵九横,道路的宽度为车轨的九倍,城中央为王宫,宫城左边(东)为祖庙,右边(西)为社稷坛,前临外朝,后通市场,“市”与“朝”各占地一百亩。 影响:西周王城的规划制度及其城市布局,在我国城市规划发展史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所体现的规划制度已成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体系中国都规划的基本制度。西周以来,我国国都规划大都是继承和发展此规制的产物。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北京等实例中表现尤为明显,可见其影响是何等深远。 二、古代东西方城市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一)城市发展的阶段 欧洲:每个时期的城市前后之间虽有传承和影响,但均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有时甚至是建立在对前一个时期否定的基础之上。因此,西方城市的进化阶段较为明显。 中国:由于封建社会的超稳定性、生产力发展缓慢以及朝代更迭时周而复始的破坏等原因,我国古代的城市格局自秦汉以来二千多年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基本上默守着《周礼·考工记》中的规制。 (二)建城的目的西方古代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并非仅仅围绕君主或领主等单一权力中心展开。捍卫与维持市民生活与活动权利成为建城的主要目的之一。 我国古代的城市建设自始至终都体现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城市规划与建设始终围绕宫殿、官府衙署等单一中心展开。城市中基本上不存在广场、公共绿地等可以作为公共活动的场所 (三)城市职能 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安全、适宜的居住场所,无论是宫殿还是平民住宅均在此列,正所谓“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并由此派生出军事防御、政治统治、宗教信仰、手工业生产、商品交换等其他城市职能。在这一点上应该说东西方古代城市是相通的。 (四)城市规模 除古罗马之外,欧洲城市的个体规模普遍较小,而我国古代城市的人口规模及用地规模均比欧洲城市大。 五)城市形态 古代城市无外乎分成两种。一种是按照一定的规划意图建设起来的,具有规整平直的道路系统、几何形的城市平面或相对自由的布局;另一种是自然发展起来的,依山傍水,道路迂回曲折。这两种类型均存在于欧洲与我国古代城市中。 三、了解田园城市理论、有机疏散理论、《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 一)田园城市思想的主要内容:①城市周围应拥有永久性的农业用地,以此作为防止城市无限扩大的手段。②限制单一城市的人口规模。当单一城市的成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应建新城来容纳增长的人口。③实行土地公有制,由城市的经营者掌管土地,并对租用的土地实行控制。④设置生产用地,以保障城市中大部分人的就近就业。 二)有机疏散理论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1-12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⑤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 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 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②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③元大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④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你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田园城市、卫星城镇、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有机疏散、理性主义、城市设计、社会学和新马克思主义、永续发展和全球化理论。 4.联想你所居住的城市中所存在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是否与城市规划思想方法有关? 人口密度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建筑立面不协调、城市整体缺乏意象 ①规划思想由单向封闭转向复合开放(将反馈机制和平行机制的地位,提升到与规划相同的高度)。 ②规划思想由最终理想的静态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城市规划不只是最终方案是否合理,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城市也能高效协调的运行,甚至过程比目标更为 重要)。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1

名词解释 “七通一平”:指供水、排水、供电、电信、供热、供燃气、道路通,土地平整。 卫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热岛效应: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带状绿地:指城市沿河岸,街道,景观,通道等绿色地带以及防护林地带。 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城市发展战略: 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城镇体系: 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 城市化: 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化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历史文化名城: 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城市设计: 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简答 1、简述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水平的度量及城市化发展的历程并绘制城市化发展的S曲线。答:城市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的历史过程: (1)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2)中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化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3)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一部分工业人口转向第三产业。 城市化水平 60% 30% 时期 2、简述建设用地适用性评定的概念及其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分类。 建设用地适用性评定:以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 用地适用性评定将用地分为三类用地: 一类用地:适合建设用地;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按章含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按章含答案 第2(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1.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雅典宪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答:(1)城市活动可分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活动。 (2)在思想上已经有所认识,在城市建设中要考虑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改善居住区的环境,是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 (3)“功能”分区的理论,即让四个主要功能(即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按各自功能要求找到合适的位置。 2.1939年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即:(1)规模;(2)边界;(3)开放空间;(4)机构用地;(5)地方商业;(6)内部通路系统3.“小区规划”的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主要思想是把小区作为居住区构成的细胞,不限于以一个小学的 规模来控制。也不仅由一般的城市道路来控制,而趋向于由交通干道、或 其它天然干道、或人工的界线(如铁路、河流等)为界。在这个范围内, 把居住建筑、把公共建筑、绿地综合解决,使小区内部道路与四周的城市 干道有明显的区别,公共建筑项目及规模也可以扩大,不仅是日常必需品 的供应,而且一般的生活服务都可以在小区内解决。 4.城市景象包括的五个要素有:路径、边缘、地区、节点、地标。 第10(三)章城市规划的内容和编制程序1、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 用是什么?

答: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根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 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2.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答:(1)确定发展目标。一般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来确定城市发 展目标。 (2)合理利用土地。确定城市各项用地的种类、使用性质、功能分区、开发强度以达到合理利用土地和节约城市用地。 (3)组合空间布局。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的空间构成和组合。 (4)安排建设部署。要制定中、长期发行咱目标,近期建设目标相 和当前建设项目的安排。通过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使近、远期目标相结合。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稳定持续发展服务。3.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 的原则是什么?答:(1)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2)切实保护 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合理使用土地和节约城市用地(4)保护历史文 化遗产及城市传统风貌(5)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设施(6)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4.城市规划工作有什么特点?答:(1)城 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 (2)城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 地方性 (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5)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5.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建设练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建设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因素对城市规划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 A. 土地利用 B. 交通网络 C. 建筑风格 D. 人口密度 答案:A. 土地利用 2. 城市规划的目标不包括以下哪项? A.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B. 促进经济发展 C. 保护环境资源 D. 增加土地利用率 答案:D. 增加土地利用率 3. 城市规划中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A. 建筑设计 B. 交通规划

C. 环境保护 D. 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A. 建筑设计 4. 城市规划中的“三线一圈”是指哪些规划要素? A. 管理线、生态线、公共服务设施线、防卫线 B. 铁路线、高速公路线、绿化带、水系线 C. 居民用地线、商业用地线、工业用地线、环绕城市道路 D. 市中心线、市政设施线、居住用地线、交通走廊 答案:C. 居民用地线、商业用地线、工业用地线、环绕城市道路 5. 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绿地率”是指什么? A. 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化面积所占的比例 B. 道路及交通设施用地中绿化面积的比例 C. 城市中心区域中绿化面积的比例 D. 人口超过一定规模的城市中绿地总面积的比例 答案:A. 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化面积所占的比例 二、判断题 1. 城市规划建设只需要考虑城市的经济因素,对环境因素不需要过多关注。()

答案:错误 2. 城市规划建设中,道路网络的合理布局可以促进交通效率和城市的发展。() 答案:正确 3. 城市规划中的“宜居城市”概念主要强调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建筑美观。() 答案:错误 4. 城市规划建设中,居民的意见和需求应该被充分考虑和尊重。() 答案:正确 5. 城市规划建设中,绿地的存在对于城市生态平衡和居民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答案:正确 三、问答题 1. 请简要说明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答案: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原则包括综合规划、科学规划、人民参与、依法管理等。 2. 城市规划中的“合理用地布局”是指什么?

城市规划重点及答案

一、有关旳基本概念 1.都市规划编制层次划分(P106):目前旳旳都市规划编制体系可以概括为“两阶段,五层次”旳体系:两个阶段是指都市总体规划阶段和都市详细规划阶段。五层次是指总体规划阶段旳都市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三层次和详细规划阶段旳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层次。 3、都市规划: (书上有关内容见P38如下来自老师ppt)都市规划,是指都市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期期内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旳,确定都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运用都市土地,协调都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旳综合布署和详细安排。——《都市规划法》 另补充: ⏹都市规划,是对一定期期内都市旳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运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 建设旳综合布署、详细安排和实行管理——《都市规划基本术语》、(陈友华、赵民教材) ⏹都市规划(手段),是对都市空间发展目旳旳设定和抵达这项空间目旳过程中时间上 旳制导——吴志强 ⏹都市规划(目旳):是发明良好旳经济发展环境和改善都市社会,增进都市发展—— 郭彦弘 ⏹都市规划(关键内容):对都市土地使用旳综合研究及在土地使用组合基础上旳都市 空间形态规划——陈友华、赵民教材。 ⏹都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都市旳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旳空间秩序而作旳未来空间安 排旳意志——李德华《都市规划原理》(第三版)。 ⏹都市规划(任务):根据一定期期都市旳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旳,确定都市性质、规模 和发展方向,合理运用都市土地,协调都市空间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旳综合布署和

全面安排——《都市规划原理》。 4、都市化(书上有关内容见P32如下来自老师ppt):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都市型转化旳历史过程,体现为乡村人口向都市人口转化以及都市不停发展和完善旳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5、都市总体规划(书上有关内容见P107如下来自老师ppt):都市总体规划实质就是都市建设发展战略在地区和空间旳贯彻,尤其是在都市总体规划纲要中,集中体现了都市建设发展战略旳内容。其中都市详细规划包括了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期限一般为23年) 6、控制性详细规划(书上有关内容见P115如下来自老师ppt):以都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根据,确定建设地区旳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旳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旳规划规定 另补充: ⏹特点 –控制引导性和灵活操作性。对都市建设项目详细旳定性、定量、定位、定界旳控制和引导 –通过技术指标来规定土地旳使用性质(小类用地)和使用强度,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要内容,以综合环境质量控制为要点 ⏹控制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所控制旳要素:土地使用控制、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都市设计引导、配套设施控制、行为活动控制 ⏹控制措施 –实现规划意图选用控制旳手段,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功能作用发挥旳深度有决

城市重点规划问题及答案

1、都市规划旳核心内容是( A )。 A、都市土地使用旳规划和管理 B、都市将来空间旳架构和引导 C、都市土地旳使用、分派和开发 D、都市土地使用旳规划,管理以及土地旳分派、开发 2、都市规划旳意义在于( D )。 A、它对都市发展旳规范化和控制 B、它对都市发展旳干预和控制 C、它对于都市发展旳规范化和干预 D、它对于都市发展旳指引和控制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规划法规体系中旳( B )。 A、专项法 B、主干法 C、.基本法 D、有关法 4、国内规划法规体系中旳有关法有(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规划编制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5、( D )是国内古代都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旳时代。 A、西汉 B、东汉 C、战国时代 D、周代 6、中世纪欧洲都市旳格局是( C )。 A、构图严谨旳广场街道 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核心 C、以教堂为都市中心 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都市核心 7、《马丘比丘宪章》中提出( C )是都市存在旳基本根据。

A、保证基本生活质量 B、与自然协调 C、人旳互相作用与交往 D、有机综合多功能 8、中国古代民居多以( A )为主,这种状况对都市旳布局形态影响极大。 A、家族聚居,并多采用木构造旳低层院落式住宅 B、木构造低层院落围合形成都市广场、院落等公共活动中心 C、里坊制为居住单位 D、“天人合一”、“相天法地” 9、《周礼?考工记》和《管子?度地篇》分别体现了( A )思想。 A、“皇权至上”“自然至上” B、“自然至上”“皇权至上” C、“皇权至上”“皇权至上” D、“自然至上”“自然至上” 10、可持续发展旳基本和核心是( A )。 A、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旳改善 B、强调社会公平 C、强调经济增长 D、强调环保 1、巴黎旳都市改建体现了( C )旳影响,形成放射状旳街道,且轴线对称,具有雄伟壮丽旳宫殿和规整对称旳公共广场。 A、中世纪都市 B、古罗马风 C、古典主义思潮 D、现代都市规划 2、不属于液化气储藏站选址规定旳是( A )。 A、位于全年主导风向旳上风向 B、选择地势开阔旳地带 C、避开地基沉陷旳地带 D、避开都市居民区 3、列哪项对城乡体系旳表述是不对旳旳?( D ) A、社会经济联系不密切旳城乡群不属于城乡体系旳范畴 B、城乡体系中城乡旳级别和规模构造是会发生变化旳 C、城乡体系发育和完善旳限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城市规划考试试卷和答案

一.名词解释: 雅典宪章城市性质城市规划 城市人口城市绿地城市用地区划 城市用地热岛效应城市空间系统 三类用地城市景观规划对外交通用地 居住用地城市公共中心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开敞空间分质给水系统 居住小区住宅群体空间组合干道网密度 城市用地选择城市设计城市更新 二.问答: 1.“雅典宪章〞对城市规划目的的界定。 2.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意义)和根本任务。 3.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4.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那么。 5.城市用地的属性。 6.对城市用地自然环境条件分析的内容。 7.进行用地评定时要注意哪些因素? 8.城市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9.工业用地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0.居住用地组成的内容。 11.公共设施分布规划的要求。 12.城市绿地的功能和作用。 13.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根本要求。 14.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的根本原那么如下: 15.山区城市布局的形式及其特点。 16.水源选择要考虑的因素。 17.城市管线工程的分类。 18.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工作的根本内容。 19.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20.合理、选择住宅类型应考虑的因素。 21.居住区绿地规划的根本要求。 22.城市广场的类型和广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23.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内容。 24.城市设计的内容和类型。 三.填空:交易场所 1.从汉字字义看,城一种防御性构筑物,市是交易场所。 2.城市化可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3.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4.雅典宪章认为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综合城市四项根本功能生活、工作、休息和交通。 5.1978年12月秘鲁的利马集会后发表的马丘比丘宣言,提出了城市急剧开展中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了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的问题。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1.城市防灾措施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 A.战略性措施和实行性措施 B.纵措施和横措施 C.硬措施和软措施 D.政策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 2.防洪堤顶标高应高于洪水位()m以上。 A.2.0 B.1.0 C.0.8 D.0.5 3.下列不属于了解年龄构成的意义的是()。 A.掌握学龄前儿童的数量和趋向是制定托、幼及中小学规划指标的依据 B.分析年龄结构,可以判断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变化趋势 C.分析育龄妇女人口的年龄及数量是推算人口自然增长的重要依据 D.计算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4.我们通常指的中国七大古都,不涉及以下()城市。 A.杭州 B.安阳 C.咸阳 D.邯郸 E.北京 5.对于现代意义的城乡理解不对的一项是()。 A.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的聚集中心,是非农业人口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场合

B.城乡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枢纽和中心点 C.城乡通过自身各项优越条件,对城乡体系及区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D.城乡只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心 6.国民生产总值的涵义是()。 A.一个国家所有部门在一定期期(季、年)内以货币表现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B.一个国家生产部门在一定期期(季、年)内所生产的产品的总价值 C.一个国家工业、农业在一定期期(季、年)内生产的所有价值 D.一个国家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在一定期期(季、年)内生产的货币价值 7.地下管线的避让原则有()。 A.压力管让重力自流管 B.不易弯曲管让易弯曲管 C.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 D.新管让老管 E.检修少、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和不方便的 8.不同烈度设防区域对疏散场地的规定不同,下列有关人均避震疏散面积描述有误的一项为()。 A.当城市设防烈度为6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1.0m2 B.当城市设防烈度为7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1.5m2 C.当城市设防烈度为8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2.1m2 D.当城市设防烈度为9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2.5m2 9.地块控制性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属于指导性指标的为()。 A.人口容量、建筑形式 B.用地面积、性质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精选试题及 答案一 单选题(共30题) 1、城市人口规模就是()。 A.户籍非农业人口 B.户籍农业人口 C.城市人口总数 D.暂住期在一年以上暂住人口 【答案】 C 2、以下关于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表述错误是() A.按照生态功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B.按照保质保量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C.按照集约适度、绿色发展要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D.按照集约适度、快速发展要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答案】 D 3、下列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表述,错误是()。 A.对于格局和风貌完整名城,要进行整体保护 B.对于格局和风貌犹存名城,除保护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外,要对尚存古城格局和风貌采取综合保护措施 C.对于整体格局和风貌不存在但是还保存有若干历史文化街区名城,要用这些局部地段来反映城市文化延续和文化特色,用它来代表古城传统风貌 D.对于难以找到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少数名城,要结合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在周边复建一些古建筑,保持和延续历史地段完整性和整体风貌

【答案】 D 4、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是在()以后。 A.1949年 B.1997年 C.1979年 D.1966年 【答案】 C 5、具有极端低效率空间无组织状态是区域城镇体系演化过程( )阶段。 A.点、轴同时开始形成 B.主要点一轴系统框架形成 C.点一轴形成前 D.“点一轴一网”空间结构系统形成 【答案】 C 6、政府运用公共财政手段,调节、影响甚至改变城市建设需求和(),保证城市规划目标实现。 A.规模 B.进程 C.计划 D.实施 【答案】 B

7、城市总体规划相关文献和统计资料具有特点不包括()。 A.覆盖范围广 B.信息量大 C.时间跨度大 D.时间跨度小 【答案】 D 8、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保护中,确定水、土地、能源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目标、指标与实施策略基本导向不包括()。 A.严控增量 B.管住总量 C.盘活存量 D.提高流量 【答案】 B 9、下列哪个选项无法提高城市发展可持续性?( ) A.缩短上下班通勤和日常生活出行距离 B.维护地表水存量和地表土品质 C.不断提高土地建设开发强度 D.高效能建筑物形态和布局 【答案】 C 10、根据《城乡规划法》第二十九条,城市、镇以及乡、村庄规划实施组织具体要求为()。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题库及精品 答案 单选题(共40题) 1、下列关于居住用地布局原则表述,不准确是()。 A.应尽量接近就业中心 B.应有良好公共交通服务 C.应靠近大型公共设施布局 D.应在环境条件好区域布局 【答案】 A 2、关于城市发展阶段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 A.在农业社会中,城市主要职能是政治、军事、宗教和经济中心 B.工业化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职能巨大重组 C.在工业社会中,城市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主要载体 D.在后工业社会,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将逐步得以强化 【答案】 A 3、下列关于城市性质表述,错误是()。 A.城市性质是对城市基本职能表述 B.城市性质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重要依据 C.城市性质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方法确定 D.城市性质要从城市在国民经济中所承担职能,及其形成与发展基本因素中认识 【答案】 A

4、关于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要求表述中,不准确是() A.居住区配套公建设置水平应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 B.居住区配套公建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时交付 C.可根据区位条件,适当调整居住区配套公建项目和面积 D.配套公建应按照市场效益最大化原则进行配置 【答案】 D 5、人类社会有着百万年悠久发展历史,但城市出现还只有几千年,根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城市大约出现在公元前()年左右。 A.1500 B.2000 C.2500 D.3000 【答案】 D 6、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详细规划()。 A.前提 B.依据 C.重点 D.基础 【答案】 B 7、现代城市规划基本构成不包括( )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

1、什么是城市古代城市和现代城市有哪些区别 城市应该是非农业人口聚居地;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的中心.. 古代城市是城与市的简单叠加;现代城市规模更大;功能更多;结构更复杂.. 2、我国大、中、小城市的划分标准 答: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人口超过100万为超大城市;超过50万为大城市;20~50万为中等城市;20万以下为小城市.. 3、城市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城市为什么会发展 4、城市化分为那几个过程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的初期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的中期加速阶段..进入高速城市化以后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又趋缓慢甚至停滞的后期阶段.. 5、为什么说当前国际上已习惯于把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6、简述城市规划的含义与特点.. 答:含义为——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特点为——综合性;政策性;前瞻性;系统性;长期性;法制行和强制性..

8、自然条件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对城市会产生哪些影响 自然条件包括:1自然资源条件如矿场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等..2自然地理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3地质水文条件有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 影响:一方面;大自然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土地、水、矿物、生物等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址、地貌、气候、水文多种自然条件;决定了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制约着城市的性质、规模以及空间形态和内部结构;影响着城市的生产方式与生活习俗.. 9、风向对城市的布局产生哪些影响 1风向影响城市用地布局..风向对城市布局造成影响主要表现在居住区与工业区的相对位置和布局上.. 2风向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结构..在城市规划布局中还应从善改善城市小气候的角度重点考虑城市交通的组织、道路结构与走向以及城市绿地步行系统的合理规划.. 10、静风对城市产生哪些影响为什么说静风的城市部适宜布置工业 11、什么是热岛效应它是怎么产生的有哪些突出的现象 热岛效应就是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散发的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导致热岛效应的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大量建设导致城市下垫面透水面积严重缺失;绿地水面减少;热量排放增多;不能散发吸收或利用..城市规模和布局影响;季节影响.. 热岛效应的表现是市中心气温比市区高;市区气温比郊区高;随着与市中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含答案

1、都市性质:(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是都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旳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旳地位和所肩负旳重要职能。是都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旳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2、都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都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原因旳消长,导致人口增减旳绝对数量与同期该都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3、都市功能分区:都市功能分区是按功能规定将都市中多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构成一种互相联络、布局合理旳有机整体,为都市旳各项活动发明良好旳环境和条件。 4、居住小区:(housing estate)是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旳居民生活区。 5、竖向规划: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规定所作旳规划。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旳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旳高差等,以便在尽少变化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旳状况下满足后来居住者旳规定,并为良好旳排水条件和结实耐久旳建筑物提供基础 6、居民点:定义为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旳集聚定居地点。 7、都市化:由农业为主旳老式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旳现代都市社会逐渐转变旳历史过程 8、都市设计:都市设计是一种关注都市规划布局、都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都市公共空间旳一门学科 9、都市基础设施:都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有旳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旳总称,使都市中为顺利进行多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旳各类设施旳总

称 10、卫星城:是指在大都市外围建立旳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旳住宅和公共设施旳城镇,是在大都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都市(母城)旳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旳具有相对独立性旳城镇。 11、日照原则:为保证室内环境旳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旳气候区、都市大小和建筑物旳使用性质确定旳,在规定旳日照原则日(冬至日或大寒日)旳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旳时间。 12、都市(总体)规划纲要:研究确定都市总体规划旳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都市总体规划旳根据。 13、都市人口年龄构成:一定期间都市人口按年龄旳自然次序排列旳数列所反应旳年龄状况,以年龄旳基本特性划分旳各年龄组人数占总人口旳比例表达。 14、都市建成区:指都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有旳地区。 15、都市对外交通:指都市与其他都市之间旳交通、以及都市地区范围内旳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旳交通,以都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络旳各类交通旳总称。 16、都市绿地系统:是指都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旳各类绿化及其用地,互相联络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旳有机整体。 17、都市更新:对都市中某一衰落旳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华。 18、分区规划:在都市总体规划旳基础上,对局部地区旳土地运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都市基础设施旳配置等方面所作旳深入安排。

城市规划简答题及答案

简答题部分 (图示见规划原理书 P388 )。 优:绝大多数居室朝向良好,结构施工简单 缺:处理不好会产生单调、呆板 改进:a 、山墙错落 b 、单元错开梯搂 C 、成组改革影响 ② 对于寒冰地区可阻挡风沙 ③ 节约用地,提高密度 缺:①部分居室朝向差,炎热地区西晒 ② 结构施工较为复杂,不利于抗震,造价会增加 ③ 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土方工程 混合布置:为以上两种形式的结合形式,最常见的往往是以行列式为主,以少数住宅式公建 沿道路式院落周 边布置,以形成半开敞式院落。 自由式布置:建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地布置。 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三级方式布置的内容是什么?(原理书 P 413) 第一级(居住级)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 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居民服务的机构。 第二级(居住小区级)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 等。 第三级(居住组团级)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地块划分的原则是什么?(控制性详细规划 P34) 1. 严格根据总体规划和其他专业规划、根据用地部门、单位划分地块 1建筑平面群体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用图示) 行列布置: 周边布置: 优:①能形成封闭小空间,便于组织绿化、休憩地 单周边 双周边 自由周边

4、城市公共区中心的空间组织原则(轴线法则、立体空间建筑室内室外) P504) 1. 运用轴线法则。可以有一条轴线或几条主、次的轴线。轴线可以把中心不同的部分联系 起来,称为一个 整体,轴线也能把城市中的各个中心联系起来,把街道和广场等串联起 来。 2. 考虑建筑室内和室外的空间,地面、高架和地下空间,专用和公共空间,车行和人行空 间,以及各空间 之间的环境协调。要使整个建筑空间和环境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6、容积率与城市开发的关系《控规》 p46 容积率指标对城市开发建设活动经济效益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前期投资费用、 开发利润 总额以及开发资金的循环速度三个方面。 容积率指标对前期投资费用单方面均摊额的影响表 现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开发者先通过有偿征地或其他方式有偿获得城市的开发建设权, 接着劲性场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然后进行地面建设,将建造的各类商品房投入市场销售。 在商品房单方售价和其他成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提高容积率指标,在同样的开放用地上获 得更过的建筑面积,就可以降低单方建筑面积上所分摊到的前期投资费用, 进而降低总成本, 提高开发利润。反之,则开发利润会有所下降。提高利润率, 开发商可以在保持一定利润率 的前提下,增加开发总量获得更多的利润。 同时,我国城市开发建设周期中征地、 规划设计、 审批等前期准备工作占打半时间, 这很大程度上延缓了资金周转速度, 如果增加容积率,减 少开发项目,将开发资金相对集中, 提高开发建设强度, 就可以减少前期工作对开发周期的 影响,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2. 3. 5 . 6. 8. 9. 以单一性质规划地块,即一般一个地块只有一种使用性质 建议有一边与城市道路相邻 结合自然边界、行政界线划分地块 考虑低价的区位级差 地块大小应和土地开发的规模相协调,以利于统一开发 对于文物古迹风貌保护建筑及现状质量较好、规划给予保留的地段,可单独划块,不再 给定指标 规划地块划分必须满足“专业规划线”的要求,专业规划线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控制要 求,主要有道路红线、河湖水面蓝线、城市绿化绿线、高压走廊黑线、文物古迹保护紫 线、微波通道橙线等 应尊重地块现有的土地使用权和产权边界 (城市规划原理 P 450 对于大量而普遍的绿化,宜选择易管。易长,少修建,少虫害,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树 种,一般以 乔木为主,也可以考虑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在一些重点绿化地段,如居 住区入口处或公共活动中心,则可选种一些观赏性的乔灌木或少量花卉。 应考虑绿化功能的需要,行道树宜选用遮阳力强的落叶乔木,儿童游戏场和青少年活动 场地忌用有 毒或带刺植物,而体育运动场地则避免采用大量扬花、落花、落果的树木等 为了迅速形成居住区绿 化面貌,特别是在新建居住区,树种可以采用速生和慢生相结合, 一速生为主。 居住区绿化树种配置应考虑四季景色变化,可采用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以及不同树 姿和色彩变 化的树种,搭配组合,以丰富居住环境。 考虑居住区各类绿化种植与建筑物、管线和构筑物的间距。 5、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原理》 1. 2. 3. 4. 5.

最新城市规划简答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简答题及答 案

简答题部分 1、建筑平面群体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用图示)(图示见规划原理书 P388)。 行列布置:优:绝大多数居室朝向良好,结构施工简单 缺:处理不好会产生单调、呆板 改进: a、山墙错落 b、单元错开梯搂 c 、成组改革影响 周边布置:优:①能形成封闭小空间,便于组织绿化、休憩地 ②对于寒冰地区可阻挡风沙 ③节约用地,提高密度 缺:①部分居室朝向差,炎热地区西晒 ②结构施工较为复杂,不利于抗震,造价会增加 ③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土方工程 单周边双周边自由周边 混合布置:为以上两种形式的结合形式,最常见的往往是以行列式为主,以少数住宅式公建沿道路式院落周边布置,以形成半开敞式院落。

自由式布置:建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地布置。 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三级方式布置的内容是什么?(原理书P413) 第一级(居住级)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 为全区居民服务的机构。 第二级(居住小区级)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 第三级(居住组团级)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 站、小商店等。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地块划分的原则是什么?(控制性详细规划P34) 1.严格根据总体规划和其他专业规划、根据用地部门、单位划分地块 2.以单一性质规划地块,即一般一个地块只有一种使用性质 3.建议有一边与城市道路相邻 4.结合自然边界、行政界线划分地块 5.考虑低价的区位级差 6.地块大小应和土地开发的规模相协调,以利于统一开发 7.对于文物古迹风貌保护建筑及现状质量较好、规划给予保留的地段,可单独 划块,不再给定指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