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工艺技术规范

粮油工艺技术规范

粮油工艺技术规范是制定和规定粮油加工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和工艺流程,旨在保障粮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以下是一份700

字的粮油工艺技术规范的示例。

一、原料处理

1. 原料采购:应选择正规渠道采购新鲜、无霉变、无异味、无虫害的优质原料。

2. 清理:对原料进行清理,去除杂质、坏粒、石子等。

3. 粉碎:将大颗粒原料经过适当粉碎,碾磨得到适合加工的粉末。

二、粮油加工

1. 搅拌:在粉碎原料中加入适量水,进行充分搅拌,以达到合适的湿度。

2. 烘炒:将湿度适宜的原料进行烘炒,时间、温度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烘炒均匀。

3. 榨油:采用合适的机械设备进行榨油,确保榨得的油品质良好。

4. 过滤:将榨得的油进行过滤,去除杂质、悬浮物等。

5. 净化:对过滤后的油进行净化处理,去除油中的酸、油脂、溶解物等。

6. 脱香:对净化后的油进行脱香处理,去除油中的异味物质。

7. 分离:将脱香后的油进行沉淀、分离,得到清澈的粮油产品。

8. 贮存:将分离后的粮油产品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的环境中,以保持其品质。

三、加工设备和环境要求

1. 加工设备应具备优良的加工性能,满足卫生和安全要求。

2. 加工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

3. 加工场所需要保持严格的卫生,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

4. 加工过程中应避免任何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如异物、细菌等。

5. 加工过程中应采取合适的温度调控措施,确保加工过程温度的合理控制。

四、质量控制

1. 加工过程中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严格的品质检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2. 加工过程中应有完整的记录,包括原料采购、加工参数、质检结果等,以便追溯和分析。

3. 定期对原料和成品进行抽样检验,确保产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4. 发现问题产品应及时停产、排查问题并进行处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以上是一份粮油工艺技术规范的示例,制定和落实相应的规范,可以提高粮油产品加工的操作规范性和产出质量,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粮食储藏技术规范

粮食储藏技术规范 篇一: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卷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培训测试卷 姓名:岗位(工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防止污染、延缓品质劣变。 2、根据我国储粮生态区域划分,我省大部属于第区,即中湿高湿储粮区。 3、入仓的粮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4、储粮通风技术主要为和,气调储粮技术主要有二氧化碳、氮气气调储粮、密闭储藏和小包装气调储藏。 5、稻谷宜采用条件下可储藏2-3年;小麦宜采用热入仓密闭、双低、三低、准低温等储藏技术,正常条件下可储藏3-5年。 6、害虫密度≤6~30头/kg或主要害虫密度≤3~10头/kg属于一般虫粮。 二、术语定义解释(每题2.5分,共25分) 1、储粮有害生物:危害储藏粮油的昆虫、螨类、微生物、鼠类和鸟类。 2、半安全水分:在常规储藏条件下,某种粮食和油料在当地气温较低季节可短期储藏而不能安全度夏的水分含量。

3、房式仓:外形如平房或楼房的粮仓,包括平房仓、高大平房仓、楼房仓。 4、高大平房仓:跨度21m以上,堆粮高度达6m以上的房式仓。 5、常规储藏:在自然条件下,对储藏的粮油采取清洁卫生、自然通风、定期检测粮情等一般技术处理和常规管理措施的储藏方法。 6、准低温储藏:粮堆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20℃及以下,局部最高粮温不高于25℃的储藏方式。 7、双低储藏:实现低氧后再进行低剂量磷化氢熏蒸的储粮技术。 8、三低储藏:达到双低储藏效果后,再降低粮温的储藏技术。 9、常规熏蒸:在密闭仓房或粮堆内,施用常规用药剂量的熏蒸剂,依靠熏蒸气体自然扩散的熏蒸方式。 10、低剂量熏蒸:在低氧粮堆中或采用环流熏蒸技术时,施药量低于常规剂量的熏蒸方式。 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什么是粮油储藏技术? 答:粮油储藏技术是根据不同粮油种类、储藏条件、粮油生理生化变化、粮油品质(工艺品质、烘焙与食用品质、种用品质等)变化规律,采用不同储藏方法和措施,对影响粮油储藏的相关因子进行控制,确保粮油安全的技术组合。 2、粮食入仓前需做哪些准备?

粮油加工工艺学

粮油加工工艺学 第二章:粮油原料的结构特征 1:胚乳的两种不同结构: 1 角质胚乳硬质胚乳:如果填充的蛋白质多,胚乳细胞内的淀粉颗粒之间被蛋白质所充实,将淀粉颗粒挤得很紧密,则胚乳组织坚实而透明,颜色较深,断面光滑平整呈透明状,像角类断面或玻璃断面; 2 粉质胚乳软质胚乳:如果填充的蛋白质少,淀粉颗粒之间及其与细胞壁之间有空隙,甚至细胞与细胞之间也有空隙,则胚乳组织疏松,断面粗糙呈白色粉状而不透明; 2:稻谷按粒形和粒质分为:籼稻谷、糯稻谷、粳稻谷 3:油菜分为:白菜类、芥菜类、甘蓝类 4:马铃薯块茎是其在生长过程中积累并储备营养物质的仓库 其结构:表皮层、形成层环、外部果肉、内部果肉 5:木薯分为苦种和甜种,区别在于氢氰酸的质量分数; 甜木薯:< 50mg/kg 苦木薯:> 50mg/kg 第三章:粮油原料的物质基础 1:胚乳蛋白主要为:醇溶蛋白和谷蛋白 2:同一麦粒不同部位胚乳的细胞结构及营养成分的差别:

离皮层越近,胚乳中维生素含量越高,细胞壁越厚,灰分含量也越多,面筋质量虽相对高但品质次,磨制的小麦粉食用品质差;相反,越近心部,胚乳面筋质质量分数虽相对较低但品质好,细胞壁越薄,淀粉粒越细,磨制的小麦粉食用品质越好,但维生素含量低; 3:小麦中的蛋白质主要分为:麦胶蛋白33.2%麦谷蛋白13.6%麦白蛋白11.1%球蛋白3.4% 4:引起麦粒色泽异常的原因: 1 小麦晚熟使子粒呈绿色; 2 受小麦赤霉病菌的侵染,麦粒颜色变浅,有时略带青色,严重时胚部和麦皮上有粉红色斑点或黑色微粒; 3 储藏时间过久,色泽变得陈旧; 4 受潮会失去光泽、带白色; 5 发生霉变,麦粒上出现白色、黄色、绿色和红色斑点,严重时则完全改变其固有颜色,成为黄绿、黑绿色等; 5:引起小麦气味不正常的主要原因: 1 发热霉变,使小麦带有霉味; 2 小麦发芽,,带有类似黄瓜的气味; 3 感染黑穗病,散发类似青鱼的气味; 4 包装和运输工具不干净,使小麦污染后带有煤油、卫生球或煤焦油等气味; 6:粒度:麦粒大小的尺度

粮油生产安全技术安全生产

粮油生产安全技术 1、造成粮油储存事故或者安全生产事故的,怎么处理 粮油储存事故,这个要看具体的情况,然后可以根据公司的相关规定,用责任倒查的办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安全生产事故:这个人我认为就要配合相关人员和部门把善后的事情处理好,最好是给公司的员工办理保险业务,作为公司,应该有安全意识和保险意识。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2、求食用油生产工艺流程 一、浸出工艺: 1、浸出工艺是将油料破碎后,用化学溶剂(6号氢汽油)充分浸泡提取油脂,然后通过蒸馏将溶剂油(6号氢汽油)分离回收得到的毛油脂。油脂的精炼和脱臭可去掉毛油的难闻气味,还能去掉某些有毒物质。但在去除杂质时,生物活性物质也损失了。 2、浸出工艺流程:油料破碎——化学浸出——高温分离——高温精炼(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蜡)——添加防腐剂——成品油 二、压榨工艺 1、压榨工艺特指纯物理压榨,它是在对油脂原料进行严格筛选后,再对原料进行特定温度的蒸炒,让出油率保持最高,用螺旋压榨机榨出油脂,再用特殊纤维网过滤得到成品油。该方法生产的油安全、卫生、无污染、无溶剂残留,完全保障油品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2、压榨工艺流程:油料精选——油料加温——压榨——沉淀过滤——初榨油 拓展资料: 食用油也称为“食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品质等原因。 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粟米油、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榄油、山茶油、棕榈油、芥花子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等。 食用油的保存方法: 食用植物油有“四怕”:一怕直射光,二怕空气,三怕高温,四怕进水。因此,保存食用油要避光、密封、低温、防水。 巧藏3种食用油 花生油、猪油、小磨香油的贮藏方式: 花生油 将花生油或豆油入锅加热,放入少许花椒、茴香,待油冷后,倒进搪瓷或瓷制容器中存放。这样,油可以较久存放而不变质,做菜用时味道也特别香。 猪油 猪油熬好后,趁其未凝结时,加进一点白糖或食盐,搅拌后密封,可较久存放而不变质。小磨香油 小磨香油在贮存过程中易酸败、失香。现介绍以下方法:把香油装进一小口玻璃瓶内,每500克油加入精盐1克,然后将瓶口塞紧,不断地摇动,使食盐溶化,放在暗处3日左右,再将沉淀后的香油倒入洗净的棕色玻璃瓶中,拧紧瓶盖,置于避光处保存,随吃随取。要注意的是,装油的瓶子切勿用橡皮等有异味的瓶塞。

粮油储藏基本技术要求

粮油储藏基本技术要求 1.1 粮油储藏设施的基本要求 1.1.1 粮仓 把粮油放入仓房储藏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避免气候的不利影响,防止有害生物危害,保证储藏安全。建造粮仓要选择地下水位低,地势高,土质坚硬、均匀、干燥,通风良好,排水畅通,交通方便 的地方。岩体地下粮仓要建在山体宽厚、石质坚固、整体性好的部位;要避开滑坡、破碎带,溶裂断层、含水线、风化带及堆积物带; 且仓体轴线走向应与岩石走向正交,不能与岩石节理裂隙相平行。土体地下仓要建在稳定的冲沟、阶地和其他土层厚、地层稳定、地下水位低、便于排水并有动力电源的地方。各种粮仓的地基均应有 足够的强度以承载仓房和装满粮食的载荷。在有白蚁危害的地区要 进行防白蚁处理。应清除粮仓周围的垃圾,防止水淹或水浸等。1.1.1.1 地面 粮仓地面应完好、光滑、坚固、防潮。地面无裂纹或裂缝,以 免聚集垃圾、昆虫和螨类。光滑坚固的地面指用硬化剂处理、有良 好防潮性能的高质量的混凝土。地面与墙壁结合处应处理成光滑的 圆弧状结构以便于清扫。 1.1.1.2 墙体 墙面应完好、光滑,墙体外表面应为浅色(或用高反射率的表面)以减少热量的吸收。最好采取隔热措施。建筑应避免有“死角”,

内部无裂缝。仓房的墙体可以采用石棉水泥,抗锈蚀的钢铁、铝材、石料、浇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墙体内侧应有有效的防潮层。1.1.1.3 屋盖 屋盖必须完好无损,其外表面应为浅色(或用高反射率的表面),仓内空间尽量避免使用支撑柱。即使采用“平”屋盖,也应有不小于3%的坡度,以便雨水顺利流走。屋盖应有良好的隔热性,减少热量传递入仓或避免遇寒冷气流时产生内结露。屋盖不应给昆虫和螨类提供隐蔽场所,不受鸟类、啮齿类动物、昆虫、螨类和霉菌的危害。内部的吊顶能改善隔热性能,但吊顶和屋盖之间的空间可能为害虫提供隐蔽场所,因此,这一空间必须与储粮空间严格隔离。低温仓和准低温仓必须吊隔热顶棚,顶棚与仓顶之间必须留30 cm 以上的空隙。屋盖檐槽所有的下水管应在仓墙外面,不能将水管设在仓墙内侧或墙体内。 1.1.1.4门窗 在满足进粮、补仓和通风散气的前提下,门窗数量应尽可能少设,门窗、平房仓的粮情检测小门、浅圆仓和筒仓的进人孔结构要严紧,门窗关闭能隔热密封,开启可通风。在仓房的门窗孔洞处应布设防虫线和防鼠设施(如挡鼠板、防鼠网等),以防止昆虫、啮齿类动物、鸟类和蝙蝠进入粮仓。窗户可安装遮荫天篷以减少外界热量传入仓内。低温仓和准低温仓的门窗必须采取隔热措施。 1.1.1.5 仓内照明

粮食仓储技术规范

粮食仓储技术规范 篇一: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所有开展粮油储存业务的企业。 本标准确立了粮油储藏的一般技术原理、基本储藏技术要求和有害生物控制的一般性原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946 塑料编织袋 GB 17440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50320 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 GB50322 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范 GB/T 4789.1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T 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 5

520 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 GB/T 18835谷物冷却机GB/T 20569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20570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20571 小麦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LS 1206 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 LS/T 1201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 LS/T 1202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 LS/T 1203 粮情测控系统 LS/T 1204 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 LS/TXXXX 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粮油 grain and oils 各种谷物、豆类、油料以及它们的加工产品(如大米、面粉、油脂等)的总称。 3.2 储粮有害生物 stored grain pest 危害储藏粮油的脊椎动物(鼠类和鸟类)、无脊椎动物(储粮害虫、螨类)和微生物。

粮油加工工艺学重点

1.小麦分春小麦和冬小麦,红皮小和白皮小麦,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 2.硬质小麦胚乳质地紧密,籽粒横断面的一半以上呈半透明状,称为角质 3.我国小麦分九种。白色硬质冬(春)小麦『白色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 白色软质冬(春)小麦,红色硬质冬(春)小麦,红色软质冬(春)小麦,混合小麦。。 4.麦粒的横断面呈心脏形,籽粒主要由皮层,表皮,胚,胚乳,麦心组成 5.生产一般质量面粉时,尽量将糊粉层磨入粉中,既提高出粉率,又能提高面粉的营养价 值。由于含不易消化的纤维素,五聚糖,生产优质粉时,不宜将糊粉层磨入面粉中 6.生产一般等级面粉时,把它磨入可以增加营养,提高面粉的营养价值,胚乳中含有的脂 肪易氧化变质,使面粉酸度增加,大量磨入不宜长期保存,另外,胚的磨入也会影响面粉的颜色,优质粉中不宜磨入麦胚 7.谷类中只有小麦面粉含有面筋蛋白 8.通常所说的小麦品质包括小麦的籽粒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 9.千粒重,一千粒风干种子的绝对质量。反应籽粒的大小和饱满程度。千粒重适中的小麦 籽粒大小均匀度好,出粉率高 10.容重,每升小麦的绝对质量。容重大,出粉率高 11.角质率,角质胚乳在小麦籽粒中所含的比例,与质地有关。。角质率高的籽粒硬度大,蛋 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高 12.小麦蛋白质中,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苏氨酸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13.小麦加工品质是指小麦对某种特定加工用途的满足程度。小麦的加工品质包括磨粉 品质,面团品质,蒸煮品质 14.小麦制粉,一般都需要经过清理和制粉两大流程。 15.麦路,将各种清理设备合理的组合在一起,构成清理流程,称为麦路 16.粉路,清理后的小麦研磨,筛理,清粉,打麸等工序,形成制粉工艺的全过程,称为粉 路 17.小麦搭配的目的:保证原料工艺的稳定性,原料工艺性能一致,可使生产过程和生产操 作相对稳定,避免因原料变化引起负荷不均,粉路阻塞等故障发生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合理使用原料,提高出粉率,避免优质和劣质小麦单独加工造成的浪费18.小麦的搭配方法和方法:根据面粉质量和品质要求,搭配不同的小麦,使之磨制出符合 质量要求的面粉。在进行搭配时,首先应考虑面粉色泽和面筋值,其次是灰分和水分含量及其他项目。用配麦器控制搭配比例,配麦器有容积式和重量式两种 19.小麦清理的目的:有效的去除有害杂质,最后得到纯净的小麦,保证面粉质量,满足食 品工业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并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20.小麦清理方法:风选,筛选,去石,磁选,精选,表面处理 21.风选原理:根据原料和杂质空气动力学性质的差别,利用气流将其分离。分离轻杂质 22.筛选原理:小麦与杂质颗粒大小的不同,采用运动的筛面,使小麦在筛孔的筛面上作相 对运动,去除比小麦大或者比小麦小的杂质。方法:初清筛,振动筛,平面回旋筛,高速震动筛 23.去石原理:利用粮食籽粒与并肩石在比重,表面状态等物理特性在差异,将并肩石去除 比重去石机分为吹式和吸式两种 24.磁选原理:根据磁性不同,利用磁力分离混入粮食中的磁性金属杂质的方法。设备是永 磁滚筒磁选机 25.精选原理:根据籽粒长度和形状的不同,利用专门的机械,把小麦中的大麦,燕麦或荞 子等异种粮食分离出来的方法设备:袋孔精选机,抛车 26.小麦表面处理,提高面粉纯度,降低灰分,改善粉色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打和刷两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粮油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性产品,其储藏技术规范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是指在储藏过程中,对粮油质量、安全和储存效果等方面的要求,是保证储藏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基础。 一、储藏环境条件 (一)温度 温度是影响粮油质量和储存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不同的粮油品种,储藏时所需的温度也有所不同。若储藏环境温度过高,会使粮油氧化加速,容易产生异味,影响质量;若温度过低,会影响粮油的流动性,使其变得粘稠,也会产生异味。因此,在储藏过程中,粮油的温度应该根据其品种和特性来决定。具体要求如下: 1.谷物类储藏温度应低于20℃,油脂类储藏温度应在0℃~5℃之间。 2.酱油、醋、酒等发酵系列应保持在10℃~20℃之间,低于0℃或高于25℃均会影响其品质。 3.瓶装橄榄油应储存在温度低于25℃的环境中,常温存放也不应超过6个月。 (二)湿度 湿度也是影响粮油储存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过高的湿度会加速粮油的氧化反应,使其变质;过低的湿度则会使粮油流失水分,从而影响品质。因此,在储藏过程中,粮油的湿

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来说,不同品种的粮油其湿度要求不同,具体要求如下: 1.稻米、小麦等谷物类应储存在相对湿度在60%~70%间的环境中。 2.酱油、醋、酒等发酵产品的湿度应保持在75%~85%之间。 3.橄榄油、花生油等油脂产品的湿度应低于60%。 (三)通风性 通风性是影响粮油品质和储存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保持储藏环境的通风性可以有效地预防霉变和异味产生。在储藏过程中,要合理调控储藏室的通风量,保证储存环境空气流通,防止潮气过重,出现霉变。同时,为了避免室内异味的影响,应采取适当的空气净化措施,保证通风质量。具体要求如下: 1.谷物类储藏密闭度不宜过严,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空气流通。 2.油脂类保质期长,储存密闭度要求较高,通风量应保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异味产生。 3.发酵系列产品储存室通风量应恰当,以防潮气过重。 二、储藏清理 (一)储藏场地清理 为保证粮油储存质量和安全,应对储存场地、清理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场地干燥、通风、不受污染。在储存清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储藏场地的地面清洁,随时清扫垃圾。 2.对于密闭的储藏库房,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3篇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第一篇:前言及概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和油品等生活必需品的储备已经成为经济稳定和人民生活保障的基础。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是指粮油储藏行业针对粮油的储藏、保管和管理制定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其主要用途是规范粮食安全和油品供应的质量和数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规范主要包括粮油的分类、储藏和管理标准、保鲜技术、防虫措施和储藏设备等方面的规定。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从事粮油储藏和管理的人员和单位,可以作为技术交流和行业标准的参考。 第二篇:分类、储藏和管理标准 1. 粮油的分类标准 粮食和油品是需按不同的品种和质量等级进行分类的。对于粮食,国家已经制定了统一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GB5474-2013《粮食分级标准》、GB/T 17891-1999《小麦分级标准》等。 对于油品,可以根据其成分、酸值、水分、色泽等指标进行分类。一般来说,油品分为动植物油、精炼和非精炼油。其中,精炼油的酸值和水分较低,色泽较清澈,品质更高。 2. 储藏和管理标准 储藏和管理标准是指为保证粮油品质、数量安全,应该遵循的一系列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布局。应根据储量和使用频次设计储藏库房的

布局,避免粮油混存或错放。 (2) 严格检查。担任储藏管理员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必须对每批粮油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质量和数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 定期检测。定期对储藏库房进行检测,检查库房内部环境、温度、湿度等情况,确保粮油品质和储存安全。 (4) 规范操作。所有储藏和管理操作应按规定操作,清理通风设备、防虫设施和消防设备等要定期检查和维修。 (5) 粮油流动控制。为保障粮油特别是易腐坏变质油品的品质和安全,应该建立严格的流动控制制度,避免污染和损失。 第三篇:保鲜技术、防虫措施和储藏设备 1. 保鲜技术 为了保障粮油的质量和数量,储藏管理者需要掌握相关保鲜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温度。低温有助于粮油的储藏,温度降低1℃,可使储藏寿命增加10%,粮油储存的温度一般不得超过摄氏20℃。 (2) 保持干燥。粮油的储备库房应该保持干燥,相对湿度不得超过60%。在保管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通风换气,控制库房的湿度。 (3) 真空保存。部分高档油品可以使用真空保存,将油品放入保鲜袋中,并抽取内部的气体,可以有效降低氧气的含量,从而延长储藏时间。 2. 防虫措施 为了防止粮油在储藏过程中被虫害侵袭和污染,应采取以下措施: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是确保粮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粮油 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储藏环节的质量管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 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储藏环境、储藏设备、储藏管理及技术规范等方 面介绍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内容和重要性。 粮油储藏的核心是创造适宜的储藏环境。首先,储藏环境的温湿 度控制是十分关键的。粮油品种对温湿度的要求不同,储藏环境的温 度要根据不同品种进行调控。一般来说,粮食储藏温度一般控制在5- 25摄氏度范围内,油脂的贮存温度一般在15-25摄氏度之间。同时, 储藏环境的湿度也应该与之匹配,一般粮食储藏湿度控制在13%-16%左右,油脂的贮存湿度要低于80%。 其次,储藏环境还需要进行通风和防潮处理。通风可以保持粮油 储藏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同时排除储藏环境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等有害气体。防潮处理主要是通过采用防潮设备和储藏罐的密封设计,防止空气中的潮气渗入,避免粮油因受潮而发生霉变、变质等问题。 储藏设备也是确保粮油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储藏设备的选择 要符合食品卫生标准,保证其材质无毒无害,不会对粮油产品产生污染。其次,储藏设备的容量要适当,以保证储藏过程中粮油的保鲜性 和品质稳定性。此外,储藏设备还需要配备稳定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和 通风装置,确保储藏环境的温湿度符合要求。 储藏管理也是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粮油进 入储藏环节后要进行验收和分拣,及时发现有病虫害、变质等问题的 粮油,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其次,储藏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检测和 评估,及时掌握粮油的变化情况。同时,还要加强储藏设备的维护和 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此外,储藏管理还需要做好储藏记录和档案 的归档工作,以备查阅和溯源。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确保粮油品质的稳定和提高 储存效率至关重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可以有效避

粮油加工工艺

1、粮油加工是指对原粮和油料进行工业化处理,制成粮油半成品、粮油成品、粮油食品以及其他产品的过程。 2、粮油加工业主要包括稻谷加工、小麦加工、玉米加工、大豆加工、油料加工、杂粮加工和薯类加工、粮油食品生产、粮油副产品综合利用以及相关机械装备和检测仪器的制造。 3、我国粮油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具备参与国际性竞争实力的集团化企业严重匮乏,竞争能力弱;(2)生产能力和利用率偏低,开工率不足,制约着行业的总体发展。原料和油料等价格波动异常,原料深加工不全面,没有突出特点,在粮油加工技术和粮油加工设备等方面还要进行深入研究,国内原料短缺,依赖进口,行业盈利受全球化因素影响较大。 4、粮油产品按原料的种类划分为谷物类(稻谷、小麦)、油料类(花生、菜籽)、豆类(大豆)、薯类(甘薯、马铃薯)四种。 5、蛋白质的分类:简单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简单蛋白质根据溶解度的不同可分为清蛋白、球蛋白、胶蛋白、谷蛋白;结合蛋白根据辅基的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核蛋白、磷蛋白、脂蛋白、糖蛋白、色蛋白。 6、面筋:将小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静置一段时间后,把面团放在流动水中揉洗,面团中的淀粉粒和麸皮微粒都随水渐渐被冲洗掉。可溶性物质也被水溶解,最后剩下来的一块柔软的有弹性的软胶物质,就是面筋。 7、面筋的形成:面团中面筋蛋白质不溶于水,其空间结构的表层和内层都存在一定的极性基团,很容易把水分子先吸附在面筋蛋白质单体表层,经一段时间,水分子便渐渐扩散渗透到分子内部,造成面筋蛋白质的体积膨胀,充分吸水膨胀后的面筋蛋白质分子彼此依靠极性基团与水分子综合交错地联结起来逐步形成面筋网络。 8、面筋特性:○1弹性:面筋的弹性是指面筋拉长或压缩后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能力; ○2延伸性:延伸性是指把面筋拉到某种长度而不致断裂的性能; ○3韧性:指面筋在拉长时所表现的抵抗力; ○4比延伸性:指面筋每分钟被拉长的长度,以厘米表示。 9、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10、淀粉的物理性质:淀粉为白色粉末,吸湿性很强,天然淀粉粒不溶于冷水,但在热水中能吸水膨胀。 11、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淀粉并不显示还原性分。淀粉遇酸共煮时,即行吸水,最后全部分解成葡萄糖。 12、酶法和酸法测定淀粉含量的原理:淀粉可用淀粉酶进行水解,再经酸作用最后全部水解成葡萄糖。这时测定葡萄糖的生成量即可换算出淀粉含量。 13、淀粉与碘反应:直链淀粉遇碘即生成一种深蓝色的复合物或配合物,而支链淀粉遇碘则呈现红紫色,并不产生配位结构。 14、淀粉的糊化:是淀粉中有序态和无序态的淀粉分子间的氢键断裂,分散在水中成亲水性胶体溶液。 15、淀粉的回生:是糊化的淀粉分子又自动排列成序,并由氢键结合成束状结构,使溶解度降低。 16、油脂的化学成分是脂肪酸的甘油三酯。油脂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17、甘油酯的熔点,随构成脂肪酸的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升高。 18、○1脂肪酸价:中和1g脂肪中的全部游离脂肪酸所必需的氢氧化钾的质量(以mg表示),称为酸价。酸价越高,质量越差。 ○2碘价:与100g脂肪相结合所需的碘的质量(以g表示),称为该脂肪的碘价。碘价愈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愈低,碘价愈高,脂肪就愈容易氧化。 ○3皂化价:是指中和1g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同时中和与甘油化合的脂肪酸所需的氢

粮油生产工艺概况

粮油生产工艺概况 粮油生产工艺概况 粮油生产工艺是指将农作物中的粮食和植物中的油脂提取、加工成各类食用油和粮食制品的过程。粮油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工艺的发展与改进对提高食物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粮油生产工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筛选和清洁:对于粮食和油脂的生产,首先要对原料进行筛选和清洁。对粮食来说,要去除杂质、破碎和霉变的颗粒;对油脂来说,要去除杂质、坏果和腐烂的植物。 2. 粮食加工:粮食加工分为碾磨和烘焙两个过程。碾磨是将原料粉碎成粉末的过程,可以通过碾磨机完成。烘焙是将碾磨后的粉末进行加热,使其达到一定的干燥度和杀菌效果。 3. 油脂提取:油脂的提取一般通过压榨和溶剂提取两种方法。压榨是将油脂从原料中压榨出来的过程,可以通过物理力或机械设备完成。溶剂提取则是使用有机溶剂溶解油脂,再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将油脂提取出来。 4. 油脂精炼:油脂精炼是将提取的油脂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去除杂质和不良成分,提高油脂的质量和纯度。常见的精炼工艺有脱酸、脱臭、脱色和脱胶等。

5. 粮食加工:粮食的加工主要包括研磨和加工成各种粮食制品。研磨是将粮食加工成粉末的过程,可以通过碾磨机完成。粮食制品则是将粉末进行混合、加工和烘焙,制成食用品,如面包、饼干、面条等。 粮油生产工艺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中,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生产效率。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新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涌现。例如,超声波技术和微波技术在粮油生产中的应用,可以加快油脂的提取速度和精炼效果。同时,一些新材料的应用也可以改善粮油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总而言之,粮油生产工艺的发展和改进对提高食物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预计将有更多的新技术和工艺被应用于粮油生产中,为人们提供更加高质量和多样化的粮食和食用油。

精品粮油生产工艺

精品粮油生产工艺 精品粮油是指选取优质的原料,经过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加工而成的粮油产品。下面将介绍一下精品粮油的生产工艺。 首先,原料的选择非常重要。精品粮油的原料必须是优质的农产品。对于大豆油来说,优质的大豆应该选择含水量低、无霉变、无异味、颗粒饱满的大豆作为原料。对于花生油来说,应选择颗粒饱满、无虫眼、无霉变、无异味的优质花生作为原料。对于玉米油来说,应选择颗粒饱满、无霉变、无异味的新鲜玉米作为原料。只有选取优质的原料,才能保证生产出优质的精品粮油。 其次,原料的后处理是制作精品粮油的关键。对于大豆油来说,首先需要对大豆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表面的污物。然后将清洗好的大豆磨碎、蒸煮,再用压榨机榨油。对于花生油来说,首先需要对花生进行清洗、烘干,去掉花皮和花柄。然后将烘干好的花生磨碎、蒸煮,再用压榨机榨油。对于玉米油来说,首先需要将玉米去壳、破粒,然后用蒸煮的方法将玉米煮软,再用压榨机榨油。通过这一系列的后处理工序,可以使原料中的油脂得到充分释放和提取,从而制作出高质量的精品粮油。 第三,精细化的制油工艺是生产精品粮油的重要环节。在榨油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榨油温度、压力和时间,保证油脂的质量和口感。榨油温度过高会使油脂中的维生素和其他营养成分丧失,榨油温度过低会导致榨油效率低下。压力和榨油时间的控制也非常重要,过高的压力和过长的榨油时间不仅会影响油脂的品质,还会导致能源和生产成本的浪费。因此,精细化的

制油工艺对于生产精品粮油非常关键。 最后,精品粮油的包装也非常重要。包装是产品的外在形象,直接关系到精品粮油销售的成功与否。精品粮油的包装应该注意美观、环保、耐用等特点。同时,在包装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粮油的新鲜度和品质,避免受潮、发霉等问题。 总之,生产精品粮油需要选取优质的原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后处理和制油工艺,并注意包装的质量和形象。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优质的精品粮油,并满足消费者对于粮油品质的需求。同时,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生产工艺,生产出更加高品质的精品粮油,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在市场中获得更好的销售和口碑。

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

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 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是一门研究粮油食品加工过程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原材料的处理到最终产品的制备过程中的各种技术和工艺。这门学科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粮油食品的品质和食品加工的效率。 在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中,首先要进行原料的处理。原料通常是从农田中收获的谷物、油料等,这些原料需要经过清理、选种、除杂、破碎等步骤,以去除杂质和提高处理效果。接下来,原料需要进行加工处理,例如磨碎、蒸煮、烘干等,以便更好地提取出有价值的成分和改善产品质量。 在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中,还研究了各种提取技术。这些技术包括物理方法(如压榨、萃取)和化学方法(如溶剂萃取、脱臭等)。这些技术的目的是提取粮油中有用的成分,例如食用油中的脂肪、谷物中的蛋白质等。通过提取技术,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并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在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中,还研究了各种加工技术。其中包括烹调、腌制、发酵、熏制等。这些技术能够改变食品的味道、质地和保质期,并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口感。另外,还研究了食品的包装和储存技术,以确保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 在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中,还要研究食品加工中的各种控制技术。例如温度控制、湿度控制、时间控制等。这些技术可以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处于适宜的范围,避免产品质量

的下降和安全问题的出现。 总之,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涵盖了从原材料处理到最终产品制备的各个环节。通过研究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可以提高食品加工的效率,改善产品的品质,并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个关键的产业。它涉及到我们日常所需的主要食品,如面食、米饭、食用油等,对于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和掌握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对于提高食品质量、增加产业竞争力以及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食品的质量控制。这包括对原料的严格挑选和处理,以及对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时间等参数的控制。通过控制质量,可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卫生性和营养品质。例如,在制作食用油时,温度的控制就是关键。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油品质量下降,而过低的温度则会影响油脂的提取率。因此,通过研究和掌握合适的温度控制方法,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食用油。 此外,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还研究了不同加工工艺对于食品性质的影响。例如,对于面食制品,面粉加工的过程中,需注意面筋的形成。面筋的形成与面粉中的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混合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制作面食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食品要求调整相应的加工工艺,以达到所期望的食品品质。 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还包括各类粮油食品的加工技术研究。在

粮油加工工艺技术

粮油加工工艺技术 粮油加工工艺技术是指将粮食和油料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处理,将其加工成成品粮食和食用油的技术方法。粮油加工工艺技术的发展,不仅对食品行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粮油加工工艺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磨、脱壳、脱皮、破碎、浸泡、榨油、脱水、炒香、炒制等环节。首先是研磨环节,将粮食和油料进行破碎,使其更容易进行后续的处理。然后是脱壳和脱皮,将粮食和油料的外壳和皮去除,以减少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损失。接下来是破碎环节,将粮食和油料进行粉碎,以增加其表面积,提高出油率。然后是浸泡环节,将粉碎后的粮食和油料用水浸泡一段时间,以便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接着是榨油环节,将浸泡后的粮食和油料进行榨油,得到食用油。然后是脱水环节,将榨油后的渣滓进行脱水处理,获得干燥的残渣。最后是炒香和炒制,将食用油和残渣进行炒制,增加其口感和香味。 粮油加工工艺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自动化技术,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其次是加工精度的提高,通过科学的生产工艺和精密的设备,可以使产品的质量更加稳定和可控。再次是环保性能的改善,通过引进环保材料和清洁生产技术,可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最后是加工工艺的创新,通过改进传统工艺和引进新的工艺方法,可以提高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

粮油加工工艺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丰富和方便的食物选择,也能够满足人们对健康和安全的需求。同时,发展粮油加工工艺技术也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在未来的发展中,粮油加工工艺技术将继续向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通过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推动粮油加工行业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总之,粮油加工工艺技术在食品行业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人们生活和健康的重要保障。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口感,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也能够推动农产品的产业化和提高农民的收入。粮油加工工艺技术的发展,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粮食、油脂以及其他食品的加 工过程和技术。在这门学科中,学生将学习到从原料选择到成品加工的全过程,包括原料的质量检测、加工工艺的设计、设备的选择和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粮油食品加工技术的教学大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的 总体规划,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课程目标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的教学大纲首先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应 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 熟悉粮食、油脂等原料的特性和质量要求,了解原料的加工过程和技术要点; 2. 掌握粮油食品加工工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原料和产品要求 进行工艺设计; 3. 熟悉粮油食品加工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能够正确选择和操作设备; 4. 具备一定的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管理能力,能够进行产品质量检测和食品安 全评估;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 二、课程内容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的教学大纲还需要明确课程的内容。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 学习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粮食和油脂的加工工艺:包括粮食的清理、研磨、烘干等工艺,以及油脂的 压榨、脱臭、精炼等工艺;

2. 面粉和米面制品的加工工艺:包括面粉的加工、面团的制备和面点的制作等工艺; 3. 油脂制品的加工工艺:包括植物油的加工、食用油的深加工和油脂制品的生产等工艺; 4. 其他粮油食品的加工工艺:包括豆制品、糖果、饼干等食品的加工工艺; 5. 粮油食品加工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包括研磨设备、压榨设备、烘干设备等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6. 产品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管理:包括产品质量检测的方法和标准,以及食品安全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的教学大纲还需要明确教学方法。在这门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课件、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加工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粮油食品加工企业,了解实际生产过程;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探讨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5.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开展科研项目或工程设计,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评价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