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力 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①有力作用时,必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②有力作用时物体间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的改变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

⑴测力计: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

⑵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⑶使用前:①看量程、分度值;②调零;③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在外壳上。

⑷使用时:①测力时,应是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②弹簧不能靠在刻度盘上,避免由于弹簧与外壳摩擦造成大量的测量误差;③测力时不能长时间地挂在测力计上,以免损坏测力计;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⑸生活中常用的几种测力计:握力计、弹簧秤、托盘秤等

【易错点】是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而不是弹簧的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

8、弹力

⑴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⑵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物体发生形变(物体间相互挤压)。

⑶方向:跟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一致。例如拉力的方向是沿着绳子的伸长方向。

⑷大小: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⑸常见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

9、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G=mg 其中重力常数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竖直是指垂直于水平面,而垂直是指垂直于某一接触面)。

重力方向的应用——重垂线、水平仪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注意】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第七章《力》基础知识点

2014春季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基础知识点 第1节《力》 知识点1、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其中一个物体叫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叫受力物体。 2、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o 3、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体b、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 4、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5、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a、直接作用(相互接触)b、间接作用(不接触) 知识点2、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a、速度大小改变,方向不变(变速直线运动)b、速度的大小不变, 方向改变c、速度的大小改变,方向改变 2、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知识点3、力的三要素 1、力的三要素: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c、力的作用点 2、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 知识点4、力的示意图 1、为了形象的描述力的三要素,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这就是力的示意图。 2、步骤:a、明确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b 、从力的作用点向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 c 、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头必须画在线段末端)。 d 、在箭头旁边标明表示力的字母(弹力F、重力G摩擦力f),有时候还要标出力的大小 e 、同一副图中出现多个力时,线段越长,表示力越大。 知识点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物体间的力同时产生,无先后之分 第2节《弹力》 知识点1、形变 1、弹性: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塑性: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3、弹性形变: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发生的形变叫弹性形变(一切物体都可以发生弹性形变)。 4、塑性形变: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 知识点2、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第七章 力 知识点

第七章力 一课、力 1、力的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一种作用。(日常中常见的力的作用:推拉、提压、摩擦、碰撞、吸引和排斥等)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并且这对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方向变化、速度大小变化、方向与速度大小同时变化),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形变)。 二课、力的描述 1、力的表示:物理学中,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1N大约是你拿起2个鸡蛋所用的力,一个中学生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弹力定义:物体受力发生形变时,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的力就叫弹力。(产生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形变。弹力的受力物体是阻止恢复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2、弹力的三要素:①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有关;②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或与恢复形变方向相同); ③作用点:接触面(或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 3、力的测量: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测力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常见有条形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圆筒测力计、握力计和拉力计等)。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越长。 (2)弹簧测力计用法

四课、重力 1、重力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用符号G表示,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重力是一种非接触力,无论物体处于何种运动状态,均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3、重力的大小:计算公式:G=mg(式子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4、重力的方向: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垂线就是根据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可用重垂线检查墙壁等是否竖直。 5、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但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也可能不在物体上。 7、提高物体的稳定程度:①增大物体的支撑面;②降低它的重心。 五课、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产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两物体相互挤压;②两物体的接触面粗糙不平;③两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3、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作用于接触面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拉力大小、接触面面积、运动速度无关。 4、滑动摩擦力方向:因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所以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5、作用点:在两物体接触面,但为研究方便,可以将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7、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使接触面粗糙;③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面光滑;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④使接触面彼此分开。

第七章 力 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①有力作用时,必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②有力作用时物体间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的改变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 ⑴测力计: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 ⑵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⑶使用前:①看量程、分度值;②调零;③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在外壳上。 ⑷使用时:①测力时,应是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②弹簧不能靠在刻度盘上,避免由于弹簧与外壳摩擦造成大量的测量误差;③测力时不能长时间地挂在测力计上,以免损坏测力计;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⑸生活中常用的几种测力计:握力计、弹簧秤、托盘秤等 【易错点】是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而不是弹簧的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 8、弹力 ⑴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⑵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物体发生形变(物体间相互挤压)。 ⑶方向:跟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一致。例如拉力的方向是沿着绳子的伸长方向。 ⑷大小: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⑸常见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 9、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G=mg 其中重力常数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竖直是指垂直于水平面,而垂直是指垂直于某一接触面)。 重力方向的应用——重垂线、水平仪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注意】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第七章 力》知识点

第七章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不一定接触,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们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可以产生两种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或者说使物体发生形变 )。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一般用大写字母 F 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其符号是 N 。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重心上。 3、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拉力、提力、推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它们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这两个物体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并调零。 4、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其作用点叫重心,施力物体是地球,用符号 G 表示,其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G=mg ,其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 N ,m表示质量,单位是 kg ,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其值是 9.8N/kg ,它表示的含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 。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7.1 力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用符号F 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注:①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③单独的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④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示意图:(区别于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标出力的符号 (大小和单位) 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 段,用箭头表示力的方 向 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2 弹性 1、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 2、塑性: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注:压力、推力、拉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弹力广泛地存在于生活中。 4、弹簧测力计: 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②构造:主要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等组成。 ③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示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再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调零。 2.测量前,明确量程和分度值。被测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量程,以免损坏测力计,最好对被测量预先估测。 3.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弹簧的轴线方向,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4.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在八年级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力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点是核心内容之一。下面我们就来对第七章关于力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力的概念与分类 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力的分类: - 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 - 按效果分:动力、阻力、压力、张力等。 二、力的测量与单位 1.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天平等。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三、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开始运动、停止运动、改变运动方向或速度。 2.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如拉伸、压缩、弯曲等。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两个或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看作是一个力的效果,这个力称为合力。 2.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效果,这些力称为分力。

五、摩擦力 1.摩擦力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准备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物体的压力等。 六、牛顿三定律 1.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它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即F=ma。 3.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通过以上对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的总结,相信同学们对力的概念、分类、测量、作用效果、合成与分解以及摩擦力和牛顿三定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长郡中学史李东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八下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和单元复习

八下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和单元复习八年级物理第七章是力。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对于我们 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力的 概念、力的分类、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定律、摩擦力、弹力、重力、浮 力等。 一、力的概念 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速度或改变方向的物理量,是物体相互作 用的表现形式。力的单位是牛顿(N)。 二、力的分类 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接触力是物体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推、拉、压等;非接触力是物体之间无需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重力、电 磁力等。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多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力,合成力的大小等于合力的大小,方向沿合 力的方向;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分解力的代数和等于原力的大小, 方向沿着原力的方向。 四、牛顿定律 牛顿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 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的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将保持不变,除非有外力作用。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净力成正比,加速 度的方向与净力的方向相同。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且作用 在不同的物体上。 五、摩擦力 物体之间的接触面产生的阻力称为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需要克服的力,其大小小于或等于静摩擦 力的最大值;动摩擦力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力,其大小等于动 摩擦力的最大值。 六、弹力 当物体因为被拉伸或被压缩而产生形变时,恢复原状的力称为弹力。七、重力 万有引力是物体之间的非接触力,它使地球上的物体受到向下的力, 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与地球的距离平方成 反比。 八、浮力 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重 量的大小。 在复习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巩固: 1.完成课后习题和习题解析,加强对章节内容的理解。 2.自主总结和归纳每个知识点的要点,并形成笔记或思维导图。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重要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重要知识点 第一节力 一、力 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符号:F 3、单位:牛顿,单位符号: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I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变运动,运动变静止,运动的快慢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2示意图:是在受力物体沿力的方向画个箭头,表示在该方向上受到了力,线段的起点代表力的作用点。 如:①沿水平方向向右用100N的力拉小车。 ②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为100N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同时产生和消失,等大,反向) 第二节弹力 一、弹力 1.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 2 塑性: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4、弹性限度: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的最大形变量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在弹性限度内,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2、构造:主要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等组成。 3.认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第三节重力 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 表示。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重力的大小 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G=mg 3、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N。 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 三、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应用:铅垂线、水平仪 四、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五、重力的由来:牛顿研究后提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

八年级物理,第7章 力 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力 一、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符号是F,物体间推、拉、举、吸引等作用叫力的作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作用。 (3)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同时存在。 (4)不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大小与单位 (1)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2)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是1牛,托起1千克的物体所用的力是10牛。 三、力的作用效果 1. 力的作用效果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是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包括:(指速度的大小或方向的改变) (1)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2)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3)物体运动的快慢发生变化, (4)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5)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方向同时发生变化。 四、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就会改变。 2.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作力的三要素。 3.力的示意图 (1)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叫力的示意图。 (2)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受到力。 2.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知识点二弹力 一、弹性和塑性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弹性。 2.塑性:有些物体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3.弹性形变:外力撤消后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4.塑性形变:外力撤消后不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塑性形变。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汇总 八班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汇总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留意 〔1〕一个力的产生肯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径直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转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转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转变物体的外形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

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复原原来外形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复原原来外形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运用弹簧测力计的考前须知: A、观测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那么会损坏测力计〕 B、运用前指针要校零;假如不能调整归零,应当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

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

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 力学是物理的重点知识,你都掌握力的知识点了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从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知道两物体间发生了力的作用。 (1)生活或生产中的“推”、“拉”、“提”、“压”、“捏”、“吸引”、“排斥”等都是物体间的作用。 (2)力的产生条件 必须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例如:手提水桶,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水桶。 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如磁铁吸引铁钉,地球吸引树上的苹果等;可以接触,如马拉车,文具盒压桌面等。 2、力的符号及单位 (1)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 (2)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3、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三要素中,第一个要素都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的改变不一定是力的三要素全部改变的结果,有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发生了改变而导致的。

(2)只有当力的三要素都相同时,力的作用效果才会相同。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1)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2)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 ①确定受力物体,②在受力物体上画出力的作用点,③从力的作用点画一条线段,标上箭头,④标示力的字母及力的大小单位。 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弹力 1、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2、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_力》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_力》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_力》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章力》知识点总结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一、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 C、被测力的方向要与轴线的方向一致; E、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7.3重力(G)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 ①大小叫重量(物重) 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其中g= 9.8N/kg,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4施力物体:地球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 ①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6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7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3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本卷须知: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 C、被测力的方向要与轴线的方向一致; E、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7.3重力〔G〕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笔记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点,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马拉车时,车也在拉马;再比如人推墙时,墙也在推人;这样的叫做一对相互作用力,一对相互作用力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一对平衡力的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也不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3、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比如磁铁吸引铁钉(铁钉同时也在吸引磁铁);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产生了力的作用,比如两块并排放着的砖(两砖之间没有挤压)。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就是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力的三要素,一般画图顺序是先画力的作用点(最好画在受力物体重心上),在画力的方向,最后在箭头附近写明所画力的符号及大小。 5、如果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一定不平衡。原因方向不相反。 6、物体受力时都会发生形变,有的物体在不受力时会恢复原来形状,这种性质叫弹性,这个过程叫弹性形变,比如弹簧、直尺、撑杆、气球;还有的物体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状,这样的性质叫塑性,比如橡皮泥。 7、在物理学中,我们是利用力产生的形变的大小来测量力的。国际单位制中, 力的单位是牛顿,力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8、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一是应轻轻来回拉动它的挂钩几次,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弹簧自由伸缩。二是要观察量程,使用时不能超过其量程。三是要认清分度值,读数时其分度值一般不为0.1 N。 9、生活中的测力计有握力计、弹簧秤、托盘称。 10、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利用这一性质可制成重垂线,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也可制成来检查桌面或窗台是否水平。 1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受力物体是物体本身。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12、g=10N/Kg其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0N。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其质量成正比。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G=mg。注意实验结论是重力与质量成正比,不是质量与重力成正比,顺序不能颠倒。 13、重力与质量的区别:(1)含义不同:重力是力的一种,质量是物质的多少; (2)单位不同:重力单位是N,质量单位是Kg;(3)变化不同:重力在月球变小,在太空为0,质量在月球、太空都不变。(4)称量工具不同:重力

新人教版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七章第一节力 力的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提出施力物和受力物的概念 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也一定有受力物。举例: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巩固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解。 力的单位是 ,简称,符号 体会力的大小。手托物理课本的力大约是3牛。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明确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形变就越大。 进一步明确,用很小很小的力,物体也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小,用眼睛看不出来。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这就是力的三要素。 四、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方法: 1.确定受力物体; 2.在受力物体上找好作用点; 3.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4.标出力的大小和单位。线段的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 从生活中的经验可知道,用手提一桶水时,会感到水桶也同时向下拉手;用脚踢球时,脚也会感到疼。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呢? 1 举例分析:投影“用手拍桌子”的图片,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说明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互为受力物。 第七章第2节弹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特性.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我们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物质表现的是和弹性不一样的特性呢?

第七章力知识点归纳

. 精品 第七章 知识点归纳 第1节 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符号F 2、单位: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 3、条件: 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物体间要有相互作用 ③接触和不接触的物体之间都可能有力的作用 4、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 运动方向的改变 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受力物体上),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叫做力的三要素。(其中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6、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同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相互作用力特点: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第2节 弹力 1、弹性和塑性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施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 (挤压)并发生弹性形变 4、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方向: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作用点: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上 5、常见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 6、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 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答:(1)“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 (2)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量程。 (3)使用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4)使用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5)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 重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2、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G 施力物体:地球 受力物体: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 3、重量:重力的大小。 4、重力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 。 重力大小还与纬度和高度有关,赤道受的重力小于两极的重力。 g= 9.8 N/kg 。物理意义为:质量为1 kg 的 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 。(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10 N/kg ) 5、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中“下”是指“指向地心”。 6、重力作用点:重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7、提高物体稳度的方法:降低物体的重心增大物体的支撑面积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及习题总结

第七章力 【考点一】力 1、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理解:①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②不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若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但是没有相互推、拉、提、压等作用也不会产生力,如放在墙角、紧贴墙面的书桌与墙面之间虽然相互接触,却没有力的作用。 (3)力的单位: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 F 表示。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 (4)常见力的估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一瓶矿泉水的重力约为50N。一个中学生的重力大约500N。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注:1.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 2. 运动快慢(速度大小)的变化; 3.运动方向的变化;以上三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3、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改变其中的任意一个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3)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 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 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 端。 4、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 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