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教学设计

《解方程》教学设计

《解方程》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解方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解方程》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

学习解方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知识重点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保持不变呢?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可以,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教学过程

新知学习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

抽答。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x+3-3=9-3

化简,得到x=6

这就是方程的解,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可抽学生回答。

板书: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二)教学例2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抽答,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x。让学生打开书59页,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展示、订正。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或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

课堂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方程。集体评讲。

2、思考“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上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依据是什么?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试着解方程:x-2.4=6x÷9=0.7(强调验算)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加,什么时候该减,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呢?

课后追记

如果X前面是加号,方程两边就减去另外一个数,如果X前面是乘号,方程两边就除以乘号前面的数。

《解方程》教学设计篇2

教学内容:教材P69例4、例5及练习十五第6、8、9、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 ±b =c与a(x ±b)=c类型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习题:解下面方程:4x =8.6 48.34-x =4.5

学生自主解答练习,并说一说是怎么做的。并在订正的过程中,规范书写。

2.引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69页例4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意。再让学生根据图列一个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3x +4=40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

(一盒铅笔盒有x 支铅笔,3盒铅笔盒就有3x 支铅笔。)

在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引导学生说出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4支铅笔看作一部分。

2.让学生试着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在尝试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困惑。

学生可能会疑惑:方程的左边是个二级运算不知识如何解。

也有学生可能会想到,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先求出这部分有多少支,再求一盒多少支。(如果没有,教师可提示学生这样思考。)

提问:假如知道一盒铅笔盒有几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你会怎么算?

学生会说:先算出3个铅笔盒一共多少支,再加上外面的4支。

师小结:在这里,我们也是先把3个铅笔盒的支数看成了一个整体,先求这部分有多少支。解方程时,也就是先把谁看成一个整体?(3x )

让学生尝试继续解答,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过程:

3x +4=40

解: 3x =40-4

3x =36 (先把3x 看成一个整体)

3x ÷3=36÷3

x =12

让学生同桌之间再说一说解方程的过程。

3.出示教材第69页例5:解方程2(x -16)=8。

先让学生说一说方程左边的运算顺序:先算x -16,再乘2,积是8。

思考:你能把它转换成你会解的方程吗?

让学生尝试解方程,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然后集体订正,学生可能会有两种做法:

(1)利用例4的方法来解。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重点说一说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先把x -16看作一个整体。)板书计算过程:

2(x -16)=8

解:2(x -16)÷2=8÷2(把x -16看作一个整体)

x -16=4

x -16+16=4+16

x =20

(2)用运算定律来解。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有些学生会看出这个方程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程来解。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计算过程:

2(x -16)=8

解: 2x -32=8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x -32+32=8+32 (把2x 看作一个整体)

2x =40

2x ÷2=40÷2

x =20

4.让学生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先说一说如何检验,再自主检验。

(可以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中计算,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

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分析图意,再列方程解答。解答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可以把5个练习本的总价5x 看作一个整体。)

2.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方程,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8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方程解答。特别是第一幅图,要提醒学生天平两边的砝码不一样重,审题要细心。第二幅图,学生可能会列出方程30×2+2x =158,再引导学生观察有两个30和两个x ,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1.在解较复杂的方程时,可以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解。

2.在解方程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来解。

作业: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五第6、9、13题。

板书设计:

解方程

例4:3x +4=40

解: 3x =40-4 (先把3x 看成一个整体)

3x =36

3x ÷3=36÷3

x =12

例5:2(x -16)=8 (把x -16看作一个整体)

方法1:方法2:

解:2(x -16)÷2=8÷2 解:2x -32=8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x -16=4 x -32+32=8+32 (把2x 看作一个整体)

x -16+16=4+16 2x =40

x =20 2x ÷2=40÷2

X =20

《解方程》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了解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正确理解和使用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解方程.

2.领悟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组成部分.

3.进一步体会同一方程有多种解决方法及渗透整体化一的.数学思想.

4.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领悟数学来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教学重点:正确去括号解方程

教学难点: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

教学设计:

一、引入:

(读教材156页引例)

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情况,如有困难教师直接讲解.

学生观看画面:两名同学到商店买饮料的情景.

如果设1听果奶x元,那么可列出方程4(x十0.5)+x=20-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教材“想一想”中的内容:首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买果奶的钱+买可乐的钱=20-3,然后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列方程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①学生研讨并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过程.

②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

二、出示例题3并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列方程的解的实际意义进行解释.

出示随堂练习题,鼓励学生大胆互评.

①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③四名同学板演.

③纠正板演中的错误并总结注意事项.

1、自主完成例题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方程的方法.

3、总结数学思想.

三、出示例题4,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此方程既可以先去括号求解,也可以视作关于(x-1)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后一种解法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

1、自主完成例题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方程的方法.

3、总结数学思想.

四、出示随堂练习题.

①独立完成练习题.

②同桌互相检查.

出示自编练习题:下面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①解方程:2(x+3)-5(1-x)=3(x-1)

②解方程:6(x+8)一6=0

①小组间比赛找错误.

②讨论交流各自看法.

③选代表说出错误的原因,并总结解本节所学方程的注意事项.

五、小结

1、做出本节课小结并交流.

2、说出自己的收获.

给予评价:

引导学生做出本节课小结.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后记

《解方程》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解方程基本思路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新”转化为“旧”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何去分母的解题方法.2.通过解方程时去分母过程,体会转化思想.

3.进一步体会解方程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解方程时如何去分母.

教学难点:解方程时如何去分母.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

教学设计:

一、用小黑板出示一组解方程的练习题.

解方程:

(1)8=7-2y;

(3)4x-3(20-x)=3;

1、自主完成解题.

2、同桌互批.

3、哪组同学全对人数多.

(根据学生做题情况,教师给予评价).

二、出示例题7,鼓励学生到黑板板演,教师给予评价.

一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有目的引导学生如何去掉分母.去分母时要引导学生规范步骤,准确运算.

三、组织学生做教材159页“想一想”,鼓励并引导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方程两边都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掉分母.

四、出示例题6,并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方程.

出示快速抢答题:有几处错误,请把它们—一找出来并改正.

①先自己总结.

②互相交流自己的结论,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教师给予评价.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学习内容及方法.

五、出示随堂练习题(根据学生情况做部分题或全部题).

①自主完成解方程

②互相交流自己的结论,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③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选代表到黑板板演).

①学生抢答.

②同组补充不完整的地方.

③交流总结方程变形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①独立完成解方程.

②小组互评,评出做得好的同学.

六、小结

①做出本节课小结共交流.

(2)5x-2=7x+8;(4)-2(x-2)=12.

②说出自己的收获及最困惑的地方

八、板书设计

《解方程》教学设计篇5

教学课题:解方程

教学内容:教材第67—68页例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能力目标: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情感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教学方法:质疑引导。教学资源:课件、投影仪教学流程:

作业设计:

1、必做题: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一题

2、选做题:解方程:X+0.3=1.8

《解方程》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的方程,并能用方程的解对方程进行验算。

教学重点: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教学难点: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

被除数=()×()因数=()÷()

2、CIA课件出示: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1)小明有30元钱。买钢笔用了m元,买本子用了10元,刚好用完。

(2)小红家买了50千克的大米,吃了n千克,还剩42千克。

(3)全班a个同学,平均分成个7小组,每个小组8人。

(4)钢笔每支4元,买X支用了24元。

师:刚才我们列出的这些方程,你能求它的解吗?(师板书:4X=24)

这个方程的解是多少呢?(X=6)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求方程的解——解方程

揭示课题并板书:解方程

二、探究学习

1、学习解方程

(1)自主探究求方程的解。

(2)汇报,抽生板演。

(3)师指导学生看书101页的内容,学习正确的书写格式,动笔勾画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地方.

(4)师规范解方程的格式。

第一种:根据四则混合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X=12

解:X=12÷4

X=3

第二种:根据等式的性质

4X=12

解:4X÷4=12÷4

X=3

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请将刚才的解题过程再按正确的书写格式做一遍。

揭示解方程的含义;区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

2、方程的检验。

3、巩固练习:CIA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三、自主学习

刚才的几个方程,请任选一道用你喜欢的方式求方程的解,并口头检验。

师:大家认为在解方程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在哪些方面需要提醒同学主义的呢?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或者是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课堂练习:

1、解方程

20-X =9 25+ X =80 6.3 ÷X =7

2、做书上104页1、2、3题。

六、板书设计:

解方程

法一:四则混合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法二:等式的性质

4X=12 4X=12

解:X=12÷4 解:4X÷4=12÷4

X=3 x=3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方程的解题的依据以及书写格式,但是很多同学在做a÷x=b这种形式的方程时还是容易搞混淆。需要加强练习和多做相关的题型,特别是在前节内容据题意列方程还得多找相关等量的关系,达到复习以前的知识和巩固现在的新知识的目的。

【《解方程》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解方程》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解方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解方程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2、会运用数量关系式或等式的基本性质对解方程的过程进行语言表述。 3、会独立地解答一、二步方程。 4、能够验算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过程与方法 会对具体方程的解法提出自己解答的方案,并能与同学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中让学生独立自主探索新知,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必胜的信心。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会用等式的性质解“ax=b”这样的方程。 (2)会用方程的解进行验算。 2、难点: 用等式的性质解a÷x=c这样的方程。 3、关键: 等式性质的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 练习卡片一套,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填空,说出填数的理由 ①17.5-( )=5 ②( )×1.7=3.4 ③2.7÷()=9 ④a+b-( )=a-c+b ⑤2n=n+( ) ⑥42-8=7×6-( ) ⑦3x+8=8+x+() 填完以后,教师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评判,看有没有错误。然后请小组长汇报填空的正确情况。 预设①:第1小题,()填的是17,错了,应该填12.5。 预设②:第3小题,()填的是3,错了,应该填0.3。 这两个错误是谁发现的?为什么认为是错误的? 验算。把答案拿到括号里,重新算一遍,就知道了。 算来看看,是不是一个好办法呢?(生上台板演演算过程) ③第5小题,()填的是2。 ④第7小题,()填的是3。 对了,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会判断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否则

你做得再多,错了也没有用,还耽误了许多时间。有些可以计算的题,可以验算;有些不能直接算的题可以举例(任意拿一个数去做代表,试算一下),或者用性质、意义去衡量一下,总之,要学会回过头来检查、验算。好,接着往下看,写出等式。 2、看卡片写等式 20加上x等于30 8a等于2b减去21 12的3倍等于36 3y减去8等于13 请同桌互相检查写好的等式,我请几个同学到展台上把他们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大家评判一下。 这些等式,哪几个是方程?谁能够很快猜出方程里未知数的答案? 二、走进新课 1、汇集问题,寻找出路 ①会猜方程“20+x=30”的答案,x=10。 ②知道方程“3y-8=13”的解,y是7。三七二十一,减8是13。 ③不知道8a=2b-21的解 这个方程的答案挺难猜。我们留着以后来研究。 2、解决问题,形成方法 看到刚才同学们猜得那么有趣,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考拉也来凑热闹。(课件出示例1)你看它们多可爱啊! 请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发现图上有4只考拉,每只重xkg,他们一共重12kg。) 大家能根据数学信息说出等量关系吗? (4只考拉的质量=12kg。) 请大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x=12。 根据题意,知道4只考拉重12kg,设每只考拉为xkg,可以得到方程4x=12。(教师板书方程) 大家想一想,方程4x=12的解是多少呢? (1)方程4x=12的解是3,因为三四十二,所以x=3。 (2)也认为方程4x=12的解是3,因为x是12的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12÷4=3。 (3)也认为解是3。因为4x就是4乘x,利用等式的性质,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4,就可以得到x=3。 大家的想法都很好,那你们把它写下来。 (学生写完后,交流,老师展示部分学生写的过程) (1)4x=12 12÷4=3 (2)4x=12 x=12÷4 x=3 (3)解:4x=12 x=12÷4 x=3 (4)解:4x=12 4x÷4=12÷4 x=3 从大家的书写中看出,三位同学都求出了方程的解是3。在数学上,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老师板书: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要把解方程写出来,还有一定的格式,否则,别人就可能看不懂。(结合生3,生4的书写讲解书写格式)先提行,写下一个“解”字;为了美观,尽量使等号对齐,两边写式子。生3利用数量关系式解答,生4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答,两

小学数学解方程教案

小学数学解方程教案 【篇一: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设计】解方程教学设计 晓塘小学戴叶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7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演示操作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 2、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目标:1、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愿意与别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检验方程的解。 关键:天平与方程的联系。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铺垫,引出课题(出示课件) 师:明明周末在超市玩起了称糖果的称,我们一起合作使称保持平衡! 师:同学们反映真敏捷,能通过观察马上想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策略。 生:从中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只要两边都拿掉或增加相同数量的糖果,就能保持平衡; 让我想到了等式的性质(全班一起口答: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 两边任然相等;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部位0的数,左右两边任 然相等)(板书“等式性质”) 师过渡:是的,知识就是这样被有心人所发现的。 二、探究新知 师:这里有个纸箱里面装着一些足球,你猜会有几个呢?(课件逐步出示)

再给你点信息,这幅图谁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 生列方程,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解方程 师:在这个方程中,x的值是多少呢?(学生思考,小范围交流)汇报预设:①因为9-3=6②因为6+3=9 所以x的值为6 所以x的值为6 (多少) 师引导:当然,我知道这么简单的问题是难不住大家的,但是我们的思考不能停止,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怎样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来寻求x的值,这种思考的方法到初中遇上更加复杂的方程时仍然会用到。 师:现在我们就将x+3=9这个方程转换到天平上来?(黑板贴图)师:球在天平不好摆,我们可以用方块来代替它。 自主尝试:看着天平,如何去寻求x的值? 请用笔记录下你的想法。 组织好语言上台汇报你的想法。 教师统一书写: 师介绍:求解x的过程我们在最前面写“解”字。(板书写“解”字)追问:两边都拿掉3个,天平还能平衡吗,两边还相等吗?(贴图展示) 为什么要减3个?(可以方程的一边只剩x,就可以知道x=?)(再叫2-3个) 生活动:我们看着板书来说说是怎么成功得到x的值,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2-3个) 你学会了吗?赶紧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方法。 2、强调格式: 师:这个求解的过程和以前递等式有什么区别或相同的地方? 生:等号对齐;等号两边都要写;最前面要写解字 3、练习一: 师:按照大家借助天平运用等式性质的想法,就是说当我们遇到方程33+x=65你也能求解?解:33+x○()=65○() x=()那么x-4.5=10 呢?(学生独立尝试,一个学生板演) 生完成填空和独立节解方程。(课件中校对) 4、介绍概念:像这些(课件中圈出来),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叫“方程的解”;举例:x=3是方程x+3=9的解??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解方程》教案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解方程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式,并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2、通过创设情境,经历从具体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渗透代数化思想,并通过验算,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等式的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一起玩过的天平游戏吗?谁来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知识?(引导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即天平平衡原理)。同学们在游戏中的收获可真不少,还想不想玩游戏?(想)好,现在我们就一起玩个猜球游戏: 师出示一个不透明的乒乓球盒,让学生猜里面有几个球?(学生可以任意猜)师:盒子里面有几个球,1个?2个?.......你能准确说出盒子里有几个吗?生:不能! 师引导学生可以用字母X来表示球的个数。 师:要想准确知道有几个球,再给同学们一些信息。(师课件出示天平左边一个不透明盒子和3个球,右边透明盒子里有9个球,天平平衡)

设问: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吗?(板书X+3=9) 师:现在你知道X的值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先通过回味上节课的天平游戏旨在对等式的性质即天平平衡原理作必要的知识回顾,同时自然而然的引出猜球游戏,并在游戏中生疑,层层设问,步步为营,为下面的学习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探究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 、独立思考:盒子里有几个球?也就是X所表示的数值是多少?(由于数据较小,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出结果) 2、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这里给与学生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交流:X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 (1)利用加减法的关系:9-3=6。 (2)想6+3=9,所以X=6。 (3)把9分成6+3,想X+3=6+3,所以X=6。 (4)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就得到X=6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少。我们看前三个同学都是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或数的分成想出了答案。第四个同学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他的想法对吗?我们可以来验证一下。 4、操作验证:师拿出课件演示中的天平实物(天平左边一个不透明盒子和3个

《解方程》教学设计(通用5篇)

《解方程》教学设计(通用5篇) 《解方程》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55—5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操作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 2、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4、、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检验方程的解。 关键:天平与方程的联系。 教具: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课题(出示课件) 1、实物演示:天平平衡的实验。 师: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 生:(100+X)克

师: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师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 师: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 2、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师:(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 生1: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我有办法,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生3:老师我也有办法,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 师:__X同学的想法太棒了!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 师: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 生:100+X-100=250-100 师: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 生:X=15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教案

解方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学生思考后会说,可以是任意数。) 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并用等式表示:x +3=9(教师板书) 二、互动新授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

值。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 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 (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 +3-3=9-3 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3.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4.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中的“解”

人教版解方程教学设计解方程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解方程教学设计解方程优秀教学设计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解方程教学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小学数据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还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下面是WTT为你整理的人教版解方程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解方程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P67~68例1、例2、例3及练习十五第1、2、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学生思考后会说,可以是任意数。) 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补充条,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并用等式表示:x +3=9(教师板书) 二、互动新授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 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优秀说课稿4篇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优秀说课稿4篇 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预备的文稿,说课这一概念提出于1987年,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仔细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胜利的前提,是老师提高业务素养的有效途径。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五班级数学《解方程》优秀说课稿4篇,欢迎品鉴! 第一篇: 五班级数学《解方程》优秀说课稿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五班级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理解并把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正确地应用方程的意义辨别方程,关心同学建立初步的分类思想。培育同学仔细观看、思索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力量。 3、加强师生的情感沟通,使同学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猎取新知。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方程的概念。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纳了直观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观看法等教学方法,为同学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乐观自主地,布满自信地学习数学, 针对“方程的意义”这节课的特点以及结合学校生的年龄特征,本课我设计了板书课题、揭示目标、自学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六个环节进行教学。 上课开头,我借助媒体,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出示天平,天平是平衡的,再引导同学看屏幕进行演示: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两个50克的物体,天平不平衡了。在天平的右边放10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又平衡了,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的物体的重量相等,用式子表示50+50=100,并点明这是一个等式,表示等号两边的数量相等。这样,同学的印象也特别深刻。在同学建立等式概念后,我把天平的左边换掉一个重x克的物体,天平发生了倾斜,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的物体的重量不相等,引导同学用算式50+x>100来表示,准时说明这是一个不等式,表示左边的重量大于右边。这时在往右盘增加砝码100克,天平又向右倾斜了,引导同学列出不等式:50+x<200。依据两个不等式的关系把一个100克砝码换成50克,天平又消失平衡了,同学观看后得出:50+x=150。同学们在思索沟通中明白:这也是一个等式,但它是含有未知数的的等式。为了加深同学的.感性熟悉。我还设计了这个例子:天平的左边放两个相同的未知重量的物体,右边入100克砝码,可以用式子表示2X=100。通过天平称重的演示,让同学观看平衡与不平衡的各种生活现象,用生活原型关心同学理解方程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培育了同学的观看力量和发觉力量。 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引出方程的概念(像50+X=150、2X=100等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为了体现同学的主体性,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同时让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制造的乐趣。通过四人合作用自己的方法创作“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图,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方程肯定是等式,但等式不肯定是方程。接下来是对我们所探

《解方程》教学设计

《解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7页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联系和区别。 2、进一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它求出方程的解。 3、关注有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4、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解方程,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关键:天平与方程的联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圣诞礼物。 学具:习题纸,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天平吗?现在我们就利用天平来练习几道题,由天平平衡我们研究出了等式的性质,生回忆等式的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决一些新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复习天平平衡入手,让学生回忆了等式的性质,既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课件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 学生思考会说,可以是任意数。 教师继续通过课件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球。

并用等式表示:X+3=9 (教师板书) (2).探究解法 师:在这个方程中,x的值是多少呢?(学生思考,小范围交流) 汇报预设:①因为9-3=6 ②因为6+3=9 所以x的值为6 所以x的值为6 师引导:当然,我知道这么简单的问题是难不住大家的,但是我们的思考不能停止,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怎样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寻求x的值,这种思考的方法到初中遇上更加复杂的方程时仍然会用到。 师:现在我们就将X+3=9这个方程转换到天平上来?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师:球在天平不好摆,我们可以用方块来代替它。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 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1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如何列式:X+3=9 观察:那种让天平平衡的方法可以很容易的看出X代表几个皮球?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进一步明确:从天平两边同时去掉3个皮球,是天平左边只剩X,就可以看出X代表6个皮球。 师:能不能把这个变换过程在方程中表示出来?试一试。交流学生的做法师:左右两边都减去3,利用了什么性质? 师:(指X+3=9)方程两边同时减去2,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吗?减去1呢?为什么要从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是其他数? (3)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自学概念,屏幕出示,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教师板书)比较区别。 (4)规范书写格式,指导验算 师:书写解方程的过程要注意什么? 教师强调:先写解字,等号上下要对齐,未知数一般写在等号的左边。 师:X=6是不是方程的正确答案?如何检验?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可以把X=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是不是

《解方程》教学设计(5篇)

《解方程》教学设计(5篇) 《解方程》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名悄悄奉献的教育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预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力量,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进展。写教学设计需要留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解方程》教学设计〔通用5篇〕,渴望能够挂念到大家。 《解方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 2、理解移项的概念; 3、学会移项。 教学重点: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及移项法则;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1来解释方程的变形。 教学方法:引导发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上节课的想一想引入新课: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区分和联系?方程是等式,但必需含有未知数;等式不确定含有未知数,它不确定 是方程。 2、下面的一些式子是否为方程?这些方程又有何特点?①5x+6 =9x;②3x+5;③7+5×3=22;④4x+3y=2。由学生小议后回答:①、④是方程。分析这些方程得:①等式两边都是一次式或等式一边 是一次式,另一边是常数,②这些方程中有的含一个未知数,也有的 含两个未知数。我们先来争辩最简洁的〔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的一 元一次方程。 3、一次方程:我们把等号两边是一次式、或等号一边是一次式另

一边是常数的方程叫做一次方程。留意:一次方程可以含有两个或两个 强调以上的未知数:如上例的④。 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 程。 5、推断以下方程哪些是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口答〕 ①2x+3=11;②y=16;③x+y=2;④3y-1=4y。 6、什么叫方程的解?怎样解方程? 关键是把方程进行变形为x=?即求得方程的解。今日我们就来争 辩如何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点出课题〕利用等式性质1解一元一次方 程 二、讲解新课: 1、等式性质1: 出示天平称,在天平平衡的两边同时都添上或拿去质量相同的物体, 天平仍保持平衡,指出:等式也有类似的情形。

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解方程(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利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一性质来解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直接提出问题:“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让学生思考、猜想、交流各自的想法,在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让学生观察天平两边的质量都是原来质量的3倍或者天平两边的质量都除以2后天平仍是平衡的,从而得出结论: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天平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情分析: 课时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天平,发现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能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来解简单的方程。 突破重难点: 重点:能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来解简单的方程。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尝试独立解简易方程,与同伴交流解方程的方法。 难点:通过试验,发现:“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但是仍然成立”这一性质。 突破方法:经历“推想猜测——试验验证——总结规律——实际应用”这一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等式的性质。

教法和学法: 教法:讲授法、谈话法、组织引导法。在引导学生推测、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总结的过程中,掌握等式的性质。 学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式学习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发现等式的性质,进而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师:受这个规律的启发,你有什么新的猜想吗? 生答师小结。 师:怎样来验证你的猜想呢? 2、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节课,我们接着来探讨等式的性质。板书课题:解方程(二) 【设计意图】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直接导入新课的学习,简洁明了,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推向猜测。 出示教材第70页问题1: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方程(二)》教学设计教学建议

解方程(二)(解形如2x=10的方程)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天平称重的具体情境,类比等式变形的过程,抽象出等式性质,即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进一步了解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根据。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2x=10的简单方程。 编写说明 本节教科书的前三个问题与上一节是同构的,增加了一个问题,针对解方程中常见的错误进行甄别,增进对解方程的过程与方法的理解。 ·等式两边都乘同—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让学生再次经历从观察天平两边变化中抽象出等式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学生抽象、概括的活动经验。因为有了“解方程(一)”的学习基础,教科书在设计上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直接提出问题:“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为学生创造了思考、猜想、验证、交流的机会。 ·请你用发现的规律,解出我们前面列出的方程。 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编写意图同“解方程(一)”。

·解方程。 巩固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技能。 ·下面的解法正确吗?与同伴交流。 正确解方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同时对等式要表示的等量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解,而这些也恰恰是学生学习解方程的难点所在。教科书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选择了两个典型错例:左边的错例是对等式性质的明晰与强化,右边错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式意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明晰解方程方法的学习资源,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教学建议 ·等式两边都乘同—个数(或除以同—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有了上节课的学习经验,教学时,建议教师借助对知识点的学习渗透“猜想”“验证”“应用”的学习方法。并分几步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是引导学生猜想: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受这个规律的启发,你有什么新的猜想吗?或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其次引导学生进行验证说明:怎样来验证你的猜想呢?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进行天平实验来验证猜想。实验前,可以让学生对实验进行设计,如需要怎样的实验材料?天平两边分别摆放什么?天平呈现什么样的现象说明猜想是正确的?然后再结合实验过程引导学生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方程(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方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经历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 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再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 3、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与等式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衡。 师:如果是一只大熊猫和一只小熊猫在玩跷跷板,会怎么样?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会平衡? 师:受跷跷板平衡的启发,人类很早就发明了称物体质量的天平。 (出示天平课件) 二、观察探究,获取新知。 1、借助天平,认识等式(不含未知数) 师:老师有一台天平,可以称物体的重量,当两边物体的重量一样时,天平就会平衡。(课件) 师:你会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天平的现在的状况吗? 40=20+20 20+100<20+150 师: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天平两边的物品质量相等) 板书:天平平衡--左边右边 师:如果天平右托盘放300g砝码,左边放多少克天平才能平衡? 2、借助天平,学会列等量关系式 (1)课件出示图1:长方体的质量=正方体的质量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来说出一个数量关系式表示天平平衡的状态吗?

(2)课件出示图2:樱桃的质量+5=100克 这是我们根据天平平衡找到的一个相等关系,同学们能用一个数学的式子把这个相等关系表示出来吗?(X+5 =10) 师:用字母X来表示未知的数,还能用其他的字母吗? (3)课件出示例3: 台秤上称了4个月饼,月饼质量一共380克。 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4块月饼的质量=380克 能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写出一个等式吗?在纸上写一写。 请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等式,先说字母表示什么意思? 如果用y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这个等式呢?(4y=380)师:师:下面老师加大难度,敢接受挑战吗? 同学们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倒过开水吗?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倒开水的过程,找一找这里有相等关系吗? (4)课件出示图4:一壶水刚好倒满两个开水瓶和一个杯子。 师:你们找到其中的相等关系了吗? 2、概括方程的意义、方程与等式的区别和联系。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刚才得到的这些式子,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课题) 自己读一读,你认为关键词是什么? 3、课外阅读。(你知道吗?) 我国很早就在使用方程,<<九章算术>>是我国和世界的数学巨著,方程就是这本书里最高的数学成就,是它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方程”的概念.后来,数学家朱世杰又创立了“四元术”(指天、地、人、物,相当于四个未知数,)这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一个重大进步. 三、巩固反馈,加强应用。 1、下列式子是方程吗?为什么? (1)16+x=20 (2)32+x

《解方程》教学设计优秀10篇

《解方程》教学设计优秀10篇 《解方程》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了解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正确理解和使用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解方程. 2.领悟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组成部分. 3.进一步体会同一方程有多种解决方法及渗透整体化一的。数学思想. 4.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领悟数学来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教学重点:正确去括号解方程 教学难点: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 教学设计: 一、引入: (读教材156页引例) 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情况,如有困难教师直接讲解. 学生观看画面:两名同学到商店买饮料的情景. 如果设1听果奶x元,那么可列出方程4(x十0.5)+x=20-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教材“想一想”中的内容:首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买果奶的钱+买可乐的钱=20-3,然后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列方程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①学生研讨并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过程. ②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 二、出示例题3并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列方程的解的实际意义进行解释. 出示随堂练习题,鼓励学生大胆互评. ①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③四名同学板演. ③纠正板演中的错误并总结注意事项. 1、自主完成例题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方程的方法. 3、总结数学思想. 三、出示例题4,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此方程既可以先去括号求解,也可以视作关于(x-1)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后一种解法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 1、自主完成例题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方程的方法. 3、总结数学思想. 四、出示随堂练习题. ①独立完成练习题. ②同桌互相检查. 出示自编练习题:下面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①解方程:2(x+3)-5(1-x)=3(x-1) ②解方程:6(x+8)一6=0 ①小组间比赛找错误. ②讨论交流各自看法. ③选代表说出错误的原因,并总结解本节所学方程的注意事项. 五、小结 1、做出本节课小结并交流. 2、说出自己的收获. 给予评价: 引导学生做出本节课小结.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后记 《解方程》教学设计篇二

五年级《解方程(二)》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五年级《解方程(二)》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数学书P68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5-7题。 教学目标:根据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会解方程。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背等式的性质1和2。 2、整体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解下列方程:

x+5.7=10 x-3.4=7.6 14- x=6 2x=14 x÷1.5=1 20÷x = 0.4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用等式的性质1和2来解方程,也用加、减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加法和减法计算的方程。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二、新知学习 1、复习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 2、学习用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方程。根据刚才学生做的最后三道题引导学生用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方程。 (1)出示2x=14 师说明:这是一道乘法的方程,用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方程,怎么求呢?求x的值就要用:积÷因数=另一因数 板书:2x=14 解:X=14÷2(积÷因数=另一因数)

X=7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是乘法的方程,就用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方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2)练一练:3x=27 5x=4 0.3x=2.7 3、出示:x÷1.5=1 20÷x = 0.4 师:刚才同学们已用等式的性质2来解这两道方程了。现在我们用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这两道题。谁来试一试?放手让学生来黑板演示,然后评讲。 板书:x÷1.5=1 20÷x = 0.4 解:x=1x1.5(商x除数=被除数)解:x=20÷0.4(被除数÷商=除数) x=1.5 x=50 小结:乘、除法的方程可以用等式的性质2来解,也可以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

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67~68例1、例2、例3及练习十五第1、2、7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学情分析: 通过操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式,并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学生思考后会说,可以是任意数。) 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并用等式表示:x +3=9(教师板书) 二、互动新授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 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 x +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 学生交流,汇报:x +3-3=9-3 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

人教版解方程教案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解方程教学在其中有着十分 重要的意义,接下来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P57-59页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式,并能用等式的 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 方程。 2、通过创设情境,经历从具体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渗透 代数化思想,并通过验算,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习重点:用等式的的性质解方程,理解算理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方程 1、研究例1: 猜球游戏:出示一个乒乓球盒,猜里面有几个球?引导学生用 字母来表示球数? X

导语:要想精确知道多少个球?再给大家一些信息课件出示:天平左边盒子和二个球,右边有七个球 设问: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吗?板书X+2=6 二、探究算理 设问:你们知道X等于多少吗?那这个答案4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吗?说说你们的想法? 预设:a、7-4=2;b、4+2=7,所以x=4,c、左右二边都拿掉二个乒乓球,右边还剩下4个,所以x=4 研究第三种想法:设问:左右同时拿个二个乒乓球天平会怎么样? 学生上台用天平演示 请学生们把刚才的过程用式子表示出来,板书:X+2-2=6-2 追问:你怎么想到是拿到二个乒乓球,而不是拿到一个或者三个呢? 尝试验算:板书:左边=4+2=6=右边,所以我们就说X=4是方程的解,板书方程的解,尝试说说方程的解;刚才我们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可以自学书本

讲解解方程的书写格式与天平相对应 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好多方法来解方程,重点研究了第三种解方程的方法,这种方法我们用到了什么知识?课件再次演示后,得出方程的两边同时去掉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相等。 尝试:解方程:X-1=3, 想一想:如果要用天平的乒乓球,如何来表示出这个方程? 指名摆一摆,学生尝试解决,并用操作来验证 2、研究例2:3X=18 学生尝试后出示:3X÷3=12÷3 用小棒操作后交流后想法:方程的左右二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左右二边仍旧相等。 展示,课件演示后小结:方程的左右二边可以同时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左右二边仍旧相等,追问得到还可以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 总结:解方程时,我们都是想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使方程保持平衡,我们可以采用…… 三、巩固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教案2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教案2篇 Teaching plan of solving equations in mathematics volume 1 of grade 5 of PEP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教案2篇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教案 2、篇章2: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教案 篇章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2.结合图例,理解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并进行检验。 3.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认识过程,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难点:会检验方程的解。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 复习旧知,迁移导入 (1)在上一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我们探究了哪些规律? 学生回顾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案(共5篇)[修改版]

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7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演示操作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 2、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目标: 1、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愿意与别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 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检验方程的解。 关键: 天平与方程的联系。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铺垫,引出课题(出示课件) 师:明明周末在超市玩起了称糖果的称,我们一起合作使称保持平衡! 师:同学们反映真敏捷,能通过观察马上想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策略。 生:从中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只要两边都拿掉或增加相同数量的糖果,就能保持平衡;让我想到了等式的性质(全班一起口答: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任然相等;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部位0的数,左右两边任然相等)(板书“等式性质”) 师过渡:是的,知识就是这样被有心人所发现的。 二、探究新知 师:这里有个纸箱里面装着一些足球,你猜会有几个呢?(课件逐步出示) 再给你点信息,这幅图谁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 生列方程,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解方程 师:在这个方程中,x的值是多少呢?(学生思考,小范围交流) 汇报预设:①因为9-3=6②因为6+3=9所以x的值为6 所以x的值为6 (多少) 师引导:当然,我知道这么简单的问题是难不住大家的,但是我们的思考不能停止,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怎样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来寻求x的值,这种思考的方法到初中遇上更加复杂的方程时仍然会用到。 师:现在我们就将X+3=9这个方程转换到天平上来?(黑板贴图) 师:球在天平不好摆,我们可以用方块来代替它。 自主尝试:看着天平,如何去寻求x的值? 请用笔记录下你的想法。 组织好语言上台汇报你的想法。 教师统一书写: 师介绍:求解x的过程我们在最前面写“解”字。(板书写“解”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