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流体力学论文

浅论工程流体力学

中图分类号:o36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

1009-4202(2011)07-000-01

摘要工程流体力学在工程中广泛应用,本文对工程流体力学的背景,发展,内容,应用,分支和前景做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发展史内容应用发展前景

一、背景

在人类历史上,面对河道决堤,洪期到来,人类束手无策的案例数不胜数,还有河田的干旱,河运交通的堵塞给人类带来的不便也是不计其数。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开始对河水治理,桥梁建造,农业灌溉,河水航运等有了较多的需求,人类同时也就对水流运动的规律有了较多的需求和经验。但是要合理自如的控制和运用流体,人类就需要一个比较系统的学科理论去指导,于是工程流体力学的诞生已经迫在眉睫。

二、发展史

中国史上的大禹治水,李冰父子建立的都江堰,就是对水认识的萌芽,古罗马人也在早期就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供水管道系统。但是对流体力学一个比较科学的认识还是要在公元前250年左右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写的《论浮体》后,这本书对流体运动做了一个比较科学的总结,可以算得上是流体力学的鼻祖了。很遗憾的是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种种原因,流体力学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直到16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

力的迅速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政府对科学事业的政策和资金的鼓励,这才给各科学以及流体力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7世纪,人类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对流体有了初步比较深入的研究,他通过不断试验提出了牛顿内摩擦定律,黏性运动的流体符合牛顿摩擦定律。接着拉格朗日和欧拉提出了描述流体运动的二种方法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拉格朗日法着眼于流体个支点的运动情况,研究各质点的运动历程,最后综合来获得总体情况,欧拉法责只着眼于流体经过流场中各空间点时的运动情况。然后有普朗特的混合长度理论,法国皮托发明了测流速的皮托管,达朗贝尔利用这些得出了流体中运动的物体阻力于速度有平方关系。欧拉总结出了欧拉运动微分方程(z+p/ρg+u*u/2g=c),伯努利又对管道流体做了多次试验得出了经典的伯努力方程(p+ρgz+(1/2)*ρv=c式中p、ρ、v分别为流体的压强、密度和速度;z 为铅垂高度;g为重力加速度。),它是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在工程流体力学中的具体体现。19世纪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航空方面的运用,导致古典流体力学和实验流体力学的日益结合,逐渐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现代流体力学。随后流体力学进入新的阶段。

三、研究内容及应用

工程流体力学是一门研究工程中气体和液体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他是基础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是以牛顿运动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的。流体力学有三个基本及假设:质量守恒,动量守

恒,连续体假设。

流体力学广泛应用在航天,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武器的爆炸,沙漠迁移等等,但是工程流体力学基本是指在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城市的生活和工业用水,水厂修建水塔,这些就需要计算好各水井的布置位置,水管直径,长度,动力,途径等等。另外在桥梁上,就需要对河水各个数据的掌握,以便对桥梁涵洞,配筋的设计。还有就是在高层建筑中,我们也要运用到空气动力学研究风荷载对建筑物的影响。在通风内燃机等的设计中,还要计算好空气流动规律,以便控制空气流量,燃气输送,降尘降温等留力学问题。我国的三峡大坝,葛洲坝等各大水利枢纽工程就是流体力学的宏伟体现。还有我国近年来航天工程中对流体力学的运用也是淋漓尽致。

四、研究方法

工程流体力学研究方法同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大同小异,主要还是归结在现场观测,实验总结,建立理论,数值计算等。由于流体力学理论的不健全性,实验总结和现场观测尤为重要,流体力学应建立比较完善的观测站,另外还需要建立足够实验室去不断实验,不断模拟实践得出总结性结论。

五、流体力学分支

近几十年来,流体力学科学随着现代化生产建设的飞速发展和近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新的科学分支不断涌现出来,比如计算流体力学,随机流体力学,环境流体力学,

能源流体力学,工业流体力学等等。

六、发展前景

从人类开始接触认识流体力学到现在的2千多年,特别是20世纪以来工程流体力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飞速的发展。人类已经可以用现有的理论体系去解决生活中的绝大多数问题。但是人类对流体力学并没有完全了解,比如一些复杂的流体运动人类还是无法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去解释,只能凭靠经验去解决许多问题,所以流体力学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流体力学还需要我们去完善它的理论基础以及提出新的理论。

参考文献:

[1]禹华谦.工程流体力学.西南交大出版社.

[2]朱自强.应用计算流体力学.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8.

[3]李亚东.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常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格式

附件1 学号: 常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论文题目(二号黑体) 研究生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年月

附件2 Yield Advantage and Nitrogen Economy in the Intercropping System of Peanut with Rice Cultivated in Aerobic Soil(论文 题目)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Changzhou University By Li Kui-Xin(作者姓名) (Plant Nutrition) (专业名称) Dissertation Supervisor: Prof. Wang Qi-hong(指导教师) May,2003

附件3 中文摘要 ×××××××××(四号宋体,行距选固定值:20磅)×××××××××××××××××××××××××××××××××××××××××××××××××××××××××××××××××××××××××××××××××××××××××××××××××××××××××××××××××××××××××××××××××××××××××××××××××××××××××××××××××××××××××××××××××××××××××××××××××××××××××××××××××××××××××××××××××××××××××××××××××××××××××××××××××××××××××××××××××××××……… 关键词:×××; ×××; ×××(3-5个,中间用“;”号分开)

课程设计论文格式参考模板

目录 摘要(中文) (Ⅰ) 摘要(外文) (Ⅱ) 1绪论 (1) 1.1引言 (2) 1.2“纯水”的定义及分类 (3) 1.3 纯水液压传动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及对策 (4) 1.3.1 密封与润滑问题 (6) 1.3.2 耐磨损问题 (7) 1.3.3 耐腐蚀问题 (9) 1.3.4 抗气蚀问题 (9) 1.4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9) 1.4.1 研究应用现状分析 (9) 1.4.2 将来的发展趋势 (10) 1.5 三用阀的防腐性能 (11) 1.5.1 三用阀的工作液采用纯水 (11) 1.5.2 材料全部采用不锈钢 (12) 1.6 本文研究的内容 (12) 2设计纯水液压阀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3) 2.1 纯水液压阀的研究现状 (13) 2.2 纯水液压阀面临的关键问题 (14) 2.2.1 气蚀与气蚀磨损 (14) 2.2.2 拉丝侵蚀和冲蚀 (15) 2.2.3 泄露与效率 (16) 2.2.4 压力冲击,震动与噪音 (16) 2.2.5 纯水液压元件气穴及其噪音问题 (17) 2.2.5 解决阀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可从几个方面考虑 (18) 2.2.6 纯水液压元件减小气蚀破坏的方法 (19) 3单体液压支柱结构分析 (21) 3.1 概述 (21) 3.2 液压支柱的适用范围及种类 (21) 3.3 单体液压支柱的规格 (21) 3.3.1 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 (21)

3.3.2 内注式单体液压支柱 (22) 3.4 单体液压支柱的结构及技术参数 (22) 3.4.1 DW06-22-300/100,DW25-250/100型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 (22) 3.4.2 DW28-250/100型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 (22) 3.4.3 内注式单体液压支柱 (23) 4纯水单体液压支柱三用阀的整体设计 (24) 4.1 工作原理 (24) 4.2 具体的一些结构的设计比较 (25) 4.2.1 三用阀密封装置的分析及其设计方案 (25) 4.2.2 单体支柱工作特性的影响因素及其设计方案 (28) 4.2.3 三用阀左右阀筒材料的选择 (30) 4.3 三用阀材料的选择 (30) 4.3.1 左右阀筒及一些关键零件的材料 (30) 4.3.2 弹簧的材料 (31) 4.3.3 密封件的材料 (32) 4.4 三用阀尺寸设计 (33) 4.4.1 三用阀的一般设计要求 (33) 4.4.2 结构尺寸的设计 (33) 4.5 三用阀的静态特性分析 (34) 4.5.1 力平衡方程 (34) 4.5.2 流量连续性方程 (35) 4.5.3 静态特性分析 (36) 4.6 三用阀的动态特性分析 (36) 4.6.1数学模型 (36) 4.6.2 仿真模型 (37) 5零件设计 (40) 5.1 左右阀筒(DZF-01 DZF-18) (40) 5.2 注油阀体(DZF—02) (41) 5.3 压紧阀套(DZF—05) (42) 5.4 卸载阀垫(DZF—07) (43) 5.5 连接螺杆(DZF-09) (44) 5.6 阀套(DZF-10) (45) 5.7 阀座(DZF-11) (46) 5.8弹簧的设计 (47)

[关于,工程,流体力学,其他论文文档]关于“工程流体力学”教学调查研究与改革探索

关于“工程流体力学”教学调查研究与改革探索 ” 论文摘要:在“工程流体力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根据“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对该课程教学的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索。 论文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教学研究;改革探索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在能源动力类工科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的平衡、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工程应用的技术科学,是力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通过本课程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本专业中涉及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然而当前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各行各业中均广泛存在流体流动现象,但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学生很难做到对课本讲授内容形成直观映像。此外,自然界中的流动现象往往包含多种流动方式,在理论分析与公式推导中涉及许多复杂的数学理论与方法,经验公式多,且不易理解记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实践与应用起来更是难上加难,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目的难以实现。还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造成很大影响,进而影响本科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工程流体力学”教学调查研究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通常是开设于热能动力工程专业二年级阶段。对扬州大学的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评价是“难学”。为何会有这样的评价,通过分析发现,存在几个方面的原因。 1.研究对象比较抽象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本身研究对象是流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具有流动性,这是流体区别于固体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流体力学研究理论比较抽象、经验公式繁多且推导过程复杂不易理解、易混淆,进而导致了本课程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能否将前面学习过的对“固体”平衡和运动物理规律的分析方法通过比拟的方式移植到“流体”上,并使其形成正向的学习迁移是学生能否很快的掌握本门课程学习方法、学好本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2.教师与学生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内容,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造成教学效果的不理想。理论课教学是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主要方面,是进行实验指导和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基础。某些任课教师为了自己的方便省事,教材和教学内容仍然是多年前的老教

石油工程专业工程流体力学教学-石油工程论文-工程论文

石油工程专业工程流体力学教学-石油工程论文-工程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工程流体力学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文在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从理论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三方面阐述了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建议,以便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CDIO理念;石油工程;工程流体力学 1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现状 按照石油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

总学时48学时,其中实验6学时,选用的是石油工业出版社袁恩熙主编的《工程流体力学》教材,该教材重点突出、理论和应用并重,包括静力学、压力管路的计算和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等研究内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多方面的教学手段实现交互式教学,如CAI课件、流动现象录像片、流体力学演示实验教学片、电子教材等多媒体培训手段。考试的形式采用闭卷。课程总成绩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测验、作业、实验和出勤)两部分。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虽然该门课程冠以“工程”名称,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的学习理论知识,在分析解决工程设计和使用中的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2基于CDIO理念下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探讨 2.1CDIO理念 CDIO指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

运作(Operate)的简称,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2]。CDIO培养大纲将工科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这就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的目标。 2.2理论教学体系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适当调整,注重课程知识的横向应用,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石油工程问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交叉,形成了许多新边缘学科课题,代表着学科的发展研究的新水平新方向,如兼有固体-流体性质的非牛顿流体问题、与海岸工程及近海石油开采有关的流动问题;与泥沙、掺气、燃烧或气蚀有关的多相流问题等。因此,教学内容中应适当介绍与工程流体力学应用紧密相关的新研究领域。 2.3实践教学体系

工程流体力学黄卫星答案

工程流体力学黄卫星答案 【篇一:工程流体力学课后习题(第二版)答案】 .20℃的水2.5m,当温度升至80℃时,其体积增加多少? [解] 温 度变化前后质量守恒,即?1v1??2v2又20℃时,水的密 度?1?998.23kg/m80℃时,水的密度?2?971.83kg/m ?v2? 33 3 1v1 2.5679m3 2 3 则增加的体积为?v?v2?v1?0.0679m 1-2.当空气温度从0℃增加至20℃时,运动粘度?增加15%,重度?减少10%,问此时动力粘度?增加多少(百分数)? [解] ? (1?0.15)?原(1?0.1)?原 1.035原?原?1.035?原 原1.035?原??原 0.035 ?原?原 此时动力粘度?增加了3.5% 1-3.有一矩形断面的宽渠道,其水流速度分布为 u?0.002?g(hy?0.5y)/?,式中?、?分别为水的密度和动力粘度,h 为水深。试求h?0.5m时渠底(y=0)处的切应力。 [解] ? 2 du 0.002g(hy)/ dy du 0.002g(hy) dy 当h=0.5m,y=0时 0.002?1000?9.807(0.5?0) 9.807pa [解] 木块重量沿斜坡分力f与切力t平衡时,等速下滑 mgsin??t??a du dy mgsin?5?9.8?sin22.62

a0.4?0.45??0.001 0.1047pa?s 1-5.已知液体中流速沿y方向分布如图示三种情况,试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 du ,定性绘出切应力dy 沿y方向的分布图。 [解] 1-6.为导线表面红绝缘,将导线从充满绝缘涂料的模具中拉过。已知导线直径0.9mm,长度20mm,涂料的粘度?=0.02pa.s。若导线以速率50m/s拉过模具,试求所需牵拉力。(1.o1n) [解] ?a??dl?3.14?0.8?10?3?20?10?3?5.024?10?5m2 fr u50a?0.02??5.024?10?5?1.01n ?3h0.05?10 1-7.两平行平板相距0.5mm,其间充满流体,下板固定,上板在2pa的压强作用下以0.25m/s匀速移动, 求该流体的动力粘度。 [解] 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得 / du dy 2/ 0.25 4103pas 3 0.5?10 旋转。锥体与固定壁面间的距离?=1mm,用 1-8.一圆锥体绕其中心轴作等角速度??16rad 0.1pa?s的润滑油充满间隙。锥体半径r=0.3m,高h=0.5m。求作用于圆锥体的阻力矩。 [解] 取微元体如图所示 微元面积:da?2?r?dl?2?r?切应力: dh cos? du?r?0 dy? 阻力:dt??da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对船舶与海洋工程的点滴认识 关键字:船舶与海洋工程武汉理工大学认识 一、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发展概况 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为水上交通运输、海洋资源开发和海军部队提供各类装备和进行海洋工程设计建造,对国民经济发展及国防建设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程领域。我国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之一,船舶制造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工程建设是我国海洋开发战略的基础之一。作为新世纪高新技术之一的海洋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对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有重要影响。 二、对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认识 现有办学基础:我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创建于1946年,学科历史文化悠久,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海洋工程结构、水上运动装备工程和流体力学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985年被国际拖曳水池会议(ITTC)接受为成员单位,1996年建立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批准为交通部重点学科,2000年批准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批准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点是国内同类学科整体实力最强的学科之一,是我国内河船舶研究的主要力量,是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最具实力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2001年,本学科“高性能船舶及其关键技术”项目被列为国家“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7年,本学科“高性能船舶设计制造关键技术”项目被列为国家“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60年来培养了大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许多人已成为工程与研究单位的技术骨干与优秀管理者。 师资力量: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合理。现有教师43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5人,教授占32.6%、副教授占34.9%。具有博士学位16人,达到55.2%;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达到100%,国家级专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1人。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本专业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学术梯队,梯队成员的年龄、职称、学历、学位等结构更趋合理,研究方向明确,配备了相应研究方向的责任人。良好的教风与师德是培养高水平学生的基础,是办学的生命线。本专业教师教学态度严教风谨,为人师表,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 实验室设施:1)各类教学实验室配备完善,设备先进交通学院实验中心下设“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平台” ,包括船舶性能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和造船工艺实验室。拥有实验室用房5392平方米,所拥有的仪器设备360余台套,总价值2600余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先进大型仪器设备11台套。同时配备专职实验人员15人,高级工程师5人,完全满足本专业全部专业课程的实验要求。2)实验室利用率高通过不断强化实验教学环节,现有实验仪器设备得到了充分利用。凡与理论教学课程匹配的实验均已开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也依托实验中心进行。目前,实验中心正在积极推进开放性实验,鼓励学生自主实验和创新实验。 三、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1专业概况:该学科为交通部重点学科,具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包括船舶及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计算机船舶应用工程、造船技术与管理、船舶运用工程、四个专业方向。现有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2个实验室和船舶工程设计研究所、工程流体力学研究所和造船设备及其自动化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设有交通部内河船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有大型深浅两用拖曳水池、深浅两用操纵水池、循环水槽、风洞等齐全的先进

[关于,工程,流体力学,其他论文文档]关于“工程流体力学”与“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工程流体力学”与“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探讨 ” 论文摘要: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分析了该专业技术基础课“工程流体力学”和主干专业课“水污染控制工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配置、考核方式四个方面提出了“工程流体力学”和“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思路。 论文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流体力学;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 “工程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液体、气体)处于平衡状态和流动状态时的力学规律、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工程技术中应用的一门科学,是力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其基础理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和流体动力学。“水污染控制工程”是关于控制水体污染途径以及各种废水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等)的基本理论、工作原理及设计计算的一门科学。“工程流体力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这两门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着重要的相互理论关系。 “工程流体力学”是水利、环境、能源、土木、机械、动力等学科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纷繁丰富,其特点是理论性和综合性比较强,概念抽象,难于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容与“工程流体力学”内容结合相对比较紧密,如城市排水沟道系统、各种污水处理构筑物等的设计计算,以及在构筑物中的生化反应、化学絮凝反应中水力条件的控制等均是工程流体力学理论知识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目前,在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方面,“工程流体力学”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正面临着比较尴尬的局面:一方面课程内容趋于复杂和广泛;另一方面在课时量逐渐压缩的情况下,“工程流体力学”和“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内容没有起到应有的相互衔接,教学内容彼此脱离。由此形成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衔接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到内容枯燥,概念抽象;而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到工程流体力学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不能够熟练应用工程流体力学基础理论解决水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实际问题。 针对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状况,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配置、考核方式四个方面提出“工程流体力学”与“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一、改革教学内容 对“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点,重构环境工程专业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对该课程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优化设计,紧密结合后续专业课“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内容进行改编,为“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讲授奠定基础理论知识。“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两部分,其中在理论教学内容部分,

工程流体力学论文

工程流体力学论文 谢松伶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建筑1103班,201189250304) 摘要: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一门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的平 衡和力学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它所研究的基本规律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流体平衡的规律,即流体静力学;二是流体运动的规律,即流体动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在工程中广泛应用,本文对工程流体力学的背景,发展,内容,应用,分支和前景做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认识;发展史;内容应用;建筑工程与流体学。 引言 在人类历史上,面对河道决堤,洪期到来,人类束手无策的案例数不胜数,还有河田的干旱,河运交通的堵塞给人类带来的不便也是不计其数。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开始对河水治理,桥梁建造,农业灌溉,河水航运等有了较多的需求,人类同时也就对水流运动的规律有了较多的需求和经验。但是要合理自如的控制和运用流体,人类就需要一个比较系统的学科理论去指导,于是工程流体力学的诞生已经迫在眉睫。 正文 其实,我对流体力学的认识还仅仅出于感性认识的阶段,并没有很深入地了解流体力学的知识,对于一些同流体有关的现象并不能够运用相应的知识理论来进行解释。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力学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作为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流体力学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之间具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及流动过程中动量,能量和质量的传输规律等,并将它们应用于解决生产,科研和生活中与流体运动有关的各种问题。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水,空气,水蒸气,润滑油,地下石油,,血液,超高压作用下的金属盒燃烧后产生的成分复杂的气体,高温条件下的等离子体等等,其中研究得最多的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两种物质:水和空气。流体力学的研究只要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此外常常还需要运用到热力学知识,又是还应用到宏观电动力学的基本定律,本构方程和物理学,化学的基本知识等等。 不仅如此,流体力学还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包括了工业,农业,军事等众多领域,既包含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又涉及工程技术科学方面的应用,比如气象,水利,船舶,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医疗以及天文研究等等都应用和涉及到了流体力学的知识。水和空气对于生命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地球百分之七十的面积被水覆盖同事也被大气完全包围住,时刻在进行着对流和迁移运动,输送水

热能与动力工程毕业论文选题(最终版)

热能与动力工程毕业论文选题(最终版) 第一篇:热能与动力工程毕业论文选题(最终版) 热能与动力工程、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锅炉过热器系统热偏差的计算与研究XX电厂125MW机组两班制调峰技术锅炉灭火的原因及对策 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节能分析与改进可调卫燃带改造研究 锅炉灭火对电厂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及预防措施125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研究汽轮机调节保护系统分析及改造锅炉灭火对安全经济的危害与对策超临界锅炉技术研究 125MW机组启停调峰问题研究与改进600MW亚临界机组热力系统及性能指标分析电厂锅炉制粉系统经济运行实验方案的探讨锅炉给水泵调速运行经济性分析发电厂热力系统节能分析与改进xx电厂125MW机组两班制调峰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株洲电厂125MW机组调峰锅炉寿命计算400T/H锅炉低负荷稳燃性能分析及改进给水泵定、变速运行综合分析 第二篇:热能与动力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和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研究

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研究 【摘要】本文从教师的学科意识和团队精神、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网络教学、教学方法及手段等多方面探讨研究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突出了环境工程专业“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结合,通过本精品课程的建设,扩大《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社会影响力和课程特色。同时,提高学院的学科发展优势。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改革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浙江工商大学建立了校级预选精品课程及责任教师制,为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以及国家级精品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工程流体力学》于2006年即被选为校级预选精品课程,目前正以校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精品课程建设是本科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代表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是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重要基础。各学院必须充分认识到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采取措施。加大课程体系优化和课程整合的力度,加快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抓紧课程教学队伍建设,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课程教学队伍,努力使这些课程进入相关专业领域的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 1.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坚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2.利用学科专业具备的科研、教学等基础条件,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专业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加强课程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保障,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论文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论文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认真钻研,积极思考,真正的去实践教学改革,才能掌握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工程流体力学是工科教学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以及理论力学等课程为基础,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本科的教学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针对此种现象,笔者根据我校三本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教学总结以及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本的学生在学习工程流体力学时,普遍反映该课程不好学,难度大,数学公式多,推导过程复杂,听不懂,解题过程抽象复杂,课后习题不知如何下手,解题没有思路,完成作业也只是套用例题,抄作业现象严重。笔者在从事教学的工作过程中发现,学生由于基础薄弱一些,故而在学习本课程时存在学不会、学不懂进而放弃学习的现象。 1.课程特点 该课程包括理论和实验教学两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很好的

掌握经典力学和高等数学的知识。另外,该课程以流体作为研究对象,而流体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形状,故而研究理论比较抽象,并且经验公式繁多,推导过程复杂。即课程本身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学习方面的现状 中国高考中本科层次按录取批次划分为三个批次,一本为第一批次、二本为第二批次、三本为第三批次,故而三本的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一本、二本的学生弱一些。针对三本学生授课《工程流体力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大部分学生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上知识水平欠缺,故而对于工程流体力学的学习存在吃力的特点;(2)学生自制力差,不能吃苦,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一部分同学在上课时容易开小差、睡觉、甚至于采取逃课的方式完全放弃学习;(3)学生在上课前不提前预习,课后不进行复习。抄作业现象较严重。 二、教学思考及应对措施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以上教学问题,笔者进行思考,认为该课程在学生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能对学生的学习采取听之任之的教学态度,应该通过一些手段改变此种学习局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流体力学的相关知识,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1.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把绪论部分讲成一部生动的流体力学发展史,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结合起来,让学生

数学物理方程结课论文

N-S方程在平板间脉冲流动中的应用 摘要 粘性流体力学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新生命力的学科。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健康和旅行无不息息相关。早在纪元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即建立了液体载物的浮力理论,其领先远超于力学建基之始。二千二百年前在李冰父子创导下,我国也建利灌舒洪的都江堰,这个伟大工程当时确已掌握现今的水力学原则和近代的工程设计理论。在流体粘性效应的问题上,不乏先进接连攻关,终难胜克,足见其艰困之甚。 近数年代里,由于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已促进不少新学科的萌芽滋长。诸如能源发展;海洋、大气和陆地交应干扰和持恒;农林牧业的生物科技新探索;城市、河流和山岳的环境保护;疾病防治的医疗科学以及自然灾害的消减和救援等都赋予流体力学新的生命。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又称为N-S方程,是描述实际流体运动的微分方程式,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在流体力学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阐述粘性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的基础上,借助于数学软件MAPLE,应用N-S方程解决平行平板间的脉冲流动问题。 关键词:N-S方程,平行平板,脉冲流动,Maple

第一章数学及物理背景 数学物理方程以具有物理背景的偏微分方程(组)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主要是指力学、天文学、物理学及工程技术中提出来的偏微分方程,它是随着17世纪工业生产的发展,伴随着天文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描述许多自然现象的数学形式都可以是偏微分方程式,特别是很多重要的物理力学及工程过程的基本规律的数学描述都是偏微分方程,例如流体力学、电磁学的基本定律都是如此。所以数学物理方程在推动数学理论发展对于推动数学理论的发展,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使用函数和解方程中,针对表达式和符号运算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只能依赖铅笔和演草纸进行纯手工计算,现在这些工作都可以借助计算机代数系统来完成。 计算机代数系统包括数值计算、符号计算、图形演示和编程等四部分。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Maple是一种计算机代数系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数学计算工具之一。用Maple不但可以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也可以求解代数方程、微分方程,进行微分运算或处理线性代数问题。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一组描述像液体和空气这样的流体物质的方程。这些方程建立了流体的粒子动量的改变率和作用在液体内部的压力的变化和耗 散粘滞力以及引力之间的关系。这些粘滞力产生于分子的相互作用,能告诉我们液体有多粘。这样,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描述作用于液体任意给定区域的力的动态平衡。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依赖于微分方程来描述流体的运动。这些方程和代数方程不同,不寻求建立所研究的变量的关系,而是建立这些变量的变化率或通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术语来讲,这些变化量对应于变量的导数。这表示对于给定的物理问题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解必须用微积分的帮助才 能取得。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简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所属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动力工程系)是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1953年建校时创办的四个系之一。上世纪60年代开始培养研究生,70年代逐渐建立了齐全的学科体系,80年代开始在若干重要研究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特色。21世纪以来,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已经形成了以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热能工程学科平台、热科学与流体科学研究中心、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清洁煤技术联盟、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国家能源煤炭洁净低碳发电技术研发(试验)中心等为支撑的创新性学科平台。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煤燃烧和能源低碳利用研究基地之一。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是全国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7个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学科(二级学科)。建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全国首批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其中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学科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4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6人,教授37人,副教授45人。近年来,有14人分别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次受聘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人受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2人选及“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各2人,2人获得“高校青年教师奖”,10人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一个学术团队荣获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00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并于2010年获滚动支持,是国家“111”首批人才引智基地之一。 本学科在煤燃烧过程中的SOx、NOx、有机污染物、痕量重金属生成机理与防治,CO2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煤粉燃烧颗粒物排放机理及其治理,燃烧过程数值模拟,先进煤粉燃烧技术,大型炉膛燃烧可视化监控技术,固体废弃物燃烧与控制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煤与生物质气化资源化多联产,火电机组状态监测、能损分析、智能诊断与状态检修,动力机械与设备的安全性及寿命评价,大型水电机组性能检测和在线监测,卫星热控,先进强化

流体力学教学资源库建设论文

流体力学教学资源库建设论文 流体力学教学资源库建设论文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一)课程教学自身的内在需要 教学资源库建设应根据课程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流体力学研究的对象是流体,其有别于固体的特殊性在于易变形和易流动性。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大多采用欧拉法,其着眼点是研究流体流过的区域即“场”上的流体物理量的变化,与大家熟知的针对固体运动的物理学或固体力学的研究方法不同。由于流体力学的上述特点,因而出现了许多新概念和新现象。例如定常、非定常,流线、迹线,层流、湍流,有旋、无旋,边界层、涡街,自由涡、下洗等许多概念在课堂上颇费口舌,介绍了半天学生往往还在云里雾里,难于理解。许多流动现象通常看不见、摸不着,教学内容抽象枯燥、晦涩难懂,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难于建立清晰的流动概念,因而学习存在畏难和抵触情绪,缺乏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没有清晰的流动概念就无法提炼出合理的数学模型,势必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和课程内容的学习。而利用流场显示、小动画、虚拟仿真等方法获得的图形图像及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只需播放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能让学生加深理解、茅塞顿开,使课堂教学效果产生质的飞跃。采用多媒体的特写、慢镜、定格、细化、放大等技术再现流动现象,聚焦流动细节,使枯燥乏味的流动过程变得新颖有趣,既形象又清晰,提升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认知能力,一些流动画面甚至使学生终生难忘。因此,建设符合现代教育技术特点的资源库是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内在需要。目前,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各高校课程建设关注的焦点与核心。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型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可见要建设高水平的国家精品课程和资源共享课,也要以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作为有力支撑。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素材。教学资源在课堂上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论文5篇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论文5篇 第一篇: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坦率的说,当初选择热能与动力工程这个专业完全是随波逐流,只是听说这个专业很火,同学有很多报的,我也没经过什么冥思苦想,就草率的选择了这个会影响我一生的专业。而报考合肥工业大学也纯属偶然,我也是没经过什么严格的考证,只是听说它是个211重点大学,机械类专业比较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报上了,我真的不希望这会是我一生错误的选择,更不希望当初轻率的选择会决定一生的前途。我不想后悔,既然这是自己选择的路,就算是跪着,我也要走下去…… 言归正传,对于热能与动力工程这个专业我不是特别的了解,但多少知道一点。我主要是对能源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至于动力工程,我则很害怕,听说这是所有专业中最难学习的,谁听谁不怕啊!再说,这方面需要很扎实的物理和数学基础,然而我最不擅长的就是这两门学科啊,这无形当中就撞到了困难的枪口上,但进入大学我尝试着改变这些困窘的情况。关于这个专业的两个方向,我比较看好发动机方向,我也很庆幸被分到了这个方向。可我对于学校的这种做法持否认态度,学校不该在我们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为我们选择了各自的方向,我不想扯得太远,继续讨论我的专业方向。上了几节导论课,再加上自己到网上找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东西大致的有了一个不算深刻的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核心课程:动力工程与工程规物理、机械工程。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

工程流体力学论文

工程流体力学论文 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 1700~1782)瑞士物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1700年2月8日生于荷兰格罗宁根。著名的伯努利家族中最杰出的一位。他是数学家J.伯努利的次子,和他的父辈一样,违背家长要他经商的愿望,坚持学医,他曾在海得尔贝格、斯脱思堡和巴塞尔等大学学习哲学、论理学、医学。1721年取得医学硕士学位。努利在25岁时(1725)就应聘为圣彼得堡科学院的数学院士。8年后回到瑞士的巴塞尔,先任解剖学教授,后任动力学教授,1750年成为物理学教授。在1725~1749年间,伯努利曾十次荣获法国科学院的年度奖。 丹尼尔受父兄影响,一直很喜欢数学。1724年,他在威尼斯旅途中发表《数学练习》,引起学术界关注,并被邀请到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同年,他还用变量分离法解决了微分方程中的里卡提方程。 在伯努利家族中,丹尼尔是涉及科学领域较多的人。他出版了经典著作《流体动力学》;研究弹性弦的横向振动问题,提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规律。他的论著还涉及天文学、地球引力、磁学等很多方面。 科学成就: 他在物理学上的贡献有:1738年出版了《流体动力学》一书。书中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流体的流动问题,写出了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后人称之为“伯努利方程”,提出了“流速增加、压强降低”的伯努利原理。他还提出把气压看成气体分子对容器壁表面撞击而生的

效应,建立了分子运动理论和热学的基本概念,并指出了压强和分子运动随温度增高而加强的事实。他曾因天文测量、地球引力、潮汐、磁学、洋流、船体航行的稳定、土星和木星的不规则运动和振动理论等成果而获奖。 在数学方面:有关微积分、微分方程和概率论等。 伯努利定律:在一个流体系统,比如气流、水流中,流速越快,流体产生的压力就越小,这就是被称为“流体力学之父”的丹尼尔·伯努利1738年发现的“伯努利定律”。这个压力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空气等够托起沉重的飞机,就是利用了伯努利定律。 伯努利方程:伯努利理想正压流体在有势彻体力作用下作定常运动时,运动方程(即欧拉方程)沿流线积分而得到的表达运动流体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因著名的瑞士科学家D.伯努利于1738年提出而得名。对于重力场中的不可压缩均质流体,方程p+ρgz+(1/2)*ρv^2=C 式中p、ρ、v分别为流体的压强、密度和速度;z 为铅垂高度;g 为重力加速度。 上式各项分别表示单位体积流体的压力能 p、重力势能ρg z和动能(1/2)*ρv ^2,在沿流线运动过程中,总和保持不变,即总能量守恒。但各流线之间总能量(即上式中的常量值)可能不同。 伯努利效应:1726年,伯努利通过无数次实验,发现了“边界层表面效应”:流体速度加快时,物体与流体接触的界面上的压力会减小,反之压力会增加。为纪念这位科学家的贡献,这一发现被称为“伯努利效应”。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与建设建议论文范文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与建设建议论文范文 第一篇:《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与建设建议论文范文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自1996年建设以来,为建材及相关行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特别在传统建材如玻璃、陶瓷、水泥、耐火材料等行业深受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我校为适应社会人才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采取了专业学位硕士、卓越工程师计划、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众多举措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与此相适应,材料类工程技术人才在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思维能力的同时还应具有突出的工程开发、研究及应用实践能力。《材料工程基础》是教育部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中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结合《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在教学及科研中的实践体会,从课程现状、课程教学内容及特点、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对课程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现状 由于材料的综合性、多样性和跨学科性,使得材料工程基础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很难对其进行界定。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材料工程专业均开设了《材料工程基础》或类似课程。然而同样是《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全国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及培养目标在教材选用授课内容等方面却迥然不同。对教材而言,《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或相似名称课程的教材较多而且不同教材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授课内容而言,不同高校具有不同的特点。四川大学偏向于讲授金属材料的物理冶金,阐明金属和合金材料的化学组成、微观结构、加工过程及性能之间的基本规律;浙江大学虽没有开设《材料工程基础》,但开设了《材料工艺基础》,讲授了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制备方法。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材料的快速发展,在基本理论、工程研究方

工程流体力学论文2

工程流体力学论文 学家、物约瑟夫·拉格朗日(Joseph-Louis Lagrange,1736~1813)全名为约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法国著名数理学家。1736年1月25日生于意大利都灵,1813年4月10日卒于巴黎。他在数学、力学和天文学三个学科领域中都有历史性的贡献,其中尤以数学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拉格朗日科学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他在数学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使数学分析与几何与力学脱离开来,使数学的独立性更为清楚,从此数学不再仅仅是其他学科的工具。 拉格朗日总结了18世纪的数学成果,同时又为19世纪的数学研究开辟了道路,堪称法国最杰出的数学大师。同时,他的关于月球运动(三体问题)、行星运动、轨道计算、两个不动中心问题、流体力学等方面的成果,在使天文学力学化、力学分析化上,也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促进了力学和天体力学的进一步发展,成为这些领域的开创性或奠基性研究。 拉格朗日也是分析力学的创立者。拉格朗日在其名著《分析力学》中,在总结历史上各种力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达朗贝尔、欧拉等人研究成果,引入了势和等势面的概念,进一步把数学分析应用于质点和刚体力学,提出了运用于静力学和动力学的普遍方程,引进广义坐标的概念,建立了拉格朗日方程,把力学体系的运动方程从以力为基本概念的牛顿形式,改变为以能量为基本概念的分析力学形式,

奠定了分析力学的基础,为把力学理论推广应用到物理学其他领域开辟了道路。 近百余年来,数学领域的许多新成就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溯源于拉格朗日的工作。所以他在数学史上被认为是对分析数学的发展产生全面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拉格朗日在数学、力学和天文学三个学科中都有重大历史性贡献,但他主要是数学家,研究力学和天文学的目的是表明数学分析的威力。全部著作、论文、学术报告记录、学术通讯超过500篇。欧洲大陆则按莱布尼兹创立的分析方法(当时包括代数方法),进展很快,当时叫分析学(analysis)。拉格朗日是仅次于欧拉的最大开拓者,在18世纪创立的主要分支中都有开拓性贡献。 变分法:这是拉格朗日最早研究的领域,以欧拉的思路和结果为依据,但从纯分析方法出发,得到更完善的结果。拉格朗日方法是对积分进行极值化,函数y=y(x)待定。 微分方程:早在都灵时期,拉格朗日就对变系数常微分方程研究做出重大成果。他在降阶过程中提出了以后所称的伴随方程,并证明了非齐次线性变系数方程的伴随方程的伴随方程,就是原方程的齐次方程。他还把欧拉关于常系数齐次方程的结果推广到变系数情况,证明了变系数齐次方程的通解可用一些独立特解乘上任意常数相加而成;而且在知道方程的m个特解后,可以把方程降低m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