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相关性高血压
肥胖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的相关性研究

2 k m ) 正 常 组 ( MI 2 k/ ) 5s 2 和 / B < 5 sm2 。 0 5 ,见 表 2 。 0)( ) 13 判 断 标 准 : 以亚 太 地 区 B 的 分 类 与肥 胖 相 关 疾病 的 危 险 度 为 . ① MI 表 2 肥胖 组 与 正 常 组 高 血脂 人 数 比 较 标 准 , B : 重 ( g / 高 ( 2)8 5—2 . k m 即 MI体 k)身 m 1. 2 9 2为 正 常 ,3 0—2 k 2. 5 盯 l 2为超 重 , MI 2 k m 为 肥 胖 。 ② 高 血 压 : 缩 压/ 张 压 ≥ 10 B ≥ 5S 2 / 收 舒 4/
r l 2 0 6: 2 o , 0 6, 1 .
体非特异性拮抗剂 , 研究发现 N A受体拮抗剂能够阻断 P X MD 2 7受体激动剂 sos ol a baniuyi v o N t emsi20 8 6 :5 7 8 pnet o l ri n r i . a N u c,05,( )7 2— 5 . c j n v B A P介导 的神经节细胞 内 c 浓度升 高和神经 节细胞 凋亡作用 p 。国 zT a J [ ] Bom D Ma o JBasa e 1C aati tno 3 r C, t nD , r hwE,t . hrce z i N一(dma— o s d a ra o f aa n 外学者曾报道 P X受体可能参与了 NMD 2 A受体对 痛觉信号 的传 导, 活的 激 t — — l e y 一 一[ 3 a i — y o d — — Im t 1 一 a l y t 1 5 ( R— m n pr l i l y) e y] 2 n m h) o rin h P X受体引起 中枢性谷氨酸 的释放 , 2 释放 的谷氨酸 可进一 步诱 发脊髓 背角 c lr h o o—b n a d . 7 7 a tg n s i i lmo l o an a d i . e z mi e a 1 2X n a o it n a ma des fp i n n n N D M A受体介导的突触可塑性变化 , 导致热痛觉过敏的持续存在 。 fmm t n JP am cl x hr2 0 e ,2 ( )6 0— 3 l ai . hr ao E pT e,0 8D c37 3 :2 3 . a o 本实验中氯胺酮治疗 组在给予 氯胺酮治 疗后 T wL明显长于 C I 型 C模 [ ] F l ni Tcz ,a e C e a P r dtoi z T o T ) e 4 u ez A,i z P G bl A, . e oa d e A P( A P r g oi t 1 i e x id . 组, 且其脊髓 P X 2 7一R A和 P x N 2 7受体表达含量也都明显低于 C I C 模型组 , d c s h p r le i n mie:n o v me t f 2X e e tr n l a in u e y e ag sa i c i v l e n o P 7 rc p o sa d i i to s mp c 这表 明氯胺酮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降低脊 髓 l x 】 7受体表达而阻断 痛觉信 2 f hrp .n r npto P a cl20 a o teay ItJImu oa l hr o,0 8 Jn—Ma,1( ) 6 r n h ma r2 1 : 1 号的传导。这一研究结果可能是 由于外周伤害性刺激导致脊髓 A P含量增 T 71 . 高, 激活脊髓神经元及神经胶质 细胞 P X 2 7受 体 , 造成 C2 a 离子 内流, 内流 [ ] CakA Y pP Gi ,t 1Ihbt no ia mi llete s 5 l K,i K, rt e a.n iio f pn c i a pi S r sJ i s l mga h n 的 C2 a 离子引起神经突触大量释放 Gu 激活神经胶 质细胞 , l, 而激活的神经 f h ee a o erpti pi. r a cdS i20 ,0 ( 5 : o t r rl f uo a c a Po N t A a c,0 7 14 2 ) r e vs n h n c l 胶质细胞进一 步使脊髓 A P含量增高 , T 同时上调 P X 2 7受体表达 , 形成 正反 1 6 5— 1 6 0. 0 5 06 馈环路 , 导致慢性神经病理痛最终形成 。而 氯胺酮及 其代谢产 物能够竞争 性 抑 制 N A受 体 , 而抑 制 神 经胶 质 细胞 活 化 , MD 从 能够 部分 阻 断 上述 正反 馈
体重与高血压相关性分析

。
中图分类号 : 5 41 R4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2 8 5 ( 0 0 - 0 7 0 1 7 — 3 12 1 6 0 8 — 2 2)
表 3 体 质量 与脂肪肝检出率之间的关 系
B 是一项 反映体重的重要指 标 , M- 1 目前国内外均应用该项 指标来进行肥胖的判定 。它的计算方法是 : 体重( g, K) 身高 2 1 。 ( 2 n) 由于体重 存在着 明显的种族和地域差 异 ,我 国根据具体 国情 及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制定 了我 国的肥胖标准 ( 中 国成人超重 《 和肥胖 症预防控制指南 } 04 ,即 B I2 K / ̄ 20 ) MI 4 g 为超重 , > m ≥ 2K/2 8 gm 为肥胖 。根据肥胖 的定义 , 对我院 2 0 年 1  ̄ 0 0 08 月 2 1 年 7月进行 体检 的 85例 中老年高血 压患者 进行研 究发现 , 2 肥胖与高血压之间存在着很 强的相关 性 , 现将总结报道如下。 1 料 与 方 法 资 11 .一般资料 : 选取我院在 2 0 0 8年 1 2 1 月~ 0 0年 7月进行体检 的 8 5例 中老年高血压患 者 , 中男性有 5 5例 , 2 其 2 女性有 3 0 0 例, 年龄在 3 ~ 8岁之间 , 57 平均年龄 (4 1 ) 。 6 ̄. 岁 2 1 . 2方法 : 所有 患者 的体 重、 对 血脂 高低 、 是否 患有脂肪肝做 出 记录。并且 分析和了解 超重和肥胖者 占高血 压总人数 的比例 以及不是肥胖者 占总调查人数 的比例 , 通过两者之 间的对 比, 分析肥胖者与高血压之间是否存 在一 定的线性关 系。 1 高血压的标 准: - 3 经台式血压计由专业 的护士或者 医生测量 ,
肥胖与中青年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肥胖与中青年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作者:贾淑荣刘卫东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20期【摘要】目的探讨肥胖与中青年高血压的相互关系。
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的中青年高血压病75例进行临床观察,同时抽取在本院就诊的血压正常者75例作对照。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胰岛素、空腹血糖、血脂。
观察体重指数(BMI)及血压。
所有患者常规服用降压药,肥胖者控制体重。
结果肥胖发生率:对照组为13.33%,中青年高血压组治疗前为53.8%(41/75),治疗后降至25.33%(23/75);74.67%(56/75)患者血压恢复正常。
结论肥胖与中青年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呈正相关。
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改善使中青年肥胖患者越来越多,高血压病发病率也不断上升。
我们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门诊就诊的中青年高血压病75例进行临床观察,探讨肥胖与中青年高血压的关联。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门诊就诊的中青年高血压病75例进行临床观察,诊断均符合高血压标准: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
男46例,女29例;发病年龄36~45岁,平均38.5岁;有家族性高血压史16例;饮酒史(每周≥2次、每次饮纯乙醇>120 g)28例;同时抽取在本院门诊就诊的血压在正常范围的患者75例作对照。
均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下丘脑垂体功能低下及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疾病。
两组在年龄、性别、居住环境及经济条件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
1.2 方法根据2000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的亚洲人体重指数(BMI)指标[1],测量身高及体重并计算BMI,BMI≥25诊断为肥胖。
治疗前后分别用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胰岛素、空腹血糖、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
观察项目:体重指数及血压。
治疗方案:①服药方法:常规服用降压药,如倍他乐克、双氢克尿噻等;②肥胖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同时给予科学膳食,辅助运动控制体重。
高血压与肥胖的相关性分析

高血压与肥胖的相关性分析高血压和肥胖是两个常见的健康问题,而且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高血压和肥胖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造成这种关联的可能原因。
高血压,也被称为高血压症,是指人体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
而肥胖则是指体重过度增加,超过正常范围的状况。
研究表明,高血压和肥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首先,肥胖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使得血液循环变得不畅通。
这种情况下,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来驱动血液循环,从而增加了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导致血压升高。
同时,过多的脂肪组织会分泌出一些激素,如胰岛素和生长激素,这些激素也会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肥胖与高血压之间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比如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
高盐饮食和高油高糖食物会导致体内盐分和脂肪含量增加,从而增加了患高血压和肥胖的风险。
此外,缺乏体育锻炼也会导致肥胖和高血压的发生。
运动不仅可以帮助控制体重,还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从而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
除此之外,高血压和肥胖也可能由遗传因素引起。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变异与高血压和肥胖有关。
例如,一些基因变异可以导致身体对钠的吸收增加,从而增加了血压升高的风险。
此外,一些基因变异也会影响脂肪的分解和代谢,导致脂肪堆积和肥胖。
综上所述,高血压和肥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而高血压和肥胖之间还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和遗传因素。
为了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和肥胖,我们需要维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运动、保持正常体重,并定期进行血压和体重的监测。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和肥胖,还可以提升整体身体健康水平。
高血压案例用药分析

高血压病案用药分析患者情况:男性,45岁,身体肥胖,体重:95kg,体重指数:34kg/m2,患高血压病5年,血压>160/100mmHg,期间血压从未降至正常,临床用药: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5 mg 1次/d×7,美托洛尔25 mg 2次/d×7,氢氯噻嗪25 mg 1次/d×7,医嘱:节制饮食,减重(至少减重10kg)。
简要分析:患者明显肥胖,且伴有高血压,属于肥胖型高血压。
1)肥胖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A.血流动力学变化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与偏瘦型高血压患者比较,前者血流动力学特征为全身血量的绝对值要高于后者。
导致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增高,周围血管阻力加大,左心室工作力度加大,加重心脏后负荷,诱发心脏扩张及心肌肥厚。
B.胰岛素抵抗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
胰岛素抵抗时,血管内皮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功能选择性受损,NO产生和释放减少,导致血管舒张功能紊乱和动脉僵硬,促进收缩性高血压的发生。
C.肾损伤肾功能异常也可导致肥胖患者高血压的发生。
肥胖增加肾小管钠吸收,在血浆钠水平升高后,促进压力尿钠排泄曲线代偿性向高压方向移动。
而且,这些对钠和压力尿钠排泄的影响也可由脂肪组织量和细胞外基质蓄积增加引起,从而挤压肾髓质。
D.RAAS在肥胖患者中,不适当激活RAAS调节胰岛素抵抗、SNS激活、免疫功能失调和肾脏钠处理异常,共同导致心血管和肾脏功能障碍。
除了传统的内分泌RAAS蛋白,心脏、肾脏、血管、脂肪组织、免疫细胞核大脑也表达RAAS蛋白,作为组织特异性局部作用的一部分。
E.交感神经活性增强高胰岛素血症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率上升,心输出量上升,血压增高。
除此之外,免疫和炎症机制,遗传因素和脂肪传入反射都影响着肥胖型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2)减重干预在肥胖型高血压中的作用——医嘱:节制饮食,减重A.血液动力学变化肥胖高血压患者约减重20磅则可减少血流量,降低心输血量及左心室每搏力度,改善心功能。
钢铁工人肥胖指标与高血压的关联性研究

932020 V ol.4 No.23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钢铁工人肥胖指标与高血压的关联性研究崔诗悦,李小明,袁聚祥(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摘要:目的 探讨钢铁工人肥胖指标和高血压的关联性。
方法 通过抽样调查选取2017年3月至5月某钢铁集团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一线工人5 206例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腰围等数据,计算肥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各指标和高血压的关系。
结果 以腰围为标准,中心性肥胖占比68.44%,以腰臀比(WHR )为标准,中心性肥胖占比42.62%,以腰围身高比(WHtR )为标准,中心性肥胖占比88.78%;高血压患者占人群的13.97%;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和高血压组体质量指数(BMI )、腰围、WHR 、WHtR 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P < 0.05);根据BMI 、腰围、WHR 、WHtR 分层后,正常人群的血压正常者占比均高于超重和肥胖人群,高血压者占比均低于超重核肥胖人群(P < 0.05) ;男性BMI ≥ 24.40 kg/m 2者患高血压风险是< 24.40 kg/m 2者的2.029倍,WHR ≥ 0.90者患高血压风险是< 0.90者的1.384倍。
女性BMI ≥ 24.90 kg/m 2者患高血压风险是< 24.90 kg/m 2者的3.826倍,腰围 ≥ 89.81 cm 者患高血压风险是< 89.81 cm 者的3.194倍。
结论 不同肥胖指标和钢铁工人高血压的关联性不同,在预测高血压患病风险时应多个指标联合应用。
关键词:肥胖 ; 高血压 ; 钢铁工人 ; 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0.23.0093.04作者简介:崔诗悦,2017级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职业流行病学。
中青年男子肥胖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中青年男子肥胖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个人简介:王竹梅, 1972年4月,女,汉族,江苏海安人,大学学历,副主任医师,全科医师摘要:目的:探究中青年男性的肥胖和高血压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门诊接诊的年龄≤55岁的男性共计502例,根据其血压水平分为疾病组(69例)和常规组(433例),采用Person分析判断其肥胖情况和高血压是否具有相关性。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超重和肥胖在高血压组及正常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体重超重和肥胖均与高血压具有相关性。
结论:研究表明,中青年男性患有高血压的风险较大,因此他们应当特别注意自身的体重状况。
高血压的发病率与肥胖和超重有关,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控制这种疾病。
关键词:中青年男性;肥胖;高血压;相关性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危险的慢性疾病,它的残疾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致命疾病之一。
目前,人们对于高血压的发病机理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是国内外的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高血压疾病的流行趋势也在发生变化,发达国家的患病率已经超过20%,而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虽然较低,但仍在快速上升。
由于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差异很大,目前尚无法准确诊断和治疗每一位高血压患者。
2018年,全国高血压患病率飙升至27.9%,患病人数激增至2.44亿,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人患病,这一现象凸显出,我国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研究表明,高血压已经成为影响全国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血压患病率和危险因素,特别是中青年男性肥胖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以期为当地政府制定更加精准的高血压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体检科接诊的年龄≤50岁的男性共计502例,根据其血压水平分为疾病组(69例)和常规组(433例)。
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分析

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分析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
肥胖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本文将对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生机制。
一、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1. 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已经证实了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例如,BMI(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超过30被视为肥胖,在这个范围内的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2. 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肥胖会增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多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肥胖者通常会伴随着脂肪堆积在血管壁上,导致动脉硬化和血运障碍,这些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3. 肥胖增加冠心病的风险肥胖与冠心病之间也存在紧密的联系。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或功能异常的疾病。
人体内过多的脂肪组织会诱发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等异常指标,从而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二、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1. 情感应激和自主神经系统情感应激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来影响能量代谢和食欲控制,从而导致体重增加。
此外,自主神经系统也可以通过调节能量代谢、交感神经兴奋以及静息代谢率来影响心血管功能,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 慢性低级炎症肥胖会引起慢性低级炎症的发生,这是因为脂肪细胞释放出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白细胞介素,如TNF-α、IL-6等。
这些炎性因子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引发内皮功能障碍和血栓的形成。
3. 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肥胖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使得血糖无法正常代谢,诱发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症候群。
4. 氧化应激与内皮损伤肥胖者普遍存在氧化应激状态下的内皮损伤。
过量摄入的营养物质会增加氧自由基产生,并减少自由基清除能力,导致内皮功能受损,从而改变血管张力,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
【诊断标准】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1、BP≥140/90mmHg
2、MBI≥28,和(或)腰围≥90/85cm(男/女)
3、需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重要特征】
高血压的发生与肥胖密切相关,控制体重能有效降低血压。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有2种情况】
1、肥胖先于高血压,
2、高血压先于肥胖
二者目前临床上没有明确区分,统称为肥胖相关性高血压。
【机制】
1、钠水潴留
2、SNS↑
3、RAS↑
4、脂肪因子变化(瘦素↑、脂联素↓)总瘦素分泌速度1245ng/min,肾清除。
肥胖时瘦素分泌增加。
5、IR(重要机制)
6、内皮功能障碍
【治疗要点】
1、减重,体重↓0.45kg,BP↓1/1.4mmHg。
(另有研究,体重↓1kg,BP↓1.09/0.92),减重5kg 以上,BP下降更明显。
2、首选ACEI/ARB,可改善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瘦素水平。
3、CCB对糖脂无影响,但无减重作用。
缺乏大型研究。
可联合用药。
4、利尿剂,可减轻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容量负荷。
但过度利尿可激活SNS、激活RAS引起血压进一步升高。
大量长期应用可引起低钾、高尿酸、高血糖。
因此,肥胖相关性高血压使用利尿剂有些勉强。
必要时,可小剂量联合使用。
5、醛固酮受体抑制剂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
慎与ACEI/ARB联用
6、β-B可影响糖脂代谢,增加体重。
合并心梗、心衰、明显交感神经兴奋,可考虑应用高选择β1-B
7、α阻滞剂可改善血脂代谢,使用时注意体位性低血压(同时扩张AV)
8、α/β阻滞剂对糖脂影响较小
9、替米沙坦有3方面作用
①阻断RAS
②是唯一治疗剂量下选择性激活PPAR-γ的ARB(PPAR-γ的激活效果是罗格列酮的30%),改善血糖、血脂代谢、改善炎症反应。
③抑制交感神经活性
替米沙坦卓越的功效可能是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首选ARB。
10、中枢性降压药,对糖脂代谢无明显影响,难治性高血压可联合使用。
11、中国食药监局(CFDA)批准用于治疗肥胖的药物奥利司他(胰腺、胃脂肪酶抑制剂)
12、FDA批准的减肥药:奥利司他、芬特明、氯卡色林等6种。
13、二甲双胍具有减肥、改善代谢和内皮功能以及降低血压作用。